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陌生人說的最后一句話證明移民們的猜測是正确的。他有一段傷心的往事,看起來他象是已經贖清了自己的罪惡,然而他的良心還沒有寬恕自己。不管怎么樣,這個罪人還是感到慚愧,他忏悔自己的過去,他的新朋友們熱誠地想和他握手;而他卻覺得不配把自己的手伸給這些忠實的人!不過,經過美洲豹的事件以后,他沒有再回森林,從那天起,他連“花崗石宮”的范圍以外都沒有出。 他的一生究竟有些什么秘密呢?陌生人將來會談出來嗎?這都只好等日后再看了。然而大家都一致同意,決不追問他的秘密,他們要顯得毫無疑慮的樣子和他生活在一起。 他們的生活和以前一樣,繼續了好几天。賽勒斯·史密斯和吉丁·史佩萊在一起工作,有時候當化學師,有時候做實驗家。只有和赫伯特一同去打獵的時候,通訊記者才离開工程師,因為再讓少年在森林里單獨行動未免太不小心了;他們必須隨時當心。納布和潘克洛夫有時在廄房和家禽場,有時在畜欄,再加上“花崗石宮”里的工作,他們從來也不會沒有工作干。 陌生人還是單干,他又恢复了往常的生活,一向不來吃飯,睡覺就在高地的大樹底下,絕不和伙伴們發生聯系。居民們挽救了他,然而他們的集体生活對他說來,卻好象是不能容忍的! “可是,”潘克洛夫說,“他又為什么要人們去援救他?為什么要把那張紙條扔在海里呢?” “他會解釋給我們听的。”賽勒斯·史密斯老是這么說。 “什么時候?” “也許比你想的要早一些,潘克洛夫。” 果然,他自己坦白的日子接近了。 12月10日,也就是他回到“花崗石宮”附近來的一星期以后,史密斯看見陌生人向自己走來,用平靜而謙遜的聲調說:“先生,我請求您一件事。” “說吧,”工程師說,“不過首先我要問你一個問題。” 陌生人听了這話,臉立刻漲得通紅,打算往后退。賽勒斯·史密斯知道這個罪人腦子里想的是什么,毫無疑問,他怕工程師問他過去的一生。 史密斯攔住了他。 “伙伴,”工程師說,“我們不僅是你的伙伴,而且還是你的朋友。我希望你能相信這一點,現在你有什么話說給我听吧。” 陌生人一手捂著眼睛。他渾身顫抖著,一時說不出話來。 “先生,”他終于開口了,“我請求你答應我一件事。” “什么事?” “离這儿四五英里的地方,你們有一個養家畜的畜欄。這些家畜需要有人照料。您能讓我住在那儿嗎?” 賽勒斯·史密斯非常同情地注視著這個不幸的人,過了一會儿,然后才說: “朋友,畜欄里的廄房只能勉強住牲口。” “對我就非常合适了,先生。” “朋友,”史密斯說,“你做什么事情我們都不限制。你愿意住在畜欄里,那也可以。然而,我們總是隨時歡迎你住到‘花崗石宮’里來。可是既然你要住在畜欄里,我們就必須給你整理一下,讓你舒舒服服地住在那里。” “不要管那些,我自己會安排得很好的。” “朋友,”史密斯說,他總是故意用這個親密的稱呼,“這件事該怎么辦才最合适,你應該讓我們決定。” “謝謝您,先生。”陌生人說完以后,就走了。 工程師把他的提議告訴了伙伴們,大家一致同意在畜欄里蓋一所木頭房子,他們要把它蓋得盡量舒适。 當天,移民們就帶著必要的工具一齊到畜欄去,不到一個星期,房屋已經落成,只等房客搬進去了。這所房子蓋在离獸棚大約二十英尺的地方,在那里照看羊群非常方便,現在畜欄里已經有八十多只羊了。他們還制造了一些家具: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條板凳、一只碗柜和一只箱子,又拿了一支槍、一些彈藥和工具到畜欄里去。 陌生人直到現在還沒有看見過自己的新居,他讓居民們在那里工作,自己留在高地上,毫無疑問,他想把他的工作全部做完。由于他勞動的結果,整個的地面都已經翻松,只等到時播种了。 12月20日,畜欄里全部收拾好了。工程師告訴陌生人他無論什么時候搬都可以,陌生人答應說當天晚上就到那里去睡。 這天傍晚的時候,移民們集合在“花崗石宮”的餐廳里。這時候是八點鐘,他們的伙伴就要和他們分別了。居民們怕由于他們在場,陌生人勢必要向大家辭行,這樣也許會引起他的難受,于是他們把陌生人單獨留下來,都回到“花崗石宮”里面去了。 他們在大廳談了几分鐘,突然听見有人輕輕地敲門。陌生人立刻就進來了;他沒有什么開場白,張嘴就說: “諸位先生,在我离開你們以前,你們應該知道我的歷史。我告訴你們吧。” 這几句簡單的話使賽勒斯·史密斯和他的伙伴們深深感動。 工程師站起身來。 “我們并沒有要求你,朋友,”他說;“你有權利保持緘默。” “我應該談出來。” “那么,坐下吧。” “不,我要站著。” “你說吧,”史密斯說。 陌生人站在房角落一個光線微弱的地方,他沒有戴帽子,兩手交叉在胸前,擺好了這种姿勢,然后,就好象逼迫著自己似的,開始用一种暗啞的嗓音講起來,在講的過程中,他的听眾一次也沒有打斷他。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1854年12月20日,蘇格蘭貴族格里那凡爵士的游船鄧肯號停泊在澳大利亞西海岸南緯37度的百奴衣角。游船上有格里那凡爵士和他的夫人、一個英國陸軍少校、一個法國地理學家、一個女孩子和一個男孩子。這兩個孩子是格蘭特船長的儿女,一年前格蘭特和他的水手們隨著不列顛尼亞號一起失蹤了。鄧肯號的船長是約翰·孟格爾,船上一共有十五個水手。 “游船到澳大利亞海岸來的原因是這樣的:六個月以前,鄧肯號上的人在愛爾蘭海撿到一個瓶子,里面裝著一張紙條,紙上寫著英文、德文和法文。大意說,不列顛尼亞號遇險以后,還有三個人活下來,那就是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個水手,這三個人流落在一個海島上,紙條上注明著海島的緯度,然而寫著經度的地方卻被海水侵蝕了,已經認不出來。 “這個緯度是南緯37度11分,雖然不知道經度,可是只要不管大陸或海洋,一直沿著37度線前進,最后一定能夠找到格蘭特船長和他的兩個伙伴所在的地方的。英國海軍部遲遲不去找他們,格里那凡爵士卻決定要盡一切力量把船長找回來。瑪麗和羅伯爾·格蘭特,這兩個孩子也和他取得了聯系。于是爵士的全家和格蘭特船長的儿女准備乘鄧肯號汽艇遠航。鄧肯號离開格拉斯哥,向大西洋進發,經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一直來到巴塔戈尼亞;他們原先看了紙條,以為格蘭特船長被當地的土人擄去了。 “鄧肯號的旅客在巴塔戈尼亞的西岸登陸,然后游船開到東岸的哥連德角去等他們上船。格里那凡爵士沿著37度線橫穿巴塔戈尼亞,一路并沒有發現船長的蹤跡。于是又在11月13日回到船上,以便橫渡大西洋,繼續尋找。 “鄧肯號一路經過透利斯探達昆雅群島和阿姆斯特丹群島,但是都沒有找到,在1854年12月20日那天,我已經說過,它到達了澳大利亞的百奴衣角。 “格里那凡爵士打算象橫穿美洲一樣穿過澳洲,于是他登了陸。离海岸几英里的地方,有一個愛爾蘭人的農場,農場主人殷勤地招待了旅客。格里那凡爵士向愛爾蘭人說明了來意,并且問他,在一年多以前,是不是曾經有一只叫做不列顛尼亞號的三桅船在澳大利亞的西海岸一帶沉沒。 “愛爾蘭人從來也沒有听說過沉船的事情;然而,沒想到他的仆人中突然有一個人走上前來說: “‘閣下,謝天謝地!如果格蘭特船上還有人活著,那么他一定就在澳大利亞一帶。’ “‘你是誰?’格里那凡爵士問道。 “‘和您一樣,閣下,也是蘇格蘭人,’仆人說;‘我是格蘭特船長手下的一個水手——不列顛尼亞號船上的遇難人。’ “這個人名叫艾爾通。根据他的證明文件,不錯,他是不列顛尼亞號的水手。可是就在触礁的時候,他和格蘭特船長拆散了,直到當時,他始終以為船長和所有的水手都死了;自己是不列顛尼亞號唯一僥幸脫臉的人。 “‘不過,’他接著說,‘沉船的地方不是澳大利亞的西岸,而是東岸,如果象紙條上所說的那樣,格蘭特船長确實還活著,那么他一定已經被當地的土人俘虜了!我們應該到東岸去找他。’ “這個人說話直率,看樣子他很有把握:他的話似乎是不會錯的。愛爾蘭人雇用他一年多了,也證明他忠實可靠。因此,格里那凡爵士相信他是誠實人,就按照他的意見,決定循著37度線,橫穿澳大利亞。格里那凡爵士和他的夫人、兩個孩子、陸軍少校、法國地理學家、孟格爾船長和几個水手組成一個小隊,由艾爾通作向導出發了;鄧肯號由大副湯姆·奧斯丁率領著,駛往墨爾本去,在那里听候格里那凡爵士的調度。 “他們出發的那天,是1854年12月23日。 “現在應該說明,艾爾通是一個叛徒,不錯,他曾經是不列顛尼亞號的水手長,可是由于他和船長發生過爭執,就企圖煽動水手叛變,把船搶過來,因此在1852年4月8日,格蘭特把他丟在澳大利亞的西海岸上,自己開船走了。按照海上的規矩,這樣做是正确的。 “因此,這惡棍根本不知道不列顛尼亞號遇險的事情,他僅僅是听格里那凡爵士說過以后才知道的。他自從被拋棄以后,化名彭·覺斯,當了一群逃犯的頭子。他所以大著膽子,一口咬定船是在東岸遇的險,目的是要把格里那凡爵士引到那儿去,使他遠遠地离開他的船,然后搶走鄧肯號,用這只游船在太平洋上做海盜。” 陌生人說到這里,停了一會儿。他的嗓音有些顫抖,可是他又繼續說下去: “小隊開始作橫貫澳大利亞的遠征了。讓彭·覺斯(也就是艾爾通)作向導,他們是非倒楣不可的。他事先串通好犯人,讓犯人有時在前,有時在后。 “這時候,鄧肯號已經被打發到墨爾本修理去了。犯人們必須使格里那凡爵士命令游船离開墨爾本到澳大利亞的東岸去,因為在那里劫船非常容易。艾爾通把小隊帶到离東岸不遠的地方,進入一片大森林,爵士在這里進退不得,毫無辦法,于是准備給艾爾通一封信,要他送給鄧肯號的大副,信上命令游船立刻駛到東岸的吐福灣,因為遠征隊几天以后就可以走到那里。艾爾通正打算在那里和他的党羽會合。當這封信要交給他的時候,這個叛徒的真面目被揭穿了。他只有逃跑。但是,這封信能使他得到鄧肯號,他不惜一切力量要得到它。艾爾通終于得到了這封信。兩天以后,就到達了墨爾本。 “直到現在,這個惡棍的陰謀一直進行得很順利,按他的計划,只要鄧肯號開進吐福灣,讓罪犯們毫不費力地把船搶過來,把船上的人殺光,然后彭·覺斯就可以在海上稱雄了……然而老天爺沒有讓他實現這些可怕的陰謀。 “艾爾通到達墨爾本以后,把信交給大副湯姆·奧斯丁,大副看了信立刻就啟航了。可是第二天艾爾通發現大副沒有向澳大利亞東岸的吐福灣出發,卻是在向新西蘭的東岸航行。你們想,艾爾通該是多么惱恨和失望啊!他想攔住大副,可是奧斯丁把信給他看!……果然,信上寫的是新西蘭的東岸——原來法國地理學家把目的地寫錯了,真是万幸。 “艾爾通的全部計划都化為泡影了!他气极了,什么都不顧地蠻干起來。于是他們給他帶上手銬腳鐐。他就這樣被帶到新西蘭的海岸,他的党羽和格里那凡爵士的下落怎樣完全不知道。 “鄧肯號在新西蘭的海岸一直等到3月3日,那天艾爾通听見炮聲。原來是鄧肯號開的炮,一會儿,格里那凡爵士和他的伙伴們就到船上來了。 “經過的情形是這樣的。 “格里那凡爵士克服了重重的困難和危險,終于走完全程,到了澳大利亞東岸的吐福灣。他打了一個電報,告訴墨爾本‘鄧肯號不在此地!’回電是:‘鄧肯號于本月18日啟航。目的地不詳。’ “格里那凡爵士只能斷定:他那正當的游船已經落在彭·覺斯手里,淪為海盜船了! “然而,格里那凡爵士并沒有因此放棄尋找格蘭特船長的意圖。他是一個勇敢而慷慨的人。他搭上一只商船,向新西蘭的西岸駛去,然后沿著37度線,橫穿新西蘭,結果還是沒有發現格蘭特船長的蹤跡。可是出乎他意料之外——可以說是天意安排的,他竟在東岸找到了鄧肯號,大副指揮著它,已經在那里等了他五個星期了! “這一天是1855年3月3日。格里那凡爵士上了鄧肯號!艾爾通也在船上。爵士把他喊來,要這個惡棍談出他所知道的關于格蘭特船長的全部情況。艾爾通不肯說。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對他說,在下一次靠岸以后,立刻就要把他交給當地的英國官方。艾爾通還是一言不發。 “鄧肯號繼續沿著37度線航行。在這期間,格里那凡爵士夫人用說服的方法感化這個惡棍。 “最后她的力量奏效了,艾爾通答應說出他所了解的情況,但是他向格里那凡爵士提出一個交換條件,那就是,宁可把他遺留在太平洋的任何一個島嶼上,也不要把他交給英國官方。格里那凡爵士一心想得到格蘭特船長的消息,就答應他了。 “于是艾爾通敘述了自己的一生,當然,從格蘭特船長把他留在澳大利亞海岸的那天起,以后的情況他完全不知道。 “不管怎么樣,格里那凡爵士還是履行了他的諾言。鄧肯號繼續航行,不久來到達抱島。他們打算讓艾爾通在這里登岸,也就是在這里——正好是在37度線上——他們找到了格蘭特船長和另外兩個水手,這真是一個奇跡。 “于是罪犯就到這個荒涼的小島上去代替這三個人了。當他离開游船的時候,格里那凡爵士說: ‘艾爾通,這里离開任何陸地都很遠,不能和人類取得聯系。鄧肯號把你遺留在這個小島上,你是沒法逃跑的。你將要一個人留在這里,至于你的心眼里在想些什么,上天會知道的。你不會失蹤,也不會被人們遺忘,正好象格蘭特船長一樣。雖然你不值得讓人們怀念,然而人們會怀念你的。我知道你在什么地方,知道應該到什么地方來找你。我決不會忘記!’ “鄧肯號揚起了帆,很快就不見了。那天是1855年3月18日。 “艾爾通孤零零地住在島上,可是他并不缺少火藥、武器、工具和种籽。 “格蘭特船長在島上蓋了一所房屋,可以供罪犯自由使用。他只需要住下來,在寂寞中贖清自己過去的罪行。 “先生們!他后悔,他為自己的罪惡而感到羞恥,他非常痛苦!他對自己說,等到有一夭人們來接他离開小島的時候,他一定要配得上回到人群里去!這個不幸的人受盡無數的折磨!他辛勤地勞動,想通過勞動,把自己改造成新人!他成天禱告,想通過禱告,悔過自新!兩年、三年,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艾爾通在孤獨之中,變得极其謙恭,他長久地期待著水平線上的來船,問自己贖罪的期限是不是快要到頭了,他吃盡了人們所沒有嘗過的苦難:啊!對于一顆在忏悔中煎熬的心來說,孤獨是多么可怕啊! “可是,上天一定以為給這個不幸的人的處分還不夠,因為他覺得自己慢慢地變成一個野蠻人了!他感到自己逐漸養成了野性! “他不知道是不是在獨自生活了兩三年以后轉變的,可是他最后終于變成了你們所找到的那個可怜的家伙! “我不說你們也知道了,先生,我就是艾爾通——彭·覺斯。” 賽勒斯·史密斯和他的伙伴們听完以后,站起身來。他們的激動是無法形容的。這是多么悲慘、沉痛和絕望的一幕啊! “艾爾通,”史密斯站著說,“你過去有很大的罪行,可是上天認為你的罪惡已經贖清了!現在你能回到同伴們中間來,這就是一個證据。艾爾通,你已經得到了寬恕!現在,你愿意做我們的伙伴嗎?” 艾爾通后退了几步。 “讓我們握握手吧!”工程師說。 艾爾通抓住工程師伸過來的手,他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你肯和我們住在一起嗎?”賽勒斯·史密斯問道。 “史密斯先生,再讓我獨自呆一個時期,”艾爾通回答說,“讓我一個人住在畜欄的房子里吧!” “隨你的便,艾爾通。”賽勒斯·史密斯說。艾爾通正打算退出去,工程師又問了他一個問題: “再說一句話,朋友。既然你自己愿意過孤獨的生活,那你為什么又要把紙條扔在海里,讓我們按照地點去找呢?” “紙條?”艾爾通重复著,他似乎不懂得這是什么意思。 “是的,我們撈到一個瓶子,里面有一張紙條,上面正确地寫著達抱島的位置!” 艾爾通搖了一下頭,想了一會,然后說,“我從來也沒有把什么紙條扔在海里!” “從來也沒有嗎?”潘克洛夫叫道。 “從來也沒有!” 艾爾通鞠了一躬,走到門口,和大家分別了。飛揚网絡書屋(http://yunfeiyang.126.com)云飛揚(alfrich@126.com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