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即使是在戰場上,韋睿的日常生活看來還是不像個武將,反而比較像個學者。晚間,在确認了所有兵士都已用過晚飯后,他才開始吃著和兵士們相同的晚餐。吃完飯后,他就在燈火之下展開書卷一直讀到深夜。他的部下們,就算是對明天的戰斗感到不安的人,只要深夜起來見到韋睿的幕中燈光,就能夠放下心說道: “韋使君坯是一切如常,相信我們一定也能夠好好地一覺到天亮的!”在這天夜里。陳慶之和祝英台也來到了韋睿的帳幕,和韋放等四人一同進餐歡談。陳慶之對于韋睿轄下的士兵能夠嚴守規律和秩序,完全沒有掠奪及危害民眾的暴行相當地感歎,認為這名端正的老人是真正的名將。 在這個時代,其實應該說是到相當后世為止,吃米飯的時候都還不是使用筷子,而是使用湯匙。 配菜為淡水的魚、貝、鰻,或是鴨、鵝等禽類,及羊肉、豬肉、豆腐等。即使是戰場上,菜色亦十分多變化,因此可知淮河流域土地之丰饒。 淮河以北的人以麥磨成粉制成的食品為主食;淮河以南則以米為主食,故淮河即是中國飲食生活南北的分界。 酒也被拿出來了!只不過這和兵士們喝的完全相同,并不是什么名酒。而在四人之中,可被稱為酒豪的也只有韋放一人,韋睿和陳慶之喝不多,而祝英台更是只喝了一小杯便使得白皙的臉上染滿了朱紅。 “再多吃一些吧!今天的事情很多,相信大家一定餓坏了!”陳慶之和父母早已死別,也沒有兄弟,故對于祝英台,他就是像哥哥一樣地照顧他。祝英台吃得并不多,陳慶之只幫他挾了一些豆腐和魚。看到這儿,韋放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杯子,疑惑地望向父親,雖然想開口問些什么,但韋睿微笑著搖了搖頭。韋政看了父親眼中的回答后,只有默然地把杯中的酒喝干。 突然祝英台的耳朵豎了起來: “我是不是听錯了,怎么好像听到了笛聲?”“不,賢弟并非听錯,确實是有笛聲。”應著陳慶之的話,韋睿說道: “這笛聲總在夜中出現,或是雄渾壯大,或是纖細优美,即使知道那是敵陣傳來的曲子也依然會听得入神…………”陳慶之停下了筷子: “這么說,韋使君知道這是…………是誰所吹奏的笛子步?”“不就是中山王嗎!”韋睿所回答的正是敵方總帥的名字。陳慶之不由雙目圓睜,再度細听著夜气中流動的笛音。 “听說中山王乃是洛陽數一數二的玉笛名手,看來真是名不虛傳。老夫在六十余年的有生之年中,也沒有听過這么好的笛聲,只不過今夜的曲調似乎強橫了些…………”韋放歎了口气: “這名貴公子,如果能夠滿足于在洛陽的宅第內、美女的圍繞下吹吹玉笛這樣的生活的話,那我們也就不會這樣辛苦了!”韋睿搖了搖他那滿是白發的頭: “元直他本身的才气,就是和野心一同孕育出來的,當然不可能會滿足于現狀!相信中山王他的愿望,大概也是將自己的旗幟立于建康的城壁上,映著長江之水演奏一曲吧!”魏的中山王姓元、名字、字虎儿.是魏的第三代天子——世祖,也就是太武帝那在即位前死去的長子晃之孫。從現在的皇帝看來,是父親那一輩的從堂兄弟,并不算是相當濃厚的血緣。只不過,本來即帝位應是長子的血統,而“從世代算來.中山王本應是配第六代的天子才國”因此,他也受到皇族般的厚遇。這一年,他三十九歲,正值少壯气,盛的年齡。,中山王——-元英也是魏朝屈指可數以教養聞名的人之一,不只是玉笛方面,他連醫術都通。 在其從堂兄弟孝文帝即位后,他也歷任平北將軍、武川鎮都大將、梁州刺史、安南將軍等魏軍的要職。他除了与南方的齊和梁作戰外,也曾与北方的騎馬民族作戰,因而通曉平野、山岳、沙漠、草原等各种地形之戰法。當其率三千兵力在西方的山岳地帶·漢中驅散二万齊軍、取得首級三千之時,其“武神”之名選不徑而走。 中山王在新帝登基時任職為征東大將軍,是對南朝軍事行動之最高負責人。不稱“征甫”,而稱“征東”,是因為梁之國都建康,在魏之國都洛陽的東方之故。也就是說,中山王的任務就是要直擊建康就對了! 另一方面,在梁也有一個征東將軍,只不過這個人并不在梁國內,」而是在東邊海上的异國。 這個人也就是倭國的國王,名字叫做武。他受封為梁的征東將軍是在四年前、蕭行即位時,也就是天監元年(西元五O二年)的事情。在此之前,武為齊的鎮東大將軍,因此相較之下似乎是有一點降級了!對武來說,當然或多或少有些不滿,但由于宿敵高句麗与北朝結盟,因此倭國除了与南朝結盟外,也沒有其他的方法了、、……·這一天,當太陽消失在西方的地平線時,魏軍的總帥中山王——元英騎著馬在陣營中巡視。當看到他那插有二支長長白紀羽毛的頭盔時,兵士們皆歡聲震動,驅至他的跟前。而在中山王的身邊,則是平南將軍——楊大眼。在落日的余光下,人馬的影子在紅土之上長長地伸展,隨著甲胄的反射,如箭般的光華就像是散落了一地的黃金粉末一般。 中山王——元獎和楊大限騎馬并行,左右接受著換之將兵狂熱的歡呼,對他們兩人的信望,對魏軍來說,簡直已經是一种信仰。 巡視結束后,兩人并行回到帳慕之中。中山王的身材已算是相當高,而楊大用則根本是個巨人!只不過他的筋肉勻稱,身体也十分地柔軟,一點也不讓人感覺來重。 一面走著,中山王對楊大用說道: “听說你在午間對敵陣射了一箭?”“已經傳到您的耳中啦!”“是故意沒有射中的嗎?”“這··”“應該是你覺得如果殺了這些不顧危險登上望摟的人很可惜是吧?”“屬下惶恐!其實應是在那樣的距离下,屬下沒有自信能夠只傷到人而不殺他們吧!”楊大眼似乎因掠恐而低下了頭,中山王則愉快地笑道; “你不用害怕!我知道即使你具有殺死虎或熊的力量,但卻是個連射死小鳥也不愿的人。”“如果必要的話,其實我也是可以將小鳥從空中抓下來的!”“嗯,是你的話應該可能的。”楊大眼除了怪力之外,他那巨大的身体卻有令人無法想像的快捷。在(魏書)中記載:即使是將長三丈(約九公尺)的布系于發智之上往前跑,他也能夠讓布直直地伸于后方而不落地。因此“將小鳥從空中抓下來”應該不算穹張才是! 當他擔任清都太守的時候,曾經消滅過食人虎。 清郡是位于魏西方邊境一個山岳地帶的小城,居民一半以上都是异民族,雖然還不至于形成叛亂,但對官兵的反抗動作卻從未間斷。而在一日之內將之完全鎮靜下來的,就是一個人獨自進人山中的楊大眼將老虎的尸骸抬下山的事件。老虎的尸骸上并沒有刀傷,只有頭蓋骨和頸骨兩處折斷而已。也就是說,楊大眼并未使用武器,而是以徒手殺死老虎的。 清郡的居民們,為了感謝楊大眼除去食人虎之害,并且畏敬其武勇,在他的任期中,清郡再也沒有發生過任何騷動。 楊大限的祖父,名為楊難當的這個人,曾以魏之將軍的身份而活躍,是相當的名門,只是后來家道中落,楊大眼的少年算是過得十分清苦。幸好尚書大臣李沖欣賞他的武勇,在十几歲時即任命他為軍主(部隊長)。以后,隨著作戰累積功績,歷任輔國將軍、游擊將軍、征虜將軍等職。中山王亦對楊大區的王勇及用兵有很高的評价,加上喜愛他的為人,數年內均待他為自己的腳將。 楊大限雖非知識之人,但由部下讀《史記》、《漢書》、《春秋左氏傳》、《孫子》、《吳子》等書給他听時,卻能將內容完全記下來。 楊大眼正确的年齡雖然無法清楚得知,但由其經歷看來應該在中山王之上,估計大約四十歲左右。 不但武藝純熟,体力也一點都沒有衰退的樣子,可說是無雙的勇者。 中山王在帳幕中等待著一名客人,他的甲胄之美并不遜于中山王,雖是位年輕的貴公子,但態度中卻透出不像其年齡的威嚴。 “哦,開國公!不好意思,讓您等那么久!”先出聲的是中山王,貴公子則鄭重地面禮。 “不,冒昧前來拜訪的末將才不好意思,還請您恕罪!”“您在壽春敗敵的事跡我已經听說了,您的武勇真是令人佩服厂這名被稱為開國公的男子,迅速地完成了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要确認部隊的移動事宜,本來這件事只要派使者來就可以,開國公似乎為他竟自己親來而感到過意不去,在鄭重地謝絕了共進晚餐的邀請后,開國公騎上白馬再度鄭重地告辭。 楊大眼目送著其离去的背影。 “開國公的气勢倒是相當不弱!”“那是因為他的复仇之念正在燃燒的關系!對開國公來說,梁主是篡奪者,這可是兄弟之仇呢!”梁主指的就是梁武帝——蕭衍,而欲向之報兄弟之仇的開國公,就是前身為那陽王的蕭寶寅。 蕭寶寅,字智亮,為昏君寶卷的弟弟。當齊滅亡而梁建國的時候,蕭寶寅本來也是應該會被殺害的,但他從幽閉的地方爬牆逃去,越過山野而亡命至魏國。 那時他雖然只有十七歲,但体力和气力均已是非凡。 魏對這個南朝高貴的亡命者表示歡迎,因為這樣既可以得到南朝詳細的情報,同時也可讓魏在打著“替蕭寶寅打倒篡奪者!再次复興齊朝!”的大義名分之下有了出兵的口實。 蕭寶寅目前也是以繼承齊正統的皇子身份為魏之朝廷所厚遇,并和魏之皇族南陽公主訂下了婚約,在壽春之戰中打敗了梁的將軍姜慶真,無論在公私兩方都非常具有气勢。這一年,蕭寶寅二十一歲。 “真是一位非常可信賴的貴公子,如果是他即帝位的話,大概齊就不會滅亡了!”洛陽的人們對這位流亡的皇子大多充滿了好意。 北朝有北朝的正史,像是《魏書》《北齊書》、《周書》和《北史》等;而南朝也有南朝的正史,像《宋書》、《南齊書》、《梁書》、《南史》等。蕭寶寅的傳記在北朝《魏書》和南朝的《南齊書》均有所記載,畢竟他真的是個具有少見命運的人。不過,像他這樣的人當時也還有不少例子;大抵上,大分裂時代也可說就是亡命者的時代。 這時,中山王和楊大眼想的都一樣,也同樣地沉默。 如果魏將梁滅亡而支配了江南全境的話,那將由誰統治江南呢?會給建立了無比武勳的中山王嗎?還是讓對篡奪者复仇的開國公再興齊朝呢?這已不能說是夢想,而是在不久的將來就可能實現的事,因此就不能夠隨便地亂發言了! 突然中山王歎了一口气: “如果先帝還健在的話…………”魏的先帝,亦即五歲即位的孝文帝,在三十三歲時便駕崩,死時還相當地年輕。如果繼續生存下來的話,這時候剛好四十歲,還算是壯齡。 孝文帝的少年時代是由祖母輔政,親政是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在短短十一年的親政時間中,孝文帝卻留下了歷史長存的業績。 本來魏是北方騎馬民族所建立的王朝,皇室的姓為拓跋氏,他將之改為具中國風味的元氏,并依中國王朝建立制度,除財力和武力之外,也對文化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盡了相當的心力。其中,他將魏的國都由北邊的平城(現在的山西省大同市)遷到洛陽,使國家蛻變為中原國家的功績最大。 而當他將皇室的姓改為元的時候,同時也賜姓從皇族离脫的臣下為“源”。最有名的應算是在政治、軍事和學術上都有相當功績的宰相源賀。而日本將從皇族离脫的臣下賜姓為源的這個慣例,就是從中國的南北朝時代流傳而來的。 怀有倍于偉大的孝文帝之心的臣下不少,對目前過于年輕,而且并不能說是英明的新帝,就自然有著較輕視的感覺。新的皇帝當然也敏感地查覺到了這一點,于是他對父帝以來的重臣疏遠,而親近佛憎及和他一起游玩的朋友們。這樣的狀況總有一天會完全爆發,中山王也發覺了在表面的繁榮之下的暗影,因此才在這當儿發起了南征的大軍。 帳幕的人口傳來了人聲。楊大眼動了一下視線,當他見到來人時不由完全改變剛才的面無表情: “哦,來了!”出現在帳幕前的是一名女性。年齡約三十歲左右,她的美貌不能說是那种典雅的美,反而是目光強勁,看來似乎具有點危險的美。她未戴頭盔,只套上了甲胄,頭發則以淡紅色的布巾束起,背上還挂著一柄長劍。 “中山王殿下,許久不見了!”連聲音都十分地爽朗。 “是潘夫人呀,來得正好!”中山王鄭重地回禮。 “先坐下來吧!我們正准備取酒呢!不過,看你的樣子似乎是有什么急事…………”“您真是明察秋毫!”美女的姓名為潘寶珠,她正是楊大眼的妻子,中華帝國古來就是夫妻別姓的。 “大眼之奏活氏,善騎射。大眼令賽以戎裝,有時于戰場齊鐵.有時則驅于林勇。當坯營之際亦命其幕下同應,他人指其詔‘此即采將軍也’!”在《四書——楊大眼傳》中的所記赶的就是這名女子。 “先向殿下報告:往西百里(一里約五百五十公尺)之遠的河南城急使來報,說王茂領梁軍約三、四万,趁我軍之隙急襲河南城,并已將之攻陷! ”全座之間一陣沉默。 “原來如此,可知市賤之策了!”中山王低聲笑著,梁軍的作戰終于明朗了。 當韋谷在永州布陣引中山王和楊大限前來,當持久戰的態勢似乎已經形成時,王茂就乘隙攻擊河南城。 “平市將軍,您覺得如何?”對于中山王的詢問。楊大眼以慎重的語調回答: “河南城如讓南賊确保的話,那必定會成為其直擊洛陽的据點,對我軍的行動有所牽制。”“沒錯!當我軍南下渡過淮河的時候,后背即將受扼于南賊,這可是一點都不有趣!”魏軍將梁軍稱為“南出”.而梁軍則稱我軍為“北賊”,這只是互相互相而已。 腦里一面描畫著淮河流域的地圖,中山王和楊大眼都沉默著。而看著代表魏軍的兩雄,潘寶珠也無言了。在黑色的眼瞳里映著燈火,讓她的美麗更加了几分妖艷。 “馬上就要夏天了!”中山王開口說道: “我軍的兵士能夠耐得了淮河以南的炎夏嗎? 既熱,而且濕气又高……” “如果下起梅雨的話,更是一整個月都下不停,這樣連騎兵的行動都會變得很困難的!”“最后的決著還是在于秋天,現在只有暫時先退兵了!”“了解!”“不過,在此之前要先把河南城給奪回來!”中山王的兩眼發出雷火般的光芒,甲胄也因燈火而燦然。 “平南將軍,一夜之間能夠到達河南城嗎?”“如果殿下如此命令的話…………”“可能如此做到的,天下間大概也只有卿家了! 請你帶著一万騎兵,立刻啟程赶往河南城,將南位踏于馬蹄之下吧!”“了解!”“這儿就交給虎兄來防守,不用擔心!”雖然容姿秀麗,但一旦起了殺气,中山王的表情可說是相當凄絕。 “韋于比如果追出陣的話,那就一戰將之解決! 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才是,讓我用這一支玉飯來牽制他吧!”送出了楊大限和活寶珠至帳外后,中山王叫從車把愛用的玉衡取來,脫下頭好之后,坐下自言自語道: “心中的起伏將反映在笛聲之中,如果能夠听出這點的話,那才是真正的敵人!”中山王開始吹奏起玉衡,而笛聲一直傳人韋睿和陳慶之的耳中。 除潘寶珠之外,楊大眼還帶了諸如李崇、劉神符、公孫祉、宇文福、元瑤等部將。在月下疾馳的黑色騎兵隊,就像是在地面掃過的黑龍之群,而月光下黑甲的光澤,就如同黑龍之鱗一般。 一万騎兵,就在黑夜之中,一言不發、一絲不亂地在原野中前進著。 當初夏的太陽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之時,占据河南城的梁軍三万已經得到了魏軍來襲的情報,而在城外布下了陣形。總帥王茂自己擔任第三陣,第二陣為申天化、第一陣則為王花。心想對長驅而來的魏軍應有迎擊的余裕才是,然而如雷云般涌至的這支全黑軍隊,卻超出常識地強,梁軍的第一陣立刻就粉碎了! 梁之輔國將軍——王花一面叱喝著散逃的己方,一面從馬上掄槍突刺向楊大眼。但只是一回合而已,王花的槍就飛至空中,而頭部則跟著頭盔一起粉碎在血霧之中。 揮舞著淌血的戰斧,楊大眼奔馳著黑馬,他的速度和气勢就像一陣漆黑的暴風,一閃又一閃,紅色的光閃動著,那都是奔騰的人血。許多的梁兵悲鳴著逃跑,甚至還有因麻痹而無法動彈的,而這些人最后就成了戰斧下的血煙。 很快地,楊大眼進人了梁軍的第二陣。 梁的龍驤將軍——申天化雖然臉色蒼白,但還是覺悟地拔劍斬下了戰袍左袖的一部分: “把這交給我在建康的儿子吧!”說完將拍子交給從卒之后,他接過了擔(騎兵用的長槍),并在陣前命令全軍突擊。在“殺!” 的高叫聲中,他疾驅向楊大眼的黑影。而与之相應的,楊大眼也躍起他的黑馬,兩者展開了正面的沖突。 又是一樣地,在一回合的沖突中,申天化的頭就連著頭盔一同拖著一條長長的鮮血尾巴飛去。無首的騎手依然坐于鞍上,溶于兩軍的血煙和砂塵之中。 當收到梁的第二陣亦潰滅的惡報時,第三陣的王茂默然地引馬前進。 王茂從蕭衍即位以前就是其幕僚,也是梁之建國功臣,字休遠,這年五十一歲,官拜中衛將軍兼江州刺史。雖非不世出之才,但沉著寬厚的為人深受主君、兵士,以至于民眾的信賴。 “楊大眼來了!”即使收到這樣的戰報,王茂也不覺恐怖,就算是恐怖,他也不能表現在臉上。在梁建國的時候,他也是一樣地立于陣頭勇戰。像在“加湖會戰”中,他就曾擊破齊軍獲得首級万余,而在“朱省門之戰”中也獲得了勇名。雖然這是建康城南門的攻城戰,但從壕溝到橋上卻發生了苛烈的白兵戰斗。王茂就揮著大劍躍入敵中,斬殺了二十余人,一直來到門前。而在城門之上抱著美女觀看著白兵戰的寶卷則覺得恐怖,而將門扉緊緊地關了起來…………。 王茂策馬立于陣頭,將矛往鞍上一橫,望著前方的平野。初夏的朝風強勁地吹,運來了怒號和悲鳴、刀槍的交擊、馬蹄的踢踏和血的气息,就像涌起的云一般擴大。逃亡的梁軍和追擊的魏軍,已經完全無法辨別。王茂的眼前倒著三、四支梁的軍旗。 接著的瞬間,逃亡的梁軍突然往左右分開,一個人馬完全黑漆漆的巨影躍到了王茂之前。光是看到這個黑影,梁兵的一半就不禁后退;而剩下的一半則呆站著連聲音都發不出來,就像是在老虎前的兔子一樣。而依然能夠保持正常的,大概也只有王茂一個人而已。 楊大眼的戰斧形成了一道光的瀑布落在王茂的頭上。 在受到攻擊的瞬間,王茂的矛立刻尖聲地碎裂! 而接著的第二擊,王茂就只能緊抓著馬頸低身避過。 在如同可將空气切裂的戰斧威脅下,王茂的馬害怕了,只是一個勁地后退;而楊大眼的馬則步步進逼,讓主人發動了第三擊。歷戰的王茂唯有丟棄殘矛,將腰間的劍拔出。不過,他并不与楊大限的戰斧硬碰硬,他只是標轉刃面,順著攻擊的方向流去,但就是如此,也不免震得右脫發麻。 兩者的馬互相錯過,截和繁互憧的聲音傳出,楊大眼的限光望向王茂。這是《魏書》中所記載的“車輪阿”,既大又圓,而且還是雙眼皮。車輪眼的主人哄笑道: “你不吝惜生命嗎?南賊!”“不要大狂妄了,北賊!”就在同時,王茂電光般地將劍刺出,意圖指向楊大眼的咽喉。楊大限只是隨意地動了一下左腕,舉起了護有鐵甲的臂腕,一瞬間,劍就整個彎曲,在一聲异響之后折斷。虧這還是在朱雀門之戰中斬了齊兵二十余人的名劍呢! 王茂失去了武器,只有遺憾地歎了一聲,將斷劍往楊大眼的臉部投去。楊大眼以左曲擋住了飛來的斷劍。而在這個空隙之間,王茂就回轉了馬首,疾沖人河南城的城門中。 楊大眼雖想追擊,但卻為王茂的部下從城壁上所射的箭雨所阻,卒讓王茂逃脫。 即使在作戰中失利,但王茂依然保有勇名,畢竟他也和那有名的楊大眼一對一的決戰,而且還能夠活著回來。也因此,雖然一日之內損失了七千兵士才奪下的河南城立刻又被對方追討,就算是如此,殘余的梁兵們士气依然不低。 “不論野戰的胜負如何,只要死守這座城,援軍必定會來的。就算沒有,王將軍也會做些什么的! ”他們這么想著,對王茂的信賴一點不減。 王茂自己倒是有著別的想法。這一次的作戰是失敗了,即使死守河南城,赶來的援軍也會—一為楊大眼粉碎,這樣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与其困死在一座城里,還不如從此處退兵! ”在當日他便下了決斷。王茂等到夜間后派出使者: “王中衛(中衛將軍王茂)將放棄河南城而令全軍脫离,析請諸軍予以接護!”當使者到達韋睿的眼前時,已是一夜天明后的翌日午后。在讀了王茂的密函后,韋睿望向陳慶之: “楊大眼不愧是無雙的猛將,連王中衛這樣的良將都一戰而敗!”“那他現在所要做的是?”“要先退兵。此外也別無良策了,不是嗎?如要再戰的話,只有与水軍連動才行!一定要避開遠离淮河之外的野戰,從這一次的經驗看來也是如此。”也就是說,楊大限是采取速戰速決的方式,而且還有一個在暗地里的中山王。一面在胸中考量著,韋睿則來了長史(補佐官)王超和長子韋放,命准備轎子,要全軍出動了! 即使是轎子,也不是王侯們所用的那种豪華的轎子,而是堅固簡朴的木制品,亦未附有頂蓋。在敷上薄木綿制的方鎮之后,韋在就以原來穿著儒服的樣子坐上去。他的手中亦未持劍,只是揮舞著手里的一支竹杖指揮全軍。 在即位建國之后,梁武帝蕭衍即敘任韋睿為予州刺史,而這不單是一州的長官而已,實際上就是負責北部方面的軍事總司令官。蕭衍還賜給韋睿一支象牙制的如意。如意本來是在佛教的儀式中使用的彎曲棒子; 后來也使用于指揮軍事。韋睿當然是滿心感激地拜受了下來,但實際上使用的,還是原來的那支竹杖。 “老夫覺得這東西最好了!又輕又堅牢,要多少就有多少!”說著,韋睿命侍衛抬轎,前后左右共八人的兵士抬起了轎子,讓韋客突出于地上步行的人頭部大概上半身的高度。高的位置當然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兵士們的動作,但對敵方來說也是相當地明顯,在戰斗中很容易成為敵軍箭矢的目標。只是韋睿乘轎的這個習慣一直都沒有改變。 “你也要跟老夫一起去嗎?”韋睿所問的人正是胡龍牙。這個鹽賊的頭目,就是之前曾打算將陳慶之和祝英台投入淮河中的人.三十多歲,是個充滿陽光气息的堅強男子。而自前几天以來,他的境遇實在改變過大,不由愣了一下才回答道: “你覺得可以嗎?我可是個賊耶…………”“賊不會永遠是賊!而且,即使我老生或是子云,從魏軍的看法來說,不也是賊嗎?”“那种事情你就別在意了吧!”花了他人三倍的時間才乘上馬的陳慶之繼續說著: “我這次向圣上請愿組織騎兵隊,希望你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老夫期待著呢,子云殿下!”吃惊的韋放倒是舉手發言道: “剛才是說到組織騎兵隊是嗎…………?”“是的,我是這么說的!”“子云殿下的意思是:對于魏軍的鐵騎,我方也要以騎兵加以對抗嗎?”韋放的疑問基于常識,對于北朝精強的騎兵,當南朝欲加以迎擊時,都是將之引誘至濕地或水路之中.再加以分斷,由水軍予以攻擊…………這是古來的兵法。 陳慶之并沒有立刻回答韋放的疑問,反而問胡龍牙: “怎么樣?你會騎馬吧!”“現在還在說這個…………”胡龍牙以單手遮住他那日晒后的臉龐,到底該用什么樣的表情才好,他實在是不知道。如果自己能夠輔佐身為梁之將軍的陳慶之的話,那會不會留名于正史之上呢?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呀! 在高興地點了點頭后,陳慶之回答韋放的問題: “我并沒有想要和魏軍的鐵騎來個正面對抗,但是如果有這么一支隊伍的話,應當是有所幫助才對。 再怎么說,當魏軍听到梁軍有騎兵的時候,大概會捧腹大笑吧!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趁隙加以攻擊!”韋放點了點頭。陳慶之視線一轉,這次向祝英台說道: “祝殿下,我為了要向圣上報告戰況,必須回京一趟,如果你也想到京城中找人的話,那倒是可以一起同行,不知意下如何?” 第四天的早晨,楊大眼被妻子從帳幕中叫出,說是在魏軍包圍下的河南城樣子似乎有點奇怪,兵士們都因梁兵可能由城內突擊而緊張著。 楊大眼只著皮甲就跑出了帳幕,只見城壁上軍旗林立,城內傳出陣陣的騷動聲,晴朗的天空里飛舞著塵埃,怎么看都是城內人馬的騷動。不過,楊大限卻有不同的判斷: “原來如此,雖然有各种的聲音,但是卻听不到人聲! 也就是說,所有的敵人都已經逃出城外了!讓士兵們上城壁去偵察一下好了,相信不會有危險的。”在楊大眼的命令之下,四方的城壁都搭上了長長的梯子,在輕裝的兵士爬上去偵察之后,發現城內确實已無梁軍的蹤影。聲音和塵埃,其實都是羊所造成的。王茂將百頭的羊尾部結上草束,然后再點火使之在城內亂竄,為的就是混淆魏軍的耳目。 從城壁上下來的兵士們從城的內側將城門打開,楊大眼便率全軍人城,將城上的軍旗改為魏。 人城后的楊大眼,除了治療負傷的兵士并讓全軍休息之外: “這百頭的羊就是梁軍的贈禮!好好把它們烤了給兵士們享用吧!”楊大眼笑著說。這名猛將也給兵士們一种慈祥和幽默的感覺。 部將中的宇文福,提出了希望能夠全力追擊往南方退卻的梁軍之意。 “不用追了!不對,應該說是只要派人尾隨追去看看動向就成了,下一戰大概要到秋天了。領五百騎去吧!”另一方面,楊大眼給了妻子潘寶珠百騎;回去向中山王報告奪回河南城的消息。就這樣,四天內河南城就被魏軍所奪回。 當日,潘寶珠即回到了中山王的陣中報告捷報。中山王在慰勞她的辛勞之時,突然有一名人物到訪。 “邢洪寶來了!”中山王的口調沒什么好意。 來人是安東將軍邢巒。如果說,魏最大的猛將是楊大眼的話,那最好的智將就是邢巒了。 邢巒,字洪寶,時年四十三歲。官為安東將軍、都督東討諸軍事,兼度支尚書。度支尚書就是財政大臣,這名人物從戰場回到宮廷之后,在行政上也有著非凡的手腕。 “邢查具文武全才任于軍國,內參机容、外寄折沖,為緯世之器”這是《知書》的講評:他做宰相和將軍都是一流,是國家經營的可靠之才。 邢巒雖生于貧家,但少年時即愛好讀書,很年輕就當了中書博士,成為奉仕宮廷的學者。之后雖欲繼續以文官出仕,但孝文帝卻認可其軍事之才,而從參謀一直升至指揮官。 他最大的成功是在四年之前,當守備梁之西部的將軍降魏之際,邢巒擔任都督征梁漢諸軍事之職,領了三万兵力侵人漢中。在山岳地帶轉戰了一年,擊破梁軍十數次,占領的土地達到“東西千里、南北七百里”之廣。 說起來,邢巒既是獨力攻占漢水自上游至中游之廣大土地之人,那他的武勳能与三國時代滅去蜀漢的鄧艾齊名也是當然的了。 邢巒的身高堂堂,容貌不只端整,而且還具有威嚴。 尤其是長達腹部的漆黑長須,更是洛陽第一。因此,雖然和中山王只有四歲之差,看起來卻如年長十歲一般。 他穩重而冷靜,當他在和不在之時,宮中的气氛完全不同,即使年輕的皇帝在他面前也都顯得有些不太自然。 在北朝的重臣之中,侍中——廬貂和右衛將軍——-元暉的評价极差,他們兩人聯手,或將其他的重臣以不實之罪陷害、或收受賄賂造成不公平的人事,流毒于官延之中。就這樣,人人將廬路稱之為“饑扈侍中”,而將元暉稱為“俄虎將軍”,以示他們的憎惡和恐懼。 這饑鷹和餓虎自然也對邢巒的大功有所忌恨,意圖以不實的罪名陷害他。得知此事的邢巒就送了兩名西域來的金發碧眼美女到廬和和元暉的宅邪中。兩人非常地高興,以后就對邢巒多所贊譽。友人對邢巒誹難道: “真不知你是這樣的人!贈美女与佞臣,并不是君子之所為吧?”而邢巒則平然地回答: “以智略可取的對手就用智略,以武勇可胜的對手就用武勇,以賄賂可制的對手就用賄賂,我只不過是如此做罷了!”從邢巒看來,廬超和元暉正如別人對他們的稱呼一樣,是不能与之講道理的對手,對他們說冠冕堂皇的話是沒有用的,還不如用甜蜜的何食引之上鈞。 在听聞此話之后,中山王雖認可邢巒的賢明,但卻有著奇妙的不快感,結果就產生了邢巒是否對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抱持侮蔑態度的疑惑。當然,中山王并沒有把他的想法告知任何人,只是自此就對邢巒這個人比較小心了。 在形式上的招呼過后,邢巒告知了來訪的目的。原來在警戒著梁軍動向的魏之宮廷中,由宰相·任城王元澄的判斷而出了五万兵力,命邢巒前來支援中山王。 “哦,是任城王呀?”任城王·元澄為魏之皇族,對中山王或對前代的孝文帝來說,都是從堂兄弟的關系。這年剛好四十歲,除立下不少武勳之外,身為宰相在政治上的功績也不少; 深得孝文帝的信任。遷都洛陽之事,也是在他和孝文帝綿密的計划之下,排除了反對派而實行的。 從齊到梁,對南朝的軍事行動一直都是在任城王的主導之下進行的:任城王在洛陽訂定戰略、進行補給,而由中山王負責指揮大軍遠征。他們的工作一直都是這樣分擔的。 孝文帝、任城王和中山王等三人自幼時感情就很好,也一直齊力合力進行著使魏成為安定的中原國家之舉。 這一日,來訪中山王的使者甚多,也包括了從前線而來的使者,他報告了梁軍整然退卻的消息。 “還有,孝子州(予州刺史,韋睿)還乘著轎子,在全軍的最后悠悠然地离去…………”“這人真是一點都沒變呀!”中山王呢喃著。就像韋睿很清楚地認知中山王一樣,中山王也很清楚韋睿。當中山王還年輕的時候,韋睿已是中年,而其戰陣中乘著轎子的樣子,也早已為中山王所見過。這名連甲胄都不穿、也不害怕箭矢的老人,确實是個不可思議的敵將。 “南賊已經退了,雖然卿好不容易來到,但已經沒有必要了!”“要追擊嗎?”邢巒用不太熱心的口調問道: “這應不致對我們魏軍造成什么很大的災厄吧?相信圣上也會對殿下的武勳有所嘉賞才是!”真是討厭的家伙,他說的話似乎背后都有不同的含意,真不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這個人絕不能完全信賴。 也許自己想得太多,但小心一點總是好的。 “這次已將河南城奪回,也誅討了敵方二將,這均為楊平南(平南將軍楊大眼)之功,相信這樣已經差不多了!” 中山王盡量以平靜的口气說道。邢巒則行了重重的一禮: “既然如此,我并沒有其他意見,就依殿下的意思吧!” ------------------ 苹果書局 OCR &排版 振雄武館 提供資料 苹果書局推出 http://bookfans.126.com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