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八十三回 移款筑園撤帘就養 周齡介壽聞戰惊心


  卻說頤和園開工,乃是光緒十一二年的時候,耗去經費,約不下三千万金。這時國帑支絀,三千万金的巨款,從何而來?相傳是從海軍款項下,調撥過去。中法一戰,馬江敗績,閩海艦隊,喪亡殆盡,清廷因海氛日惡,決議大興海軍,整頓海防,將台灣划為一省,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原有福建巡撫事,歸浙閩總督兼管。并在北京設海軍衙門,命醇親王弈□作為總辦,弈劻、李鴻章作為會辦,善慶、曾紀澤作為幫辦。五大臣公同商酌,擬先從北洋入手,督練第一支海軍,擇定盛京旅順口,山東威海衛為軍港。醇親王弈□,本沒有海軍經驗,弈劻、善慶,不消說起,只有李鴻章、曾紀澤二人,素稱是究心洋務,曾紀澤又時常出使外洋,主持海軍的要人,自然要推李鴻章。但海軍問題,繁費得很,免不得要籌集巨資。鴻章苦心籌畫,接連奏請,朝上總是駁的多,准的少。巧婦難為無米炊,妙手空空,如何興得起海軍?鴻章沒法,親自入覲,密探內廷意旨。當由太后身旁的寵監李蓮英,傳出消息,說是:“太后近年,有意靜居,擬造個園子,以便頤養,苦無的款可籌,時常煩躁,所以遇著各省籌款的事項,往往有駁無准。”鴻章沈吟一會,便与李蓮英附耳數語,蓮英點了好几回頭。要造頤和園,恐亦是他慫恿出來。鴻章即回至天津,嗣凡有所奏請,無不照准。
  看官!你道這位李伯爺,是什么妙想?他与李蓮英定議,欲借海軍名目,責成各疆吏歲撥定款,就中提出一半,作了造園經費,一半作了海軍經費,兩事都可成就。确是籌款妙法。慈禧太后聞言欣慰,于是大興土木,把清漪園舊址,辟地建筑,改名叫頤和園。造了兩三年,方才告竣。園中的樓台殿閣,亭軒館榭,實是數不胜數。最著名的是樂壽堂正殿,即慈禧太后住所,規模很是壯麗。又有仁壽殿亦相仿佛,系召見王大臣處。還有頤樂殿,是太后听戲的地方,更造得窮工极巧。殿外就是戲台,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顏曰慶演昌辰,中層顏曰承平豫泰,下層顏曰歡臚榮曝。將戲台敘得更詳,作者之意可知。此外有知春亭,夕佳樓,芸碧館,藕香榭,養云軒,瞰碧台,寶云閣,云松巢,邵窩,貝闕,石舫,荇橋等佳境,無妙不臻,有美畢具。這園本倚万壽山,泉清水秀,草長花香,山巔更建一佛香閣,軒厂華麗,上出云霄。慈禧太后在園時,每日必登閣游覽,俯瞰全園,气象万千。下有千步廊,曲折而下,直達殿門,所以往來甚便。歷述園中胜景,寫盡當時奢侈。園已告成,慈禧太后將移居園內,降了一道懿旨,即日歸政。醇親王弈□,禮親王世鐸,先后上疏,無非因帝年尚幼,懇請太后再行訓政數年。太后俯准所請,隨帶同光緒帝,幸頤和園,把內閣軍机處以下各机關,都遷入園內辦理,就是梨園子弟,也与官僚一同居住。直把官場作戲場。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北洋海軍,辦了一二年,既集了好多經費,總要掩飾全國耳目,購了几只戰船,募了几千艦隊,才報成立。奉旨派醇親王弈□,到天津巡閱,肅毅伯李鴻章,即飭干員辦差,布置行轅,務期完美。不料內廷又來了密函,由李鴻章展閱一周,忙召辦差的委員入內,叫他在行轅里面,再布置一個房間。体制雖略遜一籌,裝飾須格外精雅,不得疏忽!委員不敢多問,只得小心辦理,一切舖設,已覺妥當,方回轅稟報。經李伯爺自去察視,到了正廳,系預備醇親王居住,他倒不過大略一瞧,便算了事。轉入廂房,反留心檢點,那一件還嫌粗率,這一件更嫌簡慢。委員暗暗惊訝,私自揣測,究竟是何人來此居住,要這般仔細挑剔?我亦不解。但奉上司命令,不得不再行掉換。過了數日,醇親王已到碼頭,當由李鴻章親去迎迓,辦差的委員,亦隨同前去,留心窺伺。見李伯爺謁過醇親王后,即与醇親王旁邊的隨員,殷勤問話,很帶著謙恭樣子。委員未曾認識,嗣聞李伯爺稱他總管,方曉得是赫赫有名的太監李蓮英。從旁面寫入,比實敘還要厲害。醇親王与李蓮英,一齊上岸,直抵行轅,由李鴻章送入,周旋一番。又引李蓮英到廂房,滿口說是委屈,李蓮英左右一瞧,只淡淡的答了費心二字。宿了兩宵,醇親王臨場校閱,李蓮英隨侍在后,當由李鴻章傳出軍令,飭海軍會操。艦隊排檣而至,或分或合,或縱或橫,映入醇親王眼帘中,只覺得整齊錯落,如火如荼。無异盲人。閱畢,极力褒獎。李鴻章只是拈須微笑。這一笑恰有微意。又過數天,醇親王与李蓮英,方辭別回京。這次閱操,又糜費了許多銀兩,李蓮英處又須安置妥貼,一古腦儿在海軍里報銷,連委員都是瞠目伸舌。
  李蓮英回京后,威勢愈盛,宮中稱他九千歲。御史朱一新,偏呆頭呆腦的奏了一本,內有“李蓮英隨醇親王閱兵,恐蹈唐朝監軍覆轍”等語。慈禧后勃然震怒,立命降級,調補主事。這旨下后,還有那個敢沖撞李蓮英?一班蠅營狗鑽的人物,總教鑽入李總管門路,不怕沒有官做。轉眼間已是光緒十四年,光緒帝年已十八,大婚期屆,冊立皇后。這皇后是誰家淑女?說將起來,又与慈禧后大有關系。從前立同治皇后時,慈禧后的主張,原是屬意鳳秀的女儿。旋由東太后決立年長,因把崇綺女為皇后,后來常与慈禧后反對,至死方休。這次光緒帝又要立后,慈禧后自然加意揀選。她想胞弟桂祥,曾任副都統,生有一女,与光緒帝年紀相仿,遂与光緒帝指婚。是年十月間,特降懿旨,立副都統桂祥女葉赫那拉氏為皇后,并選侍郎長敘兩女,備作妃嬪。次年二月,光緒帝大婚,一切排場,与前代略同,小子若再敘述,筆意未免重复,不如概從簡略。大婚禮畢,即封長敘長女那拉氏為瑾嬪,次女為珍嬪。慈禧后即下諭撤帘。歸政典禮,雖是照同治朝依樣舉行,總要另畫一個葫蘆,費點手續。況慈禧后是個喜歡熱鬧的人,踵事增華,自在意中。歸政后連加太后徽號,于“慈禧端祐康頤昭豫庄誠”外,添了“壽恭欽獻”四字,湊成了十四個。慈禧后喜溢眉宇,格外暢适。又因中外無事,沒甚牽挂,遂率同李蓮英等,頤養園中,或是登山,或是游湖,或是听戲,或是抹牌,有時隨作書畫,消遣光陰。皇后本不善書,經慈禧太后指教,亦能了悟草法,得心應手。后來能書擘窠大字,嘗自署齋名,叫作延春閣。她本是慈禧后侄女,平時能得慈禧歡心,因此慈禧游玩,常令皇后隨從。慈禧后既有可意的內侍,又有如愿的佳婦,左右侍奉,正是快樂得很。
  忽由河道總督吳大澄,呈上奏折,乃是請尊醇親王稱號,善拍馬屁!內稱醇親王督辦海軍,功績卓著,且自為帝父,應予尊崇。先引孟子“圣人人倫之至”的遺訓,后引史事,謂宋朝的濮議,王珪司馬光,与歐陽修所議不合,從前高宗純皇帝御批,以歐說為是。又明朝的世宗,欲追尊生父興獻王帝號,群臣爭執,高宗御批,亦加駁斥。應請皇太后特旨,加醇親王徽號,遂皇上孝敬之忱,塞薄海臣民之望云云。奏上,太后即降旨如下:
  本日据吳大澄奏請飭議尊崇醇親王典禮一折,皇帝入繼文宗顯皇帝,寅承大統,醇親王弈□,謙卑謹慎,翼翼小心,十余年來,深宮派辦事宜,靡不殫竭心力,恪恭盡職。每遇优加异數,皆再四涕泣懇辭。前賞杏黃轎,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嚴畏殊常。非從深宮知之最深,實天下臣民所共諒。自光緒元年正月初八日,醇親王即有豫杜妄論一奏,內稱歷代繼統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以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為至當,慮皇帝親政后,僉壬幸進,援引治平嘉靖之說,肆其奸邪,豫具封章,請俟親政時,宣示天下,俾千秋万載,勿再更張。其披瀝之忱,自古純臣居心,何以過此?此深宮不能不嘉許感歎,勉從所請者也。茲當歸政伊始,吳大澄果有此奏,若不將醇親王原奏,及時宣示,則后此邪說競進,妄希議禮梯榮,其患何堪設想?用特明白曉諭,并將醇親王原奏發抄,俾中外臣民,咸知我朝隆軌,超越古今,即賢王心事,亦從此可以共白。嗣后闞名希寵之徒,更何所容其覬覦乎?將此通諭中外知之!
  越年,醇親王病歿。未歿時,慈禧太后屢率光緒帝至醇邸問疾,因醇親王福晉,本是太后親妹子,醇親王又始終忠事太后,恭邸罷職,醇邸即續攬軍机,一切政務,隨時請太后指示,不敢獨斷獨行。怪不得太后格外親信,格外优待。臨歿,太后极為痛惜,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予謚曰賢。喪葬一切,典禮特崇。惟諭中有“不可過事奢侈,致傷王生時恭儉盛德”。仍是防他僭越。并令將醇邸分為二處,一處崇祀醇親王祖宗,一處為光緒帝發祥地點。醇親王次子載澧襲爵,三子載洵,四子載濤,皆封公。醇親王薨后,光緒帝雖然親政,凡事仍稟白慈宮,不敢專主。慈禧太后亦嘗令皇后及李蓮英,暗中監察,免蹈同治覆轍。光緒帝恰也養晦遵時,沒甚違忤。
  自十五年至二十年,只有与英吉利、俄羅斯,稍有交涉。英國為了哲孟雄,啟釁构兵,哲孟雄在西藏南境,介居布丹,廓爾喀兩部中間,布、廓兩部,同為西藏藩屬。廓、哲失和,英人嘗助哲敗廓,令哲王割讓大吉岭,及附近印度的平原,作為己有,算是出兵的酬謝費。嗣后屢有要索,哲人憤恨,竟將英人囚住。英人遂發兵攻哲,哲王哪里能抵擋英人?免不得肉袒牽羊,乞降大不列顛旗下。引虎者終為虎噬,亞洲諸小國皆蹈此失。英人得了哲孟雄,又把布丹亦收為屬部。哲、布已失,西藏藩篱被撤,藏人震懼,日思規复,至哲部隆吐地方,設立卡房。英人安肯干休?自然要与西藏為難,攻毀卡房,并据藏南要隘。中國的駐藏大臣,向不中用,至是令幫辦大臣升泰赴任,与英國總理印度大臣蘭士丹,在印度孟加拉會議,定藏印條約八款,承認哲為英屬,勘定藏哲分界,才得和平了結。后來复把藏南的亞東地方,開為商埠,許英人互市,這也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至与俄國交涉的事情,系為帕米爾高原。帕米爾為新疆西南邊徼,在蔥岭外面,北通浩罕安集延,為亞洲最高的陸地。亞洲大山,多自帕米爾發脈,中國曾建設卡倫,并据伊犁西境,遂迫中國將卡倫撤去,中國不允。已而英人复降服阿富汗,嗾阿人逐中國卡倫兵,俄國以英人复來染指,忙出兵据帕米爾。于是中俄英三國,皆有違言。經中國出使大臣洪鈞、許竹筠,先后會議,結果是俄人得了大利,英人次之,中國最是吃虧,把帕米爾高原,盡行棄掉,只以蔥岭為界,清政府因中國幅員,素號遼廓,割了一些儿荒徼,也沒有十分痛苦。總教身家保住,管什么邊疆荒地?到光緒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旬万壽。又是天大的喜事。壽辰在十月十日。正二月間,就飭王大臣預備祝嘏典禮,仿照康熙、乾隆時故例。著各省將軍督撫,先期派員來京,慶祝圣母万壽,一面飭內務府督率工役,自大內至頤和園,統要蓋搭燈棚,點綴景物,并要沿途建設經壇,由喇嘛僧帶領僧眾,唪誦壽生真經。頤和園內,還要造大牌樓,作圣母万壽紀念。內務府因庫款支絀,授意內外大員,預送壽禮,大員們哪個不想巴結?彼此會議各捐俸銀二十五成,作了万壽的送費,聊表微忱。內中有個西安將軍榮祿,于俸銀二十五成外,更獻了許多金銀珍寶,頓時喜動慈顏,立召內用。榮祿本太后功臣,熱河回蹕,全仗榮祿隨扈,為什么外任西安,就了閒散的職任?原來榮祿扈駕回京,慈禧后記念大功,擢為內務府總管,宮廷得自由出入。每有要事,慈禧后亦常与商量,同治帝賓天時,榮祿尚入直宮中,很邀寵眷。到了光緒六年,忽由光緒帝師傅翁同龢密白太后,劾榮祿濁亂宮禁的罪狀,慈禧后不信,暗中恰是加意偵查,果然事出有因。這位有膽有識的榮大臣,竟在某妃房中,竭忠效力,确是有膽,确是有識。被慈禧后親見親聞,當下怒气勃發,立將榮祿驅逐出京,革去官職。慈安崩后,慈禧后又記起榮祿,疑是慈安設計陷害,俾折臂助,但因榮祿犯罪太重,不欲驟然起用。自是榮祿失官數年,嗣后不知榮祿如何運動,又超擢為西安將軍。想來總是李總管的大力。此番奉召入都,再任步軍統領,壽禮确是多送。自然格外小心,格外勤謹。預備祝壽期內,他亦著力幫忙。慈禧太后复降恩旨,晉封瑾、珍二嬪為妃,此外貴人等,亦照例遞升。宗室外藩王公,及中外文武大臣都馳恩覃封,官上加官,爵上晉爵,滿擬屆了壽期,做一場普天同慶的曠典。誰料一到五月,朝鮮又闖起大禍,弄得中日開釁,陡起戰云。清軍連戰連敗,慈禧太后懊悵异常,不得不另降懿旨,罷除慶賀。小子曾記當時有一上諭云:
  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皇太后懿旨:本年十月,予六旬慶辰,率士臚歡,同深忭祝。屆時皇帝,率中外臣工詣万壽山行慶賀禮,自大內至頤和園,沿途蹕路所經,臣民報效,點綴景物,建設經壇。予因康熙隆乾年間,歷屆盛典崇隆,垂為成憲,又值民康物阜,海宇乂安,不能過為矯情,特允皇帝之請,在頤和園受賀。詎意自六月后,倭人肇釁,侵予藩封,尋复毀我舟船,不得已興師致討。刻下干戈未戢,征調頻仍,兩國生靈,均罹鋒鏑。每一念及,憫悼何窮?前因念士卒臨陣之苦,特頒內帑三百万金,俾資飽騰。茲者慶辰將屆,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觀,受台萊之祝耶?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朕仰承懿旨,孺怀實有未安,再三吁請,未蒙慈允。敬維盛德所關,不敢不仰遵慈意,為此特諭!欽此。
  一場盛舉,化作煙銷,日本太是無情,海軍真也不力。屆壽辰時,只在園內排云殿受賀,就算完結。后人有宮詞一絕道:
  別殿排云進壽觥,慈怀日夕軫邊情。
  諸州點景皆停罷,饋餉頻聞發大盈。
  究竟中日何故開戰,且到下回續敘。
  ----------
  母后訓政,既非美事,亦非易事。歷代有此成例,乃因主少國疑,不得已而出此耳。然閻竇臨朝而常侍橫,武韋專政而奄豎興,鄭李恃寵而璫禍熾。后妃專政,往往為中官所播弄,墮其術中而不之覺。以慈禧太后之英明,而前有安得海,后有李蓮英。李蓮英之擅權,較諸安得海,尤專且久。頤和園之建筑,李蓮英導之也,六旬万壽之侈備典禮,何一非自李蓮英等,曲意逢迎,隱圖中飽耶?貴胄若醇親王,元老若李肅毅伯,猶且不敢忤李蓮英,遑論他人?故慈禧二次之訓政,几与李蓮英訓政無异。本回敘慈禧,實即敘李蓮英。敘李蓮英,即不啻敘慈禧。清朝二百數十年之國祚,斲喪于李總管一人之手,內監之禍烈矣哉!慈禧后殆猶可原焉。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