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杜通達 邢文宗 長孫無忌 婁師德 王瑱 江融 李昭德 弓嗣業 周興 魚思咺 索元禮 張楚金 崔日知 蘇頲 李之 唐王皇后 楊慎矜 師夜光 崔尉子 唐朝時齊州有個高苑人杜通達,貞觀年間,縣里接到命令送一個僧人到北方去。通達見這個僧人有個箱子,他心里想一定是絲絹。就同妻子商量計策,把僧人打死。僧人沒死,只听他念兩三句咒語。然后就有個蒼蠅飛到通達的鼻子里,悶在里面很長時間也不出來,通達的眼鼻立刻就歪斜了,眼眉和頭發也隨著掉落。迷迷糊糊也不知道怎么走路了,精神不振灰心失望,沒過多長時間,便得了惡病,沒過一年就死了。臨死的時候,那蒼蠅就飛出來,又飛到他妻子的鼻子里,他妻子也得了病,一年多又死了。 唐朝河間人邢文宗,家靠近幽燕,性格粗暴陰險。貞觀年中,忽然得了惡風病,十多天之內,眉毛和頭發都落光了,這以后就到寺廟里忏悔。他自己說:近來去幽州,在路上遇到一個過客,帶著十匹絹,在大澤中很遠也沒有人,因此搶劫殺死了那人。据那人說“要到房州去,想買經紙。”但終于沒有免死。過了几天,緊接著又有一個老僧還要到南邊去,遇到了文宗,文宗害怕事情被人發覺,拿起刀比划著象要殺老僧的樣子,僧人磕頭說:“只求保我性命,發誓終身不對別人說。”文宗把他殺了,把尸体扔到荒草里。經過二十多天,文宗出門歸來,經過老僧死的那個地方,當時正是暑天,他怀疑早就都爛了,試著去看一下,那尸体庄重的樣子象活著時候一樣。文宗就用馬鞭子杆捅那僧人的口,口里飛出一只蒼蠅,飛鳴的聲音很清徹,直接就飛到文宗的鼻子里,悶在鼻子里很長時間也飛不出來。因此得了大病,一年多就死了。 唐朝時趙公長孫無忌奏請皇上,制定長期流放制,敕令以此為永久的法例。后來趙公犯了事,下敕長期流放岭南,到死也沒有回來,這也是制定法令的弊端。 婁師德以殿中的身份任河源軍使。唐永和年中,在白羊澗打敗吐蕃的軍隊。放敵八次又七次胜利,出類拔萃被眾人贊美。授官左驍騎郎將。高宗下了手詔說:“卿有文武才干,所以授卿武職,不要推辭呀。”婁師德很受重用多次升遷并采納他的意見。臨死那几天,睡覺和辦事都不安宁,無緣無故就吃惊地說:“拍我背的是誰?”侍奉他的人說:“什么也沒看見啊!”于是他就自言自語,好象和誰爭論什么,又說:“我的壽命應該是八十歲,現在就逼我走是什么原因?”后來又自己說以前作官的時候誤殺了二人,減壽十年。從說話的語气上看好象是屈服了。不一會儿就斷气了。憑婁公這樣明達寬恕還不免犯錯誤,當政的人還不應該更謹慎嗎? 唐朝的冀州刺史王瑱,性格酷毒暴烈。一天,有一個敕使到了冀州,王瑱就和敕使談話。說了半天,武強縣尉藺獎說:“太陽晒過來了,到陰涼地方去說吧!”王瑱就生气了,命令典獄打他,結果把藺獎的項骨打折而死。第二天,典獄在衙府門口把腳垂在門檻上坐著,門扇無故自己就突然關上了,打得雙腳和小腿都骨折了。王瑱也得了病,病中看見藺獎來了,王瑱立刻起來,親自拿來酒菜求他寬恕,但藺獎不答應。于是王瑱認為他很討厭,就把臉轉過來面向房梁,可是藺獎又在房梁上。王瑱十多天的時間就死了。 唐朝的左使江融,性情正直不阿,光明磊落。揚州徐敬業叛亂時,江融也被羅織罪名押進監獄。酷毒的官吏周興在皇帝面前歪曲事實,胡亂奏報,致使江融被判死刑,在東都都亭驛館前斬首。江融將被殺的時候,請求周興引見要到皇宮奏事。周興說:“你是囚犯,怎么能上奏?”江融憤怒地呵斥周興說:“我無罪被冤屈殺害,死了也不放過你!”于是把江融斬了。但江融的尸体卻激昂地站起來,蹣跚地走了十多步,行刑的人用腳踹倒,他還是坐起來,象這樣起來三次才斷气,雖然頭掉了,還好象气憤不停的樣子。不久周興死了。 唐朝鳳閣侍郎李昭德大權在握,有一次他公布一條敕令說:“從今以后,公開犯罪判服勞役,偷偷犯罪判流放,經過一百天不自首的按法律冶罪。”這以前昭德就接受了孫万榮的賄賂,奏報授与三品官。后來孫万榮在營州反叛朝廷,賄賂的事被揭露。多次經恩赦,依照一百天不自首的規定,按章辦理沒收贓物判絞刑。 唐朝洛州司馬弓嗣業和洛陽縣令張嗣明,造了一個長六尺,寬四尺,厚五寸的大枷。在這之前,沒有人犯罪。后來嗣明和嗣業二人資助錢財讓逆賊徐真向北投奔突厥,事情暴露了,嗣業等人自己帶上了所做大枷。百姓都拍手稱快。 唐朝秋官侍郎周興同來俊臣共同審理案件。來俊臣另外奉旨隨時可以審判周興。周興不知道這件事。等到他們兩個人一同吃飯時,俊臣對周興說:“現在有些囚犯不承認罪行,你看怎么辦呢?”周興說:“這好辦,拿來一口大瓮,在四面燒上炭火烤,讓犯人進入瓮里,什么事敢不說?”然后就找了一口大瓮,用火圍上瓮。俊臣起來對周興說:“宮內有人狀告老兄,我奉命調查,請兄進到這個瓮里吧!”周興又惊惶又害怕連忙磕頭,把罪行全都招認了。后來判死刑,流放到岭南。被他所破敗的人家,流放岭南的很多,最終被仇家所殺。傳曰:“多行無禮必然要牽扯自己。”可信啊! 唐朝有個人叫魚思咺,這個人凡事能深入思考,心靈手巧,皇上想要做個收進書言事的小匣子,召工匠制作,但沒有能作得好。魚思咺應召制作一個,很合規格,于是就采用了。不久有人投書于小匣子,是告魚思咺的,說:徐敬業在揚州造反,魚思咺給他制造了刀輪來沖我們的陣地,殺傷了很多官軍。后來審問魚思咺,他都承認了,把他殺了。自作自受,到了這种地步。 “取公鐵籠頭。”禮即承伏。(出《朝野僉載》) 唐朝有個索元禮,造了一個鐵籠頭來審問囚犯。后來他犯了賄賂罪,不承認。一個使臣說:“拿他的鐵籠頭來!”索元禮立刻就認罪伏法了。 唐朝張楚金當秋官侍郎。他上奏說:“反叛的人如果有敕令可以免死,但其家口就要被處死刑或絞或斬,或者發配沒收入官當奴婢。并把這話寫入法律條文。后來張楚金被人虛构造反,拿著敕令免于死罪,但他家男子十五歲以上都被斬首,妻和子發配沒收。有見識的人說:制定了法令卻使自己致死,真是所說的互相報應啊。 唐朝的京兆尹崔日知在處理長安万年縣及其它各縣被降職發配流放的人時,不許有一時地停留,如果違反停了一會,都要施以杖刑。不久,日知被貶到歙縣任縣丞,縣府的人催他快走,他要求和妻与子等告別一下都不行。 唐朝的尚書蘇頲,年輕時有人給他相面說:“你能當官到尚書,能當到二品官。”后來作到尚書三品官,得病很重,找一個男巫給他看。巫說:“公的命已經盡了,不可能再好轉。”蘇頲就談起相面人的話。巫說:“公當初确實是這樣,由于你在桂州作官時殺了兩個人,現在這兩個人在地府里告你,司命的官減了你二年的壽命,因此你不能達到二品。”蘇頲原來在桂州作官,有兩個小官吏告縣令,蘇頲為了保護縣令殺了二吏。他于是歎息了很久死了。 唐朝王悅任唐昌縣令,他無辜殺了錄事李之。李之死后,李之的長子作靈語說:“王悅不講仁義道德,殺我太冤狂,一定要報仇。”他的聲音很嚴厲,經過几天后,王悅白天在廳堂里辦事,忽然有拳頭打他的腰,听到的人听得很确實,他吃惊地看看周圍并沒有外人。到了晚上,被打的地方有些微腫,而且疼痛,當天,李之的儿子說:“我已經打了王悅,正打在要害的地方,不久就要殺了他。”王悅病得很厲害,到蜀郡去找醫生看,沒好。王悅臨死的前一天,李之讓他們的家人做几個人的飯,還說:“我与三個客人到蜀郡去收錄王悅,吃完飯就該走。”第二天王悅就死了。王悅發腫潰爛的地方,正是右腎,這是李之干的。 唐朝惠妃武氏,有專房之寵。將要陰謀奪取嫡親的地位。王皇后嫉妒,稍微表現出忿憤不平的樣子,玄宗就廢掉了皇后貶為平民。這浮泛不實的情況逐漸傳開,牽扯到太子也將被廢。玄宗就訪問張九齡。九齡回答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如果一動必然會使人心不穩。太子自己住在東宮,沒听說有什么大的過錯。我听說父子關系是天性,子有過錯,父親就要寬恕掩蓋一下,不應該廢掉而絕父子之情。再說太子的過錯還沒有明顯地暴露出來,恐怕外人窺探他的太子之位,又挫傷了陛下作慈父的常情。”玄宗听后不高興,隱瞞忍耐了好長時間。這時朝廷中李林甫等人掌握大權,暗中給武妃出主意,要她立自己的儿子以鞏固地位,武妃也就同他們聯合起來。于是先罷免了張九齡然后廢了太子,太子的親弟鄂王瑤、光王琚同一天被處死。全國都為他們悲痛,稱為三庶。太子已經被冤殺,武氏王妃及左右侍從們多次見他作鬼,宮中整夜處于恐懼之中,有時听到鬼的叫聲和笑聲。召來男巫看視,都說是三庶作的禍害。以前那時收押了鄂王光王,行刑的人把他們射死然后埋起來,現在命令改葬了,設祭壇祝愿酹酒也沒有用。直到武妃死,禍患才停息。玄宗就又立肅宗為太子。李林甫的計策沒有實行。時刻處于警惕和恐懼之中。三庶人在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死,武妃到十二月死。明白的人都知道這是有神靈感應啊! 唐朝監察御史王掄任朔方節度判官。有一天乘車到驛館去,在途中突然死了,死后臉色一點儿也沒變,還有暖气,人們都害怕不敢殯葬。十五天后。又活了,他說:到了冥司,和冥吏談話,冥吏很喜歡他,他就站在房內。冥吏出去了,王掄就試著打開他的案卷,原來是楊慎矜向皇帝所訴訟李林甫、王□的案卷,已經判王□滅族了。于是不敢再往下翻,放到原處等進見冥王。冥王庭前東西游廊下都垂著帘子,冥王來了就坐在王掄站著的那個屋子的帘下,這時慎矜兄弟進來了,見王都齊聲喊冤。王說:“已經判滅王□全家,馬上就要到了。”不一會儿,用枷索鎖著王□來到,還有他的子弟几人,都帶著腳鐐手銬,七竅流血。王命令把他們帶到審訊的地方,于是与慎矜一同出來,這才拉了王掄一把,王掄立刻就蘇醒了。一個多月以后,發生了邢□之事。王□死在這件事上。 唐朝有個僧師叫夜光的人,家在薊門。少年時就聰慧敏捷喜歡學習,崇敬佛家,于是就當了和尚,住在本郡。僅十年的時間,師夜光完全理解了佛家經典著作的奧妙。還有一個出家人叫惠達,他家很富有,有金錢巨万。因為佩服夜光有學問,所以和他交上了朋友。當時玄宗皇帝崇尚神仙佛家,想在全國找名僧道士。然而夜光由于貧窮不能西去長安,心中怏怏不樂。惠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拿出七十万錢資助他去長安。并且對夜光說:“你的學藝和才能,我私下認為沒有再高過你的了。圣上選拔全國的人才名士,你一定會在眾人里出類拔萃,受到圣上的寵幸,從此就會脫离一生寄托在僧人途上了,并能作皇帝的大臣,這是蹺著腳就可以得到很有希望的事。然而那個時候必然是富貴榮華,希望你不要忘了我們還有半面之交。”夜光拜謝說:“多虧師傅您贈送給我這么多錢,使我能夠西去長安。如果我能當上五品官,我就能報答師傅對我的恩惠了。”夜光到了長安,賄賂了九仙公主的親信,得到在溫泉被召見的机會,玄宗命內臣選拔十名博學的僧人,同有才能有方術的人辯論。夜光被選入其中。他的演講流暢玄奧,廣征博引,并能有所發揮,其他的僧人沒有敢和他較量的。皇上對他的辯才很惊奇,就下詔賜給他銀印和紅綬帶。拜為四門博士,每天都在皇帝身邊,又賜甲第,賞金錢繒綵等上千數。當時號稱幸臣。惠達听到這些情況就從薊門到長安去探訪他,夜光听說惠達來了,以為是來找自己要債,很不高興。惠達明白了他的心理,就告別他回薊門去了。已經回到薊門一個多月了,夜光擔心他再來,就寫了一封密信送給薊門帥張廷珪,信中說:“近來惠達到皇帝這里,誣陷誹謗你現在訓練軍隊,准備軍用物資,將要謀反,有很多人都知道這樣事了。憑公您這樣忠心為國,誰都知道的,積聚烈火可以溶化金子,不能不防備。”廷珪看完信又吃惊又憤怒,立刻就把惠達捉來用鞭子打死了。過了几天,夜光忽然看見惠達來到廳堂,罵夜光說:“我拿七十万錢資助你西上,你為什么這么快就誣陷誹謗我,使我含冤而死,為什么背棄我到這么嚴重的地步!”說完就跳上來,扯拽夜光,過了很長時間才看不見什么,師夜光的家僮都看見了。這以后僅几天的時間,夜光死了。 唐朝天寶年間,有個姓崔的清河人,家住在滎陽,老母盧氏,經營買賣,家中很富有。她有個儿子在京都榜上有名,受官到吉州大和縣作縣尉。她的母親留戀故鄉的家產,不想到儿子作官的地方去,給儿子娶了太原王家的女儿,并給錢財几十万,奴婢好几個人,前往大和縣赴任。于是就計划租船去。仆人說:“現在有個吉州人姓孫,他說想要空著船返回,租价很便宜,如果和他商量,恐怕很穩妥。”于是就選擇出發的日子,崔就和王氏以及隨走的奴婢們排著在堂下跪拜,流著眼淚告別母親上了船。不知走了多遠,到晚間靠在荒野的岸邊,撐船的人早就偷看了他們的行李,認為財貨很多而起了坏心。看崔尉不注意,突然把崔尉推到深潭里,假裝要救被淹的人的樣子。回來說:“可恨我盡力救也來不及了。”王氏及跟隨的奴婢們都悲痛大哭,姓孫的就拿出刀來逼迫他們,大家都很惊慌害怕,連气也不敢喘。這天夜里,姓孫的強娶王氏。王氏正怀孕,于是就憑著那些財物在江夏定居了。后來王氏生了一個男孩,姓孫的撐船人供養他象自己的孩子一樣,特別喜愛他。他的母親也偷偷地教他識字,但并不告訴他以前的事。崔尉的母親在鄭州,很惊訝這么長時間沒有崔尉一家的消息,盼望了很多年。此時天下大亂,很多人都四散漂泊流浪。崔尉的老母也認為与儿子是永遠分隔了。這以后二十年,姓孫的憑崔尉的錢財發了家,以致家財很富足。養崔子到十八九歲了,學問技藝已成。就讓他入京去考舉人。這孩子西上京城,路上經過鄭州,离鄭州還大約有五十多里路的時候,正赶在晚上迷了路。但覺有一盞燈在前面引路,卻看不見人,崔子就跟著燈走。走了二十多里,來到一庄園門前,他就敲開門要求寄宿一晚。主人收容了他。讓他在廳中住。這個庄園原來是崔庄。家人暗中看看崔子,就報告老母說:“門前邊那個寄宿的客人,面貌很象我們家的郎君。”家人又看他的言語行動,則沒有多少异樣,又去告訴老母。老母想自己看看,就招呼崔子進了上屋,和他談話,覺得同自己的儿子一模一樣,一問才知他姓孫,老母又掉下眼淚,崔子也不知怎么辦是好,老母說:“郎君遠道而來,住下明天吃一頓飯再走吧!”崔子不敢違背這個老人的好意,就答應了。第二天,老母見崔子要告別离去,就出聲大哭,對崔子說:“郎君不要對我這么哭感到吃惊,當年我只有一個儿子,以前因為要赴任,那以后就斷絕了消息,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今天看見你的相貌舉止太象我的儿子,不知不覺就悲痛罷了。郎君往西去,回來的那天一定要經過”崔子到那年春天,應考不中,回到鄭州,又經過崔庄,老母很高興,就留他多住了几天,臨走時贈送給他錢物,還送給他一件衣服。然后說:“這是我那死了的儿子的衣服,以前是留作紀念的,現在既然永遠也看不著了,因郎君相貌象我的儿子,就把它贈送給你。”號哭著告別。崔子說:“以后再經過這里,我也要來探訪。”崔子回到家里也沒有向父母說這些事。后有一天,忽然穿上老母所贈的那件衣服,下襟有一個火燒的小孔。崔母吃惊地問:“在什么地方得到的這件衣服?”崔子才敘述了前前后后的經過。崔母就屏退了外人,哭著對崔子說了以前的事。“這件衣服是我給你的父親作的,在熨燙的時候不小心掉下點火燒了。你父親臨出發那天,我的婆婆留下這件衣服作紀念。我看你太幼小,恐怕你申訴論理不成,那想到現在是神使我們的事將要昭雪。”崔子听完母親的話后大聲痛哭。到官府里去申訴了冤情。經過審問果然是事實,姓孫的伏法招供了。殺了姓孫的。但因為崔尉的妻子不能早日到官陳述,判她應該問罪,因崔子悲哀地請求而免除處罪。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