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康熙皇帝駕崩后,四皇子允幀入主大統,改元雍正。此時,滿清皇朝的基業已十分穩固,“反清复明”的浪潮在統治者的高壓之下已轉入低谷,狡黠多疑的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旦發現反對朝廷的蛛絲馬跡,就大殺出手,毫不留情。 浙江嘉興有個著名的儒士呂留良,他本是明末秀才,入清后不再致力于功名仕途,一心閉門讀書,修心養性,學問上堪稱大家。他對清廷的專制暴虐心存不滿,每能巧妙地訴諸筆端。其著作廣為流傳,頗能傾動士林,卻又讓清廷抓不到辮子,清廷對他無可奈何。呂留良有七個儿子,對儿子們的人生選擇他只誘導而不干涉,長子名葆中,熱衷于讀書取仕,曾以一甲三名探花考取進士,獲得由紫禁城的午門進入正大光明殿晉見皇帝的殊榮,呂葆中得意洋洋,眾人也噴噴稱贊,呂留良卻淡淡他說:“沒啥稀奇,以后還不知下場如何!”果不其然,不久后呂葆中因“一念和尚案”受到“牽連,琅鐺入獄,終至憂郁而死。大哥不得善終,呂家其他儿子惶恐無措,呂留良諄諄告誡他們:“但能讀書識時務,不必仕進取青紫。”儿子們听從了父親的話,只在家博覽群書,不再涉足考場。 呂葆中客死京城后,妻子林氏万念俱灰,帶著剛出世不久的女儿呂四娘投靠到公公呂留良門下。只過了三年安穩日子,呂留良又因病去世,林氏母女再度失去依靠,索性遁入空門,輾轉寄身于西湖山一座僻靜的尼庵中。尼庵中的日子平靜如水,晨昏誦經,白天勞作,過得十分艱辛,林氏已沒有其它念頭,只盼著女儿四娘一日日成長起來。 轉眼十年時間過去了,有一天,呂府的老仆人呂德忽然尋到了尼庵,他一身塵土,滿臉焦慮,必定是有什么要事,林氏忙把他請到房中。呂德也顧不得落座,勉強調勻了呼吸,急不可待地向林氏稟報:“大少奶奶,事情不好了,呂府己被官府查抄,滿門老少都慘死屠刀之下,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特尋來通報您,赶快帶著小姐逃命吧,怕官府還會找來哩!” 林氏一听這消息,頭“嗡”地一聲,仿佛失去了知覺,身子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倒下,呂德連忙上前扶住,使勁掐她的人中,才醒轉過來,呂德無心仔細述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只催林氏赶快收拾行李逃命,林氏也不敢遲疑,草草撿了些簡單的衣物,捆成個小包袱,然后牽著女儿去向庵主辭行,只道是家里出了事,得回去看看,就跟著呂德上了路。 其實呂德也不知道帶著她們母女朝哪里跑為好,只撿一些偏僻少人的小路往前走,心中全沒有一點目標,他們一面不停地走著,一邊听呂德斷斷續續述說全家遭難的始未: 湘中士子曾靜游學來到嘉興,在南湖雨樓中与當地人士談詩論文,呂留良的門生嚴鴻逵、沈在寬等人也在其中。他們与曾靜相談得甚為投緣,便把整理出來的先師語錄拿給他看。曾靜原來也讀過一些呂留良的傳世之作,對他佩服不已,如今又見到這些秘本珍言,不由得擊節贊歎,心中隱藏已久的“反清复明”大志被激發得沸騰起來。可惜自己是一介書生,手無寸鐵,無以成事,想來想去,想到了手握重兵的川陝總督岳鐘琪,此人是岳飛的后代,倘若能曉以大義,料定必會恍然醒悟,舉兵反戈,复明大業指日可待。 曾靜洋洋洒洒地寫了一勸導信,派弟子張熙送往西安,滿心以為岳鐘琪必為其所動,卻不料他根本不吃這一套,不但沒有接受曾靜的建議,反倒扣壓了張熙,嚴刑拷問,逼他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封加急文書從西安傳到京都,雍正皇帝大力震怒,火速命令湖南巡撫追捕曾靜,并詔令浙江巡撫查抄嘉興呂家。當地官吏從呂家搜出大批書籍,其中不乏逆上亂言,于是皇帝降下大罪,將呂府一門老小以及所有門生故舊,總計一百余人,全部處死或充軍,連已故多年的呂留良也不放過,掘墓開棺,鞭笞其尸骨以示嚴懲。 呂德的敘述充滿著凄慘悲涼,林氏听得心中滴血,已諳人事的呂四娘也淚流滿面,悄悄攥緊了小拳頭。 漫無目的的顛波,一路飽嘗風餐露宿,擔惊受怕之苦,主仆三人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來到黃山腳下。老仆呂德忽然想起老主人的好友黃犢先生不是隱居在黃山的松云深處嗎?反正是走投無路,不方去碰碰運气,于是一路打听,翻山越岭總算找到了黃犢的“野云草堂”。 黃犢本是浙江仙居人,与呂留良有過八拜之交,他曾在清初做過朝廷武將,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雍正皇帝繼位以后,疑心重重,大殺功臣,黃犢及時抽身,托病辭官,隱居到云霧蒼茫的黃山深處。見呂留良的后人不期而至,他大為惊訝,待听說了呂門的不幸,他不禁老淚縱橫,當然也熱心地留下了呂家主仆三人,并表示會竭盡全力保護他們。 林氏母女總算是有了個栖身之處,在深山中過著“不知今夕何夕”的日子。呂四娘己是豆寇少女,生得眉清目秀,明艷動人,只可惜深山寂寞,無處展示風采,每日閒著便隨母親學習些詩書字畫和針線女紅,更多的時間則是一個人游蕩在奇峻誘人的山野中,与古松奇石為伴。 一天清晨,呂四娘早早起了床,在曉霧迷朦的山野中閒蕩,無意中發現遠處的石崖上有個人影飛躍翻騰,身手敏捷,宛如飛鳥野猿。呂四娘大生好奇之心,悄悄過去一看,那人竟是“野云草堂”年逾花甲的主人黃犢老先生,只見他先是打拳踢腿,接著又舞劍弄槍,一招一式,虎虎生風,直看得呂四娘眼花撩亂,心中暗暗稱奇,看著看著,呂四娘暗生奇想,決定跟著黃老先生學好武藝,將來好為呂家報滅門之仇!自己是個女孩子家,明的提出學武,恐怕黃老先生不會答應,既然已找到了他的練武之地,干脆偷偷地跟著學吧! 主意打定,呂四娘便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躡手躡腳地摸到石崖不遠的一個隱敝處,偷看黃老先生練武,一舉一動:暗暗記在心中,然后找一個僻靜的地方,仿照黃老先生的動作,比手划腳,先練了一段時間拳腳,后來又折一段松枝作劍,演習劍術,拿來碎石當鏢,練習暗器,時間一長,竟也練得有些模樣了。 有一天黃老先生有事外出,呂四娘趁机溜到石崖上,從一個小草棚里搬出兵器,真刀實劍地演練起來。她一點一劈,舞動得正酣時,不知黃老先生已來到近前,見她一招一式,居然也有點象模象樣了,黃老先生大為惊詫,便隱在一塊大石塊后面察看。練完劍,呂四娘又隨地拾起几枚石子,猛地向百步之外的一顆樹擲出一顆,颶地一聲,一只松鼠應聲落地,黃老先生不由得失聲叫好。呂四娘這才察覺旁邊有人,忙循聲尋來,見是黃老先生,臉“刷”地一下羞紅了。追問之下,她原原本本道出了自己學武的目的和經過,黃老先生不但沒責怪她,還對她小小年紀有此志气大大稱贊一番,并正式收下她做徒弟。 呂四娘勤學苦練,又有极高的悟性,僅花了一年時間,就盡得黃老先生的真傳。為了進一步提高武藝,黃老先生又介紹她到台山尋訪悟因法師拜師學藝。 十五歲的呂四娘在母親擔憂的淚水中,背上簡單的行裝,只身告別了“野云草堂”,一路跋涉,向天台山進發。在天台山的慧日庵里,呂四娘找到了世外神尼悟因法師。這悟因法師俗姓朱,本是明朝的宗室之女,滿清人入主中原后,她的家族遭到毀滅,幼小的她僥幸逃生,被一游方老尼收留,帶到天台山削發為尼。在天台山上悟因練就了一身絕世武功,本想為“反清复明”打下基礎,可眼看著清皇朝已日益穩固,自己一直缺少施展才華的時机,心意越來越冷。 就在這時,胸怀深仇大恨的呂四娘投到門下,悟因法師頓覺眼前閃出一道希望之光,她很爽快地收下了這個靈秀的小姑娘,決心把自己武藝和志向全部注入到她的身上。悟因法師先在庵內辟一靜室,讓呂四娘在里面日夜打坐,摒除一切雜念,直練到心如止水物我兩忘,体內真气与天地之气合而為一,源源不斷。接著,又將畢生揣摩出的絕技“攝神運气法”,盡數傳授給她。“攝神運气法”乃是以自己的意念為武器,隨意運气,心至气至,使出看似輕柔的一招威力卻是無比,十丈以外的樹葉都能被功力震得紛紛墜落。 兩年時間在苦練之中過去了,呂四娘已長成婷婷玉立的妙齡姑娘,一身絕技更是了得,不但能飛行樹梢絕壁,而且能心到功至,轉瞬間閃出令人防不胜防的數十勁招。悟因法師認為她的功夫己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下山完成夙愿了,于是將一把珍藏多年的寶劍交給她,并叮囑說:“絕技在身,除報仇雪恨外,也要扶弱濟貧,鋤除不平!”說到复仇之事,悟因法師還說了句八字偈語:“瓜熟蒂落,中秋之候。”呂四娘牢記在心,拜別師傅,下山去了。 江湖上出現了一個妙齡女俠,戡邪扶正,聲威四震,這就是呂四娘。她為了磨練自己,持劍闖蕩南北,參加了焦山英雄大會,破除了烏江驛江湖妖術娘,掃蕩了泰山羅漢殿大小淫僧。忽聞在黃山的母親病逝,她赶回去料理了后事,含淚叩謝了黃老先生,毅然束裝北上京都。 來到北京轉了一大圈,皇宮禁衛森嚴,一時無從下手,呂四娘在城外的妙音庵住下,等待著行刺的机會。 這則已是雍正十三年,經過一番血風腥雨的鎮壓,雍正皇帝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卻又從南方傳來貴州苗民作亂的奏報,亂軍已接連攻下几座城池,當地官吏飛傳奏折到朝廷請援,這天早朝,雍正与群臣商議對策,說來議去,居然滿朝文武都拿不出個象樣的辦法來,皇帝心中不免憂煩不已,退朝后駕幸圓明園,想到清靜的環境中散散心。 這天是八月十四,正是秋風气爽的季節,園內百草枯萎,黃葉翻飛,見此秋景,年己五十八歲的雍正皇帝不由地產生一种遲暮凋年之感。在長春館用過午膳,坐上由四個小太監抬的軟轎,在園中溜彎消遣,經過古香齋時,忽然听一陣柔和哀怨的笛聲,聲聲沁入人心。“皇家園林,錦衣玉食,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何還有人如此幽怨?”雍正自言自語道,不由得產生了一探究竟的念頭。 遁聲尋去,繞過樓館,遙見池塘對面的假山旁,一個年輕宮女正持笛吹得入神。雍正摒退抬轎的太監,悄悄走過去,在吹笛宮女背后停住,輕輕咳了一聲。宮女回頭一看,竟是皇上駕到,一時心中無備,嚇得竹笛脫手,連忙跪下見駕。雍正帝看著小宮女沒出聲,那宮女還以為皇上動了怒,直嚇得眼淚象斷了線的珍珠,滾落在粉妝玉琢的面頰上。雍正見狀不禁大動怜香惜玉之心,柔聲命她不必惊慌,并問她的姓名籍隸。小宮女半天才回過神來,鶯聲怯怯地回答皇上,原來她是新近入宮的秀女,名叫惠仙,被派在古香齋執役,雍正安慰她一番后就走了。 這天夜里,雍正留宿在園中的春仙館內,皓月當空,夜風清爽,他卻在錦榻上輾轉反側,難以成眠。忽然間,想起了日間見過的那個吹笛秀女,怯生生,嬌滴滴,別有一番韻味,她不是叫惠仙嗎?召來做春仙館中的女主人不正合适嗎!于是,雍正起身寫下手詔一紙,命小太監前往古香齋宣召。再說那邊等著机會報仇的呂四娘,她白天呆在妙音庵中休養調气,夜闌人靜后潛入城內,到皇宮周圍打探情況。雖然皇宮戒備蔓嚴,可她總能找到空隙,先后几次飛越宮牆,潛入禁宮內偵察;可是雍正皇帝寢宮附近夜夜有高手執勤,沒能找到合适的机會下手,她不敢冒然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八月十四這天夜里,月色皎洁如銀,一般的武林人士夜出行動鄒講究一個“晦出月不出”,月黑風高便于隱匿行跡,而月明之夜就沒有那么方便。但是呂四娘仗著藝高膽大,月圓之夜照常外出,一是因為她心急難耐,二也是因為臨行前悟因法師曾囑以“中秋之候”的話,中秋節在即,也許時机已經到了。 月升中天時,呂四娘神不知小不覺地躍入禁宮,趴在正大光明毆上的瓦楞間朝下察看,但見殿內燈火昏暗,巡邏值夜的人也不象往常一樣眾多,似乎十分松懈。她心知情況有异,豎起耳朵細听,從太監無意交談中得知,今夜皇帝宿在圓明園了。 呂四娘心想這倒恰是個好机會,圓明園中戒備一定不象宮內這般嚴密,她連忙出了皇宮,施展絕塵飛行之技,一袋煙工夫就赶到了圓明園。縱上園牆朝內望去,只見園內樹木森森,池塘泛著冷冷的波光,遠處的一所樓館內燈火輝煌,人影來往如穿梭,不用說皇帝是住在那里了。她悄悄接近那所樓館,外面有大內高手密密地圍守了几圈,根本難以溜進去。正當她躲在樹影中暗自焦急時,忽然看見一個小太監匆匆忙忙地走了出來,她靈机一動,冥冥之中覺得這一定是好線索,便不動聲色地一路跟蹤著他。 小太監七彎八拐來到古香齋,高聲傳道:“圣旨到,惠仙秀女接旨!”蕙仙這時已經睡下,听說來了圣旨,連忙翻身爬起來接旨。得知是皇帝召自己前往春仙館侍寢,惠仙惊喜交集,連忙重新梳洗,然后赤身裹上小太監帶來的一襲紅斗篷,由小太監扛著向春仙館跑去。光著身子入寢宮,這是清廷宮女為皇帝伴寢的規矩。 呂四娘躲在一叢桂花樹中,待小太監急步跑近,她斜刺里伸出一腳,把小太監猛地絆倒,斗篷里的惠仙也被摔在一旁,還沒等小太監明白是怎么回事,呂四娘借著樹影的遮掩,飛手出招,點住了惠仙的穴道,使她出不得聲也動彈不得,又飛快地扯下斗篷往自己身上一裹,裝著哼哼卿卿地站起身來。小太監這才爬了起來,嘴里嘟囔著,又把披斗篷的人往肩上一扛,他万万沒料到,這一瞬間,斗篷里已演了一出調包計,還一面走一面央求背上的“惠仙秀女”千万不可在万歲爺面前提起被摔一事哩! 小大監徑直將“惠仙”送到了雍正皇帝的羅帳中就轉身出去了。這時雍正早已等得心焦,在枕上呢呼:“愛卿,快來吧!”呂四娘把斗篷一掀,霍地站起身來,一腳踏在雍正皇帝的胸膛上,同時從腰間拔出寶劍抵住了他的咽喉,低聲喝道:“我乃呂留良之孫呂四娘,今夜特來取你人頭,以祭我全家老小在天之靈!” 雍正皇帝可真是所料不及。眼下受制于人,本有的一身武功也無法施展,嚇得身于象篩糠一樣抖個不停。不待他出聲,呂四娘已高舉起寶劍,帶著滿腔仇恨,一劍砍下了雍正皇帝的頭顱,一切只在瞬息之間就完成了。 等到第二天一早,值班的太監發現皇上的腦袋已不翼而飛,圓明園中頓時亂成一團,可這時呂四娘早已回到了妙音庵中。 悟因法師和呂德已不期赶到妙音庵,与呂四娘一道擺下香案靈牌,用雍正皇帝血淋淋的人頭,祭奠了呂氏一門冤魂。悟因法師指著雍正的首級哈哈大笑道:“想不到你也有今日,快哉!決哉!” 呂四娘出手弒君,當然不便久留京師,祭奠完畢,由呂德提了人頭,三個人飄然遠去,這時曙光正照亮了東方的天際。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