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次日,施耐庵便辭別了吳鐵口与一眾好漢,与時不濟、朱尚、燕綠綾三人下了飲馬川大寨,晁景龍早已在山下道口備下了四匹快馬,四個人与晁景龍一行洒淚別過,翻身上馬,迤邐往興化白駒場進發。 此時已至暮春,愈往南行,景色愈是鮮妍。沿路春山寥廓,春水澄澈,鳥語花香,麥青豆紫。四個人一路觀賞景物,一路談講說笑,好在馬匹足力勁健,沿途又無甚阻礙,不及三日,早到了泗陽縣境的碌碡鎮。自至正末年以來,元軍不敵紅巾義師,早已龜縮到淮陰、宿遷几座孤城之內,泗陽一帶數百里無有蒙古鐵騎的蹤跡。施耐庵一眾見鎮內一切如常,看看天色已晚,便在一家“悅來客棧”宿了下來。 這一夜,朱尚、燕綠綾二人在院內尋了處花蔭,嘰嘰切切,親親熱熱地敘著話,施耐庵心中有事,早早漱洗已畢,秉燭展箋,一邊回憶這些時的所見所聞,一邊作著記述。只有那“灶上虱”時不濟生成副猴儿性情,搖搖擺擺,逛上街巷,也不知又鑽到哪處犄角旮旯尋趣事儿去了。 約摸三更時分,一陣困倦襲來,施耐庵支撐不住,打個欠伸,正欲伏案假寐。忽听得屋門“吱嘎”一聲輕響,緊接著兩道黑影倏然閃入,施耐庵心中一動,抬眼看去,只見燈影下已然站著兩個大漢,一個身著皂巾青袍,黑臉虎須,另一個羽扇綸巾,柳髯拂胸。來者不是別人,正是牛欄崗大營帳下的張士德、張士信兩位首領。 施耐庵心下一惊:這兩個魔頭卻如何知道自己的行蹤,驟然來到這里?他正欲發問,只見張氏兄弟一抖袍袖,笑嘻嘻地唱個大喏,一齊說道:“施相公別來無恙!俺大哥得了探報,得知你要榮歸故里,特命俺二人前來迎迓,不想你卻到得如此迅疾,未曾遠候,乞諒乞諒!” 施耐庵冷冷說道:“當日牛欄崗一番盛情,晚生至今難忘。 如今恩義已絕,何必如此多禮?” 張士信走上一步,笑道:“施相公說哪里話來?當日因秦梅娘那賤人從中搗鬼,事情頗多委曲,何必再談?今日此來,乃是想請你到牛欄崗大營享一宗潑天大的富貴!” 施耐庵冷笑道:“晚生一介寒儒,無尺寸之功,何來富貴可言?” 張士德在一旁叫道:“休要裝了!听說那一幅白絹已然落入你手,快快交出,俺大哥已允封你作一個國師,倘若有半個不字,你便休想活命!” 張士信瞋目叱道:“二哥不要胡說!施相公与俺兄弟均為蘇北同鄉,俗語道‘親不親,故鄉人’,只要他應允同去牛欄崗大營,一切好說!” 施耐庵返身鄙夷地說道:“三將軍此言差矣!你們兄弟三人降了蒙古朝廷,‘嚇天大將軍’已然官封一字并肩王,金馬玉堂享用不盡,要那幅白絹,難道是想出賣梁山后代,再向主子請賞么?” 張士信臉上一陣紅一陣白,賡即笑道:“豈敢,豈敢?俺兄弟降元,委實是出于不得已!只要施相公交出那幅白絹,俺大哥將齊集一百零八名英雄,重反元朝,再舉義旗,共創漢室江山!” 施耐庵冷冷笑道:“哼哼,反复小人,難以相信!” 張士德怒目圓睜,一把掣出朴刀,大喝一聲:“臭窮酸敬酒不吃吃罰酒,你不交白絹,俺便要搶了!”說畢,挺刀便扑了上來。 施耐庵正欲拔劍相迎,猛听得兩聲怒喝:“綠林叛賊敢在此撒野么?”緊接著兩團人影倏然躍入,只听“匡啷”一聲,雙刀單劍早磕開了張士德的朴刀。 張士德手腕一麻,抬眼看去,只見面前站著一雙少年男女,男的一身白袍,銀冠束發,手執青鋼劍;那少女杏紅羅衫,淺綠繡裙,挺著一雙繡鸞刀,雙雙怒目而立。張士德見冷古丁殺出兩個凶狠的幫手,心中早怯,不覺大叫道:“高、袁二將還不來助俺么?” 話音未落,只見窗門大開,立時跳進兩條大漢,青一色八角英雄巾,千絆夜行服,來的正是張士誠麾下兩員悍將高峻、袁泰。兩人進屋之后,各各舞動手中朴刀,直奔朱尚、燕綠綾,張士德一見同伙到了,挺著朴刀又剁向施耐庵。三個人斗得十余回合,朱尚、燕綠綾与高、袁二人堪堪殺了個平手,施耐庵一柄劍卻抵不住張士德一杆朴刀,略略走一走神,被張士德賣個破綻,放那柄湛盧劍搠到脅下,吸胸矬步,閃一個空子,施耐庵一腳踏空,張士德大喝一聲,一轉刀杆,將施耐庵齊肩一磕,立時磕倒在地。 張士德一招得勢,進一步,掄圓朴刀,吼一聲:“窮酸看刀!”兜頭便要斬下。 張士信在一旁見了,慌忙叫道:“二哥休要魯莽!” 一聲叫猶自未了,只听得屋外響起一陣呵呵大笑,緊接著“登登登登”涌進一群人來。張士德心中一惊,一柄刀舉在半空,回頭看去:只見屋內又添了七個不速之客,中間兩人方巾錦袍,气度儒雅,仿佛書吏打扮;左邊乃是三位形容奇异的怪客,皂袍上綴著青龍、白虎、朱雀,右邊兩人,卻是威風凜凜、軍官打扮的大漢。只見中間一位文士大袖擺擺,從容走到屋子中央,厲聲叫道:“都是綠林一脈,何須煮豆燃箕?天大的事体都可以平心而論,刀槍相見,也未免少些義气!” 這番話說得如金石擲地,鏗鏘有聲,不僅張士德收回了朴刀,便是那邊的高峻、袁泰也跳出了戰圈。張士信正自猜測來人身份,只見施耐庵早已從地上爬起,惊喜地奔了過來,握著那兩個文士的手叫道:“原來是青田兄、顧仁兄,什么風把你們二位吹到此地來了?” 站在屋子中央的劉伯溫笑道:“奉了都元帥將令,特与鮑洪、李鼐、項鼎、戴逵、朱亮祖五位將軍前來迎迓你這大名鼎鼎的耐庵居士!” 施耐庵一听,忙問顧逖:“怎么,仁兄也投了滁州大營?” 顧逖點點頭道:“正是!那日世兄走后,張大龍頭見俺一介文士,無甚用場,亦將俺放出牛欄崗大營。正在俺窮愁潦倒之時,遇到青田先生,便投了義軍,現在滁州大營執掌文書信牘!今日听說世兄榮歸,也趁興前來相會。” 二人正自敘話,那站在一旁的張士信早不耐煩,見對方人多勢眾,一時不敢斗狠,便笑嘻嘻地上前對劉伯溫一眾唱了個大喏,說道:“原來是滁州大營首席軍師、名傳遐邇的劉青田先生,失敬、失敬!听說滁、宿一帶戰事正緊,青田先生不在大營行兵布陣,卻不遠數百里、興師動眾到這泗陽地界,想必有极要緊的公干?” 劉伯溫莞爾笑道:“正是正是!專程迎候耐庵先生。” 張士信搖一搖羽扇,冷冷笑道:“施相公一介窮書生,何勞足下如此眷顧?依俺看來,只怕迎迓他是假,要奪走他身上那樁武林大秘是真!” 張士信、高峻、袁泰一齊呵呵笑道:“哈哈哈哈,將軍一針見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劉伯溫听畢,大袖一擺,揚眉說道:“哼哼,那也不見得!” 張士信走近一步,疾視著劉伯溫說道:“江湖上講究個無欺無詐,伯溫先生乃德高望重的綠林泰斗。倘若此話當真,你敢當著這滿屋英雄打個賭么?” 劉伯溫從容說道:“俺劉伯溫堂堂六尺須眉丈夫,休言當眾打賭,便是發個四海招紙亦且不懼!不過,三將軍既是牛欄崗大營有頭面的掌盤人物,俺也想請你答應一個條件:那便是遵約、守諾,出言無悔!不知意下如何?” 張士信一心逼著劉伯溫讓出那朝思暮想的白絹,听了此言不覺大喜,一橫手中羽扇說道:“只要青田先生不悔前言,俺張士信一例照辦,若有失言,便如此扇!”說畢,揚手一磕,“卡嚓”一聲,手中羽扇立時斷成兩截。 劉伯溫點點頭,執著施耐庵的手說道:“耐庵兄,請把那白絹拿出來。” 施耐庵一听,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惊詫万分地注視著劉伯溫,吶吶地說道:“青田兄,你莫不是瘋了!這白絹乃是綠林至寶,舉世矚目的大秘,關系江湖上無數英雄的存亡、抗元大業的興衰,如何能交給張士誠那反复無常的小人?” 劉伯溫微微一笑,朗聲說道:“耐庵兄,你我二人弱冠相識,十余年同甘共苦、肝膽相照,為受難黎民拋洒過多少熱淚,為抗元大業切磋過多少抱負,便是你走入江湖,也有俺一番激勵鞭策,你應該相信,俺劉伯溫決不會做出有損綠林大業的勾當。正是為了早日推翻暴元,俺才請你交出那幅白絹!而且,錯過今日机會,你我將會追悔莫及!” 施耐庵注視著劉伯溫那謙和的面容,這位指引自己投身綠林大業良師益友,此刻還是這般坦誠、真摯。他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期待殷殷,令人不忍拂逆。然而,要把這關系抗元大業的白絹交給早已不齒于江湖的張氏兄弟,的确是樁難事!施耐庵一時間心情矛盾、躊躇難決。 只見戴逵等五人一齊走了過來勸道:“施相公,劉軍師一番言語大有深意,你還是听他的話罷!” 施耐庵見這五人話里有話,心中猛地一動:莫不是這劉伯溫又有何錦囊妙計,既然吳鐵口已投奔滁州大營,白絹上的秘密遲早會讓他知道,交給這位值得信賴的至交,諒必無甚差池。想畢,他便伸手從胸前貼身之處掏出那幅白絹,鄭重地捧給了劉伯溫。 劉伯溫接過白絹,也不去拆看,忽然對顧逖招一招手,說道:“顧年兄,你那一手好字,此刻派個用場,相煩到后面尋個僻靜處,將這白絹謄錄一份。” 此時,在場眾人一見那万人矚目的白絹在眼前顯現,一個個凝神注目。尤其是張氏兄弟,伸頸踮足、瞪目張口,兩只眼睜得烏眼雞也似,恨不得奔上去一把搶了過來,和著涎水立時吞下肚去。不過,看見對手兵刃在握,虎視眈眈,哪里敢動毫分,只好眼睜睜望著顧逖捧著那幅白絹走進了里屋。 劉伯溫看著顧逖走入,返身對張士信說道:“三將軍,你已親眼瞧見那幅白絹,少刻顧年兄便可謄錄完畢。此刻俺便与你說出那個條件!” 張士信道:“青田先生請講!只要能得到那幅白絹,俺愿上天去摘星星!” 劉伯溫忽然正色說道:“三將軍,你們兄弟投降元廷,甘作篱下走狗,那日子過得如何?” 張士信歎道:“休提休提!數月前家兄只為處境窮蹙,錢糧匱乏,便听了朝廷的甜言蜜語,受了招安。叵料一旦易幟,朝廷不僅未曾踐諾,增撥槍械錢糧,反而收編俺軍中數万人馬,侵吞了俺七八座州縣,那些蒙古官儿,見了俺兄弟,一個個頤指气使,背地里口口聲聲罵作南蠻,直到如今,俺們才明白上了大當!” 劉伯溫又道:“降元之后,你們兄弟在江湖上名聲怎樣?” 張士信正欲答話,那張士德早气咻咻地插了上來叫道:“唉,莫談莫談!自打受了招安,俺們祖宗八代都被人罵得生煙冒火,什么‘叛徒’、‘奴才’、‘走狗’、‘軟骨頭’、‘稀屎蛋’!嗨,鬧得俺這綠林豪杰再不敢在江湖行走,真教人气炸肚皮!” 劉伯溫點點頭,沉聲說道:“既如此,俺今日有一言相勸,賢昆仲既然明白善惡,就該迷途知返,重舉義旗,再反朝廷,為抗元大業助一臂之力!若然答應俺的忠言,俺宁肯以絕世大秘——白絹相贈!” 張士德听畢大喜,脫口叫道:“俺肯俺肯,作并肩王、草頭王都是一樣,這買賣做得!” 張士信听了此言,不覺皺眉蹙額、沉吟不語,倒背雙手在屋內踱了几圈。猛地,他回過頭來,對劉伯溫道:“青田先生,此事俺無异議,只是去從大計,還須由家兄決斷!” 張士德瞋目叫道:“三弟休要弄玄虛了,誰不知你是牛欄崗大營真正的主儿,大哥敢不听你的?依俺的,赶快答應了罷,免得煮熟的鴨子又飛了!” 張士信又沉吟一陣,忽然一揮袍袖,決然叫道:“青田先生,吾意已決,只要得到白絹,五日后再豎義旗!” 劉伯溫贊聲好,立時從袖內摸出一張紙,對張士信說道:“三將軍,非是俺劉伯溫心中猜疑,只因賢昆仲多有反复。為慎重起見,請在此留字為据!”說著,便把那張紙舖到了案上。 張士信已無退路,走上前,掭筆蘸墨,寫下八個大字: “矢志抗元,永不再降。” 眾人一看,不覺一齊鼓起掌來。劉伯溫擊一聲掌,顧逖便走了出來,將那兩幅一模一樣的白絹遞給劉伯溫。劉伯溫把兩幅白絹都与張士信對了一遍,然后將一幅交給施耐庵,另一幅交給張士信,鄭重說道:“三將軍,綠林一脈,惺惺相惜,但愿賢昆仲保持節操,莫遺千秋罵名!” 張士信接了那幅白絹,仔細揣進怀中,對滿屋人抱拳說道:“多謝,多謝,眾位英雄,后會有期!”說畢,率著張士德、高峻、袁泰三人喜孜孜地奔了出去。 滿屋的好漢見一樁舉世矚目的綠林大秘竟在頃刻之間泄于他人,不知往后江湖之上將會孕育出何种后果,一個個惴惴地怔在當地,半晌回不過神來。稍頃,只見施耐庵滿臉疑云,執著劉伯溫的手問道:“青田兄,此事委實叫人憂心忡忡!” 劉伯溫道:“耐庵兄一向豁達,此刻卻怎地如此戚戚?” 施耐庵道:“晚生以為:張氏兄弟脾性毛躁,一向首鼠兩端,雖為綠林一脈,總覺他格調卑下。如今青田兄舉手之間便將那綠林大秘厚贈与他們,倘若明日他便獻与元廷,豈不要血流成河?即或是他履行諾言,永不降元,然而一旦他為了网羅梁山后代,大動干戈,豈不要引起紅巾義軍之間齟齬摩擦,甚而互相殘殺,以致削弱抗元的力量?” 劉伯溫搖搖頭笑道:“耐庵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張氏兄弟,俺心中早有定論,盡管他們心地褊狹、人品庸俗,然而究其出身卻是苦寒之家,飽嘗過暴政高壓、重利盤剝、异族欺凌之苦,對朝廷積仇彌深,加之又是在忍無可忍中揭竿而起,內心早已互為敵國。數月前因迫于滁州軍与方國珍兩面進逼,不得已窮蹙求降,乃是想借朝廷之力共保江浙,度過難關,心中久蓄再叛之意。如今見朝廷猜忌,群雄不齒,揭竿再舉,已是不日可期之事!今日送他這幅白絹,不過是以速其決,以堅其志,早日變綠林之敵為義軍之友,早建抗元大業。至于那白絹上的梁山英雄后代,如今十有八九已投奔滁州大營麾下,張士誠空有一幅白絹,卻又与誰人爭去?剩下的十几位英雄,想必都是气慨恢宏之士,自知擇主而仕,諒以張氏兄弟的名聲,俺可以保證,決無一人會投奔他帳下!倘若他兄弟真有此能耐,足以證明綠林之中已然又多了一支仁義之師,豈不是義軍的造化?” 劉伯溫這一席話剖析入理,無懈可擊,施耐庵听畢不住地點頭贊許。便是朱尚、燕綠綾二人,也不覺嘖嘖稱奇。從心底里佩服這青田先生的心机深邃、思慮縝密。 施耐庵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正欲上前与樊、項、李等五人一敘契闊。猛地,只听得屋頂上一聲大叫:“眾位好漢,大難臨頭了,快快离開此屋,快快离開此屋!” 眾人一听,齊齊怔住,施耐庵听出那叫聲乃是由時不濟所發,而且聲調中充滿了恐懼。他情知有异,叫一聲:“快走快走!”催著眾人“呼啦啦”一涌而出。剛剛立定,只見屋頂上夜鳥般飛下個小巧精悍的人儿來,眾人一看:正是那“灶上虱”時不濟,只見他神色緊張,眼含惊惶,一扯眾人的衫袖大叫道:“快走快走,跑得愈快愈好、愈遠愈好!” 眾人也不知個中情由,見他說的認真,不由地跟著他疾奔而去,剛剛過得一條街巷,猛覺著背后一亮,仿佛平空陡扯起數百道閃電,緊接著只听得“嗤嗤嗤嗤”、“呼喇喇”、“嗶嗶啪啪”一片聲大起,眾人回頭一看,一個個禁不住嚇出身冷汗。 只見适才栖身的那間悅來客棧,早已被濃煙烈火吞沒,天空中那火蛇般的曳光兀自雨點般地直扑已然將成廢墟的客棧,延燒的大火,已然波及附近房屋、樹叢,烈烈轟轟,燒得煞是凄慘! 時不濟抹去額上汗滴,吁了口气道:“好險,再遲一步,俺們都成了黑炭!” 施耐庵忙問:“時大哥,這是怎么回事?” 時不濟唧唧一笑:“施相公,俺說句話你莫怪,這走江湖的凶險,你還沒摸著邊儿!你揣著幅白絹千里南歸,朝廷眼線何等厲害,難道就坐視不管?宿店之后,俺便上了屋脊偵伺動靜,忽見那店家鬼鬼祟祟出了鎮子。俺悄悄尾隨他走了十余里,見他進了泗陽城,不多時卻領了一隊官兵直奔碌碡鎮。到了鎮外墳地,他們嘁嘁喳喳地商議,俺卻听見一句:‘用火弩燒死他們!’于是也顧不得再耽擱,赶緊回來報訊。幸好逃了此難!” 眾人听了他這番敘說,望著身后那熊熊大火,一齊嗟歎: “慚愧!倘非時大哥警覺,今日難逃一劫!” 劉伯溫揮揮手道:“罷了。那些元兵只怕自以為得計,回去請功邀賞了。俺們也正好趁這把大火照亮,快些南下罷!” 說畢,大袖一揮,率了眾人登程進發。 眾人一路趲行,大約又走了三四日,已然過了淮安府地界,看看來至寶應縣境,忽地,一條大道卻分出岔來,左右兩邊的路口上各豎著一塊路碑,上面分別刻著“往西,滁州”,“往東,淮南”。 施耐庵勒住馬頭,對劉伯溫及樊、項、李、戴、朱五將拱一拱手,說道:“青田兄,眾位將軍,從此往東便是去興化的方向,晚生在此揖別了。” 劉伯溫微笑說道:“耐庵兄且慢告辭,請隨俺再走一程,前邊還有一人要見你!” 施耐庵詫道:“又是何人相邀?” 劉伯溫臉露狡黠,笑道:“不須多問,見面時耐庵兄便知道了!” 施耐庵見他說得詭譎,想了想,只好撥轉馬頭,招呼時不濟、朱尚、燕綠綾三人一同揚鞭催馬,隨著劉伯溫一行奔了向西的大道。 遮莫行得三四十里地面,遠遠地已然看得見白馬湖上的波光帆影,劉伯溫忽然駐馬停蹄,鞭梢指著左近樹林里一座寺廟說道:“耐庵兄,就是此處。請諸位好漢下馬!” 眾人聞言下了馬,將韁繩系在樹上,隨著劉伯溫一步步走入密林深處,只見面前一座大廟,端的是泥金朱壁、碧瓦飛檐、气概煞是雄峻,山門上嵌一塊匾額,上寫“敕建報國禪林”六個大字。施耐庵也無心觀賞寺院景致,只惦著那將要會面的奇人,大踏步隨著劉伯溫走入了山門。 到了大雄寶殿之前,劉伯溫忽然止住其他九位好漢。只攜著施耐庵的手緩緩步入大殿。過了天王閣、放生池,劉伯溫一推殿門,施耐庵展眼朝殿內一看,不覺吃了一惊: 只見殿內一溜站著八個人,居中那位漢子,頭戴鎏金沖天冠,身著赭黃團花長袍,突額廣顙,龍准猿頷,正是滁州大營統帥朱元璋;他身邊站著一位年約三十的婦人,儀容端庄,眉目如畫,著一身鳳冠霞帔;余下六人,乃是三位盔袍鮮明的將軍和三位气度不凡的弱冠少年。那朱元璋一見施耐庵進殿,急忙迎了上來,呵呵笑道:“哎呀呀,耐庵先生遠行辛苦,鳳陽牧牛儿迎迓來遲,海涵,海涵!” 施耐庵自那日在党家庄酒店目睹了這朱元璋的威儀風范,這些時想念殷切,此時一見,更覺他气概卓絕,一股敬仰之心油然而起,疾趨几步,說聲:“朱元帥軍旅倥傯,竟為晚生一人專程迎候,區區書生,何以克當!”說畢,倒頭便拜。 朱元璋慌忙一把扶住,叫聲:“左右,看座!”只听得兩廊一聲應答,立時便有几個侍從掇上來十把交椅。朱元璋一把先將施耐庵扶坐在椅上,然后指著那中年婦人對他說道: “這是拙荊馬氏,特來瞻仰先生睿范!” 那馬夫人曳著裙裾款款走過來,對施耐庵福了一福,施耐庵正待還禮。只听朱元璋厲聲喝道:“三個孺子,還不來拜見施相公!” 喝聲未畢,只見那三個弱冠少年慌忙走過來,對施耐庵拜了四拜。朱元璋指著他們笑道:“耐庵先生,這是犬子允炆、高煦、高熾,特來拜見先生!” 這番禮數委實优渥,倒弄得施耐庵如坐針氈,他一邊還禮不迭,一邊便要站起。只听朱元璋又叫道:“三位大將軍,也來与施相公見一禮罷!” 一旁那三員雄威凜凜的大將聞聲即動,一齊走過來,雙手抱拳,對施耐庵唱了個大喏。朱元璋指著他們說道:“這便是俺滁州大營的三根台柱:大將軍徐達、湯和、常遇春,今日也特來相會。” 這一陣接踵而來的禮數,倒把個施耐庵鬧得如入五里霧中,一時間舉止失措,不知如何應對。忽然,那朱元璋揮一揮手,喝聲:“你們下去罷!”那馬氏、朱允炆、朱高煦、朱高熾、徐達、湯和、常遇春七人立時走入了后殿。 施耐庵正欲發話,只見朱元璋已在近旁的椅子上坐了下來,執手說道:“耐庵先生,自那日党家庄一別,在下真是夢魂牽縈,怎奈軍務倥傯,不能朝夕聆教,實乃人生一大憾事! 今日專程在此一晤,乃是有一樁大事相求!” 施耐庵答道:“大元帥如此重禮,令晚生受之有愧,不知有何囑托,晚生倘是力所能及,自當盡心竭力!” 朱元璋點點頭道:“耐庵先生不愧豪俠書生!在下所求之事,在他人或許是強人所難,于先生則是唾手可期!” 施耐庵略忖一忖,不覺恍然,忙問道:“元帥所言,莫非是指的那幅記載著梁山后代下落的白絹么?” 朱元璋搖頭笑道:“非也非也!此前,伯溫先生按在下意愿,將白絹送与張士誠兄弟之事,耐庵先生諒必已然知曉罷!” 施耐庵听畢一惊:想不到碌碡鎮贈絹之舉,劉伯溫卻是受命而為!這朱元璋的恢宏气度,委實令人難以窺其項背!他不覺脫口問道:“如此大秘,授之于人,作為逐鹿江山的一軍之主,元帥不覺得可惜么?” 朱元璋道:“舉義擎旗,為民更始,自古在德不在勢,在智不在勇,在政不在人,在神不在形。梁山一脈,貴在俠義慷慨,矢志不磨,倘無此等精神,區區百八之數,于百万貔貅征戰逐鹿之際,又豈能扭轉乾坤,囊括六合?在下以為:那幅白絹可貴之處,不在記著的一百單八個英雄,而在于它那絲絲縷縷之中,飽蘸著綠林志士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血性,蘊含著造反勇士嶔崎磊落、万劫不撓的神髓!因此,在下為著五日后兩浙重豎義旗,宁肯將那白絹拱手送与張士誠,然而,有一樁更重要的至寶卻不敢再讓与他人!那便是耐庵先生將要撰寫的那一部奇書,那一部闡揚江湖英雄業績、謳歌綠林豪气、為千万造反‘賊寇’立傳翻案的奇書!” 施耐庵听畢,不覺竦然動容,离座說道:“朱元帥如此厚望,只怕晚生一支拙筆,難以畢此大功!”說畢,他記起怀中當日朱元璋在党家庄酒店留的雕翎令箭,忙從行囊中找了出來,雙手奉給朱元璋,說道:“受此饋贈,神明護佑,晚生得竟尋覓梁山白絹之功,今日特來璧還!” 朱元璋接過令箭,正色說道:“耐庵先生休要過謙!依在下所見:如今江湖綠林之中,無人悟得出這俠義精髓,文人墨客之中,卻又無一人敢將滿腹文章付諸綠林!耐庵先生兩句名言‘筆与劍兩絕,喚醒舉世人’,足以證明你是當世之中,唯一能擔此重負的人!耐庵先生,在下今日率妻、儿、宿將,專程在此相約:你那一部千古奇書一旦寫出,在下香車寶馬,千里相迎,以便藏之重台,供于廟堂,昭示万代,激勵后人! 耐庵先生,万望不要失約!” 朱元璋這番話說得披肝瀝膽、字字千鈞,施耐庵不覺心血翻騰、豪情勃發,抱拳說道:“朱元帥以肺腑相托,晚生敢不聞命。你我今日在此定約。十年為期,元帥早逐暴元,晚生寫出那一部奇書,下次重逢,各踐重諾!” 朱元璋撩袍而起,字字鏗鏘地說道:“在下愿以大山大湖為證,十年為期,再踐重諾!” 他那深沉的話語,仿佛隱隱滾雷,久久在殿堂中轟響,裊裊余音,繞梁不絕。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