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協約、同盟兩陣營,互相殘殺四年多; 美國陸軍二百万,遠征歐洲气勢雄。 且說1914年8月歐洲大戰一開始,美國總統威爾遜既不搞什么總動員,也不對哪個國家宣戰,卻發表了一個“中立宣言”。他說“美國人必須在道義上和感情上首先想到美國和美國的利益”,“美國不僅在名義上,而且必須在事實上保持中立”。所以,史迪威那一代年輕軍官,不論怎么想在大戰中找個用武之地,都不得越“雷池一步”。美國保持中立,是其對歐洲一貫采取的“孤立主義”傳統政策的繼續,也是其“隔岸觀火”、“坐收漁利”的老手法。就在這“中立”的旗號下,美國和交戰雙方,不管是德、奧、土、保同盟國,還是法、英、俄、意、日協約國,都進行了繁忙的貿易活動,大量出售軍用品和軍用物資,得到了巨額利潤。僅1916年度,美國48家最大公司盈利就近10億美元。不言而喻,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反過來又大大刺激了國內美國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所以,自1914年到1916年,美國工業總產值由242億美元猛增到624億美元。 這次大戰,本來就是帝國主義重新划分勢力范圍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肮髒戰爭。大戰剛一開始,俄國就拋出一個分割歐洲和德國殖民地的方案;英法也著手討論瓜分土耳其亞洲領土的計划;日俄戰爭后不可一世的日本,更覺得有了趁火打劫的良机,首相大隈重信公開宣稱日本決意要成為世界的“支配國”。1914年8月5日,大限重信向德國發出最后通牒:一要其撤退在日本和中國海上的軍艦;二要其把在中國膠州灣的租界地無條件地交給日本。德國人沒有理睬。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9月2日,日軍74野18師團7000多人,在中國膠東半島的龍口登陸,接著攻占了萊州、平度、濰縣等地,而且直抵膠州。沿途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并繼續挺進濟南。到10月6日,膠濟鐵路全線、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被日軍占領,沿線的礦山和郵電、交通設施,全由日本人管理。 10月10日,日軍在山東增兵一個混成旅,開始進攻青島,英國也派兵在峻山登陸,并糾集駐中國北部的英印軍隊几千人和日軍一起向青島發起總攻,迫使德國投降。与此同時,日本海軍以尋找德國在東方的主力艦隊為借口,向南太平洋出擊,占領了馬紹爾、加羅林、馬里亞納等德屬請群島,在美國至菲律賓之間的海上通道上橫設了障礙和炮台。 日本人這次趁火打劫,僅用了兩個月時間,以死亡200人的代价,便取得了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成果。不僅如此,第二年1月,日本又向袁世凱北洋政府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自此,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推行的“門戶開放”政策受到了嚴重威脅,若讓日本人橫行下去,遠東的一切“門戶”都會被日本把持在手里;而任憑德國在歐洲取胜,德國又會橫行大西洋,使美洲大陸暴露在它的威脅之下,美國在美洲大陸的“門羅主義”只會被打個粉身碎骨。 這時美國公眾的心理和輿論有了明顯變化,備戰空气變得濃厚起來。1916年5月,德國和英國在日德蘭海域進行了日德蘭海戰。此次海戰,英國被擊沉3艘大艦,11艘小艦,有2名海軍將領戰死。德國也有1艘大艦和10艘小艦被擊沉。這表明德日海軍仍然有強大的力量攔阻美國和協約國的海上通道。在這种情況下,美國總統威爾遜力主國會通過了如下法案:陸軍常規部隊擴大一倍,達到8.8万人,建造了兩座軍營,成立“非常造船公司”,加速經濟軍事化的步伐。在戰備工作進行當中,培訓足夠數量的軍官成了首當其沖的任務。有10年教齡和教授多种學科能力的史迪威,被選中到紐約的普提茨堡任教官。這里是首批建立的后備役軍官訓練營地。擔此重任后,史迪威于當年9月晉升為上尉軍銜。 在此期間,由政府支持成立了大眾新聞委員會,呼吁作家、藝術家、教授等參加社會宣傳,進行戰爭動員;并派出上万名宣傳員到劇院、電影院、大中學校、工厂發表“四分鐘演說”。宣傳員們揭露德國擊沉美國快速郵船、派間諜滲透美國竊取情報等一連串事實,激發青年為美國和美國利益而戰。史迪威第一次被猛烈的同仇敵汽的熱流所激動,把三個月一期的訓練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同時,根据美軍赴歐觀察員的情報,針對戰爭中出現將飛机、坦克使用于大規模陣地戰的新問題,不斷改變、充實了教學和訓練內容。史迪威還充分發揮了他熟悉法語的特長,為陸軍部和訓練營地翻譯了大量法軍作戰資料,對改革教學和訓練作出了重要貢獻。 1917年1月,德國宣布對進入戰區水域的船只發射魚雷將不再預發警告,實行所謂無限制潛艇作戰。眨眼之間,協約國的船只,美國和其他中立國的船只連連被德國潛水艇擊沉,德國几乎封鎖了協約國的海上供應通道。英國几十万軍隊即將斷炊,存糧只夠吃几周了。英國海務大臣向美國人呼救,他們說:“如果照這樣損失下去,我們將無法繼續作戰。” 在這种情況下,美國的金融寡頭和政府的部長們极力主張美國立刻參戰。恰在這時,華盛頓截獲了德國外交部長給德國駐墨西哥公使的密電,要他策動墨西哥政府和德國建立反美軍事同盟。德國答應不僅給墨西哥巨額財政援助,還在反美胜利之日,把美國的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划歸墨西哥。威爾遜見到此密電大為光火。而火上澆油的是,美國商船“孟菲斯城號”、“伊利諾號”、“弗吉尼亞號”等在此間均被德國潛艇擊沉,几百名美國公民葬身海底。威爾遜總統急忙在國會發表演說,斷言協約國沒有美國的軍火和援助是不能戰胜德國的。德國胜利將對美國极為不利。他闡明“這場戰爭是德國人強加到我們身上來的”。他要求國會承認戰爭狀態的存在。隨后,于4月初,參議院以82票對6票,眾議院以375票對50票通過對德國宣戰的決議。 英法兩國隨即派出名震歐洲的霞飛元帥和高級文武官員組成的代表團到達華盛頓,討論美國參戰和全面援助問題。美國也選出歷經日俄戰爭和曾統兵在菲律賓、墨西哥作戰的优秀將領潘興,作為美國歐洲遠征軍總司令,先期前往法國。 當時美國有1億以上的人口,可動員480万18歲至45歲的男性公民服兵役。按20名士兵中需1名軍官計,所需要的軍官數額嚇坏了陸軍部。訓練軍官,成了最緊急而繁重的任務。原有的軍官,特別是西點軍校畢業的軍官的身价,立即陡增十倍、百倍。史迪威的戰時軍銜,立即由上尉晉升為少校。有三道命令接踵而至,一道命令要他到一個很大的訓練營地任教官;一道命令是派他到80師一個旅任副官;第三道命令是要他到西班牙去,在美國大使館任武官,這可以實現他多年來申請在西班牙語國家工作的夙愿。陸軍部的聯系人給他寫信說,西班牙到處是間諜和德國特務,需要一個能干的人去,經營一個偵察系統。他要求史迪威盡快用電報作出答复。 史迪威的選擇是,不當教官,不當武官,而到戰斗旅去任副官,而且很快在副官崗位上干了起來。 戰斗旅遠征的准備工作還在進行當中,1917年12月,他又接到一道命令:立即到法國,向美國遠征軍司令部總司令潘興將軍報到。他興奮异常,擠上一艘運兵船橫渡大西洋。在法國的圣納澤爾軍港登陸。 船一靠岸,他見一些法國人聚在船塢和街道旁邊看這些大兵上岸。人群中婦女們大多身穿長服,几乎沒有壯年男子,人們的臉陰沉著;那气氛像是在舉行葬禮。在去美軍總司令部駐地——肖蒙的路上,也屢見穿長服的婦女,使人產生一种悲愴感。史迪威目睹這一切思緒連翩,當初先輩們為了擺脫專制壓迫,爭取個人自由,离開歐洲開拓了美國這片以平等、自由、公正為原則的國土。300年后,他們的子孫后代竟全副武裝回到了故土,擔負起挽救自由、平等、公正的職責,但通往理想的路上滿是血污、凄涼…… 潘興的總司令部設在巴黎南面肖蒙地帶的一座大葡萄園里。潘興將軍要史迪威加強參謀部的情報工作。在這個高級司令部工作的參謀,都是利文沃思指揮參謀學校或陸軍作戰學院的畢業生。34歲的史迪威雖然沒有在這兩個學校深造過,但潘興了解他,在駐守菲律賓時,他是個聰明、稱職的指揮官,翻譯過法文的“日俄戰爭”小冊子;他編譯的南美洲一些國家地形、地理的資料,使陸軍受益匪淺。遠征軍正急需這樣難得的人才。 潘興將軍比史迪威年長20多歲,他1886年畢業于西點軍校,稱得上是史迪威的前輩學長。美西戰爭前,潘興將軍曾在西點教授戰術課,也算得上是同行當中的先行者、引路人。他秉性剛毅,以精干帶兵作戰獲得威望,人們以精明強干、睿智練達的“黑桃杰克”稱譽他。許多跟隨他征戰墨西哥的軍官、老兵,得知他出任歐洲遠征軍總司令,紛紛聚攏到他的麾下,謀求差使,也大長了遠征軍的聲威。 史迪威在潘興手下,自1918年3月到同年11月停戰,親歷了三次戰略行動。一是粉碎德國五次大進攻的防御戰;二是收复德國占領的三個突出地帶的反擊戰;三是以鉗形攻勢占領兩個交通樞紐的進攻戰。停戰后,史迪威還被派到德國科布倫茨地區,執行了八九個月的占領任務。在總計十八九個月期間,史迪威領略了潘興統帥百万大軍克敵制胜的膽魄和才干,學到了不少帶兵打仗的方法,這對他后來在二戰中率兵作戰起了重要的影響,以致許多人稱史迪威是“潘興式的將軍”! 史迪威的崗位和職務是遠征軍第4軍首席情報員。到英軍58師熟悉前線情況,是他的第一項任務。58師師部在法國北部興登堡戰線的前沿重鎮努瓦水。英軍參謀人員見到他后相信了美國參戰不是說空話。他們認真地幫助他觀察德軍陣地的构成和設施,以及公路偽裝,使他了解德軍的攻擊步驟和特點,飛机、坦克和重炮的使用情況等;還同他一起研究地圖和空中偵察拍攝的資料以及偵察手段和方法,并陪同他觀察前沿的戰壕、防空洞、彈藥庫、夜間巡邏等等。盡管他厭惡甚至不能忍受英國一些人的傲慢和趾高气揚,但為了完成需要了解、觀察的每個項目,他延長了一天的工作時間,完全忘記了對一些人的反感。他“飽學”而歸后,對第4軍等單位以及后來的情報工作,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史迪威在第4軍工作期間,給他印象最深的是,潘興將軍關于美軍指揮權的歸屬問題的處理,顯示了他維護美軍獨立地位和尊嚴的堅定態度以及統覽全局的能力和犧牲精神。 潘興將軍率總司令部到達法國時,交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不久,意大利軍隊在卡波雷托戰役中喪失兵力46.5万人,德奧軍隊向西推進100多公里。意軍無主,難民叫苦連天,士兵憤怒已极,高呼“打倒戰爭”、“打倒軍官”,洪水一般向西潰逃。形勢如此嚴峻,英法兩國赶忙一邊派出11個師去救援,一邊由英、法、比。意等國成立“最高軍事委員會”,成員包括各國政府首腦及主要軍事顧問,負責調整協約國的兵力和戰略行動,但它沒有實際權力,不能起統一指揮作用。 英法聯軍緊催美國參戰,是因為他們的兵力不足,士气又低落,所以一見到潘興,就讓美軍盡快補充到英法聯軍去。為此,號稱“老虎”的法國政府首腦克雷孟梭帶著法軍總司令部成員,以“最高軍事委員會”名義親臨美軍第1步兵師,勸說美軍指揮官,讓他們用法國的方法和慣例訓練美國士兵,彌補美軍經驗不足的弱點。他們要求美軍立刻上陣,讓法國士兵看到美國人前來助戰,以振作法軍日益沮喪的士气。這當然遭到了潘興的堅決反對。 潘興到英法聯軍戰場巡視過后,大為震惊。這場戰爭如此慘烈,美軍無論在技術上、精神上都准備不夠。所以,他不顧一切地想讓美國軍隊盡可能慢一點開赴前線,以便教會士兵們躲炮彈、防毒气,讓士兵們有一定的應付困難和恐怖的訓練。對維護美軍的獨立地位和指揮權,他的態度更加堅定、強烈。一到法國他就向法軍司令官直言不諱地說過:美國遠征軍不受任何外人統轄,我們可以同英法聯軍并肩作戰,但絕不受英法將領指揮。巡視之后,他甚至不客气地告誡聯軍司令官:不能為了減輕法、英兩國的壓力,就把美國士兵當炮灰用!后來,他決定讓第1步兵師開赴西線參戰時,仍明确表示,這同法國方面的要求毫不相干,因為美國公眾輿論、美國國會都迫不及待地要听到美國軍隊同可恨的德國兵交鋒的消息。潘興手下的將領對他維護美軍的尊嚴和美國利益的行動,都感到快慰和振奮。 潘興之所以堅決拒絕英法聯軍的要求,是因為他對如何打破當時的塹壕戰僵局,改變聯軍的頹勢,已胸有成竹。他認為決不能再打那种把士兵推進“碾肉机”的陣地消耗戰,必須恢复運動戰,采取縱深突破的野戰奪取胜利。在指揮上,一如西點軍校戰術教材所主張的,作戰計划的中心是指明作戰目標,下達命令必須簡明扼要,而不須把所有行動細節逐一列入計划,限制部隊的手腳,那樣只能被動挨打。潘興還要求部隊的臨戰訓練,主要是灌輸相信美國力量的進攻思想,使軍官和部隊在戰爭中以最大限度的主動精神,抓住時机進攻,打敗敵人。 按照“最高軍事委員會”的部署,美軍的當面是被德軍占領的圣米耶爾突出地帶,潘興把這里稱作德軍的“太陽穴”。因為它的東面和德國本上相毗連,從這里發起進攻,突入任何一側,都會打開通往德國的道路,只要突進德國本土,英法聯軍的危局必會得以挽救。他的獨立作戰計划,選的就是這個目標。然而,德國對此早已有防備,自1914年奪得這個突出地帶后,便筑起了十分堅固的防御工事,聯軍對它無能為力,所以把美軍放在了這里。 潘興設想,攻取圣米耶爾突出地帶,必須創建一個有4個軍的集團軍,每個軍有4個師,外加1個后備師,1個新兵訓練站,1個軍滿員要6000名軍官,17万士兵。但是,由于國內种种困難,直到1918年德國開始大進攻之際,到達法國的美軍只有7個師,33万人。攻取圣米耶爾的各項准備工作不僅十分繁重,而且戰局變幻,不可預測。 史迪威從英軍58師回到總司令部之后,在參謀學校遇到了1911到1913年塔夫脫總統任期的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他已年屆50歲,也來遠征,擔任軍法官。兩人相見備感親切。30年代史汀生出任國務卿,40年代再度任陸軍部部長,對史迪威的前途都有過重要影響。 由于總司令部急需,史迪威被調去協助組織參謀部的情報部。他來到肖蒙才知道戰局已驟然緊張起來,极端嚴峻的形勢已危及到潘興將軍和美軍的每一個人。 原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胜利后,蘇維埃政府退出戰爭,俄國士兵、農民擺脫了大戰的災難。到1918年二三月間,德國統帥部已把對付俄國戰場的40個師集中到了西線戰場,其兵力總計已達197個師,而英法聯軍只有167個師。德國決定利用兵力上的优勢,趁大批美國軍隊未運到歐洲之前,与英法軍進行決戰。聯軍已獲得确切情報,德軍第一步是集中兵力打英國遠征軍第5軍團,占領法國西海岸,使英軍与本土相隔离,迫使英軍投降,然后全力圍困和消滅法軍。為實現這一計划,德軍統帥部已向前移駐斯巴。 決戰迫在眉睫。 聯軍“最高軍事委員會”發布通告,授命福煦“協調西線協約國軍隊的行動”,接著他便擔任了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英、法、意、比軍隊与德軍決戰。在此危急關頭,他要求美軍接受統一指揮迎擊德軍。潘興對他們仍舊毫不含糊地回答:遠征軍是美國軍隊,只听從美國人指揮。他斬釘截鐵一般拒絕改變美軍獨立作戰的直接指揮權。 然而當德軍以65個師在英法聯軍防線結合部發起猛攻時,聯軍僅有36個師迎戰,英軍兩道防線接連被德軍突破,德軍距巴黎僅有60公里,遠射程炮彈已落到了巴黎市郊。潘興以軍事家的睿智和膽魄,作出了惊人之舉:放棄他對美軍獨立作戰的直接指揮權,讓已到達的33万美軍歸福煦總司令指揮,投入英法聯軍全線作戰。 潘興將軍作出這個重大決定時,史迪威已到凡爾登防線的法國17軍實習。最先在法國登陸的馬歇爾則目睹了這惊人的一幕。他和步兵1師的賽納特將軍了解當時的處境。賽納特將軍說,當時,英國第5軍團已潰不成軍,法軍預備隊換上去也傷亡慘重。德軍打開了一道60公里的突破口,英法兩軍之間的重要交通線已被攔腰切斷,士兵喪失斗志,英軍司令黑格失去信心,總司令福煦心急如焚。潘興在周圍一片沮喪絕望的气氛中,接連24小時仔細研究了多种方案后,毅然放棄自己對美軍的直接指揮權,讓美軍按協約國軍總司令的統一部署參戰。馬歇爾說,因為作出這個決定,潘興才“一躍而成為偉人”!因為在存亡攸關的大戰中當一名配角,依照法國人的命令行事,只有寬宏大度的偉人才做得到。潘興的惊人之舉,贏得了軍官和士兵更深的信賴和更高的崇敬。 史迪威得知潘興的決定的同時,還听說他做了動人的講話和頗具誘惑力的許諾。說是凡少校以上的軍官只要才干出眾,就能得到飛快的提拔。史迪威雖然為自己的軍銜過低而感到難堪和煩惱,但他這時不能不把全部心思用在壓得喘不過气來的情報工作上,無暇再想提拔晉升之類的事了。 德軍的第三次進攻戰役轉向了法軍戰線。德軍一改正面平推的打法,發動了一系列的多點進攻。美軍有8個師和法軍一起作戰,擋住了進抵到馬恩河的德軍。 接著,法國情報部門破譯了德軍的密碼電報,法美軍隊得以事先在德軍第四次進攻的地點做好了充分准備,使德軍想把亞眠、馬恩河兩個突出地段聯結起來威脅巴黎的企圖徹底失敗。 7月15日,德軍向蘭斯兩側發動第五次進攻。仗打了兩天損失16万人,雖然前進了6公里,但后備兵力消耗殆盡,無力再繼續戰爭。 美、英、法、比等協約國軍隊由福煦總司令統一指揮,使戰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到達法國的美軍已有89万人,還有大量的軍用物資源源不斷地運來。7月18日,以法軍4個集團軍為主,加上美軍8個師和英、意軍各2個師發起反擊,首先奪取了馬恩河突出地帶。8月8日,以英軍為主,用大批坦克為先導,對亞眠突出地帶發動了突然襲擊,在聯軍圍攻下,六七個德軍師全軍覆沒。最后奪取圣米耶爾突出地帶,便是以美軍為主的艱巨任務了。看到這次統一指揮,統一步調的作戰威力,使史迪威后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緬印抗日戰場上,奮力追求出現這樣的態勢,但沒有成功。這是因為國情不同,環境也不同了。 1918年8月,德軍失敗已成定局,福煦在結束戰爭的計划中,要求在9月7日開始的第一個進攻行動,便是以美軍為主奪取圣米耶爾突出地帶。 潘興為了發動這次進攻,苦心籌集力量,到8月10日,包括史迪威所在的第4軍在內的第1集團軍終于建成了。這個集團軍包括法國17軍在內,總計50万人,是歐洲戰場人數最多的一支部隊。作戰部助理參謀長馬歇爾中校為這次作戰擬就了主要計划,史迪威則為制定這個作戰計划提供了翔實而精确的情報資料。 為了做好圣米耶爾戰役的情報工作,史迪威在英軍戰線熟悉了怎樣組織以師為作戰單位的情報活動。之后,又到法國第17軍實習了一個半月,掌握了一個軍乃至一條龐大防線的情報系統的運轉情況。 在法國17軍實習期間,他和該軍情報處長阿爾芒·貝洛姆少校在一個辦公室工作,但大部分時間他是到時時遭受炮擊的各個要塞和指揮所去巡視,在壕溝、瓦礫中爬行,在潮濕和臭气熏人的掩体里觀察敵情。緊靠火線的地方為了蓋住死尸而撒下了大量石灰,地下坑道里到處是爛泥漿。但對職務的高度責任心,使他從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 貝洛姆少校很欣賞史迪威,認為他有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哲人气概。在戰斗打得十分激烈的時候,史迪威卻极為鎮靜。有一次敵前偵察,史迪威走到距德軍只有60碼的地方,從上午9點鐘一直步行到第二天凌晨2點鐘才回到營地。白天他被敵人的炮火壓制在只能蹲兩個人的掩体里,大約有近200發重炮炮彈落在偏左的地方;夜晚他在德軍打來的非常稠密的槍彈炮彈中穿行,有時掉在泥坑里。當別人問起他這一天的經歷時,他回答說:“非常有趣的一天。” 史迪威是第一個同法國17軍共同作戰的美國人。他的流利的法語成了他和法國人建立融洽關系的橋梁,法國人幫助他熟悉了參謀工作各部門的情況,火線的步兵作業,每一個梯隊情報工作的組織、設備及活動。最有价值的是,他們安排史迪威乘觀測飛机作了一次飛行觀測,這在當時是最新的偵察手段之一。史迪威成了美國遠征軍第一個邀游藍天的人。 40多天的共同生活,史迪威發現17軍里老兵多,他們不僅能打仗,而且能說出打仗的道理。他們對伙伴富有同情心,有位康托上校,66歲,禿頂,肥胖,胸前有一排排的勳章,卻仍戴一頂士兵帽子。他邀請史迪威吃晚飯,餐桌上有煎蛋卷、魚、米飯、蔬菜色拉、白葡萄酒、香擯酒、甜酒和奶酪。勤務兵按照慣例,先敬個禮,然后恭敬地說: “夫人請用餐。” 史迪威很奇怪,那個座位沒有人呀!為什么叫“夫人”呢? 上校問史迪威:“你結婚了嗎?”“結了。”史迪威回答。“你妻子在哪里?”“在美國。” 老上校說:“不對,她在你心里,她就在這里。因此我要他說,‘夫人請用餐。’” 史迪威离開17軍時,參謀人員為他舉行了盛大的送別宴會,由作戰處、情報處等三個處的處長按正式外事規格主持了宴會。雖然地處戰場,但桌子上都放了花,一大塊精美的、上面雕飾了法國公雞和美國鷹徽的奶油杏仁糖,放在史迪威的餐桌中心。一晚上香擯酒不斷,每個人都堅持要史迪威給他們簽名留念。一位軍官寫了一首充滿激情的詩獻給史迪威,史迪威用學到的許多法國俚語和美國人特有的幽默致答詞。法美兩國軍人在慘烈的戰火中結下了友誼。 一直注視著圣米耶爾突出地帶形勢發展的潘興將軍,調動了史迪威的位置,對他指明,為在這個地帶發動攻勢,情報工作是制定作戰計划的中心環節。要求他在8個星期內。建起各師的情報處和訓練參謀人員的學校,采取一系列實際步驟組織情報活動,匯集各种資料。數据。 為了進行這些工作,史迪威不停地來往于各師師部之間,奔波于肖蒙、朗格勒和設在納夫夏托的第4軍軍部的路上。由他指揮運轉的情報系統,自各個方面搜集了有關敵軍戰線和圣米耶爾地形的考察資料,繪制和提供了各种比例与坐標數据的地圖。他們還根据諸多跡象對敵軍兵力及活動規律和趨向進行了估計,并分發了有關敵軍各類炮火每天、每周發射情況及變化的綜合分析材料。最后還為第1集團軍攻取圣米耶爾突出地帶准備了總計15吨重量的地圖。 如此繁多的情報項目,在美軍作戰史上是第一次,有些在美法聯軍中也找不到先例。美國國內以巨大的財力、物力為這一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軍火工業雖然來不及提供許多飛机、坦克,但根据情報提供的德軍防御設施的精确資料。創制了便于摧毀敵人混凝土地堡、地下掩体、山腰坑道等防御工事的直列裝藥的爆破筒,由12毫米口徑獵槍改制的大口徑步槍,以及特制的剪斷鐵絲网障礙物的鋼鉗、鋼斧等。這些武器和工具,輕便、威力大、步兵好攜帶,适于突入敵防御縱深作戰。士兵們做現場演練時,得到觀看的潘興將軍和軍官們的熱烈稱贊。 圣米耶爾攻勢打響前夕,史迪威晉升為中校。 潘興將軍和總司令部對情報綜合分析后确認:圣米耶爾突出地帶,是底線35英里、邊線各25英里的一個等腰三角形。它有多道防線,窄軌鐵路縱橫其間,使各前沿、主陣地、野戰炮、机槍陣地、彈藥庫、囤兵區、飛机場等聯成一体。交叉火力成网嚴密,陣地筑壘异常堅固。最后确定的打法是:出奇不意,突然襲擊,第一步,是借夜幕把14個師連同軍需品秘密集中于側翼。…… 然而,美軍的保密措施很不嚴密,巴黎街頭都在傳播、議論美軍的調動。第4軍駐地納夫夏托的理發師,對美軍的調動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史迪威十分焦急。他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多是乘汽車到各個觀察所看地形,有几次則乘气球踞高遠望,為部隊順利開進和集結及時提供了情報。 開始攻擊那天,秋風秋雨驟起,道路泥泞,步兵負荷加重。史迪威更是通宵達旦地工作。這是第4軍第一次打大仗,馬歇爾原先所在的美軍首批到達法國的第1師,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任參謀長的第42師,是這個軍最英勇善戰的部隊。第4軍的右側是第1軍,那里的情報處長邁爾斯上校和他聯系頻繁,使史迪威更加忙碌。 炮火准備從凌晨1時開始。呼嘯著飛馳的炮彈,如漫天冰雹落在圣米耶爾地帶,一直打了4個小時,火光照亮了暗夜。清晨5點鐘,步兵在煙塵和秋雨中躍出戰壕,多路多點扑向德軍陣地。史迪威不斷接到電話和電報,得知全線向前推進很順利。 步兵第1師和第42師打得很漂亮,但第89師打得很不好。史迪威很快到達89師指揮所,發現這里的情況亂糟糟的,對下無聯系,對上無報告,一切都茫無頭緒。 他又轉到了第1師。和89師情況截然不同,這里的參謀人員個個都很能干,一切有條不紊,傷員躺在指揮所外面可以避風雨的地方,護士照顧得也很好。步兵隨著法軍坦克,不顧榴霰彈連連在頭頂低空爆炸,前仆后繼地沖破了德軍頭道防線。士兵們高興地呼喊:“打得好!”第1軍和第4軍都出色地完成了全線第1天的攻擊任務,真是了不起的胜利!實際上,在攻擊中第4軍遇到了比第1軍更頑強抵抗的敵人,但他們英勇善戰,在中午時分就到達了所有的目的地。 史迪威從一群俘虜中挑選了几名軍官回到戰俘營審問。審訊還沒結束,便接到去圖爾的命令,讓他調查德軍打在那里的重炮彈彈坑的直徑。他發了火,嚴厲訓斥了地形科的無知,無能!幸好,法軍的飛机已奪取了制空權,美軍第二天的攻擊將仍舊會很順利的。 史迪威緊隨攻擊部隊穿過燒毀的坦克、卡車、翻倒的炮架,還有惊恐的難民群,進入了德軍縱深陣地。原來,在第1集團軍發起進攻之前,德軍由于兵源嚴重缺乏,已決定從這里撤退,并立即拆卸了重型武器裝備運回德國。德軍頭一兩天的抵抗,只是為了掩護撤退。因此,被德國軍隊占領最早,防御最堅固的圣米耶爾突出地帶,很快便被美軍收复了。 美軍的作戰計划雖然用不著去執行了,但史迪威仍然勘察了。德軍在這個地帶的最后一道防線的詳細情況,驗證了原先情報中的重要數据,并且連軸轉了兩個晝夜,寫出了戰斗總結報告。 在胜利的气氛中,第1軍情報處處長邁爾斯上校接連几天每隔一小時就給史迪威打一次電話,向他了解最新消息。有一天史迪威被惹煩了,便信口說了一句: “對,德國氯气專家,大名鼎鼎的奧托·施米爾克澤被我們捉住了” “快,把他的名字的字母拼給我听听,氯气這個字的字母怎么拼啊!快!”電話中傳來邁爾斯十分激動的聲音。 史迪威沒有料到,他為了搪塞邁爾斯,用德文“軟干酪”這個詞編造的一個德國人的名字,卻被他信以為真,還不厭其煩地追問起細節來。史迪威順水推舟,也來了個假戲真做。他煞有介事地加進一些合理想象的細節,回答邁爾斯的追問。 邁爾斯听完鄭重其事地宣布,我這就派防化部隊軍官會見這個俘虜。當這位防化部隊軍官抵達司令部時,接待人員告訴他,施米爾克澤博士已被押送到集團軍情報部去審問了。接著不斷有人來找史迪威,他都以此法推托,使來者總也找不到這個“博士俘虜”。沒想到,消息卻越傳越廣,以致路透社記者在巴黎、倫敦和紐約的報紙上都發表了這樣的報道:“据圣米耶爾前線消息,德國一位著名毒气專家被美國軍隊俘虜。他是在准備使用毒气投射器時被抓住的。” 史迪威的騙局露餡以后,各軍部、師部的參謀人員個個捧腹大笑,邁爾斯上校成了人們談論的笑料。喬治·馬歇爾因公來到第4軍時說到了這件事,并表示不欣賞這种惡作劇。 1918年10月,史迪威的臨時軍銜晉升到上校,同時榮獲為非戰斗人員新設立的勳章——“优异服務勳章”。第4軍參謀長韋爾斯將軍十分喜歡和欽佩史迪威,說他有“非凡的才干”,是“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最能干的情報官之一”,“曾編入這個軍的每一個師都异口同聲地贊揚史迪威的情報處”。 這時,真正傳來了“特大新聞”。福煦元帥指揮的法、美、英、比聯軍,經過9月底的兩次鉗形攻勢,占領了德軍的兩大交通樞紐,德軍全線崩潰。比利時軍隊開始收复國土。德國人要求停戰了。 第4軍乘胜進入德國科布倫茨地區執行占領任務,軍部設在摩澤爾河畔的科赫姆市,不斷有德國的顯赫人物來訪。已任駐德美軍作戰部長的喬治·馬歇爾,護送德國皇太子韋爾士親王來到第4軍,指名要史迪威負責陪同皇太子。盡管史迪威對此十分厭惡,但見這位皇太子不擺架子,舉止文靜,禮節周到,也就不再說什么了,反倒隨隨便便和他談天說地,東拉西扯起來。 皇太子向史迪威如實說了求和的經過。原來,德國政府為試探停戰途徑,曾派人到華盛頓找威爾遜總統。威爾遜正猶豫不定時,德國魚雷擊沉了美國的客輪“倫斯特號”。威爾遜勃然大怒,斷然拒絕了德國的求和。到11月衛日晚上,德國國防部長一行的汽車打著白旗,越過前沿陣地,直到第二天早晨抵達法國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通車站。聯軍總司令福煦乘坐的專列就停在這里。德國人一到,福煦即擺出胜利者的姿態,以嘲諷的口吻問道: “你們來干什么?先生們……” “我們想听听您的停戰建議。”德國人回答說。 福煦的火不打一處來,給了德國人當頭一棒,他說:“噢!我們沒有提過任何停戰建議,我們很愿意繼續打下去。” 德國人無可奈何地表示:“無法繼續打下去了,”請求福煦提出停戰條件。 就這樣,在1918年11月11日清晨5時,雙方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韋爾士皇太子講這段經過時,深感這是德國民族的莫大恥辱。也正是基于一种報复心理,22年后,占領了巴黎的希特勒硬是把福煦坐的專列車從博物館拉到貢比涅森林,使法國人在原地,原車廂里簽訂了投降書,這是后話。韋爾士皇太子的這次美軍之行,使美軍在科布倫茨地區執行占領任務方便了許多。 1919年5月,第4軍建制被撤銷。史迪威在遠征軍的任務就此結束,并准備回國。美國于1918年底到達歐洲的200万遠征軍中,有50280人被打死,205690人負傷。打得最英勇,傷亡也最大的是步兵第2師和海軍陸戰隊。法國政府為了表彰美國海軍陸戰隊,命名那座被打成禿山的森林為“海軍陸戰隊森林”,并在名義上將此山划歸美國政府所有,成為紀念美軍在歐洲大陸作戰的 一處胜地。在負傷人數當中,史迪威也被算了進去,因為貝魯伯特彈藥庫的爆炸使他的左眼受了重傷。 潘興將軍和助手馬歇爾還要到歐洲各盟國進行正式訪問,遠征大軍則解甲歸田回美國。在橫渡大西洋的運兵船上,士兵們唱著:“巴黎游遍,看盡繁華,哪有心思再种庄稼。……”其實,所謂“巴黎游遍”,是指有支美國軍隊跟著騎在馬上的潘興將軍等,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參加了檢閱,穿過了法國政府為給美軍慶功打開的凱旋門——這是普法戰爭后穿過這座高大的穹頂拱門的第一支外國軍隊。這自然是美軍的榮耀,但僅此而已。駐守在巴黎之外的美國大兵們,有几個到過巴黎,見過什么繁華?正是:遠征歐洲一年半,不見繁華見災難;尸骨遍野血成河,傷痕累累回家園。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