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韓國人的努力 ·朝鮮、韓國共同舉辦的夢想 ·為了和平与進步 ·《手拉手》 第24屆漢城奧運會堪稱為一次极其成功的体壇盛典,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由此又一次得到了全面恢复。對于漢城來說,這屆奧運會的意義更為遠大,它為韓國向全世界展示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不斷提高的國際政治地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机。 漢城奧運會自爭辦開始,似乎主要矛盾就不在國際,而在于朝鮮南北兩方民族之間。 由于奧林匹克運動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第24屆奧運會的申辦城市只有日本的名古屋和韓國的漢城。從條件上講,名古屋的條件無疑要比漢城优越,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社會政局都是如此。 因此,國際奧委會委員都看好名古屋。 但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個被國際奧委會看好的城市爭辦還未開始,自己的后院就起了火。 名古屋申辦奧運會的消息剛一傳開,當地的許多市民就群起而攻之。同洛杉磯市民的心理一樣,他們唯恐一旦奧運會虧損,整個城市將會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和戰后崛起的經濟大國,許多人并不考慮參与各項國際事務有什么必要,經濟才是顯示一個國家實力的最有效手段。 從另一方面講,名古屋是日本一個古老而純朴的城市。如果舉行奧運會,勢必得大興土木,建設各种体育、交通、旅游設施。這樣,名古屋的古朴風貌就難以留存,現代化的建設就將把名古屋變成一個喧鬧的現代城市,然而過慣了宁靜生活的名古屋市民不希望看到這种局面。 于是,許多市民上書政府抗議名古屋參加申辦,更有一干群情激奮的市民自發組織起來,沿街示威游行,把昔日井然有序的城市鬧得沸沸揚揚,難以安宁。 當然漢城方面內部意見也并不完全一致,就連韓國奧委會也對是否有必要和有能力申辦奧運會而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舉辦奧運會可以顯示并進一步推動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同時也可以大大促進韓國体育運動的發展。另一派主要是對漢城是否有舉辦奧運會的條件和能力持怀疑態度。最后,雙方決定將他們各自的意見提交朴正熙總統決斷。 朴正熙對申辦奧運會持支持態度,并指出應將申辦奧運會的目的明确為:顯示韓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力、提高韓國体育的國際地位、創造同社會主義國家和不結盟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條件和通過國際体育活動提高國民的整体意識。 不料一個月后,補正熙在一次宴會上遇刺身亡,一時對是否還要申辦奧運會的問題又出現了反复。 全斗煥出任總統后,對申辦奧運會持消极態度,反對派的意見一度占了上風。于是韓國奧委會對申辦奧運會的得与失再次進行了論證,得出的結論是:舉辦奧運會有利于提高國家的國際形象,有助于申辦1986年亞運會,即使申辦不成功也可保持申辦候補國的榮譽,申辦本身就是一次鍛煉和積累經驗的机會。總的結論是:如果正式申辦后再表現出消极態度會降低韓國在國際体育界中的信譽,難以期待國民在經濟和社會政策方面做出積极響應。如果退出申辦,將引起國際奧委會和其他國際組織的不信任,反而影響了韓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同朴正熙一樣,作為總統,全斗煥考慮的是利用奧運會樹立韓國形象的問題。他指出,沒有特別理由,不應該改變前任總統的決策,而且在還沒有做出努力促進這一歷史性偉業實現的情況下表現出失敗主義情緒就更不應該了。 總統一錘定音,韓國奧申委全力以赴,開始了行動。 奧申委了解到,盡管名古屋已經在打退堂鼓,但是南美的巴西卻又有意加入申辦的行列。据統計,在已經舉行的20屆奧運會中,有14屆在歐洲舉行,其余6屆中有4屆在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舉行,也就是說,有18屆在地球北方舉行。地球南方只有大洋洲的墨爾本和亞洲的東京舉辦過奧運會。這种南北布局不均的狀況國際奧委會早就想改變。而這次漢城、名古屋,包括巴西卻又都在南方,而且名古屋和巴西都很有競爭力。 趁巴西還沒有正式提出申請,就應該讓它打消念頭。韓國体育會長朴鐘圭找到了國家奧委會聯合會主席、墨西哥人巴斯克斯·拉尼亞。巴斯克斯·拉尼亞答應幫助韓國在國際奧委會內部拉選票,并說服巴西放棄申辦奧運會的打算。巴斯克斯·拉尼亞對拉美各國,特別是南美國家的奧委會擁有絕對的權威,自然巴西也就不參加競爭了。 這樣第24屆奧運會的候選城市實際上只剩下漢城一家,但是漢城方面為了使几乎是万無一失的計划不失之交臂,仍然開足了馬力,大搞申辦宣傳活動。 韓國奧申委首先向國際奧委會送了將近一卡車的宣傳材料,然后又分頭行動。他們派出了大量人員到各國游說,向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宣傳自己的优勢。同時還把國際奧委會許多有影響的委員請到韓國去,讓他們親眼目睹韓國經濟發展的繁榮景象。為了使被邀請的人士能夠光臨漢城,他們向每位被邀請的人士免費贈送兩張頭等机票。如果客人不需要机票,可以兌換成美元現金贈予。 同時,漢城還爭取盡可能多的國際會議和体育比賽在漢城舉行。一方面,可以鍛煉和檢驗韓國組織大型國際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向國際奧委會顯示自己的能力。 對于國際奧委會來說,漢城并不是理想的選擇。其中最令國際奧委會擔憂的就是韓國動蕩的政局。執政党与在野党日益激烈的公開對立、大學生頻頻游行示威并与警察發生沖突、暴力事件的不斷升級已經使人們把漢城同南非、以色列等動蕩地區相提并論。 不過同時,國際奧委會執委、韓國人金云龍也在積极活動。金云龍在國際奧委會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頗得薩馬蘭奇的信任。金云龍里應外合,使國際奧委會內部意見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更何況,漢城實際上已經成為唯一的候選城市,主辦權可以說已經非她莫屬。 1981年9月30日,韓國在國際奧委會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巴登堡舉行的會議上以絕對优勢獲得了第24屆奧運會主辦權。 也許好事就該多磨。漢城剛剛獲得主辦權,內部卻出現了一場持續數年之久的動蕩,直接威脅到奧運會的籌辦。 本來韓國總統全斗煥企圖通過爭辦奧運會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鞏固他的統治地位。而反對党為了逼其下台,也把矛頭對准了奧運會。轉眼間,奧運會成了韓國政治党派斗爭的箭靶。當時的局勢非常混亂,全斗煥甚至考慮動用軍隊恢复秩序。 社會的大動蕩使人們對漢城市舉辦奧運會几乎持反對態度。有些國家的運動員甚至公開表態,即使在沖突不斷、暴力充斥的韓國召開了奧運會,他們也不會去參加,誰也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 動蕩自然也引起了國際体壇的巨大關注。不少体育界著名人士建議易地舉辦奧運會,而且聯邦德國等几個國家也都聲稱他們有足夠的條件和設施承辦奧運會。只要國際奧委會做出決定,他們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內做好舉辦奧運會的准備工作。 薩馬蘭奇此時十分冷靜,他知道如果此時改換奧運會舉辦城市,將會給奧運會帶來更大的混亂。他多次宣布,無論發生什么情況,在漢城舉辦奧運會的決定不會改變。同時,他也敦促韓國政府盡快穩定局勢,以保證奧運會的順利舉辦。 1987年6月,韓國總統全斗煥迫于形勢的壓力,宣布了實行大選的計划,動蕩的局勢才逐漸平息。反對党在贏得了初步胜利之后,全力投入競選,同時也表示支持舉辦奧運會。 盡管出現了這一動蕩時期,韓國政府卻從未停止過奧運會的籌辦工作。在此期間,漢城共修建了36個現代化体育場館,擴建了飛机場,還新建了大批旅館,改善了交通和通訊條件。同時還在減輕空气污染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其中包括自1981年起開始在漢城供應低度硫磺油,然后逐步擴展到整個韓國。 內部問題安排就緒之后,外部問題接踵而來。雖然當時朝鮮和韓國已經開始了政治對話,但是朝鮮對于在漢城舉辦奧運會仍然持反對態度,要號召其它社會主義國家一起抵制漢城奧運會,而且有些社會主義國家也确實做出了積极的反應。 當時韓國同社會主義國家還沒有建立外交關系,只在几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貿易辦事處,但是政治對話從來都無從談起。這些社會主義國家考慮到自己同朝鮮的關系,不愿同韓國發生接触,以免引起朝鮮的不滿。同時社會主義陣營鑒于韓國同美國的親密關系,想再次抵制漢城奧運會,借以繼續向美日示威,加倍報复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對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 古巴總統菲德爾·卡斯特羅1986年底致函薩馬蘭奇,就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狀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他對在漢城舉辦奧運會表示出不滿,希望國際奧委會能夠改變這個決定,將奧運會轉移到其它城市舉辦。 而此時的薩馬蘭奇認為,社會制度問題不應該成為影響奧運會的障礙。如果長此以往,奧林匹克精神不僅會逐漸喪失,而且奧運會也將會成為一個政治斗爭的舞台。他決心打破堅冰,將奧運會辦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全家福樂園”。 打破堅冰需要尋找一個薄弱的突破點。薩馬蘭奇把這個突破點選擇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昂納克身上。他知道,雖然昂納克按照蘇聯的旨意抵制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但他對此行為實際上十分不滿,他不主張把体育作為反對資本主義的武器。薩馬蘭奇估計這次昂納克不會再隨波逐流,一味抵制奧運會了,而且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擁有很多优秀運動員,完全可以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昂納克希望以這些運動員的优异成績向國內人民和國際社會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优越性。 薩馬蘭奇同昂納克進行了會晤,希望他能夠派運動員參加漢城奧運會,并許諾說國際奧委會1985年度的年會將在波恩舉行。昂納克同意了薩馬蘭奇的意見,宣布不管克里姆林宮態度如何,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將派運動員參加漢城奧運會。 薩馬蘭奇轉而做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的工作。齊奧塞斯庫是個自負的人,在經濟上,他沒有像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几個國家一樣,進行一定的改革,而是堅持了一條完整的社會主義計划經濟方針,所以在這方面,他同金日成、卡斯特羅等人似乎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然而在政治上,他又同昂納克有相近之處,都試圖在政治上爭得相對的獨立性,對蘇聯的指揮棒并不完全听從。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羅馬尼亞就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少數參加國之一。 大概是已經從昂納克或其它途徑听說了什么,齊奧塞斯庫對薩馬蘭奇的來訪絲毫不感到意外,態度不卑不亢,靜靜地听薩馬蘭奇講述。 薩馬蘭奇首先對羅馬尼亞參加洛杉磯奧運會表示感謝,接著他談到了自己對漢城奧運會所寄予的希望,同時通報了昂納克的態度。他動員羅馬尼亞繼續參加第24屆奧運會。 薩馬蘭奇這番話似乎都已在齊奧塞斯庫的預料之中。他平靜地回答說,對于客人的話,他將進行認真的考慮,現在還不能做出一個明确的答复。他需要同其它几個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的領導人商量一下。 薩馬蘭奇知道,齊奧塞斯庫出于他個人的地位和習慣,不可能當場就做出同意的表示。薩馬蘭奇看出,齊奧塞斯庫已經心動了。工作做到這步,就該适可而止了。薩馬蘭奇离開了布加靳斯特,對于漢城奧運會又增加了一份信心。 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工作似乎都是通過國家奧委會聯合會主席巴斯克斯·拉尼亞做的。這次對古巴也是如此,況且巴斯克斯·拉尼亞先生同卡斯特羅本人有深厚的私交。 巴斯克斯·拉尼亞訪問了哈瓦那。他知道古巴和阿根廷正在角逐泛美運動會的主辦權。于是他提出,如果古巴能夠參加漢城奧運會,他將幫助古巴爭取主辦泛美運動會。盡管如此,卡斯特羅仍然堅持只有改換奧運會主辦城市或者由朝鮮南北兩方共同主辦奧運會,古巴才可能參加。 當社會主義陣營在是否參加漢城奧運會的問題上開始分化的時候,薩馬蘭奇才把目標轉向了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蘇聯。 在蘇聯,薩馬蘭奇會見了蘇共中央書記戈爾巴喬夫、体育部長格拉莫夫等重要領導人。薩馬蘭奇向他們闡明,奧運會是由漢城,而不是韓國主辦的,所以不應該把体育競賽同政治問題牽扯在一起。作為一個体育大國,失去了洛杉磯的机會就很可惜了,如果總是這樣下去,蘇聯体育大國的形象就會在人們的意識里消失,這种損失与那种無意義的政治糾葛相比顯得得不償失。 其實蘇聯抵制漢城奧運會的決心本來也不是很堅定,薩馬蘭奇的意見在某种程度上与蘇聯領導人的想法吻合。況且這次蘇聯領導人也已經看出,指揮棒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靈了。如果這次自己貿然行事,而其它衛星國又各行其是,那么蘇聯將會陷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薩馬蘭奇已經察覺出了其中的奧妙。為了給蘇聯人一個台階,薩馬蘭奇對蘇聯領導人提出的由朝鮮南北兩方共同主辦奧運會的建議表示可以接受,同時指明,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不少体育界人士也提出了類似的意見。 至此,說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參加漢城奧運會的工作基本上可以說已大功告成。但是薩馬蘭奇并沒有放松努力。他又直接飛赴越南河內,參加社會主義國家体育部長會議。這個會議每年舉行一次,而薩馬蘭奇每次都參加。他很清楚,這是國際体壇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不掌握好它,奧運會難以順利舉行。 在會上,薩馬蘭奇通報了自己東歐几國之行的結果,并再度表示,可以將一部分比賽項目分到朝鮮舉行,至于具体有哪些項目,還有待于國際奧委會同朝鮮南北兩方商量而定。得到了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肯后,薩馬蘭奇又回到漢城。 連日的奔波不能不使薩馬蘭奇感到疲憊,臉上的倦容顯而易見。但是他馬上著手同韓國方面磋商与朝鮮方面舉行會談的問題。 薩馬蘭奇很清楚,像這种有极其敏感的民族問題為背景的會談是很難成功的。但會談又必須舉行,否則社會主義國家就會找借口拒絕參加奧運會。但是必須做好兩點准備,一、在會談中始終掌握主動權;二、做好會談破裂的善后工作。 因此,薩馬蘭奇首先同參加會談的韓國代表交換了意見,提出了會談的指導方針,即首先提出一些建議在朝鮮舉行的比賽項目,由朝鮮方面回答与否,而不要等朝鮮方面提出具体項目后由韓國回答与否。如果是那樣,一旦會談失敗,朝鮮方面會把責任推卸到韓國方面和國際奧委會頭上。薩馬蘭奇認為朝鮮方面并沒有就舉行奧運會部分比賽項目而做任何准備工作,而是把會談作為顯示自己政治力量的一种手段。 1985年9月,薩馬蘭奇將朝鮮南北兩方代表召集到洛桑舉行了第一輪會談。 韓國代表直截了當地提出建議,將男子手球、排球和足球兩個組的預賽分配給朝鮮方面舉行。這樣的分配方案朝鮮方面顯然根本不能接受。 果然不出薩馬蘭奇所料,朝鮮方面并沒有就具体項目提出任何建議,只是原則性提出由朝鮮北南雙方組成共同的組委會,共同主辦奧運會,開幕式分別在平壤和漢城舉行,電視轉播收入平均分配,最后,比賽項目平均分配。 由于雙方的建議相距甚遠,會談自然毫無結果。 第二輪會談于1986年1月舉行,雙方仍然各持己見,會談不歡而散。 事隔半年,第三輪三方會談于1986年6月10日至11日在洛桑舉行。在第三輪會談中,國際奧委會建議射箭、乒乓球項目和足球、自行車部分項目在朝鮮方面舉行。朝鮮方面代表要求增加比賽項目。 薩馬蘭奇要求朝鮮南北兩方在6月30日以前對國際奧委會的調解方案作出答复。韓國方面于6月30日寫信給國際奧委會,表示同意上述方案。朝鮮方面三次致函國際奧委會,要求把比賽項目增加至6個。 在前三次會談中,薩馬蘭奇作為國際奧委會的代表始終在場。他充分听取朝鮮方面代表的意見,不發表任何不同看法,并且就具体問題同雙方進行磋商。在薩馬蘭奇的斡旋下,雙方在某些問題上,如奧運會開幕式上某些國家運動員座次的安排問題等取得了一致意見,但在重大問題上仍然毫無進展。 此后一年,朝鮮雙方基本上沒有接触。韓國和國際奧委會都很清楚,隨著奧運會召開時間的臨近,即使韓國同意朝鮮方面的要求,將在朝鮮方面舉行的比賽項目增加至6個,北朝鮮也沒有充足時間進行必要的准備工作,最后只有放棄共同主辦奧運會的打算。 中國奧委會從一開始就對朝鮮方面和國際奧委會關于共同主辦奧運會的建議表示支持。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于1985年9月19日致信薩馬蘭奇,表明了中國對此建議的支持態度,并希望國際奧委會能夠為促使這一建議的實現做出努力。國家体委主任李夢華也于同年12月28日致函朝鮮体育運動指導委員會委員長金俞順,重申了中國的這一立場。此外,中國奧委會還利用各种可能的机會為爭取第四輪三方會談取得積极成果做了不少工作。 薩馬蘭奇也公開表示,他將努力促使第四輪三方會談取得積极成果,并希望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能參加1988年漢城奧運會。 1987年4月26日,薩馬蘭奇通知朝鮮方面,“為了檢查和討論第四次會談的准備工作与南北自由往來問題”,國際奧委會代表團預定于5月底訪問平壤,爾后取道板門店去漢城訪問。 對此,朝鮮方面于5月16日致函國際奧委會,稱從板門店通過是不可能的。薩馬蘭奇立即回電: “如果連國際奧委會代表團從板門店通過這樣簡單的行動都不能同意的話,我們怎么能相信大規模的南北往來是有可能的呢?” 但是朝鮮方面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解釋說,之所以認為國際奧委會代表團一行不能通過板門店,是因為尚不具備通過的條件。此外也沒有允許外國人通過板門店的先例。但是為了南北的來往,只要條件具備,仍然可以允許自由往來。 國際奧委會代表團于5月27日至30日訪問了平壤。訪問結束后,又回到了洛桑。6月26日,該代表團訪問漢城。 在7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第四輪會談中,國際奧委會又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女子排球,并建議將原自平壤至漢城的部分自行車比賽改為在朝鮮境內進行男子100公里的自行車比賽。 薩馬蘭奇說,這個建議“在奧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對此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說: “老練的薩馬蘭奇提出了朝鮮方面難以拒絕的方案。之所以在新方案中增加女排,是因為女排在共產党國家的体育項目中占有很大分量,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肯定會要求在平壤舉行女排比賽。” 薩馬蘭奇同時還要求朝鮮南北雙方于9月17日之前就國際奧委會此項建議做出最后答复。按照《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運會的邀請信應在本屆奧運會開幕之日前一周年時發出。所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研究決定,如果9月17日朝鮮南北雙方還不能達成協議,國際奧委會仍然如期向各國奧委會發出邀請。 8月4日,朝鮮奧委會副主席金德俊發表談話,要求在9月17日之前盡快舉行第五輪洛桑會談。金德俊說,在第五輪會談中,雙方不僅要在比賽項目的問題上進行磋商,而且還應對与此密切相關的奧運會名稱、組委會的构成以及電視轉播權等重要問題的具体方案進行認真的討論。 8月17日,韓國代表致函國際奧委會,表示同意接受國際奧委會的方案。 9月15日,朝鮮奧委會提出排除國際奧委會的干預,由朝鮮北南雙方直接商談共同主辦第24屆奧運會的具体問題。韓國奧委會9月24日宣布拒絕朝鮮奧委會的這一建議。 在此之前,9月17日,國際奧委會已如期向各國奧委會發出了邀請信,同時附上了薩馬蘭奇的一封說明信。薩馬蘭奇還于當日專門致函朝鮮奧委會,就此事進行了進一步說明。 國際奧委會的邀請信發出后,167個會員國里,只有7個國家未報名,他們是:朝鮮、古巴、阿爾巴尼亞、尼加拉瓜、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和塞舌爾。 同前几屆奧運會相比,這已經是個不小的成果了,不過巴斯克斯·拉尼亞并沒有放棄動員朝鮮和古巴參加漢城奧運會的努力。 1988年5月,在离漢城奧運會召開只有4個月的時候,巴斯克斯·拉尼亞訪問了朝鮮,會見了金日成,力勸朝鮮參加第24屆奧運會。金日成再次強調只有朝鮮北南雙方共同舉辦,朝鮮才有可能參加這屆奧運會。 接著,巴斯克斯·拉尼亞又飛往古巴,希望古巴能夠參加漢城奧運會,為朝鮮北南雙方的合作做些努力。 卡斯特羅表示愿意幫助朝鮮北南雙方在漢城奧運會之后建立友好關系,也愿意幫助說服其它几個國家參加漢城奧運會。卡斯特羅重申,古巴只有在朝鮮北南雙方共同主辦奧運會的前提下才派團參加第24屆奧運會。卡斯特羅還表示,希望新上任的韓國總統盧泰愚不要過分在意在朝鮮舉行比賽項目的數量多少,而且建議由朝鮮北南雙方的奧委會共同主辦奧運會。如果韓國政府能做到這點,古巴和朝鮮參加奧運會是有可能的。 巴斯克斯·拉尼亞及時將卡斯特羅的意見通報給韓國和國際奧委會。薩馬蘭奇認為這一建議是可以考慮的,并派出代表前往韓國磋商,并特別指出,這是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規勸朝鮮方面參加漢城奧運會”的情況下的“唯一的出路”,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韓國方面”。 但是韓國方面拒絕了國際奧委會的建議,朝鮮北南雙方共同主辦第24屆奧運會和朝鮮和古巴參加漢城奧運會的計划終成泡影。 奧運會雖然可以如期舉行了,但是否能夠安全舉行卻是令韓國方面最擔心的事情。1986年在漢城舉辦亞運會期間,漢城第一門戶金浦机場發生的爆炸事件仍讓人心有余悸。在此之前,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血案也使世界各國視安全為參加奧運會最基本條件。一旦在安全方面出現問題,整個國家將威望掃地。為此,韓國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制定了各种嚴密的保安措施。 首先,奧運會組委會同36個國家的情報部門交換情報,將世界恐怖分子的名單輸人電腦隨時待查,以阻止這些人在奧運會期間蒙混入境。電腦記錄的世界各處危險分子共達1600名。 同時,組委會還特意請來1972年負責慕尼黑奧運會安全工作的前慕尼黑警察局長介紹慕尼黑奧運會流血事件的經過,以從中吸取教訓。 這位前警察局長認為,造成慕尼黑流血事件首先是因為決策官員忽視了安全問題、縮減了警衛人員和安全設施的開支,給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而邊防人員又未能有效地阻止恐怖分子入境。況且,恐怖分子事前做了周密准備:一名恐怖分子曾在建設奧運村時當過建筑師,對奧運村了如指掌,而另一人事發前一天還潛入了奧運村,詳細偵察了以色列運動員居住的樓層,所以得以迅速綁架了9名以色列運動員。 對此,韓國政府分別制定了出入境管理、防恐怖活動等26個方面的對策,分別組織了隨身保護隊、場館警衛隊、運動員村警衛隊等16支隊伍,并參考其它國家為奧運會制定的特別法,頒布了《維護奧運會和平法》。 最安全的辦法是防患于未然,因此情報工作极為重要。韓國積极搜集,共收到了140件有關各种破坏活動的情報。在奧運會開幕的前兩個星期,有情報說,有人企圖炸掉中國和蘇聯運動員乘坐的飛机,以制造恐慌,并嫁禍于韓國。還有情報說,20余名恐怖分子准備對參加奧運會的美國和以色列運動員進行恐怖活動。對此,韓國安全部門都做好了准備,對92架社會主義國家的飛机采取了特別保安措施,將它們停放在特別停机場,晝夜巡邏警戒,并用儀器和能識別爆炸物的警犬對飛机實行了徹底檢查。此外,還對15個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另外12個國內正在發生沖突的國家的參賽選手實行了特殊保護。 由于措施得當,在奧運會舉辦期間,除了有些大學生游行示威外,沒有發生任何安全方面的問題。 第24屆奧運會于1988年9月17日至10月2日舉行。160個國家和地區的9421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這兩個數字都大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比賽結果,蘇聯獲132枚獎牌(55金)、東德102枚(37金)、美國94枚(36金)、韓國33枚(12金)。這屆奧運會最耀眼的明星是來自東德的克里斯汀·奧托,她一舉奪得6枚女子游泳金牌,是有史以來在一屆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運動員。這屆奧運會標志著業余体育時代的終結,尤其是職業网球選手的參賽,使得奧運會總体競技水平大為提高。 這屆奧運會最出風頭的人物也許要算加拿大短跑名將本·約翰遜。還在奧運會召開之前,約翰遜就夸口說要超過美國選手劉易斯創造百米世界紀錄,結果的确是超過了。但就在人們為之高興還不到72個小時的時候,國際奧委會即公布約翰遜的尿樣檢查結果為陽性,井因此收回了他的百米金牌。應國際奧委會醫療委員會主席的請求,約翰遜被取消了參加各類國際比賽的資格。 漢城奧運會的成功傾注了國際奧委會和薩馬蘭奇大量的心血。為了漢城奧運會的舉辦,薩馬蘭奇曾先后12次到漢城,而已每周都同奧運會組委會通電話,了解情況,及時幫助解決各种問題。為了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參加奧運會,薩馬蘭奇多方奔走,游說諸國。他對在漢城舉辦奧運會的信心從未動搖,在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年,薩馬蘭奇就開始對著錄音机練習用朝鮮語致詞。可以說,漢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是薩馬蘭奇的事業走向輝煌的起點。 對于韓國來說,漢城奧運會成功的意義更是毋庸置疑。其最大意義在于用体育和文化的手段為韓國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打開了大門,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這些往往是難以用數字表示的。韓國十分清楚,這次奧運會面對的是全世界,但其中一個很大的工作對象是那些社會主義國家。奧運會為韓國敲開社會主義國家的大門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机會。政治見解的不同以及微妙的國家關系使得韓國顯然不可能直接開展工作,而且也不會有成效,只有以体育和文化為媒介,以和平和友誼為主題,逐步消除各方之間的隔閡,才能相互逐步了解,日益接近。在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本屆奧運會的會歌《手拉手》。 組委會在确定開幕式的節目內容時,堅持一定要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注意不要將容易被誤解為其它民族象征的表演選人開幕式的節目中,如日本的扇子舞、中國的龍等。但是作為奧運會的會歌,就不能僅僅反映民族情緒,而且要把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表現出來。 于是組委會首先确立了奧運會主題歌詞編寫的主要原則,即要把漢城奧運會“”和平与進步”的主題反映出來,要表現出韓國“寂靜的清晨之國”風貌,另外還要适合于用英語和朝鮮語演唱。 為了使這首歌曲能夠為世界各种制度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組委會對這首會歌的作詞、作曲和演唱都做了精心的選擇。最后決定作曲由洛杉磯奧運會會歌《伸出手臂》的作者,著名作曲家莫羅德爾負責,作詞由湯姆怀特洛克負責,而演唱則由韓國的高麗亞納合唱隊完成。 歌曲演唱后,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從磁帶和唱片的銷售量講,總銷售量已經達到了900万份,而且在很多國家被列為最受歡迎的歌曲。 就影響而言,《手拉手》這首歌立刻傳遍了世界各國,人們通過這首歌再次感受到了人類的和平愿望,感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偉大,同時也感受到了韓國文化的魅力。在很多社會主義國家,人們第一次听到了來自韓國的聲音。在中國、蘇聯、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國家,這首歌很快就傳唱開來。据說戈爾巴喬夫也很喜歡它。1990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歌舞團訪問朝鮮時,曾以《手拉手》作為舞蹈伴奏音樂。觀看演出的金日成也不由自主地隨著樂曲的節奏鼓起掌來。 還有人說,薩馬蘭奇認為《手拉手》是奧運會會歌里最成功的一首,曾考慮將這首歌定為奧運會的永久會歌。 在奧運會舉辦前夕,韓國還邀請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文藝團体到韓國演出。盡管大部分國家沒有做出反應,韓國政府的姿態卻為以后韓國与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雙邊關系奠定了一定基礎。 為了使漢城奧運會能夠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組委會決定在漢城建立一個奧林匹克公園,而這個公園里不僅有如茵的綠草,還匯集了世界許多著名雕塑家二百余件藝術雕塑,把這個公園建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雕塑公園,公園的正門被稱為“和平之門”。 這座公園里,有座奧林匹克運動的紀念雕塑,這座紀念雕塑是用各國運動員從各自國家帶來的石頭建成的。組委會在運動員們到達漢城之前通知各國選手帶一塊石頭到漢城來。于是一共有衛31個國家、地區和組織以及個人捐贈了4875塊石頭。 這些石頭极富特色,而且形態不同,顏色調异。堆積在一起,成了人類大同精神的体現。此外,組委會還組織了一些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中包括有關世界文化的發展以及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倫理价值觀念的轉變、信息的傳送、家庭的變化与前景等等,將文化學術交流深匯在奧運會里。這也是漢城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所做的創造性貢獻,更加具体地体現了奧運會“友誼、團結、公平”的精神。在奧運會舉辦前夕以及舉辦奧運會期間,共有30多個國家的260名學者參加了這些學術討論會議。 漢城把第24屆奧運會辦成了一個体現綜合文化的運動會,而文化的交流又為韓國在世界上樹立了新的形象。往日的韓國讓人聯想到是戰爭和暴力,電視屏幕上的韓國是大學生向警察投擲石塊或者是防暴警察毆打示威者。朝鮮南北方緊張局勢加劇,美韓每年舉行一次聯合軍事演習,使韓國成了世界上一個可怕的地方。 漢城奧運會舉辦之后,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眼光重新看詩韓國。特別是那些以前几乎完全沒有机會接触韓國的社會主義國家。 奧運會結束以后,在漢城一所大學進行了一次民意測驗,其中約對%的被調查者認為“奧運會的成功將有利于改善韓國与蘇聯、中國、東歐地區共產党國家的關系”。 這些被調查者還認為“韓國應該乘這次奧運會的東風,与共產党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及加強經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 漢城奧運會后,雖然韓國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隔絕并沒有完全打破,但畢竟有所松動。從1988年開始,韓國人開始被允許到中國、蘇聯、蒙古和其它東歐國家旅游,韓國的飛机被允許飛越中國領空抵達莫斯科。 關系改善幅度最大的是韓國同蘇聯的關系。韓國采用民間形式邀請蘇聯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合唱團等到韓國演出,而蘇聯人也通過這些文藝團体的訪問与奧運會電視轉播看到了韓國人的經濟成就和精神風貌。《真理報》也發表文章,稱“漢城所具備的各种体育設施堪稱世界第一,韓國人的傳統微笑和高雅禮貌又令人難忘”。 民間交流增進了兩國政治關系的發展,韓國記者甚至進入克里姆林宮采訪戈爾巴喬夫,并且導致蘇聯同韓國最終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同中國關系的改善成效不大。80年代初。中國一架民航班机被卓長仁等人劫持到韓國時。韓國政府以完全按照中國方面提出的要求解決劫机事件為條件,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在政治上做出讓步,但中國政府派出的民航代表團堅持把談判范圍限制在解決劫机事件上,使韓國政府大失所望。 漢城奧運會后,中韓關系表面上一如既往,但是以間接形式進行的雙邊貿易卻大幅度增加,同時雙方人員來往的限制也有所松動。 隨著韓國同中國關系的改善、朝鮮和韓國的敵對緊張气氛有所緩和。 漢城奧運會提出的口號是“世界走向漢城,漢城走向世界”,當160個國家的体育官員和運動員匯集韓國時,它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韓國自己多年通過外交、新聞等手段所做的宣傳,特別是世界几十億人通過電視看到了韓國的現實發展,韓國獲得的精神收益是無法用金錢和數字來計算的。 舉辦奧運會的一個初衷就是改變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現在這個目標可以說基本實現了、韓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且又開辟了新的經濟市場,找到了更多的貿易伙伴。 從經濟利益角度講,漢城奧運會也使韓國獲益非淺。韓國為此屆奧運會給予了高額投資,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韓國政府為舉辦奧運會共投資30億美元,顯示了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其中直接支出和投資為17億美元,間接投資為13億美元。為了迅速籌集這些資金,韓國政府還向日本等國借了一些外債。 有了洛杉磯奧運會的經驗,韓國政府對于收回這些投資也頗有信心。 組委會首先把目標對准了電視轉播費,張口開价5.5億美元,但是時間差的問題影響了電視轉播的最大客戶——美國的收視率,善于討价還价的美國人借机壓价,表示只能出价2.5億美元。談判斷斷續續共進行了三年,最后美國廣播公司以3億美元獲得了漢城奧運會的轉播權。再加上与其它國家簽訂的合同,漢城在電視轉播權上僅獲得了4億美元,遠遠低于預期的8億美元。 除此之外,出售紀念幣、銀幣和郵票也是奧運會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漢城奧運會的紀念幣原定价為90美元,后來由于報名參賽國家名額的增加,漢城奧運會的聲望倍增,于是組委會將紀念幣的售价提高到175美元。紀念幣的總收入達到了1.2億美元。 海外僑胞也積极為奧運會捐款。如旅日韓國僑胞共向組委會捐款5千万美元。但是在捐款中又遇到了問題,即按照日本法律,募捐必須交納60%的稅金,這樣,捐款的數額就會所剩無几。于是僑胞動員了日本政界人士,甚至找到了當時任自民党總裁的竹下登請求免稅,問題才得以解決。 奧運會的良好組織工作為奧運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据統計,漢城奧運會純收入至少達4億美元,可以說是奧運會的最好記錄。 同時,漢城奧運會成了韓國企業的最佳廣告,對漢城奧運會,共有90家企業進行了商業贊助,其中13家為韓國的大企業。精明的生意人看准了奧運會這個千載難逢的宣傳机會,為自己的產品大作廣告。 商業贊助不僅為漢城奧運會籌集了一大筆資金,而且為韓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打開了新的銷路。据統計,奧運會的召開為韓國帶來了近70億美元的生產和銷售額。韓國的出口得以擴大,同其它國家的雙邊及多邊貿易額也迅速增加。 同時,漢城奧運會還為3.4万人創造了就業机會,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行業。 漢城奧運會為韓國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地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參加過漢城奧運會開幕式的觀眾都會記得,他們曾在自己的座位上發現了一個塑料袋,里面裝有一些精美的紀念品。看到這個塑料袋,人們就會想起,漢城奧運會在逆境中申辦,在國內政局的動蕩以及同朝鮮的談判中籌辦,最后終于在舉世矚目中獲得成功。 薩馬蘭奇在一篇文章里寫道: “我确信,在現代奧運會近百年的歷史上,第24屆漢城奧運會是一次最成功的盛會。” “同時,我也清楚漢城奧運會在人類和平的進程中產生了多么巨大的影響。我再次向克服了南北分裂造成的痛苦和國內外不利條件而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韓國國民致以衷心的敬意和贊許。” “漢城奧運會的偉大成就將永遠載入史冊。無論是對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員,還是希望承辦奧運會的所有國家來說,這都是一次可資借鑒的盛會。”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