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龍 張溫 郭彥郎 王宗郎 犀浦龍 井魚 安天龍 曹寬 夢青衣 蛟 漢武白蛟 潯陽橋 王述 王植 陸社儿 長沙女 蘇頲 斗蛟 洪氏女 洪貞 老蛟 武休潭 伐蛟 王蜀的時候,梓州有一個叫張溫的人喜歡捕魚,曾經做客館的鎮將。夏天里,他陪著客人看魚,偶然走近龍潭之下。這時天熱得厲害,心里頭很不爽快,他就進到龍潭,撒网捕到一條一尺來長的魚。這條魚的鬐和鱗都是金色的,不停地蹦跳。在岸上俯著的人都很惊异。不一會儿,天陰暗起來,風雨驟然而起。張溫害怕,跑出去好几里地,風雨依然猛烈。有人說,他捉到的那條金魚,就是一條龍。這才知道,龍因為穿了魚的衣服,自己給自己惹了麻煩,如果沒有風雨的變化,它也很難逃過被煮吃的下場。到龍潭打魚,也是應該千万謹慎才好。 世人傳說有了過錯的龍不敢行雨,大多都到處逃竄藏匿,被雷神追捕。有的藏在古木和楹柱之內。如果是在曠野間,沒有地方躲藏,就可能藏進牛角或者牧童的身上。常常有被這种龍連累而被雷擊死的人或牲畜。蜀州官府里有一個叫郭顏郎的軍將,行船在俠江上,來到了羅云溉,剛吃完飯躺在那里,心神恍恍惚惚,就象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黃衣人對他說:“不要把牙合上!”于是黃衣人就在他的口中找到了一樣東西离去了。醒來之后,只覺得咽喉有些疼痛。在他做夢的時候,撐船的篙工們但見船上云雨昏暗,風狂雨怒,雷電震聲极大。這就是犯了過錯的龍躲到他嘴里去了。南山的宣琴師,犯有過錯的龍逃進他的中指節,更不是瞎說。所以孔圣人的話,“雷電迅猛,風雨猛烈,就一定有什么變故”,能不謹慎對待嗎?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報,洵陽縣洵水畔有一座青煙廟,一連几天,廟上煙云昏暗,奏樂的聲音晝夜不停。忽然有一天早晨,水波翻騰跳躍,有一群龍出現在水面上,向漢江行進。大的几丈長,小的一丈多長,什么顏色的都有,樣子有如牛馬驢羊,大的小的各占一半,擠擠撞撞地擁入漢江。還在經過有寺廟的地方,往往复复,徘徊數里,或隱或現。三天之后才停止。 癸酉年,犀浦境內的田地里有一种青黑色的小龍。把它切成兩片,十來天才腐敗發臭,不久也就失去了。摩呵池大廳的西面,也有一口龍井,特別靈驗,誰也不能冒犯。 成都書台坊武侯宅的南面有一座乘煙觀。觀內的古井里有一條魚。這條魚六七寸長,常常游到井上來。它每次游上來,水一定會翻騰洶涌。相傳這井里有龍。 后唐同光年間,滄州百姓中有這么娘儿倆為了躲避徭役,要遷到附近一個叫封店的地方去。路上遇到一條白蛇,那儿子就用繩子系住蛇的脖子,捆綁著它前進。沒有過多長時間,擺來擺去,就把蛇頭勒掉了。頃刻之間,一片白云升起,雷電突然炸響,把那儿子撕扯到天空中去,被雷火燒殺之后才又落到地上,而且他的后背上有字,沒有人能認識。忽然有一個人說:“為什么不用青色東西蒙上?蒙上就可以認識那些字了。”于是就用一件青色裙子蓋上了。有一個識字的人讀后說:“這個人殺害了安天龍,被天神處死了。”葆光子說:“龍是神物,況且它還有‘安天’的尊號,一定能變化不定,哪能被一個臭小子隨便用繩子勒死的道理?馬上就遭到天人的懲罰,這又算什么呢?” 石晉的時候,常山帥安重榮將謀反作亂。他的管界与邢台相接處,死了一條龍,鄉里有一個叫曹寬的豪士看見了。曹寬割取了龍的雙角。龍角前面有一种象帘子的東西,花紋如同錦繡,沒有人知道這是什么。曹寬一年后被賊寇殺死。壬寅年,朝廷的軍隊討伐鎮州,殺死了安重榮。葆光子讀《北史》,發現陸法和在梁時,率領軍隊把侯景部將任約抵御在江上,說,“對方的龍正睡覺,不動,我軍的龍非常活躍”,于是就大舉進攻,殺得敵軍大敗,并且生擒了任約。這就說明,軍陣之上,一定是龍与龍先斗。常山的龍死了,莫不是王師大捷,安重榮掉腦袋的先兆?黃巢在陳州戰敗,李克用擺脫梁王之難,都是在雨大雷厲的情況下發生的。 孟蜀主母后的宮中,有一個“衛圣神龍堂”。這個衛圣神龍堂也同樣修飾得庄嚴整洁。大概這就是世俗間的“家神”。有一天她想另外擴建殿宇,于是就在白天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婢女對她說:“現在神龍想要到宮外去住,可以安排到寺觀之中。”她想照夢中婢女說的去做,但儿子不讓。后來她又夢見婢女重新向她請求,就選了昭覺寺的廂房之間,在那里特蓋了一座廟。建成之后,她就宣來教坊里的樂工。從宮中把“衛圣神龍”引出的時候,奏《送神曲》;送到新廟時,奏《迎神曲》。那天黑云四布,大風四起,等到神龍歸位,大雨就瓢潑般澆下來。有的人說:“衛圣神龍出离宮殿,這是不祥之兆。”過了年,國家亡滅,神龍也遁去,土地歸廟中所有了。 漢武帝經常在九月的時候,坐上一只小船在琳池上漂蕩,不分晝夜。他在季台之下,用香金做成釣魚的鉤,拴上吊絲,用船上帶來的鯉魚為餌,沒過十天,釣上來一條三四丈長的白蛟。白蛟象龍,但是沒有鱗甲。漢武帝說:“這不是龍。”于是就交給太官加工成食品。白蛟的肉是紫青色的,又香又脆,鮮美無比。漢武帝讓賜給臣下們分享,臣下都認為這是神靈感知所得到的。以后再也沒得到過。 潯陽城的東門通向一座大橋,大橋下常常有蛟為害百姓。董奉書寫一道符沉到水里不几天,就有一條死蛟浮在水面上。 吳大帝赤烏三年七月,有一個叫王述的人在天台山采藥。當時天气很熱,他在一座石橋下休息。他到溪邊飲水,忽然發現溪水中有一位一尺多高的小婢女,手里拿著一件青衣,乘坐著一條赤色鯉魚,直接飛進云中,漸漸看不見了。王述急忙登上高處向四處觀望了好久。他望見海上風云驟起,頃刻間雷電轟鳴,馬上就要來雨。王述心中害怕,趴在一棵空樹里,看見那小青衣手里扯著一件顏色如漆,樣子象布的東西,不知到哪儿去了。等到天晴,他又看到騎著赤鯉的小孩回到溪中,原來是一條黑蛟。 王植,新贛人。他坐著船過襄江,當時已近傍晚,他眺望著晚日對朋友朱壽說:“這就是以前楚昭王獲得萍實的地方。是孔子說童謠應驗的地方。”朱壽說,“別人認為童謠是偶然的,而孔子本人肯定是先知的。”說完,二人發現有兩個人從岸上下來。這兩個人都穿青色衣服,手持蘆杖。他們問王植:“你從哪來?”王植說:“我們是從新贛來的。”那兩個人說:“看樣子你們倆都是書生,念什么書呢?”王植和朱壽說:“我們讀的是《詩》和《禮》。”那兩個人笑著說:“孔子說,他不說神怪;又說,敬鬼神而遠之,為什么呢?”朱壽說:“孔子是圣人。他不說神怪,是恐怕神怪扰惑了典教;他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是為了警戒倫理綱常。他的本意在于教導人們奉行宗親之孝。”那兩個人說:“好!”又說:“你信嗎?”回答說:“是的。”那兩個人說:“我們其實不是鬼神,也不是人類。今天偶然和你們交談,是上天讓我們這樣做的。”他們又對王植說:“明天有兩個人來,一個叫李環,一個叫戴政,都是做買賣的,以獲利剝削万民,貪得無厭,上帝討厭他們,想要在三天之內懲辦他們的罪行。你們不要在這停船了。千万記住!”說完兩個人沒入江中。朱壽、王植深感惊异,不知道這是什么鬼怪。到了天亮,王植對朱壽說:“有這种不吉祥的事,咱們還是早點把船弄得遠遠的吧。”就把船撐到上游五百多步的地方。拴住船以后,就有十几條大船從上流到來,果然停在王植和朱壽原先停船的地方。王植說:“現在就可以去詳細問問,一定要知道他們的姓名。”于是朱壽就過去打听。果然是兩個商人,他們的姓名果然象那兩個人說的一樣。朱壽心里吃惊地說:“這事肯定了!”于是他對王植說:“那陰間也厭惡不行善的人,今天我才相信了!”王植說:“所謂‘幽明’,就是因為幽中有神而神自明,為什么不信呢?”當時是晉恭帝元熙元年七月。八日到十日,果然有一場大風暴雨,兩個商人同時溺水而死。王植剛听到那兩個人說的時候,私下告訴了一些人。等到出事的時候,來看的一共有好几百人。其中有一個叫耿譚的,已經七十歲,平素熟知本地的事情。他對王植說:“這里邊有兩條很象青蛇的蛟,都一丈多長,常常出現在水波之中,也時常變化成人游覽洲渚,但是也不怎么傷害東西。你看到的那兩個穿青衣的人,恐怕就是這兩條蛟有靈,奉上帝的命令而做的。” 陸社儿,是江夏的普通百姓。他平常在江邊种稻。有一天夜里歸來,路遇一位女子。這女子很有几分姿色,她對陸社儿說:“我昨天從縣前來,今天想要回浦里,想到你家住一宿。”但是她說話時神色憂傷。陳社儿不得已,就和她一塊回到家里,關門共寢。沒過多大一會儿,就听到暴風急雨襲來,電閃雷鳴。陸社儿只覺得此女子惊懼,卻不能制止。須臾之間,一聲惊雷大震,有一個什么東西打開了陸社儿的寢室。趁著電光,他看見有一只毛茸茸的大手將那女子捉拿而去。陸社儿嚇得倒地昏死過去,好長時間才醒過來。等到天明,鄰里感到奇怪就來問他。陸社儿就把女子投宿的事告訴他們。少過了一會儿,有渡江來的鄉里人說,离北九里的地方,有一條大蛟龍沒有頭,一百多丈長,血流滿地,盤桓踐踏了好几畝地,有千万只鳥雀在那里吵鬧。 長沙有一個人,筆者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他家住江邊,有個女儿到江渚洗衣服,覺得身子里有异樣的感覺,后來也不覺有什么可擔憂的。于是就怀了孕,生下了三個東西,都象蝦魚。因為是自己生的,她特別怜愛它們,把它們放到澡盆里養著。過了三個月,三個東西長大了,原來是蛟子。它們各有名字。大的叫“當洪”,二的叫“破阻”,小的叫“扑岸”。天下暴雨,三蛟全都出去,于是就不知到哪儿去了。后來凡是天要下雨,這三個東西就來。那女子也知道它們要來,就出去看它們。蛟子也探出頭來看母親,很久才离去。過去一年,此女子死了,三蛟同時來到墓地哭泣,整整一天才离去。听它們的哭聲象狗嗥。 唐朝的蘇頲,當初是烏程尉。有一天閒來無事,和几位同僚泛舟沿溪,船上飲酒,醉后諷詠抒怀,于是就來到道磯寺。寺前是溪的最深處,深不可測,還生有蛟螭。所以這里歷代都是鄉間的大患。蘇頲趁著醉意登岸步行,走到駱駝橋上的時候,恰巧遇上橋坏了,就掉到水里去,直掉到潭底。水里有一個人把他扶了出來。于是他就慢慢來到水面,就得救了。 唐朝天寶年末,歙州的一頭牛与一頭蛟相斗。當初水中的這頭蛟害死許多人和牲畜。那頭牛因為到水邊飲水,被蛟纏住,直掉入潭底水中。于是牛和蛟就在水底相斗。几天后牛出來了,潭水變紅了,人們說是蛟死了。 歙州祁門縣有一個蛟潭。民間相傳武陵鄉有一個洪氏女,答應嫁給鄱陽的黎氏。將要迎娶,還沒有定下吉日的時候,潭里的蛟變成一位男子,相貌和洪氏女的女婿一樣。放下了聘禮把洪氏女娶了去。一個多月以后黎氏才到,知道洪氏女是被蛟娶去了,就到蛟洞中去找她。在路上遇到了蛟變的人,相貌美得出奇,那女婿怀疑他就是蛟。仔細看,見蛟偷偷地笑,于是就把他殺了,果然現出了蛟的原形。那女婿又往前走,來到蛟洞見到妻子,妻子的身邊還有一條狗。他就領妻子和狗往回走。剛上船,風雨突然來臨,飛沙走石,他的妻子和那條狗,都變成蛟而离去。他被大風飄到了余姚,几年后才回來。這以后有個叫許旌陽的道人又在這里斬殺過一頭蛟,還用木板堵了它的洞。現在,如果天清日朗,仿佛還可以看見。 雞籠山在婺源縣南九十五里,高一百六十丈,回環一十五里九十步,樣子就象個雞籠。唐朝開元年間,有一條蛟龍變成一個道人,歙縣人洪貞以弟子之禮,拜他為師。道人要選擇地方居住,到各名山尋找。來到黃山,洪貞問道:“這山怎么樣?”道人說:“這個地方貧瘠而且寒冷。”來到飛布山,洪貞又問,道人說:“這個地方地勢太高,孤立周圍無山輔助它。”到了這座雞龍山,洪貞還問,道人說:“這里最适合做墓地。把人葬在這里,他的子孫可以成為王侯。不然的話,就出妖怪。”洪貞問這是為什么,道人不告訴他。道人在屋里睡覺,洪貞進屋,見到的是一條睡蛟。因此,等到道人睡醒,洪貞告辭歸來。道人就到鄱陽那邊去了。洪貞回到家里,把他父親的墳遷到雞籠山。二年,鄱陽發大水,淹了几千家居民。洪貞本來就喜歡道教,常常燒香念經。他很有方術。他住在祁南的回玉鄉,鄉里的人就說他善于變化,很有神通,說他將來能做大事。他暗中委任文武百官,州中的豪杰都響應。后來州官發兵來捉拿這些反叛,捉到了好几十人,而洪貞卻不知到哪儿去了。 蘇州的武丘寺山,世人傳說是吳王闔閭的陵墓。山下有一個洞穴,從岸石中出來、樣子象鑿出來的。其中有水,深不可測。有人說這是秦始皇鑿取寶劍的地方。唐朝永泰年中,有一位年輕人從這里經過,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水中洗澡。少女問年輕人愿不愿意和她一塊玩水,說著就上來拽他,于是他就脫掉衣服下去了。他就淹死了。過了几天尸体才浮上來。人們一看,這具尸体已經干枯,那下面一定是老蛟潛藏著的洞穴,是先媚人后吸血造成的。這是那個年輕人的同行者講述的。 王蜀先主那時候,修建斜谷閣道,鳳州的一位衙將白某掌管這件事情。修到武休潭,看見有一位婦人從水上漂來,以為她是落水被淹,白某就讓人把她用鉤子勾到岸上來。不料,那婦人忽然變成一條大蛇,沒入潭水之中。白公以為這是不祥之兆,因而就病倒了。我給他讀岑參的《招北客賦》說:“瞿塘之東,下有千歲老蛟。老蛟變成婦人,衣服美麗,打扮漂亮,游于水濱。”白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遇上的不是蛇而是蛟,他的病不久便好了。另外,內官宋愈昭,他自己說有一次他在柳州江岸,有兩三個女人招喚他,當地的居民呼喚制止他過去,那也是蛟。岑參的賦里講的,是可以為證。 《月令》里說:“九月殺蛟捕鱷,以說明蛟可以殺伐而龍不可触動。”蛟這种東西,不知道它是什么樣子。沒有鱗、鬣和四條腿嗎?有的人說,虯、蜧、蛟、蝹,樣子和蛇差不多。南方的和尚說,蛟的樣子象馬蟥,就是水蛭,一身又腥又粘的涎沫,掉過尾巴來纏住人吸人的血。蜀人稱它為“馬絆蛇”,說它的頭象貓和老鼠,有一個白點儿。漢州古城潭內的一條馬絆蛇,往往害人。鄉里招募勇敢的人殺它。那人身上涂了藥,潛水到潭底,把蛟逼到沙灘上,鄉里人歡呼著跑上去相助,到底把它整死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