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慕容垂 李勣女 解袱人 漕店人 張琮 劉門奴 閻庚 明崇儼 王怀智 沙門英禪師 陳導 王志 巴峽人 陸余慶 唐太宗征遼的時候,走到定州。路旁有一鬼,穿著黃色的衣服,站在高高的墳墓上面,神采特异。太宗派人問他,鬼回答說:“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榮華各异代,何用苦追尋。”說完不見了。太宗一打听,才知道這是慕容垂的墓。 貞觀元年,李績心愛的女儿死了,葬在北邙。讓家僮住在墳墓的旁邊。一天,女子忽然告訴家僮說:“我本來不應該死,是被大樹之神偷去的,現在趁著那個大樹之神去朝拜西岳,所以才能跑出來。我知道你在這里,就來了。我已經离開了父母,又受到這樣的羞辱,不能回去了,希望你隱藏我,我能使你致富來報答你。”家僮惊愕半天才答應,就另安排了一間屋子。那女子或早或晚地來,行走如風。一個月以后,忽然帶來黃金十斤送給他,家僮收下。拿出去賣了几兩。才知道黃金是百姓家丟的。失主抓住家僮來告官。洛陽令盤問其中的原委。家僮詳述此事。等到追取的時候,那女子已經不見了。那些剩下的金子都變成了黃色的石頭。 江南有几個人在行船,看見岸上有兩個人与船并行好几里。岸上人說:“暫且到船上歇息一下。”船上人同意了。岸上人跳上船來,其快如風。一會儿,兩人說:“暫且到村里,我們各有個小包袱,先寄放在船上,千万不要打開。”再三告誡。兩人离開后,船上一個人解開包袱,大伙一齊看。每個包袱有五百貼子,好象是紙,字不是篆隸,都不認識,大伙都很惊訝,依然照樣系上。一會儿兩人回來了,說:“解開包袱了,為什么隱瞞?”就抓住解袱人說:“是這個人解開的。”就扔解袱者到岸上,象扔嬰儿一樣。又在村中找來人,相擁而去。過了几天,一人想放走解袱人,一人不同意。說:“應該讓他受一二年的辛苦。”就到了富人家。這戶人家有好馬,總在院中置槽飼養,自己看管馬的飲食。這時已經半夜了,堂門緊閉,想抓獲富人沒有机會。一人說:“這人愛馬,解開馬放了,他立刻能開門出來。”就象說的那樣,富人果然就出來了,一人抗起他、触手就死了。抓獲了富人,就丟開解袱人走了。這家慌亂惊恐,只看見這個人在,就一塊打他。綁上他送到縣衙。解袱人就將解開包袱等事做為開脫的言辭。州縣不信,就判他死罪。這人自己雪冤沒有理由。關了很久才放出來。 貞觀年間,長安城西漕店人安葬他的父母,祭具非常豪華。一、二年之后,忽然看見他死去的弟弟來了,容貌憔悴。說因為哥哥厚葬父母的緣故,他被差為林皋驛馬。承受困苦,不堪忍受,請哥哥代替他。哥哥大為惊恐,更多地給他紙錢,讓他努力去干。過了几個月,又見弟弟來了說承受不了,哥哥不能不去。他哥哥馬上就死了。 永徽初年,張琮為南陽令。晚上在樓上睡覺,听到階前的竹子有呻吟的聲音,靠近一看沒看到什么。這樣過了几晚,張很奇怪就祈祝說:“有神靈降臨,應該和我說話。”這天晚上,忽然有一人從竹林中走出,相貌很丑陋,上前自我介紹說:“朱粲叛亂時,我在軍中,被朱粲所殺。尸体正好在你府內樓前。一只眼睛被竹根傷了,不能忍受痛苦。因明府仁義賢明,所以就將來相告。如有幸被移葬他處,不敢忘了你的大恩。”南陽令對他說:“如果這樣,為什么不早告訴我!”就答應了。第二天,為他准備了棺材,命人挖掘竹林,果然見到一具尸体,竹根穿過他的左眼睛。為他穿上時新衣服,改葬在城外。后來,南陽令用笞刑打死了一鄉下老人。他的家屬想要复仇,陰謀算計只須南陽令晚上出來,就要殺他。不久,城中失火,漫延燒了十几家。南陽令想出去巡視火情。就見前几天那個鬼攔住馬說:“你深夜去什么地方?將有陰謀。”南陽令問誰干的?鬼說:“前些時被你得罪的人。”南陽令就又回去了。第二天就緝捕了他的家屬。經過審問都驗證了鬼說的事。就徹底地將他們繩之以法。晚上又祭拜鬼的墓,刻石碑樹在墓前。銘文說:“身殉國難,死不忘忠。烈烈貞魂,實為鬼雄。” 高宗建造大明宮,宣政殿剛剛完成的時候,每到晚上都看見數十名騎馬的人行馳在殿的左右。殿中守夜的衛兵都看見了,衣服馬匹非常整洁,如此十多天。高宗讓術士劉門奴問其中的原因。對方回答說:“我是漢代楚王戊的太子。”門奴質問他說:“按《漢書》的說法:楚王和七國串通謀反,漢軍殺了他,平滅了宗族。怎么能有遺留的后代呢?”回答說:“楚王起兵時,天子顧念我,放掉就沒殺我,養在宮中,后來因病而死,埋在這個地方。天子可怜我,用玉魚一雙殉葬,現在放在正殿的東北角。史官漏掉了這些事。所以不見于史書。”門奴說:“現在皇帝在此,你怎敢在院中搔扰?”回答說:“這是我過去住的地方。現在既然在天子宮中,行動很受拘束,請求改葬我在高敞美麗的地方,這是我真誠希望的。千万不要拿走我的玉魚。”門奴向皇帝秉奏了這件事。皇帝命令改葬,挖開這個地方,果然有一古墓,棺木已經腐朽了,旁邊有玉魚一雙,制造很精巧。皇帝下令換了棺材,以禮節把他移葬在宮外,并把玉魚隨葬。此后就沒有鬼出現了。 張仁亶小時貧窮。常在東都北市寄居。有個叫閻庚的人,是馬牙荀子的儿子,樂善好施。仰慕仁亶的品德,常常偷他父親的錢財來接濟仁亶的吃穿。荀子總是怒罵閻庚說:“你是商販之流,他是才學之士。對你來說有什么理由破費錢財來奉養他呢?”仁亶听到這話,對閻庚說:“因為我而連累了你。現在我想去白鹿山,勞煩你相送財物,不敢忘記。”閻庚長期是仁亶形影不离的朋友,心中不忍分別,對仁亶說:“我也正想志于才學,現在打算和你一同去。”仁亶贊許他有此志向,同意了,閻庚就私下准備好了驢馬糧食一同走了。六天后,到了陳留,住在客店。仁亶住在內房,房外面也有床。很久,又來了一個客人,坐在床上。仁亶看他气質非凡,讓閻庚到外面拿壺酒來,仁亶把酒請客人,客人不敢接受,仁亶堅持請他,就和他一起喝酒。酒喝得很高興,就一同回房休息。半夜,仁亶問他要到哪里去,他回答說:“我不是人,是地曹。地府令我主持河北一帶婚姻事宜,為男女作合。”仁亶看他的衣服,看見袋中的細繩,方才相信。仁亶就問他自己的官位年壽。鬼說仁亶能活到八十多歲,位极人臣。仁亶又問閻庚的情況。鬼說閻庚命苦,不能做官。仁亶問用什么辦法能達到好的結果?鬼說:“如果能找到美女許配他,或許能達到目的。現在河北离白鹿山一百余里的村中王老的女儿,面相极其尊貴。已經許配給別人了,我當解除那個婚約而促成這個婚姻來成全閻侯。馬上走,將到村子的時候,會有場大雨,以此證明我的話。”說完就告別而去。仁亶和閻庚走了六、七天,到村邊遇到大雨,衣服濕了,就到了村西王家,敲門半天,才出來迎接客人,說:“家里人不順心的事,所以開門遲了,不要見怪。”仁亶問其中的原因?他說:“我只有一個女儿,先前許配西村張家。今天過嫁妝,無禮嫌少,這是輕視的意思,已經決定解除婚約了。”仁亶、閻庚相視而笑。住了几天,主人很高興。仁亶就說:“閻庚是我表弟、正當盛年,有志干才學,沒有婚配。”主人以田舍之家推辭,但面露喜色,仁亶執意相求,主人就同意了,閻庚用驢馬及其他攜帶的東西當作禮物。几天后成親完畢,仁亶留閻庚在王家,獨自走了,主人送走了他。這之后几年,仁亶官至侍御史并州長史御史大夫知政事。后來閻庚多次遇到提拔。最后官至一州刺史。 唐正諫大夫明崇儼,年輕時,父親是縣令,有個門卒會道術,崇儼向他求教,他教給崇儼見鬼和驅使鬼的方法,給崇儼書兩卷,崇儼一看,書上寫著人名。明崇儼在野外獨處時,就按書上的人名召呼他們。都回答說:“唯!”見几百人來到。于是每當驅使他們,就召呼他的名字,沒有不立刻就到的。崇儼有次出行,看到名流之家想合葬二位父母,喪車已出了郊外。崇儼隨之而行,召呼他的家人對他說:“你家主人想合葬二位老人嗎?”回答說:“是這樣。”崇儼說:“你們挖取棺材會不會誤挖了別人的墳呢?”回答說:“不能。”崇儼說:“我剛才看見紫車后面有個夫人,年紀有五十多歲,是個名家婦女。后面有一個鬼,年紀正當壯年,頭發稀少,衣服破舊,跳躍著很惊喜的樣子跟隨著夫人,夫人哭泣著怒斥他說:‘跟我合葬怎么稱呼啊?’你把我說的話告訴你家主人,說:明正諫這樣說的。”合葬二老的主人听到這話,非常惊訝,哭著對崇儼說:“我很小的時候就沒有父親,昨天遷墳,是由老仆辦理的,不知道會錯到這种程度。”崇儼和他們一起來到挖掘墓地的地方,讓挖開靠近西側的地方,按照銘文,果然找到了。于是拋開別人的尸骨而將親人合葬在一起。崇儼在朝內的故事,在民間傳說很多,詳盡地出于口頭流傳,所以就不多說了。 唐朝坊州的人王怀智,顯應初年死了。他的母親孫氏和弟弟怀善、怀表還都活著。到了顯慶四年六月,雍州高陵有一個人,忘了他什么名字,死了七天了,背上已經腐爛又蘇醒過來,說他在地下見到了怀智。怀智被任命為太山錄事,讓他執筆口授了一封信,對他說:“你雖然應該死,現在我方便就放你回家,應該替我拿這封信到坊州,找到我家,告訴我母親說:‘怀智現在是太山錄事,幸運安泰。只是家中曾借寺廟的木頭做門,這既然是功德之物,就應該早早還給寺廟。怀善快要死了。你不應在他那儿久住。快點供經像救助。不然恐怕沒有救助的机會了。’”這人死而复生后,就帶著書信特意送到他家。所說的家事,無不暗暗符合。到了第三天,怀善暴死。全州道家、俗家听說了這件事,無不增加修建功德的事。這是鄜州勳衛侯智純說的事。 唐法海寺僧人英禪師,說他總見到鬼。寺主僧惠蘭,就惊奇地問他?英禪師說:“最近秦庄襄王派人傳話。說他餓得厲害,以我的慈悲心腸,又自有所見,跟隨他的二百多人,都是不辭勞苦的。我已經告訴他了,后天早晨吃飯的時候來,專門等候招待。”慧蘭就准備了酒肉之類的東西,到時秦王果然來了,侍從很多,不分貴賤站到一起,坐下吃飯很急。秦王對英禪師說:“我已經八十年沒吃飯了。”英禪師詢問其中的原因?回答說:“我活著時候還沒有佛法,在地下被責問到功德之事,我只以放生、体恤孤獨來應付。因為欠缺福德,受罪沒完,今天吃這一頓飯,要過了四十年才能再吃。”就指著座上人說:“這是陳軫,因為太虛偽奸詐。”又指著二人說:“這是白起、王翦,因為殺人太多,受罪也沒完。”英禪師說:“怎么不朝人索要食物,而自己忍受饑餓呢?”回答說:“好心人太少了,況且其他人又不能見面,我是富貴之人,不能輕易去人間做坏事,所以就到了現在這种地步。”又指著酒肉說:“寺主讓我來,很打扰,非常慚愧。”臨走時對英禪師說:“很對不起禪師,弟子有東西在,應該送給您,城東門通化外尖尖的墳,是我的墓。人們都不知道,胡說是呂不韋墓。”英禪師說:“以前赤眉賊兵挖掘過了,怎么還能有東西在呢?”鬼說:“賊兵將粗糙的東西拿去了。細軟在里面,賊兵拿不走,還在。”英禪師說:“我是出家人,沒有用東西的地方,將來也用不著。”英禪師說完,秦王告別走了。 唐朝陳導是江西人,以經商為業。龍朔年中,他乘船去楚地。夜晚船停在江邊。看見一只船逆流而來,也停在這個地方。陳導就移舟靠近它,看見一人濃眉大鼻好象官吏,在檢查文書,隨從者有三五個人。陳導因同行而相見,就問他說:“您去哪儿?有幸同住這里。”濃眉人說:“因為公事到楚地,有幸在此相遇。”陳導就邀請他到自己的船中,濃眉人就隨他過來了。陳導准備了酒菜。酒過數巡。陳導就問他姓名?濃眉人說:“我姓司徒,名弁。被差往楚地,充當使者。”陳導又問:“辦什么公事呢?”司徒弁說:“你不該問,你這次出來,千万不要在楚地停留。赶快去別的地方吧!”陳導說:“為什么?”司徒弁說:“我不是人,是陰間使者。”陳導惊訝地說:“什么原因不能去楚地呢?”司徒弁說:“我去楚地行布災難。你也是應得災的,感謝你的恩惠,所以才告訴你。但你必須用錢財物品打點,方能免除這場災難。”陳導退切地苦求他。司徒弁說:“只等我從楚地回來,您可准備紙錢一二万相送,就能免去你家的災禍。”陳導答應,告辭分別了。這年果然荊楚之地起了大火,接連燒了几万家,沒有幸存的。陳導自從分別司徒后,因憂慮在心,就乘船回去了。等到了江西,司徒弁也來了,陳導慳嗇成性,借故其它原因,沒有置辦他許下的錢財。使者生气了,就讓一個隨從拿封信給陳導,陳導拆開沒有讀完,而家中立刻起了大火。凡是他的財物全部燒光。這晚沒有損害別人家,只燒了陳導家,司徒弁也不見了。這都是因為陳導慳嗇,背叛以前的諾言而造成的。 唐顯慶三年,岐州人王志任益州縣令。任期已滿,將要還鄉。有個女儿很美,未到出嫁就死了。停在縣里的寺廟中几個月了。寺中先就有個學生住在別一房里。天剛黑看見這個女子來,妝色、服飾豪華美麗,想和他擁抱,學生接納了她,相好了一個月。這個女子贈給學生一面銅鏡。衣巾、梳子各一個。縣令王志打算上路。女子与學生暗里辭別。女子家人找不到這些東西,縣令讓按屋查找,在學生房中找到了這些東西。縣令讓隨從綁上學生,把他當成偷盜之人。學生告訴了他們的事,說:“不但有這些東西,還留下了上下二件衣服。”縣令派人打開棺材檢查,果然沒了這些衣服。既然看見了這些證据,就把學生放了。問他原籍?乃是岐州人,因跟從父親南方任職,父母都死了,他就游歷各地、增長見識,不久就該回鄉了。縣令給他衣服馬匹,一起還鄉。把他當成女婿,非常怜愛。 調露年中,有人經過巴峽,晚上停船休息。忽然听見有人朗誦詩歌:“秋逕填黃葉,寒摧露草根。猿聲一叫斷,客淚數重痕。”那聲非常凄厲,激昂悲越,這樣朗誦了一宿,有几十遍。剛開始以為行船的人沒有睡覺,早晨一打听知道沒有其它船停泊,只有空山石泉、谿谷幽絕。誦詩的地方有一具死人尸骨。 陸余慶,吳郡人。進士及第。先后任長城尉、員外監察。武則天久視年間,任鳳閣舍人。歷任陝州刺史、洛州長史、大理卿少府監。主管睿宗韞車不胜任,出任沂州刺史。余慶年輕的時候,曾于冬天在徐、亳州之間夜晚赶路,仆人帶著行李在前面走,余慶放松馬韁緩行。非常冷,遇到一群鬼圍火而坐。余慶以為是人,就打馬過去下來烤火。惊訝火焰熾烈而不暖,余慶對他們說:“火為什么不暖和呢?給我脫靴子。”群鬼只是附地而笑,不回答。余慶仔細看他們都有遮面布,十分吃惊,打馬而走躲避他們。竟然沒有后患。旁邊住戶對余慶說:“這地方有鬼作崇。遇到的人大多死了。您竟然沒被嚇倒,一定有福星相助,必定富貴。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