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畢竟年紀不饒人,兩個星期后,李万云成了最后一位留在醫院的考察遇險者。她的身体沒有受到直接傷害,但体力消耗過大,誘發了多种慢性病。 這天,廖錚來到李万云的病房向她辭行。房間里沒有旁人,很安靜。朝霞照在雪白的牆壁上,散射開來,給李万云從不化妝的臉龐涂上一層光暈。廖錚想,李万云年輕時一定很美,很美。 李万云正在看書,見到廖錚進來,騰出一只手向她打招呼。走到床前,廖錚才發現,李万云讀的竟是一本《神秘世界》。而且床頭小桌上還放著一撂不同期號的《神秘世界》。 “你看,我正在補課。听說現在這代中學生里有不少你的讀者。”李万云揚了揚手里的書,說:“你的文筆很精彩,知識功底也不錯。當然,也有些不准确的地方,我都給你挑出來了。” 和李万云相處十几天時間,終于听到了李万云的正面評价,廖錚反而覺得有些臉紅。 “非常感謝。其實我一直希望專業科學家能夠給我些幫助。畢竟我是學文出身。可惜他們看來總是很忙,沒功夫顧上這种宣傳普及工作。李老師,我走了,我會想念您的。希望我們以后多合作。” “想念我?”李万云笑了:“我不是個討人喜歡的人。說話愛得罪人。這我自己清楚。” “別人我不知道,我喜歡您這种直來直去的說話方式,至少讓我不用費心思去猜你究竟在想什么。” “你回去之后,就要把這次考察寫下來?”李万云放下雜志,雙手交叉在胸前。 “是啊,這是我來的任務嘛。” “可這是一次失敗的考察。” “失敗正是它值得一寫的地方。”廖錚胸有成竹地說:“以前我在讀科學史或科學家傳記時,只能看到某某學者經過多少次失敗,最終取得成功的記載。那多少次多少次的失敗從來都只是統計數字。其實失敗和成功有完全不同的价值。人們不僅要知道一條路為什么走對了,還應該知道其它的路為什么走錯了。” 李万云沉吟了一會儿,決定不再兜圈子。她用非常鄭重的語气說: “別的我不在行,如果今后你還有生態學方面,或者廣泛一點,有生物學方面的題材要寫,我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專業知識上的幫助。不過這次,我希望你不要把這個熔洞的情況寫出來。” “為什么?”李万云的要求大出廖錚的意料之外。 “其實我并不是個完全不通世務,不懂道理的人。從一開始我就對你冷淡,确實是希望你不要參与到考察中來。你參与進來,你的報道會引起轟動,到處轉載。許許多多的人都會知道。他們當中好奇心強的人會來到這里。如果有人要是有些商業上的想法,也會把熔洞當成景點開發。你看這期,你寫的宋代藏軍洞探奇,据說這個藏軍洞后來就被當地開辟成旅游景點。” “是這樣。”廖錚點了點頭。記得“藏軍洞游覽區”開張前,老板特意找上門來,要給她若干股份,說沒有她那篇文章,就不會有這個項目。廖錚謝絕了。她希望自己的報導保持客觀。 “當然,熔洞里沒有古玩,沒有金銀財寶,沒有軍事机密。它也不屬于任何人。我不希望公眾知道這個熔洞,純粹出自我本人的价值觀。每一門科學都有它本身獨特的价值觀,沒有完全客觀,絕對冷靜的科學。無論哪一門科學,如果你研究深入下去,你就會不自覺地用這門科學特有的价值觀來衡量事物,看待世界。我是個生態學家。長期的生態學研究使我養成了關注世界万物和諧生存的習慣,生態的和諧、生命的和諧、環境的和諧,就象一首音樂一樣。每种生命,每個物种都是一個音符,每個環境因素都是一段旋律。一個人演奏技巧低劣,一般听眾可能听不出來,覺得調不是很准嗎?可音樂家听起來會覺得很刺耳。在今天,作一個生態學家是很痛苦的。因為每天我們都被迫听人們演奏非常不和諧的生態音樂。” 李万云的聲調沒有多少變化,只是語气中包含的激動越來越多。廖錚知道,她這些話肯定憋在心里很久了。 “當然,這樣的事情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我只能把自己的不滿埋在心里。畢竟社會發展并不由生態學家來決定。可是,這個熔洞又喚起了我的价值觀。要知道,那是大自然留下的完美作品,盡管它差點要了我們的命。在一般人的眼里,那儿潮濕、悶熱,憋气,但在我眼里,那就是大自然的詩篇:那么多個物种和熔洞和諧共生了几千万年,這首樂曲演奏了几千万年!” 李万云的眼睛里放出光彩,她的目光仿佛正穿過面前的空間,穿透病房的牆壁,射向那個充滿著嘈雜聲音的地方。廖錚努力讓自己讀懂這种目光。 “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象在熔洞里那樣,感受到自己對生態環境的責任。在外面這個世界里,我坐上汽車,使用氟利昂冰箱,我會為自己開托,世界上有几億輛汽車,有几億只冰箱。我造成的那一點污染算什么?面對高山大河,我們會想,小小的人類能造成多少麻煩?大自然不能自己消化這些破坏嘛。總之,在外面的世界里我們總可以找到逃避生態責任的理由。可在這個袖珍的生物圈里,只要一輛汽車排放的廢气,積累几天就足改變大气构成。足以使几個、十几個物种面臨滅頂之災。這個洞穴本身就是生命!對于它來說,我們是外人,是入侵者。洞口暴露至今,雖然只有不到五十人次進入過洞穴,只有不到一吨的人工制品被帶進洞穴。但這個生物圈很小,就是這樣小的侵扰,便已經經受不起了。一個多月來它的空气結构已經發生的變化,盡管只有几個百分點,但許多物种已經不适應了。几千万年間它一直在沒有人類侵扰的情況下發展,演化。但如果考察再進行下去,几個月內這里的生物就會全部死亡。因為它們無法迅速适應外界這個大生物圈。要知道,生物的時間節奏与環境變化速度有關。在我們的生物圈里,有日升月落,有風雨雷電、有洪水潮夕,它們都以很快的速度發生著。而這些變化熔洞里面都沒有。連地溫變化都不顯著。它們的生境(注一)与外界比,就象大都市与山溝相比一樣。等不到它們适應外界,就會滅絕。你看,我正在寫一個報告。” 說著,李万云打開手提電腦,調出一份文檔。文檔的題目赫然是: “關于封閉熔洞生物圈的建議” “在科協大樓,你第一次見到我時,我對你比較冷淡。其實是因為那時我的內心非常矛盾。作為生態學家,來這儿之前我就能從簡明的信息里分析出后來那個結果,但好奇心征服了我,我還是想親眼看一看它,看一看這個大自然的杰作。我有許多課題想要研究。我想了解那里主要元素的循環規律,想看一看它們的生殖過程,想要了解洞內各物种的种間關系,想找一找六千万年遺留下來的化石,看一看它們的進化步伐。許洪峰的知識功底不扎實,所以他沒看到更有經濟价值的研究課題,比如高溫下發生作用的生物□、培養超級硫細菌去适應冶金行業的需要。等等、等等” “但無論我們是有商業動机,還是只為滿足單純的好奇心,進一步的人類活動對于里面的物种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我們整天喊著要保護瀕危物种,但只要這次考察進行下去,一次就會滅絕上千個物种!而如果你的文章与讀者見面,充滿好奇的人們毫無顧慮地進洞,世界各地眾多學科的科學家都來到這里,這個熔洞崩潰的速度就會更快。” 大概是一口气說得太長了,李万云停下來,喘息了一下。接著說道: “我的想法里沒有包含任何人類的功利觀點。所以我寫這個建議時,一直覺得信心不足,擔心人們不能理解我的想法。畢竟社會不是由生態學家說了算。” 最后,李万云又重复了一遍她那飽含無奈的判斷。 這一刻,廖錚對李万云的了解又跨越了一大步,在她看似很深的城府里面,包含著其實很單純的內心。看似很冷的外表下,包含著很熱的感情。 兩個月后,廖錚關于老爺岭熔洞生物圈的精彩描寫還是濃墨重彩地出現在《神秘世界》上。這時,老爺岭熔洞的洞口已經被整修成形,裝上了由日本生態學家援助的類似气密門的裝置。聯合考察机构向洞內重新輸入十万多公升的混合气体,以使其大气成份恢复到暴露前的樣子。只有專業學者在經過反复申請和嚴格審查的情況下才得以通過气密門走進這個洞穴,并且必須遵守嚴格的考察規定。這些規定由各國各相關學科的學者共同制定,多達一百余條。人類終于找到既滿足好奇心,又不破坏熔洞生態環境的辦法。 在洞口附近,由中國科學院出資買下了附近一片山地,用圍牆在上面圈出了專門用地,當地居民和普通游客都被謝絕進入洞口附近。在專用地大門口上方的門檻上,鐫刻著五個醒目的大字: “生物圈三號”(注二) 注一:生境,生物的個体、种群或群落所在的具体地段環境。 注二:地球生物圈本身為生物圈一號,美國科學家建造的人工生物圈稱為生物圈二號,故熔洞生物圈稱為生物圈三號。 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廖錚探險集》第二部 《白魔》 故事梗概: 某年,一塊相當于三個新加坡大小的冰山從南极大陸邊緣脫落下來,順海流向低緯度地區漂行。几年間,這個被命名為“白魔”的冰山不斷分裂,眾多巨大的浮冰形成一個方圓數百公里的海上航運禁區。不過,一些被追捕通輯的不法分子和恐怖分子倒把這里當成了天堂。他們分分從各處聚集起來,躲在“白魔”的深處里,企圖等風頭過后再重返人間。竟然形成了一個奇特的小社區。 華僑林海強在阿根廷生活了近二十年,成為一個小型企業家。他与當地的西班牙語女教師烏爾塞娜開始了黃昏戀。烏爾塞娜的儿子,大學生卡欽對世界充滿奇心,追求所謂“加烏橋”生活,与犯罪分子混在一起,最后消失在大洋深處。就在大家都認為卡欽已經必死無疑時,烏爾塞娜發現了儿子尚在人間的線索。無奈警方不相信她的离奇解釋。林海強決心幫助戀人找回儿子。但他們都沒有探險的技能。于是,他們找到了世界七大探險家中惟一的中國人廖錚。一行數人經過周密准備,沖進了“白魔”的怀抱。而這群巨大的冰山正在洋流的沖擊下,向阿根廷南部大陸直撞過來…… 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廖錚探險集》之三 《神圣后裔》 故事梗概: 南太平洋某小國天堂群島獨裁者加西納通過政變上台。加西納醉心于所謂神秘事件和星相命理。來自歐洲的騙子盧爾迪茨投其所好,杜撰了天堂群島乃古代姆大陸遺跡,加西納的种族是姆文明的直系后裔的謊言。加西納遂將此謊言視作統治依据到處宣傳,并以世界文明始祖的直系傳人自居。 為了給“姆文明后裔”的謊言增加實例,加西納邀請了包括廖錚在內的“世界七大探險家”一同到天堂群島內尚無人煙的東環群島進行考察,以發掘所謂姆文明遺址。結果,等待探險家們的卻是更為惊人的秘密…… ------------------ 作者鄭軍友情提供,轉載請与作者聯系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