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四 辨證二


  司馬相如《上林賦》敘上林諸水曰:丹水,紫淵,灞、滻、涇、謂,“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態”,“灝溔潢漾……東注太湖。”八川自入大河,大河去太湖數千里,中間隔太山及淮、濟、大江,何緣与太湖相涉?郭璞《江賦》云:“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孔安國曰:“自彭蠡,江分為三,入于震澤后,為北江而入于海。”此皆未嘗詳考地理。江、漢至五湖自隔山,其末乃繞出五湖之下流徑入于海,何緣入于五湖?淮、汝徑自徐州入海,全無交涉。《禹貢》云:“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以對文言,則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于震澤也。震澤上源,皆山環之,了無大川;震澤之委,乃多大川,亦莫知孰為三江者。蓋三江之水無所入,則震澤壅而為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后震澤厎定。此水之理也。
  海州東海縣西北有二古墓,《圖志》謂之“黃儿墓”。有一石碑,已漫滅不可讀,莫知黃儿者何人。石延年通判海州,因行縣見之,曰:“漢二疏,東海人,此必其墓也。”遂謂之“二疏墓”,刻碑于其傍;后人又收入《圖經》。余按,疏廣,東海蘭陵人,蘭陵今屬沂州承縣;今東海縣乃漢之贛榆,自屬琅琊郡,非古人之東海也。今承縣東四十里自有疏廣墓,其東又二里有疏受墓。延年不講地志,但見今謂之東海縣,遂以“二疏”名之,极為乖誤。大凡地名如此者至多,無足紀者。此乃余初仕為沐陽主簿日,始見《圖經》中增經事,后世不知其因,往往以為實錄。謾志于此,以見天下地書皆不可堅信。其北又有“孝女冢”,廟貌甚盛,著在祀典。孝女亦東海人。贛榆既非東海故境,則孝女冢廟,亦后人附會縣名為之耳。
  《楊文公談苑》記江南后主患清暑閣前草生,徐鍇令以桂屑布磚縫中,宿草盡死。謂《呂氏春秋》云“桂枝之下無雜木。”蓋桂枝味辛螫故也。然桂之殺草木,自是其性,不為辛螫也。《雷公炮炙論》云:“以桂為丁,以釘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螯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天下地名錯亂乖謬,率難考信。如楚章華台,亳州城父縣、陳州商水縣、荊州江陵、長林、監利縣皆有之。乾溪亦有數處。据《左傳》,楚靈王七年,“成章華之台,与諸侯落之。”杜預注:“章華台,在華容城中。”華容即今之監利縣,非岳州之華容也。至今有章華故台,在縣郭中,与杜預之說相符。毫州城父縣有乾溪,其側亦有章華台,故台基下往往得人骨,云楚靈王戰死于此。商呂縣章華之側,亦有乾溪。薛綜注張衡《東京賦》引《左氏傳》乃云:“楚子成章華之台于乾溪。”皆誤說也,《左傳》實無此文。章華与乾溪,無非一處。楚靈王十二年,王狩于州來,使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王次于乾溪。此則城父之乾溪。靈王八年許遷于夷者,乃此地。十三年,公子比為亂,使觀從從師于乾溪,王從潰,靈王亡,不知所在;平王即位,殺囚,衣之王服,而流諸漢,乃取葬之,以靖國人,而赴以乾溪。靈王實縊于芋尹申亥氏,他年申以王柩告,乃改葬之,而非死于乾溪也。昭王二十七年,吳伐陳,王帥師救陳,次于城父;將戰,王卒于城父。而《春秋》又云:“弒其君于乾溪。”則后世謂靈王實死于是,理不足怪也。
  今人守郡謂之“建麾”,蓋用顏延年詩:“一麾乃出守。”此誤也。延年謂“一麾”者,乃指麾之麾,如武王“右秉白旄以麾”之麾,非旌麾之麾也。延年《阮始平》詩云“屢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者,謂山濤荐咸為吏部郎,三上武帝,不用,后為荀勖一擠,遂出始平,故有此句。延年被擯,以此自托耳。自杜牧為《登樂游原》詩云:“擬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始謬用一麾,自此遂為故事。
  除拜官職,謂除其舊籍,不然也。除,猶易也,以新易舊曰除,如新舊歲之交謂之“歲除”,《易》:“除戒器,戒不虞。”以新易弊,所以備不虞也。除謂之除者,自下而上,亦更易之義。
  世人畫韓退之,小面而美髯,著紗帽。此乃江南韓熙載耳,尚有當時所畫,題志甚明。熙載謚文靖,江南人謂之韓文公,因此遂謬以為退之。退之肥而寡髯。元丰中,以退之從享文宣王廟,郡縣所畫,皆是熙載。后世不復可辨,退之遂為熙載矣。
  今之數錢,百錢謂之陌者,借陌字用之,其實只是百字,如什与伍耳。唐自皇甫鎛為墊錢法,至昭宗末,乃定八十為陌。漢隱帝時,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錢,又減三錢,以七十七為陌,輸官仍用八十。至今輸官錢有用八十陌者。《唐書》:“開元錢重二銖四參。”今蜀郡亦以十參為一銖。參吾古之絫字,恐相傳之誤耳。
  前史稱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放肆不法,李白為之作《蜀道難》。按孟棨所記,白初至京師,賀知章聞其名,首詣之,白出《蜀道難》,讀未畢,稱歎數四。時乃天寶初也,此時白已作《蜀道難》。嚴武為劍南,乃在至德以后肅宗時,年代甚遠。蓋小說所記,各得于一時見聞,本末不相知,率多舛誤,皆此文之類。李白集中稱“刺章仇兼瓊”,与《唐書》所載不同,此《唐書》誤也。
  舊《尚書·禹貢》云:“云夢士作乂。”太宗皇帝時,得古本《尚書》,作“云土夢作乂”,詔改《禹貢》從古本。余按,孔安國注:“云夢之澤在江南。”不然也。据《左傳》:“吳人入郢,楚子涉雎濟江,入于云中。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奔鄖。”楚子自郢西走涉雎,則當出于江南;其后涉江入于云中,遂奔鄖,鄖則今之安州。涉江而后至云,入云然后至郡,則云在江北也。《左傳》曰:“鄭伯如楚,王以田江南之夢。”杜預注云:“楚之云、夢,跨江南、北。”曰“江南之夢”,則云在江北明矣。元丰中,余自隨州道安陸,于入漢口,有景陵主簿郭思者,能言漢、沔間地理,亦以謂江南為夢,江北為云。余以《左傳》驗之,思之說信然。江南則今之公安、石首、建宁等縣,江北則玉沙、監利、景陵等縣,乃水之所委,其地最下。江南二浙,水出稍高,云方土而夢已作乂矣,此古本之為允也。

  ------------------
  轉自:獵書人主頁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