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詩曰: 憶苦當年周太祖,升遐遺言誠得所。 躬行儉德是昭垂,常使靈兮安陰府。 又曰: 攘攘干戈自北來,爭城爭地土民衷。 憑君聯合華夷勢,空想開疆辟草萊。 話說周主被高行周首級怨气所沖,致成重疾,自郊祭之后,病勢仍然。然雖有疾在宮,總之究心治道,因這日召進群臣,講論治平之道,适有中宮密奏:軍士見賞賜不均,多出怨言。周主即召群臣責之道:“朕自即位以來,惡衣菲食,与士卒同甘苦,爾等豈不知之?今乃使部下怨謗于朕,正不知己有何功,敢如此無忌!”諸臣皆俯首伏罪。查究其出怨言者,斬首示眾,流言乃息。 卻說趙匡胤在家,一日,与鄭恩在場中馳射回來。見前面一座高樓,匡胤對鄭恩道:“前面高樓,乃是戲龍樓,甚有景致,我与三弟進去游玩一回。”鄭恩道:“甚好。”二人登樓四望,果是暢觀,有《西江月》詞為證: 遠望青山潑日,俯觀朱戶侵眸。分明是個帝王州,裝點凌空絕越。殿角飛云乍起,樓頭暮雨初收。往來此處胜优游,爭睹小春霽色。 弟兄二人在樓上游玩了片時,鄭恩坐在欄杆之上,看那外面景色。匡胤步入樓中,至后面看時,只見一條烏龍,盤繞在畫梁之上,舒牙露爪,喘气奄奄。匡胤一見,大怒道:“前日在禪州見此怪物,險些一命不保,今日又來叩我么?”遂向腰間解下鸞帶,迎風捋成了神煞棍棒,提在手中,望著上面照頭打去,一聲響,正中在烏龍的腰脅上。那龍負痛,把身軀只一攬,化陣烏風而去。匡胤呆了半晌,出來与鄭恩說知,二人惊訝回家。有詩為證: 烏龍神現繞高樓,吐气騰騰遍九州。 帝子怒提神煞棍,一時妖物逐煙收。 周主病勢日重一日,其軍國重務,一應奏章,都是晉王傳稟而行;更且晉王侍奉左右,晝夜衣不解帶,食不甘味。其日,周主謂晉王道:“天數莫非前定?朕适才夢登戲龍樓,又被紅臉賊打我一棍,醒來自覺滿身疼痛。料來不濟于事,今囑后事于汝:昔日我西征時,見先朝十八陵,皆被人發掘,此無他,只因多藏金寶故耳。我死之后,汝當布衣披我,瓦棺殮我,壙中不許用石,只宜磚砌。徒役兩個,依例支給,休要煩扰百姓。葬后編近三十戶,免其差役,使其守禮。不須設立宮人,不用石羊、石人、石馬等物;只立一石碑,上刻:‘周天子平生好儉,遺命用布衣瓦棺。’將此碑置我陵前,我方瞑目。且為君者不易,爾當緊記。”言訖而崩。在位三年,壽五十三歲。柴后、晉王悲痛欲絕,哭泣不止。史臣斷云: 周祖兩弒其君,篡取大位。得國之初,罷四方貢獻,詔百官上封事,毀漢宮室器皿,立詞翰法,定稅租皮法,罷戶部營田,除租牛課,又如曲阜謁孔子詞,复拜其墓。雖享國日淺,而施為有足稱者,故先儒稱其為唐明、周世之亞,需以此耳后宋賢有詩以贊之: 塞上干戈起有年,生靈憔悴困中原。 君王正待施仁政,百姓相期望被漸。 北漢征途多亂草,夷梁騷扰有浮煙。 英雄已死功何在?三月殘春叫杜鵑。 周主既崩,殮于偏殿,百官哀慟。平章事范質開言說道:“主上晏駕,天下震動。請立嗣君,以承國統。”乃請晉王即皇帝位,后廟號稱為世宗。當日改元顯德。封馮道為太師,其余眾官各照舊職。葬周主于新鄭,謚曰太祖皇帝。尊柴后為太后。大赦天下。朝廷法制,悉遵舊章。軍國大事,世宗必稟命于太后,然后行之。心內欲封趙、鄭二人重職,稟知太后。太后道:“先帝因兩次被紅臉大漢所傷,雖系夢中,實元神有靈也,待平定北漢或南唐,封王、封侯可也。”世宗依命,遂寢其事,因而董龍等眾降將,俱備未封,見了趙、鄭均以御弟相稱。君臣無不悅服。 其時鄭恩對匡胤道:“二哥,那柴大哥原說做了皇帝,封你為王,封樂子為候,今日不見一些影響,敢是忘記了不成?”匡胤道:“三弟有所未知。你大哥也曾稟過太后,太后道:‘先帝夢中神游,一次被射,二次又在戲龍樓被棍打傷,因此病重駕崩。念汝義弟,故不追究。今若封職,先帝之靈不安。古人云:“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為孝矣。”今北漢、南唐未曾歸順,若能平了一處,听汝去封。’因此大哥遵行孝道,故此中止。今為御弟,尊榮多矣。但三弟從今須要學些官場禮數,朝見之時,當稱圣上,或稱陛下,斷不可大哥、樂子胡亂稱呼,若有所犯,國法無情,此事最為要緊。至于封王、封侯,憑著你我本領,只消建功立業,自可致耳,何必性急?”鄭恩听言,點頭道是。從此,在匡胤府中習學禮貌,講究文字,都是匡胤用心教導,將從前粗魯洗刷一新。此言不表。 卻說北漢主劉崇聞周主棄世,心中大喜,与文武議道:“郭威篡吾家天下,每欲复仇,恨無其力。今郭威已死,我欲取中原,恢复舊業可望矣。”乃遣使臣,將厚賂金帛,結好契丹,借兵复仇。契丹得了金寶,大喜,即差耶律奇為元帥,楊襄為先鋒,起精兵二万,往北漢助援。耶律奇、楊襄領旨,即日起兵,到晉陽會兵。北漢主見契丹兵至,即拜白從輝為元帥,張元暉為先鋒,命長子承鈞与親軍使丁貴等同守晉陽。自領大兵二万,与契丹合兵,离了晉陽,向潞州攻打。潞州守將李筠,听知北漢主借契丹兵來征中原,忙与眾將商議戰守之策。大將穆令均說道:“主帥勿憂。北漢若有兵來攻打潞州,末將不才,愿領精兵出城殺賊,務要生擒劉崇,獻于麾下。”李筠听了此言大喜,傳令點兵,准備迎敵。哨馬報入北漢營中,劉崇便与張元暉計議道:“潞州兵素來怯弱,易与為敵。汝可領兵一万,于巴山原埋伏,候敵兵到來,乘勢夾攻,可獲全胜。”張元暉領令,帶兵而去。又點遼將楊襄,領部下精兵五千出戰,只要敗,不要胜,誘敵人來,自有方略。楊襄領令而去。劉崇親領大兵接應。 次日,潞州城內炮響開城,沖出一隊人馬,來到陣前。只見穆令均頂盔貫甲,手執長槍,一馬當先,沖出陣前,大罵:“背國反臣!焉敢犯我邊界?好好退兵,饒你一死;若仍執迷,叫汝片甲不回。”楊襄大怒道:“休得多言。”拍馬舞刀,直取令均。令均舉槍相敵。兩下金鼓齊鳴。二人戰上十余合,楊襄虛晃一刀,詐敗而走。令均不舍,隨后追來。只听一聲炮響,張元暉伏兵齊起,從刺斜里殺來,楊襄兜馬回身,兩下夾攻。穆令均措手不及,早被張元暉一刀砍于馬下。正是: 一時豪杰成何用?千載冤聲恨落暉。 北軍乘勢追殺,南兵死者甚眾。那些殘兵敗入城去,將城門緊閉。張元暉与楊裹收兵還營。李筠見穆令均陣亡,又折了許多人馬,忙令牙將劉瑗、王真堅守城池,一面差人星夜到京告急。 世宗得表大怒,与眾臣商議,要御駕親征。群臣奏道:“劉崇結連契丹,攻打潞州,陛下初登寶位,人心未定,豈可親征?只命大將往救足矣。”世宗道:“不然。劉崇欺朕年少新立,乘喪動兵,攻打潞州,朕安得不親往乎?”太師馮道出班奏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以万眾之尊,親臨不測之地,臣竊以為不可也。”世宗道:“唐太宗得天下,凡有征伐,未嘗不親臨,唐太宗尚如此,況于朕乎?”馮道奏道:“不知陛下能為太宗否?”世宗道:“劉崇以十二州之地,兵力單弱,其所倚仗者,不過藉契丹以為救援;以朕士馬之眾,兵甲之強,破劉崇如反掌耳。”馮道道:“未審陛下能否。”世宗以馮道乃先朝元老,不与深較,但以优禮待之。惟樞密使王朴勸駕親征。世宗依奏,下詔親征。當有趙匡胤奏道:“陛下初登大位,將士凋零,英雄忠義各守藩鎮,不可輕調。河東兵甲正利,未易即破。陛下此行,須在教場演武,挑選勇者,命為先鋒,方可以收全功也。”世宗大悅道:“二御弟之言甚當。”即頒下旨意,往教場比武,挑選先鋒。 次日,世宗親到教場演武廳坐定。匡胤奏道:“斬將破敵,以勇為先;定取高下,以箭為能。陛下可取箭高者為正先鋒,力勇者為副。”世宗道:“卿言甚善。”即令軍士于平坦之處,立起紅心,下令將士較射。只見左邊隊里踊出一將,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向前說道:“臣先射箭,然后比勇。”眾視之,乃駙馬張永德也。永德坐馬,左手持弓,右手搭箭,于將台前走馬架箭,指定紅心,一箭射去,不差分毫,一連三箭,俱中紅心。眾軍喝彩,鼓響咚咚。永德下馬見駕,來取先鋒印。世宗大悅,即命取印于永德挂之。忽右隊中沖出一將,喊聲如雷,大叫道:“先鋒印待我來挂。”世宗看時,乃是御弟鄭恩。鄭恩上前奏道:“臣今習學弓馬,已是純熟,愿在陛下之前一試,与駙馬定其高下。”世宗暗想:“這魯夫怎曉弓箭?今日看他出丑。”遂傳旨道:“三御弟既學弓馬,可即試之。”鄭恩說聲:“領旨。”跨上雕鞍,扯開弓,搭上箭,也是一連三箭,都中紅心。鼓聲震野,喝彩嘩然。永德見了,大怒道:“汝箭雖高,敢來与我比勇么?”鄭恩道:“誰又弱你?就与你比勇何妨。”兩個各騎戰馬,都拿兵器,跑到場中,正要動手。此時匡胤看見,恐二人相斗,各有所傷,忙在將台上高聲叫道:“二位且住,待我奏知圣上,自有定論。”二人听說,不敢動手,都立馬場中候旨。 匡胤入奏道:“永德乃陛下至親,鄭恩是臣之義弟,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臣見將台下石獅子約重千斤,陛下可命二人,誰能舉上台、提下台者,便為先鋒,不許兵器相斗。”世宗大喜,即下旨命于二人:若能提舉石獅子上台、下台者,取為先鋒,不許相爭。二人得旨,一齊下馬,棄了兵器,走至台前,看那石獅子,高有五尺,入地七尺。永德看了一遍,左手撩衣,右手將石獅子提起,用盡平生之力,提上台來,回身下台,提歸原處,滿面通紅,喘息不止。鄭恩道:“我待提与你看。”亦將石獅子提上將台,复又提下,歸于舊所,气力用盡,面色亦紅。兩下軍士盡都喝彩。 忽見將台邊閃出一個少年壯士,頭戴粉地武巾,身穿素色箭服,昂然走至台前,將石獅子提在手中,慢慢的在軍前走了一轉,輕輕放于原地,气不喘息,面不改色。軍士見了,盡皆喝彩道:“真將軍也!”匡胤見了,暗暗稱羡,叫人邀入軍中,問其姓氏。其人答道:“小人姓高,名怀德,乃高行周之長子。因父親已喪,流落江湖,寓居此處。今聞圣上演武,特來獻技,聊充步卒,以酬平生之志耳。”匡胤听了,心下暗暗吃惊:“高行周乃圣上之仇人,焉肯錄用其子?只是怀德勇為倍常,世之虎將,驅諸別國,甚為可惜。吾今且奏知主上,若其不用,當竭力保舉,庶几不負高公遺托也。”于是將此情節,奏知世宗。 世宗听是行周之子,勃然大怒道:“賊子既來,与朕拿下斬首。”匡胤諫道:“不可。臣聞刑罰必中,罪人不孥。昔行周得罪于陛下,彼已自決,足可以釋其怨矣。其子無辜,陛下豈可以一概施之乎?況今兵下河東,正在用人之際。古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臣觀怀德有兼人之勇,陛下恕而用之,必能效死以建功也。若今演武而戮一無辜之人,恐天下英雄皆束手而避,誰肯与陛下建太平哉?”世宗听奏,思其有理,便回嗔作喜道:“御弟之言甚善。”遂宣上怀德道:“朕与汝父有仇,含憤已久,本當盡法;但念朕之仇,一人之私也,為國家用人,天下之公也,朕豈可以私憤而廢公事乎?且觀汝勇力,足堪任用,未知騎射汝可能否?”怀德奏道:“小人從幼習學,諸般武藝皆能,況箭乃將家首技,豈不能射?”世宗傳旨,給付鞍馬弓箭,著怀德試射。怀德領旨,跨上征駒,彎弓搭箭,連發三矢,俱中紅心。世宗大悅,令怀德充為御侍衛。匡胤奏道:“怀德武藝出眾,勇力過人,陛下必當重用,以展其能。況今駙馬与臣義弟爭奪先鋒,未定高下,何不以先鋒印与怀德挂之,軍中自無他議矣。且陛下推誠以待怀德,怀德必不有負于陛下也。”世宗允奏,命司官取先鋒印,与怀德挂之。當廳又賜了金花御酒,以顯其榮。怀德謝恩而退。世宗返駕回宮。 次日,早朝下旨:請太后監國,命學士竇儀、平章范質參理政事。以趙匡胤偽親軍史,鄭恩為副史,張永德為監軍,王朴為軍師。張光遠、羅彥威、杜二公并受節度使分鎮。調回禪州節度使史彥超、澶州節度使馬全義、河南節度使劉詞等,隨駕親征。又命董龍、董虎、李通、周霸并受偏將之職,隨軍效用。時苗光義已辭別云游,不知去向。當時世宗分遣已定,擇吉出師。卻值各鎮請將陸續都到,點選大兵十万,整頓隊伍,出汴京城,望前進發。但見旌旗蔽日,劍朝凝霜,人如猛虎,馬賽飛彪。 大軍渡了孟津,前至天井關而來。前鋒高怀德抵關下寨,准備攻城。有分教:后周多虎狼之將軍,北漢無堅完之城郭。正是: 指揮貙虎皆神算,恢拓乾坤是圣功。 畢竟怀德怎樣取關,且听下回分解。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