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趙匡胤被困,斷糧五天,史魁前去探望,趙匡胤居然喊侍從“敬茶”。茶來了,卻是用頭盔盛著的馬血。 第二天,張永德率領軍卒數十人,來到北營寨前,喊令單珪出來答話。 那單珪登上寨柵前料敵樓上,對張永德道:“老夫已經給了你們五天時間期限,你們到底退兵不退?如再遲延,老夫當取下趙匡胤首級,懸諸旗杆之上了。”說畢,傲然之气布滿臉上,咄咄逼人地等張永德的回話。 張永德答道:“我奉万歲旨意,特來告知將軍,退兵与否,要以趙匡胤一行的安全健在為條件,請將軍回去,讓趙匡胤親筆修書一封,見到書信,我軍即解除對晉陽的包圍,讓其自由出入,讓你和劉崇會師一處;放了趙匡胤,我們馬上撤軍。”單珪听了很為高興:“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兩下第二輪談判,就此結束。單珪回到營中,与四個儿子商議,單珪說道:“能拿到趙匡胤親筆信,晉陽之圍立時可解,我們与主上即可見面,這一功,當朝誰人可比!”“可是,父親,那趙匡胤在谷底已困了六天,生死不知,怎么能拿到他的書信?” 老大單守俊雖然武藝不高,但卻有一些鬼點子。听他這么一說,單珪猛然醒悟.就問他:“你說該怎么辦?” 單守俊說道:“先派人下谷探听虛實,以示關心,說寫了書信就可放他,他為急著出來,這信不就到手了嗎!” 老四單守能一貫逞能好胜,一听說是這樣的好事,把大腿一拍: “好,我去叫趙匡胤寫信!” “好個屁!那趙匡胤如果死了,你能拿到信嗎?”老二單守杰問。 “他要是死了,諸葛亮再生也拿不到,何況我。只是他不會那么容易就死的。”單守杰又說:“他若是活著,困這几天,像關在寵子里的野獸,眼都憋紅了,你進去還把你撕吃了!” 單守信點點頭道:“對,我們父子誰也不能到谷里去。” 單珪說:“就這樣,讓偏將史魁去吧。叫史魁。” 史魁見了單珪,知道單珪命他進谷去見趙匡胤,心中暗暗念道:“天助大周,机會來了!”他向單珪一抱拳:“小將追隨令公年余,寸功未立,這次舍生忘死,定要与趙匡胤一會,讓他把書信寫來!” 單珪沒想到這位偏將竟這么勇敢,心中微微感到以往對他輕視而內疚,于是把手一抱,說道: “此事至關重要,有勞將軍辛苦!” “理當效命,理當效命!”史魁說罷,便告辭出來。 來到蛇盤谷,史魁先站在山頭向下高聲喊道:“末將文魁,奉了主將命令,前來与趙將軍會面,有要事相商,請將軍回話。”他連喊兩遍,才听到下邊回應: “下來,趙將軍請你下來!” 史魁來到谷口,從鐵鏈縫中鑽過去,剛走几步,冷不防從背后竄出兩條大漢,一人一只胳膊,把他反剪雙臂,向前推到一個石崖下邊。 趙匡胤盔甲已穿得整整齊齊,端座在卸于地上的一只馬鞍上,旁邊還給史魁准備了一個馬鞍。趙匡胤點頭示意,兩個武士把史魁的臂放下,史魁雙臂被擰的疼痛難忍,這時他不自主地把兩臂活動了兩下。“請坐!”趙匡胤指了指馬鞍。史魁看看馬鞍,說了聲“謝坐!”一抬腿騎了上去。見趙匡胤嚴肅端坐,想他未認出自己來,正欲開口,只听匡胤喝道: “敬茶!”趙匡胤令下,一個士卒急急地走出了崖凹。“這里怎么還會有茶?”史魁正在疑問之間,那個戰士端著一只頭盔進來,雙手遞給史魁。 史魁接過頭盔一看:血,一頭盔的馬血,他心里猛然一震。 “請!請將軍用茶!”趙匡胤的聲調越來越高,斬釘截鐵,那口气不是“請”,而是威嚴的命令。“不,趙將軍,敝人不渴。”“什么不渴,明明是嫌我禮儀不到,招待不周!”“豈敢!豈敢!”史魁說罷,捧著頭盔,“哈哈!”喝了一大口,血順著嘴角往下滴。嘴里粘粘糊糊,腥腥膻膻,他咬著牙,強壓喉頭要嘔吐的痙攣,說了聲“謝謝!” 趙匡胤口气緩和了許多:“本部如今軍糧不繼,條件困難,還望將軍海涵!”“哪里!”史魁還在咬著牙。 “你們用陰謀把我困在這里,靠著這馬肉馬血,才得以維持生命。將士們個個憋了一肚子火,若不是我交待,你一進來,就會被他們撕成碎片!” “多謝關照。” 趙匡胤問:“請問尊姓大名?” 史魁更确實驗證趙匡胤沒認出他來,便舉手除下頭盔,說道:“將軍還記得俺史魁嗎?” “啊!”趙匡胤這才看出他來,便說:“想不到你投到單珪手下為將了。” 既是熟人,又有一段交情,匡胤面色才緩和下來,問史魁來此何干。史魁便把單珪和周兵談判,柴榮關心趙匡胤安危,要求見到匡胤的手跡,所以單珪才派史魁來,索取匡胤給柴榮的親筆信。史魁道:“大周皇帝只要單珪保證趙將軍還活著,周兵就可以撤去晉陽之圍。” 趙匡胤怒道:“單珪是拿我作人質,威脅周軍退兵,這信我只字不能寫。” 史魁道:“可以不寫,但也不能不寫。”匡胤道:“這又如何講?” “請屏退左右……” “不必,這几位都是我的心腹將士,但說不妨。”“單珪拿你作為條件,逼周軍退兵;你何不拿寫信作為條件,讓他改善對你的條件?” 趙匡胤瞪大了眼睛,感到迷惑不解,不知史魁又有什么打算。 史魁看出了趙匡胤的心思,他就干脆地和盤托出: “現在我雖是單珪部下,但將軍乃史魁恩人,為救將軍,我已拜見過周主,決定后天在我來蛇盤谷當班時,周兵攻打單珪,我打開鐵索,放將軍出來,咱們里應外合,單珪父子不就是瓮中之鱉嗎!”“那為什么現在不攻打?”“單珪以將軍的生存為籌碼,周主也怕一進兵,單珪被逼急了對將軍下毒手,故而暫作緩兵之計。”趙匡胤大悟,說:“信可以寫,只是如今身倦力衰,讓他送糧送被,飽養兩日,再寫不遲。” 史魁撫掌大笑:“吃飽歇足,后天晚上准備出擊!”趙匡胤离座,對史魁深打一躬:“感謝將軍鼎力相救,方才多有得罪,還望……” 趙匡胤沒有說完,史魁赶緊离鞍站起,答禮不迭:“在下傾心將軍久矣,有此机會,實乃天助,也是將軍洪福,在下的机遇,何必客气!” 文魁見了單珪,說他一下到谷中,几乎被趙匡胤一伙殺掉,他們吃馬肉,喝馬血,怒气不息,拒絕立即寫信,說是要考慮考慮再議。 單珪听了喜形于色,思忖了一下,說:“將軍辛苦了,可以給他們几個帳蓬,供應鍋灶糧草,多加安撫,使他情緩緩解,拿到信就是大功一件。”他當時就把蛇盤谷的看守任務交給了史魁,說一有消息,就向前山報告。聰明反被聰明誤,單珪挖空心思,沒想到自己親手在自己營后為周后安插了一個釘子。 趙匡胤与史魁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研究了行動計划后,養精蓄銳,說笑暢敘,如同在周營一般。 第二天傍晚時分,史魁策馬來到前寨,說趙匡胤已經答應,明天即可將書信送來。單珪听了大喜,將史魁夸關了一番,單珪等明白拿到書信,解了晉陽之圍,進城去會見劉崇請功。 几天休戰,气氛顯得十分祥和,像根本沒有打過仗一樣。比起一般休戰大不相同。 入夜,只留下老大單守俊領著十多個士卒巡夜,其余兵將包括單珪都安安穩穩地睡覺了。 到了夜里午時,山寨前忽然火光通天,喊聲大作,周兵沿著陡峭的山坡向北營沖來。巡邏隊鑼聲轟鳴示警,惊醒了單珪,慌忙披衣起床,只見大儿子單守俊正赶入帳來,便問道:“怎么回事?”“周兵突襲!” “怎么,他們不要趙匡胤了?快,去蛇盤谷通知史魁,往谷里投放火种,把他們几百人馬全部燒死!” 單守俊剛一回頭,黑暗中閃出史魁,跨馬提槍,迎面攔住去路。單守俊用手向史魁指一指:“快,快去蛇盤谷放火,燒死趙匡胤!” “不用了!”史魁順手一槍,把單守俊戳了透心紅。單珪大喝一聲:“反賊!”揮刀砍來,后面又沖出趙匡胤,一棍把單珪大刀擊落。赤手空拳的單珪惊慌失措,向斜刺里逃出,前邊火光亮處,高怀德驅馬赶來,劈面一槍,單珪臨死連一個“哎喲”也沒喊出來。 單守杰知大勢已去,棄營單騎而逃,迎面和赶來的鄭恩相遇,未及三合,死于鄭恩棍下。單守信、單守能朦朧中正做著王侯夢,被喊聲和火光惊起,盔甲沒有穿好,坐騎沒有找到,就被亂軍殺死。 單珪的士卒,起來奔逃的,多被殺死;有少少赤身裸体的就當了俘虜。連幫助史魁作為這次突襲的北將房勇也死于亂軍之中,史魁感到十分悲傷。世宗見了匡胤,執手落淚:“御弟被困,朕枕席難安,若不是史將軍設計,后果難以設想!” 匡胤拜謝了世宗,又對眾將致謝,特別對于史魁,救援于危難之中,深銘于怀,世宗也以史魁之功,封他為左參軍。眾將對匡胤、史魁祝賀一番。削平了鳳凰山殘敵,世宗移兵汾水處,扎下營盤,加緊攻打晉陽,日夜不息。 城中的劉崇,不見遼國救兵到來,又聞報單珪全軍覆滅,慌得心惊膽碎,如熱鍋上的螞蟻,連忙召集群臣計議。他滿臉愁容,說道: 遼主不來,單令公全軍覆滅,周兵圍城甚急,孤城固守,終有難以維持之日,為今之計,怎生是好?” 他的心腹大將丁貴奏道:“主公勿憂。河東這塊地方,北控大遼,西接后山,城鎮堅厚,屏障天然。而且現有數万之眾,養之有素,周朝想急攻得利,無异痴人做夢。一有救援,城圍即解。臣保一人,即山后應州金刀楊業,也即楊袞之子,他武藝超群,兵法精通,又手握重兵,若能把他召來,退周兵易如反掌!” 金刀楊業,字繼業,祖居晉陽,面如重棗,相貌堂堂,使一柄大杆刀,揮動如風,人稱“楊無敵”。深有韜略、廣有机謀,是當代名將楊袞的儿子,智勇雙全,后來居上。楊業的夫人余賽花,兵机諸練,陣法嫻熟,勇力過人,一柄流星錘,少見敵手。她原在綠林之中,父親余德聚,也是一條好漢,占山為王,遠近知名。青年時期的楊業,路過他們山寨,佘賽花攔住去路,二人廝殺起來,打得天昏地暗,竟然難分高下。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雙方都未顯出破綻也許是真的;但彼此愛怜,不肯硬下毒手,恐怕也占一定因素。惺惺惜惺惺,佘賽花喜愛楊業的人才武藝,邀入山上,一拍即合,兩人就結為親眷。楊業勸岳父改邪歸正,鐘愛乘龍快婿,余德聚就棄高山寨,隨他們夫妻回到晉陽。楊業以其出眾的武藝,受到劉崇的賞識,成為劉崇的部將,劉崇即位后,封他為建雄軍節度使,鎮守北部邊關,治所在應州,遠在雁門關之外。 因為應州在晉陽以北,劉崇想到北方便想到契丹,所以一直沒想著召楊業前來勤王救護,如今走投無路,万般無奈,听丁貴提起,便寫了詔書,命楊業速速進京,以解晉陽之圍。 那楊業不僅夫妻二人武藝高強,長子楊延平,年方弱冠,一條楊家槍已使得出神入化,得乃父真傳,還有個義子楊怀亮,也十分了得。這楊怀亮其實姓高,是高怀亮,原來是高行周的第二子,高怀德的兄弟。小怀亮十多歲時在一次戰爭中走失,為楊業收為義子,至今已有十余年。使一條鋼鞭,將門之后,門里出身,加上在楊氏父子身邊切磋習練,功夫不同尋常。兄弟失散十几年,這次戰爭又把他們連在一起。人生如浮萍,雖漂泊無定,但卻有巧的相逢。這是后話,暫不去說它。那楊業還有几個儿女,此時年紀均尚幼小,可是已開始練習武藝了。一家上下,個個英雄,二三十年后,楊家將聲震遐邇,其實,在此時已開始奠定基礎了。這天,楊業正看儿子們演武,忽然接到劉崇詔書,知道晉陽被圍,單珪全軍覆滅,情況緊急。楊業与牙將王貴商議之后,決定出兵南下。當時點兵三万,妥善安置了應州留守,便率領王貴、馮益、楊怀亮、楊延平,向晉陽進發了。 那晉陽城北靠高山,南對平原,黃河山西的主要支脈——汾河,從晉西北宁武縣的管涔山奔騰而下,經晉陽又向西南滾滾而去。 依山傍水,居高臨下,仗著這天然屏障,优越地勢,晉陽城固若金湯,柴榮几十万大軍加緊圍攻,一時竟難以奏效。 不到半月工夫,楊業的軍隊赶到了,就在晉陽西北的新城,扎下了營盤。 攻城不克,救兵不到,世宗恨得咬牙切齒。趙匡胤請戰,世宗允諾,匡胤便領本部精兵一万,与鄭恩、高怀德在晉陽西北擺下了戰場。 兩軍相遇,匡胤看那楊業軍士威武嚴整,与單珪軍隊大不相同。心想:這后山兵不同尋常,“楊無敵”果然名不虛傳,不可輕視! 趙匡胤正思忖間,忽然對方戰鼓轟鳴,一員小將馳馬飛出,手執鋼鞭,沖殺過來。這邊高怀德迎上前去,兩人不顧答話,就拚殺起來。兩人戰有四十多個回合,不分胜負。楊業看高怀德槍法,如銀龍戲水,神出鬼沒。不住地點頭稱許。他料著楊怀亮不好取胜,且天色已經不早,就鳴金收兵。 兩軍初戰,都帶有投石問路的意思。楊業雖號“無敵”,還沒遇到過真正的對手,但是對于當前名聲赫赫的周軍,自然不敢輕視,今天又見高怀德的驍勇,心中感到這次遇到了真正的對手;而趙匡胤也是久慣善戰的,“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他見楊業布陣謹嚴,士气旺盛,證實了以往的傳聞,知道這次遇到了勁敵。因而,不期而遇的這對兄弟的交鋒,就像兩個角力的武士,初次見面則握了握手,暗中較勁,試探一下對方而已。收兵回營,牙將王貴立即進帳,見了楊業說道: “看今日初戰,這員周將實屬熊羆之將,不胜此人,難胜周兵!” 楊業點點頭:“王將軍所言甚是。此人只可智取,不可力敵。來日,可以這樣……” 楊業將身子湊過去,比划著給王貴說了他的計划。軍事家的習慣,雖然沒有外人,一說到机密,也把聲壓的很低很低,使人難以听得見。 王貴听著,臉上綻開笑容,不斷點頭。 第二天,后山兵叫陣。楊怀亮一馬當先,單討昨日那員將出戰,他高喊:“昨天和我對陣的叛將,今天敢与我決一高低嗎?”高怀德對匡胤說:“昨天被他逃掉了,看我今天定要將他拿獲!”說罷,一馬馳到陣前。“來將通名!” “你爺爺高怀德便是,今日叫你知道你死于誰手!” 楊怀亮听說心中猛一吃惊:他知道他原姓高,叫高怀亮,他有個哥哥叫高怀德,看來將面貌与自己酷似,好像自己照鏡子似的,“莫非真的是我哥哥?那么,父母今日何在?” 他正在痴痴地想,那邊高怀德一槍已經點到面門,他急忙把頭一偏,那槍又橫掃過來,楊怀亮一抖手,閃電般的速度,雷霆似的力量,將鋼鞭向槍杆磕去,速度和力量是成正比的,這也是他的看家本領。豈知這一鞭競磕了個空,高怀德的槍干瞬間收回,槍尖划了個圓弧,又向腹部刺來。這是高家搶的追魂三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虛實結合。只要對手梢一疏忽,露出破綻,讓這三招逼住,招招都要命。躲過這一招,躲不過下一招。許多人交馬不數合就被高怀德挑于馬下,常常就是吃了這個招數。 今天也算是一個巧合:一個是高怀德看這個年輕人了不起,不想他昨天竟和自己戰了几十個回合,心中有點憋气。今天要快速取胜,想挽回點面子;恰恰“高怀德”這三個字引發了楊怀亮的思索遲疑之間,給他這追魂三槍留下了施展的机會。行家都知道,即使本領不相上下,誰入了別人的招數誰就被動。何況楊怀亮自小离家,并未得到高家槍法的真傳,臨陣經驗又比乃兄差了一些,入了這追魂三招,這第三槍按說他是難得躲過的。 楊怀亮畢竟是一員勇將,見槍尖臨身,用鞭磕已經來不及了,他悶悶地哼了一聲.把腰向左一閃,右臂向下一插,用太极拳的“化”法,滑著向外一開,只听“刺啦”一聲,楊怀亮右肋下的戰袍被撕開一個大口,槍刃划破肉皮。楊怀亮暗喊“不好!”勒馬跑出圈外,向本營逃去。楊業給楊怀亮的作戰任務,就是要詐敗誘敵,而且要做得像,不留痕跡,使對方不產生怀疑。而今天楊怀亮做的,比他想象的還要真實,因為一時疏忽,挨了一槍,詐招設使,就真的敗下來了。楊業見狀,驅動人馬望后便退,這邊趙匡胤、鄭恩帶著大軍壓將過去,山后軍棄甲拽兵而逃,看去著實有點潰不成軍。從未遇到過敵手的高怀德,今天見敵手已經受傷,決心把他捉拿回營,打山后軍一個下馬威。他藝高人膽大,連連加鞭,窮追不舍,早已孤軍深入。 高怀德追到鐵籠原,忽听背后一聲炮響,殺出一彪人馬,攔住了他的退路。這是楊業事先安排的伏兵,楊業的總管馮益帶領三千人馬,把高怀德不足兩百的精銳,一步步向后逼,一直逼進鐵籠原。 這鐵籠原是個葫蘆形的山凹,口小肚大,而且是個死胡同,不像蛇盤谷還有個大尾巴蛆似的一線天后路,出進就前邊一個狹而長的口,周圍是陡峭的山崖,不用兵把守,里邊的人難以攀登。當然,里邊的人也不用擔心后邊的防衛——上邊的人也難得下去。這是個困人的地方,也是個困守的地方。里邊把守著,外邊的人也不大好進。 鐵籠原,名副其實,高怀德這只“虎”,就這樣被困在寵子里了。 趙匡胤的大兵,被楊業的大軍返身抵住,很快就穩住了陣腳,眼看著是潰敗散亂的軍隊,眨眼間就散而复聚,陣形儼然。楊業佯敗,誘敵困將,很出色地表演了一套“能而示之不能”的伎倆。 由“整”而“散”容易;由“散”而“整”實難。用于演習尚可,用于實戰則險。留心于韜略的趙匡胤,從這次戰爭中,就看到了楊業嫻熟的用兵謀略。很情緒化的鄭恩,對高怀德有一种天然的兄弟親情。不僅是他武藝高強,而且他過去的身世遭遇,今天的形只影單,他的鐵義坦城,都在鄭恩心中形成一股巨大的引力,使他像對兄長一般地尊敬、欽佩高怀德。如今高怀德被困,气得他哇哇怪叫:“好個驢毬入的楊業,耍陰謀詭計困住我的高家哥哥,得樂子今晚去把偷出來!”這一個“偷”字,啟發了趙匡胤,他想:“楊業大胜,必然慶功,趁他麻痹大意,今晚何不偷營?”于是他對鄭恩說:“不用你一個人去偷,今晚二哥陪著你一塊去偷!”當晚二更時分,鄭恩領二千人馬,悄悄來到北營,后邊匡胤領兵接應。這時只見北營更點不明,寂無人聲。鄭恩發一聲喊,沖進營去,一看,原來是座空營。鄭恩大叫:“中計!”勒馬便回,出得營來,只听一聲炮響,左邊殺出楊怀亮、右邊殺出馮益,攔住了去路,兩面夾攻。鄭恩滿腔怒火,左沖右突,殺出重圍,正遇上前來接應的趙匡胤。 “二哥,有埋伏!” 趙匡胤說:“你領中軍突圍回營去,我來斷后。” 鄭恩向前沖去,迎面又殺來一將,原來是楊業的偏將王貴。匡胤、鄭恩奮勇拼力,奪路而走,路上又与楊延平相遇,混戰一場,方擺脫漢兵,卻遠遠望見自己營中火起,原來楊業早已安排了楊延平、王貴二人,在趙匡胤、鄭恩离營之后,抄小路迂回襲劫了周營。周營大敗,損失慘重。 听說楊業困了高怀德,并反襲了周營,世宗怒不可遏,他拍案而起:“朕當親自督軍,与楊業決一雌雄!” 當即率領大軍,到汾水原按下營盤,离楊軍相去二十里,准備決戰。 奉楊業將令,楊怀亮与馮益領本部人馬,固守山谷,楊業用兵嫻熟,這次遣將卻大為不周:無巧不成書,他哪里知道,派去的義子楊怀亮竟會是被圍的高怀德的親兄弟!高怀亮在戰場上听高怀德報了姓名,一時猶豫,接著就發生了困原、夜襲等一系列戰爭。使他來不及辦理其它事情,但是,他腦子里始終挂了大大的問號:高怀德是不是他的哥哥? 從姓名、相貌、槍法上看,楊怀亮認定那高怀德就是自己的兄長;但天下之大,無巧不有,同姓名的不少,相貌近的也有,因而不敢最后認定。自幼失散,企盼親人,特別是渴思与父母相會之情,一直縈繞于怀,眼前高怀德若是自己的哥哥,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他一直想獲得這個答案,但一直沒有得到這個机會。 真是:正瞌睡時送來個枕頭。楊業派他和馮益去守谷口。馮益原來在郭威登极之后,已向周朝遞了賀表,因在劉崇勢力范圍之內,被劉崇蚕食過去,調离了原郡,分到山后楊業處供職,他感到自己不僅不受到劉家的重視,而且對他還有點戒備,因而一直小心翼翼。 楊業對于楊怀亮,視若親生,并不因為他是義子而另眼看待;但他畢竟是外姓人,其關系中的微妙差別還是有的。 馮益的處境和楊怀亮在楊家的地位,這兩個人自然就有些接近,他們二人有一种說不出來的默契。如今,楊怀亮有了重要的心事,又恰好是馮益和他一塊防守谷口,于是他毫不隱諱地向馮益道出了心曲:“馮將軍,被困于谷中的高怀德,有可能就是我的哥哥。” “怎么,他就是高怀德?” “是的,我們交戰時他親口說的。” “那么,你的父親是不是高鷂子?”“是的,本名高行周,外號高鷂子。” “不是你哥哥還能是誰!他就是潼關元帥高行周的儿子呀!” 楊怀亮一听,眼眶里的淚水就滾滾打轉:“想不到我竟把自己的親兄長誘到了這里!” “公子怎么打算?” “……”楊怀亮有點吞吞吐吐。馮益有點急了:“我只知道你原來姓高,但不知你就是高元帥的儿子,如今親兄長就在眼前,你還猶豫什么?”“手足之情,天倫之義,我義無反顧;只是苦無良策。” “你可修書一封,射入谷中,若果是你兄高怀德,咱們再議營救之策。” 楊怀亮离會,就要對馮益下拜,馮益一把拉住:“不要如此,事不宜遲,快快修書!” 谷中的高怀德,像困在籠中的猛獸,和趙匡胤被困蛇盤谷一樣,他气得五內如焚,七竅生煙,正是這兩員從沒吃過敗仗的英雄,打起仗來,藝高膽大,無所顧忌;追赶敵人時,敢于孤軍深入,窮追到底。而這次,恰恰又是他們兩個,一前一后,數天之內都因此而受到敵軍的誘惑,而情況又极其相似。想到這一切,高怀德于惱怒之中又有一點滑稽感:他和趙匡胤都并非暴虎馮河,有勇無謀之輩,但二人都先后中了敵人的誘兵計,成了敵人的籠中物,難兄難弟,遭遇竟如此相似,該從中吸取點教訓了! 趙大哥被困,他恰恰遇到了史魁,如今哪里會再出個史魁第一? 趙大哥吉人天相;我高怀德難道就要在這里結束我的一生嗎? 想起自己的父親高行周,戎馬一生,英名蓋世,最后卻身首异處;而自己的軍戎生涯剛剛開始,就這樣急急結束,他感到實在的不甘心,因而又有些黯然。 千思百慮,高怀德被困的第一晚整夜不曾合眼,忽怒忽喜,忽憂忽悲,真可說是百感交集。 第二天高怀德感到昏昏沉沉,一夜的折騰,使他感到十分疲累。 “啟稟將軍,信!” 正昏昏欲睡的高怀德,猛然精神一振:“哪里來的信?” “從山上射下來的。” 高怀德接過信,急忙撕開。只見那信上寫著: 后山楊業元帥帳下將軍楊怀亮,原姓高,山東鄆州人氏。今奉命守谷,忽憶日前兩軍對壘中將軍自稱為“高怀德”者,不知果系胞兄抑或是巧合,請予回信示知,別有商量。軍中机密,事不宜遲,立候回音,以便酌處。” 讀完信,高怀德兩手發抖,雙目淚垂,他梗咽著說:“我的弟弟,是我的弟弟!失散十几年的弟弟找到了!” 他立即命左右,刺了點馬血,以空心草棒作筆,就在原信后邊,像刻字似的,好不容易寫下了几行字: 鄆州高怀德,高行周之長子,有一弟高怀亮,失散已十有二年,如今該是二十四歲。今于困厄中相會,天意也,望速定奪。 箭書射下之后,馮益陪著楊怀亮一直在山上等候回音。約有一頓飯工夫,忽然听到“嗖”的一聲,一條白線從山谷直奔蒼穹,沒有五百斤以上的力量,是拉不了這樣的強弓的,二人心中暗暗稱奇。 “回信了!”馮益說著,和高怀亮一起并馬向落箭處奔去。 讀著信,高怀亮淚流滿面,對馮益說道: “馮總管,果是我的親兄,若能設法將他救出,小將沒齒不忘!” 馮益說道:“什么忘不忘,我原來也是周將,為劉崇所逼,無可奈何羈留于此,心中含恨,臉上蒙羞,救出你兄長,咱們共投大周,我也正好將功抵過。” 二人計議已定,于當晚舉火為號,殺出山谷,投奔周營。他們將此安排用箭書通知了怀德,并安排心腹秘密給周營報了信,請屆時接應,又往谷中送了糧草,為晚上起事,作了周密的安排。 當天晚上,皓月當空,在谷中的高怀德,既興奮又焦灼不安看看夜靜,仍然沒有消息他開始著急起來:“莫非有詐?” 說話不及,忽听“轟!”的一聲炮響,高怀德把手一揮,一馬當先向谷口沖出。剛剛沖出谷口,耳邊听得一聲:“哥哥!”這一聲真叫得他撕心裂肺,月光下一看,果然就是与他交過手的那個執鞭的小將。 “我的好弟弟!”兩人就在馬上緊緊地抱在一起。 “高將軍,事不宜盡,不敢久誤了!”馮益急切地說。兩人分開,淚眼相看,高怀亮赶緊向高怀德介紹: “這是馮益將軍,這次全仗馮兄相助!” “感謝了!”高怀德在馬上抱了抱拳。 “不用客气!” 高怀亮把鞭一舉:“哥哥,咱們走!” 三人率著他們的從眾,向關下殺奔而去。 楊業人未解甲,正在中帳中假寐,听得后山谷一聲炮響,他猛然惊起。“不好,出事了!可能是山谷困的那員周將殺出來了,延平,快去接應!” 楊延平領本部人馬剛出帥營,見一彪人馬向南擊逃,他飛馬追去.一將回頭將他攔住,看時原來是馮益。他問:“馮總管,出了什么事?” “高怀德跑了。” “在哪里?”“前邊!” 楊延平向南一看,一彪人馬已經向關南走得很遠,他有點納悶:正在葫蘆里裝著,怎么就跑出來了?” 他正在費神思索時,馮益一加鞭,那馬箭离弦一般也向南飛去。楊延平還以為馮益是去赶敵人,于是他縱馬追去。 楊延平弄不明白高怀德是怎么從那間葫蘆似的山谷里出逃的,實際上他如今是被裝進了“葫蘆”里了,他對發生的事情,哪里會知道呢? 他正在追赶著,忽然閃出一將。迎面攔住了去路。他一看,原來是楊怀亮。 “賢弟,不要追了。” “大哥,為什么不追?” “人是我放的,他是我親哥哥高怀德。” “啊!”楊延平這才明白了:“父親待你也如同親生,你競然……” “他畢竟是我的親哥哥!” “放走高怀德,你怎么向父親复命?” “請賢弟代為稟報父親;養育之恩,沒齒不忘,后報有期!高怀亮我走了!”在楊氏兄弟中,楊延平是极喜愛怀亮的,而今忍無可忍了:“不行,你得留下!”楊延平說罷,挺槍向高怀亮坐騎刺來,高怀亮用鞭架過,也不還手,說了聲:“賢弟保重,小兄失陪了!”說罷策馬而走。 楊延平怒气沖沖,拍馬追了過來,忽听一聲大喝,接應的周將鄭恩已經赶到。他舉起棗木杠,向楊延平劈頭打去,楊延平急用槍相迎戰不數合,楊延平有點抵敵不住,自知事情難以挽回,撥馬便走。 這次的失誤,其實是楊業造成的,他嫻于用兵,但這次他竟然不知道被他因在谷里的周將是何許人也?他愛將,觀戰時他就喜歡上了高怀德,把他誘入谷中,成了自己的籠中鳥,网中魚,什么時候要伸手而得,沒想到煞費苦心經營的“葫蘆計”,不僅沒有得到這員大將,反而失去了高怀亮和馮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楊業為自己的失誤而懊惱不已。因而听了楊延平的匯報后,長歎一聲,半晌無話可說。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