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話說蘇州有一座報恩寺,乃是國初有善士安盛邦所建。主持智廣禪師,年已八十余歲,生得紅顏白發,甚是雄偉。法行清高,手下有五十多個和尚,皆是遵守法戒。惟是人多,未免有一二違戒犯法的,有個姓常名未法,年方三九,生得十分凶惡,貪財好酒,無所不為,師父不知。這和尚兩月便下鄉一回,專恃自己本領,搶掠錢財回來,以濟飲食之用。一日,有個過往客商,路過借宿,入寺參拜如來佛祖,在方丈拜見智廣禪師。茶罷,智廣禪師便道:“請問客官從何而至,并貴姓大名?”客道:“小子姓牛名勇,乃本處人氏,販賣綢緞為生,今因与伙分路,各尋親友,故單有小子一人,欲前往探親,只為有數百兩銀子在身,恐在路上遇見強徒,求寶寺一宿,明日便行,取出數十兩白銀,送与佛爺香油之用。”智廣禪師推辭道:“小事何足言酬,請客官收回罷。”無奈牛勇意堅,智廣只得命小沙彌收了,吩咐廚下備齋款留,在東園中客房歇宿。是夜牛勇因在路上行得困倦,就在客房中略坐片時便睡。 且說常未法是日窺知牛勇有數百兩銀子,乃起不良之心。是夜候至三更眾人熟睡,即往東園而來,至窗口一看,見室內微有燈光,只听得鼻息之聲,已知牛勇酣睡。乃拔出小刀,挖開房門,輕將台上,用指一彈,看牛勇又不聞聲,揭開帳門,把他一摸,將那數百兩銀子偷了,依然把房門掩上,后复弄好如前,回到自己房中睡下。 次日牛勇起來,把布袋尋覓,不知去向。及在房中連地皮都翻轉了,卻不知銀子從何處去了。于是喧鬧起來。智廣得知,便問今朝有人出寺否,道:“無。”常未法恐防查出來,在房中將床下階磚揭開,把一袋銀子藏在磚下,依然蓋好,人不知,鬼不覺。于是智廣与牛勇召眾僧來至東園,四面勘查,并無可疑的形跡,把寺門關上,向合寺僧房搜查,總是不見。智廣道:“想必客官在路上露上歹人之眼,到此竊去。”牛勇嗟歎無言,自恨命途蹇滯,以至如此,是日在佛前求下一簽,望求佛爺指出失銀來由,乃點起香燭低頭參拜,祝道:“弟子姓牛名勇,乃本處人氏,帶有銀子數百兩,未敢夜行,在此借宿,昨夜失去,求佛早賜靈簽,以伸弟子之怀,幸甚之至。”說著哀哭,低頭下跪,拈來搖了一簽,簽云; 常常安分營生,未必蒼天虧負。 法律如此森嚴,偷竊何能脫路。 細看不解其意,只得拜別佛祖并智廣禪師等眾僧,出門而去。且說常未法見牛客去了,并未露出痕跡,心下安樂。次日拈出銀子,改了裝束,到酒樓妓館散蕩,乃在留痴院与一妓名喚迎儿,生得有些姿色,是与常未法相熟。今日一見,笑口而迎,二人相攜上樓,吩咐辦了上等酒菜,此妓乃是重富欺貧刁滑婦人,故客人若有錢的,她极意迎承,若遇使用稍減者,她就眉鎖春山詐惱。是日見常師父如此大使用,不知他在何處得了多少銀子,二人在席上說不夠風流笑話,當晚极盡歡娛。次日仍舍不得,又被迎儿纏住,兩人愛悅,把那和尚弄得將心事盡吐出來,把謀竊牛客人銀兩之事,說了一回。那迎儿正好開言道:“真算手段高強,奴有會期,欲借大師數十兩銀子,未知可否?”未法應允,即在袖中取出交与迎儿,迎儿喜不自胜。誰料迎儿口疏,把這話傳出來,一傳十,十傳百,那些鴇儿都是趨炎附勢的人,次日見了常師父,便笑口而迎,說道:“今日有好的東西,与師父一玩。”即把一個五小孩拿出來送与常未法看。大悅道:“世上有此無疵美玉,真是少見,請問從何得來?”答道:“是在玉器店朋友處買的,如法師見愛,便發回价銀。”未法道:“三十金未知可否?”鴇儿道:“足矣!”于是未法即交銀子,又同迎儿排下美宴,快樂起來。正是: 歡娛夜夜嫌更短,快樂時時愿夜長。 卻說人生樂极必生悲,做強盜的人,目前雖然快樂,終要弄出禍來。未法在寺中与一個大和尚不睦,被他看出行為,將此事告知智廣知道,智廣聞言道:“怪不得這數日,少見他出入。”次日遇未法回來,便將此事向他盤問。他初時還不肯認,后來見智廣說出真情,只得認了。智廣先用善言安慰道:“不可再為此等之事,此次放過,若再有這等事情發生,外人知道,連我也有不便之處。”未法听了唯唯而退。是晚,智廣等未法睡熟,弄開房門,把未法捆起來,送本縣驗過,審查以后,追回用剩之銀,約有百余兩,且听失主告發,再行決斷。于是將常未法依國法辦了,續后牛勇將此事告發,官將余銀還他。 且說天子与日清閒游,時值秋初,爽气侵人,正是: 春光最易催人老,怎似秋光長更好。 且說松江府西南,有座廣法庵,內有一個女尼姑,年七十余歲,生得童顏鶴發,法號慧法,專濟困扶危。手下有個徒弟,名叫妙能,生得十分姿色,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本府有一個財主,叫做三百万,夫人張氏,生下一個孩子,年方十七歲,尚未定親,父母愛如珠寶。生得相貌丑陋且懶于讀書,性好裝飾衣眼,在花柳場中行走,見女人有姿色,千方百計要弄到手上,方能罷休。外面輝煌,里面一包草,時在廣法庵處行走,把妙能看在眼里,總是巧言令色,誰知妙能無意于他。 一日,寶珠詐作許愿,稟過母親,張氏乃与儿子并數個家人,同到庵來,慧法接著,分賓主坐下,茶罷,慧法道:“不知夫人到此,有失迎候,望勿見怪。”張氏道:“不敢,今因小儿欲保平安,在佛前許下一愿,求老法師代為主辦為幸。”張氏取出一封銀子,約有十數兩,交与師父上佛前的香油。慧法接了,即命人設下了素菜,留夫人、公子用齋,是晚備辦雜物,作起法來。那寶珠在此盤桓數日,俾得与妙能說話,相机下手,不想妙能全不會意,見他便即离去,故寶珠無從下手。一晚,妙能做了三四天法事,十分眼倦,到夜在自己房中睡下,和衣就寢。于是寶珠至三更,入她房去,看見銀燈漸暗,就用手撥開羅帳,見妙能熟睡,好似一朵鮮花,情欲不禁,踏上床來,誰料妙能突然惊醒,看見王寶珠便大叫:“有賊!”即下床欲走。那王寶珠恐怕鬧出事來,未免累事、起了歹心,把妙能一腳踢死,仍放在床上,落了帳子出來。 次日,慧法起來,許久未見妙能出來。初時以為她做了几晚功課,累得眼倦,及至日已將午,還不見她出來。即命小尼來到房中,叫了三聲,不見答應,把帳子撥起,用手來推,方知已死,大叫一聲道:“不好了!師兄死了。”跑出房來,對師父說知。慧法大惊,大叫一聲,暈倒在地,半晌方醒,乃大哭道:“不知何故死了?”約眾人來至妙能房中,命人抬她出來看過,并無傷痕。無奈既死不能复生,只能從厚收殮。這個沒良心的寶珠,心上不安,無可奈何。數日法事已完,張氏夫人辭了慧法与眾尼姑,回家去了。 且說那妙能陰魂不散,欲向王寶珠索命。奈寶珠旺气正盛,難以下手,待時而行,常在左右顯靈。慧法因她死了,心中不時吐血,虧那妙能陰靈保護。且說寶珠在家,日日游蕩,不知法律為何物,常講道父母,出外每惹事招非,不時有人告其父母。一日,在書房中得了一病,父母憂懼,延醫調治,一連延聘十數個先生,皆不見效。一日,寶珠朦朧睡去,見妙能咬牙切齒,向他索命,但未敢近身,一連數夜,皆是如此。父母見病勢沉重,晝夜不敢离左右。一夜睡至三更光景,聞寶珠大叫一聲,不知生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