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50年前,陳弼臣這個名字在泰國還不見經傳,而今,已是無人不知。 陳弼臣原籍是中國廣東潮陽,他的父親在曼谷一個商業机构當一名普通職員。5歲的時候,陳弼臣被送回家鄉上小學,后因家貧輟學。17歲時又去了曼谷,在那里當售貨員,也干過廚師和搬運工,還擔任過兩家公司的職員。 陳弼臣工作踏實,任勞任怨,無論干什么都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經過4年自強不息的奮斗,終于從一家公司的一名秘書升任為這家公司的經理。以后,他又在几位朋友的幫助下,集資籌辦了一家五金木材公司,并自任經理。 陳弼臣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懂得艱苦創業的道理,有了自己的企業,就是立住了腳,他要繼續尋求發展,并不滿足于小小的成功。之后他陸續又辦了3家公司,專營木材、五金、食品、藥物以及大米的外銷業務。經營得相當不錯,与亞洲各地的商業團体建立了廣泛的友好聯系,生意日漸興隆,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到1944年,陳弼臣与泰國的10位商人籌資20万美元,創立了盤谷銀行。在這以后的20年里,銀行的資產保持著平均每年20%的增長率,一躍而成為泰國最大的銀行,陳弼臣也成為泰國的第一號富翁。 陳弼臣的巨大成功,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外部客觀環境,但從根本上說,如果沒有他出色的領導才能和先進的經營策略,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他這人,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嚴酷的商業競爭中卻摸索出一些經營之道。他懂得管理,知道該怎樣指揮一個企業打胜仗。 陳弼臣為人寬厚、平和,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無論是對待下屬還是對待客戶,無論在他成功之前還是發跡以后,從沒有絲毫驕橫和傲慢。這正應了中國那句古話:“和气生財”。 陳弼臣的次子陳有漢認為,他的父親是一位能夠在逆境中進取的領導者。在分析盤谷銀行20年來迅速發展的原因時,他說:“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盡力吸收优秀的有銀行工作經驗的人才。”陳弼臣善于物色人才,使用人才,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原則,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深知自己在銀行業務知識方面的欠缺,所以,特別重視起用人才。他不僅親自物色和网羅一大批學有所長的能人,還建立了研究与計划部門,這個部門是他的智囊團,為他制定重大的戰略方針,避免競爭中的盲目性。 每位企業家都有自己的經營之道,陳弼臣的經營哲學与眾不同。他說:“開辦銀行是做生意,而不只是金融業務。我判斷一筆生意是否可做時,只是觀察這個顧客本人,他的過去和他的家庭情況。”盤谷銀行之所以能迅速發展,与陳弼臣敏銳的目光、深邃的洞察力、捕捉時机以及預見未來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陳有漢還說:“盤谷銀行的業務獲得迅速發展,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掌握各种机會發展國際業務……因為我們最先開始擴展國際業務,所以我們就占了便宜。” 西方金融界人士分析盤谷銀行崛起的原因時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曾經支配泰國等東南亞地區的洋商銀行忽略了海外華人的經商能力。陳弼臣則抓住了這個机會,盤谷銀行發展業務就是以東南亞各地的及香港的經濟活動能力為基礎,扶助他們發展國際貿易和各种工商業務。盤谷銀行本身的業務也后來居上,超過了許多洋商銀行,成為東南亞最大的銀行。” 直至陳弼臣年逾古稀,他依然精力充沛,不僅參加每周兩次的董事例會,而且每天要到總行督陣,親自處理重要事務,就主要貸款和關鍵問題提出意見。他身邊的親信說:“關于銀行每日財務變化的情況,陳弼臣了如指掌,他甚至比許多具体操作的員工了解得更清楚。” 据美聯社報道描述:“陳弼臣,貌不惊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是性情中人。他所擁有的巨大財富与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船王、地產王等富豪的資產不相上下。到1981年,盤谷銀行的總資產已達58億美元。” 1982年美國《時代》周刊則報道說:“盤谷銀行1981年資產總額已達73億美元。同年獲利4840万美元。”美國《机构投資者》雜志將陳弼臣列為世界最富有的12位銀行家之一。這里面有些夸張,但作為泰國頭號大亨以至亞洲最大的富翁,他是當之無愧的。 陳弼臣到底擁有多少資產?沒有人能准确地回答。曼谷的一位美國企業管理顧問彼得·彼東指出:現在,陳先生共有140家公司。盤谷銀行在泰國共設有263家分行,在國外有15個分支机构,分別分布在吉隆坡、雅加達、大阪、新加坡、東京、紐約、洛杉磯、漢堡、倫敦和香港台北等地,共雇佣1.66万多名雇員。另外還有許多不動產沒有公布。 泰國每年的出口貿易中有40%是盤谷銀行資助的,此外,盤谷銀行還經營泰國40%的大米貿易。 陳弼臣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海外華人,深知創業的艱難,更知道華人在國外的艱難,所以,他時刻不忘團結、幫助自己的同胞。早在創業之初,陳弼臣就經常幫助那些被外國大銀行拒之門外的華裔商人,為他們解決資金和業務上的困難。有些身穿短褲、走投無路的小商人直接闖進他的辦公室,陳弼臣并不因此而生气,卻是滿怀同情地接待他們,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在盤谷銀行初建時,陳弼臣就与亞洲各地的華人商業團体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如今他已經躍身亞洲最大的富豪之列,可每個月還抽出兩個周末赶赴東南亞各大城市和香港,与他的華人老朋友們洽談業務。 美聯社記者在一篇特稿中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泰國這四十几個華人家族在海外華人中表現最為突出,他們在東南亞的一片赤貧土地上努力奮斗,网羅大眾階級,互相幫助,如同中國古代富族互相通婚一樣。他們賺取了巨大的財富,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 陳弼臣的后代都出生在泰國,受的是西方的高等教育。從表面上看,他們都越來越西方化和泰國化,但他們的血管里流的是炎黃子孫的血,有一顆中國心。提起祖籍,他們都以自己是中國人的后裔而感到自豪。 陳弼臣不僅是一位金融界的巨子,也是一位社會活動家。當泰國被日本人占領時,他就一邊做生意,一邊支持、參与抗日,与東南亞華人社團保持聯系。他對政治的關注也影響了下一代,他的次子陳有漢于1980年出任泰國副總理。 人們常說,創業固然艱難,守業則更難。的确是這么回事。尤其在當今商業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豪強并起,守業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陳弼臣深知這個道理,他要求他的儿子們一定要比他更強。陳有漢在大學里攻讀的是銀行學,畢業后曾在蘇格蘭銀行供職。在這期間,他對歐美經濟制度研究頗深,并掌握了世界金融知識。1952年,他回到泰國出任盤谷銀行內部審計員,成功地解決了因管理不善而發生的嚴重的流動資金問題。1979年,陳有漢升任為總裁。 在他出任泰國副總理后,總裁的位置轉交給他的弟弟。這位年輕的總裁在父兄的關心和栽培下,也具有相當出色的經濟才能和敏銳的商業触角,在整個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情況下,他3年之中使盤谷銀行的資產增加了20億美元。 1982年,盤谷銀行從曼谷古老的中國城狹窄的小街搬到了最繁華的商業大道上,這不僅意味著盤谷銀行的蒸蒸日上,也象征著陳氏家族新一代領導核心的崛起。 陳氏企業不僅与東南亞華人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世界各地的商業城市也都有他們的分支机构。陳弼臣是泰國金融机构涉足國外的一位先驅者,他敢于在國外開拓新的業務領域,50年代在香港創辦了第一家海外銀行,接著又在歐洲、美洲和亞洲設立分支机构,盤谷銀行在這些地方不僅經營著五金、木材、食品等貿易,而且還有煉糖業和紡織業等。 目前,陳氏家族企業已經擺脫了一般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解決了繼承和創新的問題。1975年在市場上公開發行股票,正朝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盤谷銀行作為泰國的三大金融机构之一,經營著泰國近三分之一的信貸業務,對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經歷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陳弼臣大獲成功,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的事業,都只是适應社會的需要。僅此而已。” (孫石夫)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