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悉尼奧運會前奏 ·年齡條款 ·留下?! 1996年8月5日,亞特蘭大奧運會閉幕式。亞特蘭大市長坎培爾鄭重地將五環旗交給悉尼市長薩特,站在一邊的薩馬蘭奇和數万名觀眾及運動員一起熱烈鼓掌。 奧林匹克五環旗8月9日抵達2000年奧運會舉辦地澳大利亞的悉尼,數千名悉尼市民在机場和街頭歡迎五環旗的到來。 在9日五環旗抵達悉尼港后,由直升飛机送到已破土動工修建的2000年悉尼奧運會主會場,然后再送往市中心。 一支由6名年輕運動員組成的護衛隊負責五環旗的護送,他們全部身穿白色運動服,手戴白色手套。 薩特市長說:“我認為五環旗的抵達標志著我們必須從今以后抓緊每一天,為悉尼奧運會的成功而努力。” 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澳大利亞以9金9銀23銅躍居金牌榜第7位,總分名列第6,獎牌數在中國之后列第5。与上屆巴塞羅那奧運會7金6銀11銅列第10位相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顯示了強大的競爭實力。 澳大利亞這次派出了由430名選手組成的龐大陣容,赴亞特蘭大參加奧運百年盛典。除手球外,他們參加了其他全部25個大項的競賽。 對亞特蘭大奧運會,澳大利亞似乎沒抱太大的奢望。它的目標是鍛煉隊伍,爭取在悉尼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正如澳大利亞奧委會一位發言人說的那樣:“我們在本屆奧運會中將盡可能地為運動員創造充分的比賽机會,以便使他們更好地積累經驗,為悉尼奧運會做好准備。” 澳大利亞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金牌的項目有馬術、曲棍球、賽艇、射擊、游泳、网球6大項,獲獎牌項目為14大項,共有17大項93人(隊)次進入前8名。打破自行車男女爭先賽兩項奧運會紀錄。這些成績均超過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 縱觀澳大利亞在本屆奧運會上的表現,水上項目依然是他們奪金掠銀的重要支柱。僅游泳、賽艇、皮划艇、帆船几個水上項目就奪得4枚金牌,23枚獎牌,分別占其金、獎牌總數的44%和56%;馬術、女曲、网球等發揮正常,各奪得1枚金牌,達到預期的目標;自行車、皮划艇等強項表現失常,痛失金牌;田徑、射擊有所突破,令人振奮。 游泳一直是澳大利亞的傳統強項。本屆奧運會共有34名選手組成代表隊(男選手18名、女選手16名),有13人曾參加過上屆奧運會。在比賽中澳選手表現出色,獲得2金4銀6銅共12枚獎牌,還有19人進入前8名。一批久經沙場的老將仍擔當主力軍。世界紀錄保持者帕金斯和奧尼爾分別為澳隊奪得男子1500米自由泳和女子200米蝶泳金牌。新秀的表現也不俗,如科瓦爾斯基一人獲得1500米自由泳銀牌和200米、400米自由泳2枚銅牌。男子100米蝶泳銀牌得主是21歲的新歲米勒。此外獲獎牌的項目還有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等。 賽艇也是澳大利亞傳統強項,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發揮出色,一舉奪取男子四人單槳無舵手和女子雙人單槳無舵手兩枚金牌,以及男子四人雙槳、男子輕量級雙人雙槳、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3枚銅牌。這是澳大利亞在近年來世界重大比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皮划艇也是他們的优勢項目,但在本屆大賽中未發揮出原有水平,僅獲3枚銅牌。 澳大利亞男女曲棍球隊是兩支世界勁旅,尤其是女隊,近几年世界大賽中所向無敵,穩居世界冠軍寶座。本屆奧運會上女隊獲金牌、男隊獲銅牌。 网球男子雙打選手伍德·布里奇和伍德·福德在本屆奧運會上表現极為突出,為澳隊爭得1枚金牌。 射擊隊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重大突破,摘取2金正銅,而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僅獲一項第7名。 本屆奧運會共派出64名田徑好手參賽,奪得2枚銀牌,有11人進入前8名,与上屆相比,田徑水平亦有所上升。 自行車是澳大利亞的傳統強項,多次獲得奧運金牌。1995年更是戰績輝煌,在世錦賽上一舉奪得3金2銅。但在本屆奧運會上,澳車手卻未能表現出昔日的風采,無金牌進帳,全部收獲是1銀4銅。在這個項目上他們至少丟失1∼2枚金牌。 此外,還在女壘、女籃、女子沙灘排球、舉重108公斤級項目上各獲1枚銅牌。 澳大利亞体育近几年能夠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絕非偶然。為了發展澳大利亞的体育事業,奧政府首先在經費上給予了大力支持。 澳大利亞政府1996年的体育預算為5.6億美元,比上年度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增加預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澳大利亞代表隊在1996年奧運會上和悉尼奧運會取得好成績。特別是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后,政府還撥出体育款項支持体育運動的大力發展与提高。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悉尼奧委會和2000年奧運會組委會更是信心倍增。 為備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澳大利亞政府抓住時机引進世界一流水平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利用他們的先進技術和訓練方法來提高本國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1995年澳大利亞政府出資100万美元購買俄羅斯奧運會金牌計划的成功經驗,其中包括訓練、教練及運動員食品等具体材料,以及測試分析等技術成果。他們与俄羅斯合作幫助訓練尖子選手。 這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如射擊、田徑、舉重等項目已大見成效。射擊隊就是引進了俄羅斯的科學訓練方法,并聘請了俄羅斯教練,使他們實現了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尤其在飛碟項目上,他們取得了2金1銅的重大突破。在舉重項目上,近年來也引進了108公斤級的保加利亞運動員波捷大,他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取得了銅牌。這個項目澳大利亞過去是弱項,如今在世界大賽上已初顯端倪。 田徑也是借助于俄羅斯的訓練方法等手段,在本屆奧運會上運動水平有所上升。從巴塞羅那的2枚銅牌到本屆奧運會在獎牌榜上又上了一台階。在女子400米跑和標槍項目上奪取2枚銀牌。 澳大利亞奧委會主席說:“我們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要向美國、德國、中國等國挑戰。在金牌和獎牌上要取得歷史性的重大突破,現在我們要為此目標努力奮斗。” 他又說,我們在訓練強度与生物學原理的理論上還不如俄羅斯,所以我們与俄羅斯雙方交往合作,買下他們70年的体育運動訓練計划,使我們的強項得到更進一步的鞏固,成績大幅度地提高,同時使弱項也能逐漸赶上去。 澳大利亞体育界人士近几年來由于聘請前蘇聯以及東歐國家的一些优秀教練員,還有中國的体操教練員在一些項目上執教,他們深感這些教練在訓練方法上很有一套,体操由于由中國教練的執教,在去年英聯邦運動會上取得過很好的成績。他們想借助聘請這些高級教練來提高他們在一些項目上的競技水平。 澳大利亞政府為了迅速提高競技体育水平,十分重視充分發揮体育學院的优勢,對比較薄弱的項目進行培訓,該項計划總投入達1億3千多澳元。 澳大利亞奧委會与悉尼奧運會組委會以及澳体委合作,為了在2000年奧運會上有重大突破,不惜資金,千方百計挖掘人才。他們計划投資挖掘土著的体育人才。在土著人中曾培訓過一個在澳大利亞最有名的网球天才。目前他們正籌划出資40万澳元,實現4年計划,資助土著人。他們准備建立奧林匹克訓練中心,一則是培訓該地區有前途的選手,二來也為條件差的儿童提供体育設備,從抓儿童体育的基礎抓起,這是一項長遠的計划。 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前,他們采用高新技術,專門為自行車運動員研制了一种抗濕熱气候的背心。澳大利亞在訓練中,各項目的教練員、運動員十分重視与体育科研人員的密切配合。近几年澳大利亞競技体育能迅速提高,与他們重視科學訓練与科研人員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 為激勵优秀運動員將自己的專項特長保持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澳大利亞奧委會制定了一項總金額為1550万美元的獎勵計划。根据這項計划,亞特蘭大奧運會金牌獲得者可獲得42500美元。這筆獎金不包括該運動員今后在專項中繼續發展的獎勵。所有在亞特蘭大獲得獎牌的運動員,自1997年起都可以獲得固定數量的獎金,金牌得主獎金為22500美元;銀牌得主為13500美元;銅牌得主為6750美元。如果在悉尼奧運會奪得金牌,可獲75000美元獎金。奧委會主席考特斯稱,此舉是鼓勵那些獎牌獲得者繼續練下去,不會因后顧之憂而早早退役。 澳大利亞把亞特蘭大奧運會當作鍛煉隊伍、積累經驗的大好時机,其主要目標是要在2000年奧運會上一鳴惊人。正如澳大利亞奧委會一位負責人所說的,“在2000年奧運會上,澳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要奪取60枚獎牌,其中20枚金牌是完全可能的。”為實現這一目標,澳大利亞政府和体育界正積极行動,要在悉尼奧運會上再創輝煌。 為了辦好第27屆奧運會,也為了實現澳大利亞奧委會的獎牌目標,悉尼市在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前就派出由100人組成的考察團到亞特蘭大取經,考察團成員包括悉尼市長、澳大利亞奧委會和悉尼奧運會組委會的主要負責人。悉尼奧運會組委會負責人海默林聲稱:“這對我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練習。” 如今,悉尼奧運會組委會正在總結亞特蘭大奧運會和以往歷屆奧運會的經驗,完善自己的計划。 為了避免像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那樣,完全由私人公司承辦而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悉尼2000年奧運會組委會9月8日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撤消主張由私人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沃爾沃斯有限公司老板約翰·艾利夫組委會主席的職務,任命43歲的新南威爾士州的奧運体育部長邁克爾·賴特為新的組委會主席,以确保2000年奧運會由州政府控制。 按照組委會的最新計划,悉尼組委會將主要負責奧運會的組織工作,而州政府將主要負責基礎設施及体育場館的建設。正如賴特所言:“政府將建造劇院,而組委會將負責拿出好看的節目。” 組委會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亞特蘭大市完全由一個私人企業承辦奧運百年慶典,所導致的嚴重問題和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艾利夫說,進行上述的人事變動是在組委會認真研究了亞特蘭大奧運會舉辦的經驗和教訓之后做出的,是為了确保“組委會內團結一致,從政府到每一個人都為奧運會的成功而竭盡全力。” 賴特則認為:“在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組織上,私人公司与州政府、市政府之間關系不夠密切,所以才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言外之意就是說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所出現的問題与私人承辦無關。 薩馬蘭奇對悉尼組委會的這一人事變動表示了支持,認為這是辦好悉尼2000年奧運會很重要的一步。 賴特承認,由15人組成的組委會內部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總的方向已經确定,即2000年奧運會不由私營企業按照純粹商業化的方式主辦。賴特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按時完成將由近万名工人參加的各個体育場館的建設,其中包括奧林匹克主會場。組委會預計,修建体育場館將花費19億澳元(約15億美元),僅建11万觀眾席位的主体育場就花費6億6千5百万澳元,這個坐落在悉尼西郊的体育場早在1996年8月已破土動工,計划在1999年6月竣工。 賴特目前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敦促政府盡快做到徹底改善和解決澳大利亞30万土著居民的生活條件,以免他們在奧運會召開期間“制造麻煩”。 改善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生活條件是困扰奧政府多年的一個老問題。政府雖然花費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大量金錢,但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正如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人事部部長約翰·赫龍所承認的那樣,在一些偏遠地區,土著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條件“還遠不如第三世界國家”。 昆士蘭州住房部長雷·康納最近巡訪了昆士蘭州北部一些土著人居住的地區,發現土著人的生活實在令人惊訝。 康納說:“當我們看到一個6口之家擠在12平方米的小屋內生活時,我們絕對無法想象這居然發生在澳大利亞。” 但赫龍說,政府對土著人的生活狀況并不感到惊訝,但是進行改善將需要花費一段時間。 當有記者問,政府是否希望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前采取措施,徹底解決問題時,赫龍坦言:“這不太可能,因為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包括水電、公路、住房以及垃圾處理等。” 据悉,一些土著族領袖已經發出警告,將在2000年奧運會期間舉行抗議游行,以要求政府更多地關注土著人的生活條件。 康納指出,當2000年悉尼奧運會到來時,全世界的焦點將集中在澳大利亞。他承認,昆士蘭州土著居民的生活現狀將會令澳大利亞在全世界人面前感到很尷尬。 康納說:“我們只有不足4年的時間來改善這一切。” 康納表示,至少需要2億3千6百万美元的投入才能使土著人的生活“大致上有所改觀”。因此,他呼吁各方協作,向這一目標努力。 然而,澳大利亞政府在1996年8月20日公布的1966至1997年政府對土著居民培養計划的投資卻有所削減,這一削減曾導致了土著居民在澳大利亞首都舉行的抗議游行。 賴特目前正在積极活動,敦促有關的政府部門盡快制定計划,妥善解決土著居民生活條件問題,徹底消除2000年奧運會的隱患。這不僅是賴特的希望,也是國際奧委會和所有盼望和平的世紀奧運會的人們的呼聲。 最新消息:《新華社4月7日電》,悉尼奧運會組委會主席邁克爾·賴特日前辭職,新任主席對組委會面臨的巨大的財政困難束手無策,悉尼奧運會主會場被迫停工。 全世界的体育愛好者們都翹首以待,盼望著從袋鼠之鄉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更盼望2000年的世紀奧運會能夠給全世界帶來一個巨大的歡喜。 1995年的國際奧委會第103次全体委員會議于6月14日至1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由于議題重要,僅來采訪的各國記者就有600多人。 通常,國際奧委會的年會商議的都是些例行公事:增補執委和副主席、間或增補委員以及听取下屆夏運會和冬運會籌備工作的報告,只有在選舉奧運會舉辦城市時才會熱鬧些,各申辦城市的角逐和最終的投票總是人們談論不休的話題。但是由于今年插進了關于是否改變委員的年齡限制問題,選定2002年第19屆冬運會的地點在本屆年會上相形之下反而變得不那么突出了。 改變委員年齡限制問題實際上是薩馬蘭奇主席在1997年后能否連任的問題。國際奧委會的委員過去沒有年齡限制,都是終身制。1966年國際奧委會羅馬第74次全体委員會議決定,此后當選的委員至72歲時必須退休。1985年柏林全會決定將退休年齡延至75歲,即“任何委員在年滿75周歲的當年年底必須退休,1966年以前當選者除外” 根据此項規定,現有的委員中只有11個人是1966年以前當選的,現都已轉為終身委員,其他人都到75歲退休。薩馬蘭奇1966年開始擔任委員,1995年7月他已到75歲。按照規定,他應在1997年主席任期屆滿時退休。 薩馬蘭奇擔任主席以來,進行了很多大膽的改革,使奧林匹克運動有了很大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國際奧委會的聲望。雖然薩馬蘭奇在1994年曾說過將在1997年任滿時退休,若干年以來,人們也曾經議論過他的接班人問題,有的委員也已躍躍欲試。但是絕大多數委員仍然認為目前只有薩馬蘭奇是威望最高、最能團結大多數、最沒有爭議的領袖。1992年兩個英國記者,代表了一部分盎格魯·撒克遜勢力,曾寫了本《五環下的老爺們》,大肆攻擊薩馬蘭奇和國際奧委會。后來國際奧委會在洛桑法院提出訴訟,經過法院調查審理,這兩名英國記者最終敗訴,未能撼動國際奧委會的威望和團結。相當多的委員以不同方式要求薩馬蘭奇再連任一屆,以主持跨世紀的2000年第27屆奧運會。其中不少人為此要求修改退休年齡限制的規定。 對于這樣的要求,薩馬蘭奇一般均表示,原則上他將于1997年退休,但并未把話說死。 1995年4月13日,薩馬蘭奇決定先發信征求委員們的意見,信中提供了四种選擇。由于事關重大,所有委員都做了答复。這些選擇以及所獲答复是: ——取消全部委員的年齡限制,27人支持 ——取消主席的任職年限,22人支持 ——將年限提高到78歲,21人支持 ——維持75歲不變,7人支持 (作了一种以上選擇的18票,未統計在內) 在這次全會前召開的執委會對反饋的意見進行了研究。執委會認為,前三种意見雖然分散,但共占70票,說明多數人贊成修改《奧林匹克憲章》關于退休年齡和任職年限的規定,但這僅是咨詢意見,不具法律效力,所以建議交全會討論時先就是否修改現行規定進行表決,如多數同意,再就前三种修改意見分別作秘密投票,按選舉奧運會舉辦城市的辦法,先淘汰票數較少的意見。 15日的全會開了3個多小時。首先通過秘密投票以62比27票決定修改年齡規定。然后就修改規定的三种方案進行表決,三种方案分別獲得35票、27票、24票(2白票、1棄權),將退休年齡提高到78歲的方案遭淘汰。第三輪就剩下的前兩种方案進行表決,結果是47比35票(4白票、1廢票、1棄權),否決了取消主席任職年限的方案。于是就取消年齡限制的修改章程的提案進行表決,結果是57比31票(工廢票),由于比章程規定的2/3多數票少2票,取消全部委員的年齡限制這個動議沒有通過。有的委員說這体現了委員是真正獨立的、民主的,說明多數委員不贊成全都沒有年齡限制,也有委員開玩笑說,白開了一天結果等于零的會。外界有人認為這是個挫折,甚至有的反對薩馬蘭奇的人興高采烈地歡呼薩馬蘭奇時代的結束。 但是多數委員主張對憲章關于年齡限制的規定進行修改,希望薩馬蘭奇連任,認為在目前,國際奧委會內除了他以外,沒有真正有威望、有才能、能穩妥掌舵的領導人。于是會外大家繼續醞釀,是等到明年全會時解決還是這次解決?如何修改現有條文,使得大家都滿意,而能按照章程使主席能夠連任?原來有人想讓最德高望重的委員在全會結束時的發言中要求主席連任(過去都是由盧森堡大公發言),后來由巴西委員、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牽頭,意大利委員、國際田聯主席內比奧羅和墨西哥委員、國家奧委會聯合會主席拉尼亞串連,70個委員聯名重新提案,將原章程中75歲必須退休改為:75歲時是否退休可由各人根据自己情況決定,但是到80歲則必須退休。這個書面建議在17日下午散會前交給了執委會。 18日一早,執委會討論了該項提案,認為75歲至80歲的浮動方案太過复雜,建議只改提80歲為最后退休年限一個方案,并就此征求全体委員的意見。有人提議采取秘密投票,但多數人認為已有70個簽名,不必再秘密投票。18日全會上,仍然有人提出秘密投票,但贊成的只有12票(章程規定只有与會者的1/4提出要求,才能秘密投票)。在最后舉手表決時,除了12票反對,1票棄權外,都贊成將退休年齡延長到80歲。這樣,由于薩馬蘭奇主席本人的巨大威信,修改年齡限制的提案經過几天來會場內外的反复曲折,終于獲得了通過。 大家估計,薩馬蘭奇主席1997年任滿時,如果他身体健康,打算競選,也不會有人會出來与他競爭。很可能他樂意連任到2001年,將主持跨世紀的悉尼奧運會作為自己奧林匹克生涯的光輝結束。 國際奧委會已經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國際机构,有著重大的社會、政治、文化影響。1996年國際奧委會的會員已達到197個,超過了聯合國的183個,成為世界上成員最多的國際組織。人們固然信賴任期最久、成績最顯著的現任主席,但是他的年事已高也是事實,如何在這几年內物色培養一個可靠杰出的接班人,是大家以及薩馬蘭奇本人都關心的事。 面對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信任和年事已高的事實,薩馬蘭奇也陷于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說不退吧,自己确實年歲已高,而且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与家人團聚,現在該到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說退吧,薩馬蘭奇确實又舍不得為之奮斗多年的奧林匹克理想。回想自己自1980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以來,洛杉磯、漢城、巴塞羅那奧運會一屆比一屆辦得成功,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雖然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卻是197個成員的第一次全体集會。1980年以后,奧林匹克運動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奧運大門向職業運動員敞開,使競技水平明顯提高;國際奧委會增加了女委員,結束了男子一統天下的局面(到1996年7月17日國際奧委會第108全体委員會議選舉中國的呂圣榮女士為委員,國際奧委會已有10名婦女委員);商業与体育有机結合,极大地推動了体育運動的發展;奧運會比賽項目有所調整增加,整個結构更趨于合理。 顧拜旦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复興者,是先驅。他提出了近乎唯美主義的理想。薩馬蘭奇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革新者,是實干家,他在追求理想的同時,敢于面對現實,兢兢業業,不斷追求。 國際奧委會197多個會員國和地區里,他已訪問了除阿富汗以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行程達几百万公里。他會見過許多國家的政府首腦,包括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和江澤民,美國的里根、布什和克林頓,原蘇聯的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法國的吉斯卡爾·德斯坦和密特朗,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意大利的安德烈奧蒂,羅馬教皇,瑞典、挪威、丹麥、荷蘭。摩洛哥、約旦、沙特阿拉伯等國的國王,日本天皇,埃及的穆巴拉克,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印度的英迪拉·甘地,伊朗的拉夫桑賈尼,利比亞的卡扎菲,古巴的卡斯特羅,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昂納克,朝鮮的金日成,科威特的埃米爾,南非的曼德拉等等。 薩馬蘭奇以其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确保了第23、第24、第25和第26屆奧運會一屆比一屆規模更大,更加成功,為國際体育運動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球性的廣泛尊敬和愛戴。他曾獲得十几個國家政府頒發的榮譽勳章;先后被加拿大、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日本等國的著名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1982年榮獲美國体育界最高榮譽——体育學院獎;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榮獲北京大學“名譽教授”稱號;1996年10月榮獲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獎”——該獎是設立以來第一次授予外國人。 經過20多年矢志不渝的追求,薩馬蘭奇的奧林匹克理想已得到了极大的升華,即使他想留在原來的位置上,也完全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欲——因為他已得到了一切:榮譽、地位、金錢。他曾經說過,“我不想為自己謀取權力,只是為奧林匹克運動謀取,因為奧委會主席有權,但我要盡職盡責,宣揚奧林匹克理想。” 1996年10月薩馬蘭奇在訪問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時宣布,他將在1997年3月發表一個公報,決定是否繼續競選連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薩馬蘭奇說:“我的決定將取決于我的健康情況、各國奧委會的愿望和我的家庭。” 我們期待著薩馬蘭奇說一聲:“我決定留下。” 他果真留下了。 最新消息:1997年2月26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接受瑞士電台采訪時,表示有意再次競選連任。 薩馬蘭奇說,假如几天后的体檢結果證明他身体健康,他將會尋求第五個任期。据悉,薩馬蘭奇將在今后几天內正式宣布他競選連任的決定。 已年屆77的薩馬蘭奇對記者說:“我知道自己年事已高,而主席的工作需要不斷進行旅行,因此,我首先必須對自己的身体狀況有個徹底的了解,只要身体允許,我會再當侯選人。” 薩馬蘭奇這番算不上正式的答記者問,使得一大批具有潛力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競爭者將失去机會,其中就包括德高望重的國際田聯主席內比奧羅。 《新華社3月5日電》,國際奧委會執委會3月5日請求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再連任一屆主席,薩馬蘭奇欣然接受了這一請求。 自1980年開始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說:“對這樣的請求說‘同意’,并不困難。” 在今年9月的國際奧委會第105次全体委員代表大會上,薩馬蘭奇將會再一次正式當選為國際奧委會主席。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馬克·霍德勒說,執委會是通過無記名投票,決定讓薩馬蘭奇繼續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霍德勒說:“我們很高興他接受了執委會的請求。” 今年7月將滿77周歲的薩馬蘭奇將率領國際奧委會進入下一個世紀,第五個任期將到2001年結束。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