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當下新人變了顏色,一言不發。輔成也忍耐不住,說道:‘不瞞夫人說,我當了上十年的窮翰林,只放過一回差,不曾有甚么積蓄。’新人不等說完,便搶著說道:‘罷,罷!几吊錢的事情,你不還,我娘家也還得起,我明日打發人去要了來,不煩你費心。不過我這個也是掙你的体面。今天回門去,我家里甚么王爺、貝子、貝勒的福晉、姑娘,中堂、尚書、侍郎的夫人、小姐,擠滿了一屋子,我只插戴了這一點撈什子,還覺著怪寒塵的,誰知你到那么惊天動地起來!早知道這樣,你又何必娶甚么親!’說著,又叫了一聲‘來’,那陪嫁家人便走了進來,垂手站著。新人拿眼睛對著鴉片煙盤看了一看,那家人便走到床前,半坐半躺的燒了一口煙,裝到斗上。輔成冷眼覷著,只見那家人把煙槍向那邊一送,新人躺下來接了,向燈上去吸,那家人此時簡直也躺了下來,一手擋著槍梢,一手拿著煙簽子,撥那斗門上的煙。輔成見了,只气得三尸亂暴,七竅生煙!只因才做了親不過三朝,不便發作,忍了一肚子气,仍到書房里去安歇了。從此那珠寶店、金子店的人,三天五天便來催一次,輔成只急得沒路投奔。雪舫此時卻不來了,終日悶著一肚子气,沒處好告訴,沒人好商量。一連過了二十多天,看看那娶來的新人,非但愈形驕蹇放縱,并且對于那六歲孩子,漸漸露出晚娘的面目來了。輔成更加心急,想想轉恨起雪舫來。然而徒恨也無益,總要想一個善后之策,因此焦灼的一連几夜總睡不著。并且自從娶親以來,便和上房如同分了界一般,足跡輕易不踏到里面。小孩子受了晚娘的气,又走到自己跟前哭哭啼啼,益加煩悶。 “忽然一日,自己決絕起來,定下一個計策,暗地里安排妥當。只說家中老鼠多,損傷了書籍字畫,把一切書畫都歸了箱,送到會館里存放,一共運去了十多箱書畫,暗中打發一個家人,到會館里取了,運回家鄉去。等到了滿月那天,新人又照例回門去了;這一次回門,照例要娘家住几天。這位周太史等他夫人走了,便寫了個名條,到清秘堂去請了一個回籍措資的假,雇了長車,帶了小孩子,收拾了細軟,竟長行回籍去了。只留下一個家人看門,給了他一個月的工錢,叫他好好看守門戶,誑他說到天津,去去就來的。他自己到了天津之后,卻寄了一封信給他丈人焦侍郎。這封信卻是駢四驪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寫得异常的哀感頑艷。焦侍郎接了這封信,一气一個死!無可奈何,只得把女儿權時養在家里,等日后再做道理。我進京找他求信,恰好碰了這個當口。所以我也不便多說,耽擱了几天,只得且回家去,過几時再說的了。” 徐宗生一席長談,一面談著,一面喝著,不覺把酒喝完了,飯也吃了,問店家要了水來淨了面。我又問起焦侍郎為甚么把一位小姐慣到如此地位。宗生道:“這也不懂。論起來,焦侍郎是很有閱歷的人,世途上、仕途上,都走的爛熟的了,不知為甚么家庭中卻是如此。”我道:“世路仕路的閱歷,本來与家庭的事是兩樣的。”宗生道:“不是這樣說。這位焦理儒,他是經過极貧苦來的,不應把小孩子慣得驕縱到這步田地。他焦家本是個富家,理儒是個庶出的晚子,十七八歲上,便沒了老子,弟兄們分家,他名下也分到了二三万的家當。擱不起他老先生吃喝嫖賭,無一不來,不上几年,一份家當,弄得精光。鬧的弟兄不理,族人厭惡,親戚冷眼,朋友遠避。在家鄉站不住了,賭一口气走了出來,走到天津,住在同鄉的一家字號里,白吃兩頓飯,人家也沒有好面目給他。可巧他的運气來了,字號里的棧房碰破了兩箱花椒,連忙修釘好了,總不免有漏出來的,字號里的小伙計把他掃了回來。被這位焦侍郎看見了,不覺触動了他的一門手藝,把那好的整的花椒,揀了出來,用一根線一顆一顆的穿起來,盤成了一個班指。被字號里的伙計看見了,歡喜他精致,和他要了。于是這個要穿一個,那個要穿一個,弄得天天很忙。他又會把他盤成珠子,穿成一副十八子的香珠。穿了香珠,卻沒有人要;只有班指要的人多,甚至有出錢叫他穿的。齊巧有一位候補道進京引見,路過天津,是他的世伯輩,他用了‘世愚侄’的帖子去見了一回,便把所穿的香珠,湊了一百零八顆,配了一副燒料的佛頭、紀念,穿成一挂朝珠,又穿了一個細致的班指,作一份禮送了去。那位候補道歡喜的了不得,等他第二次去見了,便問他在天津作甚么。他一時沒得好回答,便隨嘴答應,說要到廣東去謀事。那候補道便送了他五十兩銀子程儀。他得了這筆銀子,便當真到廣東去了。 “原來他有一位姑丈,是廣東候補知府,所以他一心要找他姑丈去。誰知他在家鄉那等行為,早被他哥哥們寫信告訴了姑丈了,所以他到了廣東,那位姑丈只給他一個不見。他姑母是早已亡故的了,他姑丈就在廣東續的弦,他向來沒有見過,就是請見世見不著。五十兩銀子有限,從天津到得廣東,已是差不多的了,再是姑丈不見,住了几天客棧,看看銀子沒有了。他心急了,便走到他姑丈公館門口等著,等他姑丈拜客回來,他抓住了轎杠便叫姑丈。他姑丈到了此時,沒有法子,只得招呼他進去,問他來意。他說要謀事。他姑丈說:“談何容易!這廣東地方雖大,可知人也不少,非有大帽子壓下來,不能謀一個館地。并且你在家里荒唐慣了,到了外面要守外面的規矩,你怎樣辦得到。不如仍舊回去罷。’他道:‘此刻盤纏也用完了,回去不得,只得在這里等机會。我就搬到姑丈公館來住著等,想姑丈也不多我這一碗閒飯。’他姑丈沒奈何,只得叫他搬到自己公館里住。這一住又是好几個月。喜得他還安分,不曾惹出逐客令來。他姑丈在廣東,原是一個紅紅儿的人,除了外面兩三個差使不算,還是總督衙門的文案。這一天總督要起一個折稿,三四個文案擬了出來,都不合意,便把這件事交代了他姑丈。他姑丈帶回公館里去弄,也弄不好。他看見了那奏稿節略,便自去擬出一篇稿來,送給他姑丈看,問使得使不得。他姑丈向來鄙薄他的,如何看得在眼里,拿過來便擱在一旁。但苦于自己左弄不好,右弄不好,姑且拿他的來看看,看了也不見得好。暗想且不要管他,明天且拿他去塞責。于是到了明天,果然袖了他的稿子去上轅。誰知那位制軍一看見了,便大加賞識,說好得很,卻不象老兄平日的筆墨。他姑丈一時無從隱瞞,又不便撒謊,只得直說了,是卑府親戚某人代作的。制軍道:‘他現在辦甚么事?是個甚么功名?’他姑丈回說沒有事,也沒有功名。制軍道:‘有了這個才學,不出身可惜了。我近來正少一個談天的人,老兄回去,可叫他來見我。’他姑丈怎么好不答應,回去便給他一身光鮮衣服,叫他去見制軍。那制軍便留他在衙門里住著,閒了時,便和他談天。他談風卻极好。有時悶了,和他下圍棋,他卻又能夠下兩子;并且輸贏當中,极有分寸,他的棋子雖然下得极高,卻不肯叫制軍大敗,有時自己還故意輸去兩子。偶然制軍高興了,在簽押房里和兩位師爺小酌,他的酒量卻又不輸与別人;并且出主意行出個把酒令來,都是雅俗共賞的。若要和他考究經史學問,他卻又樣樣對答得上來;有時唱和几首詩,他雖非元、白、李、杜,卻也才气縱橫。因此制軍十分隆重他,每月送他五十兩銀子的束脩。他就在廣東闊天闊地起來。不多几時,潮州府出了缺,制台便授意藩台,給他姑丈去署了。一年之后,他姑丈卸事回來,稟知交卸。制軍便問他:‘我這回叫你署潮州,是甚么意思,你可知道?’他姑丈回說是大帥的栽培。制軍道:‘那倒并不是,我想你那個親戚,總要想法子叫他出身。你在省城當差,未必有錢多,此刻署了一年潮州,總可以寬裕點了,可以代你親戚捐一個功名了。’他姑丈此時不能不答應,然而也太刻薄一點,只和他捐了一個未入流,帶捐免驗看,指分廣東。他便照例稟到。制軍看見只代他弄了這么個功名,心中也不舒服,只得吩咐藩台,早點給他一個好缺署理。總督吩咐下來的,藩司那里敢怠慢,不到一個月,河泊所出了缺,藩台便委了他。原來這河泊所是廣東獨有的官,雖是個從九、未入,他那進款可了不得。事情又風流得很,名是專管河面的事,就連珠江上妓船也管了。他做了几個月下來,那位制軍奉旨調到兩江去了,本省巡撫坐升了總督,藩台坐升了撫台,剩下藩台的缺,卻調了福建藩台來做。那時候一個最感恩知己的走了,應該要格外小心的做去才是個道理。誰知他卻不然,除了上峰到任,循例道喜之外,朔望也不去上衙門,只在他自己衙門里,辦他的風流公案。 “那時新藩台是從福建來的,所有跟來的官親幕友,都是初到廣東,聞得珠江風月,那一個不想去賞鑒賞鑒。有一天晚上,藩台的少爺,和一個衙門里的師爺,兩個人在谷埠(妓船麇聚之所)船上請客。不知怎樣,妓家得罪了那位師爺,師爺大發雷霆,把席面掀翻了,把船上東西打個稀爛,大呼小叫的,要叫河泊所來辦人。嚇得一眾妓女,鶯飛燕散的,都躲開了。一個鴇婦見不是事,就硬著頭皮,閃到艙里去,跪下叩頭認罪。那師爺順手拿起一個茶碗,劈頭摔去,把鴇婦的頭皮摔破了,流出血來。請來的客,也有解勸的,也有幫著嚷打的。這個當口,恰好那位焦理儒,帶了兩個家人,划了一艘小船,出來巡河。剛剛巡到這個船邊,听得吵鬧,他便跳過船來。剛剛走在船頭,忽見一個人在艙里走出來,一見了理儒便道:‘來得好,來得好!’理儒抬頭一看,卻是一位姓張的候補道,也是极紅的人。原來理儒在督署里面,當了差不多兩年的朋友,又是大帥跟前极有面子的,所以那一班候補道府,沒有一個不認得他的。當下理儒看見是熟人,便站住了腳。姓張的又低低的說道:‘藩憲的少大人和老夫子在里面,是船家得罪了他。閣下來得正好,請辦一辦他們,以警將來。’理儒听了,理也不理,昂起頭走了進去,便厲聲問道:‘誰在這里鬧事?’旁邊有兩個認得理儒的,便都道:‘好了,好了!他們的管頭來了。’有個便暗暗告訴那師爺,這便是河泊所焦理儒了。那師爺便上前招呼。理儒看見地下跪著一個頭破血流的婦人,便問誰在這里打傷人。那師爺便道:‘是兄弟摔了他一下。’理儒沉下臉道:‘清平世界,那里來的凶徒!’回頭叫帶來的家人道:‘把他拿下了!’藩台的少爺看見這個情形,不覺大怒道:‘你是甚么人,敢這么放肆!’理儒也怒道:‘你既然在這里胡鬧,怎么連我也不知道!想也是凶徒一類的。’喝叫家人,把他也拿了。旁邊一個姓李的候補府,悄悄對他說道:‘這兩位一個是藩台少爺,一個是藩台師爺。’理儒喝道:‘甚么少爺老爺,私爺公爺,在這里犯了罪,我總得帶到衙門里辦去。’姓李的見他認真起來,便閃在一邊,和一班道府大人,閃閃縮縮的,都到隔壁船上去,偷看他作何舉動。只見他帶來的兩個家人,一個看守了師爺,一個看守了少爺,他卻居中坐了,喝問那鴇婦:‘是那一個打傷你的,快點說來。’那鴇婦只管叩頭,不肯供說。那師爺气憤憤的說道:‘是我打的,卻待怎樣!’理儒道:‘好了,得了親供了。’ 叫家人帶了他兩個,連那鴇婦一起帶到衙門里去。 “此時師爺少爺帶來的家人,早飛也似的跑進城報信去了。理儒把一起人也帶進城,到衙門里,分別軟禁起來,自己卻不睡,坐在那里等信。到得半夜里,果然一個差官拿了藩台的片子來要人。理儒道:‘要甚么人?’差官道:‘要少爺和師爺。’理儒道:‘我不懂。我是一個人在衙門里辦公,沒帶家眷,沒有少爺;官小俸薄,請不起朋友,也沒有師爺。’差官怒道:‘誰問你這個來!我是要藩憲的少大人与及藩署的師爺!’理儒道:‘我這里沒有!’差官道:‘你方才拿來的就是。’理儒道:‘那不是甚么少爺師爺,是兩個鬧事傷人的凶徒!’差官道:‘只他兩個就是,你請他出來,我一看便知。’理儒把桌子一拍,大喝道:‘你是個甚么東西,要來稽查本衙門的犯人!’喝叫家人:‘給我打出去!’兩個家人,一片聲叱喝起來,那差官沒好气,飛馬回衙門報信去了。藩台听了這話,也十分詫异,一半以為理儒誤會,一半以為那差官攪不清楚,只得寫了一封信,再打發別人去要。理儒接了信,付之一笑。草草的回了一個稟,交來人帶去。稟里略言:‘卑職所拿之人,确系凶徒,現有受傷人為證。無論此凶徒系何人,既以公事逮案,案未結,未便遽釋’云云。 “這兩次往返,天已亮了。理儒卻從從容容的吃過了早飯,才叫打轎回公事去。誰知他昨夜那一鬧,外面通知道了,說是河泊所太爺誤拿藩台的人,這一回是死無葬身之地的了,不難合衙門的人都有些不便呢。此風聲一夜傳了開去,到得天明,合衙門的書吏差役,紛紛請假走了,甚至于抬轎的人也沒有了。理儒看見覺得好笑,只得另外雇了一乘小轎,自己帶了那一顆小小的印把,叫家人帶了那少爺、師爺、鴇婦,一同上制台衙門去。” 這一去,有分教:胸前練雀橫飛出,又向最高枝上栖。未知理儒見了制台,怎樣回法,且待下回再記。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