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劉邦坦率地承認,運籌帷幄,決胜千里,他不如張良,因此封張良“自擇齊三万戶”,當群臣正爭功不已,而張良卻堅辭不受,只選中了一個小小的留縣,被封為留侯。 還是劉邦剛從定陶率軍進駐洛陽的時候,那時他在垓下最后徹底戰胜了項羽,而且還在定陶奪了韓信的兵權,并將他的齊王改封楚王,使他的一大心病暫時得以緩解。因此,這些日子他的心情特別好。 一日,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宴會大宴群臣。 經過八年血戰終于活下來,并以胜利者的姿態來赴宴的群臣,心里當然別是一般欣喜。在那個時代,連科舉都還沒有建立,一個人未來的命運,貴族還可以世襲,而對于多數平民百姓來說,要想取得榮華富貴,唯一的机會就是戰功,只要有戰功就可以封侯拜相。如今終于取得了胜利,只等皇上分封功臣了,大家怎么不興高彩烈呢?所以今天的宴會气氛特別熱烈,大碗大碗的酒,大盤大盤的肉,如倒海翻江,如風卷殘云。這与當年在向漢中進發的途中,在秦岭大山里為送別張良回陽翟,舉行的那個凄涼壓抑的酒宴相比,豪華多了,气派多了,气氛和情緒更是今非昔比了。 劉邦也和大家一道,痛痛快快地開怀暢飲,喝到酒酣耳熱,心里就有說不完的話往外直涌。于是,劉邦覺得与其這樣喝悶酒,還不如出個題目讓大家談談。 的确,楚漢相爭已經結束,自己終于奪得了天下,這已經是鐵定的事實。然而回首往事,漢究竟怎樣才奪得了天下的?他想出這樣一個題目來讓大家討論討論,當然他還有一個目的,要讓有些人的頭腦清醒清醒,別把尾巴翹到天上去了,以為天下是老子一個人打下來的。 劉邦大聲地說了一句:“列侯諸將們!” 皇上要發話了,大家頓時肅靜下來。 劉邦繼續說道:“朕如今已得天下,今召大家歡聚一堂,君臣同飲。在這里,朕想說一個問題讓大家議論議論,好不好?” “好、好!” “討論什么?大王你說吧!” “好,朕說!但是朕沒說之前先講清楚,朕提出的問題,你們有啥說啥,怎么想就怎么說,一定要說實話,不要有什么顧忌,說錯了朕也決不怪罪大家!” “好、好,大王請講吧!” 反正劉邦還沒有正式登基,更沒有一個規矩,講話都還十分隨便。 劉邦終于出題了:“大家說說看,朕為什么緣故能夠得到天下?” 話音剛落,便有人站起來說:“我來說,這個問題還不簡單?古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大王能當皇帝是天命決定的!” 一遍贊同之聲。天命,誰說不是天命?不是天命能當得了皇帝嗎?在那樣的年代,從官方哲學家到普通老百姓,都會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最權威的解釋。正因為如此,每位開國皇帝的出生,都會与一段神話傳說附會在一起。 有一位劉邦沛縣的同鄉補充道:“可不是嗎?大王之母有一天,在山坡上打盹,夢見了神仙与她相會。一會儿雷雨大風從天而降,太公上山去看她,只見一條龍纏在她的身上,從此,就怀上大王,這不是龍的命嗎?” “不錯,當初我們与大王在芒碭山上,后來呂后帶著儿子找來了。大家都十分詫异,在這深山野地里,她怎么找得到呢?呂后說,凡是大王居住的地方,頭頂的天空都有五彩祥云籠罩,這不是當皇帝的命么?” “還有!”又一位同鄉哥們儿補充說,“你們知不知道!大王左邊屁股上,有七十二顆黑痣,所以他能當皇帝!你們有么?還在大王穿開襠褲時,我們一起玩耍,就曾親眼看見過!” 笑聲哄然而起。 越說越离譜了,劉邦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但又不好發作,因為是自己讓大家不用忌諱的,能馬上翻臉么? 還有一位贊同“天命”之說的人,不過他是從相反的角度來加以論證的。他說,項羽可以說得上是天下勇武。所向無敵的人了吧!為什么項羽最后走投無路,終于被漢王消滅了呢?据說項羽烏江自刎前,多次對他隨行的部下說,他之所以滅亡,并不是在武力上戰不胜大王,而因為天意要亡他! 這似乎成了一個定論。 這時,有一個文臣想討得劉邦的歡心,他又提出了一個說法:“大王稱帝當然是天意,然而更主要還決定于他的天縱英明。圣哲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大王正是應運而生的王者。大王天資聰惠,智慧超凡,文韜武略堪与堯舜相比,所以大王能輕取天下。” 劉邦特地掉過頭來,看了看講這話的究竟是何人。此刻他的心中,真如淳醪下肚,透体舒爽,臉上頓時露出得意的笑容。 對于刀槍不入的威猛的強者,一句奉承話都可以使他能解除武裝。難怪世界上有一支用“吹捧”這种無堅不摧的銳利武器,武裝起來的大軍。 這句話一下子把許多人點醒了,于是一哄而上,揀最好听的話,最夸張的話,最聳人听聞的話,最使人心坎熨貼的話,往劉邦的耳朵擲去。很快便把劉邦說得笑容滿面,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了! 當然也有听不慣這种話的頭腦清醒的人。 這時一個更加离奇古怪的說法出現了。一位獐頭鼠目的文官,閃著一對自以為聰明的狡黠的眼珠,聳人听聞地說,前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一位神仙對他說,漢王也是天上神仙下凡,是為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來的,他會成為真龍天子…… 這時,有兩個人同時一下子站了起來,一個是高起,另一個是王陵。 王陵面帶憤憤不平之色,厲聲喝道:“真是胡言亂語、妖言惑眾!陛下要群臣議漢王得天下的原因,是要以史為鑒,對照古今,知曉得失。” 高起贊同王陵的說法:“史有興亡、人有得失,如不善于洞察興亡得失,就象一個人在白天閉著眼睛走路一樣。因此今天漢王廣開言路,鼓勵大家講真話,作巨子的就應當開誠布公,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君王,而決不是信口開河、痴人說夢!” 王陵又接過話頭:“的确,楚漢相爭難分難解,為何最終漢胜楚滅,是該好好深思,對于今人和后人都是有好處的。我以為,如果以大王平日待人,恕我不恭地說句實話,陛下未免怠慢了些,還不及項羽寬厚待人!” 整個南宮里,突然變得鴉雀無聲,朝臣們一個個瞠目結舌。今天這王陵發瘋了嗎?竟敢當著當今天子的面,指責他待人接物還不如項羽,是活得不耐煩,不想要腦袋了嗎?你老儿居功自傲,別以為自己是個可以封侯的角色,便以老賣老的胡說八道。若君王一怒,砍下你那顆腦袋,不比挑去一個燈花更容易么? 大家偷眼看了看漢王,只見他高高坐在上面,臉色雖有几分尷尬,但還是頗有雅量地微笑著,一點也不象要動怒的樣子,等待著王陵繼續往下說。劉邦心里明白,王陵忠直可靠,是出將入相的國之棟梁。 “但是,”王陵話鋒一轉,“大王攻城掠地,每得一城就把它作為封賞。” 高起接著說:“正因為大王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使得人人效命,因此就能夠得到天下。” “相反,”王陵說,“項羽忌賢妒能,迫害有功者,怀疑賢能者,戰胜卻不賞功,得地又不分利,他怎不最后成為孤家寡人,失去天下呢?” 群臣們也都點頭稱是,覺得二人說得在理,也說得實在。也有的三三倆倆在下面爭論起來,都覺得自己的看法正确。本來都已經喝得有些醉了,有的相爭不下還大聲吵了起來,甚至動起武來了。整個南宮的大廳,沸沸揚揚的,喧聲四起,誰也不知道在說些什么? 劉邦站了起來,大聲喊了一聲:“大家都別說了!” 群臣才不得不靜了下來。 “大家都沒有說對!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以為,得失的關鍵在于用人。要說那運籌帷幄之中,決胜千里之外,我与張良誰能干呢?” 全場默不作聲,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誰也吃不准劉邦心中真實的想法。 劉邦點著一位將領回答,他囁嚅了半天,最后只好說:“嘿嘿,大王當然比張良高明能干囉!” 劉邦仰面大笑:“你這是不敢講真話,如果要講出謀划策,我當然不如子房!你們再想想,如果講鎮守國家,安撫百姓,源源不絕地運送軍餉,究竟是我行,還是蕭何行?” 大家异口同聲地回答:“當然蕭何行!” 劉邦又笑了:“你們如果不這樣回答,就太沒良心了,吃飽了肚子還不記情!大家說得對,在保障糧餉供應上,我确實不如蕭何!還有第三位,你們再想想,能統帥百万大軍,戰無不胜,攻無不克,數誰最能干呢?” 這是一個誰都心里明白而誰都不敢說破的敏感問題。 全場難堪地沉默著,大家都轉過身去低下頭,生怕漢王點自己的將。 劉邦也明白大家有難言之苦,十分爽快地說:“好,這個問題還是由朕自己來回答!在漢軍中,能統帥百万大軍,戰無不胜,攻無不克的當然是韓信,我肯定不如他!” 全場震惊,同時也非常感動,為劉邦的真誠所感動。當然,大家心頭也明白,劉邦雖然承認自己打仗不如韓信,但他絕容不了韓信。 劉邦繼續往下說:“朕剛才說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我雖然在某一方面不能超過他們的長處,但我卻能使用他們的長處,有最杰出的人為我謀划,有最可靠的人為我籌運軍餉,有最勇猛的人為我指揮打仗,我怎么能夠不得到天下呢?而項羽的楚軍中,僅有一個能人就是范增,但他卻不肯用,這個項羽怎么不被我打敗呢?而他都已經身陷絕境了,還不承認是自己的過錯,還認為是天要亡他的,這不十分可笑嗎?” 全場悄然,這是一种心悅誠服的沉默。 劉邦西進入關,暫在櫟陽住下來以后,分封功臣的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尖銳。于是,他決定,先選一批功勳卓著、眾望所歸的人物封為列侯。他們是—— 贊侯蕭何 平陽侯曹參 絳侯周勃 舞陽侯樊噲 曲周侯酈商 陰侯夏候嬰 穎陰侯灌嬰 陽陵侯傅寬 建武侯靳歙 清陽侯王吸 廣嚴侯薛歐 堂邑侯陳嬰 信武侯周紲 周呂侯呂澤 封成侯呂釋 蓼侯孔熙 費侯陳賀 陽夏侯陳豨 曲阿侯任敖 汾陰侯周昌 安國侯王陵 辟陽侯酈食其 的确這二十多位都是功勳顯赫的大功臣,他們被封侯是理所當然。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既然前次劉邦在洛陽南宮把張良推舉得那么高,稱贊他為人杰,但為什么首批分封的侯卻沒有張良,這是什么意思呢?但也有一批人拍手稱快,就是應該這樣!他張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沒有立過戰功,有什么資格封侯呢?難道憑三寸之舌、一張嘴巴就可以封侯嗎? 在那個時代,論功行賞的唯一標准就是戰功,再具体點就是生擒多少俘虜和砍下多少腦袋。蕭何被劉邦定為封侯的首位,武將們尚且還有些不服,更何況文弱多病的張良,手無縛雞之力,還能封侯嗎? 那天封侯張良也在場,令眾人吃惊的是,他表現得异常平靜,神態超然,象什么事也未曾發生過。散朝以后,一批自以為和這二十多位列侯不相上下的人,都遲遲不去,想找劉邦評理,有和劉邦過去關系特別親密的人,還想找個什么借口大鬧朝堂。 然而散朝之后,張良好象還生怕引人注目一般悄然退去。 剛一回家,淑子春風滿面地迎了出來,因為她早就听說,皇上今天首次封侯,她以為自己的夫君首批封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她看見他回家以后并未曾喜形于色、得意洋洋,仍象往常一樣焚香靜坐去了。 淑子知道丈夫的性格,不便多問,便轉身找何肩詢問。何肩也正為主人憤憤不平,自留縣与沛公會合以來,哪次關鍵時刻,不是先生定下妙計,才使沛公轉危為安、逢凶化吉?這首批封侯竟然沒有張良的名字,這皇上處事也真太不公平了,這般過河拆橋,還說他知人善任呢! 夫人來一問起,何肩便把滿腔的不平,一點也不隱瞞地傾吐了出來,淑子一听傷心极了,皇上還派專人把她母子從下邳接到了櫟陽,如今封候卻又把張良忘得一干二淨!想著這些,她便轉身回到屋里,走進屋便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張良正在打開一編《庄子》在閱讀,忽然听到隔壁屋里夫人的哭聲。剛才回家還見她好好的,轉眼間又哭了起來,究竟怎么了?他有些心煩,站起身來才走到屋門口,又轉身來到院里,只見何肩一人獨自坐在那里發呆,連張良走近他的身旁,也未曾發覺。 “何肩,你在干什么?” 何肩一惊,忙說:“沒、沒有干什么?” “你知道夫人為什么事哭嗎?” “呵,可能是剛才夫人來問過我封侯的事。” 張良不禁笑了起來:“我當什么事,封侯的事也值得這么哭?真是婦人之見!” 說完又若無其事地背著雙手,往林間散步去了。 等了一會儿,林子里又飄出悠悠古琴聲,如高山流水,如閒云野鶴…… 又過了几天,何肩來告訴他,皇上要他去上朝。他本來懶得去的,怕劉邦誤會,以為他沒有封侯連朝都不上了。 他叫何肩駕車,緩緩駛進櫟陽城去。 今天上朝來得特別齊,因為最近皇上召集朝臣商議的大事,都和封賞有關,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和一輩子的命運,所以都是招之即來。 果然今天又是封侯。 劉邦首先點到的是陳平,皇上嘉獎他多出奇謀,特別是在离間項羽与范增和滎陽突圍兩件大事上功勳卓著,因為陳平是戶牖人,所以封他為戶牖侯。 沒想到陳平卻說:“這些都不是臣的功勞,還是請陛下另封他人吧!” 劉邦說:“我多次采納先生良策,出奇制胜,怎么說沒有功勞呢?” 陳平回答說:“陛下忘了么?我到修武投奔漢王,如果沒有魏無知的引荐,我能有今天么?” 劉邦感歎地說:“你陳平真是個不忘本的人呀!” 于是,劉邦便召見魏無知,給予了賞賜,陳平仍然封為戶牖侯。 第二位劉邦便點著了張良。 張良這几天病又犯了,正無可奈何地坐在那里閉目養神。 坐在他身旁的人輕輕推了推他,他才睜開眼睛來,吃惊地問道:“什么事?” “皇上叫你哩!” 他才努力掙扎著要站起來。劉邦見他艱難的樣子便說:“子房有病就免禮了,不用站起來!” 張良拱手稱謝。 劉邦說:“運籌帷幄之中,決胜千里之外,這就是張良的蓋世之功,因此,朕決定讓他自己在齊選擇三万戶!” 朝臣中頓時響起一陣嗡嗡聲。万戶侯已不簡單了,還封三万戶,而且還是自選,在齊地你要選哪里就選哪里,誰又會不選好的地方呢?更何況齊又是富熟之地,真是太优厚了,張良簡直被皇上寵坏了!惊歎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妒忌者有之,不平者有之。 朝堂上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騷動,有如一塊巨石投入水中。 張良還是使勁站了起來,努力撐持著向劉邦說:“謝陛下恩典,子房無功不受封,請陛下收回成命,臣堅辭不受!” 世上哪有封万戶侯也不受的人?除非是傻子!難道他認為自己的功勞真比皇上還大?還是皇上平日盡寵著他,對他言听計從,他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里,連三万戶侯也不要了,要封王才接受嗎? 劉邦也感到頗有些為難:“子房立國之功難以道里計,‘王者師’功蓋天下,不論以怎樣大的封賞,都不算過份!” 突然間,張良的病容為之一掃,他目若耀火,明聲朗气地侃侃而談:“陛下誤會了,臣決非貪得無厭、爭功邀寵之徒。臣歷來不貪錢財,視功名若浮云,人所共知。多年來臣体弱多病,只求陛下放臣歸隱足矣,別無所求!” 劉邦也有些動情了,他不是以皇上而是以知己的口吻說:“朕素知子房生性恬淡,淡泊名利,但子房為大漢立國建有蓋世功勳,不封賞不足以服眾,不封賞朕將于心何安?望子房千万不要再推卻了!” 張良也深情地說:“想當年博浪沙刺秦,亡命下邳,听到沛公起兵反秦,特地赶到留縣与沛公相會,這算得上是一种無意,將我授与陛下。所喜的是陛下虛怀若谷,能采納臣的計謀,才取得了天下,也使臣能有些功勞。若不遇明主,錯投到項羽帳下,同樣一個張良,不就變成了第二個范增了么。如果那樣性命尚且難保,還有何功可言?人天生有才,但若無用才之人,才有何用,功又何來?” 有人為這深刻的見解叫好。 張良最后說:“陛下實在要封賞臣,就把臣投奔陛下的留縣封給我做個紀念吧,臣哪里當得起三万戶!” 留縣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人世間竟然有不要“三万戶”的封賞,只要一個小小的留縣。前天劉邦還把留縣封給另一位將軍,他嫌留縣太小,三次把留縣還給了皇上。而他的功勞与張良相比,卻是天淵之別。此刻他發覺大家都在偷眼看他,他真沒有想到事隔一天,張良卻不要三万戶偏要請皇上分留縣這個小地方,真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劉邦的雙眼潮濕了,說話都有些哽咽:“子房,朕封你三万戶,都還感到虧待了你,沒法与你蓋世功勳相比!可是,朕沒想到,你卻連三万戶都堅辭不受,只受封一個小小的留縣!子房,當著群臣朕有言在先,你什么時候愿意重封三万戶,朕決不食言!” 張良回答說:“我也當著大家再說一句,如果陛下實在要封賞我,就封我到留縣,我決不反悔!” 劉邦大聲宣布道:“好,朕宣布封張良為留候!留侯,過去朕只以為你的才智非常人所及,今天朕更加明白,你的德行更非常人所及!” 張良回到家后,還沒有來得及坐下喘口气,淑子就雙眼哭得通紅地沖進屋來。 張良感到十分詫异,吃惊地問道:“淑子,你今天怎么了?我沒有封侯你要哭,我封了侯你還哭,這究竟是為什么?” “為什么?你不為自己想,也該為你妻子和儿子想想!” “你們怎么了?是沒有吃飽,還是沒有穿暖?” “我看,做你的妻子和儿女,一輩子都別享受到榮華富貴!” 張良一下子明白過來,肯定淑子又听說他拒絕封三万戶的事了。他感到淑子已經不是下邳城外那位吃苦耐勞的淑子了,那時她雖是一位韓國貴族的千金,但在國破家亡的流亡生活中,卻能含辛茹苦,飽嘗艱辛,頑強地活下去。人往往如此,當他在逆境中還能活得象人,而一旦重新在順境中生活,還反而活得不象人了。 淑子被劉邦派人接到櫟陽之后的确大失所望,她美妙的幻想破滅了。她是來重享貴族生活的,是來當侯王夫人的,是來享榮華富貴的,是來把她失去了若干年的美好生活追尋回來的,但是這一切都沒能夠滿足她!她怎么能不痛苦万分? 開初她以為,項羽死了,劉邦胜了,當上皇帝了。誰不知道是張良替劉邦出的謀、獻的策?如今自己的丈夫肯定要封王拜相了,她肯定是侯王夫人,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誰知她到櫟陽一看,別人都住城內朱門大院里,只有張良獨自在城外人跡罕至的山庄居住。哪里有一點侯王的气派?与其如此,她還不如就在下邳過普通百姓生活! 今天,連皇上封他三万戶都死活不要,只選一個小得不能再小連別人都不愿去的留縣,跟著他這一輩子不是活受罪嗎? 最后,淑子收拾行裝要回去了。 張良想了想,知道妻子無法理解自己,也無法适應自己淡泊無為的生活,就下決心讓妻子帶上儿子到留縣去,去吃留侯夫人的俸祿吧,總比在這里跟著他,過這份清苦的日子要好些。人各有志,即使是夫妻也是不能勉強的。 他站在門口,望著兩眼哭得通紅的淑子帶著不疑和辟疆登車去了。臨別淑子那怨恨的一瞥,當年那位毫無怨尤的淑子哪里去了?在那連命都保不住的日子里,她的貪婪象一顆凍土中的种子,埋藏得嚴嚴實實,發不出芽來,如今當她又成為侯王夫人的時候,那顆貪婪的种子,又正碰上了發芽的季節,就再也難以抑制了。 貪婪使良知泯滅。 張良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疼痛。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