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歷陽媼 孫權 高穎 神堯 唐高祖 太行山 桑條歌 突厥鹽 封中岳 楊柳謠 黃獐歌 苾挈儿 安樂寺 烏鵲窠 鯉魚儿 挽天樞 黃犢子 駱賓王 天后 閻知微 長孫無忌 魏王 武媚娘 孝和 魏叔麟 武三思 孫佺 張易之 飲酒令 白馬寺 李蒙 李進周 志公詞 李怀光 王鐸 木成文 草重生 唐國閏 竹騮 歷陽縣有一個老太太,經常行善。一天,忽然有一個少年來要飯吃,老太太對他很客气,臨走的時候他對老太太說:“經常去縣衙門前,如果看見門坎上有血,可要到山上去避難。”從此以后,老太太每天都去縣衙門前看一看。守門的差人問她干什么?老太太講了少年告訴他的話。差人同她開玩笑,將雞血涂在門坎上。第二天,老太太見門坎上有血,便拎著雞籠子躲上山去。當天晚上,縣城陷落成為一個湖泊,就是如今和州的歷陽湖。 湓口城是漢高祖六年的時候灌嬰所筑的。漢獻帝建安時期,孫權曾經住在這座城里,他選定一塊地方打井,竟挖出了一口古井。井里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漢高祖六年,穎陰侯灌嬰打了這眼井。有人預言,三百年以后這口井會淤積埋沒,然后再過不到一百年,會被順應時代,有運气的人重新挖掘出來。”孫權看見碑上的銘文后非常高興,認為這是自己吉祥預兆。人們對這件事也都感到很惊奇。 西京長安百官議事的朝堂北頭有一棵大槐樹,從隋朝開始就長在唐興村的村口。文皇帝移都到長安以后,興修土木高穎經常坐在這棵樹下監督指揮。后來栽樹的時候覺得它同新栽的樹排在一起不整齊,想把它砍倒。皇帝說:“高穎曾坐在這棵樹下,不要砍倒。”到現在這棵樹已經有一百三十多歲,仍然存在。它枝葉繁茂,樹根盤曲堅固,与別的樹不同,高入云天立在唐興庄的樹口,村里住著姓唐的村民。 隋煬帝和神堯的遠祖外家都姓獨孤,然而神堯經常對隋煬帝抱有戒心。每次上朝以后,隋煬帝背后都有說詞。一次隋煬帝舉行宴會,他當著大家的面同神堯開玩笑,他見神堯長得高額頭,滿臉皺紋,就說神堯是老婆臉。神堯心中憤恨不樂,等到回到家里,仍然不高興。見文皇已下,告文皇皆無言。第二天他告訴竇皇后說:“我的身世本來就可悲,現在皇帝又貶低我為老太婆臉,看來我的儿孫免不了要挨餓受凍了!”竇皇后高興地說:“這句話應該全家慶賀呀!”神堯不理解,說她是安慰他。竇皇后說:“你被封為唐王,老太太則是堂主,堂主就是唐主呀!”神堯立刻解除了疑慮,高興起來,与齊王、秦王等王爺私下里慶賀! 唐王李淵在太原修建了一座“受瑞壇”。隋朝大業十三年,唐高祖李淵命令齊王李元吉留守太原。辛丑年,李元吉得到了一塊龍形的青石,上面有四個紅字:“李淵万吉”。齊王將它獻給李淵。石頭上面的字跡照耀深澈,好像龜的形狀。李淵命令將它蘸上水在石頭上磨,以驗證字跡是否是天然形成的。磨了几天之后,字跡更加鮮明,內外臣民都慶賀。李淵說:“上天明白地命令賜給我万年吉祥,要用豬和羊來祭祀石龜。并給獻龜的人以封爵。因此修建了這座受瑞壇。 唐高祖武德初年,太行山大聲喊:“唐朝國家興盛,理應延續万年。” 唐高宗永徽年以后,民間流傳一首歌謠說:“桑條萵女韋也樂。”到了中宗神龍年間,韋后應驗這首歌謠得到了權勢。有個花言巧語諂媚的小人叫鄭愔,他作了十多首以桑條為題目的樂詞獻給韋后。韋后非常高興,提拔他為吏部侍郎。 唐高宗龍朔改元以來,民間流傳一首名謠的名字叫“突厥鹽”。后來到了武則天的周朝圣歷年間,朝廷派閻知微去和匈奴修好,任命他為三品春官尚書,同時護送武延秀去娶突厥成默啜的女儿,帶去了數不清的金銀綢緞和衣裳作為聘禮。后來突厥又和中原對立,派去的漢族使臣都投降了突厥。突厥人推舉閻知微作為他們的可汗,“突厥鹽”得到了驗證。 唐高宗調露年間,皇帝想要給嵩山封號,由于突厥叛亂而停止。后來又要封,又因為土蕃入侵而停止。到了永淳年,皇帝來到嵩山,當時流傳一首民謠說:“嵩山高有几層,不怕登不上去,就怕得不到机會攀登,三次兵馬調動打仗,別的道路上車馬不斷。”皇帝在山下就得了病,沒醫治好,回到宮里就死了。 唐中宗永淳年以后,天下的老百姓都唱一句流傳的歌謠:“楊柳楊柳漫頭駝”。后來徐敬業出事,先是他出任柳州司馬,接著他偽造皇帝的文書,自己任命自己為楊州司馬,把長史陳敬之殺了,依据江淮一帶造反。朝廷派李孝逸去討伐,砍下了徐敬業的腦袋,用馬馱到洛陽,“楊柳楊柳漫頭駝”,這件事正是這句話的驗證。 武則天周朝如意年以來,民間開始流傳唱一首“黃獐歌”,歌詞是“黃獐黃獐草里藏,彎弓射你傷”。不久契丹族反叛,殺了都督趙翽,營房和都督府都被契丹人占領。朝廷命令總管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王孝杰四人,前后帶領一百多万兵馬前去征討,全都被契丹人給打敗了。他們帶領軍隊敗退到黃獐谷,被契丹人徹底消滅,沒有逃脫一支人馬。“黃獐之歌”得到了驗證。 武則天的垂拱年間,京城里人們唱一种叫做苾挈儿小調的歌詞,全都是低俗的邪詞,后來武則天的佞臣張易之的小名叫做苾挈。 唐中宗景龍年間,安樂公主在洛州道光坊修建安樂寺,花費白銀几百万兩。當時流傳的童謠說:“可怜安樂寺,了了樹頭縣。”后來唐玄宗誅殺韋后一党,同時將安樂公主殺了,并將頭懸挂在高竿上,將它貶為“悖逆庶人”。 唐中宗神龍以后,民謠說:“山南烏鵲窠,山北金駱駝。鐮柯不鑿孔,斧子不施柯。”這是突厥強盛,侵犯中原,老百姓無法栽桑養蚕、种庄稼、割麥子的征兆。 唐朝景龍年間的民謠說:“可怜圣善寺,身著綠毛衣,牽來河里飲,踏殺鯉魚儿。”到了景云年間,譙王從均州進入京城叛亂,失敗后逃走,跳進洛河里自殺了。 唐朝景云年間民謠說:“一條麻線挽天樞,絕去也。”等到神武皇帝即位,命令推倒天樞,將制造天樞的銅存放到為皇宮制造刀劍等金屬器物的尚方官署。這件事就是民謠的應驗。 唐景龍年間民謠說:“黃柏犢子挽紖斷,兩腳踏地鞋紖斷。”六月平王便誅殺了韋后一党。“挽紖斷”,是韋后要造反作亂,“鞋紖斷”,是說造反不會成功。韋后是黃犢子的后人。 唐明堂的主簿駱賓王所做的文章《帝京篇》里說:“生出翅膀飛快地乘風飛起,突然間掉進波浪沉入泥沙。”駱賓王后來和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失敗后跳到江中淹死,這兩句詩就是預言。 唐太宗的年代,有秘密的記載上寫著:“唐朝開國三代以后,將會有一個姓武的女王代替李家統治天下。”唐太宗秘密地將李淳風找來,商量如何處理這件事。李淳風說:“我根据玄學推測得出結論,這种征兆已經形成。這個女王已經出現在陛下的皇宮里,從現在起不超過四十年,她可以取得天下的統治權,并且開始誅殺皇帝的子孫,几乎殺光。”太宗皇帝說:“把她找出來殺了怎么樣?”李淳風說:“這是上天的安排,不應該進行破坏。皇帝的子孫即使不死,也不一定能爭到皇位,況且据我推算這個女子已經長大,就在宮里,已經成為陛下的家屬。再過四十年,她也會衰老,老了會變得仁慈,不至于將陛下的子孫斬盡殺絕。現在如果殺了她,她還會托生复活,再過四十年,也會取得天下的統治權,那時候她年輕毒辣,現在殺了她所結下仇恨,到時候她會把陛下的子孫殺得一個也不剩。” 唐高宗麟德年間以來,老百姓喝酒的時候經常唱歌,歌唱完了而酒還未喝光的,管他叫號為“族鹽”。后來閻知微帶領突厥的軍隊攻破了趙定,最后閻知微被抓來,武則天大怒,將他綁到西市,命令百官用箭射他。河內王武懿宗走到距离閻知微七步遠的地方,連發三箭,都沒有射中,軟弱膽小到如此地步。閻知微身上被射得像刺蝟的毛一樣,并且還割下了他的骨肉,誅殺了他的九族,就連遠親中互相不認識的也都被抓來殺掉。孩子才七八歲,也被抱到西市,老百姓可怜孩子,給他們一些糖果,孩子們互相搶奪,覺得很好玩。監刑御史不忍殺害孩子,請示武則天留下孩子不殺。當初唱的“族鹽”,也就是誅殺姓閻的意思的歌詞,到這個時候得到了應驗。 唐朝被封為趙公的長孫無忌用黑羊毛做成渾脫氈帽,天下的人都認為好看,將這种式樣的帽子叫做趙公渾脫。后來他因事獲罪被長期流放在岭南,用不著再戴氈帽,渾脫這句說得到了應驗。 唐朝魏王的頭巾,式樣高而朝下折,天下的人都非常喜歡,稱這种式樣的頭巾為“魏王踣”(踣有跌倒、倒斃、滅亡的意思)。不久,魏王被處死了。到了年號為孝和的時候,陸頌也將頭巾折成這种高而且向前倒的樣式,人們又稱這樣的頭巾為“陸頌踣”,不出一年,陸頌也死了。 唐中宗永徽年代,民間流傳一首叫《武媚娘》的歌,后來皇帝立武媚娘為皇后,皇帝死了以后,武媚娘上朝主持朝政,改國號為大周。武氏家族興盛了二十多年,武氏家族的梁王、魏王、定王同時開建府署,成立辦事机构,還封了五十多個郡王,几乎全部篡奪了唐朝的江山。 唐高宗咸亨以后,人們都說:“不要隨便說話,小心阿婆怪罪,三叔听到時笑死人。”后來果然武則天即位,最后孝和繼承了皇位。阿婆是指武則天,三叔是指孝和,因為他排行第三。 唐朝魏仆射儿子的名字叫叔麟,有明白人說叔麟的反語就是身戮(身遭殺戮的意思。因為麒麟是鹿的身子,鹿身,反過來身鹿,鹿戮同音)。后來叔麟果然被編造罪名而殺害。 梁王武三思在唐朝的神龍初年被改封為德靖王,有明白的人說:“德靖鼎賊也”。后來他果然有篡權當皇帝的想法,被鄭克等人殺了。 唐朝的孫佺為幽州的都督。五月的時候,他帶領軍隊向北進攻。軍師李處郁反對說:“五月的時候,南方屬火,北方屬水,火入水必然熄滅。”孫佺不听,結果損失了八万人馬。當年竇建德進入牛口谷救王世充,當時有人說:“竇入牛口,怎么還能回來。”(竇和豆同音)果然被秦王李世民抓住了。這次孫佺往北進軍,李處郁說:“飧如果進入咽喉,不會再保持完整。”山東人將粥飯叫做飧(音孫),幽州以北是當年燕國的土地,所以李處郁這么說。 唐朝的龍朔年以來,老百姓喝酒的時候作酒令說:“子母相去离,連台拗倒。”子母是指杯子与盤子,連台是說盤子和杯子全都推倒。等到武后永昌中年,羅織罪名陷害人的風气興起。有十多個宮中的警衛人員在清化坊喝酒,說起了這個酒令,被同席的人告發,十個人全都被處死。到后來,廬陵王遷移到均州,應驗了母子分离。連台拗倒是預示著武則天被廢,武氏家族的人被定罪流放到邊遠地區。 唐朝的神武皇帝七月即位當皇帝,東都白馬寺內的鐵佛的頭忽然無故自己掉下來落到了殿門外面的地上。從這以后,朝廷開始捉拿和尚尼姑,命令他們和自己的父母家人相認回家,不允許再出家當和尚,新出家的捉住判刑,和尚們被迫還俗的達到百分之八九十。 唐朝開元五年的春天,司天監向皇帝報告說,日有星辰在天空形成的天象預示著一場嚴重的災難。皇帝問:“預示著什么災難?”回答說:“將會有知名人士三十人在同一天無故死亡,今年被錄取的進士,正好等于這個數字。”今年被錄取的進士李蒙,是公主的女婿。皇帝沒有說明事情的真相,只是秘密地告訴公主說:“每當遇到的游樂活動或宴會,你要將你的女婿關在家中,不要讓他參加。”公主家住在昭國里,一天在江上舉行大型的音樂游玩活動,音樂聲傳得很遠。當時曲江正漲大水,進士們集合在江邊登上連接在一起的好几條船。李蒙听到音樂的聲音,從家里跳過院牆跑了出來,進士們正等著他。他剛上船,船就向江中心駛去。不一會儿,游船沉沒了,樂器演奏人員,歌女和船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三十名進士全都淹死在江中,一個也沒有救上來。 唐朝的天寶年間,李進周精通預測事物的方術,常在宮內院活動,后來搬到道觀里。他在他所住的院子里,題了不下一千句詩。全都預示著太上皇去蜀避難,安祿山叛亂的事。當初看了不理解,事后才明白了,這里僅舉一首詩作為例子:“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如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楊貴妃的小名叫阿環,山下鬼是個嵬字,預示著楊玉環被縊死在馬嵬驛。 劉禹錫說:“叛逆的胡人安祿山將扰亂中原,梁朝志公大師曾有一首詞說:“兩角女子綠衣裳,卻背太行邀君主,一止之月必消亡。”兩角女子是個安字,綠和祿在方言里同一個音,一和止字加在一起是個正月的正字。安祿山叛亂果然在正月失敗被殺死。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志公大師的寓言詩所作的預測。 馬燧討伐李怀光,從太原帶領兵馬出發,走到實鼎一帶准備宿營休息。馬燧問宿營地的名字,別人告訴他叫埋怀村,他高興地說:“打敗敵兵,擒獲李怀光是必然的事情了!” 唐僖宗乾符年間,荊州節度使后來當了諸道都統的晉公王鐸,看到木星侵入南斗六星的位置,許多天也沒有退回去,便問星象學家說:“這种現象是吉還是凶?”大家說:“金星、火星、土星侵入南斗星的位置便是災禍,惟獨木星侵入是吉利的征兆。”王鐸說:“原來如此。”有個叫邊岡的術士,精通利用星象和歷數來推測事物的學問,他對晉公王鐸說:“只有南斗是代表帝王的星宿,并且只有木星是代表吉祥的星宿,所以應當以他們的星象來推測帝王的命運。但是這种星象不代表現在,而是代表將來的變化。只是不敢隨便說出來。”過了几天,晉公王鐸叫左右的人退下去,單獨秘密地問邊岡。邊岡說:“木星進入南斗六星,是有人要當皇帝的預兆,木在斗中,是個朱字。”還有明白的人說,唐朝曾經有過關于“緋衣”的預言,或者是說將來改朝換代,皇帝或是姓裴,或是姓牛,以緋衣代表裴字,牛字加個人字,就是朱字。所以后來的晉公裴度,相國牛孺,都因為這种傳說和預言遭受過陷害。李衛公斥周秦行紀。也是因為這件事。誰知道這是指碭山的朱溫(滅掉唐朝的梁太祖)呢? 后梁太祖開平二年,朝廷命令李思安將軍攻打潞州。軍隊宿營在壺口關,伐木修造柵欄。士兵們破開一根樹干時,木頭當中有六個隸体紅字:“天十四載石進”。李思安為這件事寫了一個報告送給朝廷,大臣們都向皇帝祝賀,認為十四年必然有邊遠的國家向皇帝進貢珍寶。司天少監徐鴻暗地里對自己親近的人說:“自古以來沒有以一個字為年號的,天賜祥瑞与天子,作為受命的憑證,還會缺少文字?我認為這預示丙申年,會有姓石的人當皇帝。因為將四字的兩豎移到天字的左右,就是個丙字,將四字的外框的十字貫穿就是個申字。”后來到了丙申年,后晉的高祖石敬瑭開始興起當了皇帝,果然同徐鴻說的一樣。 當初董昌沒有失敗的時候,有一個狂人在越中旗亭旅店的牆壁上題了四句詩:“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諸侯逐白兔,夏滿鏡湖平。當初人們不知道這句詩的意思,等到董昌失敗了才明白。草重是個董字,日日是個昌字,素城代表越城,因為是隋越國公楊素所建造的。侯指猴是申生屬,代表錢鏐,白兔是卯生屬。夏滿代表六月,鏡湖指的是越中。 偽蜀的后主王衍,在從唐朝世襲得來的宅院的位置修建上清宮,在供奉老君神靈的大殿里,懸挂了唐朝十八代皇帝的畫像。有能看透事物的人說,供奉唐朝的皇帝,是歸順唐朝的先兆。司天監的胡秀林編制日歷報送給王衍審查批准,將閏月移到丙戌年正月,有個隱士也報送了一本日歷,用宣明法計算,將閏月移到乙酉年十二月,由于出現分歧,兩個人爭論起來。后來仍采用唐朝的歷法,左右親近的大臣對王衍說:“應該采用唐朝的閏月。”所以更改閏月到十二月,在街上賣日歷的人說:“只有一個月”。當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前蜀國滅亡。胡秀林是唐朝的司天少監,后來到前蜀任職,他編制了永昌正象歷,推算的精妙准确天下第一,但是在這次确定閏月的事上沒有算准,因為朝代的變更不是平常人能夠輕易推算出來的。 竹騮是一种吃竹子的鼠類,生長在沒有人煙的深山溪谷的竹林之中,不是竹子它不吃,竹騮的体型大如野貓,肉質肥脆,山里的居民非常喜歡吃,但是挖地抓竹騮很不容易。岐和梁發生沖突的那一年陝西和甘肅一帶,不論是遠近的山谷岸石之間,竹騮爭先恐后地往外跑,跑到城牆下的壕溝里和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它們或是挖洞毀坏城牆,或是從門坎進入居民家里,狗無法吃盡它們,陝西的老百姓吃夠了竹騮的肉。這時忽然流傳一首童謠說:“騮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歲,楊在蜀江頭。”有學問的聰明人也不理解童謠的意思。庚午年,大梁同州節度使劉知俊背叛大梁,帶兵進入陝西,駐扎安家在天水。天水被攻破以后,又流竄進入四川。住了几年以后,四川又流傳一首民謠說:“黑牛無系絆,棕繩一時斷。”前蜀的先主王建听到后害怕地說:“黑牛是劉知俊的小名,而棕繩是我子孫的名字,是按照家譜繼承和接續下去的叫宗然后是承字,棕繩与宗承同音。我老了,不能為子孫留下隱患。于是王建將劉知俊殺了以消除隱患。第二年是戊寅年,先主王建心情不好,一閉上眼睛就見劉知俊在眼前,他很害怕,命令人將劉知俊的骨頭砸碎,扔到了蜀江里,不久先主王建死了,這時人們才知道,民謠里的騮是指劉,黑牛是劉知俊的小名,“但看戊寅歲,揚在蜀江頭”是指在戊寅年將劉知俊的骨頭揚到蜀江中。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