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吳起,這位令各諸侯國將軍們聞風喪膽的人物,他的出生卻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 從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的時代。歷史上把這一時代稱之為戰國時代1。在戰國時代開始三十五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元年、衛敬公13年)的一天里,地處中原腹地的衛國左氏鎮上的一個院落中,傳出一聲響亮的啼哭,向這個烽煙四起的世界報告了一個新生命的來臨。同平常嬰儿出生沒有什么兩樣——不但天空中沒有出現諸如祥云紫气一類的“异兆”,嬰儿長得也是平平常常,沒一點“天生异相”。當然這決不會絲毫影響父母對他的喜愛。 -------- 1据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關于中國史分期的觀點。 嬰儿的父親吳蒙是衛國有名的富商,四十几歲了還為沒有儿子發愁,這次妻子終于為他生了個儿子。吳蒙算是去了一塊心病——這千金家業在自己過世之后,總算有個人來繼承了。中年得子使吳蒙頗有樂不可支之感,少不得張燈結彩、宴請賓朋。賓客們吃了飯,喝了酒,也少不了說上一些小公子長得如何好、滿臉財气,將來一定能讓吳家財源茂盛的話。說得吳蒙更感覺著這小小嬰儿會給全家帶來好運。高興之余,吳蒙想到該給自己的寶貝儿子起一個好名字,一個既響亮又吉利的名字。那起個什么好呢?這可難坏了吳蒙,做買賣他是行家里手,可是卻認不得几個字。吳蒙將他知道的所有好字眼儿在腦子里翻來覆去地篩選,最后挑出了一個“起”字。他覺得吳起這個名字听起來響亮,而且又含有創建、崛起的意思——很吉利。 星移斗轉,歲月流逝,一轉眼,小吳起長到了五歲。吳蒙心慰地看著已經能滿地亂跑的儿子,忽然想起自從有了小吳起,自己很久沒有外出做買賣了。家里雖然富有,但錢這東西還是越多越好,現在儿子漸漸大了,自己也可以放心的出門了。主意已定,几天后就打點行裝起身了。沒想到,還未走出衛國就讓一伙強盜盯上了,一路尾隨到了一處僻靜的地方,強盜們沖了上來。吳蒙和七、八個隨從雖說也帶著防身的兵器,但哪里是這群如狼似虎的強盜的對手。几個回合下來吳蒙一行人全當了刀下冤鬼。 消息過了很長時間才傳到吳蒙的家里,吳蒙的妻子和小吳起万分悲痛,哭得死去活來。是啊,吳蒙是這家里的頂梁柱,他這一死這個家誰來拿主意呀!可日子還得過,吳蒙的妻子強忍著悲痛,請人去把吳蒙的尸体認回來,風風光光的安葬了。之后,又把家里的几個舖子賣了,只留下一間小門面,自己帶著兩個伙計照顧生意。這在當時對一個女人而言,确實是夠困難的了。好在家里有大量的積蓄,娘倆的生活還是不成問題的。 吳起到底還是個孩子,沒過多久,就逐漸淡忘了失去父親的悲傷。加上母親整天在舖子里忙,沒工夫管他,他便自由自在的在家里玩耍嬉戲。吳起家里同當時的富裕人家一樣,也有几個買來干雜活的奴隸。不過,吳起的母親很善良,對這几個奴隸很好。她覺得雖然是花錢買來的,但奴隸也是人,不應該虐待他們。所以,他家的奴隸從不用帶著沉重的鐵鏈干活,晚上也不關進地窖,而是讓他們住在一間偏房里。不僅如此,白天干完了活,還可以在院子里休息。這种待遇,對當時的奴隸而言無异于是進了天堂。他們很感謝這個女主人,干活也很賣力气。吳起在家里一個人玩儿膩了的時候,就會去找那几個奴隸玩儿——他根本不覺得奴隸和一般人有什么兩樣。奴隸們也樂于一邊干活一邊哄這位小主人玩儿。 在奴隸中有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奴隸,因為他的手粗糙得像樹皮一樣,大家都叫他老樹。老樹年輕的時候是鄭國的士兵,打過不少仗。后來在一次戰爭中被俘,成了奴隸,几經轉賣才到了吳起的家里。由于他年紀大了,吳起的母親就讓他干一些打掃院子之類的輕活。吳起最喜歡找老樹玩儿,因為他不但會用草編出小狗、小兔,還會講好多好多的故事。吳起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對戰爭內容的故事百听不厭,一有机會他就會纏住正在掃地或是修剪花木的老樹,讓他講上一段。老樹每次都不會令小主人失望,今天講黃帝戰蚩尤,明天講武王伐紂……還從來都不重樣。這樣講著講著,吳起開始在每次听完故事后提出一些讓老樹回答不了的問題了:“你說,蚩尤的力气那么大,為什么還會打敗仗呢?”“晉文公一連往后退了九十里,怎么就一下把楚國人打敗了呢?”老樹只好實話實說,他就知道是蚩尤敗了、晉文公打跑了楚國人,至于為什么,他可就不知道了。對這樣的回答,吳起顯然并不滿意。過了几天,吳起不再去找老樹听故事了,他一個人躲在屋里,不知在忙些什么。這使老樹著實擔心了些日子——是不是小主人生气了,真是那樣,自己可該倒霉了。可等了好久也沒看出女主人有要處罰自己的跡象,這才慢慢放下心來。 一天中午,老樹干完了活正坐在樹下乘涼。吳起興沖沖的從后院跑了過來喊他:“老樹!你來!”說完一扭身又連跑帶跳地回后院去了,老樹不知道是什么事讓小主人這么高興,只好跟著到了后院。在那里的一個樹蔭下,他看到了吳起這些天的“工作成果”——几十輛用小木片制成的小戰車,雖然看上去簡陋得很,但都一輛一輛像模像樣地擺在地上。“別光看著呀!來呀!”吳起得意洋洋地說。老樹沒鬧明白小主人讓他“來”干什么:“這些車干嘛用?”“你把這些車按照打仗時的情形擺開,再給我講一段打仗的故事,一邊儿講一邊儿擺……”吳起試圖讓自己的意思盡可能清楚地表達出來,“怎么打的,你就怎么擺。”他還生怕老樹沒听懂,又補充了一句。老樹當然懂了,小主人是嫌光听故事不夠過癮,才想出了這么個辦法來——也真難為他想得周到。 “那好,今天就講講當年齊國和魯國打仗的事把。”說著,把那几十輛小戰車分成了兩部分。小吳起蹲在一邊,用小手托著腮幫,靜靜地等著听故事,一對小眼珠卻盯著地上的“戰車”。“齊國兵強馬壯,一上來就气勢洶洶的沖著魯國的陣營攻了過去……”老樹一邊說著,一邊忙著用兩只手操縱“雙方的戰車”進行“戰斗”。一次模擬戰爭打了起來,吳起听著、看著,在心里想著當時的情景,簡直入了迷。老樹講完了,他又磨著老樹再講一遍,說是還沒看明白。老樹沒法子,一想倒也沒什么活等著干,小主人又興致正濃,自己不能掃他的興,只好擺開陣勢,重講一遍。就這樣講了一遍又一遍,老樹自己都講煩了,可吳起卻還是如醉如痴的盯著那几十輛在老樹操縱下“作戰”的“戰車”。一直到天快黑了,他才极不情愿地扔下他那堆寶貝“戰車”,跟著來找他的母親,回屋去吃飯。剛走出几步,又回過頭對老樹說:“齊國的兵要是不那么著急往上沖,興許能打贏……”母親听得莫名其妙,輕輕地打了儿子的屁股一下:“回屋吃飯去!” 從這天起,吳起對戰爭故事的興趣愈加濃厚。為小主人演示戰爭成了老樹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就這樣,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歷史上十多次著名戰役的情況通過這种儿戲式的過程印在了小吳起的腦海里。這可能就是這位“戰神”受到的最初關于軍事的教育。后來的人們說什么也不會想到,吳起這樣一位大軍事家的啟蒙老師竟然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奴隸。 吳起八歲那年,他的母親決定把他送到鎮上的一間私塾去念書。她倒不指望儿子能念出個什么名堂來,只是希望他將來能幫著自己記記帳什么的。吳起當然不會知道母親的想法,他只是覺得能到外面去上學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他多么想見一見外面的世界呀。要知道,吳起的母親因為自己的丈夫在外出了事,所以對外出非常謹慎,除了走親戚帶小吳起出過几次門外,平時是嚴禁他出門玩儿的。吳起几乎就沒与自己的同齡人一起玩耍過,現在終于可以每天出門了,這怎么能不讓他高興呢? 吳起上學的第一天,母親少不了同其他的母親送儿子上學時一樣,左叮嚀、右囑咐:“上學要听先生的話,不許淘气!”“不要和人吵架!”“要好好地念書!”……看著吳起一個勁的點頭,這才叫一個仆人把他送到私塾去。 左氏鎮的這所私塾离吳起家并不遠,私塾里的先生是一個從魯國來的老儒生,別的事他也干不了,看到這里的富裕人家多,就開了一間私塾混碗飯吃。老先生對吳起的到來十分歡迎——吳起家是有名的“千金之家”,學費一定不會少給的。而令吳起興奮的是在這里居然有二十多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孩子。以后的事就可想而知了,經常是先生在上面講,吳起在下面和周圍的同學悄悄地說話、聊天。書讀得馬馬虎虎,可卻很快就和同學們混熟了,大家都覺得這個新同學挺不錯。最快樂的時候當然還是放學以后,吳起總是要和同學們一塊玩儿一會儿,才肯跟來接他的仆人回家。過了几天,吳起索性跟母親說他自己能回家,不用叫仆人天天接了。母親開始不答應,吳起在旁邊一勁儿說同學們都自己回家,又說,就咱家离私塾近,天天叫人接,同學們會笑話的,磨來磨去把母親磨得沒了辦法,又想想,從家到私塾也就那几步路,不用人接倒也不至于出什么大亂子,就同意了。吳起這下可高興了——每天放了學都和小伙伴們玩儿到天快黑才回家。 一開始,這群小孩在一起玩儿,無非是胡亂地打鬧。沒多久,吳起就對這种玩儿法失去了興趣,他覺得這么玩儿,還不如听老樹講故事有意思。想起老樹講的那些故事,吳起忽然有了主意。這天一放學,他就把同學們都叫在一起說:“今天咱們玩點儿好玩儿的,怎么樣?”小孩子們一听說“好玩儿的”,當即一致表示贊同:“好呀!”“吳起,快說怎么玩儿?”“就是,快說……”吳起看大家都這么積极,不慌不忙地說:“不過你們可得听我指揮……”不等吳起說完,小孩們就等不及了:“行!行!”“你就快說怎么玩儿吧。”“就是!要不一會儿我媽該叫我回去吃飯了。”吳起這才把他的主意說出來:“咱們到我家后院去玩儿打仗!”男孩子們對打仗的游戲,永遠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很快接受了吳起這個“將領”。接著,吳起把這支隊伍帶回了自己家。他知道此時母親還在舖子里照看生意,要到天黑后才回來,這段時間,家里就是自己的天下了。 在寬敞的后院里,吳起重新集合了“隊伍”。他站到“隊伍”前面,對大家說:“打仗總得分出個胜負來,咱們不如這樣:分成兩隊,把一面旗插在那棵樹上,一隊守旗,一隊奪旗。到天黑的時候奪旗的要是還沒奪到旗,就算輸!要是奪到了,守旗的那隊算輸!哪隊輸了……哪隊輸了明天就得把學校旁邊棗樹上的棗摘下來給贏的那隊人吃……嗯,自己一個也不許吃!好不好?”大家對這個玩儿法感到很新奇,尤其對最后的這個獎懲辦法特別歡迎——打了胜仗還能吃上棗,太棒了!沒說的——全体通過!一個小孩為了表示擁護這玩儿法,還把自己的外衣獻了出來當軍旗。 下面的事就該分組了,吳起一查點人數,加上自己一共十九個人。分成兩組,必然是一組十人,一組九人。吳起很大方的把自己編到了九個人的那一組里,他想起了老樹講的故事里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自己這邊少一個人又有什么關系。那邊的一組小孩提出要守旗,他們想:我們人多,一個拖住你們一個還富裕一個人呢!只要耗到天黑,那又香又甜的大棗就算吃上了。吳起倒覺得無所謂——反正誰本事大,明天誰就能吃棗,對這個要求一口答應下來。 兩支“軍隊”為了明天的大棗,擺開了陣勢。奪旗隊在吳起的帶領下頻頻發起進攻,但到底是少一個人,接連几次都是無功而返。吳起的“部下”們眼看著太陽一點點向西落下,開始著急了。吳起也發現再這么打下去,明天自己這隊人就只有摘棗的份儿了。 該怎么辦呢?吳起暗暗的在心中問著自己。對了!就這么干!吳起想出了主意。他把自己的“部下”們召集到身邊說了几句,然后率領著他們開始了又一次進攻。守旗的小孩們一見“敵人”又攻了上來,連忙組織防守,兩軍又混戰在一起。“激戰”中忽听一個小孩高喊:“唉!那有一只兔子!”小孩們的目光一下被吸引了過去,“在哪呢?”喊的那個小孩一指遠處的牆根,“剛才就在那儿!”小孩們一齊向那個牆根看去,“哪儿呢?”“怎么沒有?”這時他們听到身后有人喊道:“別找了!在這呢!”等他們回過頭一看,只見吳起正站在那棵插軍旗的樹下,手里拿著的正是那面決定明天能否吃上大棗的“軍旗”。守旗隊立時傻了眼,奪旗隊卻全都跳了起來,“噢,贏嘍!”“吃棗嘍!”……歡呼聲此起彼落。守旗隊的孩子們開始埋怨那只該死的兔子,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這關鍵時刻來。又說吳起也真鬼,大家都找兔子,他倒趁机把旗給奪去了。他們哪知道呀,哪有什么兔子,這都是吳起事先安排的,為的就是讓他們分心。這時吳起沖著守旗隊的孩子們揮了揮那面“軍旗”,說:“怎么樣?咱們說話可得算話,你們明天去摘棗吧!”守旗隊的孩子們心想說不去,可剛才已經答應誰輸了誰去摘棗,現在想賴也賴不過去,只好垂頭喪气地說:“那好吧。”吳起見他們答應了就說:“正好天也快黑了,今天就玩儿到這儿吧。”說著把那件曾充當過軍旗的外衣,還給了那個獻出它的小孩。然后把這群同學送出了家門。 晚上吃飯的時候,吳起的母親發現儿子今天好像特別高興,就問他為什么。吳起興高采烈地說:“媽!我今天……”說到這儿,吳起才想起來,玩儿打仗的事要是讓母親知道了非挨揍不可,忙改口說:“我今天又學會寫了好几個字。”母親一听是又好气又好笑,說:“學會了几個字有什么可高興的,讓你們去念書不就是為了多認几個字。往后還得好好學,將來也好到舖子里幫媽記個帳什么的,省得媽還得去求外人。”小吳起連忙說:“我知道了,您都說過好几遍了。我不是正在學嗎。”“得了,我還不知道你,就知道玩儿!……行了,快吃飯吧,吃完了把功課看看再睡覺。”吳起低下頭,一邊吃飯一邊“嗯”了一聲,算是回答。他正想著明天吃棗的事呢,哪有心思听母親講這些呀。當母親的也許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儿子今天取得了那樣“輝煌”的“戰績”。 第二天中午,吳起趁著先生午休,帶領自己昨天的“部下們”監督著“敗軍”到學校旁邊的棗樹上去摘棗。吃著甜絲絲的大紅棗,看著“敗軍”們干瞪著眼,往下咽口水的情景,吳起從心里感到一种胜利者的自豪。 下午上課的時候,吳起發現昨天的那几個“敗軍”好像在偷偷地商量什么,隱隱約約的只听到“把他叫來……”“……一定能贏!”几句沒頭沒尾的話。吳起也沒太在意,他還在那儿回味著中午那香甜的大棗呢。 一放學,“敗軍”們馬上把吳起圍住了,“吳起,還能去你家玩儿打仗嗎?”“行啊!”吳起琢磨著明天又有棗吃了,馬上滿口答應,“咱們還是老規矩,誰輸了誰摘棗給大伙吃。”他怕回頭對方耍賴,又跟了一句。“沒問題!”對方答應得蠻痛快。“不過……”他們又提出了一個不算過分的要求:“二喜和李髡今天得回家干活去,一會儿我們得再去找一個人來,要不我們太吃虧了!”吳起當然不愿背個以多欺少的坏名聲:“行!找兩個來都行!”“不用,省得你們輸了也不服气……”兩個孩子一邊說著,一邊跑走了。沒一會儿,兩個孩子果然又領來了一個孩子。吳起本來擔心他們會找一個大孩子來對付自己,可沒想到來的竟然是一個看上去比自己還小的孩子。 “可能是湊不出人了。”吳起這樣想。于是“大隊人馬”又開進了吳起家的后院。“今天咱們換換,我們奪旗吧。”對手似乎對奪旗發生了興趣。吳起想,反正都差不多,就說:“換就換!”商量妥當,一場奪旗戰便又在這十几個孩子之間展開了。 吳起讓“部下”們在插旗的樹下排成一個弧形——這樣可以擋住來自前面各個角度的攻擊,自己留在“軍旗”下,以防“敵人”偷襲。在打退了“敵人”几次沖鋒后,吳起發現自己的安排根本是多余的——對方的攻擊一點也不起勁儿,而且還有兩個人在原地陪著后來的那個小孩說話,只看見那小孩一個勁儿的搖頭,好像在說:“爹不讓……”什么的。吳起有點儿糊涂了,他們到底要干什么呀?他這儿正想著呢,忽然看見后來的小孩不再搖頭,對另外兩個孩子說:“別讓我爹知道。”然后向著自己這邊沖了過來。“把他擋住!”吳起赶緊大聲的命令自己的“部下”。可是,他的“部下”沒能完成他下達的指令。只見那個小孩以快得惊人的速度沖到了“兩軍陣前”,吳起還沒看清他干了些什么,自己的兩個“部下”就趴在了地上,緊接著,只見那小孩一縱身,竟然在空中翻了一個跟頭,身体從吳起的頭頂躍了過去,一伸手就抓到了那面“軍旗”,順勢拔了下來,然后穩穩地站在了地上。這一連串的變化把吳起惊呆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會是真的?可是對手們的歡呼聲和他們手里揮舞的“軍旗”又都明明證明了那不可思議的一幕确确實實發生過。 這時,奪旗隊的孩子們沖著吳起他們嚷著:“明天你們去摘棗!”“對!自己一個也不許吃!”…… “行了,行了!不就是摘棗嗎,明天我們去摘不就得了。” 吳起頹喪地說。 “噢!走嘍!”“明天吃棗嘍!”奪旗隊的孩子們叫著、嚷著就要往外走。 “等等!”吳起叫住了他們說,“你們先別走。” “干嘛?輸了想耍賴?”一個孩子回過頭說。 吳起的“部下”們也都看著他,他們希望這個“將領”能想個法儿把明天那個倒霉差事賴掉。 “放心吧,我們才不耍賴呢,我是想問問他是誰?”吳起指著那個神奇的小孩問。 “告訴你們也沒關系,他是……”奪旗隊的一個孩子神气活現地說著。 他還沒說完,另一個孩子又搶著說道:“他叫西門虎,是我們的朋友!” 又一個孩子擠到吳起跟前說:“唉!他是我們這邊的,不會幫你們的。你問也是白問!”又向著那個叫西門虎的小孩說:“西門虎,咱們走吧!”說完,那群孩子像對待凱旋的將軍一樣,簇擁著西門虎走出了吳起家。 后院里只剩下吳起和他的那幫“殘兵敗將”,他們顯然對今天的失敗很不甘心。你一句我一句的議論著: “真倒霉!明天還得摘棗給他們吃!” “他們從哪找了那么個小孩來?” “沒有那個小孩,他們贏不了。” 吳起沒心思听他們的話,他腦子里全是那個神奇的“西門虎”。一個小孩猛然叫了起來:“我想起來了,我見過那個什么‘西門虎’!” 吳起一下來了精神,問:“在哪儿見的?” “剛才光顧著打了,沒想起來。他家就住我們家旁邊,是新搬來的。” 小孩撓了撓后腦勺,又接著說:“听大人們說,他們家是從吳國來的,他爹原先是當什么‘見客’的,也不知是管見什么客的。” “你先別說他爹,說說他!”吳起迫不及待地說,他急著要鬧清楚這個西門虎怎么會有那么大的本事。 “我也沒見過他几次,他爹不怎么讓他出門。要不我怎么現在才想起來。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認識他的,我要知道他有那么大本事,我……” “算了,淨說沒用的。明天還是給人家摘棗去吧!”其他的孩子們不耐煩了。 “那你們先回家吧!天也快黑了。”吳起見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又怕一會儿母親回來,只好這么說。這群“守旗戰士”們才嘟嘟囔囔地走了。 第二天中午,吳起帶領著“部下”們老老實實地為胜利者每人摘了一大捧棗,他還特意把自己摘的那捧交給了胜方的一個孩子,讓他轉交給沒來的西門虎。吳起想:誰讓自己這邊的本事沒人家大呢!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吳起的八個“老部下”竟然全体“叛變投敵”了——他們一致認為,再在吳起這邊呆下去將天天給人摘棗,那可太難受了,与其如此倒不如“棄暗投明”,去享受吃棗的特權。這下可好了,吳起轉眼間成了“光杆司令”。吳起見沒人跟自己一頭儿了,气得小臉儿漲得通紅,說:“不跟你們玩儿了!”說完就气哼哼地走了……吳起對“部下”的背叛很不滿,一連好几天不和他們說話。大家見吳起生气了,也不好意思再提到他家玩儿打仗的事。倒是那棵棗樹逃過了劫難——吳起他們的仗再打上几天,它非改棗木樁子不可。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