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六十八、張作霖和陳宦


  袁對馮、段各有一套應付的手法,已如前述,對于馮、段以下的北洋系軍閥們,袁所采取的手段則略有不同,一方面同樣不讓他們參与帝制机密,一方面則多方設法窺探他們對帝制問題的態度。
  民國4年夏天,他本擬召集全國各省將軍來京,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會議,討論划分軍區和廢省改道兩個問題。當時有人建議袁不要倉促進行,以免各省軍政首長离心离德;加以中日甫簽廿一條約,此時此刻召開大規模軍事會議,很容易召致日人疑心和誤會。袁深以為是,乃改變方式,輪流電召各省將軍入京述職,專就帝制問題向他們試探。
  4年7月起,應召來京的,先后有山東將軍靳云鵬、江西將軍李純、山西將軍閻錫山、奉天將軍張錫鑾、湖北將軍段芝貴和駐防奉天的廿七師師長張作霖、駐防湖北的第二師師長王占元等。這些顯赫人物中,只有段芝貴是唯一參与帝制机密的。
  袁接見這些封疆大吏時,總是先問這么一句:“咱們辦共和辦得怎樣?”共和而加“辦”字,實在是一人絕妙的好形容辭,因為辦得不好,當然可以不辦,何況“辦”字便寓有試辦的意思。這些諸侯們都知道袁的意思,所以答复的話都是千篇一律:“共和不容易辦得好,還望大總統多負責任,以救國家。”
  奉天將軍張錫鑾是袁的老把兄,此時已經70多歲了,在袁眼中,這位老將黃忠已無余勇可賈,耳既不聰,目又不明,而所說的話,更不中听,他認為外交告緊,邊防空虛,對政治問題應該多加考慮,以免引起強鄰干涉。袁听了很不高興,因而有意要把他打入冷宮。
  廿七師師長張作霖的地位自不能和各省將軍比,但他是奉天的實力派,所以破格召見他。他于4年7月25日入京,由軍警執法處長雷震春陪同入覲,袁在居仁堂召見他。這位初見世面的師長,頗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飄飄然,左顧右盼,對于清宮中一件古瓷,一幅名畫,無不嘖嘖稱贊。他依例向袁行跪拜大禮,恰巧袁這時從口袋中掏出表來看時間,張正好叩頭完畢站起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這只挂表,袁微微一笑,順手把表送給他:“你拿去作個紀念吧!”他接了過來連聲說謝謝!
  袁和顏悅色地問他和雷震春的關系,他直率地回答說:“稟大總統,雷處長是作霖的老總統。”雷赶忙接著說:“那時東三省左翼總統是張勳;右翼總統是震春。”一邊回轉頭來輕聲卻帶有訓斥的口气對張說:“現在的總統不是從前的總統,現在的總統和皇帝一樣,你懂嗎?”張連聲說是,袁又大笑不已。
  初出茅廬的張師長,深深覺得這位老總統真是一團和气,又親切又大方;可是更令他惊异的,是當他由居仁堂回到旅邸時,他所看見的那些古瓷名畫都已經由專人送來。來人說:“大總統知道張師長喜歡這些,特赶著送來給張師長。”這一來可把張感動得不知該如何是好了。袁的這套手法,的确真能籠絡四方豪杰。
  自從國民党討袁失敗后,北洋軍便控制了全中國的大部分地方,只有兩廣和四川,云南、貴州在北洋勢力以外,不過廣東的龍濟光雖非北洋系,但和袁卻相處很密切,袁對龍也最好。因此有問題的省份只是川滇黔三省,這是北洋系的缺口地區。
  帝制運動將起時,袁認為必須先收服四川,再以四川控制云南和貴州。他在身邊東選西挑,終于找到一位“英物”就是名義上是參謀次長,而實際負責參謀總長的陳宦。陳和國民党及任何南方軍事派系都有淵源,尤其有利的條件是他曾主持過清時四川和云南的軍事教育,民國后川滇兩省的軍政大員多半是他的門生故吏。他任參謀次長,總長是黎元洪,只挂名而不到部辦公,所以他對參謀部的處理,完全符合袁世凱的需要。袁的智囊團中,對全國軍事采取分工研究,指定一人負責一組,陳便是負責西南組,凡与川滇黔三省有關的軍事問題,都由陳負責研究,并提出意見和辦法以供袁采納。
  民國4年2月20日,袁下令派陳宦會辦四川軍務,并在北洋軍中抽調李炳之、伍禎祥和馮玉祥三個混成旅隨陳入川。
  這就是袁所計划填補北洋軍在西南缺口的一個重大措施。
  陳宦奉命后籌划起程,動身前謁袁請示机宜,袁摒退了左右,然后用很親密的口吻對陳說:“你是很聰明的人,應該怎樣做法你都知道,用不著我多說了;只是有一點我想讓你了解,四川是天府之土,明朝藩王的殿址仍然存在,你去了之后,可以好好把它修建一下,也許將來我叫芝台(袁克定的號)到四川來。你去找芝台談談,你們從今后要當作弟兄看待,也許將來我會付你更重大的責任。”
  陳宦退出后,即到A字走廊去看袁克定。袁克定這位太子爺,他的眼睛是生在額角上的,連段祺瑞、馮國璋都沒有放在眼中,自然更看不上一個軍務會辦的陳宦了。陳心里甚納悶,也和段、馮一樣,深感這位少爺難于伏侍,正在十分掃興地要退出去,忽然袁世凱的一個侍從飛跑過來,對著袁克定說:“大總統叫小的來傳話,請大爺和陳大人換帖拜把子。”袁克定也夠机警,听了這個傳話,立刻變了態度,對陳宦說:“二哥,在我這邊用飯吧。”原來陳宦字二庵,又排和第一,故克定叫他二哥,他們開始促膝密談,袁克定親切地問起陳的兄弟行以及家庭情形。
  陳宦是什么出身呢?當袁克定向他問起家世,他曾歎了口气說:“甭提了!”因為提起來,真是很凄慘。這個故事說來話長:
  光緒中葉,湖北安陸縣有兄弟兩人,一耕一讀,父親早亡,留下無衣無食的老母,日日以淚洗面。這兄弟二人中,老大不好讀書,老二卻一天到晚讀書,老大看老二除了讀書一樣不會,認為是個不會治生計的書呆子,很瞧不起他。有一次气他只知道念書,于是用鐵條重重的打在他的頭上,老二被打,昏了過去,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憎恨哥哥,仍以笑臉相向,仍然是只會吃飯,埋頭讀書。這個好學不倦的人就是后來稱為湖北三杰之一的陳二庵。
  陳宦童年時代是一段苦學記,后來他在武昌進過自強學堂,在北京住過南學,中過拔貢,入過武備學堂,不過卻仍是一個流蕩無依的窮書生。庚子那年,有兵士解餉往保定,當時兵荒馬亂,交通梗阻,送餉的兵士們惶惶然莫知所從,陳宦卻自告奮勇伴送他們歷經万險解餉銀到目的地,然后掉頭而去。
  陳宦离開家鄉時,是因為實在受不了老大的閒气,因此告別時曾在老大面前夸口,說不會再回家鄉吃哥哥的受气飯;然而他卻仆仆風塵,故我依然,好像窮苦和他分不了家。他有一個叔祖陳學芬,曾做過學部尚書,可是卻是遠親,以此關系,河南的林學政曾請他代閱試卷,月薪十六兩,十六兩本已很可怜,然而這份差事卻又不是一份長差事,考試完畢就沒有卷子好閱了,只好卷舖蓋走路。茫茫大地,他頗有無處容身之感,于是偷偷回家鄉探母,卻又不敢在家中過液。跑到附近廟中安身。
  人的際遇真難逆料,陳宦在是困苦的時候,忽然幸運落到了頭上。光緒三十年,四川總督錫良要物色新人才,河南林學政向錫良推荐陳宦,錫良乃匯了八百兩紋銀請陳束裝入川,陳宦天外飛來好運,他乃把七百兩紋銀留給母親和哥哥,自己帶了一百兩做路費,搭臭魚船溯江而上,披星戴月赶來成都,抵達后住了一間小棧房,即往總督衙門挂號。
  這位四川總督錫良實在是位可敬可愛的人物,能識拔人才,而且禮賢下士,他一听陳宦來見,即問明陳下榻的客棧,第二天微服簡從去拜防陳。陳這時不過廿多歲,見到不速之客來訪,接談之下,才知就是聲勢渲赫的錫制軍,兩人促膝暢談,錫對陳大為傾佩,認為陳不但有學問,而且知兵,第二天立刻發表陳為四川講武堂提調。由于這一經歷,后來的四川軍人劉湘、劉成勳、劉存厚等多出陳門下。錫良調任云貴總督,又把陳調到云南任講武堂堂長,后來錫良繼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陳亦追隨赴關外,辦講武學堂。錫早想提撥陳為統制,只因陳資格不夠,不是暗中給他捐一個四品京堂,不久便派陳為廿鎮統制。錫良之于陳宦确是有知遇之恩,官場常有受恩深重,感激涕零的口語,這句話在陳宦對錫良來說,實在是千真万确的。
  陳宦受錫良的特達知遇,曾赴歐洲考察,回國后任清鄉督辦。錫良生病辭官后,陳又受知于袁世凱,這時的陳宦已經名滿海內,有湖北三杰之譽。這三杰是吳祿貞、藍天蔚、陳宦。陳在袁的下面,是重要的軍事智囊之一,專責川、滇、黔、粵、桂五省軍務,且為統率辦事處的中堅分子。民國三年蔡鍔由云南都督內調后,袁派蔡為統率辦事處處員,陳蔡兩人相處甚歡,有英雄相惜之感。一來蔡是湖南人,陳是湖北人,兩湖素有大同鄉之誼;二來蔡的出身,和陳相同,均是貧窮出身,也均靠自己苦讀奮斗見重于世;三來蔡受知于云貴總督李經羲,和陳受知于云貴總督錫良如出一轍,蔡的門生故吏遍西南,陳的門生故吏也遍西南。有此多种因素,兩人往還甚密,魚水相歡,并且互相敬重。日后蔡領導護國倒袁,和陳相拒于四川,也靠了這一段友誼而收最后迫袁退位之功。
  陳二爺由京動身時,北京文武長官紛紛到車站送行,汽車排成一字長蛇陣,沿途軍警密布,鐵路兩旁和月台上都是人山人海。一個軍務會辦,在北京城里并不算是一個夠威風的人,可是,陳宦卻身价不同,他离京的這种排場,在北京除了歡迎孫中山先生和黎元洪有過這么熱鬧場面外,還沒有別的送往迎來有如此局面。
  民國4年3月12日,陳宦乘火車抵達漢口大智門,湖北文武官吏都排隊到車站歡迎,場面盛大,气派渲赫,誰會想到,20年前一個窮書生,連回家吃一餐飯都不敢的,而今卻衣錦榮歸了。3月18日彰武上將軍“干殿下”段芝貴、幫辦王占元特備大紅帖把陳和他的隨員都接過江來,宴以极丰盛的筵席,珠烹玉饌,极一時之盛,賓主极為歡洽。
  陳宦一行浩浩蕩蕩于3月24日抵沙市,26日到宜昌,沿途禮炮震耳欲聾。船過巫峽,陳不胜感触,20年前种种注到心頭,往事如煙,為之黯然,乃在船上作了一首五言詩,詩曰:
  “二十年前事,追恩亦愴神;有門常閉雪,無甑可生塵。
  世態惊奇險,家貧累老親,回首望鄉國,蹉子又西征。”
  陳到成都后,四川巡按使陳廷杰,因丁艱請假,職務由財政廳長劉瑩澤代行,袁就于5月1日下令派陳兼任四川巡按使。6月22日令調成武將軍胡景伊入覲,派陳督理四川軍務。陳就職后以胡鄂公為軍署一等秘書官,這職務實際就是秘書長,軍務科長王某,軍需科長馬觀生,另以雷飆為劉存厚部旅長。后三人都是湖南人,并且都是蔡鍔荐給陳的,陳、蔡相得于此更可證實。
  陳督川后,立刻做了兩件事:一為清鄉剿匪,一為督修皇城。皇城仿北京宮殿式,朱甍畫棟,奪目壯觀。川人奇怪,以陳的長才,不見有經世大策,卻致力于此不急之務,問之于陳,陳說:“我是替老大當差的,將來他也許會封為蜀王,我不能不替他准備好府邸。”別人說:“他是太子,太子應該留在京里,為何出就藩封?”陳答:“依我看,儲位不一定輪得到他,老頭子有立愛不立長的意思,可能老五克權有希望。”問的人說:“如果老大到四川,將軍往何處去呢?”陳笑了一笑答:“我大約又走老路,從前我是由四川到云南,將來可能也是這個途徑,命中注定我的任務是開路先鋒。”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