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果上
  柤稼柩樹實 如何樹實 仙梨 綺縞樹實 波那婆樹實 瞻波异果 神仙李
  武陵桃李 金李 漢帝杏 仙人杏 御李子 朱李 兔頭柰 脂衣柰 朱柰
  文林果 圣柰 木桃 東方村桃 仙桃 勾桃 一石桃 偏桃 王母桃 食核桃
  韶子 羅浮甘子 天寶甘子 北方棗 西王母棗 仙人棗 仲思棗 波斯棗

果上
柤稼柩樹實
東方大荒之中,有樹焉,名曰柤稼柩,柤,柤梨也;稼者,株稼也;柩,暱也。三千歲作花,九千歲作實。其花蕊紫色,其實赤色。亦高百丈,或千丈也。數張自輔。東西南北方枝,各近五十丈。葉長七尺,廣五尺。色如綠青,木皮如梓。樹理如甘草,味飴。實長九尺,圍如長,無瓤核。竹刀剖之,如凝蜜。得食,复見實,即滅矣。言复見后實熟者,壽一万二千歲。(出《神异錄》)
  東方大荒之中,有一种樹,名叫“柤稼柩”。“柤”就是柤梨;“稼”,就是株稼;“柩”就是“昵”。這种樹三千年開花,九千年結果。它的花蕊是紫色的,果實是赤色的。樹高可百丈,有的可達千丈。枝干全都舖陳張揚自相輔助。東西南北各方的樹枝,各近五十丈。葉長七尺,寬五尺。葉色像綠青,樹皮像梓樹皮。樹的紋理有如甘草,味道甜美。果實長九尺,圍長也九尺。果實沒有瓤和核。用竹刀把它剖開,有如切割凝結的蜜。能吃到它的果實的人,再見到它的果實,果實就化了。傳說又見到的果實如果是成熟的,這個人可活一万二千歲。

如何樹實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花,九百歲作實。花色朱,其實正黃。高五十丈,敷張如蓋。葉長一丈,廣二尺余,似菅苧,色青。厚五分。可以絮,如厚朴。材理如支。九子,味如飴。實有核,形如棗。子長五尺,圍如長。金刀割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刃,刀之屬。言地仙者,不能飛,在地久生而已。“久生而已”原作“從之法也”。据明抄本改)。(出《神异經》)
  南方大荒中有一种樹,名字叫做“如何”。這种樹三百年一開花,九百年一結果。花色朱紅。果實正黃,高五十丈。樹冠枝葉全都舖陳張揚,形如車蓋。葉長一丈,寬二尺多,像菅苧,青色,五分厚,像厚朴,可以用來絮棉衣。共結九粒种子,味道甜美。果實有核,形狀像棗子。种子長五尺,圍長也五尺。用金屬刀剖它,它就酸;用蘆葦做的刀剖它,它就辣。吃到它便可以成為不能升天卻可以長生不老的地仙,不怕水火,不怕兵刃。

仙 梨
南方有樹焉,高百丈,敷張自輔。葉長一丈,廣六尺。名梨。如今之柤梨,但樹大耳。其子徑三尺,剖之少瓤,白如素。和羹食之地仙,衣服不敗,辟谷,可以入水火也。(出《神异經》)
  南方有一种樹,高一百丈,枝葉全都輔陳張揚自輔自助。葉長一丈,寬六尺。樹名叫做“梨”,就像現在的柤梨,只是樹特別大罷了。它的种子直徑三尺。剖開之后,里邊的瓤很少,瓤像白絛綢一樣白。用這瓤做湯喝就能成為地仙,衣服永遠不坏,不用吃東西,不怕水火。

綺縞樹實
東南荒中有邪(音“耶”)木焉,高三千丈,或十余圍,或七八尺。其枝有喬直上,不可那也。葉如甘瓜,三百歲盡(“盡”原作“晝”。据明抄本、陳校本改)。落而生花,形如甘瓜。花复二百歲,落而生萼。萼下生子,三歲而成熟。成熟之后,不長不減。子形如寒瓜,似冬瓜也,長七八寸,徑四五寸。萼复覆生頂。言發萼而得成實。此不取,万世如故。若取子而留萼,萼复生子。如初年月复成熟。复二年則成萼,則复生子。其子形如甘瓤,少鍊(音“練”)甘美。食之,令人身澤。不可過三升,令人冥醉,半日乃醒。木高,人取不能得。唯木下有多羅之人,緣能得之(多羅,國名)。一名無葉。世人后生,不見葉,謂之無葉也。一名綺縞。人見無葉,謂之綺縞。(出《神异經》)
  東南大荒之中有一种樹叫“邪木”,高三千丈,粗的有十余圍,有的七八尺。它的枝干挺拔向上,直上云端,矗然不動。它的葉像甜瓜葉。三百年葉子落盡而生花。花形像甜瓜葉。花又二百年,盡落而生花萼。花萼下邊生果實。三年以后果實成熟。成熟之后,不增長也不減小。果實形狀就像寒瓜、冬瓜那樣。果子長七八寸,圓徑四五寸。花萼又從果實頂上生出來。又從萼生出來的果實才能成熟。這果實如果不取走,万世如故;如果把果實拿走而留下萼,萼就再生果實,還是要那么長時間才能成熟。再二年就又長成萼,萼就再生果實。果實像甜瓜的瓤,味道甜美,吃到它,能讓全身滋潤有光澤。不能多吃,吃多了人就醉,半天才能醒過來。這樹特別高,一般人摘不下它的果實來,只有這里的多羅人,讓他爬上去才能摘取。它的一個名字叫“無葉”。因為誰也沒見過它的葉子,才叫無葉的。還有一名叫“綺縞”。人們見它沒有葉,就叫它“綺縞”。

波那婆樹實
波那婆樹,出佛林國,呼為阿薩嚲。樹長五六丈,皮色青綠。葉极光淨,冬夏不凋。無花結實。其實從樹莖出,大如冬瓜,有皮裹之。殼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核大如棗,一實有數枚。核中仁如粟黃,炒之食甚美。(出《酉陽雜俎》)
  波那婆樹,出在佛林國,本國人叫它“阿薩嚲”。樹高五六丈,樹皮青綠色。葉子极其光滑干淨,冬夏不凋。此樹無花結果,果實是從樹莖上長出來的。果實大小有如冬瓜,有皮包裹著。皮殼上有刺。果實的瓤极其甘甜,可以吃。果中核大如棗,一個果中有几個核。核中的仁儿像粟子黃,炒著吃特別好吃。

瞻波异果
瞻波國有人牧牛百余頭。有一牛离群,忽失所在,至暮方歸。形色鳴吼异常,牛主异之。明日遂獨行,主因隨之。入一穴,行五六里。豁然明朗,花木皆非人間所有。牛于一處食草,草不可識。有果作黃金色,牧牛人竊將還,為鬼所奪。又一日,复往取此果,至穴,鬼复欲奪。其人急吞之,身遂暴長。頭才出,身塞于穴。數日化為石。(出《酉陽雜俎》)
  瞻波國有一個牧牛人牧牛一百多頭。有一天,有一頭牛离群,忽然間就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到了晚上牛才回來。主人發現,這頭牛的形体、顏色,以及鳴叫的聲音,都有所變化。他很奇怪。第二天,這頭牛獨自行動,主人就跟隨其后。牛走進一個洞穴,走了五六里,豁然明朗,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不是人間有的。牛走到一處去吃草,他不認識是什么草。草上結著果,金黃色。他偷摘了那果,但是要回來的時候被鬼奪下了。又一天,他又去偷那果子,走到洞穴,鬼又要奪,他急忙把果吞到肚子里。于是他的身体便迅猛地增長。他的頭剛從洞口伸出來,他的身体就塞在洞中不能動了。几天之后他變成了石頭。

神仙李
防陵楚山,有朱神李圃三十六所。潘岳《閒居賦》云“房陵朱神之李”。又李尤《果賦》云“三十六之朱李”。蓋仙李縹而神李紅。陸士衡《果賦》云“中山之縹李”是也。(出《述异記》)
  防陵楚山有朱神李子園三十六處。潘岳《閒居賦》稱為“房陵朱神之李”,李尤《果賦》稱為:“三十六之朱李”。大概仙李是淡青色的,神李是朱紅色的。陸士衡《果賦》中有“中山有淡青色李子”這樣的話就是證明。

武陵桃李
武陵源在吳中。山中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為桃李原。原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傳秦亂,吳人于此避難者,食桃李實者,皆得仙去。(出《述异記》)
  武陵源在吳中。山中沒有其它樹木,全生長著桃樹李樹,一般人稱這里是“桃李原”。原上有個石洞,洞中有乳水。世間傳說,秦時戰亂,到這里來避難的吳國人,凡是吃過這里的桃李的,都成仙而去。

金 李
杜陵有金李。李之大者,謂之夏李;尤小者謂之鼠李。(出《述异記)》
  杜陵有一种李子叫“金李”。大的,叫它“夏李”;小的,叫作“鼠李”。

漢帝杏
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黃如桔。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出《酉陽雜俎》)
  濟南郡的東南,有座分流山。山上多杏樹。杏像梨那么大,顏色像桔子那樣橙黃橙黃的。當地人叫它“漢帝杏”,也叫“金杏”。

仙人杏
杏圃洲,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處。漢時,嘗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云,洲中有冬杏。王充《果賦》云。冬實之杏,春熟之甘。”晉郭太儀《果賦》云:“杏或冬而實”。(出《述异記》)
  杏圃洲在南海之中,洲中多杏,海上人都說,那是神仙种杏的地方。漢朝時,曾經有人乘船出海遇風,停泊在這洲上五六天,天天吃杏,所以沒有餓死。說洲中有冬杏。王充的《果賦》說:“冬天結果的杏,到了春天就熟了,變得很甜。”晉代的郭太儀的《果賦》說:“杏,有的冬季結果。”

御李子
許昌節使小廳,是故魏景福殿。董卓亂,魏武挾令遷帝,自洛都許。許州有小李子,色黃,大如櫻桃,謂之御李子。即獻帝(“帝”字原闕,据明抄本補)時所植,至今有焉。(出《述异記》)
  許昌節使的小廳,是過去魏時的景福殿。董卓作亂,魏武曹操挾迫天子遷都,從洛陽遷到許昌。許州有一种小李子,色黃,大小有如櫻桃,叫做“御李子”。這御李子就是漢獻帝那時候栽的,到現在還有。

朱 李
魏文帝安陽殿前,天降朱李八枚。啖一枚,數日不食。今李种有安陽李,大而甘者,即其种也。(出《述异記》)
  魏文帝的安陽殿前,從天上掉下來八個朱紅色李子。吃一個,好几天不想吃飯。如今有一种又大又甜的安陽李子,就是這朱李傳下來的种。

兔頭柰
白柰,出涼州野豬澤,大如兔頭。(出《酉陽雜俎》)
  白柰,出在涼州的野豬澤,大如兔子頭。

脂衣柰
脂衣柰,漢時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漆,或著衣,不可浣。(出《酉陽雜俎》)
  脂衣柰是漢時的紫柰,体大如升,核是紫色的,花是青色的。脂衣柰研磨出來的漿汁,可以漆器物,有的人也用它染衣服。但是它染的衣服不能洗。

朱 柰
唐貞觀年中,頓丘縣有一賢者,于黃河渚上拾菜,得一樹栽子。大如指。持歸蒔之,三年,乃結子五顆。味狀如柰,又似林檎。多汁,异常酸美。送縣,縣上州,以其奇味,乃進之。上賜綾一十匹。后樹長成,漸至三百顆。每年進之,號曰朱柰。至今存。德貝(“貝”原作“具”,据明抄本改)博等州,取其枝接,所在丰足。人以為從西域浮來,礙渚而住矣。(出《朝野僉載》)
  唐朝貞觀年間,頓丘縣有一個賢德的人,在黃河里的一個小島上拾菜,拾到了一棵樹栽子,手指那么大。他把它拿回去栽好蒔弄它。三年之后,這棵小樹結了五顆果子。果子的味道、樣子都像柰,又像林檎。果子多汁,又酸又甜,很好吃。他把果子送到縣上,縣上又送到州,因為它味道奇特,就獻給了皇上。皇上賜綾十匹。后來這棵樹漸漸長大,果子可以結到三百顆,每年都進貢,名叫“朱柰”。朱柰至今還有。德、貝、博等州,用它的枝條嫁接,產量大增。人們認為這是從西域漂來的,被小島子擋住了。

文林果
唐永徽中,魏郡臨黃王國村人王方言,嘗于河中灘上,拾得一小樹栽,埋之。及長,乃林檎也。實大如小黃瓠,色白如玉,間以珠點。亦不多,三數而已,有如纈。實為奇果。光明瑩目,又非常美。紀王慎為曹州刺史,有得之獻王。王貢于高宗,以為朱柰,又名五色林檎,或謂之聯珠果。种于苑中。西城老僧見之云:“是奇果亦名林檎。”上大重之,賜王方言文林郎,亦號此果為文林郎果。俗云頻婆果。河東亦多林檎,秦中亦不少。河西諸郡。亦有林檎。皆小于文林果。(出《洽聞記》)
  唐永徽年中,魏郡臨黃王國村人王方言,有一次在河中的沙灘上拾到一小棵樹栽子。他就把它栽上了。長大一看,原來是一棵林檎。這棵林檎結的果個頭挺大,一個個都像黃色小葫蘆。果肉白如美玉,間雜有圓點。圓點并不多,三兩個而已,恰似彩結,實在是奇果。樣子好看,味道又美。紀王慎是曹州刺史。有人把弄到的果獻給王,王又把它獻給高宗。高宗認為是朱柰,又名叫“五色林檎”,有的人叫它“聯珠果”。皇上命人把它种在花園里,西城的一位老和尚見了說:“這是奇果,也叫林檎。”皇上很重視這件事,賜王方言“文林郎”的官職,也把果子叫做“文林郎果”。此果一般叫做“頻婆果”。河東也多有林檎,秦中也不少。河西各郡,也有林檎。不過它們都小于文林果。

圣 柰
河州鳳林關有靈岩寺。每七月十五日,溪穴流出圣柰,大如盞。以為常。(出《洽聞記》)
  河州鳳林關有一座靈岩寺。每年七月十五日,就能從溪穴中流出來一些圣柰,像小酒杯那么大。人們習以為常。

木 桃
桃之大者木桃。詩云.“投我以木桃”是也。(出《述异記》)
  桃中最大的是木桃。《詩經》說“投我以木桃”就是證明。

東方村桃
東方村有桃樹。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食核中仁,可以治嗽。小桃溫潤,既嗽人食之即止也。(出《神异經》)
  東方村有一棵桃樹。它結的果子直徑三尺二寸長。用它的核熬湯喝,可以延年益壽。吃它核中的仁,可以治咳嗽。小桃溫潤,咳嗽時吃了它就能止住。

仙 桃
出郴州蘇耽仙壇。有人至心求之者,桃落壇上。或至五六顆。形似石塊,赤黃色。破之,如有核三重。研飲之,愈眾疾。尤治邪气。(出《酉陽雜俎》)
  有一個极虔誠地到彬州蘇耽仙壇去求藥的人,桃子落到壇上。有時候一次就落下來五六顆。桃子形似石塊,赤黃色。把這桃子砸破,見里面似乎有三重核。把它研細飲下,能治百病。治邪气尤其有效。

勾 桃
鄴華林苑勾桃子,重三斤,或二斤半。亦有名梨者。比眾果气味甘美,入口消釋,人間有名果。季龍作蝦蟆車,四箱廣一丈,深一丈,合土載中植之,則無不生也。(出《洽聞記》)
  鄴華林苑的勾桃子,重三斤,有的二斤半。也有叫它梨的。它比其它水果的气味都要甘美,入口就化了,真是人間的名果。季龍做了一輛蝦蟆車,車箱寬一丈,深一丈,在這里邊裝土去把這种桃樹拉回來栽植,沒有栽不活的。

一石桃
吐谷渾桃,大如石瓮。(出《洽聞錄》)
  吐谷渾桃,像石瓮那么大。

偏 桃
偏桃出波斯國,波斯呼為婆淡。樹長五六丈,圍四五尺,葉似桃而闊大。三月開花,白色。花落結實,狀如桃子而形偏。其肉苦澀,不堪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諸國并珍之。(出《酉陽雜俎》)
  偏桃出在波斯國。波斯叫它“婆淡”。樹高五六丈,樹圍四五尺,葉像桃但比桃葉寬大,三月開花,白色,花落之后結果。果的樣子像桃,但是比桃偏。它的果肉又苦又澀,不能吃。核中的仁儿甘甜。西域各國都很珍視這种桃子。

王母桃
王母桃,洛陽華林園內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簍。俗語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勞。”亦名西王母桃。(出《酉陽雜俎》)
  王母桃,洛陽的華林園里有,十月才成熟。形狀像扎束著口的簍子。俗語說:“王母甜桃,王母甜桃,吃了之后,解除疲勞。”此桃也叫“西王母桃”。

食核桃
楊子留后吳堯卿家,有佣賃者。役之既久。一日,持一大桃核,可容數升,以獻堯卿。堯卿知其异,稍磨之取食。食盡,頗覺輕健。堯卿為吏,貪猥殘虐。畢師鐸之難,投所居后閣井中死。師鐸求得類堯卿者殺之。后有得其故居者,竊知其尸在井中,取而得之。舉体皆腐坏,而藏府有成金者。(出《積神錄》)
  楊子留后吳堯卿家,有一個雇用很久的老長工。有一天,老長工拿來一個可容納好几升米的大桃核獻給堯卿。堯卿知道這不是個尋常之物,就將桃核稍稍磨了磨,掏里邊的桃仁吃。吃完之后,他覺得渾身輕捷有力。堯卿做官貪婪殘暴。畢師鐸發起的那場災難,把他投到宅后的一口井里整死了。畢師鐸是求一個和堯卿一樣殘暴的人把他殺死的。后來有人得到了堯卿的故居,才知道他的尸体在井中。把尸体撈上來一看,全身都腐坏了,而髒腑里有成型的金器。

韶 子
初宁縣里有石榆子,一名山棗,又時呼為韶子也。(出《南越志》)
  初宁縣里有一种叫做“石榆子”的東西,一名“山棗”,又時常叫做“韶子”。

羅浮甘子(二种)
羅浮甘子,唐開元中,始有山僧种于南樓寺。其后進獻。幸蜀奉天之歲,皆不結實。(出《國史補》)
  唐開元年間,有山僧將羅浮甘子种到南樓寺,以后把它獻進宮廷。皇上巡幸蜀地奉天的那一年,所有的羅浮甘子全都沒有結果。

天寶甘子
唐天寶十年,上謂幸臣曰:“近于宮內种甘子數株,今秋結實一百五十顆,与江南蜀道所進不异。”宰臣賀表曰:“雨露所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气而潛通。故得資江外之珍果,為禁中之華實。”相傳云,玄宗幸蜀年,羅浮甘子不實。岭南有蟻,大于秦中馬蟻,結巢于甘樹。實時,幸循其上,故甘皮薄而滑。往往甘實在巢中,冬深取之。味數倍于常者。(出《酉陽雜俎》)
  唐天寶十年,皇上對一個幸臣說:“近年在宮內种了几棵甘子,今秋結了一百五十顆果子。這些果子与江南和蜀地所進貢的沒有不同。”宰臣祝賀說:“雨露均勻的年月,滿天下都在這雨露的滋潤之下。草木有靈性,憑借著地气而于地下溝通。所以才能將江南的珍异之果變為宮中的華美之實。”相傳說,唐玄宗巡幸蜀地的那一年,羅浮甘子不結果。岭南有一种螞蟻,比秦中的螞蟻大,在甘樹上筑巢。甘樹結果的時候,螞蟻循著甘樹上上下下,所以甘皮薄而光滑。往往有一些甘子果掉在螞蟻巢中,冬深之后取出來,味道要比通常的甘子好上不知多少倍!

北方棗
北方荒中,有棗林焉。其高五十丈,敷張枝條數里余。疾風不能偃,雷電不能摧。其子長六七寸,圍過其長。熟色如朱。乾之不縮。气味潤澤,殊于常棗。食之可以安驅益气。故方書云:“此棗枝條,盛于常棗,亦益气安軀。”赤松子云。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气又安軀。”(出《神异記》)
  北方大荒之中,有一片棗樹林。棗樹高五十丈,一棵樹的枝條就能舖陳好几里地。疾風不能使它傾斜;雷電不能把它摧毀。它的果實長六七寸,粗細超過長短。果實成熟之后是朱紅色的。即使晒干了,個頭也不縮小。而且气味溫潤,与通常的棗大不相同。吃了可以安軀益气。所以方書說:“此棗枝條,比通常的棗樹茂盛,也益气安軀。”赤松子說:“北方的大棗味道特殊,既可益气又能安軀。”

西王母棗
鄴華林苑中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腊月乃熟。三子一尺。又有圭(明抄本“圭”作“羊”)角棗(“棗”字原闕,据明抄本補)。亦三子一尺。(出《洽聞記》)
  鄴華林苑中的西王母棗,冬夏都生長。九月開花,到了腊月,棗子就熟了。三顆棗子的長度加起來,正好是一尺。另外,有一种叫“圭角棗”的棗子,也是三個棗子一尺長。

仙人棗
晉時。太倉南有翟泉,西有華林園,園有仙人棗。長五寸。核細如針。(出《酉陽雜俎》)
  晉朝時,太倉的南面有翟泉,太倉的西面有華林園,華林園中有仙人棗。仙人棗長五寸。它的核像針一般細。

仲思棗
信都獻仲思棗四百枝。棗長四五寸,紫色(原本“紫”上有“國”字,“色”下有“細”字,据明抄本刪),皮(“皮”原作“又”,据明抄本改)皺細核。實(“實”字原闕,据明抄本補)肥有味,賢于青州棗。北齊時,有仙人仲思得此棗,种之。亦名仙棗。時海內唯有數樹。(出《大業拾遺》)
  信都獻來四百枝仲思棗。棗長四五寸,紫色,皮皺,核細。果肉肥厚,味道鮮美,比青州棗還好。北齊的時候,有個叫仲思的仙人得到此棗,就開始种植它。也叫它仙棗。那時海內只有几棵這樣的棗樹。

波斯棗
波斯棗出波斯國。波斯呼為窟莽。樹長三四丈,圍五六尺。葉如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狀如蕉。花有兩甲,漸漸開罅,中有十余房。子長二尺(明抄本“尺”作“寸”),黃白色,有核。熟則紫黑,狀類干棗。味甜如飴,可食。(出《酉陽雜俎》)
  波斯棗出在波斯國。波斯人叫它“窟莽”。樹高三四丈。樹圍五六尺。葉像土藤葉,四季不凋。二月開花。花似芭蕉花。花有兩片甲,漸漸綻開縫隙,里邊有十多個花房。棗子二寸長,黃白色,有核。棗子成熟之后就是紫黑色的了,樣子像干棗,味道甘甜如糖,可以吃。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