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5


  彭家珍霍地站起,道:“我為革命的事業,甘愿拋頭顱,洒熱血。我既然成了革命党,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什么任務就直接說罷。”
  黃复生把汪精衛的話又向彭家珍說了一遍。
  彭家珍激動地說:“黃兄把名片交給我吧。為了中國有光明的前途,我個人的犧牲算得了什么,我樂意接受這項任務。”
  彭家珍怀著為共和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怀揣名片,由天津到了北京,找到了良弼的住處——光明殿胡同的一座宅地。
  1月26日,良弼退朝回來,自稱是天津講武堂總辦崇恭的彭家珍迎了上去,到了良弼的跟前,良弼還沒看清他的面目,彭家珍袖中的炸彈已經爆炸,彭家珍當場犧牲,良弼的一條腿飛上了天。
  第二天,良弼一命嗚呼。
  袁世凱拍案狂笑:“好、好、好!”
  滿清王公始終怀疑“北京城內到處是革命党”是袁世凱散布的謠言,良弼被炸以后,個個嚇得心惊膽顫,紛紛地逃离北京,往大連、天津、青島的一些租界里去逃難。在京的,一部分住進了東交民巷,沒有离開府第的,都紛紛請袁世凱派兵保護。
  袁世凱乘机調曹錕的第三鎮北洋軍進駐北京,特別是在東城及天壇一帶派了重兵,留守的滿清大員完全在他的軍事直接“保護”之下。
  隆裕太后急詔王公宗室再開御前會議。可是除了載灃兄弟和溥偉、善耆、世續等外,再沒有別人。
  大家在一起,早也打不起精神,隆裕和載灃只是以淚洗面。
  正當大家都在悲痛無奈之時,趙秉鈞又呈來一封電報,道:“太后,看看這封電報吧。”
  隆裕太后和大家傳看著電報,面如土色,電文全文如下:
  “內閣軍諮陸軍并各王大臣鈞鑒:
  為痛陳利害,懇請立定共和政体,以鞏皇位而奠大局,謹請代奏事:竊惟停戰以來,議和兩月,傳聞宮廷俯鑒輿情,已定議立改共和政体。其皇室尊榮及滿、蒙、回、藏生計權限各條件,日大清皇帝永傳不廢;曰优定大清皇帝歲俸,不得少于四百万兩;曰籌定八旗生計,蠲除滿、蒙、回、藏一切限制;曰滿、蒙、回、藏与漢人一律平等;曰王公世爵概仍其舊;曰保護一切私產。民軍代表伍廷芳承認,列于正式公文,交万國平和會立案云云。電馳報紙,海宇聞風。率土臣民,罔不額手稱慶,以為事机至順,皇位從此永保,結果之良,軼越古今,真國家無疆之体也。想望懿旨,不逞朝夜。乃聞為輔國公載澤、恭親王溥偉等一二親貴所泥,事遂中阻,政体仍待國會公決。琪瑞自應力修戰備,靜候新政之成。惟念事變以來,累次懿旨,莫不軫念民依,惟國利民福是求,惟涂炭生靈是懼;既頒十九信條,誓之太廟,又允召集國會,政体付之公決,又見民為國本。宮廷洞鑒,具征民視民听之所在,決不難降心相從。茲既一再停戰,民軍仍堅持不下,恐決難待國會之集。始無論牽延數月,有兵潰民亂、盜賊蜂起之憂,寰宇糜爛,必無完土;瓜分慘禍,迫在目前。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布滿各境;我軍皆無后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彼則到處勾結土匪,勒捐助餉,四出煽扰,散布誘惑。且于山東之煙台,安徽之穎壽境界,江北之徐州以南,河地之光山、商城、固始,湖北之谷城、襄樊、棗陽等處,均已分兵前退,而我皆因守一隅,寸籌莫展。彼進一步,則我之東皖豫即不自保。雖棋瑞等公忠貞自勵,死生敢保無他,而餉源告匱,兵气動搖,大勢所趨,將心不固,一且決裂,何所持以為戰?深恐喪師之后,宗社隨傾。彼時皇室尊榮,宗藩生計,必均難求滿志。即擬南北分立,勉強支持,而以人心論,則西北騷動,形既內潰;以地理論,則江海盡失,勢成坐亡。琪瑞等治軍無狀,一死何惜?特捐驅自效,徒殉愚忠,而君國永淪,追悔何及!甚非所以報知遇之恩也。況召集國會之后,所公決者尚不知為何項政体,而默察人心趨向,恐仍不免出于共和之途,彼時万難反汗。是徒以數目水火之患,貽害民生,何如預行裁定,示天下以至公,使食毛踐土之倫,歌舞圣明,零涕感激,咸謂唐虞至治,今古同揆,不亦偉哉?琪瑞受國厚恩,何敢不以大局為念,故敢比較利害,冒死陳言,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現在內閣及國務大臣等,暫時代表政府,擔任條約國債,及交涉未完各事項,再行召集國會,組織共和政府,俾中外人民,咸与維新,以期妥群生,速复地方秩序,然后振刷民气,國圖自強,中國前途,實維幸甚。不胜感激待命之至,謹請代奏。”隆裕太后等再看后面立名的,乃是一大串人,個個灸手可熱:
  第一軍總統官段琪瑞,及——古北口提督毅軍總統姜桂題,護理兩江總督張勳,察哈爾都統陸軍統制官何宗蓮,副都統段芝貴,河南布政使幫辦軍務倪嗣沖,陸軍統制王占元、曹錕、陳光遠、吳鼎元、李純、潘渠楹、孟恩遠,河北鎮總兵馬金敘,南陽鎮總兵謝寶胜,第二軍總參議官靳云鵬、吳光新、曾毓雋、陶云鶴,總參謀官徐樹錚,炮台協領宮蔣延梓,陸軍統領官朱泮藻、王金鏡、鮑貴卿、盧永祥、陳文運、李厚基、何丰林、張樹元、馬繼曾、周符麟、蕭廣傳、聶汝清、張錫元,營務處張士鈺、袁乃寬,巡防統領王汝賢、洪自成、高文貴、劉金標、趙倜、仇俊愷、德啟、劉洪順、柴德貴,陸軍統帶官施從濱、蕭安國。
  隆裕太后等看到有這么多的將領聯名具奏請求共和,個個呆若木雞,載澤、溥偉見自己的名字列于其上,成為將軍們的靶子,不免心惊肉跳,鐵良、世續等也不再說話,載灃、載濤、載洵三兄弟一向怯懦,只有長吁短歎。
  隆裕太后道:“看樣子咱沒有什么路可選擇了,你們還有什么話,就盡快說。”
  溥偉道:“奴才只等拼卻一死了。”
  鐵良道:“誓死也不共和。”
  善耆道:“我也是這樣。”
  載灃兄弟只是悶坐,并不說話。
  隆裕太后道:“回去吧。”
  眾人散盡,隆裕太后在小德張的攙扶下回到寢宮。
  隆裕太后已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這些天來,在小德張的一再解勸下,她只勉強喝了些牛奶,吃了些葵花籽。
  小德張道:“主子,這許多天來您可辛苦多了,國家的一切都壓在老祖宗您的肩上,他們只是輕一句重一句地亂說,到底還是一點法儿也沒有。照奴才看來,共和也罷,君主也罷,老主子您還是一樣。講君主,老主子管的事不過是用寶;講共和,太后也還是太后。不過,這可得答應了那‘條件’。要是不應啊,革命党打進了北京城,那就全完了。”
  小德張這些年已經被袁世凱喂得肥肥的。昨日趙秉鈞進宮就曾向他簡短地交待了几句話。小德張把趙秉鈞的話記在心里,今天看准時机就吐了出來。此時,見隆裕太后并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便又進一步說道:“老佛爺,只要革命党人答應不傷害老佛爺和皇上,不動老佛爺和皇上的位子,老祖宗您還是答應了吧。老主子這身子骨再也經不起折騰,奴才看了心疼啊。”說著,小德張抱著隆裕哭了起來。
  這几年,隆裕太后与小德張過著形同夫妻的生活,對小德張的話,她是言听計從。所以听了小德張的話,隆裕太后的心里早已被說動了。她躺在小德張的怀里,說:“什么時候才能過上安穩舒适的日子啊?”
  第二天,隆裕太后剛一到養心殿,便有人起奏說段琪瑞又來了電報。正好內務總管世續在,隆裕道:“世續啊,你把電報的內容大致說一下就行了。”
  太后已不敢看段琪瑞的電報。
  世續“庶”了一聲轉述道:
  “段琪瑞歷數皇族之敗坏大局罪狀,說‘事至今日,乃并皇太后皇上欲求一安福尊榮之典,四万万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見許’,段琪瑞說‘他們不忍字內有此敗類,豈敢坐視乘輿之危而不救’,他要率領全軍將士人京,与王公剖陳利害,已揮淚登車,昧死上達。”
  隆裕太后被段琪瑞嚇得直哆嗦,惊魂未定,趙秉鈞又來覲見,道:
  “啟稟太后,本國務大臣收到署直隸總督張鎮芳領銜,署兩江總督張勳、署湖廣總督段琪瑞、安徽巡撫張怀芝、山西巡撫張錫鸞、河南巡撫齊耀林、吉林巡撫陳照常、署山東巡撫張廣建等聯名電奏,奏稱他們一致懇請太后速降明諭,宣布共和。這是電報稿。”
  趙秉鈞把電報放在几案上,跪拜后轉身走了出去。
  与此同時,北方各省諮議局,駐國外的公使又來電懇請朝廷實行共和政体。
  隆裕太后昨晚已被小德張說動,見到如雪而來的電報,詔來載灃道:“我看,就讓袁世凱全權和革命党談判吧。”
  載灃含淚點了點頭道:“全憑太后安……排。”
  于是隆格太后通過趙秉鈞降下諭旨,旨日:
  “國務大臣奉太后懿旨:茲授袁世凱全權与南京臨時政府磋商退位條件。欽此。”
  袁世凱終于等來了這一天,于是便迅速地落實早已著實做好的工作,首先落實《退位詔書》。清帝退位詔書由張謇起草,參議院通過后交唐紹儀電達袁世凱轉清廷頒布。袁世凱在詔書中添人“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与民軍協商統一辦法”一句,以表示其權力得自清廷,而不必受革命政府約束,同時又由此造成一种“北洋正統”的觀念。
  袁世凱把詔書交給趙秉鈞,趙秉鈞交給了內務總管大臣世續,世續來到坤宁宮,淚如雨下。太后在昏暈之中,也不看這諭詔的內容,只是兩手抖動著鈴印御寶。蓋過鈴寶,泣不成聲,哪能站得住,几個宮女扶著她入寢宮去了。
  世續把鈴印御寶的詔書交于趙秉鈞,趙秉鈞把詔書又送給袁世凱,袁世凱嘿嘿一笑,也在上面署了名,蓋了章,然后頒布天下。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詔書頒下,共有三道諭旨。
  第一道諭旨:
  朕欽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特命袁世凱遣員,与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体。兩月以來,尚無确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輟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國体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各將,亦主張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人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体,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圣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分,即由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与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晏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与皇帝得以退處寬閒,优游歲月,長受國民之优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欽?欽此。
  第二道諭旨: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固苦,特飭內閣与民軍,商酌优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据覆奏,民軍所開优待條件,于宗宙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承擔;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并議定优待皇室八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所奏尚屬周到。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后務當化除□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實有厚望鸞,欽此。
  甲、關于大清皇帝辭位之后优待之條件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贊成共和政体,中華民國于大清皇帝辭退之后,优待條件如左: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處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歲用四百万兩俟改鑄新幣后,改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暫居宮禁,日后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辭位后,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第五款 德宗陵寢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并由中華民國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辭位以后,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第八款 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乙、關于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如其舊。
  二、清皇族對于中華民國國家私權及公權,与國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產一体保護。
  四、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丙、關于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一:与漢人平等。
  二:保護其原有之私產。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四: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
  五:先籌八旗生計,于未籌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餉,仍舊支放。
  六: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名州縣听其自由入籍。
  七: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第三道諭旨: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在新定國体,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晏安。若拂道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勢必演至种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惊,兆民茶毒,后禍何忍复言?兩害相形,惟取其輕者,正朝廷審時觀度,銅瘝吾民之苦衷。爾京外臣民,務當善体此意,為全局熟籌利害,勿得挾虛矯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國与民兩受其禍。著民政部步軍統領姜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范,剴切開導,俾皆曉然于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极,內列閣府、部、院,外建督府、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惜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勸誡,毋曠職守,用副夙昔撫庶民之至意。欽此。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