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和田一夫移居香港發展,并未冷卻在國內的業務,八佰伴在愛知縣建設“新世紀半田”大型綜合商場,在札幌設立大型購物中心。他還倡議并展開札幌國際化都市建設。事情不像做“神想觀”時設想的那么容易,在日本百貨商排行榜中,財大名盛的仍是大榮、伊藤洋華堂等。 和田一夫投資札幌,起源于“東京构想”。 他在1962年接掌八佰伴時,就立下終有一天要將八佰伴的招牌打進東京的宏愿。現實卻越來越變得沒有可能,東京市場早已被几大公司霸滿。而八佰伴在靜岡地區的地盤,還不斷受到大公司的蚕食。 八佰伴在國外闖出一些名堂后,常有人問和田一夫:八佰伴國內總部是不是在東京?在東京開設了多少家連鎖店?和田一夫告訴對方:八佰伴走的是國內區域路線,然后再走國際路線。“八佰伴在國際上這么有名,連東京都沒有一家店呀?”各种議論,有善意有惡意,有人深表遺憾,有人困惑不解。 和田一夫每天做“神想觀”,還寫“光明日記”。他總是想著美好光明的事物,可東京成了他的不愈心病,令他無法夢想成真。 1986年,和田一夫去紐約籌辦八佰伴分店,結識了不少美國的店商。他積极游說美國的同行与他合作去東京開設大型國際購物中心。美國的同行表示出興趣。正當和田一夫在東京尋找商場時,1987年東京地价租价飛漲,成本急升。美國的同行喪失信心,和田一夫不得不打退堂鼓。 1989年,和田一夫應邀參加北海道的經濟研討會,還被指定在會上作發言。在机場前往札幌市區的路上,和田一夫產生异樣的感覺,這不是在日本,而是在异國。 北海道處于日本最北端,歷史上人跡罕見,曾作為日本的流放地,相當于俄國的西伯利亞、中國的北大荒、美國的阿拉斯加。北海道的人文歷史很短暫,明治維新后,政府組織農墾志愿兵和破產農民來北海道拓荒。當時北海道的仁人志士從美國波士頓請來克拉克博士。克拉克博士在北海道考察了近一年,認為北海道前景遠大,稱北海道是日本人的“新大陸”,就像歐洲人把北美稱為新大陸一樣,万里迢迢來到北美開發,建立了日益走上繁榮的美國。 克拉克還把札幌比作波士頓,說波士頓的歷史,就是由原始的移民小村落走向繁華城市的歷史。克拉克在回國登船前,留下一句話:Boys,beambitious!意思是:年輕人,要有雄心壯志! 這句名言,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北海道人。 和田一夫在研討會期間,听取了与會者談論北海道的歷史和現狀,尤其是克拉克博士的那句名言,令蛇年大蛻變中的和田一夫沖動不已。他冒出宏偉的构想:充分開發北海道的旅游資源,把札幌建成國際化都市。北海道的气候及風景与加拿大西南部相似,這是亞洲獨一無二的,加上与日本的人文地理相探合,又是全球獨有。 而他所能做的事就是在札幌建設國際購物中心,放棄在東京開店的計划,讓“東京构想”在札幌生根、開花、結果。 和田一夫在會議期間,拜會了美國駐札幌總領事、北海道知事、札幌市長、札幌城市規划局長、北海道旅游局長、北海道商會理事長等要人,講述他的想法。 美國領事對和田一夫說:“希望把北海道建成亞洲的瑞士。” 美國人十分欣賞北海道的風景,而對本洲的日本人觀櫻花時,人比花多的熱鬧景觀頗有微辭。北海道面積比瑞士稍大,人口差不多,也是五六百万,都有美麗的雪景。瑞士的伯爾尼、蘇黎世、日內瓦、洛桑等城市,人口雖不多,卻是著名的國際城市。就這點來說,札幌的差距甚大。 和田一夫一面籌備將總部遷往香港,一面指示二弟晃昌主持北海道的投資。在北海道政界銀行界的支持下,札幌八佰伴國際購物中心于1991年完成征地,1994年開幕。 和田一夫在實施札幌的計划中,深感一家財團財單力薄,而本國的大公司反應又不熱烈。他冒出一個更宏偉的愿望,要廣招世界的地產大王來札幌投資。他游說的武器是:札幌地价便宜(只有東京的1。”10),札幌的前途遠大,投資回報丰厚。 和田一夫在歐美碰壁,一位美國大地產商吹他一鼻孔的灰:“是呀,札幌的地价是便宜,那么撒哈拉大沙漠的地价不要錢,看來我該先去撒哈拉大興土木。” 香港是世界地產巨富最集中的地方,与和田一夫交往的多是地產巨子。在他的鼓動下,李嘉誠、郭鶴年對他的札幌國際城市藍圖表示出興趣,他們說:“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可聯手投資60億港元。” 1992年3月,傳媒爆出消息:李嘉誠、郭鶴年攜60億港元巨資,在日本著名百貨業巨子和田一夫的引荐下,聯袂飛往日本札幌,投資房地產。這一攬子計划包括興建大型商場、寫字樓大廈、娛樂中心、酒店、酒樓、別墅區、住宅樓宇等。屆時札幌會出現一個繁華的小香港。 李嘉誠、郭鶴年只是象征性地出了點小錢,交八佰伴投資,實際上都放棄了札幌。具体什么原因,他們三人都未向外界透露。 李嘉誠、郭鶴年是多么精明且謹慎的人,他們每一筆投資都是周密思考的結果,而不是憑著一腔熱血。否則他們就不會建立起价值千億的商業王國,即使積累下來了,也會在一時的沖動中敗個精光。 香港的地產商視投資日本札幌為險途,這必然會對和田一夫的“札幌國際城市藍圖”產生不利影響。現在是1998年,也許是筆者信息閉塞,至今未听到有人把札幌稱之為國際城市。 除札幌國際購物中心外,“新世紀半田”也可看作“東京构想”在東京之外獲得的安慰。 1989年,和田一夫的大蛻變年。這年3月,和田一夫組織了一個創辦新型店的項目研究小組。他們在八佰伴一個較大規模、綜合性較強的三島分店作試點,決定突破八佰伴一貫的開設小店、只經營超級市場做法。在規划藍圖前,和田一夫請設計師來香港參觀气勢宏大的太古商城。 于是,八佰伴在与靜岡縣相鄰的愛知縣半日,建設一個綜合性的消費中心。“消費”的內涵包括傳統的吃穿用,以及飲食、文化、演出、体育、健身等。這不是一個商場,而是一個建筑群。和田一夫將它定名為“新世紀半田”,喻示八佰伴事業的“新世紀”。 据八佰伴向外界提供的資料,新世紀半田的整個建筑面積為5.88万平方米,其中百貨商場的營業面積為1.5万平方米。它以商場為核心,周圍環繞著日本最大規模的世界飲食街、名店、文化体育設施、圓頂演出廳等。 其中的体育設施有室內游泳池、溜冰場、健身房等。演出大廳叫國際文化會館,它在日本百貨同行所建的同類建筑中規模最大,面積2310平方米。國際飲食街建筑面積為8362平方米,60家酒館飯庄鱗次櫛比,匯集了世界各地的風味。1991年新世紀半田部分開業,是當時日本最大的一條國際美食街。該處還有一個能容納2O00部汽車的大型停車場。 這個堪稱商城的中心,是八佰伴一家,還是多家財團投資?資料未顯示。項目總投資額為135億日元(加上開業費約200億日元),當年營業額目標是135億。日本商業界的人士認為達不到,因為不是在縣府名古屋(日本第三大城市)。 据日本駐港記者報井臣之助在香港《廣角鏡》的一篇文章所說:“國內愛知縣一個分店就投下200億日元,而日本八佰伴一個月的正常收益(稅前利潤)才11億日元!這种投資策略成為日本同業中流傳的笑話。” 新世紀半田是八佰伴商城式的第1號店,是愛知縣的第4號店。另3間小店也都在鄰近靜岡的中小市鎮。好大喜功的和田一夫,決定按照新世紀半田的模式,在1997年前,在本國開設富士宮百貨店、知立購物中心、岡崎購物中心等。 盡管八佰伴找到債券籌資的方便之門,由于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股市崩潰,這道門也給封死了。事實上,在1994年就已宣判這個宏偉計划遙遙無期。 總是心想美好事物的和田一夫,仍心怀憧憬,預示2000年前可實現。 由于日本國外不少人士和傳媒,多年來認為八佰伴是日本的最大的百貨集團,筆者想盡己所能,作一些澄清,并試比較八佰伴与日本著名的百貨公司經營上的异同。 1993年是八佰伴事業的頂峰期。我們還是從這一年的資料入手。 1993年度,進入日本最大的100家企業中(注:以經營額計,不包括銀行保險業),入百強榜的零售商共7家,按名次排列分別是:神戶的大榮、東京的伊藤洋華堂、東京的西友、東京的佳思客、東京的三越、大阪的高島屋和日井(均指總部所在地)。 大榮是1957年中內功兄弟創辦的家庭小店,至1993年在日本全國大中城市擁有215間大型商場(絕大部分是超級市場)、在全日擁有160家子公司和關聯企業。被譽為日本歷史最短、發展最速、規模最大的流通企業。大榮在海外投資表現不積极,只開設了2間大榮分店。大榮的口號是“以物美价廉,丰裕社會”。除零售業外,它還從事批發業務、開發地產業務。大榮在全國實現集團連鎖店電腦聯网,各分店的經營情況和所需信息在電腦中一目了然。 大榮的總部在神戶,集團職工總數是1.9万人,總資產9934億日元,淨資產(剔除債務)2107億日元,淨資產率為21%;銷售總額201O0億日元,經常性利潤24o億日元。大榮的負債率約8成,這在香港不可想象,日本對信用好、經營正常的大企業實行保護政策,銀行往往樂于向這類企業貸款。 伊藤洋華堂在80年代一直居全日第一,到1993年止盈利連續13年獲全國第一。集團在國內擁有143間店舖,其中超級市場占114間。另外,集團控制了全日“7—11(SevenEleven)系列店”的子公司,“7—11”的總部在美國,是世界廣為人知的24小時方便店。1991年,伊藤洋華堂把美國總公司的控制性股權買了下來,“7—11”在全球擁有13500家連鎖店(主要是出售專利)。伊藤洋華堂是日本最早進行POS電腦网絡管理的公司,也是日本推行厂家直銷最徹底的百貨公司。 集團職工數14600人,總資產6893億日元,淨資產4724億日元,負債率為31.5%。就這點可見伊藤洋華堂財力雄厚、作風穩健,它的歷史長達70余年,原有規模也遠較大榮大,大榮在總資產上后來者居上。但伊藤洋華堂大有可資驕傲之處,盈利一直遙遙領先,1992年銷售總額15116億日元,經常性利潤為975億日元。日本百貨業的稅前利潤不超過10%,而伊藤洋華堂竟達60%以上,這是因為“7—11”的專利收入毋須再投入大成本;集團最大限度實行厂家直銷,減少中間環節以節省成本。該集團負債率低,近几年日本零售業全面衰退,它遭遇的財政困難不如大榮那么大。 西友与大榮、伊藤洋華堂并稱為日本三大超級市場集團之一,創立人和大股東是堤清二。西友的店舖數難于統計,它開店的特點,不是開設單間的店,而是建造一條商業街,商業街以超級市場為中心,包括各式店舖,其規模宏大。八佰伴的“新世紀半田”號稱日本第一,是標榜“國際”二字,引入洋貨及外國風味餐館。以地理位置、客流量、營業額等比,都比不上以東京為大本營的西友商業街。西友還有一大特色,商場和商城的自有率較高,不少店舖是自己的物業。除零售業,西友還廣為經營包括電影制作、電影院、戲院、美術館、出版公司、廣播電視台、芭蕾舞學校的商業性文化產業,以及食品、金融等業。西友在海外擁有香港分店1間,新加坡分店2間。 集團職工數10800人,總資產5758億日元,淨資產率為18%;總銷售額11038億日元,經常性利潤128億日元。 佳思客(佳世古)是日本五大超級市場集團之一,它是在不斷的合并中發展起來的。集團在國內外擁有159家公司,國內職工11900名,國外職工8000名。佳思客的海外業務引人矚目,飛躍之年是1988年兼并了美國的達爾波特公司,改名為美國佳思客總公司,該公司在美國擁有較大的銷售网。佳思客的店舖數不詳,它的一大特色是建立共存的購物城,自己經營与出租經營相結合。 佳思客總資產6515億日元,淨資產率為35%。總銷售額1O057億日元,經常性利潤275億日元。 佳思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名為“吉之島”,在香港擁有5間吉之島超級市場,數目上排香港日資百貨第二名,盈利狀況卻居首位。佳思客在中國內地擁有分店,屬日本母公司開設的名叫“佳世客”,香港公司所開設的叫“吉之島”,它們雖同系,但財政獨立。 三越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商,前身是1673年三井高利在江戶創辦的和服屋。日本二戰前排名第二的大財閥(第一是三菱)三井集團,就是從最初這間和服屋發展起來的。戰后盟軍解散財閥,將三井肢解為若干大公司,三越便是脫离母公司的一間。三越以東京為大本營,在日本各個中心城市都設有豪華百貨店,另在全國設有114間衛星商店,同時擁有16家關聯公司和協作商店。1970年三越在巴黎開設海外第1號分店,1991年設立歐洲總部,海外分店分布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區,海外業務在同類百貨集團中是最大的。 三越是傳統意義上的百貨公司,在日本以店舖規模大、豪華气派、陳列講究、貨品高級、感覺舒适而著稱。三越在傳統百貨業中長期處龍頭地位。 三越職工數12340人,總資產5072億日元,淨資產率30%;年銷售總額8429億日元,虧損22億日元。這是因為日本經濟衰退,國民購買力降低,不堪承受三越的名牌高价商品。 高島屋与三越、松阪屋同為日本歷史悠久的百貨店,它創辦于1831年。該公司的店舖高檔豪華、規模大,是日本經銷進口洋貨比重最大的一家,并且多是名牌服裝,其中服裝的銷售額占總額的38%。公司只在本國的大城市開店,共有18家,但全是大型店,擁有關聯公司60家。高島屋最早跨國投資,1958年在紐約開設海外第1號店,到1993年也只是在巴黎、倫敦、米蘭、悉尼等國際大城市開設了分店,也是大型豪華店。高島屋在香港設有辦事處,也准備發展分店,鑒于香港日資泛濫,放棄計划。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十分明智的。 高島屋職工數9798人,總資產4697億日元,淨資產率22%;銷售總額7886億日元,經常性利潤51億日元。從盈利水平看,傳統百貨業普遍不景气。從傳統百貨公司只有三越和高島屋2家進入日本企業百強,可見超級市場更具蓬勃之勢。 日井是通過平等合并而不斷發展壯大,1963年才由小店合并成立,歷史短暫。公司擁有154家連鎖店,長期是一般意義的超級市場集團。1986年,日井率先在橫濱開張“邁卡爾本牧商城”,集購物、娛樂、飲食、度假為一体,在日本引起轟動,引起多家公司的效仿。八佰伴的“新世紀半田”號稱日本首創,是在“國際”二字做文章,不像日井的商城具有更濃郁的日本特色。在80年代后期,日井不斷突破單一的超級市場經營,与“味之素集團”合辦精品商店,与意大利公司合辦意大利餐廳。日井海外業務不活躍,筆者所知是在米蘭開辦了“日米屋”綜合性商場。 日井的職工數8072人,總資產7187億日元,淨資產率34%;年銷售總額7895億日元,經常性利潤24且億日元(注:以上均指稅前利潤)。 西武、松阪屋等也是日本歷史悠久、名聲顯赫的百貨公司。如西武,銷售總額雖未進入日本百強企業的七大公司,但資產總額曾達9300億日元。經常性利潤微小,但非經常性利潤頗丰——主要來自房地產的收入(注:各家机构的計算方法不一,有的剔除非核心業務計算資產及收入)。 西武集團的大股東堤義明曾經多年被列為世界首富。伊藤洋華堂的伊藤雅俊、大榮的中內功,是日本十大超級富豪之一,10余年來,他們的排名在5—10之間,其中伊藤雅俊作為超級富豪的歷史長達30余年。 非常遺憾,筆者未見到日本哪家財經報刊、研究机构,在統計、排名、介紹、評价、推荐本國著名及大型百貨公司時,把八佰伴列入。如果不是筆者孤陋寡聞的話,那么八佰伴就不算是日本的“大型”或“著名”之列的百貨集團。 現在八佰伴全面崩潰,有人恍然大悟,說八佰伴原來是日本鄉下小鎮的小公司。事實也不全是這樣。 八佰伴集團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日本八佰伴,和田家族持有6.6%股份,日本八佰伴持有國內分店的資產和美歐、東南亞的海外資產,另控有上海第一八佰伴商廈的19%股份;另一部分是在香港的八佰伴國際,該集團也持有日本八佰伴的6.6%股份,持有上市公司八佰伴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0%的股份,持有港澳台和內地的“大中華”系列。 1993年期間,八佰伴集團的國內外資產約為2000億日元。按當時1日元兌0.063港元的匯率,約折港幣126億。 在日本,通常以資產l000億日元以下者,為小型公司。大型公司,有的机构以4000億左右為標准,有的以3000億日元以上為下限。那么,處于這中間水平者,則屬中型公司。八佰伴是日本零售業的中型公司。 除上述提到的包括西武、松板屋在內的大型企業,日本的大中型百貨企業還有東急、伊勢丹、崇光、大丸等。它們均在香港擁有分店,但聲勢不如八佰伴大。 如果都剔除國內業務,八佰伴是不是日本最大、最著名的國際化百貨公司呢? 伊藤洋華堂控制了“7—11”美國總公司,該集團在全球控有13500間連鎖店。因為“7—11”已是世界廣為人知的著名品牌,伊藤洋華堂沒有加入日本色彩,消費者都認為是美國公司的系列店。 當時八佰伴職工總數號稱8000人,其中國內3000人,海外5000人。佳思客的海外職工為8000人,其中大部分是美國佳思客總公司的雇員。佳思客在美國的銷售額,比八佰伴在海外的所有分店都要大。 三越除在紐約開設分店外,還在歐洲設立總部,它的海外店舖的數目較八佰伴少,但都是開設在城市商業旺地,規模宏大、設施豪華,不是同等面積的八佰伴店舖所能比擬的。三越在海外市場的總体實力不可低估。 八佰伴算不上日本最大的海外百貨公司,但屬于大型的海外公司,在海外的知名度也相當高,尤其是在中國內地及港澳。 八佰伴在日本卻不算著名百貨公司。 資料顯示,1991年八佰伴集團在日本愛知縣開設的“新世紀半田”,是國內直接經營的第55號店,在國內外整個集團的序號是第113號。這里要剔除結業的4間巴西分店,正在經營的為109間,這其中又還包括在香港的餐館、餅屋以及日本國內的專門店等。到1993年,八佰伴分店總序號已排到126號。 在店舖數目上,八佰伴絕不算少。在日本,八佰伴真正的大型店只有“新世紀半田”和札幌國際購物中心等极少几間。這与開設大型店的全國級的大公司不可同日而語。八佰伴的分店,通常是几百平方米面積,小有僅百余平方米。 在地理位置上,除札幌分店是在相對遙遠的大城市外,其他分店均在地方上的小市鎮開設。就是在八佰伴傳統勢力范圍的靜岡縣,卻沒在靜岡市開設分店。八佰伴在鄰近的愛知縣開設了4間分店,沒一間在愛知縣的名古屋市。同樣的面積,在大城市旺地,与在小城市以及客源稀少地區相比,它們的營業額的懸殊可以倍數計算。但營業額少的店舖,雇員的開支并不以營業額升降幅度來決定,因此,八佰伴雇員并不比大型公司少,甚至超過有的大型公司,而客流量和銷售額卻有几倍之差。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弱勢,決定了八佰伴不可能全國聞名。 八佰伴在海外的分店,面積都比較大。香港最小的八佰伴分店,在日本人眼里都可算是大型店,有的是特大型的單間店。香港八佰伴均在新開發的大型屋村,而不是銅鑼灣、尖沙咀等旺地。依此推理,八佰伴在其他海外地區的分店,也不會是商業旺地。而其他日資百貨,在香港都擁擠在香港的旺地發展,依此可推斷它們在其他海外地區的店舖位置。 八佰伴以一間日本的中型企業,在海外造成這么大的影響和聲勢,實屬不簡單。這既得“間隙理論”之賜,還緣于和田一夫的勇猛果敢,更得福于借款融資方面的便利。 筆者在前面已對日本大型百貨公司作了扼要的介紹。這些百貨巨頭的淨資產率最高的達68%,最少的有18%。 八佰伴的淨資產率是多少呢? 1993年,八佰伴國際負債為22.58億港元,八佰伴香港為8.78億,八佰伴在香港的這兩間上市公司的負債已達31億港元,還未計其他公司的負債。八佰伴在中國內地的浩大投資,基本依賴銀行,負債額估計接近10億港元。 但由于八佰伴要在中國內地開設1000家超級市場的宏偉計划,使得品牌的估值過高,在這种情況下,銀行還繼續貸款給八佰伴。 在國內,日本八佰伴在1993年的累計負債已達70億港元,資不抵債,淨資產無從談起。日本銀行截斷放款,八佰伴早已轉向債券市場。 下一章,我們具体看和田一夫在海外業務上的表現。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