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話說宁遠之戰,歷時三天,努爾哈赤以眾擊寡,卻打了敗仗。 這是努爾哈赤有生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他自二十五歲起兵,四十多年來,歷經百戰,兵鋒所指,無不披靡。因此,有“常胜將軍”的美稱。 努爾哈赤一向是以用兵多謀著稱。但是,這位久經戰陣的常胜將軍,為什么會敗給初上戰場的明朝年輕將領袁崇煥呢? 兵書上說:驕兵必敗。努爾哈赤自向明朝開戰以來,不堪一擊的明朝軍隊,屢次敗北。努爾哈赤被獲得的一系列胜利,沖昏了頭腦,產生了輕敵思想,他過低地估計了宁遠城的抵抗能力,沒有認真地制定進攻計划。 早在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看准了有才干的熊廷弼被解職的机會,發兵攻打遼、沈,大獲全胜。 這次宁遠之戰,努爾哈赤是想利用明朝的孫承宗被解職的机會,用“靴尖踢倒”宁遠城,并率領大軍直取山海關。實在是沒有把宁遠城放在眼里,可以這樣說,輕敵到了极點。 當后金大軍渡過遼河的時候,見右屯、錦州、大凌河的明軍紛紛敗退,沒有看清這是袁崇煥等人設下的誘敵深入之計,因此更加輕視明朝的軍隊,甚至無所顧及,率領八旗士卒,直抵宁遠城下。 努爾哈赤的八旗士卒,只善于平原,曠野拼殺,不善于攻堅拔城。 戰前,他又被袁崇煥“偃旗息鼓”的迷惑戰術所蒙騙,認為宁遠城防守松馳,明軍膽怯。 而袁崇煥在“敵誘不出戰”思想指導下,實行“憑堅城用大炮”的新戰術,堅守城池,用威力強大的炮彈轟擊,使后金兵馬于東西南北四面受擊,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 交戰不久,努爾哈赤才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以致兵馬損傷慘重,連他自己也身負重傷。 由于輕敵而不察戰机,不選擇天時,又不顧天寒地凍,強行攻城,更增加了失敗的因素。 后金攻下遼沈之后,努爾哈赤實行屠殺和奴役廣大漢族人民的政策,在漢族人民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以致遼東漢民對后金政權,既怀著恐懼心理,又深藏著仇視情緒。 在這种情況下,袁崇煥振臂一呼,宁遠城里老百姓衷心擁護。他們兵民一心,同仇敵愾,再加上袁崇煥指揮若定,臨戰不慌,又借助大炮的威力,使后金兵馬攻城失敗,努爾哈赤不得不退兵沈陽。 俗話說:胜敗乃兵家之常。但是,對于常打胜仗,并享有很高威望的努爾哈赤來說,宁遠之敗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大半生的戰斗經歷,一系列的胜利紀錄,后金的迅猛發展,已在這位常胜將軍的思想上,培植了一种不可戰胜的信念,而一巳遭受意想不到的失敗時,他就變得垂頭喪气。 人馬的損失,在努爾哈赤看來并不重要,最痛心的是一世的英名,由于宁遠的失敗而受到損害。 努爾哈赤感到自己不可侵犯的自尊心,受到一种不可名狀的意外撞擊。加上他在指揮攻城時,身負重傷,內心實在難以平靜。 養傷三十多天,真是煩惱极了。他憤恨,懊喪,陷入長時間的苦悶之中。 這時,他對于自己所做過的事情,也大生怀疑,深深地陷入反躬自省當中。他思前想后,對自己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是俺貪圖安逸,倦怠懶惰,不留心治國嗎? 是國勢安危,民情甘苦,俺不省察嗎? 那些戰功卓著,為人耿直的人,是俺沒有對他們重用嗎? 在自己眾多的儿子中,真有像俺這樣舍生忘死、盡心為國的嗎? 大臣們都能吃苦耐勞、勤勉于政事嗎? 努爾哈赤又想到了蒙古、明朝等,周圍各國的情形。各种問題,一時都涌上了心頭,使他終日心緒不宁。晝思夜慮,卻不得其解。 他希望能有一個啟迪自己心靈的人,來開導自己,以排除內心的苦悶。 正當努爾哈赤思慮宁遠兵敗,反省治國得失時,忽然得到蒙古喀爾喀巴林部,背棄与后金的盟約,同明朝和好的消息。 于是,努爾哈赤為了轉移和排除宁遠兵敗的苦悶,鼓舞士气,把廣大將士的不滿引向蒙古。便以巴林部背棄“若征明与之同征,和則与之同和”的盟誓,興師問罪。 天啟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四月初三日,努爾哈赤召開眾貝勒、大臣們開會。他在會上向大家說: “蒙古各部就像天上的云一樣。云集聚起來,必然‘致雨’。蒙古各部若是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力量,必然‘成兵’。咱們要乘蒙古各部分散的時机,盡快消滅蒙古各部中反對咱的勢力。為將來攻打明朝,消除身后之患。” 四貝勒皇太极說道: “在蒙古的喀爾喀各部中,反對咱大金制度最堅決的是巴林部的囊奴克。先消滅了這個囊奴克,其他各部便可以各個擊破。” 二貝勒阿敏說: “他們以騎兵見長,采取突襲辦法,讓他們想跑也來不及才好。” 軍師范文程說道: “陛下的傷勢稍好一些,還是不要親去蒙古吧?讓几個大貝勒去,就可以了。” 努爾哈赤說道: “傷已基本好了。俺不去,放不下心來,還是去吧!” 四月初四日,努爾哈赤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在傷勢稍好一些的情況下,堅持親自率領眾貝勒,領了兩万精銳騎兵,出征蒙古。 初五日,后金大軍到達十方寺,悄悄地渡過遼河,安營扎寨。 初七日,分兵八路向囊奴克駐牧的地方急馳而去。 擔任前鋒的四貝勒皇太极、二貝勒,以及阿濟格、碩托等貝勒,帶領隊伍,猝然赶到囊奴克寨子。 這囊奴克的寨子,其實只是用土壘個圈堤,怎能擋得住后金的騎兵? 囊奴克事先又不知消息,沒有准備。一見如狼似虎的后金騎兵殺上來了,只得匆忙上馬,率領少數親兵逃走。 皇太极与阿敏等帶領兵馬,隨后便追。囊奴克竭力打馬奔馳,想擺脫后金追兵。但是后金騎兵緊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 再說努爾哈赤帶領后繼大隊人馬,赶到囊奴克寨,立即將其包圍起來。寨里的牲畜,財物,全部奪來。男女牧民,一個也不放過,全部帶走。 那囊奴克被追得無處藏身,只得且戰且走。他未曾料到四貝勒皇太极,領兵繞道,轉到囊奴克的身后,突然向他放箭,囊奴克當即中箭,跌下馬來,喪了命。 消滅了囊奴克,努爾哈赤又于四月初九日,命令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四貝勒皇太极和濟爾哈朗、阿濟格、岳托、碩托、薩哈廉等,帶領精銳騎兵一万,向西喇木倫河一帶進軍。 沿途,皇太极等把所遇到的各部蒙古的人、畜、財物,全部掠走。 与此同時,努爾哈赤又派遣三貝勒莽古爾泰与八旗將領,統率二千輕騎,隨后增援,也到了西喇木倫河,把一路掠來的牲畜,全都驅赶到努爾哈赤的大營。 經過半個多月的征討,努爾哈赤統帥大軍,胜利回師,返回沈陽。 在后金的兵威之下,五月初,原來古爾布什的屬下,喀爾喀巴林部的首領拉班塔布囊和他的弟弟得爾格,率領一百多戶部民,赶著牲畜,前來投靠后金。 經過查點,這次出兵蒙古,后金共掠取蒙古的牲畜、人口五万六千五百多,其他財物分別等級,分賞給眾位將領和兵士。 這次出兵蒙古,努爾哈赤既挽回了宁遠兵敗的名聲,重振了軍威,也補充了財力方面的虧空,把喀爾喀部基本上征服了。 努爾哈赤對貝勒、大臣們說: “物質上的收獲能看得出來,這是明擺著的;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那就是咱們清除了身后的隱患,對明朝作戰的部分牽制沒有了。” 不久,蒙古科爾沁諸貝勒的大首領奧巴,乘后金出兵囊奴克牧地、兵踏西喇木倫河,大獲全胜的机會,前來朝拜后金國汗王努爾哈赤。 后金對奧巴前來朝拜很重視,特派遣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极等,遠迎至中固城,設大宴款待。一路上,雙方共設大宴三次。 五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出沈陽城十里,設立大帳,盛情親迎。 奧巴進入大帳,叩拜努爾哈赤,互相贈送禮物后,被迎入沈陽城。 一連十多日,努爾哈赤帶領眾貝勒、大臣們,每日宴請奧巴,并把圖倫的女儿敦哲,配給奧巴為妻,招為額駙。 努爾哈赤對奧巴說: “如今,咱們身体都還好,能夠歡聚一起,暢談心里話,真幸運啊!” 六月初六日,努爾哈赤命令宰殺烏牛白馬,与奧巴盟誓于渾河岸上。 二人各自對天盟誓,愿世世代代,永結和好,永不興兵 初七日,努爾哈赤又大宴奧巴。席間,眾人歡歌曼舞,熱鬧异常。 在這次酒宴上,努爾哈赤賜給奧巴以汗號,名為土謝圖汗。奧巴的哥哥圖為岱達爾汗,弟弟布爾塔齊為扎薩圖都棱,和爾和岱為青單禮克圖。 同時,努爾哈赤又各賜給盔甲、衣服、銀器、雕鞍、綢緞、帛等。 初十日,奧巴告辭回蒙古科爾沁,努爾哈赤帶領眾貝勒、大臣長途相送,直到沈陽東北近四十里的蒲河。又命令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等,遠送到鐵岭城。 根据蒙古各部對后金的不同態度,努爾哈赤采取“有打有和”的政策,進一步奠定了后金政權對蒙古上層的基本政策,為攻打明朝時解除了后顧之憂。 六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將大小貝勒喊來,諄諄告誡他們說: “你們一定要相互和睦。分配財物一定要堅持按八份分配,任何人不得擅自私取。一人有了過錯,他人要直面提出來,不准遷就姑息。平日,應該勤理國政,八人必須協力同心。” 說罷,努爾哈赤又向八個貝勒講述朱元璋創業的經歷: 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苦,父母早死。為生活所迫,小時候便人皇覺寺當了和尚。 元朝末年,各地農民反抗壓迫、剝削,紛紛起義,朱元璋也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隊伍。 由于他作戰勇敢,又能謀略過人,得到郭子興的信任,視為心腹,并將養女馬氏嫁給他。 不久,郭子興病死,朱元璋便當了這支起義隊伍的首領。以后,朱元璋帶著這支隊伍,轉戰大江南北,身歷百戰,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才推翻了元朝統治,并消滅了异己,建立了大明王朝。 這個和尚出身的明朝開國皇帝,他經歷了那么多的苦難,才創下了大明江山。他的子孫后代怎么樣呢?遠的不說,不久前死去的万歷皇帝朱翊鈞,你們都是清楚的。他當皇帝不久,便不走正道了。二十多年不上朝,整日躲在后宮里尋歡作樂,過著荒淫無聊的生活。 努爾哈赤說到這里,又對八個貝勒訓誡道: “俺從二十五歲起兵,如今已六十八歲了,四十多年來,過了几天的安穩舒心的日子,你們還不了解么?給你們留下的這分產業,雖然不能与朱元璋相比,但是,它是俺用血汗換來的呀!是俺帶領眾大臣們經歷了南征北討,拼殺出來的呀!你們要珍惜這一份產業,知道它來之不易,才能更加用心地管理好這份產業。說句心里話,俺不希望你們當中,有朱翊鈞這樣的人!因此,繼承俺這份產業的汗王,應該推舉出這樣的人: 通達國事,洞悉民隱,勤謹秉政,篤行不苟。 在你們當中,果能有這樣人承繼俺這分基業,國將受其福,民將得其樂。俺也就放心了。” 最后,努爾哈赤又以金世宗的話,教導八大貝勒要努力治國,嚴格遵守和執行已經制定的成法,堅持倍賞必罰的政策。 這時,努爾哈赤又以不安的心情,幻想有那么一天,不用自己親自管理國事,坐觀眾貝勒治理國政,以享晚年之樂。 努爾哈赤對于八個貝勒的訓諭,表露了他晚年不順心的悲苦,但又流戀塵世,心情是相當复雜的。 對蒙古問題的處置,他比較滿意,一度精神比較振奮。但是,宁遠的慘敗一直沖擊他的心扉,總是揮之不去。它像魔影一樣,緊緊地跟著他,使他心神不宁,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 努爾哈赤對范文程說: “也許是年事已高的緣故,身上近來總是感到不舒适,覺得很累。” 范文程只得說道: “陛下确實已很勞累。你從宁遠歸來,傷勢未全好,又帶兵征伐蒙古,在馬上顛了半個多月。回沈陽還未能休息,又陪著奧巴近兩個月。這中間,有點時間又給貝勒們說話。這些頻繁的活動,有政治的、軍事的,還有外交的,能不耗費精力么?望陛下珍惜龍体。” 努爾哈赤听了范文程的話,不禁感慨系之,歎了一口气,說道: “這些事不干不行啊!對蒙古的‘一打一和’,不僅解除了隱患,也擴大了兵源基地,增強了勢力。這是王者之業啊!” 這時候,遼東又遇到百年未見過的大旱,后金社會呈現出一片小景气的景象。 不光是糧食缺乏,連人參、貂皮等特產,也沒有地方出售。日用品又嚴重的不足,民心渙散,民族關系緊張…… 面對著這些難題,努爾哈赤怎么能心情舒暢呢? 于是,他憂郁、焦躁,心情不舒暢,以至食不甘味,寢不安眠,肝郁不舒,積憤成疾。 此時,這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得了癰疽症。 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的病勢加重,不得不到清河溫泉去療養。 臨走時,努爾哈赤讓二貝勒阿敏護送。 大貝勒代善与眾兄弟、以及后妃們,送走他們的父王努爾哈赤之后,各回自己的王府。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三人,隨母親烏拉納喇氏一起回府。 努爾哈赤在養傷期間,又下詔讓大妃烏拉納喇氏回到自己身邊,仍立她為大妃。 再說三貝勒莽古爾泰,見眾兄弟与后妃們都回府里去,他徑直去見皇太极。 莽古爾泰未坐下,就向他問道: “父王指名讓阿敏去護送,為啥不讓咱兄弟們去?” 皇太极笑了笑說: “管它去!阿敏去了,對俺也沒什么妨礙的。” 莽古爾泰又說: “父王的病不輕哩!綽爾濟醫生死了,若是他活著,父王的病就沒問題了。” 皇太极听了,不以為然地說: “你這話也不全對,有些病,不要說綽爾濟治不好,就是真華佗在世,也不一定能治好。特別是老年人,這是沒有辦法的。” 莽古爾泰又繼續說: “剛才送父王回頭走時,俺見大妃又轉過頭去,連看代善几眼,想是又要幽會不成?” 皇太极接著說: “不錯,俺也見到了。后來,她的三個寶貝儿子將她領走了,這次父王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倆膽子還不更大!” 莽古爾泰說: “你不要小看這女人,她還有一個‘聰穎异常’的多爾袞呢!他是父王特別喜歡的一個!” 皇太极听他一說,才又告訴他: “本來,俺有心思想跟你說,怕你好飲酒,耽心你喝醉以后,什么都講出去了,反會招來麻煩。” 莽古爾泰立即說道: “你講吧!俺以后不喝了,再也不喝酒了!” 皇太极看看他,似信非信地說: “你能不喝酒?前次,你向阿敦說了些什么?你還記得嗎?幸虧父王沒有深究,否則,連阿敏一起,咱三人都要完蛋呀?想想看,二叔舒爾哈齊,還有褚英,他們的下場怎樣?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呀!” 莽古爾泰這次受到了震動,嘴里說: “放心吧!以后俺戒酒了!等你做了汗王之后,俺再開戒!行了嗎?” 皇太极听了他的話,有些哭笑不得,說: “放心罷!俺有朝一日,真當了汗王,也要讓你坐在俺的旁邊,來個‘二一添作五,逢二進一十’,行吧?” 莽古爾泰忙說道: “還有阿敏和代善呢!” 皇太极立即說道: “自然會有阿敏的。他嘛,那可不一定!” 莽古爾泰又赶忙問道: “剛才你要講什么心里話?快說呀!” 皇太极只得說道: “那多爾袞雖然才十五歲,但是,他确實机靈得很,父王不只一次說他‘聰穎异常’。在父王生病之時,又處六十八歲高齡,咱們不能不防啊!不過,父王已經定了‘八王共治’的方案,到時候,無人推舉他,即使父王說了,也不能讓他當!” 莽古爾泰連忙問: “若是父王有了遺言,讓多爾袞當汗王,咱們怎么辦?” 皇太极說道: “你真是直得一點彎儿也沒有?那‘八王共治’不是父王定的么?咱就以這為依据,共同推舉就是了!” 莽古爾泰立即應聲說道: “行!你說咋辦,俺一定跟著,這還不行嗎?” 皇太极想了一下,又對他說: “眼下有件事,急需你出來做工作。任何人都不行,只有你最合适!” 莽古爾泰連忙問道: “什么事?你快說出來,別繞彎子了。” 皇太极走到莽古爾泰面前,對著他耳邊輕聲地說了一會,問他: “听懂了嗎?這事你得立即去做!俗話說:防微杜漸,未雨綢繆。不能大意的,希望你辛苦一些。將來事成之后,俺一定會報答的。” 莽古爾泰點了點頭說: “別那樣說!這也是俺自己的事,用的著你報答嗎?俺這就去!” 這皇太极又是關切、又是許愿地把莽古爾泰攏得緊緊的,讓他服服貼貼地為自己所用。 剛才,皇太极在他身邊輕聲說的,是讓他當說客,去游說四小貝勒,為將來推舉新汗王作好輿論准備。 且說莽古爾泰先去找濟爾哈朗。這濟爾哈朗是大貝勒代善的長子,平日跟皇太极的關系很密切,對他的父親代善卻不怎么樣。 兩年前,濟爾哈朗与皇太极在征討東海瓦爾克部時,擄來一名少女,叫尼西卡。濟爾哈朗見她長得標致,便想留作妻子。 皇太极當場答應,回到佛阿拉之后,濟爾哈朗把尼西卡領回府中。后來,代善竟強行把尼西卡給了他的次子岳托。代善對濟爾哈朗說: “你已有兩房妻室,你弟弟岳托,至今未結婚,你把尼西卡給岳托吧!” 為了這件事,濟爾哈朗對父親很有意見,認為他有些偏心,袒護岳托。 且說莽古爾泰找到濟爾哈朗,問道: “在八王之中,你准備推舉誰當汗王?” 濟爾哈朗回答道: “四貝勒皇太极!” “你為啥不推舉你父親代善?” 莽古爾泰接著問他的話,濟爾哈朗一時不好回答,只得說道: “你問俺的是誰能當汗王?俺也沒有考慮那么多。至于父親,他不過是一個將才,只能將兵,不能將將。” 莽古爾泰靈机一動,又問道: “當著你父親的面,你未必敢這么說吧?” 濟爾哈朗說: “那也沒有什么,在這一點上,父親是有容人之量的,他的寬厚待人也是人所共知的,這正是他的一條优點。” 听了濟爾哈朗的話,莽古爾泰也從內心里贊成。多少年來,自己与代善一起奮戰沙場,代善總是吃苦在前,拼殺在前,從不貪財,從不矯功,像個大阿哥的樣子。 想到這里,与皇太极比較起來,倒顯得皇太极又奸又滑。平日,皇太极是寸利必爭,寸權必奪,斤斤計較的。 武將臉面的代善,卻天生了一副菩薩心腸,在政治斗爭的風云變幻中,必然落得失敗下場! 莽古爾泰從濟爾哈朗那里走出來,想去找阿濟格。但是,莽古爾泰不想去他家里。 原來這阿濟格是烏拉納喇氏的長子,下面還有多爾袞、多鐸兄弟二人。 莽古爾泰回到自己府里,准備了几個菜,讓侍衛去請阿濟格。 但是侍衛回來傳阿濟格的話說: “近日身体不适,不能飲酒。” 莽古爾泰心里說:不來也好,皇太极不是讓俺戒酒么?早晚見著他時再談吧! 又過了兩天,皇太极与莽古爾泰一起,同赴清河,表面上探望父王病情,實際是想与阿敏見面。 努爾哈赤見到莽古爾泰、皇太极以后,讓他們与代善一起,管理好政事,不要挂念他的病情,就叫他們回沈陽去。 皇太极与莽古爾泰只得回沈陽,阿敏出來送他們時,皇太极說: “這里一切拜托你了!父王的病情若有變化,請及時通知咱們。為了方便起見,俺留下兩名侍衛在這里。有事時,可以隨時派他們向俺報信,這可以減少許多麻煩。” 阿敏告訴他倆說: “這里有俺在此,你們也就放心罷!若是有什么事情,你們不是留下兩個人么?俺就讓他們回去与你們聯系。” 莽古爾泰對阿敏說: “父王已是高齡,又在病中,望你不离左右,謹防他人靠近。若是代善來了,更得提防,注意他的行動。” 阿敏笑著說: “代善已是落時的鳳凰,在汗王心目中,早已失去昔日的印象。你們還耽心他做什么?有一個人倒值得你們警惕……” 未等阿敏說完,皇太极接著問道: “你指的是大妃,是不?” 阿敏笑著點了點頭,說: “東山再起的大妃,倒還是你們潛在的對手!他那個‘聰穎异常’的儿子,深受汗王的喜愛,你們得留神啊!” 說到這里,阿敏耳畔響起了兩天前汗王与他的一次對話: 努爾哈赤向阿敏問道: “在俺眾多的小儿子中,你看最有出息的是哪一個?” 努爾哈赤搖了搖頭,表示不贊成。 “德格類遇事很有見地……” 努爾哈赤又搖了搖頭,也表示不贊成。 這時候,阿敏忽然想起了一個人,忙說: “多爾袞聰慧伶俐,小小年齡,打起仗來,倒有大將的气魄,該是他吧?” 努爾哈赤听到以后,高興地連連點頭,又不禁哈哈哈地笑了几聲,說道: “這一次你可猜對了!俺這十四王子多爾袞,可不是一個凡夫俗子喲!他自小就聰穎异常。” 阿敏見努爾哈赤歡喜得眉飛色舞,接著,他又講了一段多爾袞智賺強人的親身經歷: 那是四年前的一天,后金國剛打下遼陽不久,努爾哈赤讓后妃們都搬到新的都城沈陽來住。 大妃烏拉納喇氏因為走得匆忙,一盒首飾忘記帶來。她想派侍衛去取,又耽心侍衛會見財起意,中途逃跑,會落得人財兩空。 大妃就向努爾哈赤提出,請求派將領帶兵馬去薩爾滸城去取。 當時,后金剛進入遼沈地區,因為占領地區擴大,需派兵守衛,一時兵力緊張,努爾哈赤就勸大妃說道: “首飾不戴有啥要緊?如今兵力吃緊,怎能抽出人來專程去為你取首飾?還是將就一些吧,等些時日再說。” 大妃無奈,顯出無精打采的樣子。 這時候,十二歲的多爾袞對父王和大妃說: “讓俺回薩爾滸城,去取首飾罷!” 努爾哈赤看看十四王子多爾滸,當時他只有十二歲,但是已長成了一個大個子。由于從小練習騎馬射箭,使拳弄棒,以致小小年紀,馬上功夫已很不錯了。 可是,從沈陽到薩爾滸城,相距百十里路,中途還有几處荒山野岭,常有強盜出沒,讓一個孩子去取,實在是太冒險了。 努爾哈赤覺得:不能讓孩子去冒這個險,太不值得了!便對多爾袞說道: “孩子!你還是不能去,俺實在不放心!” 多爾袞又向父王請求道: “沒事,父王放心大膽地讓俺去罷!俺會把那首飾全部帶回來的。” 努爾哈赤從來反對嬌慣孩子,主張將孩子放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去磨煉。 這時候,只見努爾哈赤緊鎖眉頭,在屋里踱過來,踱過去,踱了好長時間,突然轉過身子,看著多爾袞,對他說: “好吧,孩子!俺拿定主意了,讓你去試試看。俺把馬棚里最好的馬讓你騎去!來,孩子,跟俺挑馬去!” 多爾袞隨著他的父王努爾哈赤,來到軍馬棚里。努爾哈赤把自己最好的馬,一匹、一匹地指給多爾袞看,任他挑選。 但是,多爾袞看了都不滿意。最后,他來到一匹又老又瘦的馬前,對他父王說: “俺就要這匹馬!” “再挑挑看,”努爾哈赤對多爾袞說,“這匹老馬不頂用,你應該騎上一匹快馬!” “不,不!”多爾袞說,“這匹馬正合俺用。” “那好吧,”努爾哈赤說,“你要當心啊!” 努爾哈赤讓馬夫們給那匹老馬備好鞍子。多爾袞又從母親那里要來個錢袋子,很快做好了准備,騎上馬出發了。 再說多爾袞馬不停蹄地赶路,中午時分,來到一個峽谷。那峽谷間是一條又長又窄的小路,兩邊密林遮天蔽日。當他來到谷底時,只見一個騎著烏黑發亮駿馬的強盜,從一棵大樹后面沖出來,命令多爾袞說: “喂,小孩!你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多爾袞答道: “俺從沈陽來,到薩爾滸城!” 強盜又問: “去干什么的?快說!” “俺要去城里取錢,你讓俺走吧!”強盜听說他去取錢,忙又問道: “你要老實告訴俺,去取多少錢?” 多爾袞告訴那強盜說: “去取多少錢俺不知道,但是,俺知道錢的數量很大。不信,你瞧俺帶的這兩個大錢袋,俺想,錢是一定不會少的。” 強盜又問道: “你的主人知道路上有強盜,他怎么還派你去取那么多錢哩?” “哦,俺不怕強盜!” “你回沈陽還走這條路嗎?” “是的,”多爾袞說,“俺明天還按原路返回。” “那好,你走吧!” 強盜遂讓開路,放多爾袞走了。 天色將晚時,多爾表赶回薩爾滸城。第二天一早,他吃過早飯,急忙收拾好行裝,便跳上馬出發了。 又是中午時分,多爾袞又來到那峽谷,只見那個強盜早已在那儿等著他了。 “好哇,小家伙,你回來了?你來得很准時啊!怎么樣,錢拿來了沒有?” “拿到了,都在這里面呢!” 多爾袞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拍了拍他的錢袋。 強盜看著那兩包錢袋,見里面裝得滿滿的,心里說:乖乖,好多啊!這一下俺要發財了! 那強盜高興地對多爾袞說: “那好,俺送你出這峽谷吧!” 他們沿著山路走著,馬蹄踩在石子上,發出達達聲響。崎嶇的山路,越來越窄。 多爾袞騎著那匹老馬,在前面慢吞吞地走著。強盜騎馬緊跟在后面。 二人走了一段路,突然,強盜策馬沖了上來,用匕首頂住多爾袞的脊梁,對他說: “快把錢交出來!不然的話,俺就穿了你!” “唉呀!”多爾袞說,“俺還以為你要把俺安全地送出峽谷呢!” 強盜听了,厲聲說道: “別廢話!你快把錢交出來吧!” “好,”多爾袞說,“俺這就把錢交給你。” 他說著,便解開拴著錢袋的繩子。就在交遞錢袋的時候,突然一轉身,把兩個錢袋都扔進身旁那深深的峽谷里。 這突然的變化,把那強盜惊得目瞪口呆。趁著強盜發愣的机會,多爾袞策馬便跑。 等強盜反應過來,多爾袞已跑遠了。他心里想:人也跑遠了,錢已留下,何必去追呢? 強盜嘴里罵罵咧咧地下了馬,到峽谷里去撿錢袋。 巳說多爾袞在馬上跑了一段,便勒住馬,回過頭來。他見那強盜已下到峽谷里去撿錢袋了,忙拍馬跑了回來。 多爾袞回到剛才那地方,把自己那匹老馬留下,跳上強盜那匹烏黑發亮的駿馬。 只見多爾袞對那馬屁股上,猛抽一鞭,那馬立即四蹄蹬開,如飛一般狂奔起來,…… 回到沈陽,來到王宮里,努爾哈赤与大妃烏拉納喇氏急忙迎了上去,迫不急待地問道: “首飾取回來沒有?” “哦!”多爾袞說,“所有的首飾全取回來了。” 接著,多爾袞把途中遇強盜的經過情況,詳詳細細敘述一遍。努爾哈赤問道: “那兩只錢袋里,裝的是些什么東西?” 多爾袞笑著說: “全是破書、廢紙” 烏拉納喇氏連忙問道: “俺的首飾呢?你放在哪儿了?” 多爾袞不慌不忙,笑眯眯地,從怀中取出那些首飾,說道: “俺總算是完壁歸趙了吧!……” 當時,努爾哈赤嘴里不說,心里想道:這孩子人小心大,是塊難得的材料! 如今,兩次立儲,連遭失敗,思想上早已后悔不迭,特別是宁遠敗歸以后,內心更加懊喪。當初,趁著自己健在,若立多爾袞為儲,恐怕未必會走這么大的彎路! 努爾哈赤在阿敏面前,掩飾不住對多爾袞的喜愛。他向阿敏問道: “你知道秦始皇的情況么?” 阿敏說: “只知道秦始皇修筑長城,其他的事情就不大了解了。” 努爾哈赤向阿敏說道: “秦始皇接位時,年僅十三歲,由呂不韋和嫪毒專權。這位始皇帝英明過人,開始不動聲色,表面上任憑二人獨斷專行,胡作非為。但是,暗中召大將桓奇,提拿嫪毒,終于鎮壓了嫪毒叛亂。” 阿敏不由得說道: “秦始皇十三歲接位,真不簡單!” 努爾哈赤深有感触地說: “俺那十四王子多爾袞,也夠聰明的,他不是也才十三四歲么?” 以后努爾哈赤不再講下去,他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即使從那平靜的面容上,也能看出他激動的內心世界。 阿敏知道,努爾哈赤立儲連續失當,在作內心的懊悔。他譴責自己,為什么那時不立多爾袞為儲?造成今日的有始無終,全是過在自身!于是,他又陷入深深地自責之中。 當著皇太极、莽古爾泰的面,阿敏將努爾哈赤在立儲問題上的思想情況,作了簡要介紹,勸告他們要有思想准備,然后才又回到努爾哈赤身邊去。 再說莽古爾泰、皇太极二人回到沈陽,皇太极對他說: “父王病癒回沈陽,若是公開立多爾袞為儲,咱們只能俯首听命,衷心擁戴。” 莽古爾泰說道: “若是憑遺言立儲,咱們怎么辦?……” 皇太极說道: “事在人為嘛!咱們可以利用這個机會,讓遺言為咱們效勞。這就靠咱倆的工夫,也要看阿敏的態度了。” 皇太极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對莽古爾泰說: “德格類是你的同胞兄弟,曾有一段時間,對俺意見不小。請你去找他談談,從中疏通一下,免得將來他出來打橫炮,令咱們被動。你看可有必要?” 原來德格類為人耿直,重義气,好打不平。早在小妃泰恩察向努爾哈赤報告代善与大妃烏拉納喇氏關系曖昧時,他就對皇太极不滿,認為泰恩察就是皇太极教唆的。 一天,努爾哈赤召集眾子侄開會。當時,代善、莽古爾泰、努爾哈赤未到,皇太极在眾小貝勒當中公開議論大妃与代善之間如何、如何時,德格類听到后非常不滿,當即說道: “有的人雖然披著一張人皮,卻是一副白眼狼的嘴臉。整日憑著狼的嗅覺,到處追膻逐腥,這就是狼子野心!” 皇太极听了,知道德格類是在罵自己。但是,他也知道這位兄弟的個性,不敢正面去碰他,便旁敲側擊地說道: “喲!德格類又在打抱不平了,當心呀,牢騷多了,腸子會斷的!” 德格類怎能受得了他這兩句話,當即說道: “腸子斷了,還能結上;你那空話講多了,舌頭要斷了,就結不上了!” 皇太极惱羞成怒,突然站起身來,質問道: “你放明白點!德格類,你在講誰?” 德格類也猛然站起來,干脆地答道: “你要清醒些!皇太极,俺就是講你的,你就是一只白眼狼!” 正在這時,莽古爾泰進來了,見到自己的同胞兄弟与皇太极爭吵,便不由分說地訓斥德格類說: “不識尊卑的東西,怎么能跟兄長這么講話?父王知道了也饒不了你!” 平日,努爾哈赤最重視長幼尊卑的界限。每次散會時,弟弟們要把兄長送走之后,自己才能走。 誰若越過這禮節,被努爾哈赤當面撞見,非狠狠訓斥不可! 至于不听從兄長教訓,与長輩爭吵者,他更是反感!一旦發現,當即責罰,毫不留情。 但是,皇太极先是當眾攻擊代善,所以德格類并不服气,便說道: “皇太极能當眾侮辱大阿哥,咱就可以當眾揭穿他的真面目!要說錯,也是他先錯的!” 莽古爾泰見努爾哈赤和代善來了,也不好再說什么。但是德格類卻不肯讓步,他竟然向努爾哈赤說道: “有人當著眾兄弟的面,在攻擊大妃、大貝勒,難道說這是偶然的么?其實,他自己就与那個告黑狀的女人之間勾勾搭搭,鬼鬼祟祟的,俺是多次親眼看見的……” 努爾哈赤對德格類瞪了兩眼,他才停下來不說。當時,皇太极被弄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非常尷尬。 努爾哈赤便不耐煩地說道: “有些事情已經處置了,就不要再亂說了。俺已告誡你們,既往不咎了,為什么還要翻老帳?若再如此,絕不寬恕!” 那次會議之后,努爾哈赤單獨找來德格類,向他問道: “那天是怎么一回事?” 德格類便將皇太极當時說的話,向父王敘述一遍,并且對皇太极進行了有力的攻擊: “他在眾兄弟當中多次散布大貝勒与大妃之間的事情,其實未必像他說的那樣。极有可能是放的煙幕,目的是攻擊大貝勒,他爭奪儲位。至于他与泰恩察之間,俺多次見他倆在一起嘰嘰咕咕。很有可能,皇太极与她之間,才真有那些關系呢!” 這一次談話對努爾哈赤触動很大。本來,在离開大妃烏拉納喇氏之后,努爾哈赤將小妃泰恩察連提高了几級,讓她陪著吃飯,在一起共進飲食。 在努爾哈赤与德格類談話之后,他就不讓泰恩察留在自己身邊了。 至于皇太极的立儲問題,努爾哈赤也不再考慮,并多次訓斥皇太极說: “不要在兄弟中間撥弄是非,更不能玩弄權術。你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來對付敵人,而不能用在兄弟們的身上!” 因此,很長時間,皇太极与德格類之間對立比較厲害。莽古爾泰從中做了几次勸解,也未收到多大效果。 這次,莽古爾泰遵從皇太极的相托,又來找德格類。他開門見山地對德格類說: “代善的立儲早已是徒有虛名了,根据當前的形勢看,能接替父王大業的人,非皇太极莫屬了!你的看法怎樣?” 德格類對這位胞兄提出的問題,暫時不作答复,他從另一角度對養古爾泰說道: “別看你如今對皇太极千方百計地幫助,一旦他當了汗王,第一被他殺害的人,肯定是你!因為此人好猜忌,慕虛榮,陰險狡詐,沒有容人之量。” 莽古爾泰說道: “不至于罷?他能這么無情么?” 德格類說: “俗話說:兩腮無肉,坏到骨頭。皇太极長得猩眼鷹喙,所謂尖嘴猴腮,正是忘恩負義之徒的相貌。你沒有听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接著,德格類便向莽古爾泰講述一個故事: 過去,一個農民下地干活。在路上,他看到有一條蛇被凍僵了,躺在地上快要死了。 那農民頓起怜憫心腸,便將那條快要凍死的蛇放在怀里焐著。 誰知,那蛇活過來之后,咬了農民一口,由于中了毒,農民快要死了。 直到死前,那農民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不該去救那條凍僵的蛇! 說到這里,德格類對莽古爾泰說: “皇太极就是一條凍僵的蛇!一登上王位,他必定‘咬’人!因為嗜殺是他的本性,正像毒蛇咬人一樣。” 莽古爾泰心里想:俺被弄糊涂了。本來俺是來做他工作的,結果反被他說服了,這算什么呀?于是,他又說道: “人不能長前后眼,那預卜未來的事,畢竟玄而又玄!俺只要開誠待人,做到仁至義盡,只要他不以怨報德,也就夠了!” 德格類說: “恰恰如此!皇太极正是以怨報德的人!你知道古代的孫臏、龐涓的故事么?” 莽古爾泰說: “不太清楚。” 德格類便向他講起了孫龐故事: 這孫臏是齊國人、龐涓是魏國人,二人一起在鬼谷子那儿學武藝。平日,龐涓怕苦貪懶,不能刻苦學藝。孫臏卻能吃苦耐勞,勤學苦練。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二人學習態度不同,工夫下得不一樣,結果孫臏的本事大大超過龐涓。 龐涓不認真學習,反嫉妒孫臏。竟然說道: “師父偏心,不認真教俺!” 不久,龐涓急于想升官發財,便主動辭別師父,回到魏國,做個帶兵的大將軍。 但是,他自己知道孫臏的武藝高強。他心里想:若沒有孫臏這個人,俺龐涓將是天下無敵的英雄!但是,有了孫臏,俺將不能成名了。 他的嫉妒心膨脹了,想啊想,他机關算盡,腦汁絞盡,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 龐涓派人去把孫臏請來到魏國,并且假仁假義地向魏王推荐,讓自己的這位師兄孫臏作了自己的副手。 表面上,對孫臏他慕而敬之,但是,內心深處卻在謀划著,陷害他的師兄,妄圖置孫臏于死地。 后來,他听說孫臏從師父那里學習了《孫子兵法》,便施以毒計陷害他,處以臏刑——去膝蓋骨。讓孫胺整日為他抄寫《孫子兵法》。 后來,孫臏發覺龐涓陰謀后,便裝瘋,秘密回到齊國。由田忌推荐,當了齊威王的軍師。 孫胺身坐輜車,指揮齊軍,先后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大敗魏軍,逼得龐涓自刎而死。 說到這里,德格類對莽古爾泰說: “從龐涓到皇太极,同是一丘之貉。他們嫉賢妒能,手段殘忍,一朝得志,猖狂至极!” 莽古爾泰說: “在俺眼里,皇太极比代善要好得多!” 德格類笑著說: “你是被他的甜言蜜語迷惑住了。以朝鮮人為例,他倆的不同態度,表現了他倆不同的心地,五六百朝鮮兵將,代善主張結盟后放了,皇太极主張全部殺了。請想一想,五六百人呀!誰嗜殺成性,誰寬厚待人,還不清楚么?別被他的假相迷住了眼睛!” 這時候,莽古爾泰雖覺無話可說,但是他仍然堅持對他的同胞兄弟說: “不管怎樣,你得与俺站在一起,共同推舉皇太极當汗王!” 德格類苦笑著,兩肩一聳,說: “他當了汗王,你是讓俺和你一起被他殺掉!” 莽古爾泰只得半信半疑地說: “不至于罷!這……這留以后再……再說!到那時候,他若真是那种人,咱就……就先把他給殺了!” 德格類苦笑了几聲,無可奈何地說道: “這种人,他踩著俺的肩膀上去了,然后將咱一腳踢死!他就是這么一种人!” 莽古爾泰見德格類已經松口,也就不再与他爭論。只是又關照一句: “到時候,你可不能標新立异,打橫炮啊!” 說罷,莽古爾泰便出去了。 再說烏拉納喇氏大妃,自努爾哈赤又复立她為大妃之后,處處謹慎,時時小心,再不像往日那么恃寵跋扈了。 這次努爾哈赤在宁遠負傷之后,由于她精心護理,傷勢很快好轉,后來又得了癰疽症。 自努爾哈赤去清河療養后,烏拉納喇氏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她心里一直在想,三個孩子尚小,長子阿濟格十八歲,次子多爾袞十五歲,最小的多鐸才十三歲。 盡管努爾哈赤喜歡多爾袞,說他“聰穎异常”,認為他將來“有出息”,但是,一旦他的父王不在,命運會怎樣呢? 對代善,她早已失去往日的依戀之情了。她也意識到代善的立儲地位,早已動搖。將來,最有希望的是皇太极了。 這一陣子,她常与三個儿子一起談話。阿濟格對皇太极的印象极差。那次,德格類与皇太极爭吵時,他就在座。當時,一气之下,他真想一刀將皇太极捅了。 但是,冷靜下來,他又覺得那樣做有些過頭,會增加父王的痛苦,從對父王的敬畏之情出發,他才沒有那樣做。 多爾袞与阿濟格的個性不大一樣。雖然他只有十五歲,不僅聰穎异常,而且處事靈活。也許是因為腦瓜子靈的緣故,在十六個兄弟當中,外加阿敏等堂兄弟,以及岳托、薩哈連等侄儿輩,他都處得來。 平日,多爾袞一副笑眯眯的樣子,特別是他那眉清目秀的面容,一頭烏黑的亮發,滿口雪白的牙齒,加上他那瀟洒的風度,使眾兄弟、侄儿們,深深為之傾倒! 有一次,他到皇太极府里去,不巧他的八皇兄不在。無意間竟邂逅到他的八王嫂——博爾濟吉特氏。 二人一見面,相互直視了好長時間。這博爾濟吉特氏,在努爾哈赤的子媳中,是長得最美的;而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的子侄中,也是生得最漂亮的。 由于各人的美貌,都是早有所聞,只是未能見面。如今不期而遇,在兩人印象里似乎久已認識了。于是叔嫂二人相視良久,才如夢中醒來一般。那博爾濟吉特氏莞爾一笑說道: “王子小弟今年十几歲了?” “俺今年十五歲了。” “曖呀,俺比小弟只大一歲呢!” 多爾袞一听,忙彎腰施禮說道: “大這一歲,才正是俺的王嫂呢!” 正當叔嫂二人說話之時,忽听院里傳來皇太极的聲音: “听說俺的風流小弟來了?” 隨著喊聲,皇太极笑哈哈地走了進來。 多爾袞急忙上前施禮,說道: “八阿哥,你到哪里去了?……” 皇太极對多爾袞說: “父王不在沈陽,衙門里有些公事要處理,未能早些回來,實在抱歉。” “八阿哥說到哪去了,俺是無事來与兄長敘敘話,又沒有正經事儿。” 自那天阿敏向他提醒以后,皇太极對多爾袞不得不親近起來。覺得這風流小弟深得父王寵信,說不定有朝一日真的成了汗王,還得在他身上早下一番工夫呢! 于是,皇太极向博爾濟吉特氏說道: “你去廚房通知一下,准備几個好菜,俺要与小弟喝上几杯!” 工夫不大,菜擺上了,酒端來了,兄弟二人邊吃邊喝,皇太极說: “小弟,你比俺幸福得多,不僅母親健在,而且有兄弟三人。俺就不能跟你相比了,母親早死,還就是俺一人……” 皇太极說到這里,真動了感情,禁不住流下了几滴淚水。 多爾袞忙說道: “八阿哥,你說到哪里去了!即使同胞兄弟,也未必處得多好;處得好的,也未必都是親兄弟。別的不說,就說咱大金原來的五大臣,与俺父王之間,處得咋樣?再說,那舒爾哈齊倒是俺父王的親兄弟,又咋樣?” 皇太极又笑著說道: “小弟,你說的這兩個例子,也真夠典型的,极有代表性。” 多爾袞又說道: “古人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咱們都是共著一個父王,還不應該親么?” 皇太极急忙說道: “小弟,以后你有空就來,咱們要處得像親兄弟一樣,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肝膽相照,互助互幫。” 多爾袞笑了起來,說道: “行!人阿哥放心好了,咱一定常來看阿哥阿嫂。其實,咱們本來就是親兄弟么!” 此時,站在一旁听兄弟二人說話的博爾濟吉特氏,走過來說: “俗話說:打架要靠親兄弟,上陣還是父子兵。你八阿哥是一棵獨苗苗,正是山牆開門獨家村。希望小弟以后常來走走,像親兄弟一樣,那該多好!” 多爾袞忙接著表示態度說: “王嫂放心,今后小弟一定常來,只怕王嫂還有嫌煩的時候呢!” 皇太极接過去說: “不會的!你王嫂倒是一個好人,她也希望俺有一個好兄弟在身邊呀!” 多爾袞靈机一動,急忙站起來,雙手捧著滿滿一杯酒,對博爾濟吉特氏說道: “請王嫂喝下小弟這一杯酒!” 皇太极笑著對博爾濟吉特氏說: “喝吧!這是小弟敬你的酒。” 博爾濟吉特氏只得接過來,一飲而盡。 多爾袞忙說道: “王嫂好酒量!來,王嫂,小弟陪你再碰兩杯!” 于是,叔嫂二人又連碰兩杯。皇太极非常高興,他對多爾袞說: “女人不會喝酒的不少,但是,一旦有會喝的,酒量都大得惊人。你王嫂的酒量也不小,俺平時与她一起喝,總是喝不過她!今天,咱兄弟倆一起跟她喝,看她到底能喝多少?” 听皇太极這么一說,博爾濟吉特氏連忙站起來,笑著說: “你們兄弟倆,想聯合起來算計俺,俺才不上你們的當呢?” 說完,就想溜走。誰知皇太极早已伸出手去,拉住她的手說: “想溜哪成!你先与小弟連碰四杯,再与俺連碰四杯,來個八仙過海,然后才能讓你走。不然,咱兄弟倆就要罰你喝酒了!” 博爾濟吉特氏只得重新坐下,說道: “你們已經罰過俺了,還要罰呢!真想讓俺喝醉呀!” 多爾袞笑著說: “王嫂是海量,咱兄弟倆也未必是你的對手,你是不得醉的,就放心大膽地喝罷!” 于是,博爾濟吉特氏又喝了一個“八仙過海”,仍沒有事。她站起來對皇太极說: “你陪著小弟喝吧,俺去准備一個床舖,讓小弟喝完酒好去休息。” 多爾袞連忙說道: “王嫂別去了,俺得回去休息。向兄嫂說句老實話,俺若不回去,母親會一直等著。” 于是,三人又喝了一會,多爾袞站起身來告辭時,對兄嫂二人說: “謝謝王兄、王嫂對俺的款待,有時間的話,小弟一定再來叨扰!小弟這就告辭了!” 說完,多爾袞彎下腰去,向兄嫂施禮。 多爾袞正要走,皇太极匆忙喊住,說: “小弟,格已派人去備馬了,你還是騎馬回去吧!” 正說著,侍衛拉著一匹棗紅馬來到院子里。皇太极對那侍衛說: “你替十四王子牽著馬,送他到了府前,你再牽馬回來。听明白沒有?” 那侍衛立即說道: “俺知道了。” 多爾袞回府,暫且不提。 几天后,清河那邊阿敏傳來口信說: “汗王想要大妃烏拉納喇氏去清河,……” 皇太极得到這個消息,他与莽古爾泰商議,決定將這命令暫時壓下,不向別人訴說,更不讓大妃烏拉納喇氏知道。 再說努爾哈赤于天啟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到達清河后,仍覺背瘡灼熱難禁,燒得渾身疼痛。 八月一日,努爾哈赤派遣侄儿阿敏,代表自己,手拿祈詞,祭拜堂子,乞求天神、祖宗保佑。那祭文說: “天父、祖宗:你們的儿子——努爾哈赤,因為操勞過度,如今生病了。” “俺得給你們立像祭祀,請求你們發予慈悲,千万保佑俺的病快點好。因為俺還有許多大事要做,要走的路還長呢!” “俺康复以后,將在每個月的初一,祭祀你們一次,月月不斷絕。……” 之后,又殺牛,燒紙,祭祀神靈。 次日,努爾哈赤覺得背上熱痛減輕,心中非常高興,以為是天父顯靈的征兆。 于是,他從病榻上起來,由阿敏攙扶,到院中走走。由于大樹遮蔽著火熱的陽光,雖是夏日炎炎,這里卻涼爽宜人。 努爾哈赤在樹蔭下的軟椅上坐著,与阿敏說著閒話。他看著阿敏,不由得說道: “你父親的早逝,俺才能多活這許多年;平日一想起這事,俺總覺對不住他,……” 說到此,努爾哈赤老淚滾落下來,泣不成聲了。阿敏也陪著流了几滴眼淚,勸說道: “這已是往事,不必再提了,免得難過。何況他也是死得其所,死得有意義呢!” 努爾哈赤不禁想起了童年的往事。他說: “你父親從小就憨厚,不像舒爾哈齊的私心嚴重!記得有一次,你奶奶已去世兩個月了,俺到北山去挖參不在家。你大奶奶,也就是死去的阿敦的母親,見到他倆餓得走不動路,就送了一筐子玉米饃饃給他們吃。誰知舒爾哈齊藏起來一半,留自己偷著吃。你父親只吃了兩塊,等俺從北山回來,他躺在床上,連說話的力气都沒有了。當時俺嚇坏了,忙用水拌著炒面,一勺子、一勺子地喂他,才救過來。那次,俺气得要打舒爾哈齊,后來想想,覺得他也是餓呀,也是被逼無奈呀! 阿敏听著,只是勸他不要老講這些了。因為,努爾哈赤講著講著,就哭了起來。 阿敏心里想:老年人總好回憶往事,尤其是在病中,這大概是一种通病吧? 努爾哈赤又對阿敏說: “你父親若還活著,他今年該是六十四歲了!咱兄弟倆的感情最深,要是他還在,俺也有個說話的人,可是……” 他見阿敏對這些往事不感興趣,也就不說了,后來,他提出要阿敏派人去喊大妃來。 努爾哈赤對阿敏說: “大妃烏拉納喇氏,是俺十六個后妃中,僅有她一人能像俺的結發福晉佟氏春秀那樣,對俺体貼,是俺的知己呢!她做的每一個菜,都是俺喜歡吃的。她像俺肚里的蛔虫,知道俺想吃什么。你快派人去喊她來!” 阿敏無法,這才讓皇太极留下的侍衛,赶快回沈陽去報信。 再說皇太极得到消息之后,急忙与莽古爾泰商議,把這事隱瞞起來。他們既不通知大妃烏拉納喇氏,讓她到清河去,也不敢向代善等傳達。只是一聲不吭地隱瞞起來。 過了兩天,皇太极越想越有些害怕起來,若是父王病癒回沈陽,問到此事時,怎好向他交代呢?豈不是犯下欺君之罪么? 他赶忙去找莽古爾泰商議,誰知這位生性愚魯的三貝勒,在關鍵時刻還真有主見呢? 莽古爾泰看著皇太极,笑著說: “你一向足智多謀,怎么連這一件小事也失去了決斷能力?你不能殺人滅口么?到時候,咱倆一推六二五,那送信的侍衛失蹤了,找誰去!……” 皇太极听了莽古爾泰的主意之后,一拍腦門,說道: “這也不失為一條計策。如今,也只能這么辦了!不過,無故殺一條人命,總是不好吧?” 莽古爾泰嘻嘻笑著說: “怎么,你又變得仁慈起來了?你不是有句口頭禪么:無毒不丈夫!你若猶豫,這事說不定會累及到咱倆!別婆婆媽媽了,這時候,怠慢不得呀!” 皇太极只得回去編造一個理由,將那侍衛殺了。這事剛辦完,代善來了,他說: “父王去清河好多天了,不知療養得怎樣,俺想去看看他老人家。衙門里的事你多操心點,你看好不好?” 皇太极心里不由得格登一下,不能讓他去。遂赶忙對代善說: “不行!俺也想去看看父王,但是,能走得脫么?這事得找來莽古爾泰商議一下,整個大金國的大小政事,全由咱三人負責,走了你一個,豈不是“三缺一”么?出了問題誰負責?” 代善忙說: “你說得也太嚴重了!俺去了,也不過是一兩天時間。頭一天去,第二天就回來了!耽誤不了多少事情的。……” 皇太极堅持著,對代善說: “那也不行!你可不能走,俺去派人喊莽古爾泰來,他要是讓你去,俺沒意見,行么?” 代善急忙說道: “算了罷,你不讓俺去,就別叫他來了。他那脾气又倔,詐詐唬唬的,反弄得都不快活。只是有一條,父王那里咱們不聞不問,若是怪咱們,也不好交代呀!” 皇太极說道: “父王也不會怪咱們的,有阿敏在他身邊,也不致于有什么意外的。何況這是父王走前安排好的,由咱三人負責處理國事。你就安心吧,俺也不去喊莽古爾泰了。” 代善被皇太极擋住,未能去清河看望努爾哈赤。皇太极借口國事急需處理,代善只好取消去清河的打算。 再說努爾哈赤見大妃烏拉納喇氏未來,心中不免著急了。他問阿敏道: “你派人回去喊大妃來,過去兩天了,怎么還沒有來呀?” 阿敏知道是被皇太极和莽古爾泰擋住了。他只得說道: “俺讓侍衛回去向皇太极報告的,不知什么原因,至今未來。是不是大妃她有事走不開,還是什么原因……” 努爾哈赤有些生气地說道: “大妃能有什么事,比來侍候俺還重要呢?俺以為大妃不知道,她是把俺放在第一位的。你應該讓侍衛去找代善,皇太极這小子難道會把這事不放在心上?……” 阿敏只得敷衍著,說道: “該不會吧?……” 努爾哈赤又對阿敏說: “有件事俺想征求你的意見,但是,你必須給俺講老實話,不許說假話。你能做得到嗎?” 阿敏立即答道: “俺一定說實話,請講罷。” 努爾哈赤遂說道: “俺想讓多爾袞接替汗王礱位,由代善輔政,你看這樣安排可以么?” 阿敏听了,可真有些為難。說實話吧,就要站在汗王的反面,說不定,后果會不堪設想。輕者被奪去兵權,沒收財產;重者,將被幽禁,以至被處死。 若是說假話,這違心的話也難以說出口。一旦說了假話,以后又怎么收得回來! 正在左右為難之時,努爾哈赤又催著說: “怎么?不好說么?說真話好說,說假話難說。” 阿敏突然計上心來,他說道: “若有人反對,或是暗中作亂,怎么辦?” 努爾哈赤听了,立即問道: “反對的人不會多的,只有一個人,你能猜到是誰嗎?” 阿敏清楚,努爾哈赤指的那個人,便是皇太极,但是,他故意答道: “俺猜不到這個人是誰。” 努爾哈赤說: “在四大貝勒中,代善不會反對,何況還讓他輔政。你不會反對吧?莽古爾泰要是反對,就是上了別人的賊船,受人唆使的緣故。” 他說到這里,停了一會儿,接著說道: “只有皇太极可能反對,他自以為謀略過人,又勇冠三軍,因而會不服气,以至會作亂、生事。不過,他也難以成事。下面的那些小貝勒,都不會反對的。” 阿敏听了,不得不佩服努爾哈赤預見的很准确,真是洞若觀火!覺得不好再說什么,只得附和著說: “十四王子是個聰明能干的人,美中不足的缺陷,只是年齡稍微小些……” 努爾哈赤立即說道: “年齡也不小了,他今年十五歲,那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不是十三歲當國王的么?” 阿敏不好再說什么,他只是在心里盤算著,要不要把這消息告訴給皇太极呢?一旦多爾袞繼承了王位,自己站在哪一邊呢?……” 他正在想著,努爾哈赤又說道: “你再派人回去,讓代善和大妃一起來清河。這次一定要派得力的人去!” 阿敏答應以后,便走了出去。他心里說:難題又來了,怎么辦呢?若是再把努爾哈赤的命令送給皇太极,代善、烏拉納喇氏再不來,努爾哈赤就會遷怒于自己,那后果將是十分糟糕的。他思來想去,最后決定,還是服從命令听指揮吧,派人直接找代善,讓他明天就和大妃一起來。 至于誰來做汗王,阿敏也有一個“小九九”,反正俺阿敏不過是當一個八旗的貝勒,如此而已。俺又何必冒這么大的危險,跟在皇太极后面跑呢?…… 且說努爾哈赤与阿敏談話之后,感到心里十分爽快,并逐漸感到周身舒展。當時,努爾哈赤誤認為病体果真好轉,快要康复了。 努爾哈赤對阿敏說: “俺覺得背瘡好得多了,不如先回沈陽去!” 阿敏勸阻道: “再過兩天吧,俺已派人去告訴大貝勒、大妃了,等他們來了之后,再回沈陽也不遲!” 努爾哈赤想了一會儿,覺得這樣也好,就對阿敏說道: “等他們來了之后,咱們一起走!” 誰知那送信的侍衛,回到沈陽之后,頂頭就碰見皇太极。他便把那侍衛帶到自己府里,又把他殺了。結果,代善与大妃仍然沒有得到努爾哈赤要他們去清河的命令。 兩天后,努爾哈赤見代善未來,大妃烏拉納喇氏仍然沒有來,气得暴跳如雷、大罵阿敏: “好哇!阿敏你敢不傳俺的命令,這是為什么?你說,快跟俺說!” 阿敏嚇得一時說不出話來,懾慌了好一會工夫,才說道: “俺都派人去了,他們未來俺有什么辦法?要么,俺自己回去一趟!” 努爾哈赤气得喊叫起來: “這些混帳東西,俺還未死,就不問俺的事了!俺要回去,俺立馬回沈陽!……” 阿敏不敢勸阻,只得說道: “現在正是盛暑天气,坐車既顛又熱,怎么辦呢?” 努爾哈赤大聲說道: “快去准備船只,咱們坐船回去!” 阿敏匆忙走出去准備船只,努爾哈赤越想越气,誰知背上的癰瘡,又發作了,燒得渾身滾燙滾燙的。 于是,他只得躺下來休息,但是心里煩躁,激憤,怎么也平靜不下來。頭腦里昏昏沉沉,不覺竟暈在了床上。 阿敏准備好船只,回來見到努爾哈赤臉色蒼白,形容憔悴,喊了好几聲,努爾哈赤方醒來,急切地說道: “咱們回沈陽,你再派人先回去,讓代善与大妃坐船來迎接。” 阿敏連聲答應,急忙走出去派人去沈陽送信,一邊回來,攙扶努爾哈赤上船。 他們坐著船,沿著太子河,順流而下,往沈陽去。 努爾哈赤在船上躺著,有時處在昏迷狀態。背上癰瘡一會疼得挖心難受,一會燒得渾身滾燙。 這時候,努爾哈赤心中也還明白,自己是歸天有日了。 看來,得赶緊立下遺詔,尤其是傳位一事,這是有關大金國社稷的大事。 回顧自己的一生,努爾哈赤始終以為政績赫赫。自二十五歲起兵,征南戰北,先是統一建州女真,以后又征服海西四部女真,以及東海女真和黑龍女真。 長期以來,女真各部之間互相爭斗,彼此骨肉相殘。努爾哈赤以為,只有他統一了整個女真各部,才結束了有史以來女真族的混亂局面。 自薩爾滸大戰取得胜利,努爾哈赤便總是以為明朝的軍隊不堪一擊。于是,他率領八旗子弟,所向披靡,先后攻占了撫順、清河、開原、鐵岭,并占領了廣大遼沈地區,最后建都沈陽。 想到這些,努爾哈赤感到非常興奮:但是,宁遠一戰,兵敗負傷,他一直怀恨在心。總想有朝一日,再率領八旗子弟,揮刀躍馬,去叩關攻明。 可是,如今一病不起,背瘡疼痛難忍,恐將不久于人世,真是心有余而力不濟了! 努爾哈赤感到唯一遺憾的,是立儲之事的不順利。想到這里,他睜開雙眼,問道: “阿敏!代善和大妃還未來么?……” 一直守候在他身邊的阿敏,只得說道: “快了,估計他們快要來了。” 努爾哈赤不由得長歎一聲: “唉!悔不該到清河……” 話還未說完,只覺背瘡如火燒一樣疼痛,禁不住大叫一聲: “病死俺了!” 接著,努爾哈赤便昏迷過去。過了一會,才蘇醒過來,喘息著說: “不知代善、大……大妃何時來到?只怕俺……俺等不到他們了!可以先立……詔書吧!” 阿敏听了,急忙拿來筆墨,努爾哈赤對他呶一下嘴,意思是讓他記下詔書。 努爾哈赤說道: “俺死后,傳位于十四王子多爾袞,讓次子代善輔政。” 阿敏記完,又送到努爾哈赤跟前,他看了一眼道:“好,好……” 阿敏又從努爾哈赤枕邊拿過王璽,蓋上璽印,將它 折迭好,放在努爾哈赤的枕下。 此時,只見努爾哈赤气息微弱,兩眼暗然無光,漸漸昏迷過去。 八月十一日凌時,當他們的船走到沈陽東四十里的靉雞堡時,努爾哈赤終因背疽發作,与世長辭,終年六十八歲。 船到沈陽,大妃烏拉納喇氏,見努爾哈赤死去,她悲痛欲絕,泣不成聲。 代善帶著眾兄弟,跪泣于渾河岸上,迎接努爾哈赤的尸骸。 皇太极与阿敏、莽古爾泰經過一番密議之后,三人去找代善,提出汗位繼承問題。 莽古爾泰首先說道: “這不需要推選了,父王已留下遺詔。” 代善听了,雖然心中有些猜疑,也不好明說。只得說道: “父王既有遺詔,就可以召集眾兄弟宣讀,遵照遺詔辦就行了。” 于是,在努爾哈赤眾子侄面前,阿敏向大家宣讀了“遺詔”內容: “……傳位于八王子皇太极,并讓大妃烏拉納喇氏、小妃泰恩察、金泰三人生殉。” 阿敏剛讀完,殿內頓時一片騷動。德格類、阿濟格几乎同時喊道: “這遺詔可是真的?” 阿敏拉著臉,看著大家說: “這白紙黑字,玉璽分明,哪里能是假的!” 此時,三王子阿拜忽然喊道: “這遺詔既是真的,應該有時間、地點,由什么人執筆,在場有誰作證?” 皇太极扭頭一看,見是阿拜。只听阿敏說: “先汗王昨天夜里讓俺代寫,有侍衛昂賽克作證,誰若不信,去問他吧!” 德格類又大聲說道: “往日父王從未提到過皇太极儲位之事,這詔書實屬意外,怎么能讓人接受!” 十二王子阿濟格更是慷慨陳詞: “這詔書有詐,怎能服眾!” 阿敏听了,不禁大怒,說道: “俺受先汗王重托,你們竟敢褻讀遺詔,蔑視先汗王,是違逆犯上,該當何罪!來人,將阿濟格推出斬首!” 兩旁近侍剛想上前,德格類突然站立起來,拔出腰刀,大喝一聲: “看誰敢來綁他!” 阿濟格冷笑道: “假若詔書無詐,阿敏又何必大發雷霆之怒?” 德格類又手揮寶劍,厲聲說道: “俺早听說,父王在清河曾兩次派人要大妃和大阿哥前往清河,是誰把父王的命令壓下了?這又該當何罪?請阿敏向大家說清楚!” 阿濟格又接著說道: “俺听說阿敏昨天深夜与兩個人在密室里計議了好長時間。請問:你們商議了一些什么事情?能不能在這里公開呀?” 阿敏气得臉上驟然變色,既不好發作,又不能解釋,何況內心也有些理虧。正當他左右為難,十分尷尬之時,皇太极卻站起來了,說: “父王在世之日,沒有立俺為儲,這是事實。但是,也沒有說過不立俺為儲的話。如今既有遺詔,蒙父王隆恩,傳位于俺,俺內心深覺愧疚!眼下,父王尸骨未寒,難道因為這汗位之爭,咱兄弟之間能骨肉相殘么?果真那樣,父王能在九泉下心安么?有鑒于此,請眾兄弟們還當以大金國社稷為重!” 此時,莽古爾泰在旁,早已忍耐不住,拔出劍來,厲聲喝道: “誰再敢違抗遺詔,刀劍無情!” 皇太极立即對莽古爾泰說道: “圣殿之上,不得無禮!” 正說之間,那屋梁上竟然竄出兩只肥碩的老鼠,在追逐著奔跑,發出“吱吱”的叫聲。在粗大的橫梁上,兩個家伙竟交配起來。 大家不由得愣神地看著,皇太极雙眉一皺,不耐煩地說道: “兩個畜牲,竟膽敢扰俺圣殿!” 說罷,從長簡靴勒靴子里拔出短劍一把,對著那兩只正在交配的老鼠,將手一揚,忽听慘叫兩聲,那短劍一下子穿透兩只老鼠的肚子,牢牢地釘在梁木上。 眾王于和大臣們見了,不由愕然。皇太极這個“殺雞儆猴”之法,嚇得眾人鴉雀無聲,他又假裝關怀地說道: “大家連日辛勞,暫且回去休息去罷!” 當晚,皇太极將大貝勒代善請到府里,又請來阿敏、莽古爾泰,四大貝勒兄弟在酒桌上談妥了皇太极登基典禮事宜。 莽古爾泰說道: “遺詔上關于大妃与兩個小妃生殉事,什么時間進行。” 代善處在這時候,也不好反對,只得任憑皇太极他們決定了。 次日,四大貝勒与四小貝勒會議,召來大妃烏拉納喇氏、小妃泰恩察、金泰。 三個女人一听說要她們生殉時,都不由得痛哭失聲,并對生殉流露出不滿情緒。 皇太极對她們說: “這是先汗王的遺命,即使不答應,也是不可以的。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一定滿足你們的愿望。” 大妃烏拉納喇氏,哭著對貝勒們說道: “俺自十二歲來到先汗王身邊,二十六年來,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都已經歷。如今,俺也不忍离開先汗王,只得相從于黃泉之下。唯所顧慮的,是俺的三個儿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特別是兩個小的年紀尚幼,請諸位王子善待他們,勿使俺揪心于地下。” 說罷,大妃烏拉納喇氏遂凄凄慘慘地自盡身亡,當時,年僅三十七歲。 之后,兩個小妃泰恩察、金泰也相繼自盡。 且說皇太极繼承了后金國汗王位,使后金進入一個新的大發展的時期。 崇禎九年(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去汗王稱號,改稱皇帝,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崇禎十七年(1644年,順治元年)四月,清軍入山海關;十月,在北京建立了封建中央政權——大清王朝。 皇太极即位后,一直在尋找安葬努爾哈赤的“吉壤”。 崇禎二年(1629年,天聰三年),終于選定沈陽城東二十里,渾河北岸,“川縈山拱、佳气郁蔥”的石嘴頭山,即現在的東陵,作為努爾哈赤的葬地,尊稱“福陵”。 努爾哈赤后來被尊為清太祖高皇帝。 大清王朝的這位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是中國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出現的一位杰出人物。 在明王朝日益衰落腐敗的形勢下,努爾哈赤在遼闊的東北大地,躍馬揚刀,率領八旗子弟兵,縱橫馳騁,創建了惊人的業績,成為清王朝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努爾哈赤是滿族的民族英雄。他在明朝万歷十一年(1583年)起兵,在四十余年的時間里,先近后遠,先內后外,相繼統一了地處東北的女真族各部。使這個古老的民族——女真族,重新煥發了活力,朝气蓬勃地再次崛起于祖國的東北。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促進和加速了女真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 所以,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也就是滿族形成的過程。 從此,滿族登上了歷史舞台,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她為祖國的歷史文化發展,譜寫了輝煌的新篇章。努爾哈赤對本民族所做的巨大貢獻,也就是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 努爾哈赤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立了一套与女真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适應的政治、經濟制度。 他組織的八旗制度是個創造,把整個社會的成員組織成一個整体,集軍事、生產与政治于一個組織之內,并且凝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 努爾哈赤在創建后金的過程中,用改革的精神,不斷提出新方針、新措施,表現出政治家的气魄和才干。 努爾哈赤是杰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馬上度過的。因此,軍事實踐,是他一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動。 從起兵到去世,他參与和經歷的大小戰斗不下百余次;親自指揮的戰斗,也有數十次。他領導的八旗兵,以狂飆之勢,席卷東北大地,曾几度使明王朝的軍隊敗北。 努爾哈赤一生所經歷的戰斗,胜利居多,失敗极少,是當之無愧的“常胜將軍”。 在努爾哈赤所從事的軍事活動中,雖然始終處在戰略的劣勢,但是,他總是能以弱胜強,以少胜多。他用兵大膽,善于集中优勢兵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誘敵深入。他喜歡設伏圍殲,偵察用間。這都表明,他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气魄与膽略。 但是,努爾哈赤畢竟是個歷史人物。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歷史的局限性。 在戰爭中,努爾哈赤放任和提倡軍隊去掠奪財產、屠殺百姓。進入遼沈地區以后,努爾哈赤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強令漢民剃發等,給遼東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但是,這些局限并不妨礙歷史給予他的肯定和贊揚。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