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六十九回 責孝道家庭變態 權寄宿野店行沽


  且喜自從打破了頭之后,那邊便聲息俱寂,我便安然鼾睡。一覺醒來,已是九點多鐘,連忙叫茶房來,要了水,淨過嘴臉,寫了兩封信,拿到帳房里,托他代寄。走過客堂時,卻見杏農坐在那里,和昨夜我看見的那小子說話。原來佛照樓客棧,除了客房之外,另外設了兩座客堂,以為寓客會客之用。杏農見我走過,便起身招呼道:“起來了么?”我道:“想是到了許久了。”杏農道:“到了一會儿。”說著,便走近過來,我順便讓他到房里坐。他一面走,一面說道:“方才來回候你,你未起來,恰好遇了一個朋友,有事托我料理。此時且沒工夫談天,請你等我一等,我去去再來。”說罷,拱手別去。
  我回到房里,等了許久,直到午飯過后,仍不見杏農來。料得他既然有事,未必再來的了,我便出門到外面逛了一趟,又到向來有來往的几家字號里去走走。及至回到棧時,已經四點多鐘,客棧飯早,茶房已經開上飯來。吃飯過后,杏農方才匆匆的來了。喘一口气,坐定說道:“有勞久候了!”我道:“我飯后便出去辦了一天事,方才回來。”杏農道:“今天早起,我本來專誠來回候你;不料到得此地,遇了一個敝友,有點為難的事,就代他調排了一天,方才停當。”我道:“就是早起在客堂里那一位么?”杏農道:“正是,他本來住在你這里貼隔壁的房間。我到此地時才八點鐘,打你的門,你還沒有起來我正要先到別處走走,不期遇了他開門出來,我便攬了這件事上身,直到此刻才辦妥了。”
  我道:“昨夜我听見隔壁房里有人哭了許久,后來又吵鬧了一陣,不知為的是甚么事?”杏農歎道:“說起來,話長得很。我到了天津,已經十多年,初到的時候,便識了這個朋友。那時彼此都年輕,他還沒有娶親,便就了這里招商局的事。只有一個母親,在城里租了我的兩間余屋,和我同住著;几兩銀子薪水,雖未見得丰盛,卻也還過得去。”我笑道:“你說了半天他,究竟他姓甚名誰?”杏農道:“他姓石,別字映芝,是此地北通州人。他祖父是個翰林,只放過兩回副主考,老死沒有開坊,所以窮的了不得。他老子是個江蘇知縣,署過几回事,臨了鬧了個大虧空,几乎要查抄家產,為此急死了。遺下兩房姨太太,都打發了。那時映芝母子,本沒有隨任,得信之后,映芝方才到南京去運了靈柩回來。可怜那年映芝只得十五歲!”
  我听了這話,不覺心中一動,暗想我父親去世那年,我也只得十五歲,也是出門去運靈柩回家的,此人可謂与我同病相怜的了。因問道:“你怎么知道的這般詳細?”杏農道:“我同他一相識之后,便气味相投,彼此換了帖,無話不談的;以后的事,我還要知得詳細呢。他運柩回來之后,便到京里求了一封荐信,荐到此地招商局來。通州离這里不遠,便接了他母親來津。那時我的家眷也在這里,便把我住的房子騰出兩間,轉租給他。因此兩下同居,不免登堂拜母。那時卻也相安無事。映芝為人,十分馴謹,一向多有人和他做媒;映芝因為家道貧寒,雖有人提及,自己也不敢答應。及至服闋之后,才定了這天津城里的一位貧家小姐,卻也是個書香人家,丈人是個老儒士。誰知過門之后,不到一年光景,便鬧了個婆媳不對,天天吵鬧不休,連我們同居的也不得安。”我道:“想是娶了個不賢的婦人來了。這不賢妻、不孝子,最是人生之累。”
  杏農歎道:“在映芝說呢,他母親在通州和妯娌親戚們,都是和和气气的,從來不會和人家拌嘴;在我們旁觀的呢,實在不敢下斷語。從此那位老太太,因為和媳婦不對,便連儿子也厭惡起來了,逢著人便數說他儿子不孝。鬧的映芝沒有法子,便寫了一紙休書要休了老婆。他老太太知道了,便鬧的天翻地复起來,說映芝有心和他賭气:‘難道你休了老婆,便罷了不成!左右我和你拚了這條命!’如此一來,嚇的映芝又不敢休了。這位媳婦受气不過,便回娘家去住几天,那柴米油鹽的家務,未免少了人照應。老太太又不答應了,說道是:‘我偌大年紀了,儿子也長大了,媳婦也娶了,還要我當這個窮家!’映芝沒法子,只得把老婆接了回來。映芝在招商局領了薪水回來,總是先交給母親,老太太又說我不當家,交給我做甚么;只得另外給老太太几塊錢零用,他又不要。及至吵罵起來,他總說‘儿子媳婦沒有錢給我用,我要買一根針、一條線,都要求媳婦指頭縫里寬一寬,才流得出來!’諸如此類的鬧法,一個月總有兩三回。他老太太高興起來,便到街坊鄰舍上去,數落他儿子一番。再不然,便找到映芝朋友家里去,也不管人家認得他不認得,走進去便把自己儿子盡情數落。最可笑的,有一回我一個舍親,從南邊來了,便到我家里去,談起來是和映芝老人家認得的。我那舍親姓丁,別字紀昌,向來在南京當朋友的,談到映芝老人家虧空急死的,也十分歎息。卻被那老太太听見了,便到我這邊來,對紀昌著著實實的把映芝數落了一頓,總說他怎么的不孝。這是路過的一個人,說過也就罷了,誰知后來卻累的映芝不淺。”我道:“怎樣累呢?”杏農道:“你且莫問,等我慢慢的說來。到后來他竟跑到招商局里去,求見總辦,要告他儿子的不孝。總辦那里肯見他。便坐在大門口外面,哭天哭地的訴說他儿子怎么不孝,怎么不孝,經映芝多少朋友勸了他才回來。還有一回,白天鬧的不夠,晚上也鬧起來,等人家都睡了,他卻拍桌子打板凳的大罵,又把瓷器家伙一件件的往院子里亂摔,攪了個雞犬不宁。到明天,實在沒有法子了,映芝的老婆避回娘家去了,映芝也住在局里不敢回家。過了一夜,這位老太太見一個人鬧的沒味了,便拿了一根帶子,自己勒起頸脖子來。恰好被我用的老媽子看見了,便嚷起來。那天剛剛我在家,便同內人過去解救。一面叫我用的一個小孩子,到招商局去叫映芝回來。偏偏映芝又不在局里,那小孩子沒輕沒重的,便說不好了,石師爺的老太太上了吊了;這句話恰被一個和映芝不睦的同事听了去,便大惊小怪的傳揚起來,說甚么天津地方要出逆倫重案了,快點叫人去捉那逆子,不要叫他逃脫了。這么一傳揚起來,叫總辦知道了,便把映芝的事情撤去,好好的二十兩銀子的館地,從此沒了。天津如何還住得下,只好搬回通州去了。
  “住了一年,終不是事,听說有几個祖父的門生、父親的相好,在南京很有局面,便湊了盤纏,到南京去希圖謀個館地。不料我方才說的那位舍親丁紀昌,听了他老太太的話,回到南京之后,逢人便說,沒處不談,赶映芝到了南京,一個個的無不是白眼相加。映芝起初還莫名其妙,后來有人告訴了他丁紀昌的話,方才知道。幸虧回到上海,尋著了述農家兄,方才弄了一份盤纏回來。你說這個不是大受其累么。誰知回到通州,他那位老太太,又出了花樣了,不住在家里,躲向親戚家里去了。映芝去接他回家時,他一定不肯,說是我不慣和他同居。映芝沒法,把老婆送到天津來,住到娘家去了,然后把自己母親接回家中。通州地面小,不能謀事,自己只得仍到天津來,謀了東局的一件事。東局离這里遠,映芝有時到市上買東西,或到這里紫竹林看朋友,天晚了不便回去,便到丈人家去借住。不知怎樣,被他老太太知道了,又從通州跑到天津來,到親家家里去大鬧,說親家不要臉,嫁女儿猶如婊子留客一般,留在家里住宿。”我道:“難道映芝的老婆,一回娘家之后,便永遠不回夫家了么?”杏農道:“只有過年過節,由映芝領回去給婆婆拜年拜節,不過住一兩天便走了。倒是這個辦法,家里過得安靜些,然而映芝卻又擔了一個大名气了。”
  我道:“甚么名气呢?”杏農道:“他那位老太太,滿到四處的去說,說他的儿子賺了錢,只顧養老婆的全家,不顧娘的死活,所以映芝便擔了這個名气。那東局的事,也沒有辦得長,不多几個月,就空下來了。一向都是就些短局,一年倒有半年是賦閒的。所謂人窮志短,那映芝這兩年,鬧的神采也沒有了。今年春上,弄了一個籌防局的小館地,一個月只有六吊大錢。他自己一個人,連吃飯每月只限定用一吊五百文,給老婆五百文的零用,其余四吊,是按月寄回通州去的。館地愈小,事情愈忙,這是一定之理,他從春上得了這件事之后,便沒有回通州去過。所以他老太太這回赶了來,先把行李落在這里,要到籌防局去找儿子;卻不料找錯了,找到巡防局里去。人家對他說,我們局里沒有這個人。他便說是儿子串通了門丁,不認娘了,在那里叫天叫地的哭罵起來。人家辦公事的地方,如何容得這個樣子,便有兩個局勇驅赶他。他又說儿子赶娘了。人家听了這個話,越發恨了。在那里受了一場大辱,方才回到這里,哭喊了一夜。第二天映芝打听著了,連忙到了這里來,求他回去。他見了映芝,便是一場大罵,說他指使局勇,羞辱母親。映芝和他分辯,說儿子并不在哪個局里,是母親走錯了地方。他說既然不是這個局,是哪個局?映芝是前回招商局的事情,被他母親鬧掉了的,這回怕再是那個樣,如何敢說。他見映芝不說,便天天和映芝鬧。可怜映芝白天去辦公事,晚上到這里來捱罵,如此一連八九天。這里房飯錢又貴,每客每天要三百六十文,五天一結算。映芝實在是窮,把一件破舊熟羅長衫當了,才開銷了五天房飯錢。再一耽擱,又是第二個五天到了。昨天晚上,映芝央求他回通州去,不知怎樣触怒了他,便把映芝的頭也打破了。今天早起我來了,知道了這件事,先把他老人家連哄帶騙的,請到了我一個朋友家里,然后勸了他一天,映芝還磕了多少頭,陪了多少小心,直到方才,才把他勸肯了,和他雇定了船,明天一早映芝送他回通州去。一切都說妥了,我方才得脫身到這里來。”
  這一席長談,不覺已掌燈多時了。知道杏農沒有吃夜飯,便叫廚房里弄了兩樣菜,請他就在棧里便飯。飯后又談了些正事,杏農方才別去。
  我在天津住了十多天,料理定了几樁正事,便要進京。我因為要先到河西務去辦一件事,河西務雖系進京的大路,因恐怕到那邊有耽擱,就沒有雇長車,打算要騎馬。誰知這里馬价很貴,只有騎驢的便宜,我便雇了一頭驢。好在我行李無多,把衣箱寄在杏農那里,只帶了一個馬包,跨驢而行。說也奇怪,驢這樣東西,比馬小得多,那性子卻比馬坏。我向來沒有騎過,居然使他不動。出了西沽,不上十里路,他忽然把前蹄一跪,幸得我騎慣了馬的,沒有被他摔下來。然而盡拉韁繩,他總不肯站起來了。只得下來,把他拉起,重新騎上。走不了多少路,他又跪下了。如此几次,我心中無限焦燥,只得拉著韁繩步行一程,再騎一程,走到太陽偏西,還沒有走到楊村(由天津進京尖站),越覺心急。看見路旁一家小客店,只得暫且住下,到明天再走。
  入到店里,問起這里的地名,才知道是老米店。我淨過嘴臉之后,拿出几十錢,叫店家和我去買點酒來,店家答應出去了。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閒步。走出門來,便是往來官道。再從旁邊一條小巷子里走進去,只見巷里頭一家,便是個燒餅攤;餅攤旁邊,還擺了几棵半黃的青菜;隔壁便是一家鴉片煙店。再走過去,約莫有十來家人家,便是盡頭;那盡頭的去處,卻又是一家賣鴉片煙的;從那賣鴉片煙的大家前面走過去,便是一片田場。再走几十步,回頭一望,原來那老米店,通共只有這几家人家,便算是一條村落的了。
  信步走了一回,仍舊回到店里,呆呆的坐了一大會。看看天要黑下來了,那店家才提了一壺酒回來交給我。我道:“怎么去這半天?”店家道:“客人只怕是初走這里?”我道:“正是。”店家道:“這老米店沒有賣酒的地方,要喝一點酒,要走到十二里地外去買呢。客人初走這里,怨不得不知道。”我一面听他說話,一面舀出酒來呷了一口,覺得酒味极劣。暗想天津的酒甚好,何以到了此地,便這般惡劣起來。想是去買酒的人,賺了我的錢,所以買這劣酒搪塞,深悔方才不曾多給他几文。
  心里正在這么想著,外面又來了一個客人,卻是個老者,鬢發皆白,臉上卻是一團書卷气;手里提著一個長背搭,也走到房里來。原來北邊地方的小客店,每每只有一個房,一舖炕,無論多少寓客,都在一個炕上歇的。那老者放下背搭,要了水淨面,便和我招呼,我也隨意和他點頭。因見桌上有一個空茶碗,順手便舀一碗酒讓他喝。他也不客气,舉杯便飲。我道:“這里的酒很不好!”老者道:“這已經是好的了;碰了那不好的,簡直和水一樣。”我道:“這里离天津不遠,天津的酒很好,何以不到那邊販來呢?”老者道:“衛里嗎(北直人通稱天津為衛里,以天津本衛也),那里自然是好酒。老客想是初步這邊,沒知道這些情形。做酒的燒鍋都在衛里,衛里的酒,自然是好的了。可是一過西沽就不行了,為的是厘卡上的捐太重,西沽就是頭一個厘卡,再往這邊來,過一個卡子,就捐一趟,自然把酒捐坏了。”我道:“捐貴了還可以說得,怎么會捐坏了呢?”老者道:“賣貴了人家喝不起,只得攙和些水在酒里。那厘捐越是抽得利害,那水越是攙得利害,你說酒怎么不坏!”我問道:“那抽捐是怎么算法?可是照每擔捐多少算的嗎?”老者道:“說起來可笑得很呢!他并不論擔捐,是論車捐;卻又不講每車捐多少,偏要講每個車輪子捐多少。說起來是那做官的混帳了,不知道這做買賣的也不是個好東西,他要照車輪子收捐,這邊就不用牲口拉的車,只用人拉的車。”我道:“這又有甚么分別?”老者道:“牲口拉的車,總是兩個輪子。他們卻做出一种單輪子的車來,那輪子做的頂小,安放在車子前面的當中,那車架子卻做的頂大,所裝的酒簍子,比牲口拉的車裝的多,這車子前面用三四個人拉,后頭用兩個人推,就這么個頑法。”
  正是:一任你刻舟求劍,怎當我掩耳盜鈴。未知那老者還說出些甚么來,且待下回再記。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