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任何版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將帥名錄里,人們都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這樣一個名字。這是因為,在陣容頗為強大的蘇軍二戰帥林中,這個名字至少是常常被排列在第三位。能排在它前面的另兩個名字分別是當時蘇軍的正副最高統帥斯大林和朱可夫。 根据戰爭年代流傳下來的另一种說法,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兩人是斯大林缺一不可的左右手或左膀右臂:一個是運籌帷幄的智囊,一個是馳騁疆場的統帥。不過,這种說法形象是形象些,卻并不十分准确。 就像朱可夫元帥并不缺乏運籌謀略之術一樣,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也同樣智勇雙全。 在這方面,作者倒好有一比。就如同中國古代歷史上大名鼎鼎、聲名遠播的軍事天才臥龍諸葛先生一樣,伏爾加河之水滋養成長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也是既有運籌帷幄、決胜千里的深謀遠慮,又有統領三軍、能征慣戰的驍勇神威。他,當然是一位智囊式的軍事天才,同時也是一位戰功顯赫的統帥式人物。” 華西列夫斯基,這既是一個令法西斯德軍和日本關東軍聞風喪膽的名字,也是蘇聯人民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反法西斯盟國人民十分愛戴并感到親切的名字。在中國東北的廣大地區,至今還流傳著當年以華西列夫斯基為總司令的蘇聯遠東軍与日本關東軍作戰的許多故事。在有關中國抗日戰爭史或現代史的著述或教科書里,也都載有1945年8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的基本史實,連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不朽英名…… 需要預先說明的是,華西列夫斯基的成長道路及其全部軍事生涯,并不具有更多的傳奇性色彩。本書沒有、也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去做刻意的搜尋与涂抹,它所反映的只是華氏怎樣由一個普通的俄羅斯少年成長為著名的蘇軍統帥和二次世界大戰名將的真實過程。 華西列夫斯基于1895年出生于一個普通的俄國鄉村神父之家,他的少年時代的生活就是田間勞動和讀書。此前,在他的家庭和家族史上,几乎沒有過任何一個与軍職或軍事有關的人。有意思的是,雖然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在神學校里就讀,但他卻一點儿也不喜歡神職和神的事業,也完全不想保留自己的所謂僧侶階級身份。相反,他倒很想到一所世俗的農業大學去讀書,然后成為一名農學家。后來,斯大林曾當面半真半假地問他為什么不想去當神父,他只是說,根本沒想過這件事,他父親也沒強迫他。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19歲的華西列夫斯基抱著“報效祖國”的純朴念頭參軍了。由此,他接受了軍旅第一次的戰火洗禮,也嘗到了軍旅生涯的滋味。但是,他沒想到戰爭會越打越長,沙俄軍隊在戰場上也連遭敗北。雖然他已由起初軍校畢業時的准尉軍官被提升為上尉營長,但還是于1917年11月自行決定退伍回家了。這時,俄國十月革命剛剛爆發,軍隊內部极亂,他只好決心回家再去續他那未了的讀農業大學、當農學家的舊夢。這年,他22歲。然而,當時的動蕩社會現狀根本不可能給他提供這樣的机會和可能。 華西列夫斯基先是在家鄉所在縣的地方蘇維埃軍事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來,又當了8個多月的鄉村教師。到1919年4月,他終于被獲准參加了蘇俄工農紅軍。由于得到布爾什維克党的信任,他才終于感到“服軍役是唯一适合我的稟賦的職業”。他在紅軍的隊伍里先后參加了反對反革命白匪軍武裝叛亂和抗擊帝國主義聯合干涉軍的偉大戰斗。國內戰爭結束后,蘇軍開始改革和整編。自1922年起,他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一直擔任團長工作,從而積累了一套相當丰富的中級指揮員的經驗。1931年起,華西列夫斯基因表現优异、治軍有方而被調到紅軍軍訓部任職。1939年夏天,他又被調到蘇軍總參謀部工作。初始,任戰役訓練處處長,至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被提升為總參作戰部第一副部長。 此間,華西列夫斯基曾兩次到蘇軍軍事院校學習深造。1926年他奉命到“維斯特列爾”步兵戰術進修學校參加了為期一年的團長班學習。1936年秋進入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學習。在這里,他打下了深厚的軍事理論基礎,這為他后來運用自如地籌划和指揮反法西斯戰爭的一系列重大戰役創造了條件。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后,華西列夫斯基先后擔任過總參作戰部長兼副總參謀長、蘇軍總參謀長、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副國防人民委員、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司令和遠東蘇軍總司令等一系列要職。這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也是他全部軍事生涯最有閃光意義和代表性的階段。 此間,他直接參与了几乎所有的蘇軍東西兩大戰線全部戰役的具体籌划和統帥指揮工作。斯大林和蘇共中央給了他高度的賞識和信任,他也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貢獻給了這場空前宏偉的反法西斯戰爭和衛國戰爭事業。在1941年12月的莫斯科保衛戰中,華西列夫斯基率總參第一梯隊10人小組有力地支持了斯大林。1942年春夏之交,德軍在南線猖狂突進,他臨危受命出任蘇軍總參謀長一職。此后,他在大本營和戰爭前線往返奔波,成功地協助斯大林領導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解放頓巴斯、收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等戰役。1944年夏,他由蘇德戰場南翼轉到西部,后又轉到西北部,籌划和指揮了白俄、羅斯戰役和波羅地海沿岸戰役。最著名的是進軍德國領土東普魯士的作戰和1945年對日出兵的遠東作戰。在所有的蘇軍特大戰役中,只有柏林戰役他未參与,因為那時他正在負責准備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出兵作戰事宜。 由于華西列夫斯基在上述一系列戰役的籌划和指揮中成就突出并貢獻巨大,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曾兩次授予他“蘇聯英雄”的光榮稱號。他還先后于1943年4月和1945年3月兩次獲得“胜利勳章”--蘇軍專門為獎勵在統帥和指揮戰爭中建有特大功勳的領導人和高級將帥而設立的最高級別勳章。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曾經兩次獲此殊榮的只有斯大林、朱可夫和他三人。与此同時,他的軍銜也由戰爭初期的少將晉升為中將、大將,到1943年2月,則榮升為蘇聯元帥。這時,他還不滿47歲。華西列夫斯基是蘇聯“少壯派”軍事將領中的佼佼者。能夠与他比肩齊名的只有朱可夫一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悠悠歲月里,華西列夫斯基以其崇高的威望和顯赫戰功一直擔當蘇軍的主要領導工作和蘇聯政府國防部門的領導工作。他先后擔任過蘇軍總參謀長兼蘇聯武裝力量部第一副部長、蘇聯軍事部部長、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國防部部長及國防部總監察長等一系列要職。他也是蘇聯50-60年代的主要軍事活動家和政治活動家之一,直至1977年逝世。 華西列夫斯基是由高級參謀成長為蘇軍一代名將和統帥人物的。這与斯大林的軍事觀點和治軍原則緊密相連。与傳統的軍事觀念不同,在斯大林看來,优秀的參謀人員絕不至于當不了指揮員。事實上,蘇軍中很多著名將帥都做過參謀工作,單只由總參謀部崗位上出來到各部隊充任高級軍事首長的,就有朱可夫、瓦圖京、麥列茨科夫等一大批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則是這方面最好的代表人物。 在整個反法西斯戰爭和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華西列夫斯基身上的擔子特別重。在這方面,除最高統帥斯大林之外,几乎沒有任何人能与他相提并論。這也是他工作職責所決定的。作為戰爭年代在職時間最長的蘇軍總參謀長,他不僅要統籌全局,參与策划各條戰線、各個方向上的一系列戰役活動,而且還要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獨當一面,做好自己所在方向上的戰役領導和協調工作。由于這兩項工作都不得偏廢,使他不得不經常地在戰爭前線与莫斯科指揮中樞之間飛來飛去,長期奔波。只是到戰爭末期,由于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元帥負傷犧牲,他才主動提出辭去總參謀長一職以接替該方面軍的指揮工作。為此,斯大林又專門把他安排為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6名成員之一,以示對他的須臾不可离。 在蘇軍眾多的統帥人物中,華西列夫斯基向有儒將之稱。他性格敦厚,待人熱誠,嚴于律己,謙遜自處。他尊重每一個人,從最高統帥到集團軍或軍師一級的首長。一次,在完成一次重大戰役行動之后,斯大林曾對他開玩笑似地說:“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您指揮這么一大批軍隊,而且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許連蒼蠅都從來也沒有欺侮過。”他從來不認為粗暴是統帥性格的特征,也不認為它是指揮軍隊的重要因素。他自己也曾說過,“要心平气和并且不讓自己提高嗓門,并不總是那么容易。但是……經常要攥緊拳頭直到手指發疼,默不作聲,克制自己不去罵人或吼叫。善于在下屬面前保持自重,應是蘇聯軍事首長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質”。 華西列夫斯基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相信部屬,尊重并信任下級,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他非常了解,在像蘇德戰爭初期那樣很不利的困難局面下,要保持嚴密的組織性和工作的嚴肅性是不容易的。所以他极力提倡集体的團結精神,努力造成一种使大家感不到上面的壓力,而是感受到有經驗的老同志和首長們的有力支持這樣一种工作气氛。他對下級歷來熱情、關怀、坦誠和信任,所以在總參謀部深受大家的愛戴,也獲得了崇高的威望。 他的另一個特點是勇敢沉著、机敏干練。他曾在戰爭期間不止一次地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在前線作戰部隊工作,但是每次都能准時圓滿地完成最高統帥部賦予的使命和任務。他寫給最高統帥部的報告,都非常全面而极其明确。他的這一素質深得斯大林的賞識,所以當需要深入地分析某個問題、制定某种可靠決定或提出某項完善的建議時,斯大林常常把他派到前線去。斯大林十分相信華西列夫斯基的判斷和建議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他的一個特殊天賦是能在事件的發展中抓住主要的東西,及時作出正确結論,并能极為清楚地預見到事件發展的趨勢。但是,他從不炫耀自己。相反,他總是非常注意傾听別人的意見。他從不打斷別人的話,即使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也能耐心地討論并做說服工作,最后往往使對方心悅誠服。同時,他也很善于在最高統帥面前堅持自己的觀點,在這方面他既靈活又堅定。具有此种勇气和本領的,在蘇軍高級領導人中只有他和朱可夫、安東諾夫等极少數几個人。 在作戰風格上,華西列夫斯基的特點是決心大,計划周密,力圖合圍敵人,切斷其退路;或分割敵軍集團,以便隨著戰役發展而各個殲滅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克里米亞戰役、白俄羅斯戰役、麥麥爾戰役,尤其是東普魯士戰役和龐大的遠東作戰中,這种特點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現。在所有的作戰行動中,他都隨時准備無條件地效忠祖國。他從不夸耀自己的功績,反對任何吹噓。在取得戰役胜利后,即使是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從不強調自己的個人作用。 第二版《蘇聯大百科全書》給統帥下的定義是:“統帥乃是領導全國武裝力量或戰役戰略大軍團,具有准備与實施戰略性戰役的雄才大略,并能運用作戰經驗創造性地發展軍事學術的軍事家或軍事首腦。統帥作用的大小,取決于他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中探索和運用可導致作戰胜利的作戰方法的才干。” 華西列夫斯基自己也認為,指揮戰爭是一种獨特的創造性藝術活動,“完全應該把那些在戰場上最卓越地表現出自己的軍事藝術和才能、勇敢和必胜信念的軍事首長列入統帥的范疇”。在他看來,不僅方面軍司令,而且集團軍司令級的高級軍事首長也應被列入統帥之列。他曾寫道:“衡量戰爭年代里統帥活動成績的准繩,當然是完成戰略性的方面軍和集團軍戰役的任務以及把敵人打得慘敗的藝術。” 華西列夫斯基不愧為一代統帥,他無愧于自己的英名和所得到的褒獎! 在考察華西列夫斯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對他一生起到過特別大影響的人,應該首推早年的蘇軍總部作戰部長兼副參謀長特里安達菲洛夫和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他們像伯樂一樣發現了他,隨后又培養和提拔了他。前者把他由基層部隊的團級指揮員調到了紅軍軍訓部,由此他才得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全面認識了解蘇軍,同時也鍛煉了自己。后者把他調入了蘇軍總參謀部,并在隨后直接把他推荐給了最高統帥斯大林,從而使之得以進入蘇軍最高指揮中樞。當然,伏羅希洛夫元帥和斯大林本人對他的推重和賞識也是极為重要的。尤其應該指出的是,他一直對斯大林給予的關怀和器重深為感激,并始終認為斯大林不愧為最可欽佩的軍事天才和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驕傲領袖。 話說回來,任何別人的推荐和賞識,都必須以自己的天賦和努力為既定基礎,不要說在軍事領域內和戰爭年代中,就是在其他沒有較大風險的領域內或和平時期,這也照樣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用一句中國話來說,成事在天,謀事則完全在人。所謂事在人為,此之謂也。 關于本書的結构安排,考慮到叢書的創意和整体性,作者著重寫了傳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軍事活動,戰前的軍事生涯也做了較詳細的介紹,用以說明其從士兵到元帥的成長過程,其他則未便涉及。 最后,作者需要說明的是,撰寫本書的材料收集工作是在相當困難的條件下完成的,得到了戴茂林等同志的大力幫助。這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看到過一本中文版的給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作傳或較完備的介紹性作品。無疑,這給本書的寫作帶來了很多不便,其中有些關系到時間和具体事件的准确性問題,不得不去翻閱大量相關的著述或文字。在這里,請允許我對戴茂林及所有給我幫助的人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之憂! 此外,本書的撰寫是在极為倉促的時間里克服种种困難和不盡人意事件中完成的,又兼作者自己能力、水平所限,因此它很可能存在包括各方面的疏漏或失誤之處。凡此种种,敬希有識專家和讀者諸君給予批評和指正。 作者在不胜惶恐中祈盼您的賜教。 1994年8月31日 于青燈下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