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出訪遠東謀策略,朝鮮戰事突發起; 出謀划策為幫凶,美軍猖狂大出兵。 布萊德雷擔任陸軍參謀長期間,至少有6次打算拜訪駐東京的遠東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力圖改變一下他們之間的疏遠關系。遺憾的是,由于國防預算和部隊實力的爭論所困,一直未能如愿。他只能在擔任陸軍參謀長的最后一天,致函麥克阿瑟對未能訪問他的司令部表示歉意,希望就任新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后有暇光顧。 1950年1月29日至2月10日,以布萊德雷為首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全体成員訪問了東京。這是1922年布萊德雷与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分別后28年來的第一次見面。此時麥克阿瑟剛過完他的70歲生日,即使如此高齡,他仍精力充沛、思維敏捷、風姿优雅、卓越超群。另一方面他還妄自尊大,熱衷于自我炫耀,輕視上級的意見。在東京,布萊德雷一行与麥克阿瑟及其參謀長阿爾蒙德、駐日的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及其參謀長艾倫等就遠東戰略進行了討論。參謀長聯席會議談了“非橄欖球”作戰計划。即如果俄國人發動全球戰爭,美國將在歐、亞大陸實施“戰略進攻”,而在遠東實施“戰略防御”,也就是說重點放在歐洲。在遠東,這一作戰計划的主要目標是竭盡全力保衛日本和沖繩,把其作為發動戰略空襲的跳板,并作為海軍基地,支援海軍完成奪取制海權的任務。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衛擁有美國海空軍基地的菲律賓群島,作為這一戰略的保障條件。表面上,麥克阿瑟對這一應急作戰計划的重點未持异議,但他內心并不同意。對麥克阿瑟來說,亞洲——遠東才是進行反共戰爭的關鍵戰場。在他看來,歐洲似乎是死水一潭,而遠東則是硝煙滾滾,比起歐洲的共產主義,中國眼下构成的威脅要大得多。所以要是由麥克阿瑟來制訂戰略,肯定是优先考慮遠東,其次才是歐洲。 布萊德雷覺得麥克阿瑟与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遠東問題上的意見几乎完全一致。他們一致認為:美國遠東戰略的核心是日本;朝鮮的戰略地位并不重要,即使出現些“麻煩”,韓國軍隊也能應付;台灣對美國的遠東戰略极其重要,因此,應向國民党政府提供援助,不能讓它落入共產党之手;印度支那倒向哪一邊影響也非同小可,應繼續全力援助盤踞在印度支那的法國人。只是在關于日本和平條約問題上,雙方尚有一些分歧。因此布萊德雷感到東京之行收益匪淺,他与麥克阿瑟之;司也加強了了解,建立了全面和睦的關系。 几個月后,6月11日至24日,布萊德雷再訪遠東,這次同去的有他妻子瑪麗和約翰遜夫婦。途中他們在夏威夷和馬尼拉分別逗留了几天,然后到達東京。這次訪問,主要解決了三個問題:為簽訂日本和平條約舖平道路;解除了對韓國軍隊防御能力方面的憂慮;找到了關于加強援助台灣的理論根据。 可就在布萊德雷回到華盛頓的當天,他就收到了關于朝鮮爆發戰爭的報告。戰爭的爆發弄得他措手不及。6月25日上午,布萊德雷顧不上長途跋涉的勞累,分別同空軍助理部長約翰·麥科恩和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就朝鮮局勢交換意見。他們共同的反應是:在未得到更确切的情報之前,應相信韓國軍隊能夠應付局勢的突變。因此,布萊德雷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台灣問題上。這次遠東之行,麥克阿瑟提供了一份關于台灣問題的有說服力的備忘錄。對此約翰遜十分激動,准備以這份備忘錄為依据,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上發動一場全面攻勢,力圖改變美國“不插手”台灣的政策,他希望參謀長聯席會議一致支持他的立場。布萊德雷起草了一份給范登堡、柯林斯和謝爾曼的備忘錄,同時還提出了一份由國防部長呈交總統的備忘錄草案。帶著這些文件,布萊德雷出席了布萊爾宮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包括總統在內共14人,他們是五角大樓的8人——國防部長約翰遜、3位軍种部長及參謀長聯席會議的4位成員;國務院方面5人——國務卿艾奇遜、副國務卿韋布及腊斯克、希克森、杰賽普。 在這次關于遠東危机的會議上,約翰遜首先發言,大肆兜售國防部關于台灣問題的立場,強調台灣在美國遠東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他還讓布萊德雷在會上宣讀麥克阿瑟關于台灣問題的長篇備忘錄,以及為國防部長准備的呈交總統的信。軍方從戰略上探討了台灣較之朝鮮對遠東的重要性,認為在朝鮮美國可以依靠韓國軍隊,而台灣一旦被共產党占領,將會嚴重影響美國在日本、沖繩和菲律賓的地位。的确,在某种意義上說,他們是正确的,但在朝鮮問題迫在眉睫的時候,來渲染這一論點,既不是時候,也不是地方。 短暫休會后,接著開始討論朝鮮問題,這也是召開這次會議的原因。會議認為,韓國軍隊并非像國防部所想象的那樣堅強有力,局勢很可能极其嚴重,甚至難以收拾。為此,美國軍隊已被授權履行其對朝鮮的“義務”,由艾奇遜和柯林斯向戰爭委員會會議提出以下行動:向韓國軍隊緊急運送軍事裝備;使用美國空軍飛机掩護美國儿童和婦女“撤退”,必要時可摧毀北朝鮮的坦克、飛机;在台灣海峽部署第7艦隊,以阻擊中國共產党的進攻,同時也阻止國民党向大陸發動進攻;命令當時對朝鮮不擁有指揮權或行動權的麥克阿瑟向南朝鮮派出一個調查組,了解事態的發展及所需的東西;增加對印度支那的援助,幫助擊退中國共產党為支援胡志明而可能進行的軍事干涉;繼續進行在聯合國作出的努力,實現停火,或者爭取其他國家對南朝鮮進行援助。 會議也討論了派美國地面部隊入朝支援韓國作戰的可能性。布萊德雷、約翰遜、佩斯和柯林斯都堅持認為,至少在眼前,美國在朝鮮的軍事行動應限于海空軍方面,而不應貿然動用地面部隊。在會上,約翰遜還提出了一個頗具先見之明的建議,即發給麥克阿瑟的命令“應盡量詳細,不要授予他太多自行處置的權力”,“不應將真正的總統權力授予麥克阿瑟將軍”。杜魯門覺得言之有理,補充說:“我還沒打算任命麥克阿瑟為駐朝總司令。” 6月26日,關于韓國軍隊的報告愈來愈令人悲觀。為此杜魯門當晚在布萊爾宮召集了第二次會議,与會者基本是原班人員。但這次,大家都意識到問題比原來想象的要嚴重,韓國軍隊已全面潰退,重整旗鼓的希望几乎已經落空。据報告,北朝鮮的蘇制坦克已開到了漢城的郊區。艾奇遜建議,美國應加強軍事力量,命令其海空軍部隊向“三八”線以南的韓國軍隊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明确命令第7艦隊遏制共產党進攻台灣,增加對美遠東沿海防線南翼菲律賓的援助。 与會者都同意這些措施,杜魯門更是強調美國必須全力支援韓國,言下之意是向朝鮮部署美國地面部隊。但布萊德雷和与會的軍方人士都不打算投入地面部隊。布萊德雷提醒說,倘若美國向朝鮮投入地面部隊,就必須進行動員,至少要動員几個國民警衛隊師加入現役。柯林斯贊同這一意見。于是布萊德雷建議先等几天再采取這一重大步驟。杜魯門和艾奇跡對此表示同意。約翰遜說:“但愿那些已下令采取的行動能足以解決問題。”最后,會議討論了如何向國會領導人介紹情況及總統第二天發表公開聲明的一些細節。 會后,布萊德雷匆忙返回五角大樓,于22點至0點15分同麥克阿瑟及其助手們進行電傳打字會議。向麥克阿瑟等電傳了會議精神,在朝鮮和台灣暫時只運用美軍的海空力量。 6月27日,布萊德雷身体很不适,醫生勸其臥床休息。但應總統要求,他兩次前往白宮,就總統當天要發表的公開聲明提出意見,并出席了總統向國會領導人所作的情況介紹會。中午返回家中后,他持續在床上躺了48小時。盡管因病臥床,但他始終保持著与辦公室的電話聯系。28日,艾森豪威爾前往沃爾特·里德醫院作定期身体檢查。途經五角大樓時,同柯林斯、海斯利普、李奇微和格倫瑟等陸軍高級將領進行了會談。艾森豪威爾還口述了一份給布萊德雷的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艾森豪威爾指出必須對朝鮮問題采取堅定的立場,否則就會出現十几個朝鮮;強調訴諸武力的實質是不允許半推半就的,要根据法律,竭盡全力,全面動員,作好充分准備。必要時,甚至不惜使用原子彈。總之,艾森豪威爾認為五角大樓的行動不夠迅速,沒有看到問題的嚴重性,美國必須立即進行全國動員。一周后,艾森豪威爾、馬歇爾同總統共進午餐時,再次重申了這些看法。艾森豪威爾稍后又會見了約翰遜,對其行動遲緩表示失望。 根据華盛頓的命令,麥克阿瑟派約翰·H·丘奇准將前往南朝鮮執行調查任務。他向麥克阿瑟報告說,需要投入美軍以恢复原“三八”分界線。 6月29日下午,當布萊德雷返回五角大樓時,參謀長聯席會議已經決定向南朝鮮投入有限的美國地面部隊,其主要任務是,作為作戰和勤務部隊,保障通信聯絡暢通,确保守住半島南端的釜山港及空軍基地。參謀長聯席會議沒有打算在更北面的“戰線上”使用地面部隊。當天下午16時45分至18時16分,在白宮舉行的會議上,總統批准了這些決定。接著,參謀長聯席會議在五角大樓再次開會,擬訂向朝鮮派遣美軍的詳細計划,并向麥克阿瑟下達了命令。這些命令包括授權他對朝鮮“三八”線以北的軍事目標進行空襲,但“特別注意不要接近滿洲和蘇聯的邊境”。 与此同時,麥克阿瑟親臨南朝鮮進行調查,他冒險驅車北上,直抵混亂的前線。6月29日深夜至30日,麥克阿瑟向華盛頓發了一份電報說:“向朝鮮戰區投入美軍地面部隊是守住目前防線的唯一保證,并能奪回近期失去的地盤。”他打算立即派去一個團級戰斗隊,然后再派2個齊裝滿員的師,“以便盡早發動反攻”。 柯林斯(當時是參謀長聯席會議處理朝鮮問題的執行者)對不斷惡化的朝鮮局勢和麥克阿瑟的大膽建議深表關切。柯林斯根据早些時候的授權和指示,批准將這個團級戰斗隊部署在釜山以保衛港口。麥克阿瑟對此很不滿意,他打算將這個團級戰斗隊派往前線。他說“時間就是關鍵”,“必須毫不含糊,當机立斷”。柯林斯接到電報后,無視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建議,通過陸軍部長佩斯電告總統關于麥克阿瑟的請求。杜魯門批准只投入1個團一級的戰斗隊,關于派2個美軍師的請求,未明确表態。接著,柯林斯就給麥克阿瑟發了下述電報:“你向作戰區域派一個團級戰斗隊的建議已被批准。至于進一步增兵問題,以后另行通知。”而后,柯林斯才用電話告訴范登堡、謝爾曼和布萊德雷他采取的上述行動。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基本看法是,朝鮮的嚴重局勢將會迫使美軍斷斷續續地投入地面部隊,這是一种最坏的作戰方式。 6月30日上午9時15分,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同國防部長約翰遜、三軍的部長以及國務院的代表在白宮舉行戰爭委員會會議。會上,杜魯門批准了麥克阿瑟向前線派2個師的請求,批准了謝爾曼關于對北朝鮮進行海上封鎖的建議,一致同意拒絕蔣介石愿提供的3万人部隊。會后,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回到五角大樓,即向麥克阿瑟傳達了這些命令。11時又回到白宮參加邀請國會領袖列席的內閣會議。會上布萊德雷簡單介紹了朝鮮局勢,總統宣布了他的決定。 木已成舟,這是布萊德雷自跨進西點軍校大門以來,美國第四次參加真槍實彈的戰爭。 隨著美軍投入朝鮮戰爭兵力的增加,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不幸但卻是真實的是,杜魯門從未對麥克阿瑟抱有好感并對他信任過。在杜魯門的心目中,麥克阿瑟是個“愛慕虛榮,夜郎自大,追求高官厚祿”的五星將軍,是個不值得信賴的戰區指揮官。杜魯門對國防部長約翰遜也無好感,把他視為“病態”的人,早就想解除他的職務。假如戰爭開始前杜魯門就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解除這兩個人的職務,他本來是可以給自己省去許多煩惱的。處于艱難軍事形勢中的總司令被迫依賴于他所不信賴的人,其后果真是不可思議的。朝鮮戰爭開始后,杜魯門本能地把目光轉向他信賴的几位將軍: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馬歇爾當時擔任美國紅十字會主席,并且干得十分起勁,他在弗吉尼亞州麥斯堡過著一种鄉紳式的簡朴生活。7月5日,杜魯門總統為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舉行午餐,布萊德雷和謝爾曼應邀出席,這或許是杜魯門勸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重返軍界的第一步。當時總統的意圖是,讓馬歇爾取代約翰遜出任國防部長,要艾森豪威爾擔任北約部隊最高司令,打算在必要時,由布萊德雷接替麥克阿瑟的職務。 正如參謀長聯席會議所擔心的那樣,美國零打碎敲投入的防衛部隊遭受沉重打擊,被逐步向南赶到釜山的一個環形防御地帶。倉促上陣的主要地面部隊是第24師和第25師。在一次阻擊戰中,第24師就傷亡30%,師長被俘。第25師的黑人團几乎潰不成軍。鑒于這些損失和挫折,麥克阿瑟被迫投入了第三個師,即由二戰中巴頓的參謀長霍巴特·蓋伊指揮的第1騎兵師(實際上是個步兵師)。并動用駐日本第7步兵師(戰略預備隊)的一半實力,補充第24和第25步兵師。第29步兵團也被從沖繩緊急派往朝鮮。 7月13日,被人稱為“叭喇狗”(一种性格凶猛的狗)的沃爾頓·沃克擔任了在朝鮮的包括韓國軍隊在內的所有聯合國軍的戰場司令官。29日,沃克向他的部屬下達了“不堅守毋宁死”的命令,還不斷地撤換下級指揮員。事實證明沃克并不是處理這种局面的理想指揮官。麥克阿瑟也失去了對他的信任,遠在東京“遙控”朝鮮戰場地面部隊的戰術行動,使得沃克的指揮更加困難。很快聯合國軍被向南赶進了釜山防御圈。美國又不得不緊急增派地面部隊:駐夏威夷的第5團級戰斗隊,駐華盛頓州塔科馬的第2步兵師,駐南加州的第1暫編陸戰旅等。到8月份,在釜山環形防御陣地上部署了約5万美軍和約4.5万韓國軍隊,共編成5個師。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的總數接近10万人。 在此期間,麥克阿瑟挖空心思地构造了一個贏得這場戰爭的戰略。他計划在仁川實施兩栖登陸,從后方打擊北朝鮮人民軍,同時命沃克的第8集團軍沖殺出釜山防御圈。這樣將置北朝鮮人于巨大的鉗形攻勢下,麥克阿瑟預定他們必將全部就殲。他設想在仁川兩栖登陸作戰中使用2個步兵師和1個空降團,后者像在西西里島和諾曼底那樣空降到實施兩栖進攻的部隊的縱深地帶。為此,他需要新的部隊。 麥克阿瑟對仁川登陸作戰計划守口如瓶,甚至不愿向華盛頓當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透露這一計划的細節。因此,參謀長聯席會議派柯林斯和范登堡前往東京會見麥克阿瑟,以了解作戰計划的全部內容。布萊德雷听完柯林斯和范登堡的匯報后,心神不定,總覺得這是一個很大膽但也很冒險的計划。參謀長聯席會議一致認為,這個冒險行動將投入美軍的大部分預備隊,如果失敗,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心理上都是一場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大災難。為此當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又先后派出兩個調查團,前往東京和朝鮮,進一步嚴密審查麥克阿瑟的作戰計划。但由于麥克阿瑟計划周密、論据充足、合乎邏輯、信心百倍,調查團的李奇微、艾夫里爾·哈里曼、諾斯塔德都被說服,并堅決支持這一計划。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后,贊同在朝鮮西海岸對北朝鮮人民軍的后方進行兩栖攻擊的作戰构想,但對把仁川作為登陸地點表示了疑慮。謝爾曼和柯林斯建議在朝鮮西海岸另選一個風險不大的登陸地點。但麥克阿瑟對仁川計划表現得心堅意決,不管別人怎樣說,決不動搖。 關鍵時刻,杜魯門總統開始表態,他終于認定“這是一個大膽的戰略設想,堅信它能成功”。8月28日,參謀長聯席會議致電麥克阿瑟,“批准實施兩栖登陸”。總統批准將陸軍第3師和陸戰第1師及“密蘇里”號戰列艦、“萊特”號航母派往遠東。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麥克阿瑟在遠東的部隊增加了一倍,從4個多美軍師增加到相當于8個多師。為了填補空白,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動員預備役部隊。到9月1日,很快就動員了4個國民警衛師,使三軍又增加了25.6万人。 在此期間,參謀長聯席會議對台灣問題憂心忡忡,擔心中國共產党可能進攻台灣。為此,在一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在約翰遜的支持下,提出了以下激進的建議:立即給蔣介石提供“作戰物資和補給品”,向台灣派出軍事調查團,允許國民党空軍對中國共產党軍隊實施空襲和在中國大陸港口布雷,增派美軍去“保衛”台灣。但杜魯門和艾奇遜顯然是考慮了問題的另一方面,即給蔣介石過多的軍事援助,會助長他企圖反攻大陸的野心,或刺激中國共產党采取進攻香港或入朝作戰等重大行動。于是杜魯門采取了比較保守的策略,批准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部分建議。即同意提供軍事援助,同意派軍事調查團,允許國民党空軍在大陸邊緣實施不間斷的越空偵察,但不允許空襲大陸。麥克阿瑟對杜魯門的政策難以理解,干了几件出格的事。一是親抵台灣訪問;二是在給海外作戰老兵大會的信上明目張膽地攻擊杜魯門的對台政策。對此杜魯門大為不滿,甚至讓處理不力的約翰遜丟掉了國防部長職務。總統提名馬歇爾出任該職,盡管遭到共和党的攻擊,但國會還是批准了總統的提名。9月初,杜魯門總統決定晉升布萊德雷為陸軍五星上將。他把議案提交國會討論,立即得到了參眾兩院的批准。9月18日,杜魯門簽署了這項議案,并把簽署這項議案的筆贈給了布萊德雷的妻子瑪麗作為紀念。9月21日,馬歇爾正式宣誓就任國防部長。9月22日,布萊德雷在白宮宣誓,接受陸軍五星上將軍銜,杜魯門主持儀式并親自將五星徽章釘在布萊德雷肩上。這樣,繼馬歇爾、阿諾德、麥克阿瑟和艾森豪威爾之后,布萊德雷成為參加過二戰的最年輕和最后一名陸軍五星上將。 仁川兩栖登陸作戰的代號為“鉻鐵礦”。為實施這次作戰計划,麥克阿瑟組建了第10軍,由他的參謀長阿爾蒙德指揮。9月15日,美軍第1陸戰師首先發起進攻,進展非常順利。倉促拼湊起來的第7師3天后登陸,部署在陸戰隊的南翼。2支部隊快速向縱深推進。沃克的第8集團軍奉命于仁川登陸的第二天,即9月16日向釜山防線外圍發起進攻。朝鮮人民軍由于沒有意識到已陷入不利境地,仍在頑強地抗擊著沃克的進攻,足足堅持了一個星期。到9月22日,沃克的部隊終于突破防線,全速向外出擊,并迅速向北和向西推進。9月26日,美第1騎兵師和第7師的部隊在烏山附近會合。第1陸戰師于9月26日和27日攻擊漢城。与此同時,韓國第1軍沿朝鮮東海岸一路無阻,迅速北進。這樣,麥克阿瑟的仁川戰役就成了美軍戰史上最走運的重大軍事行動,布萊德雷形容這次行動是一個“軍事奇跡”。 當時五角大樓正處于約翰遜一馬歇爾交接時期,仁川登陸后12天,也就是9月27日,華盛頓才發給麥克阿瑟一份由參謀長聯席會議起草,經杜魯門、馬歇爾和艾奇遜批准的明确命令。這份命令的基點是國家安全委員會81—1號文件。命令一開頭就指出:“你要繼續作出努力,判明中共或蘇聯是否對你實現目標的行動构成了威脅。一旦如此應以急件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命令明确規定了麥克阿瑟的軍事目標是“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緊接著命令又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授權你實施軍事行動,包括在三八線以北進行兩栖、空降或地面作戰。實施這些行動的前提是,當進行這些行動時,蘇聯或中共未派遣大批軍隊進入、沒有宣布打算進入北朝鮮,也沒有發出在北朝鮮從軍事上擊敗我軍行動的威脅。” 由于在仁川戰役中,朝鮮人民軍并沒有被徹底打垮,還有約3万名正規軍和12.5万名預備部隊。這2支部隊合在一起,經過整訓,仍將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有生力量,足可維持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如何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美國軍事教材的說法是趁敵立足未穩,實施窮追。麥克阿瑟也許是被胜利沖昏了頭腦,他的虛榮心膨脹起來。美軍的多數高級指揮官(如沃克、艾倫和希基等)和參謀人員都認為應由傷亡不大而且能得到補給的第10軍向北快速推進,實施窮追,殲滅立足未穩的朝鮮人民軍。但麥克阿瑟予以否定,他別出心裁,親自擬定了一個最糟糕的作戰計划。即非但沒有下令第10軍實施窮追,長驅北進,反而派該軍在東海岸的元山實施第二次兩栖登陸,而向北進攻平壤的主要任務則落在第8集團軍肩上。第8集團軍前面被困達几個星期,已經疲憊不堪,又剛從釜山防線沖殺出來,急行軍320英里,補給品消耗殆盡,整個集團軍稀稀拉拉地散布在從釜山到仁川一線,它必須經過重新整編和補充給養,才能向北實施追擊。可麥克阿瑟自認為其作戰方案是有依据的,他指出仁川不具備既能支援第10軍進行窮追作戰,又能對第8集團軍提供補充給養的條件,而要將大批補給品從釜山運過來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他把第10軍調走,使其不再依賴仁川,而從釜山得到補給后進攻元山,那么運往仁川的所有物資都可運抵第8集團軍,從而加速對該集團軍的補給。其實,麥克阿瑟的如意算盤打錯了,關鍵是他丟掉了一次至關重要的窮追机會,使作戰行動在3個星期之內几乎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使對手贏得了時間,做好了長期固守的准備。另外他派第10軍去完成一個微不足道的任務,而把主要任務交給了2支准備不充足的部隊,分散了兵力和指揮權。布萊德雷認為這是麥克阿瑟的虛榮心代替正确思維的結果,因為同在陸地上單調而費力地跋涉比起來,進行兩栖登陸作戰要“藝術”輝煌得多。 盡管有人認識到麥克阿瑟的計划有問題,但根据美國傳統的軍事學說,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屬于戰區指揮官的職權范圍,參謀長聯席會議、馬歇爾和杜魯門還是批准了這個作戰計划,并于9月29日發去了正式批准令。布萊德雷事后回憶說,事實證明這樣做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10月7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据局勢的發展,替馬歇爾起草了一封給總統的信,建議修改9月27日給麥克阿瑟的命令,明确指出中國入朝參戰的可能性。10月9日,經總統批准的這個修改命令發給了麥克阿瑟。當天,麥克阿瑟向北朝鮮廣播了勸降的最后通碟。次日,金日成主席在平壤的廣播講話中,嚴正地拒絕了麥克阿瑟的最后通碟,并直截了當地指出,朝鮮人民在斗爭中并不是孤立的,他們正得到蘇聯和中國人民的堅決支持。 麥克阿瑟揚言要在感恩節前粉碎一切抵抗,在圣誕節將第8集團軍撤回日本。可是,麥克阿瑟隨后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使華盛頓大失所望。由于第8集團軍遲遲難以行動,“追剿”行動被迫停了下來。到10月20日,第8集團軍才逼近平壤,第187團實施空降時,大多數北朝鮮部隊和政府官員都已突出包圍,遠遠地撤回北方。另外第10軍的元山兩栖登陸的确是時過境遷。當時韓國第1軍沿朝鮮東海岸向北迅猛推進,于10月11日攻占了元山,比預計的第10軍登陸早了9天。而第10軍又由于要清除蘇聯人的布雷而推遲了6天才登陸。第1陸戰師10月25日上岸時,竟然是韓國第1軍來歡迎他們。更具諷刺意義的是,鮑勃·霍普的美國劇團都先于第10軍抵達元山進行演出了。麥克阿瑟設計的第二個作戰計划算是徹底破產了。 10月24日,麥克阿瑟頒布了一項新的作戰命令,要所屬部隊“全速奮力向北推進”。這不能不引起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注意,在召集許多高級官員開會后,當日就向麥克阿瑟發了電報。重申在与蘇聯和中國東北接壤地區不得使用非朝鮮部隊的政策,并詢問他頒布這項命令的理由。次日,麥克阿瑟發回一封令人震惊的复電,稱他的命令是出于“軍事上的需要”。參謀長聯席會議要想對他的命令進行修改已為時太晚了。麥克阿瑟的大批地面部隊——西側是第24師,中央是第1陸戰師,東側是第7師,正逐漸向中國東北和蘇聯邊境推進,离鴨綠江最近的地方只有27公里了。那么麥克阿瑟這孤注一擲的第三個作戰方案真能挽救失敗的命運嗎?蘇聯和中國人民對于戰火已經燒到家門口會無動于衷嗎?這正是:朝鮮戰事日趨緊,是胜是負難預測。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