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台上平靜台下忙,你調兵來我遣將; 兩位主角爭登場,只好同台把戲唱。 話說麥克阿瑟自巴布亞戰役胜利后,精神為之大振,一掃自巴丹失敗以來的抑郁心情。如今已經63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腰杆筆直,步履輕快。胜利的喜悅使他又恢复了以往的幽默感,甚至在記者招待會上同老記者們打趣,開玩笑。他在布里斯班的司令部辦公室是一間庄重簡朴的房間,除了一張寫字台、一把躺椅、一個書柜、几把椅子和牆上挂的華盛頓和林肯像外,几乎沒有什么其他擺設。他把家安置在一家專為軍事要員經營的飯店,高級軍官大都住在那里。瓊如今在理家方面又有了長進,她開始為麥克阿瑟做起飯來,盡管手藝不太高明,但畢竟比餐廳里單調的菜譜更合丈夫的胃口。 麥克阿瑟的生活習慣一直沒有多大改變。他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何時起床、何時吃飯、何時上班、何時睡覺……。他只練健身操,除此之外就是不停地踏步,無論是在辦公室和起居室,還是在飛机和甲板上,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他每天總要這么走上几英里。他還有一個几乎雷打不動的習慣,那就是午睡。他認為他的健康身体就是得益于睡午覺。 他在下屬面前依然保持著那种可敬而不可近的姿態,冷淡而孤傲。几乎無人敢到他家里去打扰他,唯一的例外是熱情豪放、滿不在乎的肯尼將軍。肯尼与麥克阿瑟住在同一飯店里,他每想起一個好點子就去敲麥克阿瑟的門,有時一談就是深夜,弄得坐在一旁的瓊常常听著听著就睡著了。他有時到外面走走,目的只是讓士兵們知道他們的司令官与他們在一起。在士兵們眼里,他不是一個和藹可親而令人愛戴的人,而是一個威嚴肅穆而令人敬畏的國王。他沒有艾森豪威爾那种具有感染力的笑容,也沒有巴頓那种火焰般的熱情。他很少与士兵們交談,認為那是下級軍官們的事情。 巴布亞戰役后,麥克阿瑟開始思考下一步作戰行動,這一行動本來早在半年前就該實施了。日本人雖然在布納吃了敗仗,但他們仍占据著新几內亞的大部分地區,仍占据著萊城和薩拉馬瓦這兩個堅固基地,仍占据著拉包爾這一戰略防御和支援中心。麥克阿瑟的司令部對目前能否奪取上述要地表示怀疑,認為只有加強地面部隊和作戰飛机,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進攻。對此,麥克阿瑟也有同感,認為僅靠大膽地以有限兵力攻占這些据點是不夠的,因此他打電報給馬歇爾,再次要求向西南太平洋方向增援部隊。 在華盛頓,軍事首腦們也意識到,同盟國最近的胜利使他們有必要再次檢討其全球戰略,為歐洲及太平洋戰爭制訂長遠計划。早在瓜島戰役和巴布亞戰役結束前的1943年1月中旬,羅斯福總統即率領他的參謀長們前往摩洛哥西海岸的卡薩布蘭卡去會晤他的英國盟友。在那次會議上,美英兩國的參謀長們在戰略問題上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英國人熱衷于把地中海攻勢擴大到"軟腹地帶"意大利,而要求將進攻法國的計划再推遲一年,并希望在太平洋打有限的戰爭。美國人則熱衷于在法國北部開辟第二戰場,反對任何將地中海攻勢擴大化的建議,并要求在太平洋加強攻勢,以免給日本任何喘息的机會。金認為,盟國的人力物力目前只有15%投入太平洋戰場,這遠遠不足以阻止日本鞏固其初期胜利。馬歇爾在太平洋問題上是同金站在一起的,他甚至威脅英國人說,如果太平洋戰場不能得到盟國30%的人力物力,那么"美國就有必要遺憾地撤回對歐洲戰區所承擔的義務"。英國人也不甘示弱,認為任何擴大太平洋攻勢的行動,都只能是對盟國"歐洲第一"戰略的顛倒,必然會削弱對德國的進攻。兩家針鋒相對,各不相讓,上升的肝火屢屢使會議達到破裂的邊緣。最后,雙方終于在兩國參謀長馬歇爾和迪爾的努力下制訂了一項"原則上一致"的協議,英方接受了美方擴大太平洋攻勢的建議,美方也接受了英方擴大地中海攻勢的建議。羅斯福和丘吉爾接受了這個措詞巧妙而含糊的協議。在1月24日的最后一次會議結束后,羅斯福向記者們宣布,盟國將迫使軸心國軍隊"無條件投降"。這一聲明無論對同盟國方面還是對軸心國方面來說,無疑都是一种壓力。對同盟國來說,它意味著政治解決已被完全放棄,必須傾其全力消滅敵人;對軸心國來說,它意味著已無別的道路可供選擇,必須傾其全力抵抗到底。 根据卡薩布蘭卡會議的協議,盟軍在亞洲及太平洋戰場為保持對日本的壓力,將在日本控制地區的四周發動一系列平行攻勢,即在西南太平洋進攻所羅門群島和新几內亞;在中太平洋進攻特魯克群島和關島;在北太平洋進攻阿留申群島;在東南亞進攻緬甸。根据下一階段進攻拉包爾的計划,麥克阿瑟將擔任全面指揮,包括負責南太平洋戰區的作戰行動。 為迎接反攻,華盛頓方面應麥克阿瑟的請求,派來了陸軍中將沃爾特·克魯格前來澳大利亞擔任新組建的美國第6集團軍司令。在理論上,克魯格應向布萊梅負責,但實際上他只向麥克阿瑟負責。這樣,布萊梅就失去了對美軍部隊的直接指揮權,同時也給布納戰役的功臣艾克爾伯格增加了一個新的上司,這不能不說是對這兩個人的又一次排擠。現在第6集團軍除了下轄由32師和41師組成的第1軍外,還指揮曾在瓜島戰役中威名遠揚的第1陸戰師。 克魯格出生在德國,1889年8歲時遷居美國,參加過美西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麥克阿瑟擔任陸軍參謀長期間,他曾是作戰計划處處長,兩個人可算是老交情了。克魯格被認為是美軍中第一流的戰略家和戰術家,他沒進過什么學校,是靠自我奮斗成材的。麥克阿瑟喜歡克魯格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回憶錄中,他稱克魯格是一位卓越的陸軍指揮官,但"歷史并沒有對他的偉大性給予應有的榮譽"。他對克魯格的評价是:"攻擊時迅速准确,防御時堅韌果敢,胜利時謙遜克制,我不知道他失敗時會是什么樣,因為他不曾打過敗仗。" 在海軍中,麥克阿瑟也有了新的依靠。還在巴布亞戰役進行時,他的海軍司令部就發生了一系列人事變動,阿瑟·卡彭德中將接替利里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海軍司令。卡彭德雖然能力差些,但起碼不像利里那樣經常与麥克阿瑟鬧別扭。麥克阿瑟在海軍中的另兩個新伙伴是潛艇部隊的指揮官,一個是小查爾斯·洛克伍德少將,一個是拉爾夫·克里斯蒂上校。洛克伍德負責指揮澳大利亞西海岸弗里曼特爾基地的20艘艦隊潛艇,他一上任即著手清除那些曾讓麥克阿瑟大為失望的膽小如鼠的艇長,對那些擊不中目標的魚雷進行試驗,但成效甚微。膽小怕事的艇長還是不少,魚雷的毛病也未最終解決。洛克伍德看不起卡彭德,与他合作不來。好在1月底,尼米茲的潛艇部隊司令死于空難,他便被調去珍珠港接管那里的潛艇部隊。 克里斯蒂起初掌管布里斯班基地的11艘舊式潛艇,主要承擔戰術任務。這些近程潛艇使用的是不同類型的魚雷,效果要比艦隊潛艇使用的好一些,因此也取得一定的戰果,有效地支援了瓜島和巴布亞戰役。麥克阿瑟為克里斯蒂所取得的戰績欣喜若狂,對潛艇的興趣越來越濃,甚至經常同克里斯蒂一起研究部署潛艇戰術,同他建立了職業上的親密關系。在洛克伍德調走后,克里斯蒂便前往弗里曼特爾接任潛艇部隊司令職務,并晉升為少將,而曾在林加延灣無所作為的詹姆斯·法伊夫則被派去指揮布里斯班基地的潛艇。法伊夫看來比以前有所長進,他在新几內亞北海岸部署的几艘潛艇根据密碼破譯人員提供的情報,成功地襲擊了日軍的一支小型護航隊,擊沉3艘軍艦;此外,他還以新得到的25艘作戰巡邏艇擊沉了18艘敵艦。 麥克阿瑟的空軍同樣得到了大大加強。如今,肯尼的第5航空隊已有上千架飛机,它們几乎每天晚上都從莫爾茲比、米爾恩灣或布納的前進基地起飛,前往拉包爾及其他日軍基地進行空襲,摧毀了大量敵机,逐漸掌握了這一地區的制空權。為了在天气惡劣的條件下提高對日軍水面艦只的攻擊力,切斷其從拉包爾到新几內亞的補給線,肯尼還從根本上改變了轟炸机的戰術性能和作用。他命令机械師把B一25轟炸机的机首拆掉,安上8挺机槍,這樣可以在200英尺的低空進行掃射。另外,他還采用了一种"跳彈轟炸"的新技術,即飛行員們駕机貼著海面飛行,在即將飛抵目標時投彈。炸彈或擊中艦身,或跳至艦舷。為使飛机能在爆炸前飛至安全距离,炸彈上還裝有5秒鐘遲發引信。 再說東京方面,日軍大本營在重新奪取戰略主動權的企圖失敗后,決心采取"确保要域"的防御戰略,即在西南方向以拉包爾為核心建立一條防線,對防線兩翼的前哨要地全力固守。1月4日,大本營決定今后把作戰重點轉移到新几內亞東部,以粉碎盟軍的反攻。天皇提醒參謀總長杉山元切勿掉以輕心:"務必對你們的作戰計划考慮仔細些,再不能讓萊城和薩拉馬瓦成為另一個瓜島!" 1月底,今村上將開始向新几內亞增加兵力,派出一支3000人的部隊首先向澳大利亞人控制的瓦烏發動進攻,但很快被空運去的一個旅的澳軍擊敗,余部退往萊城。日軍在瓦烏的失敗,加劇了今村對新几內亞局勢的危机感。他馬上制訂了"81號作戰"計划,即陸海軍協同向新几內亞東部緊急運送3個師的兵力。其中兩個師分別于2月26日和3月11日平安抵達韋瓦克和漢薩灣,另一個師(第51師)約7000人乘8艘運輸艦在8艘驅逐艦的護航下,于2月28日從拉包爾出發前往萊城和薩拉馬瓦。在第51師出發前,今村的气象專家曾向他保證,未來几天將是陰天,敵人的飛机不會發現艦隊的行動。 然而,麥克阿瑟還是從密碼破譯人員及空中偵察机那里獲悉了這一增援行動,他要肯尼以最大的优勢兵力去對付這只艦隊。肯尼受領任務后,親自披挂上陣,在巴布亞半島集中了207架轟炸机和154架戰斗机,同時派出偵察机群在敵人可能經過的航線上進行全面搜索。肯尼對這次行動興奮不已,因為這給了他試驗其"跳彈轟炸"技術的大好机會。 3月1日,肯尼的一架巡航飛机發現日軍艦隊正沿新不列顛島海岸航行。第二天,老天爺好像有意在跟今村的气象專家過不去,來了個云開霧散、晴空万里。美軍26架B-17轟炸机首先對行駛到休恩灣的日艦進行了高空轟炸,結果一艘運輸艦被炸沉,還有兩艘中彈起火。3月3日上午,肯尼出動了由100多架飛机組成的龐大机群,向仍在向前航行的日本艦隊發動猛烈攻擊。在這次攻擊中,第5航空隊首次表演了"跳彈轟炸"技術。 B一25轟炸机几乎是貼著海面飛過來,在靠近敵艦時先是用机頭上的机槍猛烈地朝擁擠在甲板上的日軍掃射,然后從与桅杆一樣高的空中投下炸彈,這些炸彈像投籃球一樣被准确地投在船舷上,多數命中目標。攻擊整整進行到傍晚,結果,日本艦隊几乎全軍覆滅,全部8艘運輸艦和4艘驅逐艦被擊沉,只有4艘驅逐艦得以幸免于難。僥幸乘上救生艇的日軍又遭到從米爾恩灣開來的魚雷快艇的槍炮射擊,幸存者一部分被那4艘驅逐艦救起,一部分冒著槍林彈雨渡過丹皮爾海峽,在新几內亞登陸。對那些登陸的日本兵來說,惡夢并沒有做完。當地土人為了獵取人頭而到處追捕他們,最后只有1000余人到達萊城。 當肯尼把這一輝煌戰績報告給麥克阿瑟時,他高興得簡直要跳起來了。他馬上草擬了一份致全体參戰將士的賀信,驕傲地把這次戰斗稱作"俾斯麥大海戰",并稱"作為一次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被看作是最徹底的殲滅戰,不能不將其載入史冊"。隨后,他令總司令部發布一份水分很大的公報,這份公報不但把日艦數量夸大到22艘,而且說這22艘日艦全部被擊沉或正在沉沒,日軍損失人員1.5万人。這一虛假戰報很快就被密碼破譯人員截收的日軍報告所擊破。根据拉包爾向東京的報告,16艘艦只中有12艘被擊沉,約3000人失蹤。這樣,雖然仗打胜了,但那份浮夸的戰報卻損害了麥克阿瑟及肯尼的形象。但不管怎么說,這場海戰的确是一次大胜利,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它結束了日軍企圖向新几內亞派遣大規模增援部隊的努力,使拉包爾不能与之建立有效的聯系,從而為盟軍進軍新几內亞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間,麥克阿瑟向華盛頓提交了一份雄心勃勃的代號為"埃爾克頓"的作戰計划。該計划建議分五個階段向新几內亞進軍,然后越海奪取拉包爾;并与准備從瓜島進攻北所羅門群島的行動相配合。這一計划實際上同前一年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定是一致的,但麥克阿瑟要价太高,他希望再向他提供5個師的兵力、1800架飛机以及包括航母在內的海軍力量。作為對這一要求的反應,3月中旬,參謀長聯席會議通知麥克阿瑟、尼米茲和哈爾西派代表到華盛頓參加"太平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行動的作戰目標,并協調他們在有限資源下提出的互相沖突的戰略要求。肯尼和薩瑟蘭作為麥克阿瑟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會上,薩瑟蘭詳細介紹了麥克阿瑟的"埃爾克頓"計划,并重申了向麥克阿瑟轄區大量增加兵力的要求,結果遭到海空軍方面的強烈反對,也使馬歇爾將軍感到為難。由于有卡薩布蘭卡會議的決議,馬歇爾不可能有多少兵力調給麥克阿瑟;陸軍航空兵代表則以要保證首先轟炸德國為由,也不支持麥克阿瑟;海軍方面就更反感了,金唯恐哈爾西的部隊被划歸麥克阿瑟,從而影響他發動中太平洋攻勢。三方各執已見,吵得不可開交,最后只好把問題提交參謀長聯席會議解決。3月底,參謀長聯席會議,終于作出決定,減少原來的作戰目標,并把奪取拉包爾的時間推遲到1944年初。麥克阿瑟在1943年的進攻任務只限于新几內亞島東部和新不列顛島南部,哈爾西的進攻任務只限于新喬治亞群島和布干維爾島,尼米茲的任務只限于北太平洋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作為對麥克阿瑟要求增兵的答复,參謀長聯席會議最后同意給他派去2-3個師和有限的飛机、艦艇。 在這次會議上,金還提到有關統一太平洋部隊建制及改變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戰區划分等老問題,希望尼米茲能成為整個太平洋戰場的最高統帥,并提高南太平洋戰區的地位,但均被否決。會議最后确定: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對艦只的活動享有最后支配權,但不包括已奉派前去執行由麥克阿瑟下達作戰任務的部隊;哈爾西在戰略上仍受麥克阿瑟的指導,即麥克阿瑟仍擔任這次戰役的總指揮。在麥克阿瑟看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定意味著他現在得到了太平洋艦隊很大一部分力量的控制權。他漸漸地把哈爾西的部隊視為自己的力量,這支部隊除了擁有包括航母在內的大量艦船外,還擁有400架飛机和7個師的兵力。這樣,再加上他自己的艦隊、15個澳大利亞和美國師、1200架飛机,就构成了太平洋戰場上最強大的盟軍力量。 為了安排聯合作戰行動的時間和商討協同問題,哈爾西于4月15日前往布里斯班与麥克阿瑟舉行第一次會晤。原先他們各自的參謀部都擔心這兩個個性都很強的人會合不來,而且哈爾西還顧慮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分別承擔責任將使聯合行動很難執行。然而,出乎人們意料,這兩個人一見如故,很快便成了莫逆之交。從兩個人后來的回憶錄中人們可以看到,他們對對方的印象和評价是那么的相似。哈爾西說: 在我向他匯報了5分鐘之后,我就感到我們好像早已是終生摯友。我很少見到給我印象這么深刻、這么強烈,而且這么討人喜歡的人。那時,他已經63歲了,可是看上去不過50出頭。他的頭發烏黑發亮,目光敏銳有神,儀態端庄穩重。即使他身著文職服裝,也能立即認出他是軍人……那天下午我心里對他所產生的尊敬,在戰爭期間不斷增強…在我們的關系中,我回想不起有什么裂痕。我們确實有過爭論,但總是愉快地結束。他——我的上司——從不把他的意志強加給我。在少數情況下,我不同意他的意見,我就對他直說,于是我們便進行討論,直到一方改變主意為止。我的腦際仍能勾畫出他与我討論時的情景:他在辦公室里踱來踱去,在他那空蕩蕩的大寫字台和對面牆上懸挂的喬治·華盛頓畫像之間的地毯上,几乎磨出一道溝痕;他手里握著玉米芯做成的煙斗(不過很少見他去抽);他在闡述觀點時所具有的遣辭能力無人能比。 麥克阿瑟說: 威廉·哈爾西是我們的四大水兵1之一。……他為人坦率,直言不諱,精力充沛,早就顯示出其卓越的將才,……他同約輸·保羅·瓊斯、戴維·法拉格特以及喬治·杜威同屬敢作敢為之人。他所想的就是接近敵人,置敵于死地。許多水兵的無端恐懼和害怕損失艦只的憂慮,同他的海上作戰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我們一見面我就喜歡上了他,對他的尊重和欽佩与日俱增。他忠心耿耿,堅貞不移,我對他的判斷深信不疑。在我國海軍史上,沒有人能比他列于更高的位置。 1其他三人即下面所說的瓊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海軍英雄)、法拉格特(美國內戰時期海軍將領)、杜威(曾在美西戰爭中擊敗西班牙艦隊)。 ——作者 看來,正是麥克阿瑟的大將風度和哈爾西的好斗性格,把他們緊密地吸引在一起,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合作伙伴。經過三天的討論,他們制訂出一份复雜而詳細、代號為"車輪行動"的作戰方案。該方案計划在1943年年底前,在所羅門群島和新几內亞相繼實施13次兩栖登陸。第一步將于5月份實施,由麥克阿瑟的部隊進占新几內亞以東海域的伍德拉克島和基里維納島,作為特羅布里恩群島的前哨基地。与此同時,哈爾西的部隊將向新喬治亞群島實施登陸作戰。后來,由于船只和登陸艇短缺,迫使麥克阿瑟把行動的開始時間向后推遲了一個月。 根据部署,新几內亞方向的作戰以萊城為主攻方向,同時對薩拉馬瓦進行佯攻以牽制敵人。擔任這項任務的將是能征善戰的澳軍第7師和第9師,以及新編第3師,由布萊梅負責指揮。讓布萊梅擔任具体行動的指揮官,這實際上等于剝奪了他對整個陸軍的指揮權,把他降到一個野戰部隊司令的地位。進占伍德拉克和基里維納兩島的任務交給了美國第6集團軍(代號"白楊樹部隊"),這兩個島當時未被日軍實際占領,拿下它們只需舉手之勞。麥克阿瑟把對美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尚無作戰經驗的克魯格,而作為第6集團軍主要指揮官的艾克爾伯格則再次受到冷遇,降到只對部隊負責訓練而不能指揮作戰的地位。麥克阿瑟既不用他又不放他。据艾克爾伯格說,這一年華盛頓曾三次要他去全權指揮歐洲戰區的美國陸軍,但都被麥克阿瑟拒絕了。 5月中旬,英國軍事首腦再次渡過大西洋,前往華盛頓召開代號為"三叉戟"的軍事會議。會間,恰好傳來25万德意軍隊在突尼斯投降的消息,這意味著北非戰爭的結束。丘吉爾乘机利用這一胜利宣傳他的地中海戰略,呼吁立即在西西里登陸并全面進攻意大利。羅斯福對此態度冷淡,認為擴大地中海攻勢必然會消耗主要戰線的資源。馬歇爾和金堅持主張在1944年對法國發起攻勢,同時在太平洋戰場要維持對日本的"不懈壓力",否則美國將從地中海撤出。在5月21日的會議上,金還具体提出了太平洋攻勢的目標,即從中國對日本發動空中進攻,在緬甸發動進攻,在中太平洋攻占馬紹爾和吉爾伯特兩群島,在西南太平洋攻占新几內亞、所羅門群島和俾斯麥群島。最后,英國人向美國人作了讓步,同意把1944年5月1日作為進攻歐洲大陸的日期,并接受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的"打敗日本的戰略計划",該計划要求: 1切斷日軍從東印度群島攫取石油的交通線;2持續轟炸日本的大城市;3進攻日本本土。 三叉戟"會議表明,英國人已把太平洋戰爭的指揮權全部交給了美國人,從此美國人可以主宰太平洋戰場了,可以放手擴大太平洋攻勢了。會議一結束,金即飛往舊金山与尼米茲商討中太平洋的作戰計划。金的戰略設想是,在中太平洋取道馬紹爾群島和加羅林群島向菲律賓推進,在台灣及中國沿海地區獲得立足點后直搗日本本土。這條攻擊路線可威脅日軍占領的全部島嶼,最后必將迫使敵人在整個太平洋為防衛每一個陣地而分散兵力。6月18日,尼米茲接到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的一項命令,要他在11月15日進攻馬紹爾群島,所用兵力將包括海軍第1和第2陸戰師、南太平洋的全部兩栖作戰艦只和大部海軍部隊。 這一計划立即招來了麥克阿瑟的抗議,認為這樣部署兵力將瓦解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攻勢,顯然是把中太平洋作為主要進攻路線。他在給馬歇爾的電報中堅持說:"從全面的戰略觀點來看,我相信太平洋進攻行動的最有利路線應是從澳大利亞出發經過新几內亞到棉蘭老島。"他認為,沿著這條路線作戰將繞過敵軍据點,并可得到陸基航空兵的有力支援。而兩條路線同時并進,其結果是目標和力量分散,擴大了戰爭,增加了傷亡和代价。麥克阿瑟從巴布亞戰役中得出結論說,陸海空軍必須完全徹底地協同作戰。這种立体作戰的形式是,通過占領前進基地,測算轟炸机的前進路線,以使中短程轟炸机可在同等距离的戰斗机掩護下進行戰斗。前進的每一個階段都以一個机場為目標,作為下一個進程的墊腳石。當航空線向前推進時,在空軍的掩護下海軍又獲得了敵人的海上交通線。這种作戰形式的要求是"避實擊虛",即避免以大量的傷亡進行正面攻擊,而是打擊敵之薄弱部位,"乘虛而攻",進而切斷補給線以孤立敵軍,使其無所作為,軟弱無力,自行消滅。這一指導思想使麥克阿瑟形成了對太平洋戰爭的戰略概念:在有限的兵力下,進攻部隊不脫离己方空軍的掩護,沿著前進的軸心線,向几個重要目標外圍做跳躍式進攻,即所謂"蛙跳戰術"。他說:"這同所謂的'越島作戰'恰恰相反。后者是以直接的正面兵力迫使敵人逐漸向后退卻,其結果必然招致重大傷亡。現在不必向敵人控制下的眾多島嶼橫沖直撞。'越島作戰'損失巨大,進展緩慢,不符合我的以最低代价盡快結束戰爭的理想。" 基于以上想法,麥克阿瑟認為他的部隊沿新几內亞北部海岸進行兩栖作戰直指棉蘭老,可繞過敵軍堅固防守的据點,并可得到"絕對必要的"陸基航空兵的支援。他指出,日軍在中途島的失敗便是進攻防御堅固的島嶼時將會得到何种結果的明證。馬歇爾對此雖有同感,但考慮到參謀長聯席會議已作出決定,而且發動中太平洋攻勢是金夢寐以求的,此時變更部署必將招來麻煩,因此,他對麥克阿瑟的主張未抱支持態度,但同意不調用正在澳大利亞整訓的第1陸戰師,把它留給麥克阿瑟用于在新不列顛島的格洛斯特角登陸。這一決定促使金和尼米茲几乎同時提出先打吉爾伯特群島、后打馬紹爾群島的建議,因為只有這樣,盟軍在發動攻勢時才能互相支援:麥克阿瑟和哈爾西對拉包爾施加壓力,同時尼米茲在中太平洋施加壓力。 正當麥克阿瑟和金進行"兩條路線"斗爭時,金凱德將軍指揮的北太平洋部隊在5月11日登陸阿圖島,并于5月30日全殲守島日軍,從而揭開了太平洋戰場盟軍反攻的序幕。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