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不甘受欺來械斗,險遭除名母心憂; 風波過后愈刻苦,名列“三杰”成績优。 話說1901年初春的一天中午,岡村宁次和黑木親慶在飯堂里狼吞虎咽般掃淨各自那份伙食后來到操場。他們一邊從衣服口袋里掏出些零食偷偷地嚼著,一邊并肩散步和交談。 飯堂里的那點儿午飯,他們總是吃不飽。在日本軍隊和軍事學校里,平時的伙食定量標准是讓人吃七八分飽。日軍首腦們一直抱有這樣一套“理論”,認為軍人在戰時的忍饑耐寒能力是靠平日訓練出來的,人在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下才會有進取心、攻擊性和勤奮的工作。他們的這一家之言,很受一些人的賞識,青年時期的蔣介石在日本學習軍事時,就曾對此非常欣賞。他看到日本軍人平日喝冷水、洗冷水澡,而且每頓飯總是千篇一律地只有薄薄的几塊腌魚片、一點儿蔬菜和一小鐵盒白米飯,便得出自己的結論,認為中國人和中國官兵之所以懶怠、愛生病,都是因為圖舒服、太愛吃飽的緣故。后來他將此全盤引進到中國軍隊里來,結果面目全非,做大官的放肆侵吞糧餉,照舊不怕損害健康而大嚼大咽,做小兵的卻得忍饑受凍,這里暫且不表。 他倆邊嚼邊走,不知不覺到了位于操場東南角沙坑邊的鞍馬旁。 “咱們再練練跳馬吧,不然畢業的術課考試會得不了好成績的。”岡村向黑木提議道。 他倆的身材都比較矮小,雖然動作敏捷,單雙杠、相扑摔跤、負重越野長跑和競走等科目都不錯,但跳躍那齊肩高的鞍馬總是非常勉強,每次術課做這個項目時常被板本一郎教官辱罵。 岡村天生有些頭領的魅力气質,几個要好的伙伴在一起時總是听他的。黑木听了岡村的提議,兩人便開始一來一往地練習翻躍鞍馬。折騰了約摸半個鐘頭,他倆一身汗津津正要准備离開,二區隊的蠻小子龜田帶著几個同學來到了這里。 “滾開!我們要在這里做練習。”龜田打架在學校里是有名的,聚在他身邊的几個小嘍羅也以強悍而著稱。 岡村和黑木原本想回寢舍,見龜田如此蠻橫反倒不想走了,反唇道:“這儿是我們先到的,你們休想來霸占!” “好哇你這個幕府武士的后輩崽子,沒殺絕你們就是我們祖輩們開恩,現在哪有你們講話的份儿。”龜田來自長州一個高級武士的家庭,其祖父在明治維新中追隨山縣有朋等人發動過倒幕戰爭。龜田自恃家庭地位优越和祖上有功于當朝,入學后一直在學校里橫行霸道,校方對他的行為也多是睜一眼閉一眼,不看僧面看佛面而加以袒護。 岡村從懂事起就反感來自長州的人,甚至后來他躋晉高級將領之列,也与老家在長州的同僚和部屬沒有什么很深的私人感情,他在參謀本部短期主管過人事工作的那段時間,對長州軍人的晉職晉銜也是能拖就拖、能壓就壓。 一听龜田辱罵自己的長輩,岡村宁次怒火燒心,壓抑已久的那股怨气一下子集中到拳頭上,朝龜田的腦袋上狠狠地砸去。龜田未料到對方的這一手,一時躲閃不及被打得暈頭轉向,腦門上登時隆起了血包。 “岡村這小子竟敢動手,你們還愣著干什么,快上手給我打!”捂著腦袋的龜田一聲令下,几個嘍羅呼拉拉擁上來圍住了岡村和黑木。永田鐵山、小(口克)敏四郎等人風聞操場上岡村正与人于仗,也赶緊跑來助陣,雙方拉開了架式,你一拳我一腳廝打扭咬成一團。 雙方不愧為都是軍校學生,學過的拳擊格斗和相扑都用上了,木一會儿操場東南角上就見到了點點斑斑的血跡…… 校長辦公室里,岡村宁次一聲不吭地立正听著桑(口克)校長的訓斥:“八格!我調查過了,這次打群架你是肇事者。學校已經通知了你的家長,准備勒令你退學。” 桑(口克)校長說完看了一眼岡村,見他那青一塊紫一塊滲著血痕的臉上絲毫沒有害怕的神態,心里暗想這小子還真有點沉穩和倔強的性格。桑(口克)原本是野戰部隊的指揮官,由于和上級搞不好關系,被排擠到幼年軍校來當這群學生娃的頭。他年前才到任,在校內的地位尚不那么穩固,許多事情的處理上還不能不尊重那些趨炎附勢于長州派的教官們的意見。 再說阿定聞知儿子要被軍校開除,真是急火攻心。她不光是心疼家里花在岡村身上的多年的費用要白搭,更擔憂儿子通過軍旅捷徑而耀祖光宗的期望會因此而中途破滅,因為當時任何一所軍校,都不會接受曾被其他軍校開除過學籍的人來報考。那些日子里,作為早已身嫁武士之門的婦道人家,她也顧不得別人會說二道四,一趟趟地找校長、找教官苦苦哀求,并且托請平素有些交往的名門望族到學校去圓通說項。 据岡村日記里載,在這一事件前后過程中,伙伴里面最講義气的是黑木親慶。群毆事件發生后,黑木先是主動到校方承攬責任,以減輕對岡村的處罰;后來,他見一時沒有成效,生怕將要被宣布開除學籍的岡村宁次沒臉再回四谷板町,便及時同自己的家人聯系,替他辦好了去熊本縣第五高中的入學手續,以防備万一。事后,岡村雖未受退學處罰,但深感黑木的一片情誼,曾流著眼淚向他道謝。 對于學生間打架斗毆,桑(口克)校長本來是不主張處罰過重的。這位野戰部隊指揮官出身的“軍事教育家”有這樣一种觀點:要培養這群帝國未來軍官的勇武斗狠精神,潛移默化地讓他們牢固确立靠實力解決問題的意識,平時就不能過于約束他們之間相互動拳頭,古希腊時代的斯巴達人不就是通過少年男儿們的角斗、甚至殘殺來選拔培養武士么?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特別是他看到阿定為儿子的事而四處奔波,實在有些于心不忍,于是他以校長的地位說服了那些主張嚴厲處罰岡村的同僚和教官們,收回了開除其學籍的成命。 一場險些夭折了岡村宁次軍旅生涯的風波結束后不久,他從東京陸軍幼年學校畢業升入了陸軍中央幼年學校,在那里學習了一年多,便進入了他向往已久的日本陸宰士官學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是在明治維新運動中興辦的。它的前身是1868年8月開辦的京都軍校,起初僅收官僚子弟入學。這是完全沿襲了凡事必講等級身分的幕政陳規,因而遭到普遍反對。1870年取消了身分限制,并通令各地派送學生不論士庶均可。1871年12月10日,該校遷到東京的市谷台。說來也巧,它的這個新校址就在板町街的對面,岡村宁次從小就是听著里面傳出的號聲長大的。 這所學校的畢業生是日本建設近代軍隊的骨干,日本陸軍的軍官從將軍到少尉,大多都曾在這里學習過。它建校的最初10年采用法式体制,并聘法國教官;1885年以后,“陸士”聘來德國教官為顧問,遂改取德式体制。當然,除了攻防、軍械、筑城等有關軍事課程之外,該校尤為注重向學生灌輸封建忠君思想和軍國主義毒素,培養武士道精神。為了磨練學生的“意志”和适應任何惡劣環境的能力,教官們時常逼學生重裝操練于烈日當空之時,薄衣僵立于寒風徹骨之夜。訓練是非常嚴格的。各种劍術、柔道、相扑從來不是拉拉花架子一而是實打實地干,常常將受訓者作踐得滿身血痕。自1898年起擔任過俄國陸軍大臣的庫羅帕特金,早在上任之前就几次到日本訪問過,作為軍人他自然不放過考察這所日本最主要的軍官學校的机會,他講道:“我親眼看到的軍官學校的教育制度是一种斯巴達式的教育制度,未來軍官的体操鍛煉我在歐洲從未看見過,那真是最凶猛的戰斗。用武器對打一個回合結束時,敵手就徒手搏斗起來,直到胜利者把對方打倒在地并把他的防護面具撕下。這种鍛煉本身就需要最大的敏銳性和果斷精神來完成。這些人們互相毆打,一邊發出野性的吼叫;但戰斗一完,或停止戰斗的信號一發出,戰斗者的臉上又恢复了平時那种呆板的冷淡的表情。”當年曾留學于此的中國軍閥孫傳芳后夾回憶“陸士”說:“那簡直不是人能呆的地方,只有野狼才能夠忍受。” 的确,“陸士”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天皇拿槍的奴隸和供其任意驅使的獸群。日本在建立近代軍隊和軍事教育体系的過程中,繼承了封建武士道的精神傳統,向軍隊灌輸絕對尊崇天皇的思想。1878年,先由山縣有朋代表軍隊領率机關發布《軍人訓誡》,把效忠天皇作為軍人的天職,竭力向士兵灌輸“忠義”、“勇敢”、“服從”的武士道精神。1882年,又以天皇的名義進一步發布《軍人敕諭》,明确規定軍人應盡忠節、正禮儀、尚武勇、重信義和崇儉朴,必須“忠君愛國”,把天皇作為“神”來崇拜。所謂“武士道”,本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規范,忠君愛國是其根本,它強調殺伐為榮,宣揚自我犧牲精神,甘為主子賣命。武士為了殉主之死,或者為了挽回國打敗仗而招致的恥辱,必須勇于剖腹自殺,以表示對其主子的絕對忠誠。至近代,日本統治集團接過這一精神傳統,并百般加以美化,冒充日本民族的固有精神,強加給廣大士兵和人民,致使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的反動性和野蠻性愈益突出,達到了無以复加的地步。而作為日本陸軍之“軍官搖籃”的士官學校,武士道精神得到了徹底的貫徹。每到重大節日,學校都要組織學生舉行升軍旗儀式,向天皇的畫像行叩拜之禮,每個星期都要朗讀、背誦一遍天皇的《軍人敕諭》,甚至還曾逼迫學生搞過名曰“為圣人盡忠刺臂見血”的活動,弄得連那位“圣上”聞知后都覺得太過分,發慈悲傳諭禁止此類有害帝國未來股肱健康的活動。 岡村宁次是這所充滿武士道和軍國主義精神毒素之學校的第16期學生。這一期學生可謂“人才輩出”,不少人后來成為左右日軍、乃乃至日本政壇的中堅人物,因而在戰前日本軍事教育史上作為“范例”被夸贊為“榮耀的正6期”,以向世人和投考者展示陸軍士官學校的教育訓練“成果”。 在16期士官學生中,官做到大將的有4人,即岡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和安藤利吉。前3位是列位看家所熟知的:一提起八路軍115師的平型關大捷,重創板垣師團的第21旅團,人們自然就聯想到那位驕橫的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他最高官職曾任日本陸軍大臣,是日本戰敗后被判處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之一;土肥原賢二是臭名昭著的特務頭子,“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炮制“滿洲國”等陰謀都少不了他,西方報紙稱這個陰險神秘的人物為“東方的勞倫斯”,作為甲級戰犯他自然也未得善終,于1948年12月23日被送上了絞刑架。而提到安藤利吉的名字,中國大陸人民就不太熟悉了,但祖國寶島台灣的抗日志士說到他莫不咬牙切齒。他是駐台日軍的最后一任司令官,為維持日本自甲午戰爭以來建立的對台統治效了最后一分力,采取過殘忍至极的鎮壓手段。戰后不久,他作為待審戰犯被解送到上海,1946年4月,此魔自知罪孽深重難逃一死,向曾同窗現又同囚的岡村宁次托付完后事后,在班房中服毒自殺,為天皇徹底“盡忠”去了。 瞧,這些人就是戰前日本陸軍、甚至包括今天某些日本軍事歷史學家洋洋得意引為自豪的“榮耀的16期”! 當然,這一期几十名士官生中沒有爬上大將高位者是大多數,但除了极個別的人因病傷退役或早早人了靖國神社的靈位之外,几乎在終戰前都是日軍大佐以上軍官,況且他們大都在日軍基層,往往是直接帶兵侵略和屠殺別國人民的操刀手。 在所謂“榮耀的16期”中,除了岡村宁次外,后來官至陸軍大將的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和安藤利吉這3人,其實在校時的學習成績和各方面表現井不突出,當時被“陸士”教官們公認為16期最优异的“三羽鳥”(即“三杰”之意)是岡村宁次、永田鐵山和小(口克)敏四郎。永田和小(口克)都是岡村在陸軍幼年學校時結下的朋友,永田和岡村于昭和7年(1932年)同時晉升少將,而且前者在1934年就已成為了很有實權的軍務局長,被認為是未來的陸軍大臣人選。但此人命薄,于1935年8月12日大白天在其局長辦公室被一名叫相水尺三郎的中佐刺殺身亡,時年51歲。“三羽鳥”中的另一只鳥小史敏四郎命運稍好,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因禍得福,被晉升為陸軍中將,但后來總是做閒差沒有什么實權,自然終其一生也就与大將之職銜無緣。此人雖有些歪才,但小肚雞腸,當同期“三羽鳥”之一的岡村宁次升至大將,做了統率數十万部隊的華北方面軍司令官,耀武揚威于侵華戰場時,無所事事而賦閒在家的他,竟嫉妒得宣布与岡村絕交,害得頗有大將“雅量”的岡村屢屢相邀而不得与他晤面。 書歸正傳,這所培養日軍骨干的陸軍士官學校,當時确實不愧為世界上的一流軍校。它的軍事業務教學全面而系統,對教學大綱的實施一絲不苟,体現了日本人一貫的嚴謹認真作風,這是它的長處。“陸士”的必修課程計有:戰術學、軍制學、兵器學、筑城學、地形學、馬學、衛生學和外國語學。而在這每一大類之下,又細分為若干具体科目,譬如戰術學,學生要學習各兵种戰術和協同戰術,要學會森林戰、住民團地戰、隘路戰、河川水网戰;筑城學又分門別類地教授永久筑城、半永久筑城和臨時筑城,要求學生掌握构造要塞和堡壘的工程方法、材料的選用等。為了适應以后的對外戰爭需要,“陸士”還要求學生在英、德、俄、漢等語种中選修一門。前面提到的岡村在幼年軍校時結下深厚友情的黑木親慶,就是升入“陸士”后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俄語水平,成了十月革命后日本出兵西伯利亞時的“俄國通”,并且是白匪頭目謝苗諾夫与日本軍方的主要聯系人,可謂學以致用。 為了嚴把質量關,“陸士”考試名目繁多。什么檢定考試、日課考試、定期考試,壓得這群學生簡直喘不過气來。根据《陸軍士官學校覽》,該校的考試成績計分方法別出新裁,每門課考試以20分為滿分,檔次為优等者15—20分,中等者8—15分,劣等者0—8分。別的國家對學生考試成績總是分為优、良、中、可、差,而日本人認為除了不得不承認的中等者之外,沒有什么“良好”和“可以”這類馬馬虎虎、似是而非的東西,要么就是好的优等生,要么就是差的劣等生,“陸士”是從不設置遷就照顧給面子性質的“良好”、“可以”之類的檔次的。 岡村在“陸士”期間的學習成績,除外語以外几乎門門优等。他外語成績稍差也事出有因,由于自甲午戰爭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以后,日本開始醞釀對俄戰爭,在這持續多年的日俄必有一戰的喧囂聲浪中,日本青年考入軍校者往往都選修俄語。岡村宁次剛人“陸士”時也是選修的俄語,但學了一段時間后,不到20歲的他開始覺得自己今后飛黃騰達的“事業”在中國,因為柿子要專揀軟的捏,日本只有欺負積貧積弱的中國才能真正得到便宜,所以他又轉修漢語。學習外語是個時間積累的過程,他的這一改,結果險些使其外語結業考試成績跌入劣等者的行列。后來他亡羊補牢,在擔任清國留學生隊區隊長期間發了瘋似的學漢語,在派到中國做顧問做武官、甚至當上了侵華日軍方面軍司令和總司令官以后,他也不時找個中國教師幫他提高漢語水平,練練中國書法。這是后話。 “陸士”的校紀也是非常嚴格的,它的校內罰責共21條,詳細規定了學生哪些能做,哪些不可以做。其中有些條款苛刻得近乎吹毛求疵,譬如規定:學生晨時听號音須立即起床,不按規定動作起身、穿衣、疊被服乃至洗漱者受罰;個人物品器具放置不當受罰;听課時服飾不整、容儀不正者受罰;講義、筆記未按規定動作和規定地點放置者受罰;在自習室和講堂里擅自變換座位者受罰;吃飯時說話或嘴里發出吞嚼食物之聲響者受罰;在寢室內反鎖門或起床后不打開窗子者受罰,等等。對違犯規定學生的處罰一般由學員區隊長例會決定,禁閉和開除學籍以上的處罰由校長和教官會議決定。 由于害怕學生受到當時社會上自由主義等思潮的影響,“陸士”規定在校生不得參加社會上的政治團体,不得听或講關于政治時勢方面的演說議論,不得向政治刊物投稿;學生閱讀的書籍報刊,學員區隊長有權也有責任隨時進行檢查,一旦發覺出格越軌,輕則禁止,重則懲罰。但也有另一种情況,有些學生愛讀雜書,非但沒有受自由主義思想的熏染,反而使其武士道精神得到進一步提高。1942年10月14日,已做了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岡村宁次在這天的日記里寫道:“我在學生末期十八九歲時,被禁止讀課程以外的書籍,當同學們孜孜不倦專攻學業之際,我卻為人生問題、生死問題而煩惱,因此,私自閱讀這方面的書籍。后來,雖然收獲不大,卻在模糊中悟出安心立命的根本,進入了‘肉体雖死靈魂猶存’、‘貫徹忠節無生無死’的修養境界。” 岡村宁次在“陸士”學習期間,正是日俄矛盾日益尖銳激化的時期。1900年俄國借出兵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之机,占領了中國東北全境,其中包括几年前日本被迫退出的遼東半島。這自然不能為視中國東北為其禁臠的日本所容忍。日本全國上下一致要求驅逐沙俄,單獨霸占中國東北。在軍國主義煽動下,日本在對俄戰爭准備過程中大肆擴充軍隊,“往往發出一個征求志愿敢死隊的號召,就會有數百人准備面臨必死。日本青年一心要在軍隊中服役,所有的名門望族都試圖為國效力,或送子弟從軍,或捐獻錢財。有的母親們當她們的儿子被發現在体格上不适于服兵役時,竟至羞愧而自殺”。當時的日本真可謂瘋狂得“舉國一致”。 籠罩在日本國土上的日俄戰爭風云,激勵著年輕的岡村宁次為天皇建功立勳而發奮用功。就在他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那一年,1904年2月日俄戰爭終于爆發了。同年衛工月,岡村宁次出了校門,被定級為陸軍少尉,分配到麻布步兵第1聯隊擔任補充部隊小隊副,正式成為了一名帝國軍官。當時,日俄戰爭正處于白熱化階段,岡村所屬的第1聯隊早已到遼東半島參加攻打旅順的戰役,而他畢業來到部隊后,只好干些留守營房的工作。面對空曠的營房駐地,想著前線的戰火硝煙,急于立功的岡村宁次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參加戰斗,立即奔赴戰場。為此他屢次向上司請戰,要求批准他直接到正在作戰的聯隊主力部隊去任職。他的好戰心和求戰欲是否得到滿足,且看下章交待。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