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雨果夫人既是為了孩子們的教育而回巴黎,所以家就住在學校區里。她到圣捷克杜渥柏教堂的一邊找房子,看見一所有花園的住宅。前邊說過,雨果夫人對于大自然的野景不感興趣。她看不出山有什么意思,而獨非常愛好花園,所以見了花園,就忽略了房子,馬上在這里安頓了她的小家庭。豈知一住進來,就發覺里面容納鳥儿們的樹木有余,而容納孩子們的房間不足。送了大儿子阿貝爾進中學寄宿,地方依然不夠,還得另找住宅。 有一天,她回到家里,高興非凡:找到一所了。 她形容新發現的房子如何如何好,少不得要領別人去看一看。第二天清早,歐仁和維克多跟母親去看房子,相距不過几步。他們進了斐揚丁納瓮巷,在門牌十二號前,推開柵門,穿過一個院落,進了一所房子的底層,這就是了。母親正預備指給他們看,飯廳和客廳如何寬大軒敞,高懸的窗子能送進充足的陽光和滿屋的鳥聲;可是,孩子們早已不在房里。他們望見了一座花園。 那不是花園,簡直是一座公園,一叢樹林,一片平野。孩子們一到里面,頓時据為已有。跑呀,叫呀,你呼我,我喚你,你找不著我,我看不見你,忘記了東西南北,高興到不可名狀。兩人只恨眼睛來不及看,腿來不及跑。隨處是新的發現。“你猜我看見了什么?”“你還沒有見呢!”“這里來!這里來!”園里有一條道,道旁有兩行栗樹,這可架秋千;有一條涸了的水槽,這可以用來打仗,作攻守的堡壘;有花,多到不可胜計;有靜僻的所在,久已未曾芟除的所在,里面長著青草、木科、荊棘、小樹,應有盡有,是一片儿童未曾到過的森林。園里水果极多,落在地上,無人去拾。這時葡萄正熟,房東特准孩子們任意采摘了吃,把他們都吃醉了。 房東名叫拉隆特。這所房從前是斐揚丁納女修道院,法國革命時收歸公有。拉隆特把它買了下來,一半自住,一半出租。 阿貝爾歸家的那天,兄弟們又去逛了一次,兩個弟弟指給他看那地上的樂園。這樂園,他,阿貝爾可只有一星期享受一天的福气。但是正經的大事還是搬家,頭几天就忙著收拾鋁制的兵、假炮、木棒、陀螺;裝箱的裝箱,入匣的入匣,各种圖畫都整理起來,夾在紙袋里,務求一物不遺,免得再回來尋取。于是离卻老屋,來到新居,成了這樂土的主人。當晚在這里睡覺,明天還在這里醒來,真是其樂無窮! 頭几天完全是小兄弟倆的世界。他們第一件事先接收了這新領土,把各個角落和荊棘叢細細地勘察過一番,把花園的地理整個記熟在肚里。但是他們到巴黎來,并不是專為學這一种地理的。不久,母親就得為他們的上學問題打主意了。 他們還沒有到進公學的年齡,維克多年紀更小。母親先送他們入圣捷克路的學塾。教師是一夫一婦,學生是工人們的孩子,教的是讀,寫,和一點基本的算學。學生叫他們的老師拉里維埃爸爸和拉里維埃媽媽。這稱呼很适合,因為他們用的是家庭教學法,老師學生好象一家人。先生正在上課,太太忽坦然自若地送了一杯牛奶咖啡進來,給她的丈夫,又同樣坦然自若地從他手里接過他正在給學生默寫的課文,代他讀下去,讓拉里維埃先生吃早餐。 這位拉里維埃是一個有相當學識的人,做塾師未免大才小用。他教雨果家兩兄弟拉丁文和希腊文,正經起來,也還教得不差。他是奧拉托利會舊教士,給法國革命駭暈了,自認不結婚早當上了斷頭台。他覺得与其犧牲頭不如犧牲手,而一時急不及待,沒上遠處去物色,就娶了手邊抓著的第一個女人——他的女仆——為妻。 先生教維克多認字的時候,發現維克多已經認得字了。他只要看看那些字母,就認得了。寫字學得快,拼字也一樣。拉里維埃媽媽時常夸獎,說第一學期她教維克多默一章《新約》,全篇只有一個錯字。 學校和花園并行而不悖。學習占了白天的一部分,一朝和一晚仍舊在園里逛。冬天來了,自然不及夏天有趣,但還有雪,弄成球,向對方的臉上扔。春天還來了金色的甲虫,那是他們又愛又敬的東西,同胭脂虫一樣,不敢加以毀傷。但是園里最美的東西,卻還是園里找不著的東西,是憑他們孩子的頭腦想象出來的東西。孩子們的想象与成人的一般,創造著無窮無盡的幻夢和美境。那一條涸干的水槽里,本是一無所有的,而在他們看來,卻是無所不有! 然而最不了得的還是那“啞東西”,《悲慘世界》的作者沒有忘記了它,“這神奇的東西怪物,腹部長著鱗甲而并非蜥蜴,背上生著疹泡而又不是蟾蜍,它筑巢于圮廢的灰窯肚中或干涸的水槽底里。那東西烏黑而多毛,遍体粘滑,爬起來,有時快,有時慢,有眼睛,沒聲音,模樣的可怕,世人從來沒見過。”放學回家,維克多就向歐仁提議,找啞東西去,赶快!書包一丟,不讓母親有抱吻他們的時間,已經飛奔入園,滾進石槽,分開荊蔓,發石探穴,“給我捉住了!”“在這里了!”窮搜了一個鐘頭,終于沒有找著那明知不存在的怪物,而覺得很是懊喪。 星期日,阿貝爾回家,也加入他們的嬉戲。但是他們的人馬,要等到富歇太太帶著她的儿女們來時,才能說是全体到齊。 先前市政廳杯酒結婚約的舊話已上了實現的道路。當日的軍事委員會書記員于生了兩儿子(大的一個不幸夭折)之后,又生了一個女儿,她不怕沒有丈夫,因為雨果少校早已有了三位公子。 夏天晚上,富歇太太時常到斐揚丁納來看她的朋友,來時必帶她的儿子維克多和女儿阿黛爾一同來。這時阿黛儿已經能走,能頑,能跟男孩們一起淘气了。 在第一次來看房屋的那天,維克多准确的眼光年看定的地點,架起了一個秋千架。大家都爭著要上秋千,而且上了還要上,而上得次數最多的,莫過于維克多。他一上秋千板,就沒有人能叫他再下來,他使用全身气力力爭体面,一定要盡力蕩到最高點,蕩到和樹顛一樣高,使樹葉顫顫,迎風顫動。有几次,大家也讓小女伴試試。她讓人把她抱上踏板,心里方覺得很体面,而渾身已經抖擻,殷殷地叮囑別把她送得象上一次那么高。 秋千架有它的敵手,那是一只舊的缺一條腿的手推車。人們把阿黛儿小姐放在車里,蒙上眼睛,然后把她推走,要她說自己在什么地方。說差了,大家哄然大笑。但有時也說對了,于是察看察看抹在她額上的布,發現她作了弊,男孩們都憤慨,說那太沒有意思了,還得重新來。于是掩眼的手帕扎得更緊些,直到女孩的額皮都發了紫,然后再把她送得遠遠的,厲聲問道:“你現在在哪里?”回答錯了,又是一陣哄笑。 几個男孩子跟小女孩玩膩了,就進一步另翻花樣。把葡萄架子拔下來,向兔子窩前進,窩里有三級土台。抽著鬮的爬上最高級,其余的站在下面,于是開始打擂台。不久雨果太太發覺葡萄竿子模仿鏢槍,過于逼真,而且兩軍作戰,拳頭下來,象雨點一般,從此禁演這全武行,使人大掃興。 雨果太太管教甚嚴。孩子們打完仗,襯衣有泥污,褲子成了片,她就要呵叱。孩子們冬天著上等的栗色呢,夏天著牢厚的帆布,也抵不住他們游戲的猛勁。有一天,孩子們中有一個回家,褲腳上破了一個大窟窿,雨果太太說,以后再有撕破褲子的,我做一條龍騎兵一樣的褲子給他穿。 第二天,孩子們放學回家,碰見一隊人騎著馬,在日光下渾身輝煌燦爛。維克多以為非常美,問這些是什么人。 “是龍騎兵,”看孩子們的女仆說。 一點鐘以后,雨果太太不听見維克多象平日一樣奔跑呼叫,自己去找他,發現他蹲在一叢樹木后面,正在撕自己的褲子,一本正經地在制造破褲襠。 “你在干什么?”她惱怒地問。 孩子坦然自若地看看她說: “為了好有一條象龍騎兵那樣的褲子穿呀。”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