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張果女 華妃 郭知運 王光本 幽州衙將 韋氏女 崔尚 河湄人 中官 王鑑 李令問 僧韜光 僧儀光 尼員智 楊元英 開元年間,易州司馬張果的女儿,十五歲那年,得病死了。張果不忍把女儿葬在遠處,就暫埋葬在東院房中。張果后來轉任鄭州長史,因為路太遠來回運這女子不方便,就留在了這里。時間不長就有劉乙代替了他住在這里。劉乙的儿子常到這房子里來。太陽落山的時候他常在門外走動,有一天劉看見一個女子,容貌很美麗,從外面進來。劉以為她是個私奔的,就大膽地上前到女子身邊去試探,雙方都非常高興,都有誠意,就一同留在臥房共住。女子感情纏綿,舉止閒靜溫順,劉非常怜愛她,以后每天日落就來到臥房,到天亮才离去,過了几個月,女子忽然對劉說:“我是以前張司馬的女儿,不幸早死,就近殯葬在這個樓閣,命里注定應當重新复活,与您融洽相處,過三天,您可以挖掘棺木,慢慢地等候气息,您千万不要無端地惊慌和悲傷。”她指著她的葬地而离去。劉等到約定的日子非常高興,自己与身邊的一個奴仆在夜里挖掘墓地,深五、六尺,找到一個漆棺,慢慢地打開看看里面,見一個女子面容非常新鮮,四肢溫軟。衣服、頭發、妝飾都沒有損坏的地方,抬起她放在床上,微微有鼻气,不一會儿,嘴里也有气,用稀粥喂她,稍稍能下咽,等到天亮就复活了,漸漸能坐起來說話。過几天,劉才擔心父母知道這回事,于是用練畫不方便出樓閣作借口,常派人把飯菜送到樓閣中。劉乙疑心儿子有些怪异,趁儿子到樓閣外送客,偷偷地看他的房屋,忽然看見一個女子在那里,問她從哪里來,她全都告訴了劉乙。此時棺材還在床下。劉乙和妻子歎息說:“這既然是陰間最感動人的事,為什么不盡快早使我們知道?”于是將女子藏在堂屋中,儿子不見女子,很吃惊,父親便對儿子說:“這既是陰陽間特別的相會,是千載所沒有的,告訴我又有什么傷害?你何必做得這么隱蔽。”于是劉乙派人到鄭州,把這件事全都報告給張果,借机請求結婚,女子的父母由悲哀轉為惊喜,便約定日子同意結婚,于是劉乙的儿子和張果的女儿結成好夫妻,以后生了几個孩子。 開元初,華妃得寵,生下慶三琮,死后葬在長安。到開元二十八年,有盜賊想要挖華妃墓,于是在原來墳墓的旁邊一百多步的地方,偽筑了一個大墳墓,像要埋葬似的,又在墳內暗通地道,直通到原來的墳墓中。剖開棺木一看,她面容如活人,四肢都可以彎曲伸直,盜賊等恣行凌辱,還截斷手腕拿下金釧,同時又割掉她的舌頭,又害怕她托夢,把尸体側立起來,而且在里面放上蜡燭,把棺內的珍寶全都取走了,不可胜數,都放在偽筑的墳墓中。于是在城中用輛車裝上空棺材,等到日落,便住在墓中,取出各种東西放在魂車和送葬的車中,才這樣遮掩著回來。在沒等他們去送葬之前,慶王就夢見華妃披發裸体,悲傷哭泣而來說:“盜賊挖了我的墳墓,再加上截斷我的手腕,侮辱我,我的魂冤枉,怎么可以說出來,但是我一定等他在春明門毀敗。”于是詳盡地說明了他們的形貌就离去了。慶王一向非常孝順,忽然惊起流淚哭泣,第二天早晨入朝奏明情況,皇帝便召集京兆尹万年令調集精干人員去緊急捕捉盜賊。万年令等人專門等盜賊裝上東西回去,再抓獲。這些盜賊想要進入春明門,門吏呵止他們,就搜查車中,全是各种各樣的寶物,全部抓獲群盜,拷打他們,他們立即就招服了。逮捕了几十個人,都是些無品行的豪門親戚子弟,慶王請求嚴懲他們為首的五個人,得以親自報仇,皇帝答應了他。他把這五個人的五髒都拿出來,烹飪他們,用以祭典華妃,其余盜賊都在京兆門外公布名單斬首,改葬貴妃。慶王哀傷了三年。 開元年中,涼州節度使郭知運出去巡察,离開涼州百里地,郭知運在驛站暴死,他的魂就离開了身体,讓驛長鎖住房門不打開,他的魂就返回府衙中,他的隨從都不知道。郭知運回到家里四十多天,處理安排公私事結束,就派人去驛站迎回自己的尸体,棺到了以后,親自看自己的尸体裝殮,裝殮完畢,就和家人告辭訣別,投身入棺,于是不再出現。 王光本,開元年時做洛州別駕,春季,刺史讓王光本去縣里,离家几天,王妻李氏突然死去。王光本得噩耗后返回洛州家中,后悔因沒能親自請醫購藥使妻子死去,認為是白白地死了,在那儿總是痛哭,哀痛感動了四鄰。過了十多天,連部下所有人全都痛哭,光本因為太痛苦又放聲痛哭一陣,忽然看見李氏從幃帳中走出來,穿著漂亮的衣服,有超過平常的美麗,王光本停止了痛哭,問她死的事,李氏說:“我還沒有离開這里,還在這個大堂,听到您痛哭,痛哭得很厲害,我在黃泉路上,倍加凄感,听人說,活人過于悲痛,使幽魂不安,我信了這句話,從此以后,不想讓您象這樣難過,而牽累陰間。”于是李氏囑咐家人,讓女儿念經拜佛成尼姑,散放婢女為平民,件件事都有條理,過一頓飯左右時間,李氏對王光本說:“人与鬼道路不同,不适合長久呆在這里,在這里會越來越遺憾。”說完,進入堂中就不見了,儿女与其他人,只听見李氏說話,只有王光本看見罷了。 開元年間,有個幽州衙將姓張的,他有妻子孔氏,生了五個孩子,后來死了。張后來又娶了個妻子李氏,她凶暴蠻橫,虐待五個孩子,每天用鞭子打他們,五個孩子受不了過分的痛苦,就去他們母親墳墓前哭泣,母親忽然從墳墓里出來,撫摸她的孩子,悲痛哭泣了很久,于是在白布巾上寫詩贈給張某說:“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匣里殘妝粉,留將与后人。黃泉無用處,恨作冢中塵。有意怀男女,無情亦任君。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五個孩子得到詩,來獻給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向連帥痛哭訴說這事,連帥听到這件事,又上報皇上。皇上下詔,判決李氏受刑一百然后流放到岭南去。張某的職事也被停止。 洛陽韋氏有一個女儿,容貌出眾,年少就成了孤儿,和哥哥住在一起。鄰居有個崔氏的儿子,偷偷看見韋氏的女儿,很喜歡她,用厚禮賄賂她的婢女,于是讓她說明他的意思,并有贈送的禮品。女子也一向知道崔氏的儿子有風情,便答應他,約定在竹林間紅亭之中見面。等候時忽然听到有腳步聲,猜想崔某將要到了,于是上前赴約,突然就看見一個人,身長七尺,張嘴哆嗦嘴唇,目光如電光,直奔來抓她,女子奔跑惊叫,家人拿火把看看情況,只看見白骨落成一堆,血流滿地,韋氏女的哥哥便拷問婢女,得到了情況真實后,殺了那個婢女,并且砍斷了那里的竹子。 開元年間,有個叫崔尚的,著有《無鬼論》,論述很有道理,已經成書。准備向上進獻這書。忽然有個道士到他家門前,請求看看那本書。道士讀完,對崔尚說:“說理很嚴密,但是天地之間,如果說沒有鬼,這是錯誤的。”崔尚對他說:“憑什么這么說?”道士說:“我就是鬼,怎么能說沒有?您如果進獻此書,一定會被鬼神殺害,不如燒了書。”說完就不見了。同時失去那書。 開元六年,有個乘船到河湄的人,看見岸邊白骨,于是扔些吃的東西給它。不一會听到空中慚愧感謝之聲,還有詩道:“我本邯鄲士,祗役死河湄。不得家人哭,勞君行路悲。” 有個中官在官坡館住宿,脫去紅外衣,蓋著錦緞衣,燈下睡覺,忽然看見一個童子捧一杯酒,沖門而進,接著有三個人也都來到這里,都穿戴古代衣服、帽子,互相說著話:“崔常侍來得怎么這樣遲?”不一會儿,又有一個人跟著進來,凄楚的樣子有离別的情態,大概是崔常侍,最后一句就是崔常侍的詞句。中官將要起來,四個人互相看了看,哀歎長嘯而去,象風雨之聲,等到再看那個門,關閂象原來的樣子,只見酒樽和詩還在,中官很奇怪,天亮時館吏說:“鄉里的人有個要見您的,丟了他的酒樽。”中官拿出酒杯給他看,竟是他所丟失的,寫的詩歌是:“床頭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空庭朗月閒复閒,夜長路遠山复山。” 兗州王鑑,性格剛直,無所懼怕,經常辱罵鬼神。開元年間,趁著酒醉騎馬去了村庄,离城里三十里地,王鑑已有五六年不走這條路了,走了不到十里路,正赶上日落黃昏,高高的樹林下出現一個婦人,她問王鑑去哪里,請他寄送一個包裹,就忽然不見了。王鑑便打開包裹一看,里面都是紙錢和白骨之類的東西,王鑑笑著說:“蠢鬼戲弄你的老公。”他就騎著馬繼續向前走,忽然遇到十多個人圍著一堆火在烤火,當時天气很冷,天色已晚,王鑑下馬也到那里去,說了剛才所見到的情況,卻沒有一個人應和的,王鑑看著他們,對著火的人一半沒有頭,有頭的人都戴著面紗,王鑑惊恐,上馬飛奔离去,天亮前,才到村庄,可村庄門已關上,不斷地敲打也沒人出來,于是大叫大罵。不一會儿,有一個奴仆開門,王鑑問道:“奴婢們現在都在什么地方?”王鑑讓那奴仆拿出油燈,可是火光黯淡。王鑑大怒,想要鞭打奴仆,奴婢說:“十天來,一個庄園七個人患病,一個接一個都死光了。”王鑑問道:“那你怎么樣?”奴仆回答道:“我也已經死了。剛才听到郎君您呼叫,就站起來了。”說完便忽然顛倒下去,就沒有气了。王鑑非常恐懼,跑到別村住宿了,一年以后,他也發病死了。 李令問,開元年間做秘書監,以后提升為集州長史。令問喜好吃喝玩樂,以奢侈聞名天下。他燒烤驢肉、腌制鵝肉之類,招法狠毒地品其味道。天下講究吃喝的人,沒有不效法李監的,把這件事稱為美談。李令問到集州,患了疾病,過了很久,病重了。刺史因為他是名士,同時又是同一宗族,經常派人夜間打開城門,放李令問家人出入城門。刺史之子,曾經夜間和奴仆偷偷地出去游玩。到了城門,很遠便看見几百名衛士,跟著一輛帶火焰的車,正當街行進,便惊訝地問道:“沒听說有兵事,為什么來這些人?”想要回奔告訴父親,又探察他們所到的地方。不久已到了護城河,帶火的車從水上經過,不曾被浸滅,才知道是鬼。跑著找到城門,城門已關閉,不能回家,于是逃奔到李令問屋里停留。進去以后,帶火的車也到了李令問中門外,刺史的儿子雖然恐懼,仍然偷偷看外面。忽然听到屋里十多人念誦經書,穿鎧甲的士兵在那里逗留了很久。有一個穿紅衣服的鬼,一直連踢那個門閂,聲如雷霆。讀經書的聲音也不停,帶火的車也移上堂前的台階,很遠地看見屋中點著燈火,非常清靜,還有十多個人侍候病人。穿紅衣服的人,又戳坏了窗欞,那聲音象剛才的一樣,李令問左右的人都走散了,鬼從門那儿領著令問出來,于是把他放到帶火的車中,群鬼簇擁著离去了。刺史的儿子回到屋里,陳述剛才的事。刺史第二天,派人問令問的病情,令問家里其他人沒有敢站起來的,刺史使者叫喊他們才出來,說:“昨夜被惊嚇,到現在惊嚇都沒消除,令問尸体被鬼扔掉,在堂屋西北角停放在床下。”家人才聚集而哭。 青龍寺僧和眾、韜光,相互友好,韜光是富平人,將要回家,對和眾說:“我几個月不离開家,師傅如果去,一定去看望。”和眾答應他了。過了兩個多月,和眾去中都,路過富平,就去找韜光。和眾日落時到了,离韜光居住的地方還很遠,可韜光就親自來迎接和眾說:“煩勞師傅找我,所以就來迎候您。”走了一里多地,將要到家,對和眾說:“向北去就是我家,師傅只進去等我,我有一點事情,溜躂到村東,稍等候一會就當回來。”說完已向東去,和眾對此感到奇怪,自言自語道:“他來迎候我,怎么會預先知道呢?想要到他家卻扔下我,為什么這樣無情?”到了他家,敲他家門,韜光父親哭著出來說:“韜光師傅不幸,過世十多天,葬在村東北邊,他常說您想來,遺憾不能見面。”和眾吊唁完畢,韜光父親帶他進入室內,在韜光常住的屋子里,和眾對韜光父親說:“我剛才到村子里,可韜光師傅親自迎接我來的,互相說著話,走一里多地,想要到您府上,他指著哪個是您家就向東去了,說要到村東,稍稍隔一會儿就當回來。我不知道是鬼,正好碰到您,才知道是鬼。”韜光父母吃惊地對和眾說:“他既然答應回來,回來就當攔住他,我想看到他。”于是深夜,韜光又來了,進入房內對和眾說:“我因貧困客居此地,沒有什么給你們的。”和眾請求同坐,于是拉著他喊人。他的父親和家里人一同到了,拿著蜡燭照亮,相貌、說話都是韜光。把他放到大罈子里,用盆蓋上他,罈子里忽然有哀痛訴說聲:“我不是韜光師傅,是守墓的人。知道師傅您和韜光師傅很好,所以假裝是韜光,如果不麻煩您,可容我魯莽,放我回去吧。”他家里人不打開蓋子,罈子里的鬼就頻繁請求訴苦。日出后拿開蓋子,象急風吹走一樣,可是和眾也回去了,以后不再見到他。 青龍寺禪師儀光,修持极其高深。開元十五年時,有個朝士的妻子死了,請儀光到他家修福,儀光師傅住在他家几天,住在廂房,大加供養。風俗有人死了都要拜問巫師,巫師說出死煞出現的時日,怕有妨害舉動,死人家大多出去躲避。那天夜里,這家人都從北門出去了,沒有告訴禪師。禪師只在正屋里點燈念經,忽然看見有兩個人侍奉他。快到半夜的時候,忽然听到正屋里有人站起來,有拿衣服開門的聲音,有一個婦人走出正屋,就到廚房里准備吃的,打水弄火。師傅以為是家里主人,沒有對此感到奇怪。等到快要天亮,婦人吃飯,端著盤子上前來,只戴著面紗,光著腳,又拜見說:“煩勞師傅來到,現在家人都已出去,恐怕齋粥沒准了,所以弟子起來給師傅送飯。”師傅知道這是已亡之人,就接受她的進獻。才禱告,禱告沒完,听到正屋北門有聲響,婦人恐惶,立即說:“儿子來了。”于是奔跑到正屋內,就听到有哭聲,哭聲停止,家里人拜見師傅,問他安否。看見盤里的粥,問師傅說:“弟子們夜晚离開這里躲避災禍,不讓師傅知道,家里沒有人,這粥是誰做的呢?”師傅笑著不回答,屋內婢女惊訝地說:“死了的人忽然夜間尸体橫臥,手上有面跡,腳上沾有泥土,是為什么呢?”師傅就指著所做的粥來告訴他,那家人非常惊訝。 廣敬寺有個尼僧叫員智,曾經和同伴,在終南山中歡度夏天歸去。夏天月夜中,忽然傳來一陣哭聲,那聲音宏大,很是悲涼。等哭聲漸近到這里,竟是一個人,長八尺多,站在屋前,哭聲不斷。于是到了半夜,哭聲很是幽咽低沉,淚流滿面。尼僧等人潛心念經,毫無懼色,可哭著的人竟然不出言語就消失了。 楊元英,武則天時做太常卿,開元年間,過世已有二十年,他的儿子因為到冶成坊削家,突然發現了他父親墳墓中的劍。心里感到奇怪,問削家。“怎么得到這把寶劍。”答道:“有個穿戴高貴衣服的人,他讓人修理,說等到明天中午來取。”楊元英的儿子料想是父親給的,又怀疑父親的墳墓被人挖開。到了第二天,他和弟弟一同去削師家里,等候那人,到了取劍時間,竟是他的父親,騎著白馬,穿的衣服都象活時穿的一樣,有五六個隨從。兄弟倆在道左出來拜見父親,悲泣了很久,元英拿劍下馬,引領兩個儿子到偏僻的地方,分別交代了家里的事,最后問他們的母親在家沒有。他們說:“合葬已十五年了。”元英說:“我當時不知道。”再三歎息,對儿子說:“我有公事,不能久住。明天,你們可以再到這,應當拿走一點錢財,幫助你們過艱辛的生活。”儿子按期來到了,元英也到了,儿子拿到三百千銀兩,父親告誡他們說:“几天內一定要用完錢。”說完要訣別离去。儿子們就跟隨哭泣,元英又對儿子說:“你們不懂這事,人鬼道路不一樣,哪里有百年父子的呢?”說完就急忙訣別离去,儿子跟著騎上馬出走到東門,遙望父親進入邙山中,又几十步忽然隱藏不見了。過几天,買東西把錢用光了,三天后,商人所得都變成了紙錢。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