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電腦富豪王永民


  1992年5月16日下午,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來到北京王碼電腦總公司視察,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王碼電腦技術和產品的演示,听取了公司總裁、“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的匯報。
  這“五筆字型”究竟是怎么回事?王永民又是怎樣一個人?為什么能引起党和國家領導人的如此重視?
  王永民發明的“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征服了漢字輸入電腦這個舉世稱雄的“癌症”,在古老漢字和現代化電子計算机之間,架起了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梁!
  大家一定還記得,宋代的畢昇,首創活字印刷術,不僅給中國文化事業帶來了繁榮和進步,而且對西方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可是近百年來,中國在科學技術上漸漸落到了后面。西方經過打字机時代,已經進入電腦時代,而中國人還在“筆耕墨种”。曾經有人斷言,漢字因無法适應電腦時代,所以必將被廢除。王永民發明的“五筆字型”電腦漢字輸入法,使古老的漢字重新揚眉吐气于世界文字之林!而王永民,也因此被海內外新聞界譽為“中國電腦時代的畢昇”!
  王永民是一個農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貧苦農民。父親從10歲起就四處奔波,為人家打柴,做零工。他心靈手巧,刻苦耐勞,不但會編筐織簍,砌房蓋屋,而且能夠不用車床造出真正的“漢陽造”步槍和“十子連”手槍,是個聞名鄉里的“百事通”。
  王永民的童年,是在家鄉河南省南召縣白河沖塞凹鄉度過的。從能記事的時候起,他就不聲不響地上山割草拾柴,幫媽媽燒火做飯,下地澆水捉虫,幫父親侍弄庄稼。但他最喜歡的,還是鑽進父親的“車間”里,用父親的各种工具做玩具、做“試驗”。王永民在這個家庭中培養出了兩种最為可貴的品質:一是特別喜歡動手用腦,一是特別能吃苦。
  他相信一切要靠自己創造出來,
  他更相信自己能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
  1950年秋天,村里的祠堂中辦起了個小學堂。每個學生的書本費只要交兩斤玉米。王永民和小伙伴們都帶著玉米去報名,可他一進校門就被老師吆喝回去了——一年有半年光屁股的王永民,連褲子都沒有穿!媽媽只好臨時為他縫了一條小褲子。王永民知道,他這學上得不容易,媽媽經常要挨家挨戶去借雞蛋給他交學費,所以讀書非常用功,每天放學回家,還蹲在地上用畫石默字。10歲那年,他就從一本《四体百家姓》上,學會了真、草、隸、篆各种字体。
  有了文化的王永民,時刻都想搞發明創造。他給家里做了精巧的捕鼠机,幫媽媽改造了紡花机,還經常將書上畫的風向計、日影計時儀、小汽車、小火車等照樣制作出來。有一天,他意外地發現,彎曲的管子可以把水從低處引到高處,便靈机一動,想造出一個能不斷引水上山、流水推磨的“永動机”。當然,這一次他失敗了。
  1956年,王永民以优异的成績,考上了全縣最好的中學——南召一中。6年以后,王永民不但數理化的成績出類拔萃,而且在文學上也顯露出才華。報考大學時,他第一志愿填的是中國科技大學,第二志愿填的仍然是中國科技大學。因為他痛苦地看到一個無情的事實,就是中國的科學技術落在了世界水平的后面。在畢業典禮上,品學兼优的王永民代表全体畢業生上台講話,他大聲疾呼:“翻開我們學過的物理、化學課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國人的頭像。我們中國人為什么不能有偉大的發明創造,把頭像也印在課本上……”他的這句名言在全校廣為流傳,激發過不少校友的雄心壯志。但也有人把王永民稱為“一個想把自己的腦袋印在書上的狂妄家伙!”
  那一年,王永民以南陽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62級是人才集中的年級,錄取分數線居全國之首;而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馬大猷等著名科學家,都親自給62級學生上課。
  這位滿身土气的農民儿子,話語不多,自尊好強,每天都是十几個小時泡在書堆中,拼命吮吸知識。夜里讀書發團時,他就狠揪自己的頭發,以致他讀過的書本中,都夾進了一根根黑發。每逢星期天,他就退掉兩元錢的早餐票當車費,去北京圖書館,空著肚子苦讀一天!假期中,他靠挖地基、抄卡片、做小工,換取菲薄的報酬,用來購置書籍文具……他讀大學的6年間,家里一共只給他寄過10元錢!
  可是,身体瘦弱、衣衫破舊的王永民,卻十分引人注目,因為,在這個尖子班上,他的各科成績常常奪魁。他暗暗立下志愿,要爭取在30歲當上教授,成為一個對人類有貢獻的人,讓他這個中國人的頭像也印到課本上!他沒有想到的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徹底打破了他的雄心壯志。在那宣揚“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荒誕年代,他被人當成“堅持走白專道路的死硬派”,受到歧視和迫害。盡管畢業鑒定上對他評价很高,認為他“學習目的明确,富有創造精神,善于獨立思考,有堅強的毅力,成績鞏固扎實……”,他卻被派到遼宁海邊的鹽鹼灘上學种水稻。后來雖然分配到四川永川山溝里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卻不幸染上肝炎,又患腎結石,加上水土不服,整整8年,他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
  一事無成的精神痛苦,對他的折磨比疾病更厲害!
  無可奈何之際,他調回了老家所在的河南南陽地區,在科委當一名辦事員。
  1978年,南陽地區科委承擔了省里的重點科研項目——漢字校對照排机的研制任務。當時王永民雖然在搞行政工作,但他敏銳地感覺到,一個以計算机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因此,他主動提出讓他來承擔這項高、精、尖的科研重任。在領導的支持下,王永民如愿以償。
  最初,王永民想找出一個現成的漢字編碼方案,然后發揮自己在計算机硬件方面的优勢,設計出一种新型鍵盤。可是這個方案難以實行。1980年,我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鄭易里先生千里迢迢來到南陽,在文字學的研究方面,給了王永民許多有益的指導,并且把自己研究多年的188鍵漢字編碼方案交給王永民試編驗證。所謂188鍵,也就是說,必須要用有188個鍵位的鍵盤,才能打出需要的漢字。然而,西方文字用電腦鍵盤只需要用26個鍵!由于這個方案的鍵數過多、而出現的重碼又多,所以最終無法實施。
  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漢字,在電腦時代遇到了歷史性的挑戰。如果漢字無法進入26個鍵位的現代電子計算机,也就難以适應今天的信息社會,那么,中國人就必須尋找替代文字。說漢字有將被淘汰的危險,并不是一句嚇唬人的話。
  王永民意識到,他所要解決的,遠不止一個照排机的問題,而是悠久的中華文明能否通過時代的考驗,繼續發揚光大的問題!
  他把解決這個難題當成歷史賦予他的光榮使命!即使他不能完成這個使命,也要盡力為后人開辟出一條通道來。
  漢字編碼方案的研究工作,涉及語言文字學、計算机科學、工程心理學、信息科學等多种學科。王永民扎扎實實地對漢字作了系統的研究。他發現,一向被看作難學、難解、難寫、難用的漢字,原來是既复雜又簡單,只要用橫、豎、撇、捺、折五种基本筆划,就可以构成几万個單字;每一個漢字都是由一個個字根按一定的程序和位置拼合起來的。英文有26個字母,那么漢字又有多少基本宇根呢?
  王永民在字海中游泳,和助手們把《現代漢語詞典》上的12000個漢字逐個分解,把每個字所包含的字根分別抄成卡片,分類統計,找出了600個字根。隨后又從7000多個常用漢字中歸并出300多個字根,最后优選成150個。這是國內外漢字編碼研究中從來沒有人做過的工作。可是,由于無法進入實用,不得不放棄了。
  為了研究出一個鍵位少、碼長短、效率高、重碼少的理想編碼方案,王永民在數以万計的數据中尋覓、探索。鍵數一減少,“重碼”必然會增多,也就是打同樣的鍵,就會出現几個不同的字。比如,把字根“王”和“干”放在一個健上,和字根“水”一組合,就會出現“汪”和“汗”兩個重碼字;“口”加上“八”,便會出現“只”和“叭”兩個重碼字。這個問題使許多科研工作者傷透了腦筋。
  1981年,王永民在武漢參加電腦技術交流會,香港一家公司的女講解員得意洋洋地宣稱,他們的方案“研究了8年之久,是目前最先進的”。可王永民問起她重碼字的處理辦法時,她卻目瞪口呆。原來,他們把重碼字都排除在外,能輸入的漢字只有三四千個,根本不能滿足使用。
  王永民經過深入研究,忽然發現,重碼字之間,還是有區別可尋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汪”和“汗”,最后一筆的筆划分別是橫和豎;而“只”与“叭”的組成位置不同。如果能在這一類字的最后加上一個標志末筆字類型的“識別碼”,不是可以使許多字得到區分嗎?他的設想很快成為現實,“末筆字型識別原則”成了國內外漢字編碼研究中的重要創造。
  還有,有的漢字筆划很多,比如一個“戇”字,有26筆,即使分解成字根,也還有6個,打一個字要擊7次鍵,就造成了“碼長”的問題。怎樣才能縮短“碼長”呢?王永民的辦法,是只取1、2、3和最后一個字根,如打下“立”、“早”、“文”、“心”四個字根,電子計算机就會找出“戇”字來。這樣,他又實現了每個漢字最多只要打4個鍵的設想,解決了“碼長”的難題。
  就這樣,一個難點一個難點地攻破,他終于將鍵位減少到了36位。
  現在,比英文鍵位只多十個了!
  經過驗證,使用現有的英文鍵盤,利用26個英文字母和10個數字鍵,就可以順利地輸入常用漢字了。王永民的研究,已經達到了國內外漢字編碼研究的先進水平!然而,王永民的心情卻無法輕松。因為,在驗證中,他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數字鍵用來輸入漢字,輸入數字就遇到了困難;二是兩只手要控制鍵盤上的四橫排鍵位,也不方便,難以實現高速盲打。
  也就是說,只有使用26個鍵位的編碼方案,才能讓漢字輸入与英文輸入一爭高低!
  而且,不久之后,台灣學者已研究出了26個鍵位的“天龍”方案。
  王永民決心放棄已成功的36鍵方案,搞出一個能超過“天龍”的新方案!
  又是一切從頭開始。白天,他和4位年輕的助手,擠在旅社的簡陋住室里,拿資料相當凳子,用床板、被子當桌子,將卡片之山推倒重砌。7000個常用字,3 個編碼,6 個數字,一張一張擺開,一個一個校驗。夜里,他們只好轉移到公司的會議室里,气溫降到-14℃,他們只好捂著被子取暖。經過連續100多個小時的拼搏,他們終于拿出了一個新的編碼草案。
  1983年,“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經過驗證,效能超過了“天龍”方案,也把美國、日本、香港的同行甩在了后面。
  漢字輸入不能与西文同日而語的時代,一去不复返了!
  1984年9月,王永民作為“中國漢字電腦技術赴美演示團”的主要成員,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弗吉尼亞等地進行了緊張的演示活動,并作了十几次學術報告會。參觀者看到洋電腦里居然出現一串串漢字,情不自禁地惊歎:“太神妙了!”“簡直不可思議!”在聯合國總部,操作員每分鐘輸入120字的精彩表演,使那里的官員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當即要求傳授這項新技術。當地報紙以大量篇幅報導了這一消息,并且承認:“中國人最終解決了漢字輸入電腦的世界性難題”,“輸入速度快過英文”。
  近年來,各种漢字輸入法如雨后春筍,紛紛破土而出,但“五筆字型”輸入法仍然是使用最多的方法。隨著不斷的优化改進,輸入速度也不斷提高,1991年的全國“五筆字型”大賽中,一名解放軍選手以每分鐘輸入243個漢字的速度,創造了世界上罕見的奇跡。“五筆字型”還是我國唯一獲得美英兩國專利、唯一向世界出口的中文電腦技術!
  為了紀念它的發明人,人們已習慣地把它稱作“王碼”。
  王永民在北京中關村創辦了“王碼電腦總公司”,并自任總裁,已擁有10家分公司、兩家海外公司、數以百計的代理商、數以千計的培訓网點。以“利國利民、走向世界”為目標,該公司把“五筆字型”這項高科技成果更快、更大規模地轉化為生產力。
  人們在猜想,王永民一定也成了腰纏几百万、几千万的大富翁了。然而,在王永民心目中,個人名利根本不能和他所從事的事業相比。曾經有一家美國公司,以年薪10万美元的优厚條件,要把王永民留在美國。王永民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淡淡地說:“這怎么可能!”
  1991年,王永民又作出了一個惊世駭俗的舉動。1月4日,他在人民大會堂宣布,為了讓“五筆字型”盡快地造福于社會,王碼電腦公司將本來可以產生百万元效益的最新成果——“王碼5.0版漢字操作系統軟件”,向國內不加密開放,也就是說,中國人可以不付任何代价使用這种系統軟件!親臨會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濟慈在講話中說:“作為一個科學家,這种精神難能可貴;作為一家公司,損失數以百万計的金錢,為國家的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在國內外電腦界也是沒有先例的。我們的社會應當提倡這种精神,應當表揚這個創舉!”
  為了人民,為了祖國,一擲百万元,這才是中國新富豪的气魄!
               (薛冰)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