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光緒三十四年舊歷十月二十日的傍晚,醇王府里發生了一場大混亂。這邊老福晉不等听完新就位的攝政王帶回來的懿旨,先昏過去了。王府太監和婦差丫頭們灌姜汁的灌姜汁,傳大夫的傳大夫,忙成一團,那邊又傳過來孩子的哭叫和大人們哄勸聲。攝政工手忙腳亂地跑出跑進,一會儿招呼著隨他一起來的軍机大臣和內監,叫人給孩子穿衣服,這時他忘掉了老福晉正昏迷不醒,一會被叫進去看老福晉,又忘掉了軍机大臣還等著送未來的皇帝進宮。這樣鬧騰好大一陣,老福晉蘇醒過來,被扶送到里面去歇了,這里未來的皇帝還在“抗旨”,連哭帶打地不讓內監過來抱他。內監苦笑著看軍机大臣怎么吩咐,軍机大臣則束手無策地等攝政工商量辦法,可是攝政王只會點頭,什么辦法也沒有…… 家里的老人給我說的這段情形,我早已沒有印象了。老人們說,那一場混亂后來還虧著乳母給結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怜,拿出奶來喂我,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這個卓越的舉動啟發了束手無策的老爺們。軍机大臣和我父親商量了一下,決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內監抱我見慈禧太后。 我和慈禧這次見面,還能夠模糊地記得一點。那是由一次強烈的刺激造成的印象。我記得那時自己忽然處在許多陌生人中間,在我面前有一個陰森森的幃帳,里面露出一張丑得要命的瘦臉——這就是慈禧。据說我一看見慈禧,立刻嚎啕大哭,渾身哆嗦不住。慈禧叫人拿冰糖葫蘆給我,被我一把摔到地下,連聲哭喊著:“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說:“這孩子真別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我入宮后的第三天,慈禧去世,過了半個多月,即舊歷十一月初九,舉行了“登极大典”。這個大典被我哭得大煞風景。 大典是在太和殿舉行的。在大典之前,照章要先在中和殿接受領侍衛內大臣們的叩拜,然后再到太和殿受文武百官朝賀。我被他們折騰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當他們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寶座上的時候,早超過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親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面,雙手扶我,不叫我亂動,我卻掙扎著哭喊:“我不挨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儿!我要回家!”父親急得滿頭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我的哭叫也越來越響。我父親只好哄我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禮結束后,文武百官竊竊私議起來了:“怎么可以說‘快完了’呢?”“說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呵?”……一切的議論,都是垂頭喪气的,好像都發現了不祥之兆。 后來有些筆記小品里加技添葉地說,我是在鐘鼓齊鳴聲中嚇哭了的,又說我父親在焦急之中,拿了一個玩具小老虎哄我,才止住了哭。其實那次大典因為處于“國喪”期,丹陛大樂只設而不奏,所謂玩具云者更無其事。不過說到大臣們都為了那兩句話而惶惑不安,倒是真事。有的書上還說,不到三年,清朝真的完了,要回家的也真回了家,可見當時說的句句是讖語,大臣們早是從這兩句話得到了感應的。 事實上,真正的感應不是來自偶然而無意的兩句話。如果翻看一下當時歷史的記載,就很容易明白文武百官們的憂心忡忡是從哪里來的。只要看看《清鑒綱目》里關于我登极前一年的大事提要就夠了: 光緒三十三年,秋七月。廣州欽州革命党起事,攻陷陽城,旋被擊敗。 冬十一月。孫文、黃興合攻廣西鎮南關(現改名睦南關——作者), 克之,旋敗退。 諭:禁學生干預政治及開會演說。 三十四年,春正月。廣東緝獲日本輪船,私運軍火,尋命釋之。 三月。孫文、黃興遣其党攻云南河口,克之,旋敗退。 冬十月,安慶炮營隊官熊成基起事,旋敗死。 這本《清鑒綱目》是民國時代編出的,所根据的史料主要是清政府的檔案。我從那個時期的檔案里還看到不少“敗死”“敗退”的字樣。這類字樣越多,也就越說明風暴的加劇。這就是當時那些王公大臣們的憂患所在。到了宣統朝,事情越加明顯。后來起用了袁世凱,在一部分人心里更增加一重憂慮,認為外有革命党,內有袁世凱,歷史上所出現過的不吉之兆,都集中到宣統一朝來了。 我胡里胡涂地做了三年皇帝,又胡里胡涂地退了位。在最后的日子里所發生的事情,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養心殿的東暖閣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后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大人為什么哭。這時殿里除了我們三個,別無他人,安靜得很,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縮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么我全不懂。后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我看見袁世凱惟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凱最后一次見太后。如果別人沒有對我說錯的話,那么正是在這次,袁世凱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從這次召見之后,袁世凱就借口東華門遇險1的事故,再不進宮了。 1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六日袁世凱退朝回家,三個革命党人伺于東華門大街便宜坊酒樓上,擲彈炸袁未中,炸斃袁的侍衛長袁金標,炸傷護兵數人,事后袁以“久患心跳作燒及左腿腰疼痛等症”為名請假,拒不入朝,讓胡惟德等人代奏。 武昌起義后,各地紛紛響應,滿族統帥根本指揮不動抵抗民軍的北洋各鎮新軍,攝政王再也沒辦法,只有接受奕劻這一伙人的推荐,起用了袁世凱。待价而沽的袁世凱,有徐世昌這位身居內閣協辦大臣的心腹之交供給情報,摸透了北京的行情,對于北京的起用推辭再三,一直到被授以內閣總理大臣和統制全部兵權的欽差大臣,軍政大權全已在握的時候,他才在彰德“遙領圣旨”,下令北洋軍向民軍進攻。奪回了漢陽后,即按兵不動,動身進京,受隆裕太后和攝政王的召見。 這時候的袁世凱和從前的袁世凱不同了,不僅有了軍政大權,還有了比這更為難得的東西,這就是洋人方面對他也發生了興趣,而革命党方面也有了他的朋友。北洋軍攻下漢陽之后,英國公使朱爾典得到本國政府的指示,告訴他:英國對袁“已經發生了极友好的感情”1。袁到北京不久,英國駐武昌的總領事就奉朱爾典之命出面調停民軍和清軍的戰事。袁世凱的革命党方面的朋友,主要的是謀刺攝政王不遂的汪精衛。汪精衛被捕之后,受到肅親王善耆的很好的招待。我父親在自己的年譜中說這是為了“以安反側之心”,其實并非如此。我有位親戚后來告訴過我,當時有個叫西田耕一的日本人,通過善耆那里的日本顧問關系告訴善,日本人是不同意殺掉汪精衛的。攝政王在几方面壓力之下,沒有敢對汪精衛下手。武昌事起,汪精衛得到釋放,他立刻抓住机會和善耆之流的親貴交朋友。袁世凱到北京,兩人一拍即合,汪精衛也很快与袁的長公子克定變成了好朋友,從而變成了袁的謀士,同時也變成了袁世凱和民軍方面某些人物中間的橋梁。民軍方面的消息經此源源地傳到袁世凱這邊,立憲派人物也逐漸對他表示好感。袁世凱有了許多新朋友,加上在國內外和朝廷內外的那一伙舊朋友,就成了對各方面情況最清楚而且是左右逢源的人物。袁世凱口到北京后,不到一個月,就通過奕劻在隆裕面前玩了個把戲,把攝政王擠掉,返歸藩邸。接著,以接濟軍用為名擠出了隆裕的內幫,同時逼著親貴們輸財贍軍。親貴感到了切膚的疼痛,皇室的財力陷入了枯竭之境,至此,政、兵、財三權全到了袁的手里。接著,袁授意駐俄公使陸征祥聯合各駐外公使致電清室,要求皇帝退位,同時以全体國務員名義密奏太后,說是除了實行共和,別無出路。我查到了這個密奏的日期,正是前面提到的与袁會面的那天,即十一月二十八日。由此我明白了太后為什么后來還哭個不停。密奏中讓太后最感到恐怖的,莫過于這几句:“海軍盡叛,天險已無,何能悉以六鎮諸軍,防衛京津?雖效周室之播遷,已無相容之地。”“東西友邦,有從事調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爭持,則難免無不干涉。而民軍亦必因此對于朝廷,感情益惡。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孑造也。……” 1一九—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英國外相格雷复駐華公使朱爾典電。其全文是“复你十二日電。我們對袁世凱已發生了极友好的感情和崇敬。我們愿意看到一個足夠有力的政府,可以不偏袒地處理對外關系,維持國內秩序以及革命后在華貿易的有利環境,這樣的政府將要得到我們所能給予的一切外交援助。”(見藍皮書中國第一號,一九一二年四十頁) 隆裕太后完全給嚇昏了,連忙召集御前會議,把宗室親貴們叫來拿主意。王公們听到了密奏的內容和袁世凱的危言,首先感到震動的倒不是法蘭西的故事,而是袁世凱急轉直下的變化。本來在民、清兩軍的議和談判中,袁世凱一直反對實行共和,堅決主張君主立憲。他曾在致梁鼎芬的一封信中,表示了自己對清室的耿耿忠心,說“決不辜負孤儿寡婦(指我和太后)”。在他剛到北京不久,發布准許百姓自由剪發辮的上諭的那天,在散朝外出的路上,世續指著自己腦后的辮子笑著問道:“大哥,您對這個打算怎么辦?”他還肅然回答:“大哥您放心,我還很愛惜它,總要設法保全它!”因此一些對袁世凱表示不信任的人很為高興,說“袁宮保決不會當曹操!”民清雙方的談判,達成了把國体問題交臨時國會表決的原則協議,國會的成員、時間和地點問題,則因清方的堅持而未決。正爭執中,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選了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第二天,袁世凱忽然撤去唐紹儀代表的資格,改由他自己直接和民軍代表用電報交涉。國体問題還遠未解決,忽然出現了袁內閣要求清帝退位問題,自然使皇室大為震駭。 原來袁世凱這時有了洋人的支持,在民軍方面的朋友也多到可以左右民軍行動的程度。那些由原先的立憲党人變成的革命党人,已經明白袁世凱是他們的希望;這种希望后來又傳染給某些天真的共和主義者。因此在民軍方面做出了這個決議:只要袁贊成共和,共和很快就可成功;只要袁肯干,可以請袁做第一任大總統。這正符合了袁的理想,何況退位的攝政王周圍,還有一個始終敵對的勢力,無論他打胜了革命党還是敗給革命党,這個勢力都不饒他。他決定接受這個條件,但對清室的處置,還費考慮。這時他忽然听說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了臨時大總統,不免著起急來。他的心腹助手趙秉鈞后來透露:“項城本具雄心,又善利用時机。但雖重兵在握,卻力避曹孟德欺人之名,故一面挾北方勢力与南方接洽,一方面挾南方勢力,以脅制北方。項城初以為南方易与,頗側南方,及南方選舉總統后,恍然南北終是兩家,不愿南方勢力增長,如國民大會成立,將終為其挾持,不能擺脫。乃決計專對清室著手,首先脅迫親貴王公,進而脅迫清帝,又進而恫嚇太后,并忖度其心理,誘餌之以优待條件,達到自行頒布退位,以全權組織臨時政府。”這就是袁世凱突然變化的真相。 變化盡管是變化,如果想從善于流淚的袁世凱臉上,直接看到凶相,是辦不到的。他最后和太后見了那次面,在東華門碰上了一個冒失的革命党人的炸彈,給了他一個借口,從此再不進宮,而由他的助手趙秉鉤、胡惟德等人出面對付皇室。他自己不便于扮演的角色就由他們來扮演。 但是變化終歸是變化。那些相信過袁世凱的人,又改變了看法。 “誰說袁世凱不是曹操?” 一直堅持這個說法的是恭王溥偉、肅王善耆、公爵載澤等人,還有醇王周圍的年輕的貝勒們。一位貴胄學堂的學生后來說,當時的民政大臣滿人桂春曾宣稱,為了回答外地對滿人仇殺的行為,他已組織了滿族警察和貴胄學堂的學生,對北京城的漢人實行報复。遠在西安的總督蒙族人升允,這時帶兵勤王,离了西安,袁世凱去了一封表示贊許的電報,同時命令他停在潼關不得前進。以良弼為首的一些貴族組織了宗社党1,宗社党將采取恐怖行動的傳說也出現了。總之,一部分滿蒙王公大臣做出了要拚命的姿態。太后召集的第一次御前會議,會上充滿了忿恨之聲。奕劻和溥倫由于表示贊成退位,遭到了猛烈的抨擊。第二天,奕劻沒有敢來,溥倫改變了口風,聲明贊成君主。 1在辛亥革命期間,滿清皇族的最頑固最反動的集團,以良弼、溥偉、鐵良等為首組成了宗社党,其目的是挽救清朝的滅亡,反對清帝退位,反對袁世凱,反對議和。后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袁世凱又策動馮國璋等發表通電,贊成共和,才被迫同意清帝沮位,隆裕亦傳諭,把它解散。宗社党解体之后,其中一些主要分子并不死心,分別投靠了帝國主義企圖借外力來复辟。 這种情勢沒有保持多久。參加會議的毓朗后來和他的后輩說過這個會議,溥偉也有一篇日記做了一些記載,內容都差不多。其中的一次會議是這樣開的—— 太后問:“你們看是君主好還是共和好?” 大約有四五個人立刻應聲道:“奴才都主張君主,沒有主共和的道理。”接著別人也表示了這個態度,這次奕劻和溥倫沒參加,沒有相反的意見。有人還說,求太后“圣斷堅持,勿為奕劻之流所惑”。太后歎气道: “我何嘗要共和,都是奕劻跟袁世凱說的,革命党太厲害,咱沒槍炮役軍餉,打不了這個仗。我說不能找外國人幫忙嗎?他們說去問問。過了兩天說問過了,外國人說攝政王退位他們才幫忙。載灃你說是不是這樣說的?” 溥偉忿忿地說:“攝政王不是已退位了嗎?怎么外國人還不幫忙?這顯然是奕劻欺君罔上!” 那彥圖接口道:“太后今后可別再听奕劻的啦!” 溥偉和載澤說:“亂党實不足懼,只要出軍餉,就有忠臣去破賊殺敵。馮國璋說過,發三個月的餉他就能把革命党打敗。” “內帑已經給袁世凱全要了去,我真沒有錢了!”太后搖頭歎气。 溥偉拿出日俄戰爭中日本帝后以首飾珠寶賞軍的故事,勸清太后效法。善耆支持溥偉的意見,說這是個好主意。隆裕說:“胜了固然好,要是敗了,連优待條件不是也落不著了嗎?” 這時优待條件已經由民清雙方代表議出來了。 “优待條件不過是騙人之談,”溥偉說,“就和迎闖王不納糧的話一樣,那是欺民,這是欺君。即使這條件是真的,以朝廷之尊而受臣民优待,豈不貽笑千古,貽笑列邦?”說罷,他就地碰起頭來。 “就是打仗,只有馮國璋一個也不行呀!”太后仍然沒信心。溥偉就請求“太后和皇上賞兵去報國”。善耆也說,有的是忠勇之士。太后轉過頭,問跪在一邊一直不說話的載濤: “載濤你管陸軍,你知道咱們的兵怎么樣。” “奴才練過兵,沒打過仗,不知道。”載濤連忙碰頭回答。 太后不做聲了。停了一晌才說了一句: “你們先下去吧。” 末了,善耆又向太后囑咐一遍:“一會,袁世凱和國務大臣就覲見了,太后還要慎重降旨。” “我真怕見他們。”太后搖頭歎气。…… 在這次會議上,本來溥偉給太后想出了個應付國務大臣們的辦法,就是把退位問題推到遙遙無期的國會身上。可是國務大臣趙秉鈞帶來了袁世凱早准備好了的話: “這個事儿叫大伙儿一討論,有沒有优待條件,可就說不准了!” 太后對于王公們主戰的主意不肯考慮了。王公們曾千囑咐万囑咐不要把這件事和太監說起,可是太后一回宮,早被袁世凱喂飽的總管太監小德張卻先開了口: “照奴才看,共和也罷,君主也罷,老主子全是一樣。講君主,老主子管的事不過是用用寶。講共和,太后也還是太后。不過這可得答應了那‘條件’。要是不應呵,革命党打到了北京,那就全完啦!” 在御前會議上,發言主戰的越來越少,最后只剩下了四個人。据說我的二十几歲的六叔是主戰者之一,他主張來個化整為零,將王公封藩,分踞各地進行抵抗。這個主張根本沒人听。毓朗貝勒也出過主意,但叫人摸不清他到底主張什么。他說: “要戰,即效命疆場,責無旁貸。要和,也要早定大計。” 御前會議每次都無結果而散。這時,袁的北洋軍將領段祺瑞等人突然從前線發來了要求“清帝”退位的電報,接著,良弼被革命党人炸死了。這樣一來,在御前會議上連毓朗那樣兩可的意見也沒有了。主戰最力的善耆、溥偉看到大勢已去,离了北京,他們想學申包胥哭秦庭,一個跑到德國人占領的青島,一個到了日本人占領的旅順。他們被留在那里沒讓走。外國官員告訴他們,這時到他們國家去是不适宜的。問題很清楚,洋人已決定承認袁世凱的政府了。 宣統三年舊歷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頒布了我的退位詔。一部分王公跑進了東交民巷,奕劻父子帶著財寶和姨太太搬進了天津的外國租界。醇王在會議上一直一言不發,頒布退位詔后,就回到家里抱孩子去了。袁世凱一邊根据清皇太后的懿旨,組織了民國臨時共和政府,一邊根据与南方革命党達成的協議,由大清帝國內閣總理大臣一變而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而我呢,則作為大總統的鄰居,根据清室优待條件1開始了小朝廷的生活。 1与“關于清帝遜位后优待之條件”同時頒布的還有“關于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和“關于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這個清室优待條件如下: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 主之禮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歲用四百万兩。俟改鑄新幣后,改為四 百万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暫居官禁。日后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 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 設衛兵,妥慎保護。 第五款 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 有實用經費,并由中華民國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官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 閹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第八款 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 舊。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