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十八章



  中共中央對于上海的幫會工作极為關注和重視,對杜月笙這個鼎鼎大名的幫會頭子更加關注。1948年在香港,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潘漢年和夏衍一道去探望過杜月笙。潘漢年和夏衍离開香港之前,杜月笙向他們保證說,一定安分守已。

  1949年初,由于戰事的影響,秦皇島解放區運往上海的煤炭運輸受阻,上海的大多數船只因缺乏燃料,停泊在黃浦江中無法啟航。身為中國海事建設協會主住委員、全國面粉公會理事長的杜月笙為了擺脫輪船航運業的困境,主動向中央方面提出以上海的救濟面粉換取秦皇島煤炭的建議。
  同年2月13日,毛澤東、周恩來复電杜月笙等人,對上述建議表示同意。電文說,“恢复華北、上海間航運,以利生產之發展极為必要,”對杜月笙等派“大上海”、“唐山”兩輪北駛,并派員至華北接洽,极表歡迎。”電文指出,“所謂華中華南中國船舶開往華北口岸,將不許駛返回原地,純系報紙造謠,流言止于智者,先生等不應置信。”在中國共產党的堅決支持下,也由于杜月笙等人的努力,國統區和解放區實現了解放戰爭時期的首次通航和通商。
  2月17日,周恩來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葉劍英轉李克農的電文中,肯定了“杜(月笙)這次主張通航就是為人民做了一件有利的事”。周恩來在指示電中明确指出,“對杜月笙的方針,就是要他努力使上海不亂,”保護上海工厂、銀行、公司、 商店、 船只、飛机”不受損失,不使南遷,等待人民解放軍前往接收”,“杜果能這樣做,不僅中共可与之合作,上海人民亦將寬恕他的既往。”
  1949年5月13日晚,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在北京接見了預定提任上海市副市長的潘漢年等人。在談了政治、經濟方面的問題后,劉少奇特意詢問潘漢年,上海的青洪幫會不會像1927年那樣搗亂。潘漢年匯報了1948年他在香港与杜月笙的交往,以及杜月笙對中共的態度,并說他和杜月笙的儿子杜維屏有聯系。潘漢年還說,据他了解,黃金榮那幫人也不會鬧事。再說,此時的中國共產党,与1927年時相比,力量也不知大了多少,流氓們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上海解放初期,潘漢年為爭取杜月笙回歸,也做了不少工作。
  潘漢年找到杜月笙在上海的儿子杜約翰,向他詳細交待了党的政策,要他帶口信到香港動員父親回來。
  為此,杜約翰專程去了香港。
  “爸爸,潘漢年先生要我來請你回去。”
  當時,杜月笙的哮喘病發作得很厲害,一邊咳嗽,一邊說:“我回去,共產党能放過我?”
  “潘先生說了,共產党向來光明磊落,治病救人,只要你不再反對共產党,不再替國民党、蔣介石賣命,做對人民有益的事,人民是會寬大你的。”
  “別說了,我自己姓什么我還不知道?”杜月笙舉起雙手,放在眼前,“我這雙手上,沾染過不少共產党人的鮮血啊!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清党時,上海工會委員會長汪壽華,就是我騙出來殺掉的。就憑這一點,共產党也不可能放過我的。”
  杜約翰不說話了,對于父親早年的一些歷史,他知道的并不太多。
  “你回去對潘先生說,我現在病很重,暫時回不了上海,但是在香港,堅決不進行任何反對共產党的活動,也決不去台灣。同時,我還要關照那些在上海的徒弟,要他們安分守己,都要服從政府的法令。”
  杜約翰返回上海后,對潘漢年作了匯報。
  以后的歲月,杜月笙基本上履行了他的諾言。即使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不少在香港的流亡客,又寄希望于“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夢想“光复”大陸而合蠢欲動時,杜月笙也沒去摻和,只是閉門在家,一心一意地与孟小冬學唱京劇。
  1951年8月15日鎊晚,一場強台風掠過香港,帶來了一場大雨。這場大雨伴著狂風將海洋和陸地都緊緊地裹在了一塊,令人什么也無法分辨。此時,坐落在堅尼地公寓的杜公館里昏暗沉寂,死亡的陰影緊緊地籠罩在這里。當年叱吒風云、橫空出世的杜月笙,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16日下午4時50分,杜月笙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時年六十三歲。死前,杜月笙前對眾人說:“我去后,帶我回上海,葬在高橋。”
  在上海的杜約翰得到杜月笙死的消息后,悲傷的找到潘漢年,希望能在上海的報紙上發訃告。經潘漢年請示上級,上海的《新聞日報》上刊出了訃告。中國共產党的這种寬廣的胸襟,令杜月笙的家屬和徒手徒孫异常感動。
  杜月笙去世時,只剩下了二十五万美元的遺產,孟小冬和其他几個老婆,把這些錢全部瓜分掉了。然后,在顧嘉棠、陸京士等人的幫助下,老婆們把杜月笙的尸首運往台灣。
  開始,杜月笙的尸体放在寄樞所內。兩年后,葬在了台北南郊的一座山上。

                (全文完)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