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劉憲 張汶 隰州佐史 鄧儼 貝禧 干慶 陳良 楊大夫 李主簿妻 尚書李寰在鎮守平陽時,有個衙將叫劉憲,河朔人。性情剛直。有膽有勇。一天晚上,看到一個穿白衣的人來到他家,對劉憲說:“府官命你急速去應召。”對憲很憤怒地說:“我是軍中一員副將,沒曾有過過錯,府官為什么召我去?”白衣人說:“你只管去,不要推辭,不然的話要大禍臨頭。”劉憲大聲斥責他,白衣人急忙走了,走過几步,便不知哪里去了。劉憲才悟到是鬼。夜深時白衣人又來招呼劉憲,劉憲自己尋思,我听說生死有命,怎么能逃脫呢?便和他一同前往。出城數里,到了一個公署,見地府的官在大廳內,有好几十小吏,站在他的左右,地府的官听說劉憲來了,整理衣帽,走下台階以禮相迎,就坐后對劉憲說:“我听說你勇敢剛烈,所以派人請你。”劉憲說:“我不知道你為什么召我。”地府官說:“地府中有巡察使,用來巡查各省管事的官吏,如果有不守法的,給予察辦。這也是件重要事,不是剛直勇烈的人是不能委任的,希望你俯就此任。”劉憲感謝地說:“我沒有這种才能,希望你另選剛烈勇敢的人委任。”地府的官又說:“你為什么這么堅決的拒絕呢?”于是又命令掌管案卷的人立即去召洪洞縣縣吏王信。隨即派一個小吏送劉憲回家,劉憲惊醒。數日后,李寰命劉憲去北都,走到洪洞縣,便把這事告訴了縣寮。縣寮說,我們縣有個小吏叫王信,已經死了好多天了。 京官右常侍楊潛,曾經由尚書郎出任西河郡刺史。當時下屬平遙縣有個鄉吏叫張汶,無病暴死,几天后又蘇醒。當初張汶看到已死的哥哥來到家門,張汶很吃惊,就問他:“你不是鬼嗎?你來干什么?”兄哭泣說:“我自從离開人間,常常想念親友,就像盲人渴望光明一樣。思念平生的歡樂,怎么可能得到呢?現在地府的官讓我回來看看你。”張汶說:“地府的官是誰?”他哥說:“地府的官權力也很大,我現在在他手下當小吏,經常奉命到下邊來。陰間与陽間不同,不能隨便到你家門。今天是因為地府的冥官要召你,你要赶緊去。”張汶害怕,推辭不去,被亡兄牽著衣袖而去。走了十多里,路很黑不能辨認,只听見車馬奔跑和人們的喧鬧聲,也能听到妻子兄弟呼叫和哭泣的聲音,都說:“快准備喪葬用具吧。”張汶只知和亡兄往前走,不知走了多遠。自己暗想,我現在已經死了,常听人說,人死后都能見到已死亡的親友,今天我就喊他們,看看能不能見到他們。張汶有個表弟叫武季倫,已死多年,和張汶很好,張汶便叫他,果然听到季倫的答應聲。隨即兩人相見都悲傷哭泣。張汶問表弟說:“你現在住的是什么地方?為什么這樣黑?”季倫說:“陰間的路晦暗,是因為沒有日月之光。”又說:“悔恨難盡,現在我要走了。”張汶說:“你去哪里?”季倫說:“我生時積罪很多,自從到陰間,每天都受到摧殘和羞辱。方才听到你的喊聲,所以才來和表兄說話,現在不能久留。”又悲傷地哭泣了很久,才分別。又呼叫了死去的親友几十個,都像季倫那樣應聲而到,都說身体受罪的情況,話語都很凄惻。張汶雖然往前走,也不知要走到什么地方,但經常听到妻子兄弟號哭和說話的聲音,好像就在身邊,可張汶喊叫他們的名字,就像沒听見似的。過了很久,有一人厲聲喊道:“平遙縣吏張汶。”張汶立即應聲回答。又有一人憤怒的斥責張汶,問他平生犯過多少過錯。張汶拒不回答。于是又令掌管命案的取出張汶的冊籍。不一會儿听到案掾說:“張汶還不應該死,應把他送回去。”冥官憤怒地說:“張汶不應當死,為什么把他召來?”案掾說:“張汶的哥在這當小吏,已經很長時間了,受罪很多,想叫他弟弟替代他,雖然沒允許他的請求,現在他卻把弟弟召來。”冥官對著張汶兄發怒說:“為什么自己隨意召來應活著的人,不顧我們的法條。”立即將他囚禁了起來,而讓張汶回去。張汶感謝后而走出。他一人獨行,因為道路黑暗,他很惶恐。不一會儿,忽然看見一點燭光在數十里外,光影很小。張汶高興地說,這燭光就是有人住。他快走,奔光影而去。又走了百多里,才感覺光影稍近,急忙走近光影,才看到自己躺在床上。屋內有燭光。果然就是張汶方才看到的那燭光,到此才蘇醒。張汶便把在冥府中听到妻子兄弟號哭和議論喪具的事詢問家人,沒有一件不同的。 隰州佐史死后數日又复活了。他說,初到冥府時閻羅王封他為典史,他說他從來沒辦過案子,閻王又叫他舉荐他所知道的人,他便舉荐了一個和他同事的人,閻王便派人拿帖去追召。閻王向佐史說,你的壽數還沒到,現在放你回去。又問他左右的官吏,這人在生時有沒有罪?左右說:“這人曾殺死過一犬一蛇。”閻王說:“犬是應該死的,殺蛇是為什么?無故殺蛇的,應受到特殊的懲罰。”令佐史回頭,用一勺熱鐵汁燙他的背。受罪后,派人送他回來。送他的小吏向佐史索要一百千文錢。佐史說:“我家一向很貧困,我怎么能辦到?”小吏又要五十千,佐史也說沒有。小吏說:““你家有無數胡錢,怎么能說貧窮?”佐史說:“胡錢不由我用。”小吏說拿來就是了,怎么說不由你用。小吏領佐史到家取錢,胡在床上躺著,胡儿在錢堆上坐著,沒法取錢,只好暫時回到院中。狗在咬,佐史用腳踢狗,狗叫著跑了。又看見他的婦人為了給他燒頭七,拿面作飯。他用力大叫,婦人好像沒听到。佐史大怒,用手扯她的領巾,婦人倒在地上。很久,外面的小吏又催他,他才出來。胡儿仍在錢堆上,佐史使勁用拳打胡儿的兩肋,胡儿昏過去,他拿了五十千給了那小吏,這才把他放了,他才活了。活了后,胡儿的病還沒好。后來做買賣正好賠五十千。 唐武宗會昌元年,金州軍事典官鄧儼先死了數年。他手下的書記員蔣古忽然心痛暴死,被人抓到一個地府中,看到了鄧儼,他高興地說:“我的事物很重,請你幫我抄錄几百幅文書。”蔣古一看文書案卷堆積很多,都是黑紙紅字。便欺騙說:“近來損傷了右臂,不能拿筆。”旁邊有一人對鄧儼說:“既然不能書寫,就叫他回去吧。”蔣古被急忙忙的領著回去,掉到一個大坑中后蘇醒了。后來因病,廢了右手。 義興人貝禧,在小鎮中當一個小官吏,唐昭宗乾宁甲寅年十月,宿在茭瀆的別墅中。半夜時。忽然听到有人敲門,有很多人叫馬嘶的聲音。出去看,見到一個穿綠衣拿竹簡的人,面朝西站著,隨從百多人。貝禧穿衣出門迎接,綠衣人自我介紹說:“我姓周,名隆,排行第十八。”貝禧請他到屋內坐,并詢問他們的來意。綠衣人說:“我是地府南曹判官,奉閻王之命,召你為北曹判官。”貝禧開始很惊懼,周隆說:“這是陰府中重要的職務,很不易得到。你不要推辭。”一會儿,隨從便拿來了床榻,飯桌、和帷幔,擺設好后,又擺滿了酒、菜、飯食。二人對飲了很久,一個小吏進來說,殷判官到。又有一個穿綠衣拿竹簡的人來了,兩個隨從捧箱跟隨,箱中也裝著綠衣。殷判官向貝禧作揖說:“這是閻王命令賜給你的,并同時奉召。”馬上為貝禧穿上綠衣,并就坐共飲。快要到五更天時,說:“閻王命令不可久留。”邀貝禧同行。貝禧說:“這离我家不遠,暫時回去告別家人,可以不?”都說:“你現在已經死了,就是回去,也不能和家人接触。”貝禧便出門与周、殷各騎一馬,行走如風,涉水不溺。到傍晚時,宿在一村庄店中,店中備了酒食,卻無人居住。雖然點了燈燭,卻如隔著帷幔一樣昏暗。他們說已經走了兩千多里。天亮了又往前走,很久,到了座城,門衛森嚴。周、殷先入,又出來召貝禧。經過三道門,左右吏卒都前來揖拜。又進入一門,正北大殿懸挂門帘,貝禧趨步向前參拜,和人間一樣。出來后,周隆對貝禧說,北曹缺判官多年,宅院、曹署都須整修,你可暫住我家。便出殿門向東走,約一里,有一大宅,讓貝禧住在東廳。一會儿,有三十多官吏都來慶賀,便設宴,宴后醉臥休息。天亮時,貝禧又向各官曹拜謝。又有穿紅衣的官吏,是奉閻羅王之命而來,送來了很多錢帛車馬和山珍海味。第二天,周隆對貝禧說,你可以管事了。又和貝禧走到閻王殿東北,又有一大宅院,陳設甚嚴,讓貝禧住在這里。有典吏八十多人,請求給予差使。廳南有大屋數十間,就是北曹的曹局,堆滿了冊簿文書。內廳北有別室兩間,有几案和一些書廚,都裝飾著寶物。周隆將金鑰匙授給貝禧說:“這廚簿書最机密,最重要,鑰匙你要永遠自己掌管,不要輕易委于他人。”周隆走后,貝禧開廚看視,書冊堆積,都一尺見方。他首先拿了一冊,題有陝州兩個金字,里面的字很細密,仔細看,乃可看到,都是世上人的名簿。貝禧想知道他家的事,又開了一廚,便得到了常州簿,看他的家籍,見到他和家里世世代代的名字,很熟悉。已死的,有墨筆鉤掉。到了晚上,周判官又回來說:“閻王說你的陽壽未盡,讓你暫時回去,到壽盡時再回來任此職。”貝禧便將金鑰匙還給周判官。貝禧在開始看冊簿時,便記住了家人壽夭禍福之事,可現在卻昏昏然都忘了。一會儿,官吏都到了,相互告別,周、殷二人送貝禧回來。第二天晚上才到茭瀆村,進入室內,看見自己躺在床上,周、殷与貝禧各自就寢。片刻后惊醒,正是午時。問他的左右,說,死了已經半天了。而地府中已經四天了。貝禧痊愈后,与平常人一樣,沒有一點不同之處,又活了四十多年才死亡。 晉有干慶者,無疾而終。時有術士吳猛,語慶之子曰:“干侯算未窮。我為試請(“請”字原空闕,据明抄本補)命,未可殯斂。”尸臥靜舍,唯心下稍暖。居七日,猛凌晨至,以水激之,日中許,慶蘇焉。旋遂張目開口,尚未發聲。闔門皆悲喜。猛又令以水含洒。乃起。吐血數聲,兼能言語。三日平复。初見十數人來,執縛桎梏到獄。同輩十余人,以次旋對。次未至,俄見吳君北面陳釋,王遂敕脫械令歸。所經官府,皆見迎接吳君。而吳君与之抗禮,即不知悉何神也。(出《幽明錄》) 晉時有個叫干慶的人,無病而終。當時有個術士叫吳猛,他對干慶的儿子說,你父親干侯的陽壽未盡,我可以為他試請复生,你先不要殯斂。尸体躺在清靜的室內,只有心窩處稍有熱气。躺了七天后,吳猛早晨到了,用水激尸体,到了中午,干慶蘇醒,接著便能睜眼張嘴,還沒說話,全家都由悲轉喜。吳猛又叫用水噴洒干慶,干慶的身体站起來了,吐了几口血,又能說話了。三日后完全康复。當初,他見十几個人來,拿著枷鎖把他捉到獄中,和他一齊來的還有十余人,按次序訊問。還沒有問到他,就看見吳猛在北面陳述解釋,閻王便下令給他脫掉枷鎖回家。所經過的官府,都見到迎接吳君的人,吳君也以同等的禮節回報他們,卻不知道是什么神。 大元年間,北地人陳良和沛國人劉舒很要好,陳良又与同郡的李焉共同做買賣。曾獲厚利,共同飲酒慶賀。李焉借机殺害了陳良,用葦子包裹他的尸体,拋在荒草之中。過了十几天,陳良又复生回家。他說死時曾見一個戴紅頭巾的人,領著他走去,到了一個城門。門下有一床,見一老人手拿朱筆校點冊籍。戴紅頭巾的人說:“下邊有一人姓陳名良,是一個游魂,無處管理,所以帶來了。校籍者說:“可以叫他回去。”陳良出來后,忽然見到好友劉舒,他對陳良說:“我沒想到在此相見,你能有幸遇見尊神放你回來,然而我家廁屋后桑樹中有一只狐狸,常興妖作怪,我家多次遭受苦惱,你回去,能為我說這件事嗎?”陳良答應了。蘇醒之后,去官府告了李焉,李焉伏法。又特意去劉舒家轉告相托之事,劉舒家人哭著說,照著他說的辦。于是,伐桑樹,殺了狐狸,興妖作怪的事便沒有了。 楊大夫是宦官,不知其名。十八歲時被冥府官員拘捕,無病而死,几日后又复活。他說,到了陰間,也有官署衙門,和世間一樣。陰官拿案卷給他看,他的名字歷歷在目,并說年壽只有十八歲,楊大夫看過之后也就無話可說。旁邊有一人,卻為他請求,希望放他再生,言詞懇切,乞求了很長時間冥官准許了,命楊大夫回到世間。那人送楊大夫送出几百步,臨別時,楊大夫很羞愧地感謝他,說:“你對我的再生之恩,我如何報答呢?”問他有什么要求。那人說:“你能找到鳴砂弓,就是報答我了。”同時給了楊大夫一百多大銅錢。一會儿便蘇醒了,和平常一樣沒痛苦。楊大夫便到外尋找鳴砂弓,也沒有找到。有時用紙扎制些宮殿房屋焚燒,用來答謝再生之恩,這樣做了好多次。楊大夫又特別留心爐鼎,想要煉丹,自己能制返魂丹。有得急病暴死的,只要用一粒返魂丹,撓開嘴灌下就能复活,曾救活數人。有個宦官叫夏侯,他得到了楊大夫的五粒返魂丹,楊告戒說,特別危急時只服一粒。一天早晨,夏侯得病,病情危險,取了一粒丹丸服下,便被冥官追到陰間,責他之后,他便說他曾服了楊大夫一粒丹藥,冥官又叫他生還。夏侯得到丹藥的效力便活了,又把那四丸吃光了。一年多后,又有黃衣使者追捕他,對他說,不是陰曹抓他,是太山神追捕他,夏侯便跟著去了。到了高山下,看到宮殿,走進門看見兩個道士,問夏侯的生平經歷,他都一一回答。他慢慢地說,我曾服楊大夫五粒丹藥。道士讓他回去,夏侯拜謝道士,說:“我是得了神丹之力,延年益壽,想改名叫延,可以嗎?”道士允許,他便复活了,因此改名延。楊大夫也看出了丹藥的神效,經常用它救人。他的儿子楊暄,因從城郊回京,天不亮就走了二十多里,在一個大庄上休息,忽然听到庄內有哭叫之聲,他問是怎么回事?是因為主人的儿子暴死,楊暄便從袋中取丹藥一粒,叫人研碎灌服,過了一段時間也复活了。楊大夫積下很多家產,自己也解職還鄉,隨意閒游,唯有不忘煉丹。未曾有過病,活到九十七歲。他晚年時,遇一人攜一張大弓,他便問這弓叫什么名。那人說:“是鳴砂弓。在角面內裝有流動的砂子。”楊大夫買來焚燒,以報他當年在冥府中的再生之恩。他的返魂丹藥方,也說是救他的人傳授給他的,他自己密秘配制,所以沒辦法能得到他的處方。 候補官員李主簿新婚不久,東過華山時,他和妻子進入廟中,參拜金天王。妻子拜完后便斷气倒在地上,唯有心窩有些溫熱。回到店中,騎上馬去華陰縣城請醫生和占卜的人。縣官說:“葉仙師很會符術,奉皇帝旨意去做法事,去那里只有半站路,你要快去迎他。”李主簿自己騎馬跑了五十多里,遇到了。李主簿下馬,向葉仙師伏地而拜,并痛哭流涕地講了妻子急病的經過。仙師說:“是什么鬼怪敢這樣?”便和李先走了,并告訴跟從的人說,快騎馬回去取東西,急等用朱缽和筆。到了店家,已听到哭聲。仙師走進,看到情況緊急,他先將筆墨和紙取出,便畫符燒香,用水噴符。符化成灰往北飛去,聲音像刮旋風似的,很久沒動靜。仙師大怒,又畫一符,聲音如雷,又沒動靜。待會儿,東西馱到,取出朱筆等,又讓李主簿手下人煮少許薄粥,用以等李妻起來時食用。又用紅筆畫了一道符,噴水呼叫,聲如霹靂。不一會儿,李妻口鼻有气,漸漸睜開眼能說話了。問她,她說,她剛拜時金天王說好夫人,第二拜時又說留下,并派左右把我扶進院。到第三天,親朋都來了,忽听敲門聲,守門人來報告金天王,金天王說:“為何不赶走?”這是第一道符。很快,門外有吵鬧聲,好几個守門人對金天王細聲耳語,金天王說:“准備叫她走。”這是第二道符。一會儿有紅色的龍飛進來,扼住金天王的咽喉,剛能發出聲來,說:“放回去。”就有人送我,這是第三道符。李主簿厚謝仙師,葉仙師卻一無所取。由此可以知道,神靈的廟女子是不能進的。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