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稟大帥,”戈什哈向正在“飯后一局棋”的曾國藩請個安說,“浙江的差官求見。請大帥的示:見是不見?”曾國藩正在打一個劫;這個劫關乎“東南半壁”的存亡,非打不可,然而他終于投子而起。 “沒有不見之理。叫他進來好了。” 那名差官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行裝;九月底的天气,早該換戴暖帽了,而他仍是一頂涼帽,頂戴是亮藍頂子,可知是個三品武官。 “浙江撫標參將游天勇,給大帥請安。”那游天勇搶上兩步,跪下去磕頭,背上衣服破了個大洞,露出又黃又黑的一塊皮肉。 “起來,起來!”曾國藩看他那張臉,仿佛從未洗過似的;內心老大不忍,便吩咐戈什哈說,“先帶游參將去息一息,吃了飯再請過來說話。” “回大帥的話,”游天勇搶著說道:“卑職奉敝省王撫台之命,限期赶到安慶,投遞公文,請大帥先過目。”“好,好!你給我。你起來說話!” “謝大帥!” 游天勇站起身來,略略退后兩步;微側著身子,解開衣襟,取出一個貼肉而藏的油紙包,厚甸甸地,似乎里面裝的不止是几張紙的一封信。 那油紙已經破裂,但解開來看,里面的一個尺把長的大信封卻完好如新;曾國藩接到手里,便發覺里面裝的不是紙,是一幅布或綢。翻過來先看信面,寫的是:“專呈安慶大營曾制台親鈞啟。”下面署明:“王有齡親筆謹緘。” 再拆開來,果不其然,是一方折疊著的雪白杭紡;信手一抖,便是一惊,字跡黑中帶紅;還有數處紫紅斑點,一望而知是血跡——王有齡和血所書的,只有四個海碗大的字:“鵠候大援”;另有一行小字:“浙江巡撫王有齡謹率全省數百万官民百拜泣求。” 曾國藩平主修養,以“不動心”三字為歸趨;而此時不能不色變了。 大營中的幕友材官,見了這幅惊心動魄:別具一格的求援書,亦無不動容,注視著曾國藩,要看他如何處置?曾國藩徐徐卷起那幅杭紡,向游天勇說道:“你一路奔波,風塵勞苦,且先休息。” “是,多謝大帥。”游天勇肅然答說:“卑職得見大帥,比什么都安慰;种种苦楚,這會都記不起來了。只求大帥早早發兵。” “我自有道理。”看他不愿休息,曾國藩便問他浙江的情形,“你是哪天動身的?” “卑職是九月二十從杭州動身的,那時余杭已經淪陷。”游天勇答道,“看樣子,現在杭州已經被圍。” “杭州的城池很堅固。我記得‘一統志’一說,是十個城門。”曾國藩念道:“‘候潮’听得‘清波’響,‘涌金’‘錢塘’定‘太平’。宋仁宗的時候,處士徐仲晦,愿子孫世世不离錢塘,說是永無兵燹之災。想來杭州可以守得住。”他念的那句詩,游天勇倒是听過,是拿杭州的十個城門,候潮門、清波門等等綴成詩成;至于什么宋朝人的話,他就莫名其妙了。只是听語气,說杭州守得住便無發兵之意,游天勇大為著急,不能不說話。 “杭州的城堅固,倒是不錯。不過守不長久的。”“喔,”曾國藩楂開五指,抓梳著胡須問:“這是什么道理?你倒說來我听听。” “杭州存糧不足——。” 杭州雖稱富足,但從無積米之家。浙西米市在杭州東北方一百里處的長安鎮;杭州的地主,每年所收租谷,除了留下一家食米之外,都運到長安鎮待价而沽,所以城里無十日之糧。這年春夏,青黃不接之際,米价大漲;而杭州經過上年二月間的一番淪陷,劫掠一空,留下來的百姓,艱苦度日,哪里來的錢購糧存貯?本來是想等新谷登場,好好作一番儲糧的打算,誰知兵敗如山,累累滿野,都便宜了太平軍。“唉!”曾國藩深深歎息,“在浙東的張玉良、李定太,如果肯拼命抵擋一陣就好了。”他接著又問,“守城最要緊的是糧食丰足。王撫台難道就不想辦法?” “王撫台也在极力想辦法,去年就出告示,招商采買,答應所過地方,免抽厘稅。不過路上不平靖,米商都不敢來。”游天勇說,“卑職動身的時候,听說王撫台預備請胡道台到上海去采辦糧食軍火,也不知運到了沒有?” “哪個胡道台?”曾國藩問,“是胡元博嗎?”“不是。是胡雪岩。” “喔,喔,是他!听說他非常能干?” “是!胡道台很能干的;杭州城里,大紳士逃的逃,躲的躲,全靠胡道台出面,借糧借捐維持官軍。” 曾國藩點點頭,默想了一下杭州的形勢,隨又問道:“錢塘江南岸呢?現在浙江的餉源在宁紹;這條路線是暢通的吧?”“是。全靠這條路。不過——。” “你說!有什么礙口的?” “回大帥的話,過錢塘江,蕭山、紹興、宁波一帶,都歸王大臣管;他跟王撫台不和。事情——。”游天勇略微搖一搖頭,說不下去了。 王大臣是指欽命團練大臣王履謙。曾國藩亦深知其人,并且曾接到他來信訴苦,說紹興、宁波兩府,每月籌餉十万兩銀子解送省城;而王有齡未發一卒渡江。現在听游天勇的話,似乎事實并非如此。但不論誰是誰非,將帥不和,兵民相仇,總不是好兆。浙江的局勢,真是令人灰心。 “你下去休息。”以曾國藩的地位,若有所處置,自不須跟游天勇明說,更不必向他作解釋,只這樣吩咐:“你今晚上好好睡一覺,明來取了回信,即刻赶回杭州去复命。公文、馬匹、盤纏,我會派人給你預備。” “是!”游天勇站起身來請個安,“多謝大帥。” 跑上海、安慶的輪船,是英商太古公司的四明號,船上的買辦叫蕭家驥,原是上海的富家子,生就一副喜歡搜奇探秘的性格,最初是因為好奇,拜了古應春做老師學英文。再由他的“師娘”七姑奶奶而認識了“舅舅”尤五——他跟著七姑奶奶的孩子這樣叫,因而對漕幫也有了淵源。但是,他跟胡雪岸一樣,是一個深懂“門檻”里的內幕,卻是個在“門檻”外面的“空子”。 為了曾國藩派李鴻章領兵援滬,四明號接連跑了几趟安慶;到得事畢,已在深秋,蕭家驥方得抽空去看古應春。 古應春很得意了,先跟胡雪岩合作絲茶生意,很發了點財;及至江浙局勢大變,絲茶來路中斷,改行經營地皮,由于逃難的富室大族,紛紛涌向上海租界,地价大漲特漲,越發財源茂盛。而且近水樓台,選地鳩工購料都方便,所以在新辟的二馬路上,造了一所极精致的住宅;一家三口——七姑奶奶生了個儿子;倒用了上十口的下人。 他們師弟的感情一向深厚,自然先談些旅途情況之類的閒話。說不到几句,听得七姑奶奶的聲音;接著便出現在他們面前,濃妝艷抹,一張銀盆大臉,白的格外白,紅的格外紅,加以首飾炫耀,更令人不可逼視。 “師娘要出門?”蕭家驥站起身來招呼。 “是啊,有兩個遠道來的親戚,去見見上海的市面。逛逛洋行兜兜風——。” “這么冷的天去兜風?”古應春打斷她的話笑道:“你在發瘋!” 古應春就愛捉他妻子話中的漏洞,七姑奶奶听慣了不理他,管自己往下說:“中午請客人吃番菜;下午去看西洋馬戲。晚上還沒有定,要不要在一起吃飯?” “不必了!晚上回家吃飯。這兩天蟹好,我去弄一簍蟹來。”“對!”七姑奶奶大為高興,“今年還沒有好好吃過一頓蟹。”接著又歎口气;“遭劫!兵荒馬亂,蟹的來路都斷了。這個年頭,做人真沒味道。” “好了,好了,不要不知足了!”古應春說,“你住在夷場上,不憂穿、不憂吃,還說做人沒有味道;那末陷在長毛那里的人呢?” “就為的有人陷在長毛那里,消息不通,生死不明;教人牽腸挂肚,所以說做人沒有味道。”說著,便是滿臉不歡。“顧不得那么多了。”古應春用勸慰的語气說:“你們去逛逛散散心;晚上回來吃蟹。” 七姑奶奶沒有再說什么,低著頭走了。 古應春亦不免黯然,“局勢很坏。”他搖搖頭,“杭州只怕就在這几天完蛋。” “胡先生呢?”蕭家驥問道:“不曉得在杭州怎么樣?”“沒有信來。”古應春忽然流下兩滴眼淚,“這么一個好朋友,眼看他失陷在里面,也不曉得將來還有沒有見面的日子? 這兩天晚上跟你師娘談起來,都是一整夜睡不著覺。”“吉人天相!”蕭家驥勸慰他說,“我看胡先生,不管他的相貌、性情、行為,都不象是遭劫的人。再說,以胡先生的眼光、心思,又哪里會坐困愁城,束手無策?”這几句話很有用,古應春想了好一會,點點頭說:“我也怎么樣都看不出他是短命相。” 在古家吃了飯,師弟二人,同車而出;古應春將他送到了船公司,自己便到他的做地產的號子里,派“出店老司務”去買蟹;特為關照:只要好,价錢不論。 有這一句話,事情就好辦了。那老事務也很能干,到內河碼頭上等著,等到一只嘉興來的船,載來十几簍蟹;眼明手快,先把住一簍好的不放手,然后再談价錢。“五錢銀子一個,大小不論;這一簍三十二個,格外克己,算十五兩銀子。” “十五兩銀子,還說克己?” “要就要,不要拉倒。你要曉得,蟹在嘉興不貴,這一路到上海,是拿性命換來的;難道不值五錢銀子一個?”說著,就要來奪回他的貨色。 老司務哪里肯放,但是也不能照數付价;摸出十二兩現銀,塞到貨主手里;此人不肯接,軟磨硬吵,十四兩銀子成交。 將蟹送到古家,七姑奶奶剛好回家;拿蟹來看,只見金毛紫背,壯碩非凡,取來放在光滑如鏡的福建漆圓桌上,八足挺立,到處橫行。那老司務看著,不由得就咽唾沫。七姑奶奶本性厚道,也會做人,當時便對老司務說,“買得多了,你拿几個帶到號子里,跟同事分著嘗嘗。”說著便從簍子里拎了一串出來,恰好五尖五團,整整十個,就手遞了過去。 老司務卻不肯要,無奈七姑奶奶執意要大家分嘗,只好帶了回去。然后親自下廚,指揮廚子用紫蘇蒸蟹。接著又開箱子找出一套銀餐具,小鉗子、小釘錘,做得极其玲瓏可愛。 正在吃得熱鬧的當儿,只見人影幢幢,有人聲、也有腳步聲——七姑奶奶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見這种情形,一下子嚇得手足發軟、臉色蒼白;因為她家在她六歲的時候,遭過一陣火災,當時的情形就是如此,快三十年了,印象不消,余悸猶在。 “不要這樣子,”她又气又急地喊,“你們在亂什么?” 一句話沒有完,只見男仆扶進一個人來;七姑奶奶越發惊心,但總算還好,一眼瞥見古應春是好好的。他搶上几步,親手揭開門帘,不斷地喊:“扶好,扶好!”又抽空向里說了句,自是對七姑奶奶而發:“快叫人搬一張藤靠椅來!”惊魂初定的七姑奶奶問道:“誰啊?” 不知從哪里閃出來一個蕭家驥,接口說道:“胡先生!”“哪個胡先生?” “還有哪個?小爺叔!” 七姑奶奶一听心就酸了;急急往門口迎了出去,正好男仆扶著胡雪岩到門口,燈光映照,哪里還認得出來?“是小爺叔?” “七姐!”滿臉于思,憔悴异常的胡雪岩勉強笑了笑,露出一嘴森森的白牙,“是我。” “真是小爺叔?”七姑奶奶雙淚交流,“怎么弄成這個樣子?” “這時候哪里有功夫說話?”古應春不耐煩地催促:“還不快搬藤椅來?” 七姑奶奶赶緊回身指揮丫頭,搬來一張藤椅,舖上褥子;男仆們七手八腳地將胡雪岩扶著躺下,她這時才發覺,胡雪岩一條腿受傷了。 “快請醫生來!拿姜湯!”古應春一疊連聲地吩咐:“熬粥!” 事出突兀,七姑奶奶亂了槍法,倒是蕭家驟比較鎮靜:“師父,你讓胡先生先坐定了再說。” 胡雪岩那邊坐定下來,已有丫頭端來一碗紅棗姜湯,他一面喝,一面喘气,手在發抖、腿在抽筋,那副樣子看在七姑奶奶眼里,視線立刻就模糊了。 “這是虛极了!”古應春對他妻子說,“這時候還不能多吃東西;你把那枝老山人參拿出來。” 這是因為胡雪岩已經兩個月沒有吃過一頓飽飯;坐只小船一路逃出來,由于身上帶著公事,不敢露面,晝伏夜行穿過一個接一個的“長毛窩”,沿途也不容易弄到食料;就算有,也不能盡情飽餐,因為腸胃太弱,驟飽之下,無法消化。相傳每年冬天開施粥厂,頭一天總有几個窮漢因為過于貪心而脹死;七姑奶奶也懂這個道理,急急去取了那枝出自大內、珍藏已久的吉林老山人參來,讓胡雪岩嚼咽而食,扶保元气。“小爺叔,”七姑奶奶望著他那條受傷的腿說:“我看看你的傷口。” 說著,就要伸手去捧他的腳,胡雪岩急忙往里一縮。傷是在嘉興附近為長毛盤問時,一句話不對勁被砍了一刀;無醫無藥,在荒郊野廟胡亂找了些香火掩敷,從小褂子上撕了些布條扎緊,如今正在潰爛,血污淋漓,肮髒不堪,所以胡雪岩不愿讓她沾手,“七姐,你不要動它。”胡雪岩說一句便喘气,停了一下又說了兩個字:“我餓!” “我曉得、我曉得!粥在熬了。”七姑奶奶想到一個辦法,“我先弄些東西來給小爺叔吃。” 我親自入廚,舀了一碗現成的雞湯,撇去浮油,撕一塊脯子肉剁成肉泥,倒在湯里;然后取一塊米粉做的奶糕,在雞湯中搗碎泡化,成了一碗“漿糊”,親手捧給胡雪岩。 一聞見香味,胡雪岩先就忍不住連連咽著唾沫;接到手里恨不得一下子吞進肚里,但他想到,過于露出“饞相”,會傷他們夫妻的心,所以不得不強自抑制著,裝得斯文從容地,一匙一匙舀著吃。 一大碗漿糊吃得光光,實在意有未盡;便用無可奈何的聲音說道:“七姐,五髒廟還在造反。” “小爺叔,”古應春勸他,“等下再吃! “喔!”胡雪岩點點頭,但臉上是异常失望的神色。七姑奶奶大為不忍,但也不能不顧他的腸胃,隨即說道:“這樣吧,弄點吃不坏的東西來吃。” 于是裝了几盤零食,松子、杏仁、蜜棗、金橘餅之類,為他“煞饞”;而就在這個時候,傷科醫生到了,檢視傷口,認為相當嚴重,總要半個月才能行動。 “這,這辦不到,”胡雪岩很著急地說,“至多三、五天,我一定要回去。” “什么?”七姑奶奶急急問道,“小爺叔,你還要回去?回杭州?” “是啊!杭州城里,多少張嘴都朝天張大了在等我。”“小爺叔是受王撫台的重托,特為到上海來買米的。”古應春向七姑奶奶解釋:“這是救命的事,小爺叔确是不便耽擱;我已經派人去請五哥來商量了。不過,”他轉臉向傷科醫生問道:“先生,無論如何要請你費心;不管用什么貴重藥,總要請你想個法子,讓我們這位小爺叔,三五天以內,就能走動。”“真的。”這時的七姑奶奶也幫著懇求,“郎中先生,你要做做好事;我們這位小爺叔早到一天,杭州城里就要多活好些人。這是陰功積德的大好事;郎中先生,你一生看過的病人,沒有比這位再要緊的。” 最后這句話很有力量,傷科醫生大為動容,將他的傷口左看右看,攢眉咂嘴了好半天,說出一句話來。“辦法是有,只怕病人吃不起痛苦。” “不要緊!”胡雪岩咬一咬牙說,“什么痛我都不在乎,只要早好!” “說說容易。”傷科醫生大搖其頭,“看你的樣子,人是虛弱到了极點;痛得厲害,人會昏過去。等我想想。”他轉臉問道:“古先生,你不是認識外國醫生?” 這一說,提醒了古應春;悔恨不迭——只為胡雪岩的模樣,令人震惊;一時昏瞀,竟想不起請西醫,如今倒不便“另請高明了”了。 “是!”他只好先回答了再說。 “外國醫生的看法來得慢:不過他們有兩樣藥很管用;你能不能去要點止痛藥來。” “這,”古應春面有難色,他知道西醫跟中醫不同,不曾診視過病人,不肯隨便給藥;而且止痛的藥也不止一种,有外敷、有內服,“要哪一种止痛藥,總得有個藥名才好。”“藥名就說不出來了;嘰哩咕嚕的洋文,弄不清楚。”傷科醫生略停一下,下了決心,“算了!耽誤時候,也不是一回事,我先動手。” 于是他從藥箱里取出一個布包,一打開來,雪亮耀眼,是几把大小不同的刀鉗;然后用新棉花擦拭傷口,運刀剜去腐肉,疼得胡雪岩滿頭大汗。古應春和七姑奶奶心惊肉跳,也陪著他淌汗;同時還得胡作鎮靜,想出話來安慰病人,七姑奶奶象哄小孩似地,不斷地說:“不疼、不疼,馬上就好了。” 畢竟好了,敷上止血定痛的“降香散”包扎妥當;傷科醫生自己也大大地舒了口气,“總算還好,沒有變成破傷風。”他說,“‘金瘡出血太多,其脈虛細者生。’如今千万要好好照料,疏忽不得。” 接著他又說了許多禁忌,不能勞動,不能生气,不能大說大笑;還要“忌口”,咸、酸、辣和熱酒、熱湯都不能喝,連熱粥也在禁忌之列。 “糟了!”七姑奶奶說,“剛喝了一大碗熱雞湯。”“喝也喝過了,提它干什么?”古應春說,“以后小心就是了。” 等傷科醫生一走,古應春要改請西醫來看;七姑奶奶不贊成,胡雪岩也表示不必,因為他自覺痛楚已經減輕,證明這位傷科醫生有些手段,自不宜更換醫生。 “我精神好多了。”胡雪岩說,“辦大事要緊。五哥怎么還不來?” “今天是他一徒弟續弦,在吃喜酒,我已經派人去追了。小爺叔,”古應春說:“有事你先分派我。” “好!”他探手入怀,掏摸了好半天,才掏出一個油紙包;遞了給古應春。 打開油紙包,里面是惊心動魄的王有齡的兩通血書,一通致閩浙總督慶端,乞援以外,更望設法督催一直逗留在衡州的李元度,帶領所募的湘勇,往杭州這方面打,好牽制長毛,減輕杭州的壓力。 還有一通是給江蘇巡撫薛煥的,要求籌餉籌糧,同時附著一件奏稿,托薛煥代繕拜發。其中詳敘杭州被圍絕糧,歸咎于駐在紹興的團練大臣王履謙,勾結劣紳,把持地方,視省城的危急,如秦人之視越;更駭人听聞的是,居然唆使莠民戕害命官——九月廿四,長毛竄陷錢塘江南岸,与杭州隔水相望的蕭山,如興知府廖宗元派炮船,迎頭攔擊;寡不敵眾,官軍敗退。王履謙和蕭紹一帶的百姓,平時就与官軍不和,猜忌甚深;這時以為炮船通敵,回來是替長毛帶路,王履謙便下令包圍活捉,格殺不論。 廖宗元得報,知道這縱非誣陷,也是极嚴重的誤會,赶緊親自出城彈壓。暴民一聲呼嘯,將廖宗元從馬上拉下來痛毆,王履謙袖手旁觀,默贊其事。由這一番內訌,替敵人制造了机會;長毛長驅猛扑,兵不血刃而陷紹興。長毛進城的前一天,王履謙攜帶家眷輜重,由紹興逃到宁波,經海道逃到福建;而杭州的糧道,也就此斷了。王有齡自然要參劾王履謙,措詞极其嚴厲;甚至有“臣死不瞑目”的話,可以想見他對王履謙怨恨入骨。 “這兩封血書,”古應春問道,“怎么樣處置?”“都送薛撫台——。” “好。”古應春不等他話完,就要起身,“我連夜送去。” “這倒不必。明天一早送去好了;我還有話。”“是!你說。” “我要托你面見薛撫台。”胡雪岩雖然气弱,但低微的語聲中,仍然顯得很有決斷:“米,我自己想辦法;運米的船,回頭要問五哥,能夠不麻煩官府最好。不過,他要替我派兵護運。” “這條路通嗎?” “有一條路好走,你不明白;五哥知道,等他來了再說。”胡雪岩又說:“還有几首詩,也請你送給薛撫台;你說我因為腿傷,不能當面去見他,要問杭州慘狀到什么樣子?請他看這几首詩就知道了。” 一面說,一面又在衣襟中摸索半天,才掏出几張极皺的紙。古應春擺在桌上抹平了細看,標題叫《辛酉杭城紀事詩》,作者名叫張蔭矩。一共是十二首七絕;每首都有注解,看到第五首,古應春念道:雍容鈴閣集簪裾,九月秋清气象舒;無數妖氛惊乍逼,十門從此斷軍書。 詩下的注解是:“九月二十六日,賊以數十万眾圍城,十門緊閉,文報從此不通,居民如籠中鳥,釜中魚。”古應春念到這里,屈指數了一下:“今天十一月初五,圍了四十天了。” “四十天不算多,無奈缺糧已久;圍到第十天就人心大亂了。”胡雪岩歎口气說:“你再看下去。” 接下去看,寫的是: 十面城門十面圍,大臣誰是識兵机? 國人望歲君胡胄,傳說張巡整隊師。 注是:“十月初六日,張軍門玉良援到,大獲胜仗;即派況副將文榜于下午入城見王中丞有齡,請城內連夜移兵出扎,便可与張軍門聯絡,以通糧道。饒軍門從旁阻之云:‘明日總來得及。’不料偽逆李秀成連夜筑成木城,于是餉道与張營隔絕。而十城隔濠,亦遍筑土城。當張軍門令況副將入城見中丞,以滅賊自任,百姓延頸覘伺,均言賊必扑滅。” 看完這首詩和原注,古應春問道:“饒軍門是誰?”“饒廷選。這個人因為救過廣信府,靠沈夫人出了大名,其實沒用。”胡雪岩歎口气說:“我勸過王雪公多少次,說他因人成事,自己膽子小得很。王雪公不听我的話。救杭州就靠這個机會;錯過這個机會,神仙來都沒救了。”“張玉良呢?”古應春又問,“這個人大家都說他不行,到底怎么樣?” “你再往下看。下面有交代。” 詩中是這樣交代: 桓侯勇健世無雙,飛炮當前豈肯降? 万馬不嘶軍盡泣,將星如斗落長江。 “怎么?陣亡了?” “陣亡了。”胡雪岩搖搖頭,“這個人也耽誤了大事,嘉興一敗,金華蘭溪又守不住,杭州就危險了。不過,總算虧他。”“詩里拿他比做張飛,說得他很好。” “他是陣亡殉國的,自然要說得他好。”胡雪岩黯然說道:“我勸王雪公暫且避一避。好比推牌九搖攤一樣,這一庄手气不順;歇一歇手,重新來過。王雪公不肯,他說他當初勸何根云,守土有責,決不可輕离常州;現在自己倒言行不符;怎么交代得過去?” “看起來王雪公倒是忠臣。” “忠臣?”胡雪岩冷笑:“忠臣几個錢一斤?我看他——。”語聲哽咽欲絕。古應春從未听胡雪岩說過什么憤激的話,而居然將“忠臣”說得一文不值,可以想見他內心的沉痛悲憤。只是苦于沒有話可以安慰他。 “先吃飯吧!”七姑奶奶說,“天大的事,總也得吃飽了才好打主意。而且小爺叔真的也餓了。” “提到杭州,我哪里還吃得下飯?”胡雪岩淚汪汪地抬眼,“你看最后那兩首詩。” 古應春細細看了下,顏色大變;七姑奶奶不免奇怪,“怎么了?”她問,“說什么?” “你听我念!”古應春一個字一個字地念。 剜肉人來非補瘡,饑民爭啖事堪傷;一腔熱血三升血,強作龍肝鳳脯嘗。 “什么?”七姑奶奶大惊問道“人吃人?” 古應春不即回答,一個字一個字地念著注解:“兵勇肆掠,居民鳴鑼捕獲,解送鳳山門王中丞常駐之處。中丞詢實,請王命盡斬之;尸積道旁,兵士爭取心肝下酒,饑民亦爭臠食之。‘食人肉’,平日見諸史乘者,至此身親見之。”就這一段話,將廳前廳后的人,听得一個個面無人色,七姑奶奶連搖搖頭:“世界變了!有這樣的事!”“我也不大相信。小爺叔真有其事?” “不但真有其事,簡直叫無足為奇。”胡雪岩容顏慘淡地喘著气說:“人餓极了,什么東西都會吃。” 他接下來,便講杭州絕糧的情形——這年浙西大熟,但正當收割之際,長毛如潮水般涌到;官軍節節敗退,現成的稻谷,反而資敵,得以作長圍久困之計。否則,數十万長毛無以支持;杭州之圍也就不解而自解了。 杭州城里的小康之家,自然有些存糧;升斗小民,卻立刻就感到了威脅,米店在閉城之前,就已歇業。于是胡雪岩發起開辦施粥厂,上中下三城共設四十七處,每日辰、申兩次,每次煮米一石,粥少人多,老羽婦孺擠不到前面,有去了三、四次空手而回的。 沒有多久,粥厂就不能不關閉。但官米還在計口平賣,米賣完了賣豆子,豆賣完了賣麥子。有錢的人家,另有買米的地方,是拿黃金跟鴉片向旗營的八旗兵私下交換軍糧。又不久,米麥雜糧都吃得光光,便吃藥材南貨,熟地、米仁、黃精,都可以代飯;棗栗之類,視如珍品,而海參,魚翅等等席上之珍,反倒是窮人的食料。 再后來就是吃糠、吃皮箱、吃釘鞋——釘鞋是牛皮做的;吃浮萍,吃草根樹皮。杭州人好佛,有錢人家的老太太,最喜歡“放生”;有處地方叫小云樓,專養放生的牛羊豬鴨,自然一掃而空了。 “杭州城里的人,不是人,是鬼;一個個骨頭瘦得成了一把,望過去臉上三個洞,兩個洞是眼睛,一個洞是嘴巴。走在路上,好比‘風吹鴨蛋殼’,飄飄蕩蕩,站不住腳。”胡雪岩喘口气,很吃力地說:“好比兩個人在路上遇著,有气無力在談話;說著,說著,有一個就會無緣無故倒了下去。另一個要去扶他;不扶還好,一扶頭昏眼花,自己也一跟頭栽了下去,爬不起來了。象這樣子的,‘倒路尸’,不曉得有多少?幸虧是冬天,如果是夏天,老早就生瘟疫了。”“那末,”七姑奶奶急急問道:“府上呢?” “生死不明。”胡雪岩垂淚說道:“早在八月里,我老娘說是避到鄉下好;全家大小送到北高峰下的上天竺,城一關,就此消息不知。” “一定不要緊的。”七姑奶奶說,“府上是積善之家,老太太又喜歡行善做好事,吉人天相,一定平安無事。”“唉!”古應春歎口气,“浩劫!” 這時已經鐘打八點,一串大蟹,蒸而又冷,但得知素稱佛地的杭州,竟有人吃人的慘狀,上上下下,誰都吃不下飯。七姑奶奶做主人的,自不能不勸;但草草終席,塞責而已。吃飽了的,只有一個聞信赶來的尤五,吃他徒弟的喜酒,自然奉為上賓;席間听得胡雪岩已到的消息,急于脫身,但仍舊被灌了好些酒,方得离席。此時一見之下,酒意去了七八分,只望著胡雪岩發愣。 “小爺叔,怎么弄成這個樣子?” “五哥,你不要問他了。真正人間地獄,九死一生,現在商量正事吧!” “請到里頭來。”七姑奶奶說,“我替小爺舖排好了。” 她將胡雪岩的臥室安排在古應春書齋旁邊的一間小屋;裱糊得雪白的窗子,生著极大的火盆,一張西洋銅床舖得极厚的被褥。同時又預備了“獨參湯”和滋養而易于消化的食物;讓他一面吃、一面談。 實際上是由古應春替他發言,“五哥,”他說,“杭州的百姓都要活活餓死了,小爺叔是受王撫台的重托,到上海來辦米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浙江藩庫發了兩万銀子;現銀沒法帶,我是空手來的。”胡雪岩說,“我錢庄里也不知道怎么樣?五哥,這筆帳只好以后再算了。” “錢小事,”古應春接口說道,“我墊。” “也用不著你墊,”尤五接口說道,“通裕庄一千石米在倉里;另外隨時可以弄一千石,如果不夠;再想辦法。米總好辦,就是怎么樣運法?” “運河不通了,嘉興這一關就過不去。”胡雪岩說,“只有一條路,走海道經鱉子門。” 鱉子門在海宁,是錢塘江入海之處、在明朝是杭州防備倭患的第一門戶。尤五對運河相當熟悉,海道卻陌生得很,便老實說道:“這我就搞不清楚了。要尋沙船幫想辦法。” 沙船幫走海道,從漕米海運之議一起,漕幫跟沙船幫就有勢不兩立的模樣。現在要請他跟沙船幫去打交道,未免強人所難;胡雪岩喝著參湯,還在肚子里盤算,應該如何進行,古應春卻先開口了。 “沙船幫的郁老大,我也有一面之識;事到如今,也說不得冒昧了。我去!” 說著,就站起身來;尤五將他一拉,慢條斯理地說:“不要忙,等我想一想。” 胡雪岩依然非常机敏,看出尤五的意思,便掙扎著起身;七姑奶奶緊赶一面扶,一面問:“小爺叔,你要啥?”胡雪岩不答她的話,站起身,叫一聲:“五哥!”便跪了下去。 尤五大惊,一跳老遠,大聲說道:“小爺叔、小爺叔,你這是為啥?折熬我了。” 古應春夫婦,雙雙將他扶了起來,七姑奶奶要開口,他搖搖手說:“我是為杭州的百姓求五哥!” “小爺叔,你何必如此?”尤五只好說痛快話了:“只要你說一句,哪怕郁老大跟我是解不開的對頭,我也只好去跟他說好話。” 他跟郁老大确是解不開的對頭——郁老大叫郁馥華,家住小南門內的喬家濱,以航行南北洋起家,發了好大一筆財。本來一個走海道,一個走運河,真所謂“河水不犯井水”;并無恩怨可言,但從南漕海運以后,情形就很不同了。尤五倒還明事理,大勢所趨,不得不然,并非郁馥華有意想承攬這筆生意,打碎漕幫的飯碗;但他手下的小弟兄,卻不是這么想。加以沙船幫的水手,趾高气揚;茶坊酒肆,出手闊綽,漕幫弟兄相形出絀,越發妒恨交加,常起摩擦。 有一次兩幫群毆,說起來,道理是漕幫這面欠缺。但江湖事,江湖了;郁馥華听信了江蘇海運局中几個候補佐雜的話,將尤五手下的几個弟兄,扭到了上海縣衙門。知縣劉郇膏是江蘇的能員,也知道松江漕幫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愿多事;同時古應春在上海縣衙門也算是吃得開的,受尤五之托,去說人情。兩下一湊,劉郇膏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傳了尤五到堂,當面告誡一番,叫他具了“不再滋事”的切結,將人領了回去。 這一下結怨就深了。在尤五想,連縣大老爺都知道松江漕幫不好惹,网開一面;郁馥華反倒不講江湖義气,不想想大家都是“靠水吃水”,一條線上的人。既然如此,兩不往返;尤五特地召集所屬碼頭的頭腦,鄭重宣布:凡是沙船幫的一切,松江漕幫,不准參預。有跳槽改行到沙船幫去做水手的,就算“破門”,從今見面不認。 郁馥華自己也知道做錯了一件事,深感不安;几次托人向尤五致意,希望修好。尤五置之不理,如今卻不得不違反自己的告誡,要向對方去低頭了。 “為小爺叔的事,三刀六洞,我也咬一咬牙‘頂’了;不過這兩年,我的旗號扯得忒足,一時無法落篷。難就難在這里。” “五哥,你是為杭州的百姓。”胡雪岩說,“我腿傷了,沒辦法跟郁老大去辦交涉——話說回來了,出海進鱉子門這一段,不要緊;一進鱉子門,反有風險,郁老大作興不肯點頭只有你去托他,他要賣你一個交情,不肯也得肯。至于你說旗號扯得太足,落不下篷,這也是實話;我倒有個辦法,能夠讓你落篷,不但落篷,還讓你有面子,你看怎么樣?”“小爺叔,你不要問我,你說怎么樣,就怎么樣。其實我也是說說而已;真的沒有辦法也只好硬著頭發去見郁老大。”“不會讓你太受委屈。”胡雪岩轉臉說道:“老古,我請你寫封信;寫給何制台——。” “寫給何制台?”古應春說,“他現在不知道躲在哪里?”“這難道打听不到?” “打听是一定打听得到的。”尤五接口說道,“他雖然革了職,要查辦,到底是做過制台的人,不會沒人曉得。不過,小爺叔,江蘇的公事,他已經管不到了,你寫信給他為啥?” “江蘇的公事他雖管不到,老長官的帳,人家還是要賣的。”胡雪岩說,“我想請他交代薛撫台或者上海道,讓他們出來替五哥跟郁老大拉拉場。” “不必,不必!”尤五亂搖雙手,“現任的官儿,我跟他們身分不配;這种應酬,場面上尷尬得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古應春倒覺得胡雪岩的話,大有道理,便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有地方大員出面調停,雙方都有面子,應該順勢收篷了。” “這還在其次,”他接下來講第二個理由:“為了小爺叔的公事,郁老大的沙船是無論如何少不了的;不過風險太大,就算賣五哥你的面子,欠他的這個情,將來很難補報。有官府出面,一半就等于抓差;五哥,你的人情債不就可以輕得好多?” “老古的話,一點不錯。”胡雪岩連連點頭,“我正是這個意思。” 既然他們都這樣說,尤五自然同意。于是胡雪岩口述大意,古應春代為執筆,寫好了給何桂清的信;約定第二天一早分頭奔走,中午都得辦妥。至于運米的細節,要等尤五跟郁馥華言歸于好以后才談得到。 安頓好了兩撥客人,七姑奶奶上床已交半夜子時了;向丈夫問好胡雪岩的公事,听說其中有寫信給何桂清的這一段周折,當時就“跳”了起來。 “這是什么時候?還容得你們‘城頭上出棺材,大兜大轉’!且不說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快餓死光了;光是看小爺叔這副樣子來討救兵,就該連夜辦事。”她气鼓鼓地說,“真正是,看你們男子漢,大丈夫,做事怎么這樣子娘娘腔?”古應春笑了,“你不要跟我跳腳,你去問你哥哥!”他說:“不是我勸,五哥跟郁老大的過節還不肯解呢!”“等我去!”七姑奶奶毫不遲疑地,“等我去跟五哥說。” 不用她去,尤五恰好還有私話要跟妹夫來說;一開門就遇見,見她滿臉不悅的樣子,不由得詫异。 “怎么?跟哪個生气?” 古應春一听這話,赶緊攔阻:“七姐,你跟五哥好說。五哥有五哥的難處,只要你講得有道理,五哥會听的。”“好,我就講道理。五哥,你進來坐,我請問你一句話,是小爺叔的交情要緊?還是什么制台、撫台的面子要緊?”“你問這話啥意思?” “自然有講究。你先回了我的話,我再講緣故給你听。”“當然小爺叔的交情要緊。” “好!”七姑奶奶臉色緩和下來了,“我再問一問,杭州一城百姓的命,跟我們漕幫与郁老大的過節,五哥,你倒放在天平上稱一稱,哪一方來得重?” 尤五啞然,被駁得無話可說。古應春又高興,又有些不安;因為雖是娘舅至親,到底要保持一分客气,有些話不便率直而言,現在有了“女張飛”這番快人快語,足以折服尤五,但又怕她妻子得理不讓人,再說下去會使得尤五起反感,希望她适可而止。 七姑奶奶長了几歲,又有了孩子,自然亦非昔比;此時聲音放得平靜了:“依我說,小爺叔是想替你掙面子,其實主意不大高明。” “這樣說,你必有高明主意?”古應春點她一句:倒不妨慢慢說給五哥听一听,看看行不行得通?” “要做官的出來拉場,就有點吃罰酒的味道,不吃不行——。” “對!”尤五一拍大腿,大為稱賞,“阿七這話說到我心里了,小爺叔那里我不好駁,實實在在是有點這樣的味道。”“江湖事,江湖了。”七姑奶奶又有些慷慨激昂了,“五哥,你明天去看郁老大,只說為了杭州一城百姓的性命,小爺叔的交情,向他低頭,請他幫忙。這話傳出去,哪個不說你大仁大義?” 尤五凝神想了一下,倏然起身,一句話不說就走了——他要跟妹夫說的私話,就是覺得不必惊動官府,看看另外有更好的辦法沒有?這話,現在也就不必再說了。 一到小南門內喬家濱,老遠就看到郁家的房子,既新且大。郁馥華的這所新居,落成不久,就有小刀會起事,為劉麗川頭尾盤踞了三年;咸丰五年大年初一,江蘇巡撫吉爾杭阿由法國海軍提督辣尼爾幫忙,克复了上海縣城,郁馥華收复故居,大事修葺,比以前更加華麗了。 尤五還是第一次到郁家來,輕車簡從,無人識得;他向來不備名帖,只指一指鼻子說:“我姓尤,松江來的。” 尤五生得勁气內斂,外貌不揚,衣飾亦朴素得很;郁家的下人不免輕視,當他是來告幫求職的,便淡淡地說了句:“我們老爺不在家,你明天再來。” “不,我有极要緊的事,非見你家老爺不可。請派人去找一找,我就在這里立等。” “到哪里去找?”郁家的下人聲音不好听了。 尤五是极有涵養的人,而且此來既然已下了降志以求的決心,亦就容易接受委屈,便用商量的語气說道:“既然如此,你們這里現成的條凳,讓我坐等,可以不可以?” 郁家門洞里置兩條一丈多長的條凳,原是供來客隨帶的跟班和轎夫歇腳用的,尤五要坐,有何不可?盡管請便就是。 這一坐坐了個把時辰,只見來了一輛极漂亮的馬車,跨轅的俊仆,跳下車來,將一張踏腳凳放在車門口,車廂里隨即出來一名華服少年,昂然入門。 這個華服少年是郁馥華的大儿子郁松年,人稱“郁家秀才”——郁馥華雖發了大財,總覺得子侄不得功名,雖富不貴,心有未足,所以延請名師,督促郁松年下帷苦讀。但“場中莫論文”,一直連個秀才都中不上,因而捐銀五万,修葺文廟,朝廷遇有這种義舉,不外兩种獎勵,一种是飭令地方官為此人立牌坊褒獎,一种是增加“進學”,也就是秀才的名額。郁馥華希望得到后一种獎勵,經過打點,如愿以償。 這是為地方造福,但實在也是為自己打算。學額既已增加,“入學”就比較容易;郁松年畢竟得青一衿。秀才的官稱叫做“生員”;其間又有各种分別,占額外名額的叫做“增生”,但不論如何,總是秀才,稱郁松年為“郁家秀才”,表示這個秀才的名額,是郁家斥巨資捐出來的,當然有點菲蒲的意味在內。 但是郁松年倒非草包,雖不免紈褲習气,卻是有志于學,彬彬有禮;當時已經在下人一片“大少爺”的招呼聲中,進入屏門,忽然發覺有异,站定了,回身注視,果然看到了尤五。 “尤五叔!”他疾趨而前,請了個安,惊喜交集地問,“你老人家怎么在這里?” “我來看你老人家,”尤五气量甚寬,不肯說郁家下人的坏話,“听說不在家,我等一等好了。” “怎么在這里坐?”郁松年回過臉去,怒聲斥責下人:“你們太沒有規矩了,尤五爺來了,怎么不請進去,讓貴客坐在這里?” 原先答話的下人,這才知道自己“有眼不識泰山”。自家主人跟尤五結怨,以及希望修好而不得的經過,平時早就听過不止一遍;如今人家登門就教,反倒慢客,因此而得罪了尤五,過在不宥,說不定就此敲碎了絕好的一只飯碗,所以嚇得面無人色。 尤五見此光景,索性好人做到底了,“你不要罵他,你不要罵他。”他赶緊攔在前面,“管家倒是一再邀我進去,是我自己愿意在這里等,比較方便。” 听得這一說,郁松年才不言語,“尤五叔,請里面坐!”他說,“家父在勘察城牆,我馬上派人去請他回來。”“好的,好的!實在是有點要緊事,不然也不敢惊動你老人家。” “尤五叔說哪里話?請都請不到。” 肅客入廳,只見華堂正中,懸一塊藍底金字的匾額,御筆四個大字:“功襄保赤”。這就是郁馥華此刻去勘察城牆的由來——當上海收复時,外國軍艦在浦江南碼頭開炮助攻,從大南門到大東門的城牆,轟坏了一大片;朝廷以郁家巨宅曾為劉麗川盤踞,郁馥華難免資匪之嫌,罰銀十万兩修复城牆,而經地方官陳情,又御賜了這一方匾額。如今又有長毛圍攻上海的風聲;郁馥華怕自己所修的這段城牆,不夠堅固;万一將來由此攻破,責任不輕,所以連日勘察,未雨綢繆。听郁松年說罷究竟,尤五趁机安了個伏筆,“令尊一向熱心公益,好极、好极!”他說,“救人就是救己,我今天就是為了這件事來的。” “是!”郁松年很恭敬地問道:“尤五叔是先吩咐下來,還是等家父到了再談?” “先跟你談也一樣。”于是尤五將胡雪岩間關乞糧的情形,從頭細敘;談到一半郁馥華到家,打斷了話頭。“尤五哥;”郁馥華是個中號胖子,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又喘又笑地說,“哪陣風把你吹來的。難得,難得!”“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件事來求你;正跟你們老大談。” 郁松年接口提了一句:“是要運糧到杭州——。”郁馥華腦筋极快,手腕极其圓滑,听他儿子說了一句,立刻就猜想到一大半;急忙打岔說:“好說,好說!尤五哥的事,總好商量。先坐定下來;多時不見,談談近況。尤五哥,你的气色好啊,要交鴻運了!” “托福、托福。郁老大,今天我來——。” “我曉得,我曉得。”郁馥華不容他談正事;轉臉向他儿子說道:“你進去告訴你娘,尤五叔來了;做几樣菜來請請尤五叔,要你娘親手做。現成的‘糟缽頭’拿來吃酒,我跟你尤五叔今天要好好敘一敘。” 尤五早就听說,郁馥華已是百万身价,起居豪奢;如今要他結發妻子下廚,親手治饌款客,足見不以富貴驕人,這點象熬不忘貧賤之交的意思,倒著實可感,也就欣然接受了盛情。 擺上酒來,賓主相向相坐;郁馥華學做官人家的派頭,子弟侍立執役,任憑尤五怎么說,郁松年不敢陪席。等他執壺替客人斟滿了,郁复華鄭重其事地雙手舉杯,高与鼻齊,專敬尤五;自然有兩句要緊話要交代。 “五哥,”他說,“這几年多有不到的地方,一切都請包涵。江海一家,無分南北西東;以后要請五哥隨處指點照應。”說著,仰臉干了酒,翻杯一照。 尤五既為修好而來,自然也干了杯,“郁老大,”他也照一照杯,“過去的事,今天一筆勾銷。江海一家這句話不假,不過有些地方,也要請老大你手下的弟兄,高抬貴手!”“言重、言重!”郁馥華惶恐地說了這一句,轉臉問道:“看福全在不在?” 尤五也知道這個人,是幫郁复華創業的得力助手;如今也是面團團的富家翁。當時將他喚了來,不待郁复華有所言語,便兜頭作了個大揖,滿臉暗笑地寒暄:“尤五叔,你老人家還認得我吧?” “喔,”尤五有意眨一眨眼,作出惊喜的神气,“是福全哥,你發福了。” “不敢當,不敢當。尤五叔,你叫我小名好了。”“真的,他們是小輩;尤五哥你客气倒是見外了。”郁馥華接著轉臉告誡福全:“你關照下去,江海一家,松江漕幫的弟兄,要當自己人一樣,處處尊敬、處處禮讓。尤五叔有啥吩咐,就跟我的話一式一樣。” 他說一句,福全答應一句;神態不但嚴肅,而且誠懇。江湖上講究的是“受人一尺,還人一丈”;尤五見此光景,少不得也有一番推誠相与、謙虛退讓的話交代。 多時宿怨,一旦解消,郁馥華相當高興。從利害關系來說,沙船幫雖然興旺一時,而漕幫到底根深蒂固,勢力不同,所以兩幫言歸于好,在沙船幫更尤其來得重要。郁馥華是個极有算計的人,覺得這件事值得大大舖張一番;傳出去是尤五自己愿意修好,豈不是足可以增加光彩与聲勢的一件好事?打定了主意,當即表示,就在這几天,要挑個黃道吉日,大擺筵宴,略申敬意。言語懇切,尤五不能也不宜推辭;當下未吃先謝,算是定了局。 這一下情分就更覺不同,郁馥華豪飲快談,興致极好。尤五卻頗為焦急,他是有要緊事要談,哪有心思敘舊?但又不便掃他的高興;這樣下去,等主人喝得酪酊大醉,豈不白來一趟? 等了又等,也是忍了又忍,快將忍不住時,郁松年看出苗頭,提醒他父親說:“爹!尤五叔有事要跟爹商量呢!”“喔,喔,是的。”郁馥華不能再裝馬虎了,隨即轉臉說道:“尤五哥,你倒請再說一遍看。” “是這樣的,有一批米,要借重老大你的船;走海道,由海宁進鱉子門,入錢塘江,運到杭州。”尤五又說,“杭州城里的百姓,不但吃草根樹皮,在吃人肉了;所以這件事務必要請老大你幫忙,越快越好。” “尤五哥,你的事,一句話。不過,沙船幫的情形,瞞不過你,鱉子門這條路從來沒有去過,水性不熟,會得擱淺,豈不耽誤大事?”他緊接著說,“當然,漕幫弟兄可以領路,不過沙船走到江里,路道不對。這樣子,我馬上找人來商量,總要想條万全之計。好不好明天給你回話?” 听得這一說,尤五頗為不悅;心里在想,這种兵荒馬亂的時候,到哪里都是冒險;就算承平時候,風濤險惡,也沒有什么保險不出事的把握。說要想一條万全之計,不就是有心推托? 想是這樣想,當然決沒有發作的道理,不過話要點他一句,“郁老大,”他說,“親兄弟,明算帳,人情歸人情,生意歸生意;請你仔細盤算一下,運費出公帳,何必放著河水不洗船?” “言重,言重!尤五哥,你誤會了,我決不是在這上頭打算盤。為的是……。”郁馥華覺得怎么樣說都不合适,而且也要問問路上的情形,便改口問道:“尤五哥,那位胡道台,我久仰大名,好不好領我會一會他?” 胡道台就是胡雪岩;這几年連捐帶保,官運亨通,成了浙江省城里亦官亦商的一位特殊人物;尤五原就有意替他們拉攏見一面,現在郁馥華自己開口,當然毫無推辭,而且表示:“說走就走,悉听尊便。” “今天太匆促了!一則喝了酒,二則,草草未免不恭。准定明天一早,我去拜訪;不知道胡道台耽擱在哪里?”“他住在舍親古應春家。明天一早我來接。” “原來是老古那里。我們也是熟人,他府上我去過;不必勞駕,我自己去就是了。” 談到這里,告一段落;而且酒也夠了,尤五起身告辭。一回到古家,七姑奶奶迎上前來,雖未開口,那雙眼睛卻比開口還顯得關切。 “怎么樣?” 尤五不答,只問胡雪岩的傷勢如何?這倒是使得七姑奶奶可以高興的,夸贊傷科醫生有本事;胡雪岩的痛楚大減,傷口好得很快,預計三天以后,就可以下床走動了。“這也是人到了這里,心就安了。”七姑奶奶又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郁老大如果肯幫忙;真比吃什么藥都有用。” “幫忙是肯幫的,事情沒有那么快。先跟小爺叔談了再說。” 于是從頭談起。一旁靜听的七姑奶奶,先是一直含著笑;听到郁馥華說要明天才有回話,一下子跳了起來。“這明明是推托嘛!” “七姐,”胡雪岩赶緊攔住她說:“人家有人家為難的地方。你先不要著急;慢慢儿商量。” “我是替你著急,小爺叔!” “我曉得,我曉得。”胡雪岩依舊從容不迫地,“換了我是郁老大,也不能不仔細;海面上沒有啥,一進了鱉子門,走在錢塘江里,兩岸都是長毛,他自然要擔足心事。這件事只有這樣辦,一方面,我們要跟他說實話,哪里有危險,哪里沒有危險,出了危險,怎么樣應付?一方面得要請他放點交情;冒一冒險。俗語說:“前半夜想想人家,后半夜想想自己。’我們現在先想自己,有什么好處到人家那里;人家肯看交情上頭,一冒一冒險。” “對!”尤五不胜傾倒,“小爺叔這兩句話入情入理;照這樣去想,事情就可以辦通了。” “好吧!”七姑奶奶無可奈何;轉個念頭,自己女流之輩,可以不必來管這樁大事,便即說:“天塌下來有長人頂,与我不相干,你們去商量。”說完轉身就走。 “七姐!”胡雪岩急忙喊道:“有件事非跟你商量不可。你請回來!” 她自然又立腳站定。胡雪岩原是听她的話近乎賭气,其實并沒有什么事要她商量,不過既已說出口,倒又不得不找件事跟她商量了。 靈机一動,開口只道:“七姐,上海我半年不曾來過了,最近有沒有好的棺子?” “有啊!”七姑奶奶答道:“新開一家泰和館,一統山河的南北口味,我吃過几次,菜刮刮叫。” “地方呢,寬敞不寬敞?” “豈止寬敞?慶興樓、复新園、鴻運樓,數得出的几家大館子,哪一家都沒有它講究。”七姑奶奶問道:“小爺叔,你是不是要請客?” “我的心思瞞不過七姐。”胡雪岩笑著回答,是有意恭維她一句;然后轉臉看著尤五說:“五哥,你既然委屈了,索性看我們杭州一城百姓的面上,委屈到底,請你出面請個客拿郁老大手下的大小腳色都請到;我們漕幫弟兄,最好也都到場,給足了他面子,看他怎么說?” “好的。一句話。” “那就要托七姐,定泰和館的席。名歸五哥出,錢歸我出……。” “這用不著你交代。”七姑奶奶搶著說,“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定多少桌席。” 這當然要問尤五,他慢吞吞地答道:“要么不請;請了就不管他多少人了。我只一張帖子,統請沙船幫全体弟兄;拿泰和館包下來,開流水席,有一桌算一桌。” “這倒也痛快。就這么說了。”胡雪岩向七姑奶奶拱拱手:“拜托、拜托!” 七姑奶奶最喜歡排場熱鬧,一諾無辭;但粗中有細,想了想問道:“哪一天請?” “不是要快嘛!”尤五答說,“要快就在明天。” 七姑奶奶不作聲,將排在門背后的皇歷取了下來,翻了翻說:“明天怕不成功,是好日子;總有人做親,在它那里請客。后天是個平日,‘宜祭祀、訂盟、余事不宜。’不曉得可以不可以?” “可以!”胡雪岩接口便說:“我們這就算‘訂盟’。” 事不宜遲,七姑奶奶當時便取了一封銀洋,親自坐馬車到泰和館去定席。尤五便找古家的帳房趙先生來,寫好一封大紅全帖,送到喬家濱郁家,同時又派人去找他一個心愛的徒弟李得隆來辦事。 他們兄妹在忙,胡雪岩一個人躺在床上盤算;等尤五再回進來時,他已經盤算停當了。 “五哥,我們現在一樁樁來談。米怎么樣?” “我已經關照下去,今天下午就可成局。”尤五答道:“雖說多多益善,也要看郁老大有多少船?總而言之一句話,只要他有船,我就有米。” “那好。我們談船。郁老大怕來怕去,最怕長毛。不過不要緊;長毛在岸上,我們在江里,他們沒有炮船,就不必怕他。至多坐了小划子用洋槍來攻;我們自己能有一批人,備它几十杆好槍,說開火就開火,打他個落流水。”胡雪岩又說,“這批人,我也想好了;不知道老古跟楊坊熟不熟?”尤五懂他的意思,點點頭說:“很熟的。就不熟也不要緊。”“何以呢?”胡雪岩問。 “小爺叔,你的意思是不是想借洋將華爾的人?”“對啊!”胡雪岩問,“不是說洋將跟上海道的交涉,都是楊坊在居間接頭的嗎?” “一點不錯。楊坊是‘四明公所’的董事;宁波也是浙江,為家鄉的事,他沒有不肯出力的道理,就算不認識,一樣也可以請他幫忙。” “我對此人的生平不大清楚,當然是有熟人從中說話,事情更容易成功。不過,我想是這樣,行不行得通,還不曉得。先要問一問老古;他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 “不必問他,”尤五手一指:“現在有個人在這里。” 這個人就是蕭家驥。他是一早跟了古應春去辦事的;由于胡雪岩關照,王有齡的兩封血書要面遞薛煥,所以古應春一直守在江蘇巡撫設在上海的行署中,等候傳見。為怕胡雪岩惦念,特地先派蕭家驥回來送信。 “你看,”胡雪岩對尤五說,“這就是我剛才盤算,要借重洋將的道理。官場辦事,沒有門路。就會行不通;要見薛撫台一面都這么難,哪里還能巴望他派兵替我們護糧。就算肯派;也不是三天兩天就走得動的。”他加重語气又說:“我主意打定了,決定我們自己想辦法。” 于是尤五將他的打算告訴了蕭家驥;蕭家驥靜靜地听完,并未作聲。 “怎么樣?家驥!”胡雪岩催問著:已看出他另有主意。“這件事有個辦法,看起來費事,其實倒容易。”他說,“不如請英國或者法國的海軍提督,派兵船護送。” “這——”尤五首先就表示怀疑,“這行得通嗎?”“行得通的。”蕭家驥說:“外國人另有一套規矩,開仗是一回事,救老百姓又是一回事。如果說:這批米是軍糧,他們就不便護送;為了救老百姓,當然可以。” 听這一說,胡雪岩大為高興;但是,“這要怎么樣說法;跟哪個去接頭?”他問。 “我就可以去!”蕭家驥自告奮勇;但立刻又加了一句:“不過先要問問我師父。” “你的師父當然贊成,”尤五接口說道,“不過,我始終不大相信,只怕沒有這么好的事。” “那也不妨雙管齊下。”胡雪岩問蕭家驥:“你看,我們自己出錢,請華爾派几十個人保護,這個辦法可以不可以試一試?” “試是沒有什么不可以試的。”蕭家驥答說:“不過,我看很難。為什么呢——。” 為的是第一,華爾部下的“佣兵”,已經為上海道吳煦“慣”坏了,花了大錢,未必能得他們的出死力;第二,這批佣兵是“步軍”,在水上能不能發揮威力,大成疑問。“說得有道理。”胡雪岩最不肯掩沒人的長處,對蕭家驥大為欣賞,“家驥,這件事倒要請你好好幫我一個忙。” “胡先生言重了,有什么事,盡管吩咐就是。” 一個賞識,一個仰慕,于是尤五有了一個計較,暫且不言;要等古應春回來了再說。 “薛撫台見著了。”古應春的神情不愉,“小爺叔,王雪公要想指望他肯出什么大力,恐怕是妄想。” “他怎么說?”胡雪岩很沉著地問。 不問還好,問起來教人生气。薛煥歎了一大遍苦經;又怪王有齡在浙江自己不想辦法練軍隊,軍餉都接濟了皖南和江西,如今局勢一坏,連帶上海亦吃緊。又提到他在江蘇的時候,如何跋扈剛愎;言下大有落到今日的光景,是自取其咎之意。 “也難怪他!”古應春又說:“京里鬧得天翻地覆,兩個親王都送了命,如今又是恭王當政;一朝天子一朝臣,曾國藩也快到兩江來了,薛撫台署理兩江總督跟實缺江蘇巡撫的兩顆印把子,看起來搖搖欲墜,心境當然不好。”“我知道。”胡雪岩說,“你沒有來之前,我跟五哥還有家驥,都商量過了;本來就不想靠他。不過,他到底是江蘇巡撫,王雪公的折子,一定只有請他拜發。不知道這件事,他辦了沒有?” “這他不敢不辦。”古應春說,“連催李元度的公事,都已經交待下去。我還怕下面太慢,特意打了招呼;答應所有的公事,明天都一起辦出。” “那就不管它了。我們商量我們的。” 于是尤五和蕭家驥將剛才所談經過,原原本本說了給古應春听。這在他是個很大的安慰;本來為了要見薛煥,將大好時光,白白糟蹋,不但生气,而且相當著急。照現在看起來,路子甚多,事情并不是無處措手,因此愁怀一去,精神大為振作。 “既然如此,我們要把宗旨先定下來;請兵護送的事,能夠說動英、法提督,派兵護送,不但力量夠強,足可保險,而且還不用花錢,不過有兩層顧慮,第一、恐怕仍舊要江蘇巡撫出公事;第二、不是三、五天之內可以辦得成的。”“慢就不行!”胡雪岩立即答說,“我現在度日如年,巴不得明天就走。” “要快只有雇華爾的部下。這筆錢,恐怕不在少數。”“要多少?” “要看雇多少人?每個人起碼三十兩銀子;死一下撫恤一千。照五十個人算,最少一千五;如果——。” 如果全數陣亡,就得另外撫恤五万;話到口邊,古應春才發覺這話太喪气,果然如此,胡雪岩的性命自然也就不保,所以把話硬咽了下去了。 胡雪岩卻不以為意,“一千五就一千五;帶隊官總要多送些,我不在乎。倒是,”他指著蕭家驥說,“他的顧慮不錯,只怕在岸上打慣了仗的,一上了船,有勁使不出,有力用不上。”“這要問他們自己才知道。雖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性命到底是拿錢換不來的;如果他們沒有把握,當然不敢貿然答應。我們局外人,不必自作聰明。” 古應春最后這句話,頗有告誡學生的意味;因而原有一番意見想陳述的蕭家驥,就不便開口了。 “說到楊坊,我也認識;交情雖不深,倒承他不棄,還看得起我。今天晚上我就去看他。” “對了!我們分頭行事。此刻大家規定一下,米跟沙船,歸我;請洋將歸你。”尤五對古應春說,“還有件事,你要調一批現頭寸來。” “這不要緊!”胡雪岩從手上取下一個戒指,交給古應春:“我往來的几家號子你是曉得的;看存著有多少頭寸,你隨意調度就是。” 戒指是赤金的,沒有一兩也有八錢,其大無比,其俗也無比;但實際上是一枚圖章,憑戒面上“胡雪岩印”四個朱文篆字,調集十万八万銀子,叱嗟立辦。不過以古應春實力,也還用不到此。 “不必!”你這個戒指片刻不离身,還是你自己帶著。”“不然!”胡雪岩說,“我另外還有用意。這一次回杭州,好便好;如果將來再不能見面,一切托你料理。人欠欠人,等我明天開出一張單子來交給你。” 托到后事,無不慘然;古應春也越發不肯收下他那枚戒指圖章,拉過他的手來,硬要替他戴上,正在拉拉扯扯的時候,七姑奶奶回來了;少不得詢問究竟。大家都知道她重感情,說破了一定會惹她傷感,所以彼此使了個眼色,隨意扯句話掩飾了過去。 “菜定好了,八兩銀子一桌的海菜席;包他們四十桌。”七姑奶奶說,“那里老板說是虧本生意,不過要借這樁生意創招牌。人家既然看得這么重,人少了,場面不夠熱鬧,面子上不好看,五哥,我倒有點擔心。” “擔什么心?叫人來場面、吃酒席,還怕沒有人?回頭我會關照李得隆。” “那末郁老大那里呢?” “這你更可以放心。小爺叔想的這個辦法,在郁老大求之不得,來的人一定多。”尤五又說,“你再要不放心,我叫李得隆放個風出去,說我們包了泰和館,大請沙船幫,不來就是看不起我們。” “那好。我叫人去通知,再預備十桌在那里。”七姑奶奶一面說,一面就走了出去。 “七姐真有趣。”胡雪岩笑道:“好熱鬧,一定是福气人。”“閒話少說。我還有一樁事,應春,你看如何?”尤五說道:“小爺叔要人幫忙;我說實話,你我去都沒啥用處。我派李得隆,你派蕭家驥,跟了小爺叔一路到杭州。”“嗯1”古應春略有遲疑的神情。 “不必,不必。”胡雪岩最知趣,赶緊辭謝。 古應春實在很為難。因為蕭家驥跟他的關系,与漕幫的情形不同;漕幫開香堂收徒弟,師父之命,其重如山,而且出生入死,不當回事。蕭家驥到底只是學洋文,學做生意的徒弟,到這种性命出入的事,不便勉強,要問問他本人。 但是胡雪岩這方面的交情,實在太厚;能有一分力,一定要盡一分力,決說不出推辭的話來。同時看出胡雪岩口稱“不必”;臉上卻有失望的表情,越覺得過意不過去了。想一想只有老實說:“小爺叔,如果我有個親兄弟,我都一定叫他跟了你去。家驥名為徒弟,到底姓蕭;我來問問他看。”說到這里,發覺話又不妥,如果蕭家驥膽怯不肯去;豈不又顯得自己的徒弟“不夠料”,因而只好再加一句掩飾的話:“他老太太病在床上,如果病勢不礙;我想他一定會去的。” 話剛完,門外有人接口,是蕭家驥的聲音;他正好走了來听見,自告奮勇:“我去!我一定去!” 這一下解消了古應春的難題;也覺得臉上很有光彩,但胡雪岩卻不能不辭謝——他也知道蕭家驥母親病在床上的話,是古應春為了体恤徒弟,有意留下的一個退步。只是“光棍好做,過門難逃”;而且這個“過門”,古應春不便來打,要自己開口。 “家驥,我曉得你義气,不過為人忠孝當先,令堂老太太身体不舒服,你該留下來侍奉。” “不礙,不礙!”蕭家驥也很机警,很快地答說:“我娘胃气痛是老毛病;兩三天就好了。” “那就這樣吧!”古應春站起身來:“既然你要跟了去,一切事情要接得上頭才好;你跟我一起去看‘大記’楊老板。”楊坊開的一家專銷洋庄的號子,就叫“大記”;師徒二人到了那里,楊坊正在大宴客商,相邀入座應酬一番,亦無不可;但古應春為了表示事態緊急,堅辭婉拒;同時表示有個不情之請:需要當然就單獨交談。 “好!”楊坊慨然許諾,“請到這面來。” 就在客廳一角,促膝并坐;古應春開門見山地道明來意,楊坊吸了口气,樣子顯得頗為棘手似地。 “楊兄,恕我再說句不該說的話,浙東浙西,休戚相關;看在貴省同鄉的面上,無論如何要請你想辦法。”“我自然要想辦法,自然要想辦法。”楊坊一疊連聲地說:“為難的是,最近華爾跟吳道台鬧意气。洋人的脾气很倔,說好什么都好;犯了他的性子,不容易說得進話去。現在只有這樣:我先派人去約他,今天晚上見個面。等我敷衍完了客人,我們一起去;便菜便酒,你何妨就在這里坐了。 說到這話,古應春自然不便再推辭;入席酬酢,同時在肚子里盤算,如何說動華爾? “師父,我想我先回去一趟,等下再來。”蕭家驥忽然說道:“我要好好去問一問胡先生。” “問什么? “洋人做事情仔細,又是打仗;路上的情形,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不然決不肯答應。” “一點不錯。”楊坊大為贊許,“這位小阿弟實在有見識。那你就快去吧!兩個鐘頭談得完談不完?” “夠了。” “好。我就約華爾九點鐘碰頭;八點半鐘請你無論如何赶了來。” 蕭家驥不到頂定的時間,就已去而复回;除了將他想到該問的情形都問明白以外,還帶來胡雪岩一句話。 “師父!胡先生叫我跟師父說:請將不如激將!” 這真有點“軍師”的味道了;運籌帷幄,決胜千里,付下來這樣一個“錦囊”。古應春在顛簸的馬車上,反复体味著“請將不如激將”這六個字。 華爾扎營在滬西靜安寺附近;楊坊是來慣的,營門口的衛兵拿馬燈一照,揮揮手放行,馬車一直駛到華爾的“簽押房”。 介紹過后,四個人圍坐在一張小圓台上;楊坊開個頭,說古應春是浙江官場的代表之一,有事相懇。接著便由古應春發言,首先補充楊坊的話,表明自己的身分,說浙江官場的正式代表是胡雪岩;一個受有清朝官職的很成功的商人,而他是胡雪岩所委派的代表。 說到這里,華爾提出第一個疑問:“胡先生為什么要委派代表?” “他受傷了,傷勢很重;為了希望在三到五天以內赶回去,他需要遵守醫生的囑咐,絕不能行動。”古應春說:“他就住在我家養傷。” “喔!”華爾是諒解的神態:“請你說下去。”于是古應春道及本意,提出希望以外,還有一番恭維;說華爾一定會站在人道的立場,助成這場義舉,而他的勇敢的部下,亦一定會圓滿達成任務。 說到一半,華爾已在不斷搖頭;等他說完,隨即用冷峻的聲音答道:“抱歉!我很同情,但是沒有辦法給你們什么幫助。” “這太教我失望了。”古應春問道:“你能不能告訴我,不能予以幫助的原因?” “當然!第一,浙江不是我應該派兵的范圍;第一,任務很危險,我沒有把握。” “第一個理由,似乎不成立。我已經說過,這是慈善任務——。” “不!”華爾搶著說:“我有我的立場。” “你的立場不是助順——幫助中國政府嗎?” “是的。”華爾很勉強地說,“我必須先顧到上海。” “但是,抽調五十個人,不致于影響你的實力。”“是不是會影響,要我來判斷。” “上校,”楊坊幫著說好話,“大家都對你抱著莫大的希望,你不應該這樣堅拒。” “不!”華爾僅自搖頭,“任務太危險。這是毫無价值的冒險。” “并不危險!”古應春指蕭家驥說:“他可以為你解釋一切情況。” “不!我不需要听他的解釋。” 這樣子拒人于千里之外,且大有藐視之意,古應春忍不住火發,想到胡雪岩的話,立即有了計較,冷笑一聲,面凝寒霜地對楊坊說:“人言不可信。都說客將講公理正義,急人之急,忠勇奮發;誰知道完全不是這回事。一群膽怯貪利的佣兵而已!” 說到最后這一句,華爾勃然變色;霍地站起來,居高臨下地俯視著古應春喝道:“你說誰是膽怯貪利的佣兵?”“你應該知道。” “我當然知道!”華爾咆哮著:“你必須道歉,我們不是佣兵。” “那末,你是正規軍隊?” “當然。” “正規軍隊,一定受人指揮;請問,你是不是該听命于中國官員?是薛還是吳;只要你說了,我自有辦法。”這一下擊中了華爾的要害,如果承認有人可以指揮他;那末找了可以指揮他的人來下命令,豈不是自貶身分。“說老實話,貪利這一點,也許我過分了;但是我不承認說你膽怯,也是錯了!” “你最大的錯誤,就是這一點。說一個軍人膽怯,你知道不知道是多么大的侮辱?” 古應春絲毫不讓,針鋒相對地頂了過去:“如果是侮辱;也因為你自己的表現就是如此!” “什么!”華爾一把抓住了古應春的肩,使勁地搖撼著:“你說!我何處有膽怯的表現?” 一看他要動武,蕭家驥護師心切,首先就橫身阻擋;接著楊坊也來相勸,無奈華爾的气力大,又是盛怒之際,死不放手。 古應春卻是神色泰然,冷冷說道:“凡是膽怯的人,都是勇于私斗的。” 一句話說得華爾放了手,轉身對楊坊說道:“我必須維持我的威信;此人的行為,所侮辱的不是個人,是整個團体。這件事相當嚴重。如果他沒有合理的解釋,他將要擔負一切不良的后果。” 楊坊不知道古應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不免怨責:“這樣子不大好!本是來求人的事,怎么大破其臉?如今,有點不大好收場了。” 他是用中國話說的,古應春便也用中國話回答他:“你放心!我就要逼得他這個樣子!我當然有合理的解釋。” 楊坊哪知道他是依照胡雪岩“請將不如激將”這條“錦囊妙計”,另有妙用;只鄭重其事地一再囑咐:“千万平和,千万平和,不要弄出糾紛來。” “你請放心,除非他蠻不講理,不然一定會服我。”古應春用中國話說了這几句;轉臉用英語向華爾說:“上校!杭州有几十万人,瀕臨餓死的命運;他們需要糧食,跟你我現在需要呼吸一樣。如果由于你的幫助,冒險通過這條航路,將糧食運到杭州,有几十万人得以活命。這是‘毫無价值的冒險’嗎?” 一句話就將華爾問住了。他卷了根煙就著洋燈點燃,在濃密的煙氛中噴出答語:“冒這個險,沒有成功的可能。”“是不是有可能,我們先不談;請你回答我的話:如果冒險成功,有沒有价值?” 華爾被逼得沒有辦法,只能承認:“如果能成功,當然有价值。” “很好!”古應春緊接著他的話說:“我認為你是一個有价值的人,當然也愿意做有价值的事。你應該記得,我向你說過,這個任務并不危險;蕭可以向你說明一切情況。而你,根本不作考慮;听到洪楊的部隊,先就有了怯意——。”“誰說的!”華爾不大服气,“你在侮蔑我。” “我希望你用行為表現你的勇敢;表現你的价值。”“好!”華爾受激,脫口說道:“讓我先了解情況。”說著,便站起身來,走到一張地圖面前立定。 事情有了轉机,楊坊既佩服,又興奮,赶緊取一桌上的洋燈,同時示意蕭家驥去講解情況。連古應春一起跟著過去,在洋燈照映下都望著牆壁上所貼的那張厚洋紙畫的地圖;這比中國的輿圖复雜得多,又釘著好些紅藍小三角旗,更讓人看不明白。但蕭家驥在輪船上也常看航海圖;所以略略注視了一會,便已了然。 “在海上不會遭遇任何敵人;可能的危險從這里開始。”蕭家驥指著鱉子門說:“事實上上也只有一處比較危險的地方,因為海面遼闊,洪楊部隊沒有炮艇,不能威脅我們的船只。只有這一處,南北兩座山夾束,是個隘口,也就是聞名的‘浙江潮’所以造成的由來,沖過這個隘口,江面又寬了,危險也就消失了。” “那么這個隘口的江面,有多寬?” “沒有測量過。但是在岸上用長槍射擊,就能打到船上也沒有力量了。” 華爾搖搖頭:“我不怕步槍。”他接著又問:“有沒有炮台?”“決沒有。”古應春在旁邊接口。 “即使沒有炮台,也一定有臨時安置的炮位。如果是我,一定在這里部署炮兵陣地。” “你不要將洪楊部隊,估計得太高。”古應春又說,“他們不可能了解你們的兵法。” 這一點,華爾認為說得不錯;他跟長毛接過許多次仗,對此頗有了解,他們連用洋槍都不十分熟練,當然不會懂得用火力扼守要隘的戰法。要進一步看,即使懂得,亦用不著防守這個隘口,因為在這一帶的清軍,兵力薄弱,更無水師會通過這個隘口,增援杭州;那末,布炮防守,豈不是置利器于無用之地。 但是,“多算胜”的道理,中外兵法都是一樣的;華爾覺得還是要采用比較安全的辦法,所以又問:“這個隘口,是不是很長?” “不會。”古應春估計著說:“至多十里八里路。”“那末,用什么船呢?” “用海船。” 所謂海船就是沙船。華爾學的是陸軍,對船舶是外行;不過風向順逆之理總知道的,指著地圖說道:“現在是西北風的季節,由東向西行駛;風向很不利。” “這一點,”古應春很謹慎地答道:“我想你不必過慮,除了用帆以外,總還有其它輔助航行的辦法。海船堅固高大,船身就具備相當的防御力;照我想,是相當安全的。”“這方面,我還要研究;我要跟船隊的指揮者研究。最好,我們能在黑夜之間,偷渡這個隘口,避免跟洪楊部隊發生正面的沖突。” 這樣的口气,已經是答應派兵護航了,楊坊便很高興地說:“謝謝上校!我們今天就作個決定,將人數以及你所希望補助的餉銀,定規下來,你看如何?” “你們要五十個人,我照數派給你們。其他的細節,請你們明天跟我的軍需官商量。” “好的!”楊坊欣然答道:“完全遵照你的意思。”于是“化干戈為玉帛”,古應春亦含笑道謝,告辭上車。“老古,”在車中,楊坊表示欽佩:“你倒是真有一套。以后我們多多合作。” “僥幸!虧得高人指點。”古應春說:“也是胡道台一句話:請將不如激將。果然把華爾激成功了。” “原來胡道台也是辦洋務的好手。” “他倒不十分懂洋務,只是人情熟透熟透!” “几時我倒要見見他。”楊坊又說:“華爾的‘軍需官’,也是我們中國人;我极熟的。明天晚上我約他出來吃花酒,一切都好談。” “那好极了。應該我做東。明天早晨,我就行帖子送到你那里,請你代勞。” “你做東,還是我做東,都一樣。這就不去說它了,倒是有句話,我要請教:杭州不是被圍了嗎?糧船到了那里,怎么運進城。” 這句話讓古應春一楞,“啊,”他如夢初醒似地,“這倒是!我還沒有想到。等我回去問了,再答复你。” “可以不可以今天就給我一個确實回音?” 到了杭州的事,此刻言之過早;而且米能不能運進杭州城,与楊坊無干,何以他這么急著要答复?看起來,別有作用,倒不能不弄個明白。 這樣想著,便即問道:“為什么這么急?” “我另外有個想法。如果能運進杭州城,那就不必談了;否則——。”楊坊忽然問道:“能不能此刻就替我引見,我想跟胡道台當面談一談。” “這有什么不可以?” 于是馬車轉向,直駛古家;車一停,蕭家驥首先奔了進去通知。胡雪岩很講究禮節,要起床在客廳里迎接會面;七姑奶奶堅決反對,結果折衷辦法,起床而不出房門,就在臥室里接見客人。 女眷自然回避。等古應春將楊坊迎了進來,胡雪岩已經穿上長袍馬褂,扶著蕭家驥的肩,等在門口了。彼此都聞名已久,所以見禮以后,非常親熱,互相仰慕,話題久久不斷。古應春找個机會,插進話去,將与華爾交涉的經過,略略說了一遍;胡雪岩原已從蕭家驥口中,得知梗概,此刻少不得要向楊坊殷殷致謝。 “都是為家鄉的事,應當出力。不過,”楊坊急轉直下的轉入本題:“糧船到了杭州,不曉得怎么運進杭州?” 提到這一層,胡雪岩的臉色,馬上轉為憂郁了;歎口气說:“唉!這件事也是失策。關城之先,省城里的大員,意見就不一,有的說十個城門統通要關;有的說應該留一兩個不關。結果是統統關了。這里一關,長毛馬上在城外掘壕溝,做木牆。圍困得實騰騰。”他一口气說到這里,喘息了一下又說:“當初還有人提議,從城上筑一道斜坡,直到江邊,作為糧道。這個主意听起來出奇:大家都笑。而且工程也浩大,所以就沒有辦。其實,此刻想來,實在是一條好計;如果能夠這么做,雖費點事,可是糧道不斷,杭州就能守得住!”接著,又是一聲長歎。 听得這樣說法,古應春先就大為著急:“小爺叔,”他問:“照你這么說,我們不是勞而無功?” “這也不見得。”胡雪岩說:“只要糧船一到,城里自然拼死命殺開一條血路,護糧進城。” 楊坊點點頭,看一看古應春,欲語不語地;胡雪岩察言觀色,便知其中有話。 “楊兄,”他說,“你我一見如故,有話盡請直說。”“是這樣的,我當然也希望杭州的同鄉,有一口活命的飯吃。不過,凡事要從最坏的地方去打算:万一千辛万苦將糧船開到杭州,城里城外交通斷絕,到時候,胡先生,你怎么辦?” “我請問楊兄,依你看,應該怎么辦?” “在商言商,這許多米,總不能送給長毛,更不能丟在江里。”楊坊說道:“如果運不進杭州城,可以不可以請胡先生改運宁波?” 原來他急于要見胡雪岩,是為了這句話。古應春心想:此人倒也是厲害腳色,“門檻”精得很,不可小覷了他。因此,很注意地要听胡雪岩如何回答。 “楊兄的話很實在。如果米運不進杭州城,我當然改運別處,只要不落在長毛手里,運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說到這里,胡雪岩下了一個轉語:“不過,楊兄的話,我倒一時答應不下。為什么呢?因為宁波的情形,我還不曉得;許了楊兄,倘或辦不到,豈不是我變成失信用。” “宁波的情形,跟上海差不多——。” 因為宁波也有租界。江蘇的富室逃到上海,浙東的大戶,則以宁波租界為避難之地;早在夏天,宁波的士紳就條陳地方官,愿集資五十万兩銀子,雇英法兵船代守宁波,及至蕭紹失守,太平軍一路向東,勢如破竹,攻余姚、下慈溪、陷奉化,宁波旦夕不保;于是英、法、美三國領事,會商以后,決定派人到奉化會晤太平軍守將范汝增,勸他暫緩進攻宁波。范汝增對這個請求,不作正面答复,但應允保護洋人,因此三國領事已經會銜了布告,保護租界;但陸路交通,近乎斷絕,商旅裹足,也在大鬧糧荒。楊坊的打算,一方面固然是為桑梓盡力;另一方面亦有善价而沽,趁此机會做一筆生意的想法。 不過楊坊的私心,自然不肯透露,“胡先生,”他說,“据我曉得,逃在宁波的杭州人也不少。所以你拿糧食改運宁波,實在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唯一出路。” “那末,到了宁波呢?如果不能上岸,又怎么辦?”“不會的。英、法、美三國領事,哪一位都可以出面保護你,到那時候,我當然會從中聯絡。” “既然如此——。”胡雪岩矍然而起——想好了主意,一時興奮,忘卻腿傷,一下子摔倒在地,疼得額上沁出黃豆大的汗珠。 蕭家驥動作敏捷,赶緊上前扶起;古應春也吃了一惊,為他檢視傷勢。亂過一陣,胡雪岩方能接著他自己的話說下去。“楊兄,既然如此,我們做一筆交易。杭州缺糧,宁波也缺糧,我們來合作;宁波,我負責運一批米過去,米、船,都歸我想辦法。杭州這方面,可以不可以請你托洋人出面,借個做善事的名義,將我這一批米護送進城?” “這個辦法——。”楊坊看著古應春,頗有為難的神情。“小爺叔,做生意,動腦筋,不能不當你諸葛亮。”古應春很委婉地說,“可惜,洋務上,小爺叔你略為有點外行,這件事行不通。” “怎么呢?” “因為外國領事,出面干預,要有個名目;運糧到宁波,可以‘護僑’為名,為的洋人不能沒有食物接濟。但杭州的情形就不同了,并無英法美三國僑民,需要救濟;而救濟中國百姓,要看地方,在交戰區域,民食軍糧是無從區分的。”等古應春解釋完了,楊坊接著補充:“八月里,英國京城有一道命令給他們的公使,叫做‘嚴守中立’;這就是說,哪一面也不幫。所以胡先生的這個打算,好倒是好,可惜辦不通。” 胡雪岩當然失望,但不愿形諸顏色;將話題回到楊坊的要求上,慨然說道:“那就一言為定了。這批米如果運不進杭州城,就轉運宁波。不過,這話要跟郁老大先說明白;到時候,沙船不肯改地方卸貨,就要費口舌了。” “這一層,我當然會請應春兄替我打招呼;我要請胡先生吩咐的是糧价——。” “這不要緊!”胡雪岩有力地打斷他的話,“怎么樣說都可以。如果是做生意,當然一分一厘都要算清楚;現在不是做生意。” “是,是!”楊坊不免內慚;自語似地說:“原是做好事。” 談話到此告一段落,古應春怕胡雪岩過于勞累,于傷勢不宜,邀了楊坊到客廳里去坐;連蕭家驥在一起,商定了跟華爾這方面聯絡的細節,直到深夜方散。 第二天大家分頭辦事,只有胡雪岩在古家養傷,反覺清閒無事;行動不便,不能出房門,一個人覺得很气悶,特為將七姑奶奶請了來,不免有些微怨言。 “我是不敢來打扰小爺叔;讓你好好養傷。”七姑奶奶解釋她的好意,“說話也費精神的。” “唉!七姐,你哪曉我的心事。一個人思前想后,連覺都睡不著;有人談談,辰光還好打發。” 談亦不能深談,胡雪岩一家,消息全無,談起來正触及他的痛處。因此,平日健談的七姑奶奶,竟變得笨嘴拙舌,不知道說什么好? “七姐,”胡雪岩問道:“這一陣,你跟何姨太太有沒有往來?” 何姨太太就是阿巧姐。從那年經胡雪岩撮合,隨著何桂清到通州;不久,何桂清果然出倉場侍郎,外放浙江巡撫;升任兩江總督,一路扶搖直上。阿巧姐著實風光過一陣子。“好久沒有見到她了。”七姑奶奶不胜感慨地,“那時候哪個不說她福气好?何大人在常州的時候,我去過一次;她特為派官船到松江來接我,還有一百個兵保護,讓我也大大出了一次風光。到了常州,何大人也很客气。何太太多病,都是姨太太管事,走到哪里,丫頭老媽子一大群跟著,那份气派還了得!人也長得越漂亮了,滿頭珠翠,看上去真象一品夫人。哪曉得何大人坏了事!前一晌听人說,人都老得認不得了。伍子胥過昭關,一夜工夫急白了頭發;看起來真有這樣的事。” “這樣說起來,她倒還是有良心的。” “小爺叔是說她為何制台急成這個樣子?” “是啊!”胡雪岩說,“我听王雪公說,何制台的罪名不得了。” “怎樣不得了?莫非還要殺頭?” 胡雪岩看著她,慢慢點頭,意思是說:你不要不信,确有可能。 “這樣大的官儿,也會殺頭?”七姑奶奶困惑地,大有不可思議之感。 “當然要殺!”胡雪岩忽然出現了罕見的激動,“不借一兩個人頭做榜樣,國家搞不好的。平常作威作福,要糧要餉,說起來是為了朝廷、為了百姓;到真正該他出力的時候,收拾細軟,一溜了之。象這樣的人,可以安安穩穩拿刮來的錢過舒服日子;盡心出力,打仗陣亡的人,不是太冤枉了嗎?” 七姑奶奶從未見過朝雪岩有這樣气急敗坏的憤激之態,因而所感受的沖擊极大。同時也想到了他的境況;心里有著說不出的難過。 “小爺叔,”她不由自主地說:“我看,你也用不著到杭州去了;糧船叫五哥的學生子跟家驥押了去,你在上海養養傷,想辦法去尋著了老太太,拿一家人都接到上海來,豈不甚好?” “七姐,謝謝你!你是替我打算,不過辦不到。”“這有什么辦不到?”七姑奶奶振振有詞地說話:“這一路去,有你無你都一樣。船歸李得隆跟沙船幫的人料理;洋將派來保護的兵,歸家驥接頭。你一個受了傷的人,自己還要有人照應,去了有幫什么忙?越幫越忙,反而是累贅。”“話不錯。不過到了杭州,沒有我在從中聯絡,跟王雪公接不上頭,豈不誤了大事?” 想一想這話也不錯;七姑奶奶便又問道:“只要跟王撫台接上頭,城里派兵出來運糧進城;小爺叔,就沒有你的事了。”“對。” “那就這樣,小爺叔,你不要進城,原船回上海;我們再商量下一步,怎么樣想法子去尋老太太。”七姑奶奶又說,“其實,小爺叔你就在杭州城外訪查也可以;總而言之,已經出來了,決沒有自投羅网的道理。” “這話也說得是——。” 听他的語气,下面還有轉語;七姑奶奶不容他出口,搶著說道:“本來就是嘛,小爺叔,你是做生意的大老板;捐班的道台,跟何制台不同,沒有啥守土的責任。”“不盡是為公,為的是交情。”胡雪岩說:“我有今天,都是王撫台的提拔,他現在這樣子為難,真正是在十八層地獄里受熬煎,我不跟他共患難,良心上說不過去。”“這自然是義气,不過這份義气,沒啥用處。”七姑奶奶說,“倒不如你在外頭打接應,還有用些。”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但胡雪岩總覺得不能這么做。他做事一向有決斷,不容易為感情所左右——其實,就是為感情所左右,也總在自己的算盤上先要打得通;道穿了,不妨說是利用感情。而對王有齡,又當別論了。 “唉!”他歎口气,“七姐,我何嘗不知道你是一句好話;不但對我一個人好,而且對王雪公也好。不過,我實在辦不到。” “這就奇怪了!既然對你好,對他也好,又為什么不這么做?小爺叔,你平日為人不是這樣的。” “是的。我平日為人不是這樣;唯獨這件事,不知道怎么,想來想去想不通。第一、我怕王雪公心里會說;胡某人不夠朋友,到要緊關頭,他一個人丟下我不管了。第二、我怕旁人說我,只曉得富貴,不知道啥叫生死交情?”“噯!”七姑奶奶有些著急了,因此口不擇言:“小爺叔,你真是死腦筋,旁人的話,哪里听得那么多,要說王撫台,既然你們是這樣深的交情,他也應該曉得你的心。而況,你又并沒有丟下他不管;還是替他在外辦事。”說到這里,她覺得有一肚子的議論要發:“為人總要通情達理。三綱五常,總也要合道理,才有用處。我最討厭那些偽道學,或者不明事理的說法:什么‘君要臣死,不能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你倒想想看,忠臣死了,哪個替皇帝辦事?儿子死了,這一家斷宗絕代,孝心又在哪里?” 胡雪岩笑了,“七姐,”他說,“听你講道理,真是我們杭州人說的:‘刮拉松脆’。好痛快!” “小爺叔,你不要恭維我;你如果覺得我的話,還有點道理,那就要听我的勸!”七姑奶奶講完君臣、父子;又談“第五倫”朋友:“我听說大書的說‘三國’,桃園結義,劉關張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這話就不通!如果講義气的好朋友,死了一個,別的都跟著他一起去死,這世界上,不就沒有君子,只剩小人了?” “這話倒是。”胡雪岩興味盎然,“凡事不能尋根問底,追究到底好些話都不通。” “原是如此!小爺叔,這天把,我夜里總在想你的情形;想你,當然也要想到王撫台。我從前听你說過,他曾勸過何制台不要從常州逃走;說一逃就身敗名裂了!這話現在讓他說中;想來杭州如果不保,王撫台是決不會逃走;做個大大的忠臣。不過,你要替他想一想,他還有什么好朋友替他料理后事?不就是小爺叔你嗎?” 這話說得胡雪岩矍然動容,“七姐,”他不安地,“你倒提醒我了。” “謝天謝地!”七姑奶奶合掌當胸,長長地舒了口气:“小爺叔,你總算想通了。” “想是還沒有想通。不過,這件事倒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于是他一面跟七姑奶奶閒談,一面在心里盤算。看樣子七姑奶奶的話絲毫不錯,王有齡這個忠臣是做定了!杭州的情形,要從外面看,才知道危險;被圍在城里的,心心念念只有一個想法:救兵一到,便可解圍。其實,就是李元度在衢州的新軍能夠打到杭州,亦未見得能擊退重重包圍的長毛。破城是遲早間事;王有齡殉節,亦是遲早間事。且不說一城的眼光,都注視在他身上,容不得他逃;就有机會也不能逃走,因為一逃,不但所有的苦頭都算白吃,而且象何桂清這樣子,就能活又有什么味道? “我想通了。”胡雪岩說:“王雪公是死定了!我要讓他死得值。” “是嘛!”七姑奶奶异常欣慰,“原說小爺叔是絕頂聰明的人,哪里會連這點道理都想不通?常言的道的是‘生死交情’,一個人死了,有人照他生前那樣子待他;這個人就算有福气了。” “是啊!他殉了節,一切都在我身上;就怕——。” 他雖沒有說出口來,也等于說明白了一樣——。這倒不是他自己嫌忌諱;是怕七姑奶奶傷心。然而,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以七姑奶奶的性情,自然也會有句痛快話。“小爺叔,這一層你請放心。万一有個三長兩短,一切都在我們兄妹夫妻身上。” “是了!”胡雪岩大大地喘了口气,“有七姐你這句話,我什么地方都敢去闖。” 這話又說得不中听了,七姑奶奶有些不安:“小爺叔,”她惴惴然地問:“你是怎么闖法?” “我當然不會闖到死路上去。我說的闖是,遇到難關,壯起膽子來闖。”胡雪岩說,“不瞞你說,這一路來,我遇見長毛,實在有點怕;現在我不怕了,越怕越誤事,索性大膽去闖,反倒沒事。”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