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游黃山日記


  黃山,原名黟山,唐代天寶年后改為今名。相傳黃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同在此煉丹,故名黃山。位于安徽歙縣与太平縣間,面積約154平方公里。黃山風景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最著名。徐霞客在此日記中對黃山松及云海推崇備至。
  此記是徐霞客初游黃山時所作。黃山是他游白岳山后所游覽的又一名山。該記頗為詳細地記敘了黃山的几大旅游資源和景色特點,如黃山溫泉、黃山松等。同時也記錄了一路游程的艱險,如踏雪尋徑、鑿冰開路等。對天都、蓮花二峰也有側面描繪,對石筍矼、天平矼等胜景贊頌備至。
  該記頗能顯示徐霞客寫景狀物的功夫,用詞遣句都很精當巧妙,其章法開合得度、松緊适中,對雪光山色的渲染也使具体各景相得益彰。該記可以看作是對黃山胜景的總体描繪,有此基礎,他的第二篇黃山日記便會有更多的余地來細述黃山天都、蓮花二峰以及黃山霧海。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橋。渡大溪,循別溪,依山北行。十里,兩山峭逼如門,溪為之束。越而下,平疇頗廣。二十里,為豬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黃山諸峰,片片可掇du□拾取。又三里,為古樓坳。溪甚闊,水漲無梁,木片彌滿布一溪,涉之甚難。二里,宿高橋。
  初三日 隨樵者行,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兩岭俱峻,曰雙岭。共十五里,過江村。二十里,抵湯口,香溪、溫泉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漸上,雪且沒趾。五里,抵祥符寺。湯泉即黃山溫泉,又名朱砂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湯池。池前臨溪,后倚壁,三面石甃,上環石如橋。湯深三尺,時凝寒未解,面湯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黃貞父謂其不及盤山,以湯口、焦村孔道,浴者太雜遝ta即雜亂出。浴畢,返寺。僧揮印引登蓮花庵,躡雪循澗以上。澗水三轉,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龍潭;再上而停涵石間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藥臼”,曰“藥銚”diao即小鐵鍋。宛轉隨溪,群峰環聳,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爐及鐘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為。遂返寺宿。
  初四日 兀wu枯坐听雪溜竟日。
  初五日 云气甚惡,余強臥至午起。揮印言慈光寺頗近,令其徒引。過湯地,仰見一崖,中懸鳥道,兩旁泉瀉如練。余即從此攀躋上,泉光云气,撩繞衣裾。已轉而右,則茅庵上下,磬韻香煙,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舊名珠砂庵。比丘為余言:“山頂諸靜室,徑為雪封者兩月。今早遣人送糧,山半雪沒腰而返。”余興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臥。
  初六日 天色甚朗。覓導者各攜筇qiong手杖上山,過慈光寺。從左上,石峰環夾,其中石級為積雪所平,一望如玉。蔬木茸茸中,仰見群峰盤結,天都獨巍然上挺。數里,級愈峻,雪愈深,其陰處凍雪成冰,堅滑不容著趾。余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后趾。從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岡,則蓮花、云門諸峰,爭奇競秀,若為天都擁衛者。由此而入,絕峴y□n大小成兩截的山危崖,盡皆怪松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髲,盤根虯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間,冉冉慢慢地僧一群從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覓糧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蓮花洞可行耳。”已而從天都峰側攀而上,透峰罅而下,東轉即蓮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頂、石筍矼g□ng又作“杠”,即石橋之胜,遂循蓮花峰而北。上下數次,至天門。兩壁夾立,中闊摩肩,高數十丈,仰面而度,陰森悚骨。其內積雪更深,鑿冰上躋,過此得平頂,即所謂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獨聳者,為光明頂。由矼而下,即所謂后海也。蓋平天矼陽為前海,陰為后海,乃极高處,四面皆峻塢,此獨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蓮花二峰最峻,其陽屬徽之歙she地名,其陰屬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頂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xi□o變虛,即肚子很餓,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陽。主僧曰智空,見客色饑,先以粥餉。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睛。”因指一僧謂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頂而后中食,則今日猶可抵石筍矼,宿是師處矣。”余如言登頂,則天都、蓮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門環繞于后,下瞰絕壁峭岫,羅列塢中,即丞相原也。頂前一石,伏而复起,勢若中斷,獨懸塢中,上有怪松盤蓋。余側身攀踞其上,而潯陽踞大頂相對,各夸胜絕。
  下入庵,黃粱已熟。飯后,北向過一岭,躑躅菁莽中,入一庵,曰獅子林,即智空所指宿處。主僧霞光,已待我庵前矣。遂指庵北二峰曰:“公可先了此胜。”從之。俯窺其陰,則亂峰列岫,爭奇并起。循之西,崖忽中斷,架木連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所謂接引崖也。度崖,空石罅而上,亂石危綴間,构木為石,其中亦可置足,然不如踞石下窺更雄胜耳。下崖,循而東,里許,為石筍矼。矼脊斜亙,兩夾懸塢中,亂峰森羅,其西一面即接引崖所窺者。矼側一峰突起,多奇石怪松。登之,俯瞰壑中,正与接引崖對瞰,峰回岫轉,頓改前觀。
  下峰,則落照擁樹,謂明晴可卜,踊躍歸庵。霞光設茶,引登前樓。西望碧痕一縷,余疑山影。僧謂:“山影夜望甚近,此當是云气。”余默然,知為雨兆也。
  初七日 四山霧合。少頃,庵之東北已開,西南膩甚指霧气非常凝滯厚重,若以庵為界者,即獅子峰亦在時出時沒間。晨餐后,由接引崖踐雪下。塢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結,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几与峰等,所謂“扰龍松”是也。
  攀玩移時,望獅子峰已出,遂杖而西。是峰在庵西南,為案山。二里,躡其巔,則三面拔立塢中,其下森峰列岫,自石筍、接引兩塢迤邐至此,環結又成一胜。登眺間,沉霧漸爽舒朗,急由石筍矼北轉而下,正昨日峰頭所望森陰徑也。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纖,或直或欹,与身穿繞而過。俯窺輾顧,步步生奇,但壑深雪厚,一步一悚。
  行五里,左峰腋一竇透明,曰“天窗”。又前,峰旁一石突起,作面壁狀,則“僧坐石”也。下五里,徑稍夷,循澗而行。忽前澗亂石縱橫,路為之塞。越石久之,一闕新崩,片片欲墮,始得路。仰視峰頂,黃痕一方,中間綠字宛然可辨,是謂“天牌”,亦謂“仙人榜”。又前,鯉魚石;又前,白龍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澗邊,為松谷庵舊基。再五里,循溪東西行,又過五水,則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邊香气襲人,則一梅亭亭正發,山寒稽雪,至是始芳。抵青龍潭,一泓深碧,更會兩溪,比白龍潭勢既雄壯,而大石磊落,奔流亂注,遠近群峰環拱,亦佳境也。還餐松谷,往宿舊庵。余初至松谷,疑已平地,及是詢之,須下岭二重,二十里方得平地,至太平縣共三十五里云。
  初八日 擬尋石筍奧境,竟為天奪,濃霧迷漫。抵獅子林,風愈大,霧亦愈厚。余急欲趨煉丹台,遂轉西南。三里,為霧所迷,偶得一庵,入焉。雨大至,遂宿此。
  初九日 逾午少霽qi晴。庵僧慈明,甚夸西南一帶峰岫不減石筍矼,有“禿顱朝天”、“達摩面壁”諸名。余拉潯陽蹈亂流至壑中,北向即翠微諸巒,南向即丹台諸塢,大抵可与獅峰競駕,未得比肩石筍也。雨踵至,急返庵。
  初十日 晨雨如注,午少停。策杖二里,過飛來峰,此平天矼之西北岭也。其陽塢中,峰壁森峭,正与丹台環繞。二里,抵台。一峰西垂,頂頗平伏。三面壁翠合沓重疊,前一小峰起塢中,其外則翠微峰、三海門蹄股拱峙。登眺久之。東南一里,繞出平天矼下。雨复大至,急下天門。兩崖隘肩,崖額飛泉,俱從人頂潑下。出天門,危崖懸疊,路緣崖半,比后海一帶森峰峭壁,又轉一境。“海螺石”即在崖旁,宛轉酷肖,來時忽不及察,今行雨中,頗稔其异,詢之始知。已趨大悲庵,由其旁复趨一庵,宿悟空上人處。
  十一日 上百步云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傾側□岈,兀兀wu挺立高聳欲動,前下時以雪掩其險,至此骨意俱悚。上云梯,即登蓮花峰道。又下轉,由峰側而入,即文殊院、蓮花洞道也。以雨不止,乃下山,入湯院,复浴。由湯口出,二十里抵芳村,十五里抵東潭,溪漲不能渡而止。黃山之流,如松谷、焦村,俱北出太平;即南流如湯口,亦北轉太平入江;惟湯口西有流,至芳村而巨,南趨岩鎮,至府西北与績溪會。

  ------------------
  獵書人主頁制作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