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這回書接著上回,表的是安公子回到店里,把安老爺的話回明母親,并上覆岳父、岳母,大家自是异常歡喜。張姑娘心里益發佩服十三妹的料事不差。那張老自有程相公照料。 安公子便忙忙的換了家常衣服,赴縣衙而來。 那些散了的長隨,還有几個沒找著飯主滿處里打游飛的,听見少爺來了,又帶了若干銀子給老爺完交官項,老爺指日就要開复原官,都赶了來,借著道喜,要想喝這碗舊鍋的粥。 老爺見這班人本無人味,又沒天良,一個個善言辭去。內中只有個葉通,原是由京帶出來的,雖也是個長隨,因他從幼也讀過几年書,讀的有些呆气。自從跟了安老爺,他便說從來不曾遇見這等一位高明渾厚的老爺,立誓不再投第二個主人。安老爺給他荐了几處地方,他都不肯去,甘受清苦。老爺見公子無人跟隨,叫他且伺候公子。恰好赶露儿也赶到了,安老爺因他誤事,正要責罰,嚇的他長跪不起,只得把劉住儿到家,一時痛親昏聵忘說,后才想起,隨即赶來的話回明。 老爺見其情由可原,仍派他跟隨公子。 說著,擺上飯來,又有太太送來几樣可吃的菜并“下馬面”。原來安老爺酒量頗豪,自己卻不肯濫飲,每飯總以三五斤為度。因向公子道:“我喝酒,你只管坐下先吃飯,不必等我。”公子便搬了個坐儿坐在橫頭。一時吃飯漱盥已畢,安老爺便命他隅坐侍談,這才問了問京中家里一切情形,因長吁道:“我讀書半世,兢兢業業,不敢有一步逾閒取敗,就這“迂拙”兩個字,是我的短處。不想才入宦海,就因這兩個字上誤事,几乎弄得身名俱敗,骨肉淪亡。今日幸得我父子相聚,而且官事可完,如釋重負。這都是上蒼默佑,惟有刻刻各自修省,勉答昊慈而已。至于你,沒出土儿就遭了這場顛沛流离惊風駭浪,更是可怜。又安知不是我家素來享用稍過,福薄災生,以致如此?經此一番,未必非福。此時都無可說了。只是我方才細想你在那能仁寺遭的這場事,在那班和尚,傷天害理,為天理所必誅,無所為冤;在那個女子,取義成仁,仁至義盡,無所為孽;我們心里便無所為過不去。我只慮地方上弄了這等一樁大案,倘然遇見個廉明官儿查究起來,倒是一樁未完的心事。” 公子說:“這事大料無妨。前日在路上,听見各店里沸沸揚揚的傳說,茌平縣黑風崗廟里一個和尚、一個陀頭、一個女人,因為妒奸,彼此自相殘害,經本縣的一位胡縣官訪察出來。那地方上百姓也有受過那和尚荼毒的,人人稱快,感念那位胡縣官,都稱他作青天太爺。”安老爺笑道:“此所謂‘齊東野人之語’也。”那時葉通正在那里伺候老爺吃飯,便問道:“這話大約是真的。”老爺道:“你又怎么曉得?”葉通道:“這里的二府就合茌乎的這位胡太爺是儿女親家。奴才有個舅舅跟胡太爺,昨日打發來看姑奶奶,他也是這等說。還說胡太爺因此上台見重,說他留心地方公事,還保了卓异了呢。”老爺听了不禁大笑,說:“這可叫作‘天地之大,無所不有’了。若果如此,不但那女子可以遠禍,我們也可放心。” 公子答應了個“是”,就趁勢回道:“倒是儿子這里另有件未完的心事。”老爺忙問:“何事?”公子便把失了那塊硯台的話說出來。老爺先說了句“可惜”,便問:“怎的會丟了?” 公子道:“只因正在貪看十三妹在牆上題的那折詞儿,他又催促著走,一時匆匆的便遺失了。”安老爺問:“又是甚么詞儿?” 公子見問,便從靴掖里把自己記下的個底儿掏出來,請老爺看。安老爺看了一會,說:“這個女子好生奇怪!也好大神煞! 你看他這折《北新水令》,雖是不文,一邊出豁了你,一邊擺脫了他,既定了這惡僧的罪名,又留下那地方官的出路。看他這樣机警,那硯台他必不肯使落他人之手。只他這詞儿里的甚么‘云端’‘云中’,自是故作疑人之筆,他究竟住在何處,你自然問明白了?”公子道:“也曾問過,無奈他含糊其詞,只說在個‘上不在天,下不著地’的地方住。并且儿子連他這稱謂都留心問過,問他這‘十三妹’三個字,還是排行,還是名姓,他也不肯說明。”老爺道:“嗯,這是甚么話! 無論怎樣,你也該問個明白。在他雖說是不望報,難道你我受了人家這樣大德,今生就罷了不成?”公子見父親教訓,也不敢辯說他怎生的生龍活虎一般,我不敢多煩瑣他。只得回道:“將來總要還他這張彈弓,取我們那塊碩台,想來那時也可以打听得出來的。” 老爺只是搖頭,一面口里卻把那詞儿里“云中相見”四個字翻來覆去不住的念,又用手把那“十三妹”三個字在桌子上一豎一畫不住的寫。默然良久,忽然的把桌子一拍,喜形于色,說道:“得之矣!我知之矣!”因忙問公子道:“這姑娘可是左右鬢角儿上有米心大必正的兩顆朱砂痣不是?”罷了!這公子實在不曾留心,只得据實答應。老爺又問道:“那相貌呢?”公子道:“說起相貌來,卻是作怪,就合這新媳婦的相貌一樣。不但像是個同胞姊妹,并且像是雙生姊妹。”老爺道:“這又是夢話了,我又何曾看見你這新媳婦是怎生個相貌呢?”公子一時覺得說的忘情,扯脖子帶臉臊了個緋紅。老爺道:“這又臊甚么?說呀!”公子只得勉強道:“此時說也說不周全,等父親出去看了媳婦就明白了。大約這個是一團和气幽嫻,那個是一派英風流露。”老爺听了,笑了一笑,說道:“文法儿也急出來了。”公子也陪著一笑。 列公,天下第一樂事莫如談心,更莫如父子談心,更莫如父子久別乍會异地談心,尤其莫如父子事靜心安苦盡甘來久別乍會的异地深夜談心。安老爺合公子此時真真是天下父子第一樂境,正所謂“等閒難到開心處,似此開心又几回”了。 公子見老人家心開色喜,就便請示父親:“方才說到那十三妹,父親說‘得之矣,知之矣’!敢是父親倒猜著他些來歷么?”老爺道:“豈但猜著!此事你固然不得明白,連你母親大約也未必想的到此,我心里卻是明白如見。此時且不必談,等我事畢身閒,再慢慢的說明。我自然還有個道理。”公子听如此說,便不好再問,只得未免滿腹狐疑。那時不但安公子設疑,大約連听書的此時也不免發悶。無如他著書的要作這等欲擒故縱的文章,我說書的也只得這等依頭順尾的演說,大眾且耐些煩,少不得听到那里就曉得了。 閒話擱起。一時安老爺飯罷,收拾了家具,又同安公子計議了一番公事如何清結,家眷怎的位置。公子便在父親屋里小床上另打了一舖睡下。眾家人也分投安置。一宿無話。 次日清早,安太太便遣晉升來看老爺、公子,并叫請示:“那銀子怎的個辦法?早一日完了官事,也好早一日出去。”老爺便教公子去告知他母親:“這事不忙在一刻,再候兩三日,烏克齋總該有信來了,那時再定規。你也就去合你娘親近親近去。” 公子才要走,晉升回道:“請大爺等一刻再走罷。將才奴才來的時候,街上正打道呢,說河台大人到馬頭接欽差去,已經出了衙門了。路上撞見,又得躲避。”老爺問道:“也不曾听見個信儿,忽然那里來了這等一個欽差?”晉升道:“奴才們也是才听見說,說是一位兵部的甚么吳大人。這位欽差來得嚴密得很,只帶著兩個家人,坐了一只小船儿,昨夜五更到了碼頭,天不亮就傳碼頭差到船上,交下兩角文書來,一角札山陽縣預備轎馬,一角知照河台欽差到境。這里縣太爺早到碼頭接差去了。”安老爺心想:“那個甚么吳大人,莫非吳侍郎出來了?他是禮部啊!此地也不曾听見有甚么案,這欽差何來呢?斷不致于用著欽差來催我的官項呀?”大家一時猜度不出。老爺道:“管他,橫豎我是個局外人,于我無干,去瞎費這心猜他作甚么!”說著,只听得縣門前道、府、廳、縣各各一起一起的過去,落后便是那河台鳴鑼喝道前呼后擁的過去。直等過去了,公子才得回店。 話分兩頭。你道這位欽差是誰?原來就是那號克齋、名烏明阿的烏大爺。他在浙江差次就接到吏部公文,得知由閣學升了兵部侍郎。把浙江的公事查辦清楚,拜了折子,正要回京覆命謝恩,才由水路走出一程,又奉到廷寄,命他到南河查辦事件。這正是回程進京必由之路。他便且不行文知照,把自己的官船留在后面,同隨帶司員人等一起行走,自己卻喬妝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帶了兩個家丁,沿路私訪而來。直等靠了碼頭,才知照地方官。把個山陽縣嚇得,忙著分派人打掃公館,伺候轎馬,預備下程酒飯,鬧的頭昏,才得辦妥。 只是欽差究竟為著何事而來,不能曉得。這正是首縣第一樁要緊差使,為得是打听明白,好去答應上司,是個美差。他一到碼頭,通上手本叩安稟見。不想欽差止于傳話道乏,不曾傳見。看了看船上,只得兩個家人,連門包都不收,料是無處打听。費盡方法,派了個心腹能干家人,把船家暗暗的叫下來,問他端的,又許他銀錢。那船家道:“他雇船的時候,我只知他是伙計三個,到淮安要賬來的。一路也同我們在船頭上同坐,問長問短的。一直到了碼頭,見大家出來接差,我才知道他是個官府。誰知道他作甚么來的呀!”那家人听了無法,只得回复縣官。把個山陽縣急得搓手。 一時大小官員都到,緊接著河台到船拜會。早見那位欽差頂冠束帶滿面春風的迎出艙來。河台下船,只得在那小船里面向上請了圣安。烏大人站在一旁,說了句:“圣躬甚安。” 二人見禮坐下。河台滿臉青黃不定,勉強支持著寒暄了几句,又不敢問“到此何事”。倒是烏大人先開口說道:“此來沒甚么緊要事。上意因為此番回京,此地是必由之路,命順路看看河工情形。這河工的事,自己實在絲毫不懂。前在浙江,但見那些辦工的官員實在辛勤苦累。大人止把那沿路工段教人開個節略見賜,便可照這節略略查一查回奏,就算當過這差去了。自己也急于要進京謝恩,恐不能多耽擱,地方上一切不必費事。這船上實在褻瀆,下船就先奉拜,再長談罷。” 那河台听了這話,才咕咚一聲把心放下去。那恭維人的本領,他卻從作佐雜時候就學得濫熟,又見烏大人這等謙和体諒,心里早打算到這滿破個二三千銀子送他也值,左右向那些工員身上撈的回來的。因此著實的頌揚了欽差一陣,才打道回院。河台走后,各官才上手本。烏大人都回說:“船上過窄,公館相見。”大家只得紛紛進城。 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并自己新作的全分執事送來,又派了武巡捕帶了許多材官來接。烏大人便留了一個家人收拾行李,搬進公館,自己只帶一個家人跟著。前頭全副執事擺開,眾材官擺隊的擺隊,扶轎的扶轎,馬頭上三聲大炮,簇擁著欽差那頂大轎,浩浩蕩蕩,雅雀無聲,奔了淮城東門而來。 一進城門,武巡捕轎旁請示:“大人,先到公館?先到河院?”那大人只說得一句:“先到山陽縣。”那巡捕應了一聲,忙傳下去。心里卻是惊疑:“怎的倒先到縣衙呢?”那個當儿,山陽縣的縣官早到公館伺候去了。原來外省的怯排場,大凡大憲來拜州縣,從不下轎,那縣官倒隱了不敢出頭,都是管門家丁同著簡房書吏老遠的迎出來,道旁迎著轎子,把他那條左腿一跪,把上司的拜貼用手舉的過頂鑽云,口中高報,說:“小的主人不敢當大人的憲駕。”如今這山陽縣門上听得欽差來拜他們太爺,他更比尋常跪的腿快,喊得聲高。 只見那欽差也不用人傳話,就在轎里吩咐道:“我不是拜你主人來了。”那門丁听了,嚇得爬起來,找了條小路往回就跑,此時但恨他爹娘少生了兩條腿。將跑到縣門,欽差的轎子已到,他又同了衙役門前伺候。又听得欽差問道:“有位被參的安太老爺,想來是在監里呢?”門丁忙跪稟道:“不在縣監,在縣頭門里典史衙門土地祠。”欽差便命打道典史衙門。 把個管獄的典史登時嚇得渾身亂抖,口里叫道:“皇天菩薩!自從周公作《周禮》,設官分職,到今日也不曾听得欽差拜過典史!這是甚么勾當呀?”慌得他抓了頂帽子,拉了件褂子,一路穿著跑了出來,跪在門外,口中高報:“山陽縣典史郝鑿槷叩接大人!”轎子過去了良久,他還在那里長跪不起,兩旁眾人都看了他指點著笑個不住。他也不知眾人笑他何來。及至站起來,自己低頭一看,才知穿的那件石青褂子鑲著一身的狗牙儿絛子,原來是慌的拉差了,把他們官太太的褂子穿出來了。咳,正所謂:“宦海無邊,孽海同源;作官作孽,君自擇焉!” 閒話休提。卻說那欽差到了典史衙門,望見那土地祠,便命住轎,落平下來。只見跟班的從怀里掏出一個黑皮子手本來,眾人兩旁看了,詫异道:“欽差大人怎生還用著這上行手本,拜誰呀?便是拜土地爺,也只合用個‘年家眷弟’的大帖,到底拜誰呀?”正在猜度,那家人把手本呈老爺看過,便交付巡捕,說:“拜會安太老爺。”那巡捕接了,偷眼一看,手本上端恭小楷寫著“受業烏明阿”一行字,連忙飛奔到門投帖。 卻說那時正近重陽,南闈鄉試放榜。安老爺正得了一本《江南新科闈墨》在那里看,听得縣衙前才得一片喧嘩,旋即不聞聲息,卻也听慣了,不以為意,依然看那本文章。忽見戴勤匆匆的跑進來,回稱:“欽差來拜。”雖安老爺的鎮靜,也不免惊疑。心里說:“難道真個的欽差來催官項來了不成?”伸手接過手本一看,笑道:“原來是他呀!只說甚么‘吳大人’‘吳大人’,我就再想不起是誰了!”因慢慢的起身离坐,說:“請進來罷。”早見那烏大爺遍体行裝的進來,先向安老爺行了個旗禮,請了安,起來,又行了個外官禮儿,拜了三拜。安老爺也半禮相還。烏大爺起身,又走近前來看了看老爺的臉面,說:“老師的臉面竟還好。只是怎生碰出這等一個岔儿來!” 一時讓坐茶罷。烏大爺開口先說:“老師的信,門生接到了。因有几兩銀子不好轉人送來,旋即奉了到此地來的廷寄,如今自己帶了來了。”又問:“老師的官項現在怎樣?”安老爺不便就提公子來的話,便答說:“也有了些眉目了。”烏大爺道:“門生給老師帶了万金來,在后面大船上呢,一到就送到公館去。”安老爺忙道:“多了,多了,這斷乎用不了。你雖是個便家,況你我還有個通財之誼,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許多銀子?” 烏大爺道:“這也非門生一人的意思。沒接著老師的信以前,并且還不曾看見京報,便接著管子金、何麥舟他兩家老伯的急腳信,曉得了老師這場不得意。門生即刻給同門受過師恩的眾門生分頭寫了信去,派了個數儿,教他們量力盡心。因門生差次不久,他們又不能各各的專人前來,便叫他們止發信來,把銀子匯京,都交到門生家里。正愁緩不濟急,恰好有現任杭州織造的富周三爺,是門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門生帶京的一万銀子。門生合他說明,先用了他的,到京再由門生家里歸還。這万金內一半作為門生的盡心,一半作為眾門生的集腋。將來他們匯到門生那里,再從門生那里扣存也是一樣。此時且應老師的急用。老師接到他們的信,只要付一封收到的回信,就完了事了。” 安老爺道:“非我合你客气,你大兄弟也送了几兩銀子來,再有個二三千金便夠了。這种東西,多也無用。再,与者受者都要心安。”烏大爺道:“老師這几個門生,現在的立身植品,以至仰事俯蓄,穿衣吃飯,那不是出自師門?誰也該‘飲水思源,緣木思本’的。門生受恩最深,就該作個倡首。就譬如世兄孝敬老師万金,難道老師也合他讓再讓三不成?再,門生還有句放肆的笑話儿,以老師的古道,處在這有天無日的地方,只怕往后還得預備個几千銀子賠賠定不得呢!” 安老爺听了,啞然大笑。因見他辦得這樣妥當,又說得這樣懇切,不好再推,便說道:“我說你不過,就是這樣罷。我也合你說不到‘卻之不恭’,卻是‘受之有愧’了”。那烏大爺又謙遜了一番。話完,便向他那家人使了個眼色,那家人早退下去,連戴勤等一并招呼開。彼此會意,就都躲在院門外,坐下喝茶吃煙閒話。 卻說那位典史老爺見欽差來拜安老爺,不知怎樣恭維恭維才好。忙忙的換了褂子,弄了一壺茶,跟了個衙役,親自送來讓家丁們喝,也為趁便探听探听消息。誰想大家都堵著門坐著呢,不得進去。他一面讓茶,一面搭訕著就要同坐。戴勤先站起來道:“郝老爺,你請治公罷。你在這里,我們不好坐;同你一處坐,主人知道也必嗔責。茶這里有,郝老爺別費心了。”那典史看這光景,料是打不進去,只得周旋一陣,把那壺茶送給轎夫喝去了。 卻說安老爺見烏大人把人支開,料是有說的。只見他低聲道:“門生此來卻不專為這事。現在奉旨到此訪察一樁公事,一路也訪得些情形,未敢為据,所以來請示老師。老師知之必确。”安老爺忙問:“何事?”烏大爺道:“此地河台被御史參了一本,說他怎的待屬員以趨奉為賢員,以誠朴為無用;演戲作壽,受賄婪贓;侵冒錢糧,偷減工料;以致官場短气,習俗頹靡等情,參得十分利害。這事關系甚大,門生初次奉差,有些不得主意,所以討老師教導。” 安老爺听了這話,沉了一沉,說:“克齋,這話既承你以我為識途老馬,我卻有無多的几句話,只恐你不信。”因說道:“我到此不久,就到邳州高堰署了兩回事,河台的行止,我都不得深知。至于我之被參,事屬因公,此中毫無屈抑。你如今既奉命而來,我以為國法不可不執,國体也不可不顧;察事不得不精,存心卻不可不厚。老賢弟以為何如?”烏大人覺得安老爺受了那河台無限的屈抑,豈無個不平之鳴?誰知他竟無一字怨尤,益加佩服老師的學識雅度。說了几句閒話,起身告辭。安老爺道:“我可不能看你去,也不便差人到你公館里,改日長談罷。”說著,送到院門,便不望外再送。 卻說那山陽縣知縣得了這個信,早差人稟知河台,說:“欽差在縣里合安老爺長談。”那河台倒是一惊。才要問話,听得頭門炮響,欽差早已到門,連忙開暖閣迎了出來。見那欽差仍是春風滿面,說:“才望了望敝老師,來遲了一步。”說著一路進來,坐下。可奈他絕口不談公事,至要緊的話,問的是淮安膏藥那舖子里的好?竹瀝滌痰丸那舖子里的真?河台也只得順著答應一番。因便裝著糊涂問道:“方才說貴老師是那位?”烏大人道:“就是被參的安令。”河台連忙道:“這位安水心先生老成練達,為守兼优,是此地第一賢員。無奈官運平常,可可的遇見這等個不巧的事情。現在我們大家替他打算,眾擎易舉,已有個成數了,不日便可奏請開复。”烏大人道:“這倒不敢勞大人費心。他世兄已經從京里變產而來,大約可以了結公事。況且敝老師是位一介不苟的,便承大人費心,他也未必敢領。”河台听了,大失所望。欽差坐了一刻,便告辭進了公館。 那時后面官船已到,几位隨帶司員也赶了來。那些地方官,欽差都請在一處,公同一見。應酬已畢,少微歇息,吃些東西,早發下一角文書,提河台的文武巡捕、管門管帳家丁。須臾拿到,便封了門,照著那言官指參的款跡,連夜熬審起來。從來說:“人情似鐵,官法如爐。”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審案的能員,那消几日,早問出許多贓款來。欽差一面行文,仍用名貼去請河台過來說話。 不一時,河台已到,欽差照舊以客禮相待。讓坐送茶已畢,便將廷寄并那御史的參折合他的巡捕、家丁的口供送給他看。河台一看,這才如夢方醒,只嚇得他面如金紙,目瞪口呆。又見上面有“如果審有贓款,即傳旨革職,所有南河河道總督即著烏明阿暫署”的話。他慌忙看完,摘了帽子,向上跪倒碰頭,口稱他的名字說:“犯官談爾音,昏聵糊涂,辜負天恩,但求重重的治罪,并罰鍰報效。”原來那時候有個“罰鍰助餉助工”的功令。只因朝廷深知督撫的丰厚,那時的風气淳朴,督撫也不避丰厚之名,每逢獲罪,都求報效若干銀子助工助餉,也為圖輕減罪名,所以他才有這番舉動。說罷起來,戴上帽子。烏大人道:“請大人具個親供。便是自認罰鍰,也得有個數目,好据供入奏。”那談爾音道:“犯官打算竭力巴結十万銀子交庫。”烏大人道:“大人的情甘報效,我原不便多言;但是圣意甚嚴,案情較重,左右近年的案都有個樣子在前頭。大人還得自己斟酌斟酌,不可自誤。”他答應了兩個“是”,下去寫具親供。 一時,早有首府中軍送過印來,烏大人即日拜印接署。便下了一個札子,委山陽縣伺候前印河台大人,這漢話就叫作“看起來了。”這個信傳出去,那些紳衿百姓舖戶听得,好不暢快!原來這河台姓談,名爾音,號鈺甫。便有等尖酸的,指了新舊河台的名號編了一副對聯,道是:“月向日邊明,日月當空天有眼;玉鑲金作鈺,玉金滿橐地無皮。” 閒話擱起。卻說那談爾音下去寫具親供,見欽差的話來得嚴厲,一定朝廷還有甚密旨。如今報效得少了罷,誠恐罪名減不去;多了罷,實在心上舍不得。心問口,口問心,打算良久,連那些奇珍异寶折變了,大約也夠了。且自顧命要緊,因此上一很二很,寫了二十万兩的報效。那烏大人就把案歸著了歸著,据情轉奏。當朝圣人最惱的貪官污吏,也還算法外施仁,止于把他革職,發往軍台效力。不日批折回來,那談爾音便忙忙交官項上庫,送家眷回鄉,剩了個空人儿赴軍台效力去了。只是這些金銀珠寶,千方百計才弄得來,三言兩語便花將去;當日嫌他來的少,今日轉痛他去的多。也最可怜的是,他見過烏大人之后,不曾等安老爺交官項,早替他虛出通關,連夜發了折子奏請開复,想在欽差跟前作個大大的情面。也是發于天良,要想存些公道。只是遲矣,晚矣! 卻說安太太那邊,自從張金鳳進門之后,在安太太是本不曾生得這等一個愛女,在張姑娘是難得遇著這等一位慈姑。 彼此相投,竟比那多年的婆媳還覺親熱。那張老夫妻雖然有些鄉下气,初來時眾人見了不免笑他;及至處下來,見他一味誠實,不辭勞,不自大,沒一些心眼儿,沒一分脾气,你就笑他也是那樣,不笑他也是那樣。因此大家不但不笑他,轉都愛他敬他。雖是兩家合成一家,倒過得一團和气。 這日安老爺收到烏大爺的幫項,即日把文書備妥,如數交納,照例開复。又因此地正在官場有事,自己不好出去,便告了兩個月病假。早有公子領著家人們預備轎馬前來。這老爺离了土地祠,來到聚合店。安太太迎了出來。老夫妻本來伉儷甚篤,更兼在异鄉同患難,又想到公子這場落難,彼此見了,十分傷感。虧得公子一旁极力勸慰方住。安太太便叫媳婦出來拜見。安老爺一看,又叫他近前來細看一番,因向太太道:“我告訴玉格的話,想來都說到了,不必再說。這個孩子天生的是咱們家的媳婦儿!等著消停消停,就給他們辦起這件喜事來。”安老爺不吃煙,張姑娘便送上一碗茶來。 一時,親家太太也來相見。這親家太太可不是那兩日的親家太太了,也穿上裙子了,好容易女儿勸著把那個冠子也摘了。見了安老爺,拜了兩拜,口里說:“好哇,親家!俺們在這里可糟扰了!”安老爺也合他謙了几句。人回:“親家老爺進來了。”安老爺迎進來,見禮歸坐,著實謝了謝他途中照應公子。張老道:“親家,不要說這話。我的嘴笨,也說不上個甚么來。咱都是一家人,往后只有我們沾光的。就只一件,我在家負苦慣了,這几天吃飽了飯,竟白呆著就困了。親家,這不是你來家了嗎?有啥笨活,只管交給我,管作的動;不的時候儿,這大米飯老天可不是叫人白吃的。” 安老爺听了道:“就是這樣。如今我第一樁大事,就是你這個女婿。他只管這么大了,還得有個常人儿招護著。這几日里邊有個媳婦,不好叫他在里頭不周不備,我可就都求了親家了。”張老爺連忙答應。安太太道:“這几天就多虧了親家老爺疼他。”一句話沒完,張太太話來了,說:“啥話呢,疼閨女有個不疼女婿的!”大家正說到熱鬧中間,人回:“河台烏大人來拜。”把個張老夫妻嚇得往外藏躲不迭。 一時鑼嗚導喝,烏大人已到店門。安老爺說:“請進來坐罷。”說著,便迎了進來。那烏大人先給師母請了安,然后又合公子敘了一向的闊別。提到前任談公的事,安老爺倒著實感歎了一番。烏大人因道:“門生看老師沒甚么大欠安,為何告起假來?”安老爺便說是“有些瑣事”,便把公子途中結親一事略提了几句,只是不提那番駭人見聞的話。烏大人也連忙道喜。又說:“此地總河的缺,已調了北河的同峻峰過來了,也是個熟人。老師完了私事,何不早些出去?門生既可多听兩次教導,等那同峻峰來,也可當面作一番囑托。”安老爺道:“說得有理,我事情一清楚,就出來的。”烏大人長談了半日,告辭而去。早有那些實任候補的官員,听得河台大人到店來拜安老爺,長談久坐,見安老爺又是大人的老師,那個不來周旋?也有送酒席的,也有送下程的。到后來就不好了,鬧起整匣的燕窩,整桶的海參魚翅,甚至尺頭珍玩,打听著甚么貴送起甚么來了。老爺一概壁謝不收。 卻說那日安老爺迎賓謝客,忙的半日不曾住腳,一直到下半日才得消停。那張姑娘便送過帽頭儿來,請換帽子,伏侍得直像個多年的儿媳婦,又像個親生的女儿。安老爺看了自是歡喜,因對太太道:“我們如今事情正多,有兩樁得先作起來:一件是為我家險遭一場意外的災殃,幸而安然無事,這都是天公默佑,我們闔家都該辦注名香,達謝上蒼;那一件,無論怎樣,這店里非久居之地,得找一所公館。” 安太太道:“這兩樁事都不用老爺費心,公館我已經叫晉升找下了。”老爺道:“一處不夠。”太太道:“找得這處很寬綽,連親家都住下了。”老爺道:“不然。日后自然是住在一處,才得有個照應;眼前辦這喜事,必得兩處辦,才成個一娶一嫁的大禮。”太太听了也以為是。恰好晉升進來回事,听得這話,便回道:“既老爺這樣吩咐,也不用再找。那公館本是大小兩所相連,內里通著,外邊各開大門。”安老爺道:“那更好了。”房子說定。說到謝天,安太太便把自己怎的合媳婦許了十五日還愿的話,并媳婦怎的要給那十三妹姑娘供長生祿位的話,一一的說明。安老爺更覺暗合了自己的主意,連連點頭,道:“既如此,明日咱們全家叩謝,不必再看日子了。”一家儿談到飯罷掌燈。安老爺早叫人在外層收拾了三間洁淨屋子下榻,出去周旋了張老一番,才得就枕。一宿無話。 次日便是十五日,太太早在當院設下香案,香燭、供品。 先是安老爺帶了安公子,次后便是安太太帶了張姑娘,各各一秉虔誠,焚香膜拜,叩謝上天加護之恩。拜完,安老爺便對兩親家道:“你二位老兄老嫂也該拜謝一番才是。”張老道:“我們正想著借花儿獻佛,磕個頭儿呢!”早有仆婦送上兩束香來。張老上了香,磕過頭。親家太太也把香點著,舉得過頂,磕下頭去,不知他口里還喃喃吶吶祝贊些甚么。磕完頭,將爬起來,只見他把右手褪進袖口去,摸了半日,摸出兩箍香錢來,遞給安太太。安太太笑道:“親家,這是作么呀?你我難道還分彼此么?”親家太太道:“不是价。這往后俺兩口子的吃的喝的穿的戴的,都仗著你老公們倆合姑爺哩,還有啥儿說的呢!這燒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咱各人儿洗臉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的!”安太太只是笑著不肯收。倒是安老爺說:“太太,既親家這等至誠,收了再請兩箍香上就是了。”安太太只得接過來,遞給一個丫鬟,摸了摸那錢,還是沍的滾熱的。 卻說張姑娘隨婆婆謝過了天,便忙著進房,設了一張小桌儿,供上那十三妹姑娘的長生牌,上寫著“十三妹姐姐福德長生祿位”。安太太便向安老爺道:“我們玉格也該叫他來磕個頭才是呢。”安老爺道:“且慢。他的事不是磕一個頭可了事的,我另有辦法。”安太太听了,便同張太太各拈了一撮香,看著那張姑娘插燭似价拜了四拜,就把那個彈弓供在面前。 話休絮煩。自此以后安老爺夫妻二位便忙著搬公館,辦喜事。張老夫妻把十三妹贈的那一百金子依然交給安老爺、安太太,辦理妝奩。一婚一嫁,忙在一處,忙了也不止一日,才得齊備。那怎的個下茶行聘、送妝過門,都不及細說。到了吉期,鼓樂前導,花燭雙輝,把金鳳張姑娘一乘彩轎迎娶過來。一樣的參拜天地,遙拜祖先,叩見翁姑,然后完成百年大禮。這日安老爺雖不曾知會外客,有等知道的也來送禮道賀。雖說不得“百輛盈門”,也就算“六禮全備”了。 轉眼就是安老爺假限將滿,新河台已經到任,烏大人已經回京。太太便帶了儿子、媳婦忙著張羅老爺的冠裳一切,便問:“那日出去銷假?”安老爺道:“難道你們娘儿們真個的還忍得叫我再作這官不成?我平生天性恬淡,本就無意富貴功名,況經了這場宦海風波,益發心灰意懶。只是生為國家的旗人,不作官又去作甚么?無如我眼前有樁大似作官的事,不得不先去料理。” 太太、公子見老爺說得恁般鄭重,忙問何事,老爺道:“嗯,難道救了我一家性命的那個十三妹的這番深恩重義,我們竟不想尋著他答報不成?”太太道:“何嘗不想答報呢!只是他又沒個准住處、真名姓,可那里找他去呢?”老爺說:“你們都不必管,我自有個道理。實合你們說:從烏老大諄諄請我出去那日,我已經定了個告退的主意,只恐他苦苦相攔,所以挨到今日。如今挨得他也回京了,新河台也到任了,我前日已將告休的文書發出去了。從此卸了這副擔子,我正好挂冠去辦我這樁正事。此去尋的著那十三妹,我才得心愿滿足;倘然尋不著他,那管芒鞋竹笠,海角天涯,我一定要尋著這個女孩儿才罷!”這正是: 丈夫第一關心事,受恩深處報恩時。 要知安老爺怎的個去尋那十三妹,下回書交代。 (第十三回完) ------------------ 中文東西网 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