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沒有下一次了,他內心閃過一絲喜悅,他若不救自己,永遠無人救他。 亦舒《美嬌嬪》 亦舒通過她的人物的口,說出了人的三個基本愿望: “在生活中,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愛。”“被愛与愛人,很多愛。” “第二希望得到什么?” “錢”。“足夠的錢。” “還有其他的嗎?” “健康。” 很現實,也很真實。 外表再強硬的人也渴望愛,渴望被愛。早晨的陽光淡淡地照在愛人的臉上…足以抵得鑽石黃金。 無愛的人生是多么乏味的人生,有的甚至就此釀成悲劇。 《沒有月亮的晚上》的海媚,無非就是在祈求一點愛嗎?但無論是她的父親,抑或是她的所謂的丈夫,還有她的情人,都沒有好好地傾听她的心底的聲音。 海媚便一直生活在黑夜中。 現實生活中最悲慘的情境莫過于,一個人的敵人就是他的親人,但它卻是悲劇的最佳情境。 海媚也是如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一樣“一級一級,走進沒有的光的所在”。 她的存在方式是以毀掉自己的青春与正常的生活為代价。 如若沒有現代。動理學的基礎,至多把海媚描寫成一個問題少女便要擱筆。 但亦舒卻把黑暗中的海媚的盼望和掙扎寫得如此的如履薄冰,堪堪就要陷落到底,但于其中又還透露出一絲光線。 作者有意如此震撼讀者,我們的感覺也就不是幻覺了。 千瘡百孔的感情,渺小、气惱、為難的生命。婚姻不過是無休止的妥協,人生竟可以如此無聊空虛。時光可不管它,一樣的如流水般的逝去。 從十六歲的那年,因為父親的仇恨,因為繼母的刻毒,海媚一剪刀插過去之后,她就已失去了白天。 婚戀面紗下是如此的可笑与齷齪,親情又是如此的脆弱与不堪。因為生母對父親的背叛,所有的罪孽便加諸于一個小女孩身上。 文明被愚昧吞噬了,海媚父親對前妻的仇恨,讓人對人性心理暗角的恐怖狀態不寒而栗:在复仇的過程中,他毀了女儿,毀了后妻,也毀了自己。 海媚從父親的手上轉到了另一個男人的手上,陳國維并不是她的正式丈夫。在替她打傷害繼母的官司時,把她收容到自己身邊。 他就喜歡幼稚無知卻青春亮麗的女孩子。 他的心靈已衰老,除了相信風水,補品之外,他還要用年輕的生命去振作。 所以,他始終不肯讓海媚長大,老想著海媚當年的模樣: “當年你是那么漂亮,一頭天然卷發,象牙般膚色,嘴唇像花瓣……真的絕無夸張。我馬上站在你那邊。你,白雪,她惡后。” 但是,十年過去了,海媚長大了,他卻一直不肯去了解她的內心,任由海媚一直在黑暗中生活著。 人与人交流的難題,很多時候是人自己設置出來的。海媚只想在他身上得到一點成熟的愛,但他,就是不懂得如何愛一個成熟的女人。 海媚本來就不是她的正式妻室,倘若連這一點情分也沒有,他們根本就成了陌路。 但海媚是不甘心的,在遇到朱二時,她尚在掙扎,她以為還可以擺脫黑夜,走進白天的正常。 她甚至已開始嘗試,她以為她在朱二那里,找到真正被愛的感覺。 正如另一個角色安演所說的,女人的要求其實不算很高,但是: “上一次丈夫把你看仔細是見時,上一次你們把臂談心又是几時,他有沒有再次贊你的皮膚,他有沒有關心你的哀与樂,你有否注意他打球次數增加到每周五次,而且不需要球拍運動衣?” 海媚听到這話,心里又酸又痛,如同鼻梁被打了一拳。她從來沒有被愛過,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 朱某是一個很會“玩”的人,而像海媚、瑪琳這樣寂寞的女人又那么多,他一個個向她們下手,得到了便也過去了,他并不要她們的心。 只有海媚執迷不悟,她不想遵從游戲規則,皆因她實在需要愛。 她一天天等在朱二會出現的地方,她不肯退出。 忽然如失去一切自制力及理智,她向一條熾熱的毀滅之路走去,毫無目的,毫無希望。 敵不過她的鬼魅般的守候,朱二終于出現。 海媚被帶到一間空屋子,她馬上明白,心中十分的感慨滄桑。 十年前,陳國維就是這樣把她帶人陳宅,而朱二的這一套,又不過是舊戲重演,環境与時空更加不堪。 海媚即時清晰的說“不”。“我如搬進來,不是開始,而是結束,我不要結婚或是同居,我只想被愛。” 她不需要這樣的歸宿。做情人不是一件浪漫的事,無愛的婚姻也嚇怕了她。 但他們卻一點机會都不會給她。所有人都終于露出了最丑陋的一面。 沒有人能救她,她曾經自救,卻那么的推心裂肺。何處是歸途? 《沒有月亮的晚上》,依然是以“我”的內視角去講述故事的,但整個故事构架有放棄舊有的故事秩序,建立一种新的講述方式的努力。 故事里面又有故事,有著明顯的現代技巧的運用。 我們更多是在海媚跟心理醫生周博士的談話中知道她的無愛的故事的。 神秘和命運盤桓不去,而時空又仿佛被凍結,不去刻意經營,讀者也仿佛忘記了這一切。最后幻覺的打破住往由作家親手操作。 不能在白天生活,只能在黑夜游蕩,海媚也知道這樣不行,所以她去找心理醫生。 故事就在一問一答中露出了清晰的脈落。 少年期的創傷,成年后的落寞,都是在那間小小的診所里消長起伏,演奏著复調的旋律。 這种方式很有新意,透過人物的眼睛看世界,經由作家的目光觀人物,那群人的生活,就通過日常生活的一幕幕小劇活躍地演出下來。 海媚也許可以理解周博士說的話,“我們心底,總有一個黑色的,小小的,不為人知的斑點”。但那是理論上的,她寂寞至极,只想有個人說說心里話,有個地方可以去小想一下,并沒有介意周博士的熱情背后的動机。 在無愛的生活中,周博士是身處幽暗的她拼將全力握住的一給陽光,微弱又執著地哺育著她的精神園地。 但沒想到周博士那個“不為人知的斑點”是那么的大,令她無比的張惶。 “我無限失望地看著她,神色十分厭惡,真沒想到她會有這种癱好,世界竟不再有正常的人了。” 周博士原來是同性戀者,對她好,是因為看上了她。 而海媚,卻一直把她當作陽光,代表希望光明理智,一切美好的東西。“但今晨她卻把自己拉到与我同一地位。” 左沖右突,海媚依然陷在黑暗的泥潭里。 結尾是這樣的: 太陽落山以后,遍地銀光,夜溫柔如水,撫平任何創傷憂慮,屬于白天的留給白天,沒有人再會記得日間發生過什么。黑夜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樣,只要等到夜里,一切不用煩惱。 哀莫大于心死,海媚已沒有了心,她今后的生活,無异于行尸走肉。 也許石孝文比海媚要幸運一些。 石孝文是鑲嬌哪里的主角。 他和海媚,大約也可稱得上是同道中人,他們一個是別人的情婦,一個是別人的午夜牛郎。 所謂午夜牛郎,其實就是男妓,人們給它這么优美的名字,恍惚間也許會令人想起那個有關七夕的神話,想起那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相思。可惜,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午夜牛郎為的是錢,而不是情。 曾看過達斯廷·霍夫曼的電影《午夜牛郎》,那是好萊塢有限的几部悲劇之一,一樣讓人受不了。 即便是石孝文,起初為的也是錢。 他要為母親擔憂,要供妹妹讀書,据說這一行收入多,便一失足成千古恨。 也許有人會是自愿的,但石孝文卻不是,對賣笑生涯,他一直厭倦。 找到一個适當的机會,他終于回頭是岸,因為他也知道,他所走的路是一條迷津,誰要是誤墮其中,那將是九死一生。 恥辱是深深烙在心底的。 石孝文淋浴的時候,總是仔細洗刷,像是想把過去的所有傷痕污垢洗淨。 但那是沒有可能的事,它們總會在那里,無數瘡疤,癲痕,讓他一次次痛苦不堪。 沒有誰保護過他。或者說,沒有誰教過他該怎樣做人,他在黑暗的日子最感到安慰一件事,是他保護了妹妹。 何況,他已逃出生天,他還留有靈魂。 不是不慶幸的,他曾見過若干前輩,老了,在夜總會門口替人開車門,在厭惡的眼光下討打賞,抓住有限鈔票,急往街角找毒品…… 他為此發過毒誓,他宁愿死,也不要淪落到那种地步。 最后當真是“悟”了:人活著,要像個人! 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 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累積,而是來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情義,以及利用財富去達到精神上的滿足。人的富有實際上應該是人的心靈中某些高貴品質的展現。 林清直就曾經說過: 追求真善美圣,不是在印C外找一些可肯定的東西,而是在追求更高、更深、更遠、更大的自我,若能使那個自我開啟開來,則不論是廟里的和尚,或浪子、妓女、花花公子都有追求真善美圣的立足點,他們同樣可以找到清淨光明無礙的生命。只是他們可能要通過不同的歷程与方式去追求,去通向生命的真實……找不到真理是有自己的問題,不是人生中沒有真理。因此,我相信人人的生活都有‘悟’,找不到悟的人,恐怕要鄙俗地過一生。從來不知道自我潛藏了极大的可能,那么,一個人永為浪子、妓女、花花公子,這樣的生活不是十分可悲嗎?誠哉此言。也許,亦舒悲天憫人的心怀,也体現于此。 ------------------ 圖書在線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