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我眼中的祝春亭}} {{方原}} 初識祝春亭,是見其刊于《花城》的中篇小說《靖平寺》,文筆老辣,手法圓融,意境清麗,寓旨邃遠。閱之,如清風盈胸,心淡如水。 我妄臆之,如此禪味小說,非釋家弟子莫屬。 听人道,身為大學教師的祝春亭,浸淫佛經而不能自拔,大凡市面上有的佛籍,皆盡覓藏之。他的家族有做和尚的傳統,他乃佛性之人。 出差南昌,輾轉造訪,皆曰:云游去了。心道:名剎皆旅游胜地,好瀟洒一個!后得知,他去的是深山不知名的孤廟,跟一老僧習禪。 蹤影渺渺,音信全無,我竊想:莫非看破紅塵,落發為僧了。 消息千真万确:祝春亭下海了,去了廣東。我心一惊,錯愕万分:“和尚”下海,千奇百怪。其實,又不足為怪,如今世風,個個言商,人人下海。和尚下海,盡在世理之中。 台灣有個星云法師,家財億貫,俗稱商業和尚。祝春亭莫非欲步其后塵,做星云第二? 我与祝春亭,因緣在廣州聚會。他在某編輯部供職,一日枯坐八小時,看稿改稿。下班回到洗村的出租屋,伴著孤燈,趴床上寫稿。我問他:“來廣東還做這?”他惊詫道:“不做這做啥?”在他心中,這世界除了“操筆”,不再有其他職業。 如此下海,中國人豈不人人皆淹在海中? 我和祝春亭漸漸稔熟起來,愈稔熟,感慨愈多。 1979年高考,他榮登南昌市第一,江西省第二,他卻報考了華東師范大學。要知道,那一年是先出分,后填志愿,且他父親的學生在省招辦,上北大,自不在話下。我問他是否后悔,他道:我總算讀了大學。 他大學期間就有中篇發表,那年頭是文學熱,青年作家的桂冠,世人矚目。他一米八零的個頭,相貌堂堂,气質儒雅,頗得女生的好感。他上大學前結的婚,總以為在他身上會發生80年代的時髦故事,結果什么也沒發生。 他沉默寡言,嗜好孤獨,是個不善交際、不喜言談之人。然而,他上課,卻又能侃侃而談,妙趣橫生。他能全然左右課堂的气氛,時而笑聲一陣疊一陣,時而寂靜得若曠野幽林。同事說他,不鳴則已,一鳴惊人。 百万字的文學作品,足以使他破格提為副教授,他卻苦熬了近十年才評上講師。為此事,眾人忿忿不平,他淡淡一笑,道:職稱能說明什么? 他的小說,遠比一些曾經轟動一時、紅极一時的作家寫得好,他卻無聲無息。從未听過他有什么怨艾,總是在默默地看書,默默地沉思,默默地筆耕。他不懂得如何炒自己。他說:小說怎樣,自有公道人說公道話。 有朋友說該要炒炒祝春亭,他一笑置之。 文壇上,有人一分熱,放十分光;也有人有十分熱,只放了一分光。祝春亭屬于后者。 在廣州极少听到祝春亭言禪說法,朋友說他來到物欲橫流的廣州,已把佛忘到九霄云外,可謂“和尚下海,六根不淨”。 其實,祝春亭在江西時也极少言禪,更奇的是入廟從不拜佛。他道:佛是一种境。又道:佛無所不在,所在俱無。 為僧者,不一定有佛性;入世者,未必不可入境。境為何物?意在一個“空”字。 祝春亭的《靖平寺》有一偈子:還俗亦非俗/為僧亦非僧/求道亦非道/成佛亦非佛。我曾問祝春亭:你出家的前輩人中,最敬佩的是誰?他說:要數我真章舅舅,他看破紅塵,大學畢業后即落發為僧;數十年后,他悟透佛机,娶尼為妻,生下一女,后又复為住持。他是個不守清規,而又极有佛性的怪憎。 我不知祝春亭是否入境,我只知他是個把凡事都看得极淡的人。古人云:大隱仕于朝,中隱居鬧市,小隱遁幽林。那么,有佛性之人,并不在于他身處何地、為何職業。 近讀祝春亭新作《功夫影帝——李小龍傳》,我覺得,祝春亭還就是祝春亭,他能將李小龍的武道,与道家佛家之說揉合起來寫,頗見功力,且頗具深度。 這部書,是大陸第一部為李小龍立傳的書。我曾見過几种港台版的關于李小龍的書,那些書,与祝春亭這本比起來,都大為遜色。祝春亭真是寫活了李小龍:目前,大陸及港台有十几家報刊競相連載這本書,反響熱烈。 最近,祝春亭与几位志同道合者組成了藍潮創作室,這個創作室的總策划是辛磊和關劍麟,祝春亭則是創作室主任。創作室的目光盯著海外市場。他們成功地策划了《一代賭王——何鴻燊傳》、《文壇俠圣——金庸傳》和《世界船王——包玉剛傳》的出版和創作及在大陸、香港、台灣的版權貿易,版權价格之高,在中國大陸出版界是少見的。創作室還重金聘請香港出版界人士合作。創作室即將推出的第二批人物傳記,將又是一批极具沖擊力的“重型炸彈”。為了“炮制”這批“重型炸彈”,祝春亭和創作室的其他成員將前往香港采訪和体驗生活,此舉在大陸文化人中可謂開風气之先。 1995年初于廣州 ------------------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