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他勇往直前,任何力量,任何人不能使他停頓下來。這位老者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拖著鮮血淋漓的雙腳,從這一村庄走向那一村庄,以其仁愛藥膏醫治遍体鱗傷的印度。創傷業已逐漸愈合。感人至深的身影所到之處,相互仇視的怒潮漸漸平息下來。 在諾阿卡利地區,慘遭洗劫的水鄉剛剛開始恢复平靜,一個新的不幸事件隨之而來,加重了圣雄心靈上的痛苦。悲劇的性質使甘地最忠實的支持者們也感到不快,千百万印度人為之心神不安,歷史學家為之茫然莫釋。在未來的歲月里,歷史學家將從各個方面研究這位不凡的人物。七十七歲那年,這位印度的靈魂突然在內心深處展開一場劇烈的斗爭。 這場危机与甘地進行的政治斗爭毫無關聯。它不涉及他親赴諾阿卡利處理的流血暴力事件,同時,与印度擺脫帝國主義統治的鎖鏈后處于被分治的危險悲劇毫無關系。這場危机雖然僅僅和他本人有關,但它對整個印度的歷史產生一定影響。印度人民可能對指引他們在自由之路上前進的圣雄的信念產生動搖。 四十年來,甘地奮斗不息,節制性欲,使其升華至崇高的理想境界。他的不幸正在于此。由于一位十九歲的少女、他的侄孫女摩奴經常在他身邊,不幸事件終于最后釀成。摩奴童年時代失去雙親,成為孤儿,后由甘地一家養育成人。甘地吩咐她來到監獄,照料他那位病篤的妻子。嘉斯杜白去世之前,把這位女孩委托給丈夫,囑咐他照管孩子。自那時起,摩奴形影不离地一直生活在甘地身邊,他既是她的“母親”,又是她的精神生活的帶路人。甘地對摩奴的生活關怀備致,体貼入微,從服飾穿戴到飲食起居,從文化教育到宗教培養,他均要一一過問。 一天,在他動身前往諾阿卡利進行長途苦行游說前,甘地在和摩奴一次交談中,偶然發現一件令他震惊不安的事情。摩奴滿面羞赧,好象女孩向母親透露心中隱私那樣對甘地說,她至今尚未萌動芳心,從未感到和她同年齡的少女們應有的性欲沖動。對這位斗爭不已,終生致力于擺脫性欲困扰的人來說,這是件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甘地始終認為,一個擁戴非暴力主義的真正戰士,不管他是男人還是女人,必須首先實行節欲,并戰而胜之。一支理想的非暴力軍隊,需由擺脫性欲要求的士兵組成。如果違背這一原則,人的精神力量可能在關鍵時刻一触即潰。 在甘地的眼里,摩奴的忏悔表明,他的侄孫女可以成為這支軍隊的理想士兵,他對摩奴說道:“如果在千百万個印度少女中,我能成功地培養一名白璧無瑕的杰出女戰士,這將是我對印度婦女的重大貢獻。”但是甘地打算進一步考驗侄孫女。他補充說道,這次諾阿卡利之行,他只允許數名心腹信徒陪同他,如果摩奴愿意一同前往,必須接受考驗她的全部條件。 首先從現在起,他們兩人必須同床就寢,一起睡在甘地那張粗糙不堪的草墊上。如果他們忠誠無邪,甘地恪守其禁欲誓言,而摩奴遵守其貞洁表白,那么他們即可安然入眠,心里充滿母女之間的綿綿純洁情意。相反,如果他們心存邪念,那么他們即可發現。 甘地暗自思量,這种長期的親熱雜居生活環境,只能進一步證實侄孫女有一顆純洁晶瑩的高尚心靈。她一旦接触他那枯槁的身軀,—切欲念在她身上皆一勞永逸地消失殆盡。這時,這位年輕女子可望達到全面轉化的理想境界,其頭腦將變得更加清醒,其談吐更具有威嚴性。這正是她目前所缺少的。心地純洁的摩奴,毫無邪惡之念和淫穢之舉,將以巨大的熱情獻身于未來的偉大事業。 少女欣然允諾,同意接受考驗。自那天起,她那纖弱溫馨的肌体從未离開耄耋之年的圣雄。 正如甘地所料,親密無間的生活很快引起圣雄一行人的非議。和摩奴一起同床數夜后,甘地一天歎息道:“在他們看來,這一切好象是內心激烈情欲的征兆。我原諒他們無知,因為他們根本不理解我的原則。” 甘地的門徒中,只有那些心靈高度純洁的人能夠理解這一深奧复雜的道理,它解釋了甘地在精神和肉体上長期進行斗爭的最后症狀。這場斗爭始于四十年前。一九○六年的一個晚上,甘地在南非向妻子宣布說,他已立志實行禁欲。從此,他踏上一條几乎与印度教同樣古老的人生道路。自從他們的祖先問世以來,印度教的圣賢們一貫主張,人若想使自己聰明過人,才華橫溢,博學多識,換言之,使自己擺脫愚昧無知的境地,他必須將其情欲沖動的力量升華至崇高境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奮發向上的事業上,并將它轉化為精神力量。 為了指導人們理解上述倫理道德,圣賢們制訂了—項包括九條內容的法規;真正的禁欲主義者不得身居女性中間,同樣也不得生活在動物和具有女子气質的男子中間。他不得与女性蹲在同一張蘆席上,也不准窺視女性身体的某一部位。他必須避免熱水浴或按摩帶來的肉欲快感,禁止食用可能刺激性欲的食物,比如牛奶、酸乳酪、精制黃油以及高脂肪食品。 促使甘地奉行節欲誓言的原因,并非完全出于宗教信仰,它同時建立在堅定的信念基礎上。甘地确信,只有控制房事,才能精力充沛地完成肩負的塵世使命。人如能擺脫纏綿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欲,他將會勇進不息,事業斐然。他曾這樣說過:“對于真正的節欲主義者來說,他們的生殖器官僅僅能起到象征性作用,而決不能產生其他功能;他們的精液能夠轉變為強大動力,輸往人体的各個部位。”一位盡善盡美的節欲主義者,必須能夠“睡在赤身裸体、花容月貌的女性身邊,但絲毫不會為其艷麗姿色而心蕩神搖”。 達到上述理想境界,并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甘地艱苦搏斗,以圖實現這一目標,因為情欲之火不時在他身上熊熊燃燒。多年來,他不間斷地試驗多种飲食習慣,渴望找到不易刺激性欲的食物。在印度,名目繁多的刺激性欲的藥劑充斥市場,甘地決定禁用香科、綠色蔬菜以及某些水果,以期克制性欲沖動。 三十年來,甘地苦行節欲,祈禱上帝,靜坐冥思,但所有這一切于一九三六年的一個晚上以失敗告終。那年甘地六十七歲,晚上睡夢醒來后,他發現了性的沖動。他后來供認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他為這件“令人誠恐誠惶的事情”感到惊詫不解,心神不安,發誓六周內緘口不言。 數月來,甘地苦思冥索,尋找往日節欲失敗的原因。他暗暗質問自己,難道他遠离塵世的時刻尚未到來?難道他打算离群索居,獲得他過去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時未能得到的東西的日子尚未來臨?他最后得出結論,這次惡夢是邪惡力量對其精神力量的挑戰。他決心奮起應戰,堅韌不拔地堅持下去,徹底根除自己身上一切欲念的殘余痕跡。 甘地對實現節欲再次充滿信心,同時進一步增加和女性接触的机會。每天,他吩咐一位年輕女子為他按摩。他常常一邊接受按摩治療,一邊和來訪者交談,或者和國大党領導人討論問題。他衣著朴素簡單,同樣勸告弟子們也這樣生活。一天他說道,服飾“僅僅能使人們對廉恥之心產生錯覺”。甘地的一生中,他只有一次和溫斯頓·丘吉爾直接對陣交鋒,回擊了那句世人皆知的辱罵話語,“半裸体的游方僧”。甘地指出,他赤身露体,象征他心洁如鏡,毫無邪念。這正是他孜孜追求的,并為此感到自豪。甘地公開宣布,忠于禁欲誓言的男人和女人,如果執行任務時因天色較晚不能回家,可在同一房間過夜,任何人不應該由此非議指責。 正是基于這一論据,甘地決定要求侄孫女摩奴和他同床就寢,以便進一步陶冶她的精神修養,使其更加完美無缺。 決心下定后,少女陪同甘地登程出發,前往諾阿卡利地區。她走村串鎮,晚上睡在甘地身旁,住在村民們的簡陋茅草屋內。她為他按摩,或泡制泥土混合藥劑,治療腹瀉疾病。每天,摩奴和甘地一起就寢,一起起床,一起祈禱,一起用他那只討飯碗進餐。二月份的—個寒冷夜晚,摩奴發覺躺在身邊的老人全身凍得直打哆嗦。她為他按摩全身,把所有衣服拿來蓋在他身上,甘地闔身最后變得暖和起來。“我們緊挨著身,靠著体溫一直睡到次月晨禱時刻才醒來起床。”她后來這樣對人說道。 圣雄心安理得,問心無愧,因為從來發生過任何玷污他和摩奴純洁關系的事情。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事實上從未閃現過絲毫情欲念頭。垂暮之年的甘地,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他失去了忠誠的伴侶,一些情同手足的門徒也正紛紛离去。几十年來,他苦心孤詣的夢想很可能廢于一旦,化為烏有。不言而喻,在人生的道路上,甘地的最大挫折在于未能盡到作父親的職責。他的長子認為,父親對他漠不關心,反而將其父愛之情傾注予他人。為此他終日沉湎于酒杯,變成一位嗜酒如命的酒徒。母親臨終之際,他踉踉蹌蹌地來到病榻前。甘地的其他兩個儿子住在南非,長期以來音信杳然。因而身邊的摩奴填補了他內心的空虛。 甘地和摩奴之間令人不解的親密關系,不久在外部引起流言蜚語。穆斯林聯盟的積极分子反對甘地到他們居住的地區游說,很快掀起一場惡意中傷圣雄的浪潮。消息傳到新德里,正在准備和新任副王進行關鍵性談判的國大党領導人,頓時陷入一片惊慌。 一天晚上在一次公眾祈禱會上,甘地決定公開回擊這些誹謗活動。他痛斥“別有用心的流言蜚語”;闡明他和侄孫女摩奴一起過夜的真正動机。這次演說后,甘地周圍的人逐漸平靜下來,但謠言仍在全國其他地區四處蔓延。在游說活動的最后一站哈伊姆查爾,風波達到了頂點。圣雄在那里宣布說,他打算把仁愛音信帶到比哈爾省,安撫生活在那里的印度教徒。不久前,比哈爾的印度教徒屠殺了和他們居住在一起的處于少數地位的穆斯林。 獲悉這一情況后,國大党領導人張惶失措,如臥針氈。他們擔心,甘地和摩奴的關系可能會在正統觀念尤為強烈的比哈爾省的印度教徒中間,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國大党領導人接連派遣數名特使,懇求他放棄原來的探索。甘地對此斷然拒絕。 最后摩奴向年邁的圣雄建議,他們最好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習慣。其實,摩奴和甘地的看法完全一致,根本無意中斷他們正在力圖完成的体驗。她提出的辦法是權宜之計,暫時對周圍目光短淺、思想狹隘的人作出讓步,因為他們根本不能理解這种体驗的真正目的。這次比哈爾之行,摩奴沒有与甘地作伴。 甘地心灰意懶,最后無可奈何地接受了摩奴的建議。 ※ ※ ※ “他身著海軍上將白色禮服,儼然是電影界的璀璨明星。”剛剛晉升為副官的警衛隊的年輕上尉暗自在心中說道。路易斯·蒙巴頓心歡意楊,神態安詳,他的妻子滿面洋溢出喜悅之色,安坐在他的身邊。他們乘坐一輛鑲金雙篷四輪馬車,前往宮殿,准備在那里下榻。四輪馬車是為英王兼印度皇帝喬治五世在德里舉行盛大游行慶祝活動專門建造的。當頭飾金黃色頭巾,身著猩紅色上衣的衛隊抵達舖有紅色地毯的富麗堂皇樓梯時,迎候在那里的蘇格蘭皇家海軍陸戰隊的號角手們,演奏起一支刺耳而雄壯有力的迎賓曲,歡迎印度新任副王光榮駕到。 剛剛卸任的前副王韋維爾勳爵,神態嚴峻,滿面陰郁,站在樓梯頭迎接新任副王。兩人在新德里同時出現,有悖于歷來傳統慣例。按照禮儀規定,新副王乘坐的船只一俟泊岸,前副王須在同一時刻乘船离開孟碼頭返國。這种交叉對調的傳統禮儀,旨在使印度人不會因兩位“天子”在其國土上向時出現而感到尷尬。但蒙巴頓提出請求,希望這次對調能破格例外,以便能和他觀在正鞠躬致意的人進行會晤交談。 兩位副王站在那里,在攝影記者鎂光燈的閃照下交談片刻。這是兩位截然不同的人物。蒙巴頓,這位功勳著的戰斗英雄,全身煥發出自信心和生命力;韋維爾,這位獨眼老兵,剛剛突然被解除職務,受到下屬的擁戴。几小時之前,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時乖命蹇,不幸在于組織撤退,避免遭到慘重損失。” 韋維爾挽著蒙巴頓的手臂,徑直朝宮殿的柚木巨型大門走去,准備向新副王介紹宮殿的布局情況,以及他遺留下來的一堆棘手問題。 “委任您接替我的職務,我對此感到非常難過。”韋維爾聲調凄楚地哀歎道。 “為什么?”蒙巴頓神情惊訝地高聲問道:“難道您認為我不能胜任此職?”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韋維爾解釋說:“您要知道,我對您深怀好感,但是您所肩負的使命著實困難,難以完成。我勞心傷神,曾嘗試過各种途徑以解決問題,但至今仍無一線希望。我現在走投無路,面臨絕境。” 隨后,韋維爾慢悠悠地歷述了他為結束危机所作的种种努力。之后他站起身來,走過去打開保險柜。保險柜內陳放兩件物品,他將要移交給新任副王。一件物品放在舖有深色天鵝絨的木匣內,閃現出异樣光彩。這是一枚鑲嵌有寶石的印度之星勳位團團長勳章,是新任副王未來權力的象征。四十八小時后,蒙巴頓將佩戴在頸項上出席登基儀式。 另一件物品是一卷命名為“狂人之家”行動計划的檔案材料。文件包括這位杰出士兵提出的,旨在擺脫英國在印度的進退維谷的處境的解決方案。韋維爾一邊長噓短歎,一邊把卷宗放在辦公桌上。 “文件之所以如此命名,因為這确實涉及一群瘋子的問題。”他進一步解釋說:“不幸的是,時至今日,我仍未有擺脫困境的其他辦法。” 按照文件的預定計划,英國人逐省地撤离印度,首先撤出婦女和儿童,然后是文職人員,最后撤离軍人,總之,所有英國人將离開印度。据各方面估計,英國人撤离后,印度全國可能會陷入混亂狀態。 “這是令人痛心的解決辦法,但我認為這是唯一的出路。”韋維爾最后說道。 他隨手拿起卷宗,遞給神色頹唐的蒙巴頓。 “我心里苦不堪言,因為這就是我移交給您的一切。” 當新副王在一片凄愴气氛中接受職務時,他的妻子在樓下戲劇性地揭開了副王后的生活篇章。她步入臥室后,吩咐給她從英國帶來的兩只愛犬“米贊”和“吉布”弄點食物來。她惊愕地看到,兩位頭裹纏巾的佣人,邁著庄重的步子走進房間,每人手端銀盤,銀盒上的瓷碟內滿盛剛剛切好的雞胸脯肉。副王后頓時惊奇不已,眉開眼笑,目不轉睛地盯著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在生活清苦的英國,如此美味的食品實屬難得的上乘佳肴。她看了一眼欣喜若狂、亂蹦亂叫的小狗,然后向餐碟走去。她不忍心把丰盛的食物拿來喂狗。 “把這個給我吧。”副王后說道。 副王后奪過餐碟,疾步走進浴室,然后隨手把門關上。在浴室內,這位即將以印度副王后的尊嚴高貴身份,為四万名賓客舉行盛大華宴的女皇,坐在浴池的邊上,狼吞虎咽地吃下原來為其愛犬准備的食物。 ※ ※ ※ 一部壯觀歷史的最后一頁即將開始。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四日上午,路易斯·蒙巴頓登上金黃、紫紅色的御座,出任一代名門望族出身的總督和征服者的第二十任、同時也是最后一任代表。 登基大典在皇宮的“寶座”大廳內舉行。宮殿建筑气勢磅礡,蔚為壯觀;可与凡爾賽官或沙皇的克里姆林宮并駕齊驅,爭相媲美。巍峨壯麗的印度副王的御所,是世上為一人享用而建造的最后一幢建筑物。在二十世紀中葉,只有餓殍遍野的印度能夠建造、維修如此豪華雄偉的宮殿。 宮殿的屋檐由紅白相間的寶石組成。昔日,英國人取而代之的莫臥儿王朝曾用這种材料修建宮殿。建筑物的牆面和地上舖飾白、黃、綠和黑色大理石,它和泰姬陵墓的色彩斑斕、熠熠生輝的鑲嵌瓷磚一樣,來自同一個采石場。宮殿的走廊又寬又長,佣人需在地下室內乘坐自行車來往奔忙。 這天早上,數百名侍者把整個宮殿打掃得煥然一新。三十七間大廳、三百四十間屋宇的漢白玉壁面和地板,雕刻精致的細木護壁板,各式各樣古色古香的銅制器皿被擦拭得光亮照人。庭院內,莫臥儿式的花園布置得古雅精巧,錯落有致,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擺滿花壇,蔥郁茂盛的藤樹爬滿棚架,淙淙清流從水池中噴向空中。四百一十八名園丁正忙忙碌碌地為御苑作最后的巧妙設計,把它裝飾得更加協調秀麗。在凡爾賽宮,路易十四也未曾使用過如此眾多的園林工人。在這數百名侍者中,五十人專門負責驅赶禽鳥。侍者們頭裹猩紅、金黃色相間的纏巾,身穿打有“緬甸蒙巴頓子爵”印記的白色緊身衣,在大廳的走廊里忙不迭地跑來跑去,頭巾的一角在微風中翩翩飛舞。園丁、侍從、膳師、馬廄官、衛士,這座与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封建主義時代城堡的佣人,全部投入緊張的准備工作,迎接印度最后一任副王的即位慶典。 在一層樓的一間私人房間內,一位侍者正仔細端詳他的主人今天將要穿的一套海軍上將禮服。查爾斯·史密斯不是旁遮普人,也不是拉賈斯坦人,而是英國南部一個小村庄農場主的儿子。 史密斯在蒙巴頓身邊服侍整整二十五個年頭,培育了一种對細微末節也一絲不苟的特有習慣。他小心翼翼地把嘉德最高勳章的藍色緞帶橫放在上衣上,然后在右肩章上系上金鏈,好象告訴人們說,這套軍服的主人享有非凡的特權,曾任國王喬治六世的私人副官。查爾斯·史密斯最后拿出主人的勳章綬帶和四個引人注目的勳章,怀著崇敬的心情用細布把它們擦拭得閃閃發亮。頓時,嘉德勳章、印度之星勳位團勳章、印度帝國勳位團勳章和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交映生輝,光彩奪目,史密斯為之贊歎不已。 這些勳章標志著路易斯·豪巴頓的行伍生涯的重大階段,同時也說明查爾斯·史密斯一生的重要經歷。史密斯十八歲那年,開始擔任蒙巴頓的第三任佣人。自那時起,他与路易斯·蒙巴頓形影不离。無論在英國貴族的官邸,還是在帝國海軍基地,或者在歐洲各國首都,他与主人共享歡樂和胜利的喜悅,或為主人分憂解愁。在蒙巴頓經常出入社交界的二十年代里,史密斯常常為他准備馬球運動衣和禮服,在年輕妻子的陪同下,他衣冠楚楚地出席上層社會的華宴和舞會。愛德華八世退位事件中,史密斯為蒙巴頓刷洗深顏色的西服,他穿上后小心謹慎地出入白金漢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史密斯有幸跟隨主人到東南亞地區,在新加坡大都會旅館內,他怀著自豪的心情親眼看到,年輕的海軍上將一舉雪洗大不列顛多年蒙受的奇恥大辱,接受近七十五万日本人繳械投降。 史密斯后退几步,精神專注地打量自己剛剛完成的杰作。蒙巴頓格外講究衣著,嚴格要求軍服符合規定。在這重大的日子里,絕對不能在這件事上發生差錯。當他看到所有細節均無遺漏時,這才放下心,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軍服披在肩上,向壁鏡前走去,作最后一次檢查。 鏡子里映出一副威嚴的形象,查爾斯·史密斯瞬間感到,好象自己走出了默默無聞的世界。誰能責備他在這一剎那間,曾夢想自己業已成為印度的副王? ※ ※ ※ 年輕的海軍上將一邊穿上挂滿勳章和肩章的軍服,一邊不由自主地回憶起二十五年前他和表兄威爾士親王第一次踏上印度時,曾在那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副王這個傳奇式人物,終日窮奢极欲,享盡榮華富貴,他們兩人為之眼花紋亂,贊歎不已。副王尊嚴華貴,玉食錦衣,舉手投足都要興師動眾。威爾士親王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親眼目睹印度副王之前,我尚不清楚國王究竟如何生活。” 蒙巴頓現在清楚記得,他當時為帝國的無涯權力感到惊愕不已。帝國的權力具体体現在一位英國人身上,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向他表示忠心。他清楚記得,當他看到歐洲宮廷古老而奢華的禮儀与東方的壯觀禮儀珠聯璧台地結合在一起時,他是多么地為之贊不絕口;蒙巴頓一邊穿上禮服,一邊沉浸在他在印度帝國所經歷的神話般往事的回憶之中。他曾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國家。 出他意料之外,這個神秘帝國的寶座及其富麗堂皇的建筑和豪華的禮儀,今天即將屬于他個人所有。然而對他來說,登基統治并不意味著經常舉辦歡樂的華宴,或者組織狩獵活動。青年時代,他常為這些活動想入非非,激動异常。現在,他青年時代的愿望即將如愿以償,然而冒險好胜的時代已告結束。 一陣叩門聲打斷副王的遐想。他轉過身子,向滿身珠光寶气的來人笑了。她的妻子身穿一件鑲嵌有金銀絲的銀白色長裙,斜披圣·讓·耶路撒冷騎士十字勳章綬帶,一頭棕色秀發上戴著一頂鑽石皇冠。她身材頎長,年輕美貌,好象正挽著丈夫的手臂剛剛走出威斯敏斯特區的圣·瑪格麗特大教堂。 埃德溫娜·蒙巴頓和她丈夫一樣,受到上帝的特別恩寵。他婀娜多姿,聰穎敏銳。她的祖父歐內斯特·卡賽爾爵士,為她留下一筆价值連城的財產。在他父親的先輩中,有十九世紀的名聲顯赫的帕默斯頓勳爵部長,以及著名的政治家和慈善家沙夫茨伯里公爵,他們為她遺留下令人羡慕的社會地位。然而當她踏入人生道路時,—片陰云在天際出現。她的母親過早地离開了人世,不幸的童年使她養成郁郁寡歡、感情內向的性格。她的丈夫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當他批評別人或者接受別人批評時,總是那樣直言不諱,泰然自若。与此相反,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會傷害埃德溫娜的自尊心。蒙巴頓的一位摯友這樣說過;“你對路易斯勳爵可以暢所欲言,無所顧忌,但和路易斯女士打交道時,需小心謹慎,踮著腳尖走路。”但她体態嫵媚,談吐幽默,常常逗人喜愛。 埃德溫娜靦腆內向,然而在這背后,卻隱藏著無窮無盡的活力。她是一位熱情洋溢、精力充沛而又舉止穩重的女性。雖然她給人這樣的印象,但她身体纖弱,經常承受繁忙緊張的工作。她几乎每天忍受劇烈的偏頭疼,除了她的親人外,其他任何人對這一情況一無所知。埃德溫娜無可奈何,最后干脆對病痛置之不理。 埃德溫娜的丈夫十分自信,經常喜歡對周圍的人說,“他從不為任何事情感到苦惱不安”,与此相反,她往往因某件事清黯然神傷。晚上就寢時,他頭一触枕即可酣然入睡,而她需靠安眠藥。 婚后的前十四年,路易斯·蒙巴頓在海軍中晉升緩慢,他們為此經常告誡自己,決不能讓他的的优越社會地位和埃德溫娜的富裕家境干扰影響他們在皇家海軍中的日常生活。相反,正如她的女儿后來回憶說,埃德溫娜一旦离開海軍基地,很快成為倫敦、巴黎和科特達祖爾1“社交界的一只惹人注目的快樂蝴蝶”;她猶如菲茨杰拉德2筆下的女主人公,丰韻优雅,穿著入時,激情洋溢,頻繁出席豪華酒宴,或者如狂似癲地出入盛大晚會。當她离開舞廳后,旋即投入奇特的冒險活動中去。她曾駕駛滿載椰子仁干的縱帆船,只身一人在南太平洋上乘風破浪;她曾乘坐飛机,開辟倫敦和悉尼之間的航線;她曾騎著烈馬,在安第斯山區遨游;她是穿越緬甸荒野小徑的第一位歐洲女性。 -------- 1法國東部沿海地區的著名游覽胜地。 2菲茨杰拉德(一八○九——一八八三年),英國作家。 一九三六年墨索里尼侵占埃塞俄比亞后,埃德溫娜的歡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宣告結束。在馬耳他,她拒絕和丈夫的英國同僚們的眷屬撤离,后來不久,她的聲音在當地電台上傳遍島國的各個角落。慕尼黑事件后,她身上的變化日臻完善,這位活潑富有的女子,突然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政治和社會活動中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以過人的精力和獻身精神,領導一支由六万名護士組成的圣·約翰救護隊。這是英國當時最龐大的救死扶傷組織。日本投降后,埃德溫娜的丈夫委任她在盟軍戰俘營內擔負危險的使命。在俘虜營內,她組織急救,撤离生命垂危的傷員。蒙巴頓指揮的首批軍隊在馬來亞半島登陸之前,埃德溫娜不顧個人安危,僅僅攜帶一封丈夫的信件、一位女秘書、一位軍官和一位印度籍副官,進入尚處在日本人完全控制下的國家。她走遍各個角落,足跡遠至巴匣巴板3;馬尼拉和香港,所到之處,她迫使日本人為其俘虜提供必要的食品和藥物。她這樣一直戰斗到盟軍抵達為止。由于埃德溫娜奔波努力,成千上万名遭到饑餓、疾病和虐待摧殘的日本戰俘,最后終于得以幸存。鑒于埃德溫娜在戰爭期間的高度責任感和崇高獻身精神,她榮獲數枚獎章。 -------- 3印度尼西亞城市。 如今在新德里,埃德溫娜將再次在其丈夫身邊發揮重大作用。關鍵時刻,她既是他的親信和特使,同時又是一位女大使,在蒙巴頓与之進行談判的印度領導人的女眷中間進行周旋。 和蒙巴頓勳爵一樣,埃德溫娜以其特有的風度和個性,給印度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富有超人的适應能力。一會儿,她披珠挂玉,頭戴圓錐形鑽石皇冠,迎接上百名賓客,在擺滿鍍金餐具的桌前落座就餐;數小時后,她身著普通的土黃色軍裝,走進爛泥遍地的難民營,親昵地撫摸身染霍亂、奄奄一息的儿童的小腦袋。在這种場合,她往往流露出真摯的怜憫之心,然而過去歷任副王從未表現出這樣的感情。印度人民為埃德溫娜·蒙巴頓的真摯情意所動,在以后的日子里對她表示愛戴之情。過去,任何其他英國女人從未受到印度人民的擁戴。 ※ ※ ※ “多么离奇的一天!我們的命運終于不可思議地結合在一起!”蒙巴頓一邊暗自思忖,一邊怀著仰慕的心情注視著向他走來的妻子。二十五年前,在距此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蒙巴頓向埃德溫娜·阿什利傾吐愛慕之心。一九二二年二月十四日,在印度副王為威爾士親王舉行的歡迎舞會上,當樂隊剛剛奏起第五支華爾茲樂曲時,蒙巴頓向少女表示了愛情。舞會的女主人副王后雷丁侯爵夫人獲悉這一情況后,對這門婚事顯得不大滿意。她在一封寫給年輕的埃德溫娜的伯母的信中寫道:“我希望埃德溫娜能夠選擇一位錦繡前程的情人。” 想到這里,蒙巴頓不禁啞然失笑。他挽著妻子的手臂,向昔日屬于雷丁侯爵夫人的紫黃色寶座走去。 ※ ※ ※ 印度歷來以其盛大豪華的禮賓儀式聞名于世。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四日,維多利亞時代和莫臥儿王朝時代的庄嚴華麗禮儀結合在一起,顯得更加壯觀森嚴。宮殿中心,一排排印度陸軍、海軍和空軍將士,佇立在通往御座大廳的高大的樓梯下面,等待向副王和副王后致敬軍禮。他們手中的長矛在朝陽照耀下閃閃發光,副王衛隊的騎士們,身著紅黃色相間的緊身上衣和白色短褲,腳穿黑色長靴,在樓梯上組成歡迎隊伍,一直排列至大廳的門口。 御座大廳內,在白色大理石穹形屋頂下,印度各界社會名流齊集一堂,恭候副王駕到。他們當中有身著黑色長袍、頭戴英國式卷曲假發、維護英國法律的最高法院法官;擁有無上權力的印度自愿民防隊的高級官員,這些面色慘白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与膚色黝黑的印度年輕同僚們形成鮮明對比;緞纏綢裹、披珠挂玉的各土邦王公;還有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及其國大党的同仁們,他們清一色地頭戴白色橄欖形帽,象征獨立戰士的團結。 當副王一行步入大廳時,藏匿在圓形建筑物一隅的四名號角手演奏起旋律輕快的進行曲。隨后,新任副王暨妻子穿過寶座大廳的拱門,頓時鼓樂齊鳴,號角嘹亮,攝影閃光燈辟啪作響,連成一片。 路易斯·蒙巴頓和埃德溫娜·蒙巴頓緩步向御座走去。蒙巴頓距寶座愈來愈近,此時此刻,他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仿佛登上“凱利號”戰艦,或者身處激戰前夕。副王和副王后神情庄重,舉止威嚴,最后在寶座前停下腳步。寶座之上,一項緋紅色天鵝絨華蓋巍然聳立。 隨后,最高法院院長走上前去,蒙巴頓高擎右手,宣誓就職印度副王。傳統誓詞宣讀完畢后,聚集在宮殿庭院的輕騎炮兵鳴放禮炮。与此同時,在印度全國各地,隆隆炮聲響徹云霄,与慶祝副王登基的三十一響禮炮聲交織一起,此呼彼應。在開伯爾山口的門戶——蘭迪科塔爾要塞的城牆之下;在加爾各答威廉堡壘的城垣之下,英國從這里開始征服印度半島;在勒克瑙豪華官邸的圍牆之下,一百年來,英國國旗迎風飄揚,紀念在一八五七年流血嘩變事件中犧牲的英國人;在科摩林角,光怪陸离的海底礁石曾目睹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帆船從這里經過;在馬德拉斯港口的圣·喬治要塞前,東印度公司的第一塊租借地的契約條文鐫刻在金牌上;在浦那、白沙瓦和西姆拉,在印度各地駐扎軍隊的地方,全体士兵排列成整齊的檢閱方隊,向新任副王舉槍致意。邊防軍的狙擊手們,各騎兵團的槍騎兵,在英國軍隊中服役的錫克、多格拉、賈特、帕坦和馬德拉斯土著士兵,廓爾喀族雇佣兵,所有人都屏息凝神,這時隆隆的禮炮聲響徹帝國上空,軍樂隊高奏起“保佑吾皇”的樂曲。 之后,蒙巴頓走到聚集一堂的社會各界顯貴面前。他在講話中說道:“勿庸置疑,我所面臨的使命艱巨异常。我需要諸位的真心誠意,我要求印度各界人士從今天起能夠對我滿怀誠意。請諸位不要發表或作出任何可能引起新的無辜犧牲的言論和行動。” 就職演說發表之后,數名衛士訇然打開阿薩姆宮的雄偉柚木大門。頃刻間,一望無際的噴水池和綠草如茵的草坪展現在蒙巴頓眼前,逶迤壯觀地通向新德里城中心。這時鼓號齊鳴,歡歌嘹亮,年輕的海軍上將頓感熱血沸騰,信心倍增。此刻他心里明白,簡短儀式之后,他已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人物之一,掌握主宰占人類五分之一人口的四億印度人的生殺予奪至高無上的權力。 不到一小時后,印度新任副王在辦公桌前正襟危坐,桌上放著侍者剛剛送來的綠色皮匣。蒙巴頓打開匣子,取出文件。他剛才的想法果然得到證實,因為文件請求赦免一位被判處极刑的罪犯。蒙巴頓聚精會神地閱讀犯人的最后上訴書。犯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野蠻地殺害了自己的妻子。按照法律程序,此案經過各級法院仔細審理,因而不存在任何減輕罪行情狀。副王猶豫良久,最后提筆簽署意見,完成登基后第一件公文。“此案無任何理由享受王國赦免之權。”他在文件封面上赫然寫道。 ※ ※ ※ 路易斯·蒙巴頓認為,在使印度政治領袖們接受其主張之前,必須首先在印度全國樹立起個人威望。最后一年副王可能“全身彈痕累累地”返回英國,但在任職期間,他決不能象其他前任一樣,庸庸碌碌,毫無建樹。他堅定不移地相信,“如果沒有宏偉壯觀的場面,決不能高居于印度寶座之上”。他在新德里肩負結束英國統治的使命,但他決心為暗淡的暮靄涂抹一層万紫千紅的光芒,在奄奄一息的煙火中,重振帝國的豪華盛大禮賓儀式。 按照蒙巴頓的命令,人們恢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棄置已久的帝國禮賓儀式,宮殿各門前重新舉行隆重的騎兵衛隊換班儀式,副官們再次穿上飾有花邊的軍服,經常舉行規模盛大的軍事檢閱活動。新任副王為規模壯觀的禮賓儀式感到由衷的高興,然而他所追求的目的,遠遠超過個人情趣的滿足。在他身上樹立權力和榮耀的光輝形象,有利于實現他的政治意圖。他很快以“籠絡人心”行動計划取代了“狂人之家”行動計划,給印度黎民百姓及其領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籠絡人心”行動計划將貴族階層的隆重豪華禮儀和深得平民百姓擁戴的行動,昔日古老壯觀的場面和未來印度的新穎首創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之渾然一体,相得益彰。 蒙巴頓以油漆刷子開始這場變革創舉。他下達指示,在他那問舉行過多次流產談判的辦公室內,顏色深暗、造价昂貴的護壁板,立即披覆蓋上一層光線明快的綠色油漆,以便未來的談判對象能置身于令人愉快愜意的環境之中。這項措施使他的同僚們大吃一惊。然后,他一反宮廷墨守陳規的辦事程序,把宮殿變成工作繁忙緊張、人聲嘈雜的司令部。每天他召集一次會議,研究工作,后來不久便被譽為“晨禱會”。 蒙巴頓思想敏銳,說理透徹,解決問題時單刀直入,游刃有余,尤其是他那過人的精力,常使周圍人感到惊訝。他絲毫不想在啟關文件箱上浪費時間,下令廢除了傳遞文件的傳統作法。過去侍從手捧鎖閉的皮制匣子,來往傳遞帝國的卷宗。同樣,他無意只身一人坐在辦公室內批示文件,而愿意和同僚們建立起經常性的對話。他的一位同僚回憶說:“如果你在蒙巴頓需要閱示的文件上寫下‘我可以和您談談嗎?’的字樣,那么可以擔保,你一定會被他召見,同時你需隨時准備好你打算要談的問題,因為他很可能在凌晨兩點鐘把你從睡夢中喚醒。” 但是,重大的變革乃是蒙巴頓本人及其副王職務留給印度公眾的深刻印象。百余年來,印度副王由于受到自身職務所要求的隆重禮儀的束縛,始終是亞洲名流顯貴階層中与世隔絕的偶像人物之一。兩次遭人暗殺之后,他置身于警察的重重保護之下,從而与他統治下的當地臣民斷絕任何接触。每當副王乘坐白黃兩色相間的專用列車到印度各地旅行時,所經之處,戒備森嚴,崗哨林立,數百名侍衛、警察和便衣踉踉蹌蹌,隨后侍駕。當他玩高爾夫球時,普通百姓需退避三舍,沿途各線,警察埋伏樹后,以防不測。副王外出騎馬散心時,一騎兵隊鏢客緊緊尾隨,嚴加護衛。 現在,蒙巴頓決心打破与民眾隔离的屏障。如果說他為自己披上—層帝王色彩外衣,但這僅僅是為了更好地接近各界群眾。他公開宣布說,從今以后,他和妻子、女儿早晨騎馬散步時,無需任何侍衛陪同。他的決定使宮廷衛隊惶恐不安,但蒙巴頓堅持己見,毫不讓步。自那時起,印度農民親眼目睹令人難以置信的場面:印度副王和副王后不帶任何侍衛,騎著馬從他們身邊走過,親切地向他們招手致意。 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蒙巴頓一家居然前去拜訪一位普通印度人,而他不是屬于一小撮享有特殊种姓的土邦王公。百年以來,這是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任何代表不屑一顧的事情。一天晚上,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其陳設簡陋的新德里寓所內舉行招待會,路易斯·蒙巴頓和妻子應邀光臨,印度全國為之惊愕不已。在出席宴會的各界來賓的惊奇目光注視下,這位英國人友好地挽著主人的手臂,在晚宴上踱來踱去,与諸位賓客隨便交談,親切握手。蒙巴頓的行動產生了巨大反響。尼赫魯對此感歎道:“感謝上帝,我們終于有位深明世故、有血有肉的副王,而不是身著軍服、缺乏人之常情的人物。” 為了表示對印度人民的敬意,蒙巴頓指示賦予印度軍人長期以來應當享受的榮譽。在東南亞戰斗的日子里,二百万印度士兵曾在他的麾下作戰。他決定在其貼身衛士里,增加三名印度副官。与此同時,副王宮殿的大門從此對英國統治下的臣民開放。他頒發詔令,如果不邀請印度人出席,任何招待會不得在宮殿內舉行,同時也不允許以少數印度人充當陪襯,相反,印度人至少需占來賓人數的一半。 蒙巴頓的妻子進行了一場更徹底的改革。為了表示尊重印度賓客的生活習慣,她指示專門為他們准備印度風味的素食。百年以來,帝國宴席上從未出現過如此盛事。她同時指示,菜肴必需按照當地習慣分盛在各位來賓的盤內,酒賓進行之際,佣人需手捧臉盆、水壺和毛巾,分別站立在諸位賓客的身后侍候。自那時起,印度人可以在副王的御桌上用手就餐,按傳統習慣清洗雙手。 上述親切表示雖然微不足道,但影響深遠。蒙巴頓夫婦情真意切,熱愛這個使他們倆的愛情得到确認的國家。人們普遍相信,新任副王以解放者而不是以征服者的身份來到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他的麾下服役的軍人對他深怀崇敬之情。所有這些因素匯聚一起,賦予路易斯·蒙巴頓和埃德溫娜·蒙巴頓無与倫比的崇高威望。 蒙巴頓和妻子抵達印度后不久,《紐約時報》載文評論說,“歷史上任何副王從未象他那樣深孚眾望,贏得印度人民的信任和敬意。”“籠絡人心”計划取得巨大成就,以致尼赫魯數星期后神情嚴肅地對新任副王說,和他進行談判將日愈困難,因為“他贏得的群眾之多超過了在世的任何印度人”。 ※ ※ ※ 蒙巴頓得到的消息令人恐懼不安,他怀疑情況是否真實可靠。相比之下,克萊門特·艾德禮三個月前在倫敦描述印度的不幸形勢,現在看來宛若一幅恬靜的田園風光畫卷。但是,他在辦公室內正在与之密談的這位人物,是英國駐印度高級官員之一,他對印度情況了如指掌,至今在新德里尚無人与他并駕齊驅。三十五年來,喬治·艾貝爾在印度自愿民防隊中服役,曾是前任副王的最親密合作者。 艾貝爾報告說,目前印度确實正陷入內戰邊緣。唯有當机立斷,迅速解決問題,才能拯救該國。使國家机器運轉的龐大行政机构正在土崩瓦解。由于大戰以來中斷了招聘工作,英國行政人員嚴重匱乏,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職員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混亂局面層出不窮。鑒于上述情況,現在決不能再猶豫不決,优柔寡斷。 面對艾貝爾這位名聲顯赫人物的告誡,新任副王感到局促不安。然而這只不過是一連串不幸消息的前奏,其他情況紛紛而來,副王即將在印度執行使命的前十天中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副王辦公室主任伊斯梅勳爵將軍,曾于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任丘吉爾的私人參謀部部長,同時出任過印度軍隊軍官和前任副王秘書的職務。他最后這樣結束對形勢的分析:“目前印度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船体正在熊熊燃燒,船艙滿載火藥。”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在火勢蔓延至炸藥之前,究竟能否迅速把烈火扑滅。 旁遮普省的英國省督給蒙巴頓的第一份電報證實,目前全省局勢不穩,事態危急。電文附件詳細列述了各种不幸事件。事件發生后,蒙巴頓召見了警察局局長,詢問其軍隊是否能夠維持社會秩序。 “不,閣下,目前我的軍隊無能為力。”警察局長直接了當地回答說, 蒙巴頓向印度軍隊司令克勞德·奧金萊克爵士元帥提出同樣問題,結果得到同樣的回答。 這些騷亂事件是一場相互殘殺戰爭的序幕,雖然至今尚未危及英國人的生命安全,但是戰爭孕育的悲劇令人嚴重不安。蒙巴頓抵達印度十天后,不得不采取他任職期間最重大的決策。原來在倫敦商定,印度于一九四八年六月獲准獨立。當時,他對這個期限過分樂觀。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結束英國在印度的統治,現在必須在未來的几星期內實現這一目標,而決不能再等待數月。 一九四七年四月二日,蒙巴頓在致克萊門特·艾德禮的第一份報告中寫道:“這里局勢十分不妙……在我看來,通過談判解決印度前途的問題希望渺茫。” 蒙巴頓在報告中詳細描述了印度全國各地岌岌可危的局勢,然后向英國政府惊呼道:“如果我不迅速采取行動,一場內戰即將在我任職期間爆發。”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