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章 李承晚入侵北方 杜魯門出兵朝鮮



  (1)布萊爾大廈:杜魯門決定出兵千里之外。

  1950年6月25日,華盛頓,白宮斜對面的布萊爾大廈,同白宮僅有一街之隔。這是一幢老式的房屋,古朴典雅,富麗堂皇。
  此時,這座建筑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臨時官邪。杜魯門是密蘇里州人,1945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當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按照美國憲法規定,杜魯門繼任總統。1948年,他正式當選為美國總統。因白宮正在修繕,他臨時搬到布萊爾大廈。
  杜魯門正在匆匆召集會議,主要是討論千里之外的朝鮮半島當天爆發的內戰。
  圍坐在考究的紅木圓桌周圍的有13位負責軍事和外交的高級官員,他們中有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約翰遜,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以及三軍部長、三軍參謀長等。
  他們首先初步了解了一天來世界的東方爆發的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
  當天早晨,平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務省發表了一條新聞。這條消息說:“南朝鮮偽政府的所謂國防軍,于6月25日拂曉,在全38度線地區向38度線以北地區開始了出其不意的進攻。
  發動意外進攻的敵人,在海州西部、金川方面、鐵原方面,侵入到三八線以北地區1公里乃至2公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務省,已命令共和國警備隊擊退侵入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敵人,現在共和國警備隊正展開著激烈的防御戰來抵抗敵人。共和國警備隊已擊退了從襄陽方面侵入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敵人。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已指令共和國內務省警告南朝鮮偽政府當局,假如南朝鮮偽政府當局不立即停止對三八線以北區域的冒險的戰爭行為,則即采取決定反擊敵人,同時敵人須對因這一冒險的戰爭行為而引起的嚴重后果負全部責任。”
  与此同時,金日成立即召開了內閣的非常會議,研究了朝鮮半島的局勢,對人民軍部隊和警備隊下達了制止敵人進攻并立即轉入進攻的命令。
  朝鮮戰爭之所以發生并引起美國如此的重視,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舞台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朝鮮半島的局勢确切地反映了全球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而按著大國的意愿分裂民族,大大地傷害了朝鮮人民的感情,為戰爭的爆發創造了條件。
  嚴格他說,三八線根本不是一條邊界線。朝鮮是一個文明古國,居住在三八線兩邊的朝鮮人講的是同一种語言,吃的是同樣的飯菜,穿的是同樣的衣服,具有的是相同的民族習慣,怀有的是相同的民族自豪感。朝鮮在歷史上、地理上、經濟上和种族上都是一個統一的整体。一個民族被三八線隔絕開來,完全是因為外國人的干涉。
  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蘇聯和美國商定,以朝鮮國土上的北緯38度線,作為對日本采取軍事行動和划分勢力范圍的暫時分界線。
  外國人的武斷划分,使完整的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口約占40%,土地面積占57%,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南方的大韓民國人口占60%,土地面積占43%,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三八線成了一條互相對立的界線。在兩种不同社會制度對立的情況下,雙方矛盾日益激化,政治和軍事摩擦斗爭日益尖銳。李承晚早就准備統治朝鮮半島。在准備計划中,包括捏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國、蘇聯進攻的說法。
  美國在二次大戰后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企圖稱霸世界。僅在亞大地區,就部署了1/3的陸軍兵力和1000多架飛机、100多艘軍艦,建立了200多個軍事基地。美國此時需要這种說法,它企圖以共產党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為借口,卷入計划中的武力行動。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整個朝鮮半島,使之變成与中蘇直接接壤的“遏制共產主義”的戰略前哨。消滅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可以顯示美國制止社會主義陣地擴大的決心。
  李承晚軍隊和警察開始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邊防進行武裝挑釁,從1949年:月至1950年6月,共發生2000多起。隨著1950年6月的臨近,挑釁次數漸增。其中有的是火力偵察,參戰者達數個步兵營。從截獲的無線電報、偵察得到的軍事文件以及后來攻克漢城時朝鮮軍隊搜查到的作戰地圖都可證明,确有這樣的計划。
  事態發展對美國是有利的,華盛頓一面促成李承晚實現自己的野心,一面准備干涉朝鮮半島的內部事務。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終于爆發了全面的內戰。美國迫不及待地要進行武裝干涉。
  當天下午,紐約,成功湖,在美國策划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緊急會議開始了。最后,通過了美國提案。這個決議指責朝鮮的部隊“對大韓民國的武裝進攻”,“构成了對和平的威脅”,號召“各會員國對聯合國執行本決議給予一切幫助”。“給予一切幫助”這几個
  字成了美國全面干涉朝鮮的法律根据。根据聯合國憲章第27條規定,安理會一切有關重要問題的決定,至少需要7個理事國的同意,其中必須包括安理會所有5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理會當時由11個理事國組成,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和6個非常任理事國。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當時,中國的席位仍被蔣介石當局的代表占据著。蘇聯代表團因為驅逐蔣介石代表出聯合國的提案被否決,從1950年1月30日起拒絕繼續出席會議。6個非常理事國當時是印度、南斯拉夫、埃及、挪威、古巴、厄瓜多爾。南斯拉夫的代表力爭無效,只好棄權。
  此時,布萊爾大廈內,杜魯門繼續請艾奇遜詳細介紹了朝鮮的局勢。在那盞精致華麗的水晶燈下,艾奇遜宣讀了美國駐漢城大使穆喬發來的第一份報告:
  根据韓國軍隊的報告,戰爭爆發的時間,大約在凌晨4點。瓮津隨即遭受北朝鮮炮火的轟擊。6點左右,北朝鮮的步兵開始在瓮津、開城和春川等地區越過三八線。据稱,水陸兩栖部隊已在東海岸江陵的南部登陸。開城据說已在上午9點陷落,北朝鮮大約有10輛坦克參加了這次戰斗。北朝鮮部隊以坦克為前鋒,据稱已向春川逼近。江陵地區的戰斗詳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鮮部隊已將公路切斷。
  這是美國大使的一面之辭。
  艾奇遜接著說,戰爭發展形勢出人意料,“造成巨大的混亂。”他提出了与國務院和國防部官員討論歸納后得出來的3項建議:
  ——授權麥克阿瑟向朝鮮人運送軍援計划外的武器和其他裝備。
  ——動用空軍掩護美國婦女和儿童撤退,對企圖阻擋撤退的一切北朝鮮飛机和坦克進行還擊。
  ——命令第7艦隊從菲律賓向北移動,以阻止中國共產党人進攻台灣。
  這意味著美國向朝鮮動用作戰部隊,卷入另一個國家的內戰。
  杜魯門插進一句話:應當立即命令第7艦隊北上。
  与會者在怎樣進行援助方面存在著分歧意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和海軍作戰部長薛爾曼認為,給予空軍和海軍方面的援助就夠了。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則認為,如果韓國的軍隊當真潰不成軍,那就必須使用地面部隊。
  杜魯門決定,立即執行那3項建議。
  他指示三軍參謀長作好必要的准備,以便一旦操縱聯合國向朝鮮采取行動的時候,能立即使用美國的部隊。同時,還指示麥克阿瑟派遣一個調查組到朝鮮去,看哪一种援助最有效,和應當怎樣使用麥克阿瑟指揮的武裝部隊。麥克阿瑟還應當以他所能提供的軍火和裝備供給韓國。并且授權他使用空軍和海軍的掩護,以便确保這些供應品的運輸,同時保護從韓國撤出的美國家屬。第7艦隊也交給麥克阿瑟指揮,它的基地設在日本的佐世保。
  深夜23時,与會者從邊門悄悄地离開了布萊爾大廈,以避開聚集在正門的新聞記者。
  6月26日,朝鮮人民軍乘胜反擊。
  當天晚上,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召集了另一次會議。
  會議首先宣讀了麥克阿瑟最近的一個電報:韓國第3師和第5師零零星星地投入漢城附近戰斗的結果,并未能阻止敵人的進攻。這种進攻被認為是過去兩天中敵人行動的主要努力,其目的在于奪取首都漢城。敵人的坦克正進入漢城近郊。政府已南遷大邱,并已開始与美國駐韓國軍事顧問團的部分机构建立了通訊聯系。大使和駐韓國軍事顧問團的主要負責人還留在漢城。在當前這种迅速惡化的局勢下,遠東司令部派出的前往韓國的軍事調查組已下令召回。韓國的部隊抵御不了北朝鮮的猛攻。敵人的有利因素完全在于擁有坦克和戰斗机。從戰斗情況的指標來看,韓國的傷亡人數表明缺乏足夠的抵抗力,也缺乏戰斗意志,据我們估計,很快就將全部崩潰。
  杜魯門認為,如果共產党在朝鮮獲得成功,那就會置日本于容易受到攻擊的距离之內,而沖繩島和台灣島就會腹背受敵,這是很嚴重的。他說:目前韓國局勢的發展,我認為,就象柏林事件更大規模的重演。共產党人總是找我們軍事上的弱點進攻。我們必須對付他們的攻擊,以免被卷入世界大戰。
  杜魯門命令麥克阿瑟使用他指揮下的空軍和海軍部隊去支援韓國,還命令他把第7艦隊開到台灣海峽。這一舉動既武裝干涉了朝鮮內政,又霸占了中國領土台灣。
  6月27日,杜魯門發表無异于宣戰書的關于武裝侵略朝鮮和台灣的聲明:
  我已命令美國的空海部隊給予韓國政府部隊以掩護及支持。
  我已命令第7艦隊阻止對台灣的任何進攻。作為這一命令的應有結果,我已要求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的一切空海攻擊。第7艦隊將監督此事的實行。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對日和約簽定或經由聯合國的考慮。
  我并已指示加速以軍事援助供給在印度支那的法國及成員國的部隊,并派遣軍事使團以便与這些部隊建立密切工作關系。
  6月30日,杜魯門得知麥克阿瑟視察朝鮮歸來以后發來了一份悲觀的報告。他在報告結尾提出了建議:
  守住目前戰線和在今后能夠奪回失地的唯一保證,就是向朝鮮戰區派進美國地面作戰部隊,……如蒙批准,我建議立即派美國一個團戰斗隊增援上述至關重要的地區。如有可能的話,從駐日部隊中抽派兩個師的兵力,及早作反攻准備。
  杜魯門同意使用一個團的兵力投入地面戰斗。
  這樣,美國地面部隊也投入了朝鮮戰場。誰也無法擔保這是一場什么規模的戰爭。

  (2)威克島:麥克阿瑟保證中國不會出兵。

  風光旖旎的威克島位于太平洋東部。
  這個不出名的海島,面積只有約9平方公里,1898年被美國占領,島上人煙稀少,只有几百口人,盛產椰子、香蕉和其它熱帶水果。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襲珍珠港時,威克島和關島同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所以,它与夏威夷同時遭到轟炸,并于兩天后被日軍攻占。
  威克島又淪為日軍太平洋防線的重要一環。1944年6月,它才重新被美國占据。
  朝鮮戰爭的發展形勢令美國人不安,促使杜魯門選擇威克島与麥克阿瑟會晤,為侵占朝鮮半島而進行協調。
  杜魯門向新聞記者宣布這一消息時說:
  我想會見麥克阿瑟將軍的最重要和最簡單的原因,是我們從未有過任何私人的接触。我認為他應該了解他的總司令,而我也應該了解在遠東戰場上的高級指揮官。麥克阿瑟在离開的許多年里,失去了同國家和人民的某些聯系,他在東方已度過了14年的歲月,他的全部精力都傾注于東方了。我曾經通過哈里曼和其他人做出努力,使他象我們在華盛頓那樣了解全世界的形勢,但是,我感到我們沒有取得多少成功。我認為,如果他能夠直接從我這里了解世界形勢,他也許會更易于使自己与之适應。中國在北京發出威脅,要在朝鮮進行干涉的消息,是我渴望同麥克阿瑟將軍會談的另一個原因。我想從他的第一手情報和判斷中汲取益處。
  其實,杜魯門迫切地做出与麥克阿瑟會晤的決定,是有深刻的背景的。
  美軍出兵朝鮮半島后傷亡极其慘重。朝鮮人民軍大舉反攻,7月上旬,將戰線推進到三七線附近。
  麥克阿瑟對朝鮮人民軍的軍事素質感到吃惊。他和他的參謀人員都大大低估了這支軍隊。麥克阿瑟告訴華盛頓,北朝鮮軍隊可以和“上次大戰中任何時期的优秀軍隊相媲美”,要守住釜山防御陣地將是非常、非常艱苦的。要徹底打贏朝鮮戰爭,就要派出大量的美國軍隊。為此,麥克阿瑟向華盛頓提出了大量措辭強硬的要求,要求增援飛机、軍艦和部隊,再派一個擁有4個滿員師的集團軍及裝備。他急迫地要求得到這一切。他在一封電報中寫道:抓住太平洋中的每一條船,把大量支援物資運到遠東來。
  杜魯門批准建議在聯合國通過一個決議案:在朝鮮成立一個統一的司令部,井由美國推荐一個總司令,同時授權在朝鮮使用聯合國的藍旗幟。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這項決議案。
  第二天,杜魯門提請任命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務。從而進一步擴大了朝鮮戰爭,并把美國單方面干涉朝鮮的行動披上了“聯合國”的外衣。實際上,美國完全將聯合國置于其控制下。將美國干涉朝鮮的意志通過聯合國和“聯合國軍”的形式表現出來。
  “聯合國軍”總部設在東京。參加的除了美國外,還有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加拿大、泰國、法國、土耳其、菲律賓、希腊、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南非、盧森堡等共16個國家的軍隊。除美國經常保持7個師的地面部隊,作戰飛机1000多架,艦艇近300艘外,另外的絕大多數國家在美國的壓力下,迫不得已地、象征性地派出一個營、一個排、到一個空軍中隊。7月中旬,李承晚的軍隊也交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除美國軍隊在朝鮮戰爭爆發后的几天就入朝外,其他國家的軍隊于1950年8月開始入朝,最遲的于1951年5月才到達朝鮮。此外,還有瑞典、印度、丹麥、挪咸、意大利為“聯合國軍”派出了醫院或醫療船。
  7月12日,沃克到達朝鮮,建立了第8集團軍司令部,并接替指揮在朝鮮的聯合國部隊。
  至8月上旬,朝鮮人民軍解放了三八線以南90%的國土,美國部隊向釜山灘頭節節敗退。美國報刊對這次退卻作了報道。有的消息說,某些部隊已整個被殲滅。
  美國為挽回敗局,一面利用其控制的釜山港繼續增加援軍,負隅頑抗,一面秘密策划乘朝鮮人民軍后方空虛之際,在朝鮮人民軍側后實施大規模的登陸進攻。
  東京,麥克阿瑟的司令部,麥克阿瑟以其善于雄辯的口才,說服了華盛頓派來的一個個滿怀各种各樣疑慮的官員,終于獲得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批准,選擇了朝鮮西海岸的仁川作為登陸點。
  仁川位于漢城以西30公里,是漢城的西面屏障。仁川港水深,受潮汐影響很大。水漲落的平均差是八九米,落潮時登陸艦將擱淺在海灘上,而成為岸上炮擊的目標。并且,高潮時間只有兩至三個小時可以利用。在這樣的環境中組織登陸作戰具有极大的冒險性。為實施這次登陸作戰,美國抽出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步兵第7師組成第10軍,并抽調了260多艘艦艇、近500架飛机支援配合。
  9月15日,麥克阿瑟親自指揮,在仁川實施了大規模的登陸進攻。這時、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還在洛東江一線作戰,后方只有一些新組建的部隊擔任海防。因此,麥克阿瑟一舉登陸成功。他們占領仁川后,以陸戰第:師攻打漢城,以步兵第7師向南切斷朝鮮人民軍的后路。正面戰線上的美國4個師和李承晚6個師也于9月16日發起進攻。
  在洛東江一線作戰的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9月下旬,被迫組織戰略退卻。朝鮮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美軍和偽軍則大舉向三八線進攻。
  9月28日,占領漢城。
  9月29日,美國第8集團軍逼進三八線,并准備越過三八線北進。
  首先越過三八線的是李承晚的第1軍。沃克的第8集團軍于10月7日越過了三八線。10月19日,平壤被占領。
  杜魯門對中國介入朝鮮的可能性日益擔心。促使他飛往威克島。
  10月15日6時30分,杜魯門乘坐的“獨立號”專机在威克島的机場上著陸滑行,很快停下來。這時正是破曉的時候。
  麥克阿瑟已經等待了一會。他敞著襯衫,頭戴著一項已經陳舊的軍帽。
  麥克阿瑟是一位腰板挺得筆直的軍人,他年已70歲,是一位有著50多年軍旅生涯的五星上將,在美國,像他這樣的老資格將軍已經不多了。他早年畢業于西點軍校。兩次世界大戰,他都馳騁疆場,戰功顯赫。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曾任盟軍總司令,指揮過許多次兩栖登陸作戰,一直把日軍驅逐出巴布亞,占領新几內亞許多戰略要地,直至攻占菲律賓。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長期屯兵日本。朝鮮戰爭是他一生中參加的第四次戰爭。
  他們擺好姿態,讓攝影記者拍了一通照片之后,坐車到該島的民航管理處去。他們單獨談了一個多小時,討論了日本和朝鮮的局勢。
  麥克阿瑟保證朝鮮的戰局是贏定了。他還告訴杜魯門,中國共產党不會進攻,日本也准備接受和約。
  杜魯門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他告訴麥克阿瑟一些關于美國加強歐洲的計划。麥克阿瑟說他理解為什么要這樣作,并肯定在1951年:月有可能從朝鮮調一師人到歐洲去。他再次肯定朝鮮的沖擊是贏定了;而中國共產党參加戰爭是不大可能的。
  7點半剛過,他們來到了另一所小建筑物里,他們的隨行人員都聚集在那里。有太平洋艦隊司令雷德福,美國駐漢城大使穆喬,陸軍部長佩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助理國務卿腊斯克等。
  透過明淨的窗戶,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景觀,大家卻無意欣賞。他們听到麥克阿瑟正在發表以后常被人們引用的講話。這位將軍堅信,在朝鮮半島,戰斗會在感恩節前結束。他說,這樣他就能夠在圣誕節把第8軍撤回日本。他將留兩個師和其他聯合國國家的軍隊在朝鮮半島,直到那里選舉結束。他認為選舉最遲可以在1月份舉行,那時就有可能從朝鮮半島撤出所有的外國軍隊。
  似乎胜利在望,大家對戰爭一旦結束、复興朝鮮所需要的援助進行了一番討論:麥克阿瑟回答了大家的問題。
  接著,杜魯門向麥克阿瑟提出關鍵性問題:“中國和蘇聯進行干涉的可能性如何?”
  這位將軍首先談到中國人。他認為中國進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們可能派五六万人進入朝鮮。但是,他們沒有空軍,“如果中國人南下到平壤,那一定會遭受慘重的傷亡。”
  其次,他談到蘇聯干涉的可能。他向杜魯門肯定,蘇聯空軍的飛机和飛行員的素質比美軍差,他看不出蘇聯在冬季到來以前可能調出大量的地面部隊。
  麥克阿瑟認為,即使有可能使中國和蘇聯聯合起來進行干涉,用蘇聯飛机支援中國的地面部隊,這也不足為患。“蘇聯空軍和中國共產党的地面部隊根本就配合不起來。”
  后來,大部分時間是用來討論日本問題。
  這次會議在9時多結束,他們決定在午飯以前离開威克島。杜魯門在麥克阿瑟的胸前加上第4枚橡葉勳章,同時給穆喬大使授予一枚勳章。
  杜魯門滿意地飛离威克島。從天穹俯瞰大地,真是妙不可言。大海依然平靜而美麗,碧綠色的島嶼如同一串串翡翠珍珠。
  威克島會談以后,美軍大大加快了向朝中邊境進犯的軍事行動,同時更頻繁地出動飛机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和鄉村,公然將戰火燒向中國,使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美國各大報刊紛紛刊登了杜魯門的關于戰爭不久將結束演講。也有人問:美國胜券在握了嗎?

  (3)台灣島:蔣介石大喜過望。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成都鳳凰山机場,統治了中國22年之久的蔣介石凄然地登机升空,向台灣飛去。“依視眼底大陸河山,心中槍然。”4個小時后,他再從飛机往下望去,眼底已是茫茫東海,大陸已經看不見了。他哀歎,就在他飛离大陸的時刻,一個蔣介石統治中國的時代,從此結束。
  台北市非面13公里處的草山,是著名的游覽胜地,青山環繞,林木幽深,溫泉遍布,蔣介石在這里選了一所“士林”別墅作為住宅。他把草山改名“陽明山”,以標榜他一生最崇信明朝的哲學家王陽明。
  1950年,直到5月,連接傳來的是海南島、舟山諸島相繼失守的消息。蔣介石臉上更加愁云密布。
  5月27日,《中央日報》發表社論說“台灣是進入戰時了。”台灣島民心惶惶,軍心動搖。
  蔣介石心里明白,150里的台灣海峽,300年前尚且抵抗不了鄭成功的海師,“潰不成軍”的國軍豈能阻擋排山倒海般的解放軍?台灣解放,指日可待。他面臨的是滅頂之災。
  出乎蔣介石的意料,危机中的台灣島降臨了轉机,來自朝鮮半島的轉机到來的如此及時,真使日見惟淬的蔣介石大喜過望,有如從太平洋中撈出一根救命稻草。
  6月25日一大早,剛剛起床的蔣介石從蔣經國送來的一份簡報中,零星地得知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直到晚上22時,收到台灣駐韓國大使邵毓麟的報告,蔣介石才大致了解了朝鮮戰況。
  他反复翻閱著并琢磨著邵毓麟在報告中的分析:“韓戰對于台灣,更是只有百利而無一弊。我們面臨的中共軍事威脅以及友邦美國遺棄我國,与承認匪偽的外交危机,已因韓戰爆發而局勢大變,露出一線轉机。中韓休戚与共,今后韓戰發展如果有利南韓,亦有利我國,如果韓戰演成美俄世界大戰,不僅南北韓必然統一,我們還可能由鴨綠江、由東北而重返中國大陸。如果韓戰進展不順而不利南韓,也勢必因此而提高美國及自由國家的警覺,加緊援韓決不致任令國際共產党渡海進攻台灣了。”
  蔣介石不斷點頭稱是,打起了借助美國力量重返大陸、收复失土的如意算盤。
  蔣介石的光頭興奮地沁出了汗珠。他連夜在官邸召集緊急軍政會議,決定: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從6月26日零時起,全面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實行宵禁,停止三軍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強台灣海峽和大陸沿海的海空巡邏,加強各島及台灣海防的戰斗准備,加強台灣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強對交通運輸和經濟活動的管制,加強特務活動。
  台灣島頓時如臨大敵,戒備森嚴。
  6月25日清晨,東京,麥克阿瑟得到駐韓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布朗和大使穆喬的戰況報告。中午和下午又進一步獲悉:朝鮮人民軍主力指向漢城,麥克阿瑟提出了一個“在亞洲遏制共產党的戰略計划。”主要內容是:
  1.立即援助南韓,并建議由台灣調1個軍援助南韓;
  2.認為台灣具有极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應以海空軍保衛該島,并予以蔣介石以廣泛的軍事援助;
  3.加強菲律賓和印度支那的軍事力量;
  4.保衛日本的安全。
  當夜,蔣介石收到麥克阿瑟的一份電報,通報了朝鮮戰祝和向台灣派駐以費爾德為組長的“美國駐台灣軍事聯絡組”的決定。麥克阿瑟詢問蔣介石:在确保台灣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個軍援助南韓,以及台灣所急需的援助?請嚴密監視大陸共軍的動態,對大陸沿海采取積极的行動,以探測中共對台灣進攻的緊迫性。
  26日中午,費爾德乘坐的飛机抵台北机場。他直接驅車前往陽明山,蔣介石快步迎接,一番寒暄之后,費爾德面交了麥克阿瑟的親筆信件,蔣介石喜上眉梢。
  然后,蔣介石和費爾德在小范圍進行了密談。他倆從外交到軍事、從保衛台灣到援助李承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決定52軍3万余人立即作開赴朝鮮戰場的准備。
  當天下午,蔣介石向麥克阿瑟复電,大獻殷勤地表示:52軍即可經空中和海上運赴朝鮮戰場,投入戰斗。
  同日晚上,太平洋彼岸,華盛頓布萊爾大廈,正宣讀麥克阿瑟關于“在亞洲遏制共產党擴張的計划”和蔣介石的建議。約翰遜、布雷德利、柯林斯都主張接受蔣介石的建議。
  國務卿艾奇遜則堅決反對,他說:台灣是最可能遭到攻擊的地區之一。這就是我們已經把第7艦隊派到那里的原因;一方面花美國的錢去保衛那個島嶼,而另一方面這個島嶼的理所當然的保衛者卻跑到別的地方去,這樣做多少是有些矛盾的。這位委員長的軍隊在進入現代化戰斗以前,是否還必須由我們給它重新大大地裝備一番?
  杜魯門听到這個信息時,第一個反應是“應當接受。”但看到雙方相持不下,就沒有貿然決定。
  6月27日,麥克阿瑟又向杜魯門去電,再次請求批准蔣介石的建議。艾奇遜將電報扣下,并繼續反對這個建議。
  6月28日,台灣《中央日報》全文刊登了杜魯門關于武裝干涉朝鮮半島和台灣的聲明。
  《中央日報》接著報道:“兩天后,第7艦隊的9艘軍艦,包括6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和1艘運輸艦,進入台灣海峽,并即開始巡戈。旋第7艦隊司令史樞波訪台。別忘記,在是年6月以前,美國留駐台灣的只有一個領事階級的代表,最高級的武官還是位中校。”
  美國為了保護它在亞洲的利益,貫徹稱霸世界的戰略意圖,把台灣納入美國的戰略防御体系,使之成了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
  6月29日,奄京,麥克阿瑟視察朝鮮前線回來后,第3次致電杜魯門,請求從速采取蔣介石的建議。
  白宮,杜魯門舉棋不定。他頭一天剛剛接見了台灣駐美國“大使”顧維鈞和胡适,接受了蔣介石的電報:愿意派遣為數達3.3万人的地面部隊援助南韓。但是,台灣既沒空軍,也沒有海軍,必須由美國協助,把台灣地面部隊送到朝鮮半島,并供應他們給養。
  6月30日,杜魯門又一次召集高級軍政官員開會,決定向朝鮮半島派出地面部隊,同時說:“我還請大家商討一下,關于國民党中國方面提供的援助,是否值得接受,特別是因為蔣介石曾經說,他的3.3万人的部隊在5天之內就可以上船出發,而爭取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杜魯門請大家仔細考慮另一方面:“毛澤東會有什么行動?蘇聯人在巴爾干半島、伊朗和德國會有什么行動?”
  艾奇遜說:“如果台灣的中國軍隊在朝鮮出現,北平的共產党人就可能決定參戰;因為他們可以趁此打擊蔣介石委員長的軍隊,以削弱蔣介石的力量,以便他們試圖進攻台灣時蔣介石難以自衛。”
  三軍參謀長的看法是:“蔣介石所提供的3.3万人,盡管他們自己說是最精銳的部隊,卻很少現代化裝備,其情況恐怕會同李承晚的軍隊一樣,無法對付北韓的坦克。此外,如果把他要求我們提供的運輸力量,用于給麥克阿瑟輸送供應品和增援部隊,可能更好一些。”
  杜魯門接受了參加會議的人差不多都持有的看法,那就是應當婉言謝絕蔣介石提供的援助。
  蔣介石的建議和麥克阿瑟的3次請求,終于被最后否決。
  7月27日,杜魯門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們提出建議,給予蔣介石軍隊以全面的援助,使他們能抵抗共產党對台灣的可能攻擊。
  杜魯門批准了三項具体的建議:給予蔣介石軍隊以廣泛的軍事援助;由麥克阿瑟對蔣介石軍隊的需要作軍事方面的調查;計划在中國海岸作偵察飛行,以确定對台灣的攻擊的緊迫性。
  7月31日,台北,麥克阿瑟率領了一個由16名高級軍事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飛抵這里,親自向蔣介石說明情況。他們分乘兩架飛机,麥克阿瑟乘坐的是“巴丹”號。陰云密布,雷雨交加。飛机降落推遲了1個小時,候机室里,蔣介石不無擔心地等待著。當飛机終于降落后,蔣介石的手捏出一把汗。
  麥克阿瑟与蔣介石舉行了整整兩天的軍事會議,蔣介石又請求出兵參加朝鮮戰爭。
  在第1天會議結束后,宋美齡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國宴。麥克阿瑟的隨從人員惠特尼寫道:“大元帥在這樣的社交場合英語講得十分蹩腳。但他的夫人作為女主人的照人光彩卻作了彌補。盡管她從來沒有見過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很可能只是從為這次訪問進行的官方通報上听說過我們,但她卻親切呼喚著到來的客人的名字,向他們問候。”
  分析家們認為:蔣介石一再呼吁出兵朝鮮,不單是獻殷勤,也不是如他所講的“中華民國政府軍距离韓國最近,是能夠赴援最快的友軍”。而是另有企圖:朝鮮戰爭擴大,他可以從朝鮮進攻東北,也可以在東南沿海開辟第二戰場,那就是他“反攻复國”的机會了。
  但是,由于美國擔心這一問題會變得十分白熱化,有可能促使中國或蘇聯介入朝鮮戰爭,而加以拒絕。

  ------------------
  書海网書LUORJ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