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如愿以償返海軍,默默等待不虛度; 好夢成真連擢晉,三軍主帥權位重。 1948年6月23日,蒙巴頓攜夫人乘專机返回了倫敦。 此時,這里的許多人又在紛紛議論蒙巴頓的個人志向和未來的職務安排了。有的說他可能會去搞政治,到美國當大使;有的說他可能去經商;還有的說他將出任文職的國防大臣。實際上,這种种猜測都根本不著邊際。蒙巴頓重返海軍的決心從未動搖過,他的志向很簡單——繼承父業,最終當上第一海務大臣。而為實現自己的這一志向,他只有一條路可走——重返皇家海軍。 回國后的第三天,蒙巴頓就向海軍首腦提出了申請。他在6月25日的日記中寫道:“我向海軍大臣、第一海軍大臣和第一海務大臣打了報告,表示我愿一切听從他們的分配。”由于蒙巴頓在皇家海軍里的軍籍一直保留著,他回來自然沒有任何障礙,但要給他在等級森嚴的皇家海軍安排一個合适的位置,也頗令海軍首腦們頭疼。他擔任過東南亞戰區的盟軍最高司令,還剛剛做過印度總督,職位安排低了不妥當,而僅有的几個高級別位子現在又被擠得滿滿的,總不能他一回來就把別人撤下來吧?再說別人也沒有失職和過錯呀。第一海務大臣約翰·坎宁安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痛苦考慮,于10月份決定,讓蒙巴頓擔任地中海艦隊第1巡洋艦隊司令。 英國地中海艦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之一,而第一巡洋艦隊又是皇家海軍中唯一的一支常備艦隊,它擁有4艘大型戰艦和數十艘各類中小型艦艇。所以,蒙巴頓的職位是相當重要的。但是,与他當年擔任盟軍一個大戰區的最高司令或總督時相比,這個職位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更有趣的是,他的頂頭上司地中海艦隊總司令阿瑟·約翰·鮑爾將軍,是蒙巴頓在東南亞戰區任最高司令時下面的東印度艦隊司令;地中海艦隊副司令道格拉斯·彭南特也曾在蒙巴頓手下任過職。在整個地中海艦隊的領導層中,他這個第1巡洋艦隊司令的職務排在第4位。于是,人們好奇地觀察著他們之間將怎樣處理如此复雜的關系。 蒙巴頓處理眼下的上下級關系時很有分寸,既不顯示出驕傲自大、擺過去的老資格,又不刻意表現出做作的禮貌和謙恭。他恰如其分地對上級表示敬意,又不失他本來應該得到的禮遇。因為誰都清楚,蒙巴頓在歷史上的地位已超過了地中海艦隊中的任何一個人。艦隊司令鮑爾將軍對他很禮貌,一見到蒙巴頓就不由地想起當年在東南亞時的情景,總是對他以“長官”相稱,而蒙巴頓也尊重現實,見到鮑爾或匯報工作時,也總是恭恭敬敬地稱他為“長官”。他們如此禮貌地處理好個人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在整個地中海艦隊的官兵中傳為佳話。 1949年10月,未來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來到地中海艦隊服役。菲利普親王是蒙巴頓的侄子,他的到來使蒙巴頓非常高興,但他們開始卻很難和睦相處。蒙巴頓總想干預侄子的私事,而菲利普親王則“极力顯示自己的獨立性”,有時還顯得很粗魯。叔侄倆都有點儿倔脾气,經常發生口角。對此,蒙巴頓有些傷心地寫道:“我沒有自己的親生儿子,只有兩個侄子和一個女婿。即使我把他們當親生儿子看待,他們也決不會把我當作自己的生父。我并不責怪他們,盡管我時常感到些傷感。”后來,叔侄倆似乎達成了某种妥協。“菲利普又与我言歸于好了,就像以前那樣。我們促膝談了心,他承認他不愿受我擺布,也不愿得到我的保護。”蒙巴頓理解了侄子的想法,問題也就解決了。從此,倆人變得形影不离,相從甚密。 1950年6月,蒙巴頓被調离地中海艦隊,回海軍部擔任第四海務大臣。當時,皇家海軍部有5個海務大臣:因為參加內閣的英國海軍大臣是文官,所以第一海務大臣實際上是海軍的專職首長;蒙巴頓之所以很早就立志當上它,原因就在于此。第二海務大臣負責人事;第三海務大臣負責艦艇設計和制造;第四海務大臣負責補給和軍餉等后勤工作;第五海務大臣負責海軍中的航空兵部隊。蒙巴頓本想擔任第二海務大臣,這樣可使自己离夢寐以求的位子只差一步,然而,霍爾海軍大臣沒有答應。不過這也行,他在同霍爾會見后對女儿帕特里夏說:“我表示讓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對他表示感謝。” 有人覺得海軍部這樣安排對蒙巴頓不公平。鮑爾將軍向上抗議說,他認為對蒙巴頓沒有量材使用。得到的答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皇家海軍的后勤工作一直被人忽視,其實這是一項重要工作。蒙巴頓自然不相信這种貌似振振有詞的理由——“因為他們認為我今年才49歲,而其他几位海軍中將都五六十歲了,我還年輕,仍可以等待。” 來海軍部走馬上任后,蒙巴頓對后勤方面糟糕的程度惊詫不已。15万海軍預備役人員應做到召之即來,可是海軍所有的倉庫只有可供4万人的軍服和用具。沒有軍需儲備,也沒有搞任何軍需儲備的計划;甚至沒有足夠的掃雷設備裝備現有的掃雷艦。蒙巴頓開始干了。本來正像他自己所說,“作為第四海務大臣,我的工作是無足輕重的,沒人忌妒,也沒人認為我想利用職權胡作非為。”然而,正是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兩年中,使第四海務大臣位置的重要性達到了以往未曾有過的程度。他巨大的工作熱情和能量迸發出來了,新的主意和新的舉措不斷涌現。首先,他完全重組了他的后勤机构;其次,他從第三海務大臣那里,拿過來了為各艦隊分配武器彈藥的權力;再次,他獲得了制訂皇家海軍所有行政計划的權力。看他這么愿意干,海軍部賦予他的任務也沒完沒了,像當年他父親在這里工作時一樣,海軍部里的舊口頭語又落在了儿子的身上:“什么事儿都讓迪基會干,因為他肯干、會干。” 蒙巴頓還隨准備去做他份外的工作,不僅是他喜歡有壓力,而且是因為他非常希望整個皇家海軍——這部傾注了他的深情的軍事机器,能按照他的意圖運轉起來,讓別人覺得他是個海軍里唯一不可缺少的人。很自然,這引起了別人的不痛快。1951年底,麥格雷戈接替拉姆擔任第一海務大臣不久,就在興頭上把蒙巴頓訓斥了一頓。此后一段時間內,當海軍部開會時,蒙巴頓就一聲不響地坐在后面,只有討論他份內工作時才開口講話。但是,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次,他要求海軍部批准官兵換裝的提議,麥格雷戈以种种理由拖延,蒙巴頓便直接找到喬治國王,要求他對麥格雷戈施加壓力。結果,他的提議獲得了通過,皇家海軍官兵換上了更漂亮的新式軍裝。這件事給海軍部所有官員們留下了這么种深刻的印象:蒙巴頓有殺手鑭,雖然他不輕易去搬動,但在需要的時候,他隨時都可以這樣做。 1951年艾德禮的工党政府垮台后,丘吉爾又奇跡般地打回了唐宁街。由于保守党一直不滿意蒙巴頓在次大陸搞的那個分治方案,人們本以為丘吉爾复出后會懲罰蒙巴頓。然而事實剛好相反,丘吉爾理解并原諒了蒙巴頓,甚至還感謝他在那里出色的工作,使自己不再為次大陸問題而心焦勞神。在台上執政和在台下做反對党,考慮問題的角度怎么能一樣呢?丘吉爾依舊喜歡蒙巴頓,并全力幫助他實現當上第一海務大臣的理想。 實際上,兩党領導人都對蒙巴頓的理想持支持態度。艾德禮曾說過,“我希望蒙巴頓成為第一海務大臣。”丘吉爾更不用說了,他恨不得馬上把英國海軍部交給可愛的迪基負責。然而英國的政治制度,特別是皇家海軍的任免程序和規定,使他們都無能為力。于是,1952年5月,蒙巴頓先被任命為地中海艦隊總司令;轉年2月,晉升為正式的海軍上將。這樣,就為蒙巴頓一步步地獲得自己理想的職務舖平了道路。 1955年3月,溫斯頓·丘吉爾覺得時机成熟了,該是讓蒙巴頓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時候了。不過,在3月21日接到正式任命書之前,蒙巴頓還蒙在鼓里,他不敢相信自己一生的愿望已經實現了。這是丘吉爾最后一次幫他的忙,因為在4月份丘吉爾就辭職下台了。 上任后的第一天,蒙巴頓在日記中寫道:“我坐在父親的畫像下面,心里十分激動。”盡管當年路易斯親王的辦公室窗前,現在建有一幢黃褐色的大樓,擋住了外面射來的陽光,但蒙巴頓還是堅持要去那里辦公。可是,他坐在父親當年坐過的那把椅子上,并不想沉緬于過去,他要著眼于更新、更高的目標。他認為皇家海軍仍需要改革,以期适應時代的要求。 當時,由于英國經濟很不景气,政府決定大規模削減公共開支。削減哪一方面呢?1955年10月的一次民意測驗表明,公眾普遍認為應首先削減國防開支。同月,不久前才繼丘吉爾擔任首相的文登向公眾作出許諾,要在此后30個月內將現役軍人人數從80万減少到70万。政府的文職官員們還強烈要求海軍大幅度減員。哈羅德·沃納告訴蒙巴頓:“我覺得艾登首相已不再對海軍感興趣了。海軍在各兵种中排列第三。而且,人們一直就海軍在核戰爭年代能否起作用表示怀疑。”英國在二戰中的老英雄蒙哥馬利元帥,也在皇家聯合軍事學院的一次講演中說,“海軍在世界大戰中只能起很小的作用,在其他時期,海軍几乎一無所為。”無獨有偶的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談到當時的蘇聯軍事戰略時竟宣稱:“在熱核時代,大型水面艦艇只是漂在海洋上的鋼鐵棺材。”總之,來自各方面的輿論都試圖說明一個問題:海軍曾很有活力,但現在大勢已去。 重申海軍的作用,使之得到公眾的承認,确實是蒙巴頓就任第一海務大臣以后的首要任務。他認為,“我們只有先讓別人承認,我們的艦艇將來可以成為大型游動火箭的運載工具,然后其他事項方可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在蒙巴頓任第一海務大臣期間,這是海軍部所奉行政策的第一大基石。第二大基石是,保證向在世界各地執行保護英國利益任務的水陸兩栖打擊力量提供支援。在申請政府撥款方面,蒙巴頓很現實,也很講究策略。他對經常嚷著要大幅度增加撥款的部下們說:國防預算是要分配給各軍兵种的,海軍的份額肯定會少于過去。要求過高就等于失去更多。海軍必須确定自己的首要任務,并曉之于眾。只有這樣,保持一支有效的和平衡的戰斗力量的最起碼的要求才能得到滿足。 然而就是這樣,于1956年底蘇伊士運河危机以后出任國防大臣的鄧肯·桑茲還要繼續削減海軍。這一年,蒙巴頓登上了皇家海軍的頂峰——被晉升為海軍元帥,但沒等他高興多久,桑茲上任后所表現出來的對海軍的敵意便引起了蒙巴頓的憤怒。 桑茲是丘吉爾的乘龍快婿,曾任內閣供應大臣,以喜歡貶低他人而聞名。海軍副參謀長戴維斯回憶說:“他是有名的頑固腦袋,而且……對國家的戰略需求一竅不通。”更糟糕的是,桑茲得到了新任首相麥克米倫的尚方寶劍,“有權對涉及武裝部隊的規模、形式、組織、部署、裝備和供應……似及軍餉和服役條令等一切事情作出決策。”桑茲的觀點是:核武器將決定戰爭的胜負,海軍起不了多大作用;巡洋艦已不再需要了,應予以報廢;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机也不再需要了,皇家空軍可以把它們的任務包下來,等等。實際上,這等于說海軍已沒必要存在了,它成了奢侈品,國家養它不起了。 桑茲來國防部后,下令削減國防開支,引起了現役軍官們的強烈不滿。蒙巴頓在1957年2月份寫道:“我們現在同鄧肯·桑茲搞得不可開交。他要大幅度削減1957—1958年度預算和長遠規划開支。女王陛下的政府打算無情地削減國防開支了。”海軍部說,“如果更荒唐的削減計划——比如一年左右將海軍裁員一半——獲得批准”,海軍部官員將集体辭職。蒙巴頓也起草了一份告海軍全体高級軍官書,時刻准備散發下去。內稱: 我們海軍部已作了全面和仔細的調查,結果很清楚,這 樣大幅度削減開支,只會造成混亂,破坏軍隊的士气。如果 要就此事攤牌,我當然要明确表示,我不能再繼續任職了,不 能為這种人為的混亂負責。但是,在我考慮采取這一重大行 動之前,我想听听同齡人的高見。 結果,和通常一樣,事情并沒有走到那一步,原因之一是桑茲作了明顯的讓步。 1959年5月22日,麥克米倫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頓為國防參謀長,并建議這個職務的任期將由3年延長到5年。從地位上說,國防參謀長僅低于國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屬于文官并受党派競選的影響,所以,國防參謀長實際上是整個英國陸海空三軍武裝力量的專職首長。 在正式任命公布前,蒙巴頓忙忙碌碌地度過了他在海軍中的最后几周。4月19日和20日,他發出了1300份告別信,其中大部分的結尾都有他的親筆簽名。4月23日,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講話,“告訴廣大人民,海軍的前途是光明的”。按規定,他移交第一海務大臣職權的時間是5月1日零點整。4月30日午夜,他坐臥不宁地等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當副官提醒他時辰已到時,蒙巴頓十分傷感地說:“現在我已不再僅僅屬于皇家海軍了。”說完,走到繼任者查爾斯·拉姆面前,同他辦理了交接手續。 蒙巴頓是繼威廉·迪克森之后的第二任國防參謀長,這個職務設于1958年,目的是統一指揮和協調陸海空三軍。然而,迪克森在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方面,沒有取得成功。他僅干了一年多,便干不下去了,由蒙巴頓來接替他。當時,陸海空三軍各自的參謀長,有事可以直接去見內閣大臣和首相,蒙巴頓認為這樣做無疑是損害了國防參謀長的權威,于是他上任伊始便定下規矩,各軍种有事先要找國防部請示,不准他們越級去找內閣大臣和首相。 20多年來,蒙巴頓一直主張三軍統一。還在大戰期間,他就曾說過:“我個人認為,所有軍官都應享有去各兵种服役的机會。他們應分別在達特默思、克蘭威爾和桑赫斯特輪流服役,一年換一個地方。這樣,他們既可受到一般的鍛煉,還可學到特殊本領。”他還主張,軍校學員通常可以選擇自己的職業,學習參謀課程和戰術課程應著眼于三個軍种,某一軍种的參謀應到其他兩軍种里工作一段時間。他在1941—1942年負責聯合作戰總部期間,便是這么做的。 在領導机构的改革方面,他提出撤銷各軍种參謀部,而設立三軍統一的聯合計划參謀部,并由他來擔任這個机构的常任主席。不過,由于遭到了各軍种參謀長的消极抵制,這一目標沒有在倫敦實現。蒙巴頓于是把它付諸實施于海外駐軍,分別在塞浦路斯建立了近東聯合司令部,在亞丁建立了中東聯合司令部,在新加坡建立了遠東聯合司令部。這种新的指揮机构,在提高英軍的快速反應能力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后來在1961年,伊拉克再次稱科威特是它的一部分,并在科伊邊境集結重兵,對科威特進行威脅。英國派“保壘”號航空母艦前往海灣地區,并答應科威特,如果它請求支援,英國軍隊24小時內即可采取行動,結果使伊拉克未敢輕舉妄動。英國之所以能奪下海口,中東聯合司令部的建立是原因之一。因為它能迅速協調和調動陸海空各部隊,簡化了工作程序,從而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英國駐中東地區司令埃爾沃西中將說,在那次聯合行動中,聯合司令部的作用是很大的,沒有這樣一個聯合指揮机构,英國的干涉肯定不會那樣順利。 然而,就在蒙巴頓在國防參謀長的顯赫職位上,全力以赴地干自己的事業的時候,他的夫人埃德維娜卻不幸病故了,終年僅59歲。 埃德維娜是位很要強的女人,自戰爭期間她主管過圣約翰救護隊以后,一直著迷于醫療救護事業。這几年,她每年都要花費數月時間去非洲和遠東地區,幫助那里的紅十字會工作。1956年,她的私人醫生威爾克斯·哈維告訴她,如果她不大大減少自己的活動,3年之內死神就要奪去她的生命。埃德維娜對此忠告不但置若罔聞,反而似乎要与死神爭奪時間拼命去工作。1960年1月,她代表圣約翰的海外野戰救護旅去遠東視察。事先被安排出來的視察日程甚至使她沒有了上路的勇气,然而,生性好強的埃德維娜還是咬牙出發了。 2月20日,她抵達婆羅洲即加里曼丹島的亞比。之后她立即進行了一系列視察。路途中,伊麗莎白女王醫院的護士長伯納姆女士發現,她有時腳步踉蹌,經常停下來欣賞周圍景物,看上去已疲憊不堪。伯納姆女士見她身体如此衰弱,就在當地醫院里為她准備了一個房間,讓她住進去以防不測。此時在倫敦,蒙巴頓忙完公務后于凌晨1時30分上床休息。剛入睡不久,便被叫醒,說婆羅洲的總督想和他通電話。一會儿,那邊的電話打過來了,蒙巴頓從模糊不清的越洋電話中,終于听到了夫人去世的噩耗。 剎那間,蒙巴頓悲痛欲絕。人們跑過來規勸他,他默不作聲地淌著眼淚,望著埃德維娜的照片,在一張紙上不斷拼寫著“TRAGEDY”(災難)几個大寫字母。少年夫妻,老來伴。蒙巴頓這年已60歲了,失去老伴對他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2月25日,皇家海軍的“威克菲爾德”號驅逐艦在一艘印度軍艦的護送下,把埃德維娜的遺体運回英國。蒙巴頓寫信給尼赫魯說:“帕特里夏、帕梅拉和她的丈夫,埃德維娜的妹妹瑪麗和我都去了布羅德蘭茲,在家門口等候她的遺体的到來。這是她最后一次回家。”然后,埃德維娜的遺体被送到羅姆西修道院,在那里,由8個人抬上了祭壇。13個小時后,按照她生前的遺囑,遺体將要送入大海。在她的遺体被抬上船時,水兵們鳴笛為她的亡靈開道。在參加埃德維娜海葬的船只中,那艘印度軍艦是尼赫魯親自派來的。這使人們感到他們之間的友情超乎尋常,連蒙巴頓本人也承認,“這真是一個令人注目的姿態,它給所有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會使親愛的埃德維娜含笑九泉。” 埃德維娜去世后,蒙巴頓陷于巨大的憂傷之中,他寫道;“我太痛苦了,我過去從未意識到我是多么地愛她和她對我是何等重要。”喪偶的人都會有這种心情,但蒙巴頓比其他人都更吃惊地發現,他是那樣地离不開埃德維娜。他和妻子過去經常分居,也時常吵嘴,加上他在事業上很充實,自以為沒有妻子在身邊,他也會生活得很好。現在他才感到以前的那种想法是錯誤的。過去他有時愿意和埃德維娜短期分居,但現在他永遠失去了她,這使他悲痛欲絕。他如今形單影只,成了年逾花甲的單身漢。 蒙巴頓擔任印度總督時的主要助手伊斯梅寫道:“埃德維娜的死恐怕給蒙巴頓的打擊太大了。”他的部下們發現,他動輒發火訓人。和以前相比,他變得优柔寡斷;甚至在重要會議上,他也常常精神不集中,一陣陣地發愣。他過去給朋友寫的信,總是熱情洋溢、夸夸其談,如今連給侄子——早已登基的伊麗莎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的信,“都語無倫次,不大動人”。總之,他似乎像變了一個人。 有人開始勸他再婚,說這樣做即使不是為了愛情,也是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些。据說有的名門閨秀也對做伯爵夫人和國防參謀長的夫人感興趣。蒙巴頓或許曾多次產生過再婚的念頭,但找個像埃德維娜那樣的妻子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于是他索性告訴女儿帕特里夏說,他不打算再結婚了,因為再婚可能會使他有個儿子。那么,他要把爵位傳給她的計划就會實現不了。帕特里夏自然听得出這是老父親的幽默,但也确信蒙巴頓不會給她領來一位繼母,為此她要加倍地關心和照顧他,減輕他的痛苦凄涼之感。 在兩個女儿的悉心關照下,蒙巴頓經過一段時間的痛苦,終于重新振作起來。在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上,蒙巴頓和助手們對英國未來的防務結构提出供政府選擇的3种方案:A.只對現行体制作些簡單的修補;B.建立一個完全統一的和确能發揮作用的國防部;C.允許陸海空三軍种各自的總部單獨存在,但必須接受國防部的全面領導。其中,蒙巴頓認為最理想的方案是B方案。 由于撤銷三軍种總部,會使許多將軍的職位難保,麥克米倫首相猶豫不決,他想先選擇C方案,然后為二三年內實行B方案打下基礎。當他征求蒙巴頓的意見時,蒙巴頓回答說:“作為一种臨時解決方案,我同意。”然而,出乎蒙巴頓所預料的是,麥克米倫首先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最后毅然決定采用蒙巴頓他們提出的B方案。 1964年2月24日,蒙巴頓率領英國軍事代表團赴墨西哥訪問,3月1日他在那里收到首相以個人名義發給他的一份電報。電報說,內閣就改組防務指揮系統開展的討論進行得很順利,在下次討論會上就將發表一項聲明。麥克米倫還說:“我們現在正就執行改組計划的最佳途徑(即B方案)進行討論。我想讓您知道,我是多么地感激您。您辛辛苦苦制訂的改組方案,如今正在開花結果。”几天以后,蒙巴頓的代表團抵智利訪問時,英國內閣決定采用B方案來改組防務系統的喜訊果然傳來了。3月5日,蒙巴頓在日記中寫道:“《泰晤士報》航空版今天寄到了智利。該報以十分感人的筆調宣布,(英國)政府已原則上接受了我的建議,決定取消海軍部、陸軍部和空軍部,重建一個統一的、有權威的國防部。” 多年的設想一朝實現,蒙巴頓感到自己几十年的軍事事業達到了頂峰。此時他在英國武裝力量中的地位僅次于文職的國防大臣,但在公眾眼里,他比國防大臣重要得多,是整個英國軍隊的真正主宰。 這期間,他還為加強英國与美國之間的防務合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盡管蒙巴頓希望英國的防務能夠取得完全獨立,但他知道,英國的安全与美國和其他歐洲盟友的安全有不解之緣。華盛頓的決策對英國軍隊產生的影響不亞于甚至大于白廳的決策。所以,蒙巴頓認為,保持同美國人的緊密聯系至關重要。他任國防參謀長后,同美國人保持和發展關系不成問題,因為那里的許多軍方領導人是他當年在戰爭時期的老戰友和老朋友。 還是在1963年2月,當他訪問五角大樓時,蒙巴頓吃惊地發現,除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斯韋爾·泰勒之外,所有美軍參謀長們都是他的舊交。空軍參謀長柯蒂茲·萊·梅和陸軍參謀長惠勒將軍都曾在東南亞盟軍司令部供過職,海軍上將安德森同蒙巴頓相識得更早些。因而他們在交談時,盡管存在著不少意見分歧,但都能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蒙巴頓在老朋友們面前闡述自己的觀點時很少有顧慮,盡管他的意見有時讓對方听起來很刺耳。譬如,美國當時正准備軍事介入越南,蒙巴頓直言不諱地忠告說:“根据我在東南亞的經驗,除了建立一個真正為人民所接受的民族政府之外,……靠外力維持統治的任何政權都不會成功。盡管我認為通過建立一個進步的民族政府,使南越自立于‘竹幕’(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污蔑——作者)之外非常重要,但我覺得以軍事手段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美國后來在越南戰爭中的失敗,證實了蒙巴頓當時的預見。 英國能擁有核潛艇,全靠美國的技術和財政的幫助,而這又是与蒙巴頓的個人努力分不開的。當美國的第一艘核潛艇于1955年下水時,曾拒絕包括英國人在內的一切外國人參觀。后來,蒙巴頓親自找到美國海軍核項目負責人海曼·里科弗上將,請他幫助英國研制自己的核潛艇。由于美國政府作出了決定,加上“容易感情用事的”里科弗上將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全力以赴幫助英國研制核潛艇。對此,蒙巴頓手下的參謀丹尼斯·怀亞特不無夸張地寫道:“里科弗對英國是否能擁有核潛艇并不關心,他關心的是蒙巴頓是否能有核潛艇。” 生活在核武器時代,作為軍事領導人的蒙巴頓,自然要對它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參觀過美國在范登堡的一個核基地,“我當時根本沒有思想准備,所以看到大力神式導彈的洞穴時感到非常吃惊。洞穴直徑為40英尺,深為165英尺,足可盛下一幢20層的摩天大樓。當上方沉重的洞門打開后,一輛巨型起重机將大力神導彈吊上來。整個建筑平均每英寸能抗100磅的壓力。除非是被核武器直接擊中外,其他任何力量都奈何它不得。”他擔心,“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東西,會使人類喪失理智。”然而他認為,核武器將存在下去。如果還來得及銷毀世界武庫中的核武器,他一定會這樣做。然而現在為時已晚,即使核大國們同意銷毀它們現有的核武器,也不能保證它們中間的任何一方或其他某些國家不會再秘密研制核武器。所以,人類強調的重點不是銷毀核武器,而是限制和防止核擴散。 到了1964年下半年,蒙巴頓有了告老還鄉的念頭。蒙哥馬利知道老友的想法,轉告首相說,“迪基不想再干了。”當時,英國首相和國防大臣分別是威爾遜、希利。 希利曾就這件事征求過40名高級將領的意見,由于蒙巴頓在改組防務系統中堅持的那個B方案損害過他們的利益,他們大多同意蒙巴頓告老還鄉。但是,威爾遜不同意,他認為蒙巴頓享有的獨特地位不能白白浪費掉。內閣經濟事務大臣喬治·布朗也很希望蒙巴頓繼續干下去,他威脅那些將領們說,如果同意讓蒙巴頓退休,那么國防參謀長一職,政府很可能要一位文職官員接任。然而,蒙巴頓确實有些年邁体衰了,在重要會議上常打瞌睡,需要作出緊急決定時,他卻要出去散步。 此時已64歲的蒙巴頓,自己也感到力不從心了。不過,像他那樣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即使比他年輕許多的人,也會被搞得精疲力竭的。以1965年2月1日至5日的日程為例:他于2月1日上午9點10分离開住所,10點30分到達辦公室。到次日凌晨1點30分,除了吃飯之外,他一直都在工作。凌晨3點30分,他又得開始工作,一直到早晨5點。休息到9點30分時又爬起來工作。晚飯在家吃,然后一直工作到夜間11點30分。第3天,他5點45分開始工作。當晚有正式宴會,宴會后,他一直工作到凌晨3點。2月4日,一位海軍上將9點來和他一起吃工作餐。中午休息片刻,然后又一直工作到凌晨3點。5日上午8點30分至晚上7點,除吃點儿東西外一直沒有离開過辦公室。甚至在節假日,他平均每天也要花五六個小時批閱文件。長期緊張的工作,使蒙巴頓患了失眠症,他曾寫道:“總是睡了不到兩個鐘頭就醒了。”他确實太累,身体被搞垮,有點儿干得厭煩了。 6月底,蒙巴頓的退休申請獲得了批准。30日,他在王宮侍從的引導下正式謁見他的侄媳——伊麗莎白女王陛下。當他來到白金漢宮的會見廳時,受到了女王的歡迎,女王說有件東西要贈送給他。蒙巴頓后來回憶說,“……接著,她(女王)遞給我一枚功勳章。她這樣做實在妙极了。只有24人曾得到了這种勳章,它往往只授予托馬斯·哈迪那樣的偉大作家和拉迪亞德·基普林那樣的詩人以及拉瑟福那樣的科學家。……据我所知,我是歷史上得到這种勳章的第7位水兵。” 次日,蒙巴頓就要最終告別49年的戎馬生涯离開國防部了。消息不脛而走,許多記者和一些好奇的過路人,都紛紛前來圍在國防部大門口,蒙巴頓下樓時從窗子里看到了外面的情景,高興地說:“呵!門口還有這么多人,真令人滿意。” 從他1916年由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畢業,成為一名正式軍官算起,至今已將近半個世紀了。他要回到亡妻留下的遺產——埃德維娜祖上建造的布羅德蘭茲庄園,度過他的晚年。正是:戎馬倥傯五十載,退役歸家理應該。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