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華佗 張仲景 吳太醫 句驪客 范光祿 徐文伯 徐嗣伯 腹瘕病 李子豫 徐之才 甄權 孫思邈 許裔宗 秦鳴鶴 盧元欽 周允元 楊玄亮 趙玄景 張文仲 郝公景 崔務 不至,遂嘔黑血升余,其疾乃平。又有女子极美麗,過時不嫁。以右膝常患一瘡,膿水不絕。華佗過。其父問之,佗曰:“使人乘馬,牽一栗色狗走三十里,歸而熱截右足,柱瘡上。”俄有一赤蛇從瘡出,而入犬足中,其疾遂平。(出《獨异志》) 又后漢末,有人得心腹瘕病,晝夜切痛。臨終,敕其子曰:“吾气絕后,可剖視之。”其子不忍違言,剖之,得一銅槍,容數合許。后華佗聞其病而解之。因出巾箱中藥,以投槍,槍即成酒焉。(出《志怪》) 三國人華佗,醫術高明。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退了出來,對郡守的儿子說:“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郡守的儿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么不能說的?”于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又,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已經過了結婚的年齡,可是仍沒有嫁人,因為常期以來她的右膝,長了個瘡,不斷往外流濃水。華佗看過后,她父親問女儿的病情,華佗說:“派人騎馬,牽著一條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來后,乘狗身子正熱時截下狗的右腳,拄在瘡口上。”不一會儿,有一條紅色的小蛇從瘡口中出來,進到狗的腳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又,后漢末年時,有人腹中長一結塊,白天黑夜疼痛無比。臨死時,他對儿子說:“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東西拿出來,看看到底是什么。”他儿子不忍心違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個銅槍頭,約有三分之一升左右。華佗听說后,就前去了解。華佗看完,從小箱子里取出藥放在槍頭上,槍頭立刻化成了酒。 何顒有极高的識別人才的能力。當初,郡中少年張仲景來拜訪他,他對仲景說:“你考慮問題細微周到,但你的气派、風度不太高,以后必成為一名良醫呀!”后來張仲景果然醫術超凡。王仲宣十七歲時來拜訪張仲景,仲景對王仲宣說:“你身体有病,應當服用五石湯,若不治療,到三十歲時,眉毛該脫落了。”王仲宣認為到三十歲還遠著呢,沒及時治療。到三十歲時,果然發現眉毛脫落。張仲景的醫術精深到這种程度,世人無不贊歎何顒識別人才能力的神妙! 吳國的孫和寵愛鄧夫人,一次酒醉后揮舞如意,不意刺傷了鄧夫人的面頰,流出了血,鄧夫人嬌聲歎惜疼痛不已。孫和令太醫配藥。太醫講,須用白獺骨髓、雜玉和琥珀粉末調配,可以除掉疤痕。孫和用一百兩黃金買來白獺,于是太醫配制藥膏。因琥珀用得過多,到傷愈時,鄧夫人左頰疤瘡沒有完全去掉,臉上留下一顆象痣一樣的紅點。 魏時有個句驪客人擅長用針治病。他拿來一寸長頭發,截為十多段,用針把它穿起來,說是頭發中間是空的,真是絕妙。 有位叫范光祿的人得了病,兩只腳全都腫了,不能吃也不能喝。忽然有一人,不通報自己的姓名,徑直進入光祿的書房中,坐在他的旁邊。范光祿對來人說:“先前我并不認識你,怎么到我這里來了?”來人回答說:“是佛派我來治病的。”于是范光祿脫去衣服給他看。來人拿出針,在腫腳上行針。不一會儿,就在兩腳和膀胱的穴上進針一百多次,流出黃膿水三升多,他就走了。到第二天,范光祿沒有留下傷,他的病漸漸好了。 又宋明帝宮人患腰疼牽心,發即气絕。眾醫以為肉症。徐文伯曰:“此發瘕也。”以油灌之,則吐物如發。稍稍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能動,懸柱上,水滴盡,一發而已。病即愈。(出《談藪》) 宋國徐文伯曾与宋國的少帝一起走出樂游苑門,遇見一孕婦。少帝也擅長診病,他給婦人診視后說:“是個女孩。”又問文伯,徐文伯說:“一男一女。男孩在左邊,青黑色,比女孩小一些。”少帝性子急,令剖婦人腹。徐文伯不忍心,說:“請讓我給她用針,胎儿一定能下來。”于是針那孕婦腳的太陰穴,并用手按摩她的陽明穴。用針后,胎儿隨之落下來,果然和他說的一樣。徐文伯有學問,品德好,不畏權貴,不以醫術為自己的職業,深得張融的賞識,多次任泰山的太守。徐文伯的祖父徐熙之崇尚黃帝和老子,在秦望山過著隱居的生活。有位道士路過他那時向他討水喝,之后留下一只胡蘆,說:“你的子孫就用這個道術來拯救人世吧,必定能得至二千石的報酬。”徐熙之打開一看,原來里面裝的是扁鵲的醫書一卷。于是,他專心致志地學習醫術,終于名振四方。他做官做到濮陽太守。徐熙之的儿子徐秋夫任射陽縣令時,曾經有一次,他听見鬼在呻吟,聲音非常凄苦。徐秋夫問道:“你這鬼,要干什么?”鬼說:“我姓斛斯,家住在陽縣,因患腰痛病死,現在雖然做了鬼但還是疼得不能忍受,听說你醫術很好,希望你救救我。”徐秋夫說:“你是鬼,沒有形狀,我怎么給你治療啊?”鬼說:“你只要割草,扎個草人,按著穴位用針就可以了。”徐秋夫按著鬼說的,扎好草人,在四個穴位用了針,又在肩部的三個穴位用了針,又擺酒供食,祭禱之后才把草人埋掉。第二天有人來謝徐秋夫,說:“承蒙你為我治病,又為我設祭,除病解饑,你對我的恩惠太多了,真該好好謝謝你!”說完,忽然不見蹤影。与徐秋夫同時代的人都佩服他能通鬼神。 又,宋明帝的一位宮女患腰痛病,連著心也痛,發病時就不省人事。許多醫生都診斷是肉症,徐文伯診視過后,說:“此病是發症。”給這宮女灌了油之后,她就吐出了象頭發樣的東西,輕輕撥弄它,有三尺長,頭已經長成蛇的形狀。能動,把它懸挂在柱上,水滴盡后,一根頭發罷了,病就全好了。 徐嗣伯字德紹,善談老庄之道,精通醫術。曾有一老婦人,患有滯淤病,多年不愈。徐嗣伯給她診視,說:“這是鬼附身,應該用死人的枕頭煮后服用,可以治好你的病,”于是老夫人從古墓中找到一只已經半邊腐爛,殘缺不全的死人枕頭,煮后服用,病就好了。后來,有秣陵人張景,十五歲,腹脹,面目焦黃,許多醫生都不給他治了,因此就去找徐嗣伯。徐嗣伯說:“這是石蛔!應該用死人枕煮后服用。”張景按嗣伯的話去做,煮死人枕服用后,去大解,便出了蛔虫。這些蛔虫堅硬如石頭,約有六、七寸長。打下蛔虫后,張景的病就好了。后來還有一位叫沈翼的和尚眼睛疼痛,并常常看見鬼。這個和尚來找徐嗣伯診治。徐嗣伯說:“這是邪气進入肝髒,可以找死人枕頭煮后服用,完了,再把枕頭埋在原處。”和尚按徐嗣伯的話做了,他的病也好了。王晏知道了徐嗣伯用尸枕治病的事后,來問徐嗣伯,說:“三個人的病不一樣,卻都是用死人枕頭治療,而且全都治好了,是什么原因?”徐嗣回答說:“鬼附身的人,是中了鬼气,它附在人身上不离開,所以使人沉滯,必須用死人枕讓它离去,鬼气飛走,不再附在人的身上,所以鬼附身的人的病就好了。得石蛔病的人,已是不常見的,蛔虫變成石頭,人世間的藥打不下來,所以須用鬼物來驅逐它,然后就可以打下它了。因為邪气進入肝髒,所以就眼睛痛,并且看見鬼魅,必須用邪物把邪气引出來,因此就除掉它了,所以讓他把死人枕埋在原處呵!”王晏深深贊歎徐嗣伯的神妙! 過去有一個人,与仆人同時得了腹內結塊的病,不久仆人就死了。這個人讓剖腹查看,從里面取出一只白鱉,于是試著用各种藥澆灌它,并同時給它內服這些藥,但這些藥全都不能損傷這只白鱉,就把它拴在床腳上。忽然有一天,一位客人來看望這個病人,客人是騎著一匹白馬來的。過不多久。白馬撒尿。濺在白鱉上,白鱉非常慌恐,急忙躲避著馬尿。因為拴著,沒能逃掉,就把頭和腳都縮回去了。那個病人看到了這情景,對他儿子說:“我的病也許可以好啦。”于是試著用白馬尿灌白鱉,不一會,鱉化成了水。那位病人立刻就服了一升多白馬尿,病當即就好了。 許永任豫州刺史,鎮守歷陽。他的弟弟患病,腹內有一硬硬的東西陣陣作痛。這天夜里,忽然听見屏風后面,有鬼說話。鬼說:“為什么不快點殺了他?明天李子豫該用紅丸打你,你就得死了。”到了天亮,派人去接李子豫,不多時,李子豫來了。許永的弟弟忽然又听見腹中呻吟的聲音。李子豫從小藥箱中拿出八毒紅藥丸給許永的弟弟服下去,不一會儿,許永弟弟腹中鳴響絞痛,去大便,回來之后,他的病就好了。 北齊的右仆射徐之才擅長醫術。當時有一人患了腳跟腫痛的病,很多醫生都診斷不出是什么病,徐之才看這后說:“是蛤蜊精病,是你在海上乘船時,你的腳垂到水中而得的。”患者說:“真是這樣的。”徐之才為患者做手術,取出兩個象榆錢大小的蛤蜊仔。 甄權專心致志研究醫術,成為天下第一。他一百零三歲時,唐太宗到他家中去看望了他,封他為朝散大夫。 唐朝鄧王李元裕,是唐高祖的第十八位儿子,喜歡學習,擅長談論辨名析理之學,典簽盧照鄰是他的布衣朋友,他經常聲稱,說:“我的命相就這樣了。”盧照鄰是范陽人,任新都尉,因為患有難醫治的疾病,他住在陽翟的具茨山,編著并注釋《疾文》和《五悲》。盧照鄰性情高雅頗具詩人風度,不料后來竟投穎水自殺身亡。盧照鄰曾居住在景城鄱陽公主廢棄的府第中。顯慶三年時,唐高宗召見太白山隱士孫思邈,當時孫思邈也住在這里。孫思邈是華原人,當年已經九十多歲了,但是他的視力和听力都一點沒有減弱。盧照鄰見到孫思邈后傷感自己正在壯年,卻疾病纏身,久治不愈,終日里困頓疲備,于是作《蒺藜樹賦》,用來傷悼他与孫思邈二人之間承受自然的体質的差异。盧照鄰作的賦,詞句极其美麗。孫思邈會算天象歷法和攝生養性之術。盧照鄰和當時的名士宋令文、孟詵都用對老師的禮節待孫思邈。他們曾問孫思邈,說:“名醫能治好病,是根据什么道理呢?”孫思邈說:“我听說通曉天的人,一定能在人的身上找到它的本体,熟悉人的人一定是以天為本体,所以天有春、夏、秋、冬和金、木、水、火、土。黑天、白日輪流更替,寒冬暑夏交換更迭,這是大自然在運動。自然界中的大气,合起來就成為雨,流動的時候就成為風,散發開去的時候就成為露,紊亂無序時就成為霧,凝聚時就成為霜雪,伸展擴大成為虹霓,這是大自然的正常規律。人体有四肢和五髒,醒著、睡時,呼出吸進,吐故納新,精脈和气血循環。流動就是血气循環,顯現出來就是人的气色,放出來的就成為聲音,這是人体的正常運動。陽用它的精華,陰用它的形体,這是天与人相同的,及至它違背了這正常規律就要生病了。蒸就發熱,不然就生寒,淤結就成為瘤贅,阻隔就成為癰疽,奔走過疾,就气喘噓噓用盡了精力,就會焦枯,根据表面的診斷,可以檢查出身体內部的變化。從人体類比自然界也是這樣。因此金、木、水、火、土的伸屈變化,星辰運行中出現的差錯,日蝕、月蝕現象,彗星的隕落,這是自然界的危險的征兆!寒暑顛倒,這就是外界的冷熱失常啊。石頭豎起。泥土跳躍,這是自然界的瘤贅啊。山崩地陷,這是自然界的癰疽。急風暴雨,這是自界的喘乏。不降雨露,河流、湖澤干涸,這是大自然的焦枯啊!良醫用藥物進行輸導,用針灸治病救人;圣明的人用高尚的道德和善于用賢任能來治理天下。所以身体有可以消除的疾病,天有可以去掉的災害,這全都是气數啊!”盧照鄰說:“人世間的事情怎么樣呢?”孫思邈說:“膽要大,心要小;智慮要圓通,行為要方正不苟。”照鄰說:“怎么講呢?”思邈說:“心是五髒的元首,它應該遵循規律辦事,所以要謹慎。膽是五髒的將領,它必須堅決果斷,所以膽要大。有智慧的人行動如同天,所以要圓通,仁義的人沉靜如同地,所以要方正不苟。《詩經》說,‘好象走到了深淵的邊緣,仿佛踩在薄薄的冰層之上,是小心。威武雄壯的武士,保衛著三公九卿,是大膽。’《傳》說‘不因為有利可圖就返回去;不因為行仁施義就悔疚,就是仁義的人的方正不苟。’《易經》說‘遇到机會就要立刻去做,不能整天地等待,這就是明智人的圓通。’”盧照鄰又問:“養性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孫思邈說:“天有滿有虧,人世間的事情有許多艱難和困苦。如果不謹慎行事而能從危難中解脫出來的人,從來也沒有過。所以講求養性的人,自己首先要懂得謹慎。自己謹慎的人,長期以憂畏為根本。《經》說,‘人不畏懼災禍,天就要降災難給你。’憂畏,是生死的通路,存亡的因由,禍福的根本,吉凶的源頭。所以讀書人無憂畏,仁義就不存在;种田的人無憂畏,糧食就不能增產;做工的人無憂畏,就沒有可以遵循的標准和法則;做買賣的人無憂畏,經營就不能盈利;當儿子的無憂畏,孝敬父母親就不至誠;做父親的無憂畏,慈愛就不執著;為人臣子的無憂畏,就不能建功立勳;身為君王的無憂畏,國家就不會安定,因此養性的人,失掉了憂畏就心思紊亂沒有條理,行為焦燥,難以自持,神散气越,意迷志搖。應該活著的卻死了,應該存在的卻消亡了,應該成功的卻失敗了,應該吉利的卻遇凶險。啊憂畏就象水与火一樣,一會儿也不能忘掉它呀!人無憂畏,子弟就會成為你的強敵;妻妾變成你的仇寇。因此,最重要的是畏道,然后是畏天,其次是畏物,再次是畏人,最后是畏你自身。你不忘憂畏,就不被別人限制,自己永記憂畏就不受別人管束。在小的事情上謹慎,就不怕大的挫折;戒懼眼前憂慮,就不害怕以后的磨難。能懂得這些道理的人。在水中航船,蛟龍不能害你,在路上行走,老虎、犀牛這些雄猛的動物都不會傷著你;各种兵器也碰不到你;各种疾病、瘟疫也傳染不上你;愛說別人坏話的人也毀謗不了你;有毒的蜂、蝎也螫不到你。了解這個道理的人,人世間的一切事情就全明白了。”不久,孫思邈被授予承務郎,執掌藥局事務。孫思邈在唐高宋永淳初年去逝,留下遺囑:要薄葬,不要焚燒那些紙扎的陰間器物,祭祀時不宰殺性畜。他死后一個多月,顏色還和活著的時候一樣,當抬他的尸体放入棺中時,給人的感覺就象抬的是空衣服一樣。孫思邈一生撰寫《千金方》三十卷,傳給后代。 名醫許裔宗醫術高超,如同神仙一般。有人對他說:“怎么不著書立說,留給后人?”許裔宗說:“醫術就是‘意’呀,它決定于人的思考,而脈又是极奧妙的,很難識別,只能心意領會,嘴不能說出來。自古以來的名手,与別人不同的,唯一差別就在診脈。先准确切出脈象,然后才能診斷病情,用藥治病。如果診斷准确,只須用一味藥,就能直接攻克他的病,病立刻就能好。不准确辨別脈象,不了解病因,憑自己主觀推測進行診斷,多放几味藥。這好比打獵,不知兔子在哪里,大批出動人馬,大面積包抄圍剿。希望有人也許偶然能碰上。用這种方法治病,不是太粗疏了嗎?脈的奧妙,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所以不能著書之立說。” 唐高宗患風眩病痛苦不堪,頭暈目眩看不清東西。高宗召侍醫秦鳴鶴給他看病,秦鳴鶴看后說:“是風毒往上攻引起的,如果刺頭出點血就能好。”則天皇后在帘后面大怒道:“此人該斬!天子的頭上是出血的地方嗎!”秦鳴鶴磕頭請求饒命。高宗說:“給人看病,議談病情,按道理是不應該治罪的,并且我的頭非常沉悶,几乎不能忍受了,出點血不一定就不好。我決心已定。”高宗讓他給刺。秦鳴鶴刺唐高宗的百會穴和腦戶穴,并出血。唐高宗說:“我的眼睛能看見了。”他的話未說完,則天后在帘后行大禮,謝秦鳴鶴,說:“這是上天賜給我的醫師啊!”然后親自贈送絲帛、珠寶給秦鳴鶴。 又商州有人患大風,家人惡之,山中為起茅舍。有烏蛇墜酒罌中,病人不知,飲酒漸差。罌底見蛇骨,方知其由也。(出《朝野僉載》) 盧元欽客居泉州,患了麻瘋病,只有鼻根還未爛掉。正值五月五日,醫官拿著蚺蛇膽正要給他吃,這時有人說,蛇肉可以治麻瘋病,于是取一段蛇肉給他吃,吃了三五天后,病漸好轉,百日以后就完全好了。 又,商州有人患麻瘋病,家里人討厭他,在山中給他蓋了茅舍,他一個人住在那里。有一條黑蛇掉進一個小口大肚的酒壇子里,病人不知道,飲壇中酒后病漸漸好了。后來在壇底發現蛇骨,才知道是因為喝了蛇浸泡過的酒的緣故。 武則天時,鳳閣侍郎周允元朝中議完事后,到閣中。這時太平公主傳喚一位醫生從正光門進宮,正看見一鬼摘周允元的頭,兩個鬼手里拿著木棒跟在他的后邊,一直走出景運門,醫生把這事告訴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把這事稟報了武則天。武則天命給使去察詢。周允元在閣中無事,吃完飯回房休息。午后上廁所,長參典奇怪他去的時間長,想到這儿,就去廁所看他,只見周允元面向前扑倒在廁所里。參典扶起他,他眼睛直視不說話,口中流涎水。給使把這情況奏明武則天,武則天問醫生說:“他這樣能堅持多久?”醫生說:“慢了三兩天,快了就一天。”武則天拿被給他蓋上,派人連床抬著送回住處,到半夜他就死了。武則天親自作詩悼念他。 武則天久視年間,襄州人楊玄亮,當時二十多歲,在虔州,受汶山觀雇用,在這里做工白天睡覺夢見天尊對他說:“我的房屋已破舊不堪,你能給我重新修造,我使你能醫治一切病。玄亮睡醒后很高興,試著給人治病,沒有不好的。贛縣有位里正,背部有拳頭大一塊腫留,玄亮用刀割下,几天以后就好了。玄亮給人治病每天可得錢十千。待他為天尊修造好了廟堂,再給治病,漸漸無效了。 武則天如意年間,洛州人趙玄景病逝,五天后又复活了。他說:“我看見一個和尚,他給了我一根長木,有一尺多長,他告訴我說‘有患病的人,你用它触一下病人,病立刻就好。’”趙玄景看見几上有一只長尺,正是和尚送給他的。他試著用它治病,触病人,立刻就好了。消息傳開,人們紛紛來找他,每天有几百人聚在他門前等待讓他治病。御史馬知己認為他是聚眾鬧事,逮捕了他并把他囚禁在左台,患者又聚集在左台門前。武則天听說了這事,召趙玄景進宮。宮人有病。他用尺触病人,病人立刻就好。武則天放他出宮,任由他為百姓治病。几個月以后,趙玄景得錢七百多貫。后來漸漸不靈驗了,就再也沒有人找他治病了。 洛州有位讀書人患了應答之病,每次說話,喉嚨中就應答一聲,這位讀書人去問懂醫術的張文仲。張文仲經過一夜的考慮,想出一個辦法:拿《本草》一書讓患者讀。所讀的,喉嚨中全都有應答之聲。讀到它害怕的藥名時就沒有應聲了,于是文仲就把那味藥先抄錄下來,然后配制成丸劑,讓患者服用,應聲當時就止住了。還有的說,那書生是找蘇澄云看的病。 郝公景在泰山采藥,回來時經過集市。有一個能看見鬼的人,奇怪群鬼看見郝公景全都逃离而去。于是這個人向郝公景討來草藥,制成殺鬼丸,有患邪病的人,服用后就好。 定州人崔務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腳。醫生讓他拿來銅末。用酒和了給他服用,他的腳就好了。崔務死后十多年,遷墳另葬,看見他脛骨折損的地方,用銅末束著。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