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紡織工藝師石垣昭子(1938年10月1 日生) 鹽野米松:西表島是亞熱帶气候的島嶼。島上90%的面積被密林所覆蓋。仲間河、浦內河附近是長滿美洲紅樹的原始林。居住在島上的人們在這樣的自然中營造著傳統的生活方式。石垣島上的祖納村至今還保存著傳統的生活模式。島上的生活是合著傳統的祭日廟會和季節的變化而運轉的。島民們堅守的這种生活,是來島上觀光的過路游客很難看到的。人們在祭日廟會和重要的場合時穿戴的芭蕉布、麻布一直流傳到今天。 石垣昭子在西表島有自己的染織作坊。那里的女人們自己栽培線芭蕉,取其絲,染色,然后用傳統的手法進行紡織。 我是在6 月初的一天里去參觀她的作坊的。那時,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還在梅雨期的正當中,而西表已經進入了盛夏。正是收割稻子的時候,這是一個只需穿一件短袖衫,靠電風扇把風帶來的季節。 到了石垣島先打了個電話給她,她告訴我作坊的周圍是用線芭蕉做的篱笆圍著的,會很好找。她當然不知道我從來就沒見過線芭蕉是什么模樣。當我找到四周叢生著很多不太高的香蕉樹的地方,我斷定大概就在這里了。那些“香蕉樹”上已經有几串小小的香蕉挂在上邊,而我卻不知道那就是線芭蕉。 從路口進到里邊才是石垣的作坊。枝繁葉茂的大樹遮蓋出一方避日的涼爽空間,懸床悠閒地吊挂在樹下,通風良好的作坊里擺放著几台編織机,一個年輕的姑娘正在穿梭走線。 石垣給我看了放在筐子里的纖細的絲線。織机上那剛織了一半、透著涼爽的芭蕉布讓我感到新奇。但是,等她帶我看了作坊后面的芭蕉園后更是讓我吃惊不已。 原來,來時看到的那些“香蕉”竟全都是線芭蕉。房子的周圍,包括整個田間滿滿地栽的也都是線芭蕉。除此之外院子里還長著苦麻、桑樹什么的。听說,她們還自己采絹絲、芒麻絲,嘗試著織入芭蕉布中。石垣砍倒了一株線芭蕉來拉絲給我看,然后又將拉下的絲一根根地結織起來,經過了在我看來复雜而又艱難的一個過程以后,一塊真正的芭蕉布就織成了。在都市里的那种什么都是“快!快!”的催命似的生活節奏下是根本無法想象的。大概是因為這种形式合乎島上的生活節奏,才使它們得以相傳并延續至今。石垣來到我的“脫口秀”會場時,帶來了一株線芭蕉,是為了給我們講拉絲、織布的有趣和島上女人們的工作的。 石垣出生在沖繩群島中的竹富島,在東京學過美術,后來回到沖繩開始了傳統的編織工藝。她的編織術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的技法,同時也嘗試著融入了現代的感覺。 石垣昭子口述: 我是從西表島來的石垣。昨天早晨七點鐘离開家,乘船到石垣島上的飛机場用了四十分鐘,從那儿到那霸,再從那霸轉換飛机到東京的羽田,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要說遠也是夠遠的。 織芭蕉布用的絲是從一种叫線芭蕉的植物身上抽取的。線芭蕉是香蕉的同類。 通常把結果實的芭蕉叫實芭蕉,把開花的芭蕉叫花芭蕉。种類有不少,但都屬于芭蕉科。 線芭蕉也會結果。表面上跟普通香蕉毫無差別,但是它的果實是長不大的,吃起來口感也不一樣。線芭蕉果實中的籽很大,把它們泡在泡盛(沖繩產的一种用米釀造的燒酒——譯者注)里可做香蕉酒,味道很美,帶有香蕉的味道,而且不甜。 但是線芭蕉等到開了花,結了果,再用來拉絲的話就晚了,拉絲的時机一般是在開花之前。“拉絲”說的是從它的莖上一根根地拉下細細的絲。有人會以為絲是從芭蕉葉子上拉的,其實是從它的莖上。芭蕉到底不是樹木而是草本植物,所以說莖應該更确切。像剝洋蔥皮一樣剝下一層,再剝下一層,然后還是皮。皮中含丰富的纖維,如果在种植時得到精心細致的護理,就會成為很好的絲線。 說到芭蕉布,用處最多的恐怕是祭日廟會和各种儀式的時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穿芭蕉布做的衣服。 在島上,祭日廟會是生活的主要部分,所以,我們的生活也多是圍繞著它來營造的。在我們看來,像芭蕉布、麻布這一類的東西首先代表的是祭把神上的意思。 我身上穿的這件絲的長衫是八重山一帶的盛裝禮服。這种款式如果穿在平時,布的質地會有所不同,而且,下擺也會再短一些。這种長衫是不用系腰帶的。琉球裝的特點就是要通風好,正式場合穿它的時候里面還要套一條白色的百折短裙。 織布、拉絲這种活計,不光在西表島,可以說,在南邊的任何一個島上都是屬于女人的工作。即便是現在,這樣的島還有不少,像竹富島、小洪島都是。一台織机就是我們自給自足的道具了。很久以前,島上有繳納人頭稅的習慣,女人滿15歲要上繳一匹布(這里指的一匹為10.6 米長、34厘米寬——譯者注)作為人頭稅。 這一項政策統治了琉球王國長達數百年之久。歷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東西,織布這一項屬于女人的工作也就這樣延續了下來。 在一個共同生存的環境下能織出好布是作為一個女人的自豪,掌握了一個個的織布技巧也就成了她們的驕傲。 一般要想學會織芭蕉布的技術通常要用上兩到十年的時間。現在沖繩縣在培養繼承人上已經開始行動了。由政府指定芭蕉布及土布的產地,讓那里的技師培養年輕的一代。 但是,真正記住編織的工序并不是太花時間。把織机架好,往織机上一根根地插入橫線絲,主要的操作都是在織机上,用不著花很多時間就能記住了,有半年到一年就足夠。但是,難就難在材料的制作上,而且,材料的制作也是很要時間的。 芭蕉樹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所以,還要根据自然界的狀況,以及材料的廢物利用等等,這些是在栽培它們的時候都要考慮進去的。 在島上,有不少人擁有專門用來种植芭蕉的田地。但是,即使沒有,因為芭蕉并不需要特殊的土壤,所以,一般在我們那里,隨便什么地都是可以种的。只要在農耕地的壟里零零散散地栽上几株芭蕉,過不了几年就會從一株的絲芭蕉旁繁殖出眾多的小芭蕉來,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芭蕉牆。這种習俗在島上的每個村落都遺留著,甚至有些地方,村落雖然已經廢掉了,但在一些舊屋的房后,你一定還能找到像線芭蕉、苧麻和沖繩酸橙樹這樣的東西。這些都是女人們做活的原料。苧麻是一种可以提取纖維的植物。酸橙是類似檸檬的一种果類,我們用它來做醋。在島上生活,吃生魚沒有醬油的時候,可以淋些這樣的醋。還有洗滌芭蕉布的時候,滴上几滴就可以讓布變軟,還可以去污。因為布是在含鹼性的液体中煮的,用酸進行中和一下,布就活了。再就是,染色時,媒染的液体中也要放几滴酸橙汁。另外,它還是喝泡盛燒酒時不可缺少的東西呢。總之,這种酸橙在島上是家家戶戶的必种之物。 沖繩縣有個宮古島,這個島上出產一种有名的宮古上布,這宮古上布使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島上的女人們种麻、芭蕉,還有寥籃等,積累多了以后她們才集中來織。所以我們的生活里總是缺少不了織机。 我是因為祖母以前常織布,而我又總是她的幫手,也就慢慢地學會了。我們小的時候,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清早起來先點亮油燈,然后幫祖母穿針引線。 現在這种情景已經基本上見不到了。連老人們也開始忙于打門球之類的活動了。 芭蕉絲從莖上撕下 芭蕉的莖大約有兩米高,一般在長到一米五的時候進行剪枝,把一些葉子掰掉,這道工序一年要有二三次,是為了讓芯能長得堅實,也為了讓養分能輸送到莖部。 蕉葉可用來包東西、蓋東西。其根部的汁液可作為染料使用。芭蕉的全身都是有用的。 我通常是在芭蕉長到一米五左右時砍斷它,這樣比較合乎我的身高,也便于拉絲。一般也都是根据自己的身高來進行處理的。有芭蕉的地方就會有女人們的作坊。 拉絲的季節以冬季為佳,所以,在春、夏、秋季剪枝,精心養育,到了稍冷下來以后進行拉絲,會出很好的絲。有的也分成春芭蕉和冬芭蕉。 今天,我帶來的這一株是二三天前才砍的,很重的,這樣一株大約有二三公斤。 在芭蕉田里它們就是這樣生長的,乍一看很像樹吧?把它們的皮一層一層地剝下來,越往里剝絲越細,也越有光澤。 芭蕉的葉子是沿著根部向上長的。一般植物的纖維都是從根部向上生長延伸,所以,在剝皮拉絲的時候要注意是從根部向葉子的方向來剝,否則的話,絲會在中途斷掉而且有傷于它。順根部往上剝會很自如,顏色也越來越漂亮。芭蕉經過一年精心的養育,這時候的絲是最好的。如果你的絲一直能拉到芯的部位,說明你是精心地養育了。 芭蕉的皮可以用來防染,現在一般都用塑料的東西,過去都是用一些不太好的葉子來系的。 下面我要拉絲給你們看了。拉的時候要根据自己所希望的粗細程度來拉。把拉好的絲晾干,就成了很好的芭蕉線。就像洋蔥,有很多很多含絲的層,里外的質地各不同,里邊的比較細膩,外邊的比較粗糙,所以這個時候自己可以來區分是用做橫絲,還是用做豎絲。 在完成一道道工序的時候,腦子里要計划好日后打算做什么用。用芭蕉絲做材料織布是一道工序也不可以敷衍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連著的。 看著芭蕉田心里想著哪些該砍了,哪些還時机尚早,還要看看气候的情況,然后決定各道工序的先后。在砍之前要准備好木灰水(把木頭燒成灰放入水中),准備好煮芭蕉的柴薪。所有這些不用說也都是女人們的工作。 如果你注意一下顏色就能發現拉絲的時候是由白色慢慢地變成談粉色。顏色是一個交叉點,可以決定橫線和豎線。 決定橫線和豎線的時候,一定是將最容易撕開的部分用做豎線。有時候,一等絲干了就上机,也有的時候先要把這些絲放在鍋里,用樹灰熬的汁來煎煮。當然,所用的樹灰可不是什么樹的都可以,要用我們沖繩當地的兩种叫做油那(學名:hibiscustiliaceus )和嘎玖瑪(ficus retusa )的樹,這兩种樹的質地很堅硬,而且它們的灰是白白的,用這樣的灰對絲的顏色影響很大。 有透明感的絲才算是好絲。上面附著的一些不純的東西經過煎煮以后都脫落了。 織的時候,根据個人的喜好,絲還可以拉得更細。但是如果晒干了以后就不太容易拉了,所以,這個操作應該是在水中進行的。把它們浸泡在水里,然后用小手指的指甲拉,用左手的小拇指壓著,手在這儿都變成了道具。 把芭蕉裁斷成150 公分長,是因為這個長度拉起絲來比較方便。据沖繩民謠記載,過去有一种“20支”的技法,就是織一公分長的布要用20根的絲,那樣的布織出來是很細很細的,但是要有相當的技術。現在充其量也就用14根絲左右。 100 根芭蕉的莖出一匹布的絲 在沖繩當地,凡是有芭蕉的地方都有一种放絲線的筐,而且,這個筐的大小正好夠放織一匹布的線。把織布用的絲線連接在一起可不是靠系扣儿的方法,線和線之間是捻在一起的,這可是需要點儿技巧的,要利用手指指紋部位凹凸的地方來捻。 在島上,有些老婆婆邊聊天或邊看電視就把絲線捻上了。 沖繩本島有個叫喜如嘉的地方,那里也是芭蕉布的產地,但是那里的絲線一般都是打結節的,這樣一來織出來的布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的小球球,倒也成了一种特征,所以,看布的織法還能分辨出它是哪個地區產的。 織一匹布如果只用芭蕉莖的芯部,就要用約100 根的芭蕉。 住在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就喜歡花上五六年攢夠了芯部的絲線后,織一件漂亮的和服,那可真是上等的和服。 我一般是不分外側、中部或芯部,而是把它們揉在一起來捻,這樣出來的絲線有的地方粗一點,有的地方細一點,織出來的布也很有趣,芭蕉所特有的并不只是結實,重要的是它的手感。 野豬告訴我染料在哪里 絲線存夠了就要染了。我們都是在芭蕉田的周圍找染料。到山里去現在還能找到過去人們常用做染料的東西。我居住的八重山一帶最多的樹要數橡樹和米儲樹,它們的皮就是很好的染料。把剝下的橡樹皮放在鍋里咕嘟咕嘟地煮,然后放一把田里的泥來媒染就能變成烏黑的顏色。泥巴就是媒染劑,是含鐵的。用石灰媒染的時候就用珊瑚礁。但是,最多的時候還是用灰汁,樹木的灰計,而且灰計也能出來不少顏色。有灰色的,黑色的,其中數茶色系的最多。在石垣島、西表島上自生自滅著一种植物的根,我們叫它蔻婁,是野豬最喜愛的食物,而且越是野豬喜歡吃的季節它才越是出好顏色的時候,野豬是吃它根部的大芋頭,我們也把芋頭削成塊儿在鍋里煮,能煮出很好看的顏色。 另外,出茶色最好的要數黑蘆邑(沖繩方言音譯。生長在熱帶的植物,學名:kandelia candel )了,它的莖和皮都能出好顏色。黃色,被稱為琉球王朝的顏色。 蕪庫邑(沖繩方言音譯。學名:garcinia subelliptica )是最好的黃色,一般是用它的皮,時候赶得好的話,樹枝、樹葉也可以用。 你們不用擔心這樣一折騰樹會死掉,我們當然有不傷害樹的里皮和樹枝的技巧。 而且也不是整棵的樹都挖出來。此外,我們用的最多的還是那些長在自己作坊周圍的樹,而且也都是很小心翼翼的。 調煮染料時,用的水不同,出來的顏色也會不同。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植物交替著成熟。像我們這樣從事編織的人總是會合著季節作一個像日歷一樣的采絲計划。什么季節采什么絲。春天到了,桑葉郁郁蔥蔥的時候就采蚕絲;到了四、五月份,就采麻;冬天呢,就采芭蕉。我用的絲線种類,除了芭蕉就是麻和絹絲了。最近我在嘗試著用踉芭蕉的手感和光艷很接近的生絹來織東西。 芭蕉布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織法,只是因為這些絲線很容易斷,又加上受不了干燥,所以,即便是在夏天房間里也不能開空調。絲線需要一定的濕度,我們在織布的時候都要噴一些水霧,讓絲線含些水分。從這一點,西表這個高濕度的地方是很合适的。這也正是芭蕉布在其他地區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所在吧。再怎么強調“大和文化”,它也難在本土(指本州島)生根延續。包括用來做衣服的芭蕉布,也是因為适合了沖繩這里的風土人們才會穿。 芭蕉絲一干燥就容易斷,所以織布用的梭子也要經常保持濕潤,特別是上橫絲的時候一定要先把織机弄濕,這樣絲線就會很听話,織起來也很順當。這時候,穿梭在織机上的梭子也不會發出卡噠卡噠的聲音。 最后一道工序是將織好的東西用海水漂洗。因為經過几天的編織,布上面會落上很多灰塵和髒東西。這最后的一道工序可以說是洗滌也可以說是精煉吧,在海里漂洗一整晚上。 把它們在海水里這么一浸泡,如果是染色不徹底的,那么這一下會全部給泡掉的。還有一些比如上的漿也會被泡掉。泡了一晚上以后,再使勁地揉一揉,然后把它們拿出來放在太陽底下用海鹽水晒晒,最后再用清水反复洗几遍,這么一個程序下來,芭蕉布就變得清靈靈、涼爽爽的了。海里的鹽,太陽的光和風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1994年8 月28日訪談) ------------------ 亦凡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