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第一百一 釋證三


  邢曹進 韋氏子 僵僧 雞卵 許文度 玄法寺 商居士 黃山瑞像 馬子云
  云花寺觀音 李舟 惠原 延州婦人 鎮州鐵塔 渭濱釣者

邢曹進
唐故贈工部尚書邢曹進,至德已來,河朔之健將也。守職魏郡,因為田承嗣所縻。曾因討叛,飛矢中肩,左右与之拔箭,而鏃留于骨,微露其末焉。即以鐵鉗,遣有力者拔而出之,其鏃堅然不可動。曹進痛楚,計無所施。妻孥輩但為廣修佛事,用希慈蔭。不數日,則以索縛身于床,复命出之,而特牢如故。曹進呻吟忍耐,俟死而已。忽因晝寢,夢一胡僧立于庭中,曹進則以所苦訴之。胡僧久而謂曰:“能以米汁注于其中,當自愈矣。”及寤,言于醫工。醫工曰:“米汁即泔,豈宜漬瘡哉!”遂令廣詢于人,莫有諭者。明日,忽有胡僧詣門乞食,因遽召入。而曹進中堂遙見,乃昨之所夢者也,即延之附近,告以危苦。胡僧曰:“何不灌以寒食餳?當知其神驗也。”曹進遂悟,餳為米汁。況所見复肖夢中,則取之,如法以點,應手清涼,頓減酸疼。其夜,其瘡稍痒,即令如前鑷之。鉗才及瞼,鏃已突然而出。后傅藥,不旬日而瘥矣。吁,西方圣人,恩祐顯灼,乃若此之明征乎。(出《集异記》)
  唐代死后追封為工部尚書職位的邢曹進,肅宗至德年間以來,就是黃河以北的最強健有力的將領。那時他在魏郡任職。不知什么因由曾被田承嗣拘禁過。他在一次討伐叛賊的戰事里被一支箭射中肩膀。他左右的人急忙給他拔箭,可是箭頭卻留在了骨頭里,稍微露出一點末端,只好用鐵鉗子夾,特意找來有力气的人用力拔。可是那個箭頭堅固得拔不動。曹進痛疼難忍,又想不出什么辦法來。他妻儿等多做佛事,希望佛來保佑他。過了几天之后,就用繩索把他綁在床上,再讓人給拔箭頭。可箭頭還象當初一樣牢固,絲毫不動。曹進每天呻吟忍耐,只有等死了。忽然有一天白天睡覺,夢見一個胡僧站在院子當中。曹進就把自己所受的痛苦全告訴了他。胡僧听了以后過了好一會儿才對他說:“你可以用米湯往傷口上灌注,一定會好的。”等醒來就對醫生說了這個夢。醫生說:“米湯就是淘米水,怎么能用它來灌注瘡傷啊?”于是派人四處打听,沒有誰能明白這事的。第二天,忽然有一個胡僧來到門上討飯,曹進馬上讓他進來。曹進在中堂遠遠地看上去,他就是昨天在夢中所見到的那個胡僧。曹進就請他到跟前來,把自己的痛苦實話告訴他。胡僧說:“為什么不用冷米湯灌注傷處,這樣照做之后才會知道它效果如神。”曹進這才恍然大悟,湯就是米汁啊。況且剛才所見到的又完全符合夢中的情景。因此就拿米湯來按照胡僧指點的辦法去灌傷處。剛一洗過,果然就有清涼的感覺,米湯灌到傷口處,立刻感到酸疼減輕不少。這天夜里他的傷口處就有些發痒。曹進就叫人象先前那樣用鉗子拔箭,鉗子才舉到眼前,箭頭就突然出來了。然后敷上藥,不到十天傷口就全好了。哎!西方的圣人啊!他的恩惠庇佑這樣顯著,這不就是最好的應驗明證嗎?

韋氏子
韋氏子有服儒而任于唐元和朝者,自幼宗儒,非儒不言,故以釋氏為胡法,非中國宜興。有二女,長适相里氏,幼适胡氏。長夫執外舅之論,次夫則反之,常敬佛奉教,攻習其文字。其有不譯之字讀宜梵音者,則屈舌效之,久而益篤。及韋氏子寢疾,命其子曰:“我儒家之人,非先王之教不服。吾今死矣,慎勿為俗態,鑄釋飯僧,祈祐于胡神,負吾平生之心。”其子從之。既除服而胡氏妻死,凶問到相里氏,以其婦臥疾,未果訃之。俄而疾殆,其家泣而環之,且屬纊焉。欻若鬼神扶持,驟能起坐,呼其婦曰:“妾季妹死已數月,何不相告?”因泣下嗚咽,其夫紿之曰:“安得此事?賢妹微恙,近聞平复,荒惑之見,未可憑也。勿遽惆悵,今疾甚,且須將息。”又泣曰:“妾妹在此,自言今年十月死,甚有所見,命吾弟兄來,將傳示之。昨到地府西曹之中,聞高墉之內,冤楚叫悔之聲,若先君聲焉。觀其上則火光迸出,焰若風雷。求入禮覲,不可,因遙哭呼之。先君隨聲叫曰:‘吾以平生謗佛,受苦彌切,無曉無夜,略無憩時,此中刑名,言說不及。惟有罄家回向,冥(明抄本“冥”作“竭”。)資撰福,可求万一。輪劫而受,難希降減。但百刻之中,一刻暫息,亦可略舒气耳。’妹雖宿罪不輕,以夫家積善,不墮地獄,即當上生天宮也。妾以君心若先君,亦當受數百年之責,然委形之后,且當神化為烏。再七飯僧之時,可以來此。”其夫泣曰:“洪爐變化,物固有之。雀為蛤,蛇為雉,雉為鴿,鳩為鷹,田鼠為鴽,腐草為螢,人為虎、為猿、為魚、為鱉之類,史傳不絕。為烏之說,豈敢深訝!然烏群之來,數皆數十,何以認君之身而加敬乎?”曰:“尾底毛白者妾也。為妾謝世人,為不善者,明則有人誅,暗則有鬼誅,絲毫不差。因其所迷,隨迷受化,不見天寶之人多而今人寡乎!蓋為善者少,為惡者多。是以一廁之內,虫豸万計;一磚之下,螻蟻千万。而昔之名城大邑,曠蕩無人;美地平原,目斷草莽,得非其驗乎!多謝世人,勉植善業。”言訖复臥,其夕遂卒。其為婦也,奉上敬,事夫順,為長慈,處下謙,故合門怜之,憫其芳年而變异物。無幼無長,泣以俟烏。及期,烏來者數十,唯一止于庭樹低枝,窺其姑之戶,悲鳴屈曲。若有所訴者,少長觀之,莫不嗚咽,徐驗其尾,果有二毛,白如霜雪。姑引其手而祝之曰:“吾新婦之將亡也,言當化為烏而尾白。若真吾婦也,飛止吾手。”言畢,其烏飛來,馴狎就食,若素養者,食畢而去。自是日來求食,人皆知之。數月之后,烏亦不來。(出《續玄怪錄》)
  有個信奉儒家的姓韋的人,在唐憲宗元和年間任職。他從小效法儒家,不是儒家倡導的話不說。所以把佛教看作外夷的學說在中國不應當提倡。他有兩個女儿。長女嫁給相里氏。幼女嫁給胡氏。他的大女婿堅持韋氏子的學說,二女婿就正好相反,敬重佛教。胡氏用心研究它的文字,如果遇到不能翻譯的,而應當讀梵語的字,就卷起舌頭模仿著念。時間長了,就更忠實地信奉佛教了。等到韋氏子有重病臥床時,他把儿子叫到跟前說:“我是儒家的人,凡不是先王的教導我都不能服從。我現在快死了,千万不能成為世俗那樣的情形,修佛像、請和尚吃齋,在佛的面前請求保祐,辜負了我一生的心愿。”他的儿子听從了他的話。脫掉了孝服不久,胡氏的妻子就死了。凶信通知到相里氏家,因他的妻子有病臥床,就沒有把妹妹的死信告訴她。不久他妻子的病情越加危重,他家里人都圍著哭泣。婦人就要停床了,忽然像被鬼神扶持著一樣冷不丁地坐了起來,呼喊著她的丈夫說:“我的小妹,已經死了几個月了,為什么不告訴我呢?”于是哭個不停。她丈夫哄騙她說:“怎么會有這樣的事?賢妹只是有點小病,最近听說已經好了。你這是恍惚時看見的,沒有一點憑證,千万不要特別難過。現在你病很重,特別需要好好養病才是。”相里氏的妻子不听丈夫勸慰,又哭泣著說:“我妹妹就在這里,她自己說是今年十月死的。并且在陰間看見了很多事情。快叫我的弟兄們來,我要親自說給他們听。妹妹對我說昨天到了陰曹地府的西曹,听見高牆里有冤屈痛楚叫悔的聲音,很象先父的聲音。看那上面有火光迸出,火焰像風雷似的。請求進入里面觀看,又不准進去。只好老遠哭喊他。先父隨著聲音叫說:‘我因為一生誹謗佛教,在這里受罪很深,沒白天沒黑夜,一點休息的工夫都沒有,這里的刑罰名稱說不完。唯有傾家蕩產,用家中全部的錢財修福,可能万一獲救。輪回的劫難很難減免,只是一百刻當中,能有一刻暫時休息也可略微喘口气了。你雖然前世的罪過不輕,因為丈夫積善,不會墮落到地獄去,就要上升天堂了。’我因為你的思想像我死去的父親,不尊佛教,也應受几百年的罪了。我死了之后會化為烏鴉。等二七祭祀齋僧時可以來這里。”相里听后哭著說:“水火變化,事物本來就有的。雀變為蛤、蛇變為雉、雉變為鴿、鳩變為鷹、田鼠變為駑、腐草為熒、人變為虎、為猿、為魚、為鱉之類,歷史延傳不絕。變為烏鴉的說法,怎么敢不信呢?可是烏鴉成群飛來,一群都有几十只,怎么能認識哪只是你的化身來加倍尊敬呢?”他妻子回答說:“尾巴下面長著白毛的就是我。替我告訴世上的人,做坏事的人,活著有人責罰,死了有鬼責罰,絲毫不會錯。根据他的迷惑、迷惑多少來決定對他的懲罰。你沒看到天寶年間的人多,而現在的人少嗎?大概做善事的人少,做惡事的人多。因此一廁之內虫蛆上万,一磚之下,螻蟻千万。而從前的名城大邑,空曠無人,美地平原、看到的盡是草莽。難道這不是應驗嗎?告訴世人吧,盡力做好事。”說完又躺在床上,那天晚上就死了。她做為媳婦,對公婆敬奉,待丈夫順從,做長輩慈祥,對下人謙和,所以全家人都哀怜她,為她這么年輕就變成异物而怜惜,無論年老年小的都哭著等烏鴉來。等到了二七那天,果然飛來几十只烏鴉。其中有一只落在庭院當中大樹最低的樹枝上,看著婆婆的門,悲切地連聲叫著。好像在訴說什么。老老小小的都看著沒有不哭的。過了一會儿想起驗證它的尾巴,果然有兩根白毛,白得像霜雪一樣。婆婆伸出她的手來祝禱說:“我的媳婦臨死時說,她會變成烏鴉,尾巴上長著白毛,如果你就是我媳婦,就快飛到我手上吧。”說完,那烏鴉就飛到她婆婆手上,很溫馴地吃食,就象平時家養的一樣。吃完就飛走了。從這天起天天來求食,附近的人都知道這件事。几個月之后,烏鴉就不再來了。

僵 僧
唐元和十三年,鄭滑節度使司空薛平、陳許節度使李光顏并准詔各就統所部兵自衛入討東平,抵濮陽南七里,駐軍焉。居人盡散,而村內有窣堵波者,中有僵僧,瞪目而坐,佛衣在身。以物触之,登時塵散。眾爭集視,填咽累日。有許卒郝義曰:“焉有此事?”因此刀刺其心,如棖上壤。義下塔不三四步,捧心大叫,一聲而絕。李公遂令標蕝其事,瘞于其下。明日,陳卒毛清曰:“豈有此乎?昨者郝義因偶會耳。”即以刀環筑去二齒。清下塔不三四步,捧頤大叫,一聲而絕。李公又令標其事,瘞于其下。自是無敢犯者。而軍人祈福乞靈,香火大集,往環三四里,人稠不得入焉。軍人以錢帛衣裝檀施,環一二里而滿焉。司空薛公因令軍卒之戰傷瘡重者,許其落籍居。不旬日,則又從軍東入,而所聚之財,為盜賊挈去,則無怪矣。至今刀瘡齒缺,分明猶在。(出《集异記》)
  唐代元和十三年,鄭滑節度使司空薛平、陳許節度使李光顏一齊被皇帝下詔准許,各自統帥所領的軍隊自衛(河南淇縣附近)去討伐東平。抵達濮陽南七里,駐扎在那里。居民全都走散,而村內有一座佛塔,塔中有一位僵死的和尚,瞪著眼睛坐著,佛衣穿在身上。用東西去触動他,立刻象塵土一樣散落。大家爭著圍觀,多日來擠得滿滿的。有一個許州士卒郝義說:“哪里有這等事?”于是用力去刺他的心,就象触動上面的土壤。郝義走下塔不到三四步,就捧著心大叫一聲而气絕。李公于是命人為這件事表記,埋在塔的下面。第二天,陳州士卒毛清說:“怎么能有這樣的事?昨天郝義的死只是因為赶巧罷了。”用刀從僵僧嘴里敲掉二顆牙齒。毛清走下塔不到三四步遠,也捂著臉面大叫一聲而气絕。李公又讓人為這件事表記,埋在塔的下面。從此再也沒有敢去冒犯他的了。而駐扎在這里的人祈求神靈降福保佑,香火不斷,周圍三四里遠的范圍內,進香的人群擁擠不堪。駐扎在這里的軍人又把錢帛、衣裝等送去,周圍一二里也擠滿了。司空薛公因此讓軍隊戰傷嚴重的士兵,答應他們在那里居住下來。不到十日,他們就又跟從軍隊東進,而所聚的財物,被盜賊帶走,那也是沒有什么奇怪的了。至今僵僧的刀傷缺齒,分明還在。

雞 卵
唐敬宗皇帝御歷,以天下無事。視政之余,因廣浮屠教,由是長安中緇徒益多。及文宗嗣位,親閱万机,思除其害于人者。曾顧左右曰:“自吾為天子,未能有補于人,今天下幸無兵革,吾將盡除害物者,使億兆之民,指今日為堯、舜之世足矣。有不能補化而蠹于物者,但言之。”左右或對曰:“獨浮屠氏不能有補于大化,而蠹于物亦甚,可以斥去。”于是文宗病之。始命有司,詔中外罷緇徒說佛書義,又有請斥其不修教者。詔命將行,會尚食廚吏修御膳,以鼎烹雞卵。方燃火于其下,忽聞鼎中有聲极微如人言者。迫而听之,乃群卵呼觀世音菩薩也,聲甚凄咽,似有所訴。尚食吏异之,具其事上聞。文宗命左右驗之,如尚食所奏。文帝歎曰:“吾不知浮屠氏之力乃如是耶!”翌日,敕尚食吏無以雞卵為膳。因頒詔郡國,各于精舍塑觀世音菩薩像。(出《宣室志》)
  唐敬宗皇帝臨朝,認為天下太平,處理政事之余,而推廣佛教,因此長安城中和尚很多。等到文宗繼位,親自處理日常政事,想清除那些害人弊端。曾對左右的人說:“自從我做了天子,沒有做出對人民有利的事業,現在天下幸而沒有戰爭,我將盡力除掉害人的東西,使億万人民,把今天看成是堯、舜的時代也就夠了。有不利于教化而貪于物欲的,只管說出來。”左右有的人回答說:“唯獨佛教不能有利于圣朝的教化,而危害于事物更嚴重,可以除掉它。”于是文宗很討厭佛教,下命有司,詔內外取締和尚們講說佛法,又有除掉那些不听從教化的人。詔命將下,赶上御廚給皇帝准備飯,用鍋烹雞蛋。正在鍋底下點燃了火,忽然听到鍋里有很小的象人說話的聲音,逼近細听,是那些煮在鍋里的雞蛋在呼喚觀世音菩薩。聲音非常凄慘哽咽,像是有什么訴說的。御廚們感到奇怪,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帝。文宗命左右的人驗證,真像御廚們所說的。文帝歎息曰:“我不知佛的威力卻是有這樣大。”第二天。下命御廚不要用雞蛋做飯。于是頒布詔書于郡國:各個在廟宇里塑造觀世音菩薩像。

許文度
高(“高”本作“岐”,据明抄本改。)陽許文度,唐太和中僑居岐陽郡,后以病熱,近月余。一日臥于榻若沉醉狀,后數日始寤。初文度夢有衣黃袍數輩与俱行田野,四望間,迥然無雞犬聲,且不知几百里。其時天景曛晦,愁思如結。有黃袍者謂文度曰:“子無苦,夫壽之与夭,固有涯矣,雖圣人安能逃其數。”文度忽悟身已死,恐甚。又行十余里,至一水,盡目無際,波若黑色,杳不知其深淺。黃衣人俱履水而去,獨文度懼不敢涉。已而有二金人,皆長五寸余,奇光皎然,自水上來,黃衣者望見金人,沮色震栗,即辟易馳去,不敢偷視。二金人謂文度曰:“汝何為來地府中?我今挈汝歸生途,慎無恐。”文度懼稍解,因再拜謝之,于是金人与文度偕行數十里,俄望見里門,喜不胜。忽聞有厲聲呼文度者,文度悸而醒,見妻子方泣于前,且奇且歎,而羸憊不能運支体,故未暇語其事。后旬日,疾少間,策而步于庭。忽見二金人皆長五寸余,在佛舍下,即昔時夢中所見者。視其儀狀,無毫縷之异,心益奇之,始以其事告于妻。妻曰:“昨者以君病且亟,妾憂不解。然常聞釋氏有救苦之力,由是棄資玩,鑄二金人之像,每清旦,常具食祭之。自是君之苦亦瘳除,蓋其力也。”文度感二金人報效之速,不食生牢,常閱佛書,因盡窮其指歸焉。(出《宣室志》)
  高陽許文度,唐太和年中僑居岐陽郡。以后因為有病發燒,將近一個月。一天躺在床上好象昏昏沉沉的樣子。以后几天才醒過來。當初文度夢見有穿黃袍的許多人和他一起走在田野里。四下里連雞犬的聲音也听不到,且不知走了几百里,那時天气昏晦,憂愁不解。有穿黃袍的人對文度說:“你不要痛苦,人壽命的長短,本來是有定數的。即使是圣人也不能逃脫的?”文度忽然感到自身已死,很害怕,又走了十多里,到了一條河邊。一望無際。水色漆黑不知它的深淺。黃衣人都一起涉水而過。唯獨文度恐懼而不敢過。過了一會有二個金人,都是五寸多高,閃著洁白奇异的光,從水上走來。穿黃袍的人們看見金人,面色惊恐,立即躲避而迅速离去。不敢偷看。二個金人對文度說:“你為什么來到陰曹地府?我現在領你回到陽世間去。小心不要害怕。”文度稍微平靜了些,于是一再行禮道謝。這時,金人領著文度走了几十里,不一會看見家門,高興得不得了。忽然听到有大聲呼喊文度的名字,文度惊悸而醒,看見他的妻子正在面前哭泣,他又奇怪又歎息,并且疲憊不堪不能活動肢体,所以沒有來得及說那件事。過了十几天,病稍強了,他想著在院子里走,忽然看見二個金人皆是高五寸多,在佛龕下,就是先前夢中所看見的那兩個人。看見他們儀表的樣子,跟夢中的沒有絲毫的不同,心里更加感到奇怪。他才把那夢中的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說:“前些日子因為您病情嚴重,我憂愁得不能解脫,然而常听說佛祖有救苦救難的神力,因此我就賣掉了家中的財物,鑄造了兩個金人。每天清晨,我常准備飯菜祭祀他們,從這以后您的病痛也就消除了,大概是他們顯靈了。”文度感謝兩個金人報效得這樣快,所以不殺生不吃葷,常常念佛經,因此也就深刻地理解了佛教的真義。

玄法寺
長安安邑坊玄法寺者,本里人張頻宅也。頻嘗供養一僧,念法華經為業,積十余年。張門人譖僧通其婢,因以他事殺之。僧死后,合宅常聞經聲不絕。張尋知其冤,慚悔不及,因舍宅為寺。(出《酉陽雜俎》)
  長安安邑坊有個玄法寺,本是此地人張頻的住宅。張頻曾經供養一個和尚,他把念法華經做為職業,累積十多年。張家的人誣陷這個和尚和張的婢女通奸,張因此借其它的罪名殺了和尚。和尚死后,整個住宅常听到念經的聲音不斷。張不久知道和尚是冤枉的,慚愧悔恨已來不及,因此把住宅施舍出去做了寺院。

商居士
有商居士者,三河縣人。年七歲,能通佛氏書,里人异之。后廬于三河縣西田中,有佛書數百編,手卷目閱,未嘗廢一日。從而師者百輩,往往獨游城邑,偕其行者。聞居士每運支体,□然若戛玉之音,听者奇之。或曰:“居士之骨。真鎖骨也,夫鎖骨連絡如蔓。故動搖之体,則有清越之聲,固其然矣。昔聞佛氏書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薩之身有鎖骨,今商居士者,豈非菩薩乎!然葷俗之人,固不可辨也。”居士后年九十余,一日,湯沐具冠帶,悉召門弟子會食,因告之曰:“吾年九十矣,今旦暮且死,汝當以火燼吾尸,慎無逆吾旨。”門弟子泣曰:“謹听命。”是夕坐而卒。后三日,門弟子焚居士于野,及視其骨,果鎖骨也,支体連貫,若紉綴之狀,風一拂則纖韻徐引。于是里人競施金錢,建一塔,以居士鎖骨瘞于塔中。(出《宣室志》)
  有個商居士(在家修行的人),是三河縣人。七歲就能通曉佛經,城里人認為他不一般。后來住在三河縣西田中,有佛經數百部,整天手不离卷地看,不曾荒廢一天。拜他為師的有百余人。他常常獨自在城里游逛。有時同他一起走的人,听到居士每運動肢体時,象敲打玉器的聲音,听到的人認為奇怪。有人說居士的骨頭真是鎖鏈合一起的,那鎖骨連結著好象藤蔓,所以動搖身体時,就有清脆的聲音傳出,就是這個緣故。從前听佛經上說:“佛身有舍利骨,菩薩之身有鎖骨。”今商居士難道不是菩薩嗎?然而一般的世俗之人,确實不能辨別啊。居士以后活了九十多歲。一天,居士用熱水洗澡、穿好了衣服戴好了帽子,把門下弟子全召來集會吃飯,于是告訴他們說:“我九十多歲了,早晚將死,你們應當把我的尸体火化,千万不要違背我的意思。”門下弟子哭著說:“一定照辦。”這天晚上居士坐著死了。三天后,門下弟子在荒野燒了居士的尸体,等看那骨頭,果然是鎖骨。肢体連貫,象用針縫紉連結的形狀。風一吹拂就慢慢發出細小而和諧的聲音。于是城里人都爭著拿錢,建筑了一個塔,把居士的鎖骨埋葬在塔里。

黃山瑞像
魯郡任城野黃山瑞像,蓋生于石,狀如胚混焉。昔有采梠者,山中見像,因往祈禱,如愿必得,由是遠近觀者數千人。知盜官恐有奸起,因命石工破山石,輦瑞像,致之邑中大寺門樓下。于是邑人于寺建大齋,凡會數千人。齋畢眾散,日方午,忽然大風,黑云覆寺,云中火起,電擊門樓,飛雨河注。邑人惊曰:“門樓災矣。”先是僧造門樓,高百余尺,未施丹雘,而樓勢東傾,以大木撐之,及雨止,樓已正矣。蓋鬼神以像故,而共扶持焉。(出《紀聞》)
  魯郡任城野外的黃山瑞像,是在山石上自然形成的,形狀象胚胎模糊不清。從前有個伐木人在山上看見了瑞像,于是上前祈禱,結果心愿都達到了。因此遠近觀看瑞像的有數千人。地方上管理捕捉盜賊的官恐怕有坏人乘机活動,因此命令石工砸碎山石把瑞像載運到城中大寺門樓下,城里人在寺門下舉行了大齋典禮,到會的有好几千人。大齋完畢,人們离去,天正中午,忽然刮起大風。黑云覆蓋寺院上空,云中帶著閃電,電沖擊門樓,飛雨傾注到河里,城里人害怕說:“門樓遭災了。”先前和尚造門樓,高百余尺,還未等刷上紅漆,門樓已經向東傾斜,只好用大木頭支撐著。等雨停止,樓已正了。大蓋鬼神是因瑞像的原因,而來扶持它吧。

馬子云
涇縣尉馬子云,為人數奇,以孝廉三任為涇縣尉,皆數月丁憂而去。在官日,充本郡租綱赴京。途由淮水,遇風船溺,凡沉官米万斛,由是大被拘系。子云在系,乃專心念佛,凡經五年。后遇赦得出,因逃于南陵山寺中,常一食齋。天寶十年,卒于涇縣。先謂人曰:“吾為人坎坷,遂精持內教。今西方業成,當往生安樂世界爾。”明日沐浴,衣新衣,端坐合掌。俄而异香滿戶,子云喜曰:“化佛來矣,且迎吾行。”言訖而歿。(出《紀聞》)
  涇縣尉馬子云,一生的遭遇十分奇特,他以孝廉的資格三次出任涇縣尉,頭兩次,都是在任才几個月就因為父母喪事而告假回家。第三次在任又被派押送租米去京城。途經淮水遇大風船沉了,損失了官米上万斛,因為這個判罪入獄。子云在獄中,專心念佛,總共被押了五年。后來遇赦出來。于是躲到南陵山的廟里,吃齋修行。天寶十年時,死在涇縣。先前對人說:“一生非常坎坷。就用功鑽研佛教,現在佛教修業已經完成,應當去安樂世界了。”第二天洗了澡,穿上新衣服,端坐著兩手相合,不一會屋里充滿了奇异的香味。子云高興地說:“化佛來了,要接我去了。”說完就死了。

云花寺觀音
長安云花寺有觀音堂,在寺西北隅。大中末,百姓屈岩患瘡且死,夢一菩薩摩其瘡曰:“我在云花寺。”岩惊覺汗流,數日而愈。因詣寺尋檢,至圣畫堂,見菩薩,一如其睹。傾城百姓瞻禮。岩遂立社,建堂移之。(出《酉陽雜俎》)
  長安云花寺有個觀音堂。在寺的西北角。唐宣宗大中末年,百姓屈岩得了瘡快要死了,夢見一個菩薩撫摸他的瘡說:“我在云花寺。”屈岩惊醒,出了一身汗,不几天瘡就全好了。于是他到了云花寺尋找查看。到了圣畫堂,看見了一個菩薩,象夢中見到的一樣。全城的百姓都來拜這菩薩。屈岩于是選了祭祀的地方,建筑了祠堂把菩薩搬了過來。

李 舟
唐虔州刺史李舟与妹書曰:“釋迦生中國,設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設教如釋迦。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識者以為知言。(出《國史補》)
  唐虔州刺史李舟在給妹妹的信中說:“如果釋迦牟尼生于中國,設教就會象春秋戰國時的孔子;如果春秋戰國時的孔子生在西方,也會設教象釋迦牟尼。天堂沒有就罷了,有就有君子去登;地獄沒有就罷了,有就有小人去下。”有見識的人認為這話是有道理的。

惠 原
沙門惠原,本姓春氏,義陽人也,少以弓弩為業。至武陵山,射一孕鹿。將死能言曰:“吾先身只殺汝,汝今遂并殺害我母子,既是緣對,應為汝死。”复向言曰:“吾尋當成佛也。汝可行善,生生代代,勿复結冤。”惠原即悟前緣,遂落發于鹿死之處,而置迦藍,名耆闍窟山寺。王融別傳,言惠死后十年,有人于武當山下見之。(出《朗州圖經》)
  出家人惠原,俗家姓春,是義陽人。年少以用弓箭狩獵為職業。一次到武陵山,射中了一只孕鹿。鹿快要死了,開口講了話:“我前生只殺了你一個。你今世一下子殺害了我母子,既然是前生的冤孽,應當死在你的手里”。又向他說:“我很快就要成佛了,你也應該多做好事,咱們世世代代,不要再結冤仇。”惠原就明白了前緣。于是就在鹿死的地方削發為僧,并且在那里修了廟,取名耆闍窟山寺。王融的別傳中,記載惠原死后十年,有人在武當山下看見他。

延州婦人
昔延州有婦女,白皙頗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無所卻。數年而歿,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葬焉,以其無家,瘞于道左。大歷中,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明抄本“趺”作“敷”。)坐具,敬禮焚香,圍繞贊歎。數日,人見謂曰:“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以其無屬,故瘞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無不徇焉。此即鎖骨菩薩,順緣已盡,圣者云耳。不信即啟以驗之。”眾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鉤結皆如鎖狀,果如僧言。
  州人异之,為設大齋,起塔焉。(出《續玄怪錄》)
  以前延州有一個婦女,長得白靜而又有几分美貌,年齡在二十四五歲左右,獨自往來于城中。年輕的男子,都爭著与她交游,跟她親熱,甚至要她陪著睡覺也不拒絕。几年后死了。跟她親近過的人沒有不悲痛惋惜的,共同湊錢辦喪埋葬她。因為她沒有家。就埋在道邊。大歷年中,忽然有個胡僧從西域來,看見墳墓,于是就跪下,擺設香案,焚香敬拜,圍繞著贊歎。几日后,看見的人對他說:“這是一淫蕩女子,所有的男人都是她的丈夫。因她沒有家,所以埋在這里,和尚為什么要敬重她呢?”和尚說:“并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這是一個大圣。慈悲施舍,世俗的愿望,她沒有不曲意順從的。這就是鎖骨菩薩,在塵世間的事情已經做完了,所以她是圣者。不信就打開棺材看一看。”眾人于是就掘墓開棺,看她全身的骨頭,鉤結的都象鎖狀,果真象和尚說的那樣。州人感到奇异,為她設大齋,修了塔。

鎮州鐵塔
唐天祐中,太原僧惠照因夢鎮州南三十里廢相國寺中埋鐵塔,特往訪之。至界上,為元戎王中令鎔所知,延在衙署供養。衙將任友義慮是鄰道諜人,或致不測,懇要詰而逐之。元戎始疑,惠具以尋塔為對。遽差于府南三十里訪之,果得相國寺古墓,掘其殿砌之前,得鐵塔,上刻三千人姓名,悉是見在常山將校親軍,唯任友義一人無名,乃知冥數前定。刻斯塔者,何神异哉。(出《北夢瑣言》)
  唐昭宗天祐年間,太原和尚惠照因為夢見鎮州南三十里廢相國寺中埋一鐵塔,特意前去探訪。到了州界上,被元戎王中令鎔知道了,請在署衙里供養。衙內的將領任友義想到這也許是鄰州派來的探子,或者會有什么不測的事情發生,懇切要求審問并驅逐他。元戎也有點犯疑,惠照具實說了尋找塔的事。元戎就立刻派人到府南三十里去訪查,果然找到了相國寺的古墓。在墓殿台階前面挖掘,找到了鐵塔。上面刻了三千人的姓名,都是在常山將校親軍中的人,唯獨沒有任友義的名字。才知道是前世所定。刻這個塔的人,是何等神异啊!

渭濱釣者
清渭之濱,民家之子,有好垂釣者。不農不商,以香餌為業,自壯及中年,所取不知其紀极。仍得任公子之術,多以油煎燕肉置于纖鉤,其取鮮鱗如寄之于潭瀨,其家數口衣食,綸竿是賴。忽一日,垂釣于大涯硤,竟日無所得。將及日晏,忽引其獨茧,頗訝沉重。迤邐挽之,獲一銅佛像。既悶甚,擲之于潭心,遂移釣于別浦,亦無所得。移時,又牽出一銅佛。于是折其竿,斷其綸,終身不复其業。(出《玉堂閒話》)
  清澈渭水的邊上,有一個平常百姓家的儿子,喜歡釣魚。不事農不從商,以用香餌垂釣為職業,從壯年到中年,釣到的魚不知有多少了。他掌握了任公子配制魚餌的方法,用油把燕子肉煎了挂在釣鉤上來釣魚。這种釣法就像把魚保存在自家的池塘隨用隨取一樣容易,他家几口人的生活,全依賴于這個釣魚竿了。有一天,他在大涯硤釣魚,整日無所收獲,天色將晚。拉起魚竿只感到拉不動,他很惊訝,慢慢地拉起,釣起一個銅佛像,感到納悶。又把它扔回水潭。于是又到別的河里去釣魚,也沒有收獲。又釣出一個銅佛像。在這時他折斷了他的魚竿扯斷了魚弦終身不再釣魚。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