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可以設想,開店再多也不夠的時代,將會來到擁有3億人口的中國太平洋沿岸地區!在21世紀里,這個時代將變成現實!”和田一夫的中國戰略是:2000年前,在中國沿海城市建立1000到1500個超級市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3000家以上的漢堡快餐店。他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更堅定了對中國領導人和中國前途的信念。他与鄧朴方約定,改造好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讓鄧小平“九七”到香港看一看。 和田一夫說 有形的金錢物質,只不過是財寶的一部分。在宇宙之間,最大的財寶是幸福的分享。 許多人其實都很努力,為什么這些人卻沒有在財富及幸福方面取得收獲呢? 這就是大家不得不注意的問題了。 沒有善意作出發點,沒有信念、毅力和努力,成功的机會便很小。即使成功地取得財富,卻不一定可以享受內心的幸福愉快。 和田一夫在香港的居所讀到了一本很有趣的書,他禁不住眉飛色舞,以手擊案,連叫:“有趣!太有意思了!” 這本有意思的書,名為《二○○○年》,它的作者是寫過《百万吨TNT聚變》的約翰·奈斯匹茲。由日本人木村尚三郎監譯,日本經濟新聞社出版的。 此書主要是闡述、預言2000年的前景,其內容屬于“近未來學”。 和田一夫之所以對它大感興趣,是因為奈斯匹茲對2000年亞洲前景的觀點,竟与和田一夫的想法不謀而合。東洋人与西洋人竟心有靈犀,不點自通,自然令人惊喜不置! 奈斯匹茲對90年代世界經濟的觀點是:90年代的世界經濟充滿活力,特別是亞洲各國的經濟將取得惊人的發展。因此,他預測,亞洲人才是90年代的消費者。 得出此一論點,是基于對以下翔實材料的分析。他說,業已成為經濟大國的日本,正從出口為主型經濟,轉向消費為主型經濟,其它亞洲國家也將沿著日本的足跡邁步前進。 韓國的經濟增長率已超過19%,1988年的國民平均收入,從原來的2861美元增長到3728美元,竟提高30%!估計1989年的國民收入將達到5000美元。 而台灣的人均收入已超過了6000美元。 像日本、韓國、台灣那樣的經濟發展、國民收入劇增以及消費熱,也將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發生。 亞洲經濟發展的奇跡將擴展到太平洋沿岸地區,隨著工資的提高,消費人口也將激增。 奈斯匹茲接著指出:這不僅對亞洲的企業主,即便對北美和歐洲的企業主來說,也是個大好机會。 和田一夫立刻喜不自禁在書上加注道:如果用我的話來說,其實對亞洲流通業的八佰伴公司來說也是個絕佳時机! 极為巧合的是,和田一夫所瞄准的市場,和他早年所做的環太平洋构想,正是奈斯匹茲預測將會出現消費熱的太平洋沿岸各國。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關于21世紀的中國,奈斯匹茲在書中設有專章,題為《中國的新世紀》,其觀點和田一夫也深為贊同。 奈斯匹茲說:“不管存在什么問題(雖然很多),但中國的經濟會迅速發展,這一點已成共識。 “統籌長期戰略委員會說,1989年中國經濟規模僅為日本的一半、蘇聯的1/3,至2010年也許會超過上述兩國。 “該委員會把中國的年增長率統計為5%,根据該項統計所作出的推測自然保守。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正以10%的年增長率迅速發展。” 對于90年代初期,海外人士普遍擔憂的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奈斯匹茲也做了樂觀的推測。 “全世界正向著民主化方向變動,中國也會順應這一潮流。長時間的過渡過程已經結束。中國不可能后退,也不可能一直停在原地止步不前。偉大的巨人已被解放。” 奈斯匹茲對未來中國的經濟如此推斷: “(中國)將來的利益,基本上要通過与香港的合作才能獲得。中國一旦穩定,將再次起步前進,同台灣的關系也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已經起步了的中國經濟,一定會在香港、台灣的合力推動下,取得惊人的發展。” 這段話在和田一夫看來,尤其心有戚戚!可謂“深有同感!”“正合吾意!” 和田一夫把總部遷到香港,就是考慮到1997年后的變動——香港歸還中國后,八佰伴集團將成為中國企業。他亦相信奈斯匹茲的觀點,“將來的利益要通過与香港的合作才能獲得”。 和田一夫堅信,中國与香港的合作將會更密切。這些預言已被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1995年,全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已全線貫通。 和田一夫也對中國的未來作過勾划,他亦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發展,將會走与日本相似的道路,將發生消費熱…… 真正是不謀而合!和田一夫与奈斯匹茲實在是思想一致,聲气相通。自書中覓得“同志”!和田一夫高興之情難以名狀,沉浸在閱讀之樂中。 和田一夫覺得,“這都是一种不可思議的緣份——与奈斯匹茲,与中國。從奈斯匹茲的見解中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支持,斗志更加昂揚了!” 和田一夫是以精通流通業發展規律的商場老將眼光,看准了中國市場這塊“肥肉”的。 中國有12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相當于12個日本。而且12億人口中大部分還沒有日本人所擁有的那些商品。作為一個市場,其前景的遠大,几乎無法估量! 而和田一夫原來的八佰伴總部所在的熱海市,人口僅僅5万。就為了這區區5万的消費者,熱海市的超級市場之類的商店就已鱗次櫛比! 中國僅在沿海城市的人口就有3億人之多,且不說全國的12億。僅這3億多,在日本人眼中,就已是個惊人的數字! 這些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也有惊人的增長。從各种扑面而來的信息中,都可感受到經濟大步發展時代那种特有的熱烈气氛。 比如說麥當勞公司的例子吧。麥當勞公司于1990年派員從香港到深圳開了一家快餐店,僅1年多時間,營業額便直線上升。 過去,在麥當勞下屬分店中,莫斯科分店的營業額最高,但最近,和田一夫從報上得知,深圳快餐店的營業額已超過了莫斯科分店。 由此想到俄羅斯。他覺得,前蘇聯的經濟在當時(90年代初)可謂危机四伏。連糧食都相當匱乏的國家談何穩定呢? 因為八佰伴在海外的1万名員工中,中國血統的員工就占了8000人,有80%了。其中有華裔新加坡人、香港人等等。八佰伴的消費者中也有80%的顧客是華裔居民,和田一夫對中國有一种特別親切的感覺。 他覺得中國就像八佰伴的親戚。 這些中國血統的工人,都很勤勞、踏實、聰明。和田一夫是從他們身上認識了號稱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的。 他對中國人很有好感,也很有信心。他說:“每當看到他們,就堅定了一种信念:中國人的勤勞、智慧的品質不會改變,中國的文化傳統也不會改變。” 他認為,像日本當年勤勞优秀的人才拼命工作而致富一樣,中國的大眾也將富裕起來! 和田一夫是以日本的經濟作為參照系的。 日本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大國,其經濟實力及向世界各國傾銷商品的勢頭之猛,令頭號經貿大國美國都惊呼“狼來了!” 但回首往事,日本人可以說是從戰爭廢墟上通過努力工作站立起來的。日本在戰敗之后,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一度連食物都很匱乏。据說,日本人現在吃飯用的精巧小碗,就是沿襲了戰后為節約糧食而特制小碗的習慣。 江蘇省的著名青年女作家黃蓓佳在訪日見聞中曾經形容說:在巴掌大的小碗中裝著一塊指甲蓋大的豆腐……左一碟、有一碗,餐具很繁复,但吃來吃去,總覺得沒吃飽。總算明白了日本人為什么都如此“袖珍”。 日式的風格可見一斑。 和田一夫親眼目睹了日本的經濟复興。此時,原來一無所有的國民產生了購買欲望,想買東西了,這對流通業來說,是絕無僅有的机會。 和田一夫自謙說:因為能力不夠,未能抓住机會在東京、大皈等大城市發展事業。 在經濟發展之后,商品就能大量制造,大量銷售。開店的話,就會生意興隆。日本曾經有過這么一個黃金時代。日本流通業革命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和田一夫將此經驗運用到亞洲各地,抓住了一些大好的机會。 在新加坡開店時,八佰伴的新加坡1號店,就設在新加坡地价最高、租金也最高的一幢建筑里。當時,日本的一些大百貨店、大超級市場都曾因此不肯在此開店。 和田一夫根据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積累的經驗為參照,大膽決定在此開店,結果大獲成功!事實上1號店的營業額一直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而新加坡經濟的發展,亦完全證實了和田一夫的推斷。 在1974年開店時,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僅為1500美元,如今已高達1万美元!開店以來15年間,新加坡的經濟迅速發展,國民收入也有了惊人的增長。新加坡經歷了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相同的過程。 這是和田一夫善用經驗取得良好收益的一個成功范例。 接著,和田一夫在香港亦運用了這一經驗,也結出了丰碩的果實。 和田一夫看准了香港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1984年在人口密集、寸土尺金的香港開設了1號店,結果到1990年,僅僅6年時間,香港的國民人均收入便翻了一番! 香港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日本收人倍增時期非常相似。1990年,和田一夫的八佰伴集團已准備在香港開設5號店,匡算此店的營業額將是1號店開店時的一倍。 和田一夫又把富有經驗的目光投向了馬來西亞,結果馬來西亞的經濟也高速發展,各流通企業正在不斷地發展店舖。 和田一夫發覺,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良性的經濟循環已經形成:經濟一旦迅速發展,國民人均收入驟增,購買力隨之上升,反過來又加速了經濟發展。 他推測:相同的情況,也會在韓國、台灣、泰國等地同樣發生。 日本經濟發展的經驗給予他這樣的啟示:大凡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后,國民人均收入勢必增長,購買力也隨之大增,從而促使流通業昌盛興隆。 另一方面,因為工資大增,制造業的工厂為解決薪金高昂問題,就會遷往國民收入低下的國家。 日本過去曾經歷過這一過程,和田一夫胸有成竹地預言:亞洲各國也將經歷這一過程,即亞洲將走日本之路。 有了這一參照歷史經驗得出的對形勢的宏觀把握之后,和田一夫對他涉足中國內地的生意經做了精細的摹畫。 他預言中國沿海從天津到海南島這一太平洋沿岸地區,將如同日本以東京為中心的東海道地帶一樣,出現工厂聚集、人口大增的現象。 當年日本的秋田、福島、長野等縣居民集体上京就職,導致了東海道城市地帶人口膨脹。中國的太平洋沿岸地區成為世界性生產据點后,也會出現這一人口劇增的局面。 這樣就能确保廉价优質的勞力,促使產量飛躍增長。這些產品大量出口,促使中國走向繁榮昌盛。 在這一時期,購買中國產品的厂商就會成為最受中國歡迎的主顧。寶刀不老的和田一夫如同軍事指揮將領在運籌帷幄: “八佰伴就要做這樣的主顧。抓住這一大好時机,購買中國商品。” 購買的中國商品銷往何處?和田一夫自有分寸:“我們八佰伴在世界各地擁有店舖,在新加坡還有一家國際批發中心,如果把中國產品批發到該處,就可向世界推銷。” 除此之外,八佰伴還有另一個消化辦法,這也是它的一大支柱性產業——餐飲業,這一產業在香港极為興盛火爆。和田一夫說: “我們擁有為數眾多的連鎖式中國餐館,中國菜肴的原料多半出自中國,所以我們的連鎖餐館當然要用正宗的原材料了!” 言語間,頗有妙計迭出、左右逢源的得意。和田一夫信心十足,以他的日臻成熟的經營宗旨和道德理念,他能保證八佰伴的海外商店、國際批發中心、連鎖式中國餐館,一定會成為對中國有益的貿易伙伴! 和田一夫還有第三個設想:八佰伴不僅購買中國產品,還將以向中國民眾出售商品的形式,為中國作出貢獻! 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后,中國人民的工資也將提高,電視机、汽車、优質的生活用品,將成為老百姓的搶手貨,念及這將有3億人之多的消費群体,來自5万人口熱海市的和田一夫真正是激情澎湃,熱血沸騰了! 他如一個弄潮的好手渴望到大海去一展雄姿,他如一匹善戰的好馬渴望沙場征戰!年逾花甲的和田一夫,雄心不老! 他像雄鷹呼喚著暴風雨一樣,呼喚著時代的大潮: “可以設想,開店再多也不夠的時代,將會來到擁有3億人口的中國太平洋沿岸地區!在21世紀里,這個時代將會變成現實! “在這個時代的黎明,八佰伴將在這一地區發展綜合性事業,建造購物中心、中國餐館、百貨公司等一系列店家。” 在另一場合,和田一夫袒露他“野心勃勃”的計划:在2000年之前在中國沿海城市建立1000到1500個超級市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3000家以上的漢堡快餐店。 和田一夫對未來抱著必胜的信心!這信心既非虛妄的幻想,亦非盲目的樂觀,和田一夫是性情中人,他的信心源于生活的啟示、切實的感悟。 他說:“這种信心是從我長期在亞洲經商的經驗中產生的,和經濟學家、統計學家、政治家的論述演講迥然不同,是我切身感受、親身体驗得來的。” 和田一夫移居香港不久,适逢上海市長到香港訪問。原定停留10日的,后來延長了几天。上海市長仔細考察了香港的證券交易所等經濟方面的重要机构。 這是1990年。很敏感的時間。 愛動腦筋的和田一夫反复琢磨此事:上海市長為什么如此熱心地考察香港的經濟形勢呢? 他的結論是:中國政府派遣繁華的商業都會上海市的市長來港考察經濟,顯然中國志在經濟開放。 敏感的和田一夫,張開他搜索商業信息的敏銳嗅覺,尋找他認為可以成立的理由。 他從傳媒中了解到,中國政府高級官員的子弟,有1.1万人正在美國留學。 他如同從獨生子女的穿著上發現下世紀的生活方式一般,立時心里一亮,又抓住了一絲蛛絲馬跡: 這些子弟將肩負下一代的重任,中國的觀念也會逐漸發生變化吧! …… 后來,在一個正式場合,和田一夫非常難忘地受到了中國党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 “百聞不如一見”。這次會面給和田一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田一夫對江總書記的印象非常之好!他發現江總書記是個非常有見地的人。他強烈的危机意識和很高的透明度,令和田一夫頓生好感:這是一位不講空話,注重實際,不粉飾太平的領導人! 江總書記与和田一夫談論了反腐敗問題。江總書記毫不文過飾非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中國的腐敗問題很嚴重,政府一定要嚴肅對待。 和田一夫听著這個嚴肅的話題,卻有如沐春風之感。中國領導人的危机意識令他感到希望。以他人生的經驗來看,正視問題,方能解決問題,危机意識往往可以有備無患,化險為夷! 基于對中國政局的信心与對中國領導人的良好印象,与中國政府官員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他与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儿子鄧朴方,有過多次的會面,彼此已像老熟人一般親切熟絡。他与鄧朴方有個約定,准備改造維多利亞公園,好讓鄧小平在1997年來到在他的英明政策下回歸祖國的香港看一看。 种种跡象和感受,令他的感覺越來越明朗堅定:他相信中國政府,對1997年之后充滿樂觀! 和田一夫認為,中國向英國政府作出的保證,現有政策的50年不變,承認外國企業存在等承諾,是一個世界性的承諾。 “一國兩制”對香港是最好的政策,中國政府會堅定地維護這一制度的。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毫無風險。沒有誰會對你的前途打保票,就是打了也不作數的。和田一夫爽朗地大笑。 他達觀地看待這一問題:“机會与風險是一起存在的,如果害怕承擔風險,那么机會就會失去!”完全是商海弄潮儿的勇气和膽量! 香港的《信報》在1995年如此評价說:“5年前,八佰伴集團宣布把總部由日本遷往香港,當初引起日本經濟界的很大震動。現在看來,財經界的人士無不被和田一夫的高瞻遠矚的決定所折服。” 站得高、望得遠的和田一夫不畏風險把握了先机,抓住了主動,現在得以談笑風生縱論時事。 有記者問他:“你看日本企業現在到香港是不是太遲了一點?” 和田一夫毫不回避地說:“是啊,遲了一點。” 盡管批評表達得很溫和,他仍以日本式的不露鋒芒的話語予以緩沖,和田一夫說,机會仍有的,“香港九七回歸之后,經濟上將跟中國內地的聯系更加密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机會我想會越來越多。” 和田一夫相信這條朴素的真理:世界上誰都愿意富起來,決不可能只有中國人不想富裕。通過經濟開放富裕起來,是人類共同的愿望,何樂而不為呢? 他以直面現實的樂觀主義宣稱:香港經濟界人士所害怕的“香港中國化”不會發生,而“中國香港化”卻即將揭開帷幕。香港的歸還對中國來說,是發展經濟的大好時机! 和田一夫在首次訪華時,便果斷地抓住時机,与中國政府介紹前來溝通感情的東安集團簽訂了協議。 東安集團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型复合企業集團。和田一夫与它簽約,同意共同出資在香港開設東安集團經營的高級涮羊肉食館東來順。 這种誕生于滿族人軍旅生涯的吃羊肉的方法,經過世代的演變,已經成為北京的一道名菜,与“全聚德”的烤鴨并稱。 這一京味火鍋的吃法,是將片薄如紙的羊肉片,在滾沸的火鍋上燙一下就取出來——這一過程叫“涮”,然后蘸上用花生醬、豆腐乳、韭菜花等近10种香料配成的調料,味美可口,毫無膻味。 “涮羊肉”的關鍵是選料的考究,其羊肉必須是內蒙古特有的小尾巴綿羊。東來順的羊肉都來自于內蒙古特別定點的牧場。 凜冽的寒冬,滴水成冰,撩開北京飯店特有的棉被一般的門帘,在紅火融融的燃炭紫銅火鍋上,來兩三斤片薄如紙、堆疊得尺把高的羊肉片,一大海碗浸泡好的綠豆粉絲,再來几盤切得大塊的白生生的大白菜——其數量足以把南方人嚇倒。一家几口,或三五好友,端著斤把重的大啤酒杯,圍爐“涮羊肉”,是北京冬日的一大景觀。 美食家的和田一夫當然要嘗試“涮羊肉”了,這是他在香港收購餐館時的絕招,形如老中醫的“望聞問切”,不嘗過,怎么敢推銷給消費者? 于是在聞名遐邇的東來順,古色古香,雕門繪牆,紅黃相間的北方風格的情調中,和田一夫如每一個來此“涮羊肉”的顧客一般,先接了服務小姐捧上的“三炮台”(即南方人所稱的“八珍茶”)。喝一口,清香微甜,煞是爽口。 然后,上火鍋,涮羊肉。和田一夫挾起一片,學著主人的樣子,在鍋中涮了測,蘸上調料,放人口中,立刻一迭聲地夸贊“非常好吃!真不錯!” 有了這一口,和田一夫已經完全定奪了:考試通過,完全滿意,有信心把它推荐給廣大海內外消費者! 按照与東來順的協定,和田一夫預計不久的將來,不僅在香港,而且將在預定建造在札幌的國際購物中心以及日本各地,共同開設店舖! 這是和田一夫与中國經濟界連結的第一條友好紐帶,八佰伴中國戰略的第一步。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