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朱可夫就軍事政策和戰時歷史發表的許多演說、他在重要的招待會和其他場合的露面,他在政治局的地位以及《真理報》和《紅星報》對他的宣傳,明确無誤地表明,他是蘇聯高級政治領導人之一。一個職業軍人升到這樣高的地步,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伯特倫·D·沃爾夫認為,“這是由于當時在斯大林的繼承人當中,沒有深軍眾望的人物;由于武裝部隊在這個‘和平共處’時代的重要性;由于赫魯曉夫及其一伙在處決波斯克列貝舍夫和貝利亞時對軍隊的依賴。”1 -------- 1伯特倫·D·沃爾夫著《赫魯曉夫与斯大林的幽靈》,第39頁—第40頁。——原書注 1955年4月底,艾森豪威爾總統透露,當月他同朱可夫元帥自1946年以來首次建立了個人間的通信聯系。他不肯透露他們之間通信的內容,也不肯說誰先寫的信。然而,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他抱著“一線希望”,希望這或許會“使世界局勢有所改善”。 總統解釋說,他當年在柏林同朱可夫一起工作時,他認為這位元帥“當時是熱心致力于促進美蘇之間良好關系的”。 美國報刊上對于是否可能利用朱可夫与艾森豪威爾之間的友好聯系,來緩和美俄之間的緊張關系的問題,出現了不少猜測。報刊援引總統的話說,他和朱可夫在柏林樹立了一個榜樣,表明兩國能夠融洽相處,如果雙方認識到不這樣做是愚蠢的。 也是在4月份,朱可夫在給海外記者俱樂部的一封信中,間接地呼吁艾森豪威爾同蘇聯和平共處。很明顯,在涉及對美國的關系時,這位元帥已代替莫洛托夫充當蘇聯外交的發言人。 條件准備好了。問題在世界各地提出來了。兩位領導人之間的友誼能夠為兩大強國之間關系的真正緩和提供一個基礎嗎?在蘇聯也有人提出了類似的問題。斯大林以后的領導人在國際關系方面是相當一貫地為實現緩和而努力的。蘇聯最高領導層很可能把朱可夫看作是同西方實現和解的一個工具。自從1941年以來,朱可夫在美國一直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人物。一些報刊雜志的封面上刊登他的照片,報紙雜志發表討好性的介紹文章。 在赫魯曉夫一布爾加宁時代的最初几個月里,有若于跡象表明他們為緩和緊張關系作出了努力。一方面駐俄國的外國記者發現,對他們的新聞報道的檢查放寬了,同時,蘇聯政府開始同西方國家進行大規模的人員交流。當兩架蘇聯戰斗机在自今海峽上空擊落一架美國巡邏机,造成七名乘員受傷時,蘇聯人給予了部分賠償。 溫斯頓·丘吉爾注意到蘇聯國內這些新的事態發展,力促召開一次大國會議討論相互間的問題。在東西方之間經過一番通信磋商之后,定于1955年7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一次首腦會議。 艾森豪威爾總統不贊成在緩和世界緊張局勢還沒有出現具体的希望以前同蘇聯領導人會晤。促使他參加這次會議的“具体行動”,是在多年毫無成果的談判之后,俄國人宣布他們打算簽署奧地利國家條約。1但是艾森豪威爾對這次會議不抱很大希望。 -------- 1奧地利國家條約,全稱是“重建獨立和民主奧地利的國家條約”。條約确認奧地利重新獨立,并對有關戰后問題作了規定。——譯者注 赫魯曉夫說,因為艾森豪威爾打算帶國防部長威爾遜同他一起去日內瓦,蘇聯領導人決定讓朱可夫參加他們的代表團。赫魯曉夫寫道: 朱可夫在戰時一直是艾森豪威爾的朋友,所以我們認為,他們的交情或許可以作為我們兩國之間交談的基礎。我們希望艾森豪威爾和朱可夫能有机會單獨談談,希望他們能就和平共處的必要性交換意見。可是,杜勒斯那個惡棍總是在艾森豪威爾身邊轉。看他走偏了,就拽他一把。 7月14日,蘇聯政府宣布,党的書記赫魯曉夫和國防部長朱可夫將陪同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宁出席會議。 值得指出的是,在自官得知蘇聯代表團名單之前,艾森豪威爾就說過,他將歡迎有机會同朱可夫敘敘舊,如果他參加會議的活。朱可夫也曾對記者說他确實期望在工作會議以外同艾森豪威爾總統會晤。他微笑著說:“這么多年沒有見到我的老朋友了,想見見那是很自然的。”但他沒有詳談他想同美國總統討論什么問題。 在會議期間,7月18日那天,艾森豪威爾同朱可夫在一起呆了一段時間,談論了東西方緩和關系的前景,以及一些個人問題。朱可夫問起總統的儿子約翰。白宮新聞秘書詹姆斯·哈格蒂說,這是一次“非常熱情的會晤”。 下午會議結束后,大家在會議室附近吃茶點時,艾森豪威爾与朱可夫再次會見。蘇聯新聞發言人Ⅱ·Q·伊利切夫說這次會見是“非常熱烈的”。布爾加宁和赫魯曉夫也參加了談話。据伊利切夫說,談話是在友好气氛和“諒解的精神。中進行的。 當晚艾森豪威爾為蘇聯代表團舉行了一次小型宴會。他寫道: 晚上八點整,蘇聯人一起到達,他們是赫魯曉夫、布爾加宁、奠洛托夫、朱可夫、葛羅米柯以及他們的翻澤特羅揚諾夫斯基。把這些人分分類,倒是一件比較容易的有趣的事,可以絲毫不動聲色。布爾加宁是一种和藹的、善于社交的類型,帶一點儿輕松愉快的樣子:共產党首腦赫魯曉夫,就參加國際會議來說還是新手,身体滾圓、態度和藹可親,但卻顯露出几乎不加掩飾的鋼鐵意志;朱可夫是作為一种友好的媒介出席的,但卻顯出惊慌的樣子;莫洛托夫則認真地保持著他那“鐵錘”的名聲;葛羅米柯神情嚴峻,一副很難接近和不高興的樣子,對于整個活動不感興趣。 ……他們的第一招就是讓未可夫出頭。他們到達以后不久,我發現自己是同朱可夫單獨談話,其余的人都退到一邊去了。我儿子約翰也參加了談話。我們回顧了在德國的那些日子,回顧了我們十年前對莫斯科的訪問。然后朱可夫說:“在俄國,有些事情并不象表面看起來那樣。”他沒有解釋這句令人奇怪的話的含義,接著就談起他自己的家事。他說,他女儿前一天在俄國結婚了。他未能參加婚禮。我說他不該作出這种犧牲,他回答說他宁愿同我——他的老朋友和戰友在一起。我覺得這番話有點儿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我有點儿不大相信。知道他家里辦了這樁大事以后,我派人去取來一對鋼筆和一架手提式收音机送給他,要他帶回去贈給他的女儿。這個表示似乎真的使他感動了。1 -------- 1艾森豪威爾著《變革的使命》,第518頁。——原書注 在宴會上,艾森豪威爾設法鼓勵他的客人們坦率地交談。他指出,現代化武器能夠輕而易舉地毀滅整個北半球,接著便說:“打仗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拯救世界的唯一辦法是通過外交。”他回憶說,當時大家都點頭表示完全贊同,但卻沒有人講出什么有份量的話。 7月20日,艾森豪威爾設午宴招待朱可夫。在場的其他人只有美國駐俄國大使博倫和蘇方譯員特羅揚諾夫斯基。艾森豪威爾解釋了他希望通過這次會晤了解哪些情況。對此,他后來回憶說,他是“希望朱可夫元帥能夠對蘇聯的態度和公開言論經常前后不一致給我作一些解釋。” 艾森豪威爾說這次會晤的前半部分是“有趣的、有丰富內容的。”他們回顧了戰爭年代和戰后不久發生的一些事件。但艾森豪威爾回憶說: 可是,當我們開始談到引起這次會議關注的嚴肅的題目時,可以明顯看出,同1945年相比,朱可夫已經判若兩人了……,十年后在日內瓦,他成了一個壓抑的、憂慮的人,他用低沉而單調的聲音向我重复了蘇聯代表團團長在會議上提出過的同樣的論點……我的老朋友是在執行他的上司的命令。 7月23日,四大國宣布首腦會議開得很成功,并指示它們的外長今后再次到日內瓦去會晤,以便就德國的前途和歐洲安全問題進行詳細的談判。可是這次首腦會議本身既不能算是一次成功,也不能算是一次失敗。蘇聯人表現出急于討論有關歐洲的一些問題,但所提的各种方案太一般化和含糊其詞。 然而,東西方之間的關系畢竟正在取得一些進展。1955年5月15日,奧地利國家條約在維也納簽字。盟國和蘇聯同意從保證保持中立的奧地利撤軍。7月31日,蘇聯命令它的四万四千名占領軍在10月1日以前從奧地利撤走,并宣布它的武裝部隊將裁減同樣數目。据俄國人的說法,國防部長朱可夫發布了命令,實施了蘇聯在日內瓦會議上提出的下述建議:四個占領國的部隊在從奧地利撤出之后,將全部复員。朱可夫的命令是在恢复奧地利獨立的條約生效剛剛四天后下達的。 1955年7月14日,蘇聯共產党中央委員會宜布將于1956年2月14日召開第二十次党代表大會。鑒于情況發生了變化,這個政權決定改選中央委員會。 第二十次党代表大會以赫魯曉夫譴責斯大林的秘密報告而聞名于世。赫魯曉夫不僅攻擊斯大林的軍事天才是虛构,而且對軍隊司令員們大加贊揚。赫魯曉夫特別把自已打扮成是朱可夫的忠實朋友,并說自己曾經谷朱可夫辯護過。赫魯曉夫還譴責斯大林搞“個人崇拜”和a缺乏個人的謙虛”,表現在“他不僅不去杜絕對他的頌揚,甚至還用种种辦法支持和鼓勵這樣做”。 朱可夫是在這次代表大會上沒有贊揚赫魯曉夫和他的報告的為數不多的發言者之一。 朱可夫的發言,首先報告了裁軍情況。他說,自1955年8月以來,蘇聯武裝部隊已經裁減了六十四万人。他保證說,1956年政府將把軍費削減一百億盧比,蘇軍將撤出旅順港和波卡拉半島的軍事基地,這些基地將予以拆除。此外,東歐各國打算將其部隊裁減十八万人。 朱可夫攻擊美國在外國領土上設置軍事基地。他說任何一個通曉軍事的人都一定明白,在离本國這么遠的地方建立軍事基地不可能用作防御目的。允許美國在其領土上建立基地的那些國家正在玩火,不管這些基地在什么地方,都有可能受到報复性打擊。他在報告中說,美國正在建立強大的戰略空軍力量和建造載有原于武器的航空母艦,同時讓它的北大西洋公約的伙伴們擔負提供地面部隊的任務。美國軍政要人關心的是首先在歐洲地區使用原子武器,使之盡可能遠离美國的工業中心。 朱可夫對于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之間的辯論仍然記憶猶新,所以他表示主張發展重工業。他說,正是由于蘇聯經濟力量的增強和重工業的成就,才使得有可能用第一流的軍事裝備重新武裝陸海空三軍。 第二十次党代表大會以后,軍隊繼續致力于改寫軍事史,同時消除關于斯大林的天才的神話。會議過后不到兩個月,有人把1941年蘇聯軍隊准備不足一事歸咎于斯大林。 与此同時,東歐發生了一些事件,很快就把朱可夫和國防部卷進去了。在波蘭爆發了波茲南事件。波蘭政府立即派出以總理約瑟夫·西倫凱維茲為首的代表團前往波茲南,并且指出這次事件是“帝國主義代理人和反動的地下組織”的一次有准備的挑釁的結果。蘇聯也作出了同樣的反應,把這次動亂歸因于“敵方的奸細”。 不久,波蘭政權承認它犯了錯誤,并于7月巴日解除了重工業部部長托卡爾斯基的職務,稍后又解除了國家經濟計划委員會主席歐根紐什·希爾的職務。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報紙繼續指責“外國雇佣的挑撥分子和异端分子”。東德報紙甚至宜布肇事的“帝國主義間諜分子”已經落网。 波蘭共產党認為,波茲南的動亂,是要由波蘭人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蘇聯的于涉只會加劇一些波蘭共產党人的敵對情緒,因為這些人覺得“波茲南的災禍,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過去來自莫斯科的專橫的命令”。這時已經變得明顯的是,克里姆林宮的觀點在預定從7月18日到28日在華沙舉行的波蘭党中央委員會第七屆全會上,無法輕易占上風。于是布爾加宁主席和朱可夫元帥被派去參加這次會議。正如弗洛拉·劉易斯說的,去“收拾局面”。然而波蘭党的政治局堅決拒絕讓布爾加宁參加這次全會。會議開了十天,這是波蘭党開得最長的一次會議。會議期間。布爾加宁被帶往波蘭各地參觀。 波蘭党七中全會的決議不顧布爾加宁的警告,制訂了繼續實行自由化的方針,雖然此后几個月在這方面沒有取得實際進展。 1956年10月19日,怒气沖沖的赫魯曉夫前往華沙,以便盡一切努力來影響波蘭党的八中全會。他帶去了“一批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朱可夫的缺席引人注目。雖然大多數記者報道說,他也到了華沙,但實際上他已飛到蘇軍北方集群司令部所在地萊格尼查,策划紅軍部隊可能對華沙采取的行動。同時,蘇聯人派遣了一個海軍中隊駛過格但斯克灣開往格但斯克。 俄國人一到華沙机場,就同波蘭党的領導人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和對抗。与此同時,在波蘭的蘇軍可能是在10月丑陽,即在赫魯曉夫抵達波蘭首都的前兩天,已開始向華沙進發。駐東德和俄國西部的蘇軍也赶往波蘭邊界。朱可夫作為國防部長親自指揮了這些調動。對赫魯曉夫及其同僚來說,把蘇聯的意志強加給波蘭人的唯一辦法就是用蘇聯軍隊來對付他們,但蘇聯領導人并不真正准備這樣做。他們決定暫時讓步,采取別的策略。据加特霍夫記載,蘇軍曾進抵謝德爾采,在赫魯曉夫抵達的第二天就撤退了。 也是在第二天,在波蘭人同意“在最近的將來”派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討論“進一步加強兩國間政治和經濟合作”的問題之后,從俄國來的這些不速之客便离開華沙回莫斯科去了。稍后,哥穆爾卡飛往莫斯科舉行會談。据報道,朱可夫在莫斯科警告他說:“我仍然弄不明白你要在波蘭干什么。我要告訴你有一件事你不要干,甚至連提都不要提,那就是波蘭退出華沙條約。” 可是,波蘭人畢竟取得了局部的胜利。1956年11月13日,馬里安·斯佩哈爾斯基將軍取代索科洛夫斯基擔任波蘭國防部長兼波蘭軍隊總司令。索科洛夫斯基回到蘇聯,在朱可夫手下擔任國防部副部長。 11月18日,蘇波兩國簽訂了關于《蘇軍暫時留駐波蘭》的條約,其中規定,蘇聯駐波蘭的軍隊人數及其駐扎地點,將由兩國間的特別協議來确定。此外,蘇軍向波蘭基地以外的地方調動,“或者根据同波蘭當局商定的計划,或者在征得(波蘭)政府的同意的基礎上實施。 在這段期間,朱可夫曾赶回莫斯科應付新的危机。波蘭事件在匈牙利產生了顯著影響。布達佩斯的學生起草了一項十六點決議,其中要求蘇軍立即撤走并建立以納吉為總理的新政府……一 匈牙利內政部長先是禁止,后來又准許學生示威。很快在國會廣場聚集了二十多万人。終于發生了流血沖突。工人區的一些人奪取武器,開始了游擊戰。 几乎可以肯定,正是朱可夫發布了命令,命令蘇軍坦克于10月24日凌晨開到布達佩斯的各條大街。在華沙有過一次痛苦的經歷以后,俄國人現在迅速而猛烈地采取了行動。 10月25日,蘇聯坦克護送米高揚和蘇斯洛夫來到匈牙利共產党總部。在頭一天傍晚,納吉在一次爭論激烈的會議上,已被中央委員會任命為總理。米高揚和蘇斯洛夫對解除被人憎恨的格羅·埃話的職務起了重要作用。卡達爾·亞諾什接替他擔任党的書記職務。 斯大林主義多數派仍在政府中占有一些重要職務,10月27日,納吉采取行動削弱他們的權力,成立了一個包括共產党人和非共產党人的新政府。匈牙利党中央委員會宣布這個政權將開始就蘇軍立即撤出問題進行談判,于是戰斗逐漸停止下來。10月30日,蘇聯政府宣布,由于蘇軍繼續駐在匈牙利只會使局勢加劇,駐軍司令部已奉命從匈牙利撤出部隊。同時,蘇聯人說,他們准備就紅軍部隊留駐匈牙利問題舉行談判。 頭一天,即在10月29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打電報給美國駐莫斯科大使博倫,指示他向赫魯曉夫及其包括米可夫在內的同僚們轉達下述保證: 美國希望衛星國獨立并不包含不可告人的意圖。我們并不把這些國家視為潛在的軍事盟國。我們把它們看作是朋友和新的、友好的、不再分裂的歐洲的一部分。我們相信,它們獨立——如果很快給予它們獨立的話,將對穩固整個歐洲——西歐和東歐的和平作出重大貢獻。1 -------- 1艾森豪威爾著《為和平而斗爭,1956—1961》,第67頁。——原書注 當天晚上,朱可夫在土耳其駐莫斯科大使館的招待會上回答記者的問題時說:“在匈牙利,局勢已經好轉。已經成立了一個我們能夠信任的新政府。”可是他對局勢的發展并不感到高興。 蘇聯軍隊這時几乎完全撤出了布達佩斯,而納吉開始重新組織政府,組成了以1945年曾經存在的各政党為基礎的廣泛的聯合政府。但納吉未能象米高揚期望于他的那樣去做。他采取的行動造成了災難性后果,因為他不僅要求蘇軍全部撤出匈牙利,而且宜告匈牙利中立,并宣布退出華沙條約組織。正如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和塞繆爾·亨廷頓指出的。 在習慣于“不是黑就是白”的馬克思列宁主義觀念的蘇聯領導人看來,納吉的行動乃是背叛行動…… 第二個對納吉政府造成災難性后果的事件,就是在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把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之后法英在蘇伊士地區采取的軍事行動。美國和蘇聯一起對法英進行了抨擊。西方在這關鍵時刻發生分裂,無疑鼓勵了蘇聯采取行動。 赫魯曉夫利用西方爭吵之机,命令蘇軍坦克重返匈牙利。11月1日和2日,納吉就蘇聯新的裝甲師開進匈牙利領土一事向蘇聯大使提出強烈抗議。當蘇聯大使故作不知道軍隊調動一事時,納吉宣布匈牙利退出華沙條約,宣布經部長會議一致贊同宣告匈牙利中立,并且要求聯合國討論匈牙利的困難處境。 11月2日,蘇聯坦克取道羅馬尼亞到達匈牙利,包圍了匈牙利東部的一些机場、鐵路車站和其他戰略要地。蘇聯坦克師開始包圍布達佩斯,并于星期日,即11月4日凌晨,攻入匈牙利首都。納吉逃進南斯拉夫使館避難(后來被處決),而前往蘇聯尋求幫助的党的總書記卡達爾,隨同蘇軍坦克部隊回到了匈牙利。 由于朱可夫立下了功勞,在他六十歲生日那天,蘇聯所有大報都在頭版刊登了這位元帥的大幅照片和党中央委員會對他的贊揚: 共產党和蘇聯人民高度評价你在建設武裝部隊和保衛社會主義祖國方面的貢獻。在偉大衛國戰爭的嚴峻歲月里,你卓越地、英勇地領導蘇軍為保衛我們祖國的自由和獨立進行了一些決定性戰役。在和平建設年代,你不懈地為進一步建設蘇維埃國家,為加強我國的防御能力貢獻出你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緊接著在壽辰賀詞下面,便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市的公告,宣布授予朱可夫列宁勳章和第四枚金星獎章。朱可夫是在蘇聯歷史上獲得勳章獎章最多的人,他成為獲得四枚金星獎章的唯一的人。 1957年1月,朱可夫應印度政府的邀請訪問了印度。 仔細研究米可夫在印度的日程和講話,就可以看出,這次訪問的意義比西方觀察家們當時所認識的更重大。1955年夏,尼赫魯率一個代表團前往莫斯科進行正式“友好訪問”。稍后,蘇聯政府表示愿以优厚條件向他提供武器,其中包括低价供應大十架到一百架噴气式戰斗机。這是一個擺脫對英國軍火工業的依賴——而且能節省開支的机會,無疑對許多印度軍人具有吸引力,但尼赫魯當時拒絕了這個建議。1 -------- 1戴維·達林著《斯大林以后的蘇聯對外政策》,第305頁。——原書注 朱可夫在印度期間,很可能重申了這個建議,因為不久之后印度便轉向蘇聯購買武器了。 朱可夫的訪問還有別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用十八天的時間仔細視察了印度的武裝部隊。一位觀察家寫道,“几乎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愿意象印度政府對待朱可夫元帥那樣,把自己的軍事机构展示給一個關系密切的盟國。”1 -------- 1N·加利著《朱可夫在印度》,載《蘇聯研究所公報》,第4卷,第4期(1957年4月),第4頁-第7頁。--原書注 在蘇聯武裝部隊各兵种的軍事專家的陪同下,朱可夫參觀了軍事訓練中心、軍事机關、海軍基地、空軍基地以及印度的主要兵工厂。他觀看了野戰演習、參謀演習,舉行了會議,并在軍事院校作了報告。他的視察方法、他的報告和他同印度高級軍官的討論表明,賦予他的任務是盡一切可能來改善印度的武裝部隊。蘇聯專家撰寫的報道的一些段落傾向于證實這种看法。1 -------- 1N·加利著《朱可夫在印度》,載《蘇聯研究所公報》,第4卷,第4期(1957年4月),第4頁—第7頁。——原書注 朱可夫此行是為了擴大蘇聯在亞洲的中立國家中的影響而采取的一個重要步驟。布爾加宁和赫魯曉夫1955年11月的訪問,被說成是蘇聯在南亞的一個突破,而朱可夫此行,可以認為是對這一突破的鞏固和延伸。 除了使印度共產主義化這個長遠目標以外,蘇聯人還有一個更緊迫的當前任務,就是扶植出一個強大的印度軍隊,与巴基斯坦抗衡。因為巴基斯坦是非共產主義世界的防御体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蘇聯需要利用印度次大陸這兩個大國之間的政治的、宗教的和民族的沖突。朱可夫之行是朝這個方向采取的又一步驟。 3月,這位軍人政治家出席了戰后在莫斯科召開的首次蘇聯武裝部隊會議。他在會上發表了主旨演說。他的演說,跟往常一樣,稱頌党、攻擊西方的侵略,而且提到了全世界所有敏感地點。朱可夫攻擊了艾森豪威爾主義,用熱烈的詞句描述了他最近對印度的訪問,同時,他要求提高軍事訓練和政治訓練的效果。他批評了那些“過早地發胖而變得動作遲緩的人”。關于未來的戰爭問題,朱可夫說他听到這樣的論點:假如使用核武器,雙方都會毀滅,因此,不應使用這种武器,就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使用毒气那樣。他說,然而這种論點是錯誤的,既然核武器正在代替常規武器,那么將來必然是會使用的。他宣稱,蘇聯必須作好准備來防衛這种武器的襲擊,并對任何進攻它的國家進行反擊。 朱可夫的一生中從未改變他的這种立場,即國家的文職當局應當信任司令員,讓他們去處理部隊的事務,政治委員不要總是干預和于扰。現在,朱可夫既然當上了國防部長,職業軍事人員試圖獲得更大的自由來履行他們的職務,不受過多的政治控制的妨礙,他們這樣做就是很自然的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